地质图中的各种注记和代号

地质图中的各种注记和代号
地质图中的各种注记和代号

地质图中的各种注记和代号

在计算机中规范应用

张艳瑞(新疆水电院地质勘察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

【摘要】在计算机制图中如果能结合制图规范,按地质图出版要求将各种注记

及地质代号准确、规范地注出,将会对出图质量的提高和阅图方便起着很好的

推动作用。

【关键词】地质年代岩石地质单位侵入岩计算机辅助应用

1 前言

凡从事地质专业制图的人员都会清楚地意识到,图式、图例是地质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地质成果内容的形式和手段,是读图的共同语言,同时地质体代号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和规范同样也显得尤为重要。这反映了制图人员对制图规范的熟悉和应用程度。结合以往在制图过程中常碰到的一些地质代号书写混乱,没能按规范要求出版的现象,本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公开出版发行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与制图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有关地质代号书写格式在计算机中的辅助应用。

首先阐述一下有关各种文字在图中的注记要求。地名一般用宋体字表示,字的大小与地名级别有关,山名注记一般用黑体字表示,山脉的注记用耸肩体,河流、湖泊、沟、渠的注记要用宋体斜体字表示。以上几点是制图工作人员在制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同时也是制图人员应该具备和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如果能按照制图的基本要求去做,绘制出来的图件一定会给人带来很美观的感觉。文字之后以图形的形式表示,以观效果。

2 地层符号

地质年代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这些国际性标准。例如:Kz表示新生界、Mz表示中生界、Pz表示古生界、PT表示元古宇等。界还可以分为亚界,而太古宇又有新、古亚界之分,即新太古界和古太古界;元古宇又可分为新元古界、中元古界和古元

古界。中生界、新生界习惯于不分亚界。例如:Pz

2表示上古生界、Pz

1

表示下古生界、

Pt

3

表示新元古界等。系的附号一般用字母表示:例如Q表示第四系、R表示第三系、K表示白垩系[3]、J表示侏罗系、T表示三叠系、P表示二叠系、C表示石炭系、S表示志留系、O表示奥陶系、∈表示寒武系、Z表示震旦系。亚系的符号一般不分,第三系例外,如N表示新第三系、E表示老第三系。统的符号是在字母的右下角加上阿拉伯

数字1、2、3、4,如Q

4表示全新统、Q

3

表示上更新统、Q

2

表示中更新统、Q

1

表示下更新

统等。而属于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使用范围的地层单位“阶”的符号是在统的符号后面加上阶名汉语拼音头一个正体小写字母,如同一统内阶名第一个字母重复时,则年代较老的阶用一个字母,较新的阶在头一个字母之后再加最近的一个正体小写字母。例如∈

3f 上寒武统凤山阶、∈

3c

上寒武统长山阶等等。

3 岩石地层单位符号

岩石地层单位符号包括:群的符号、组的符号和段的符号等。

(1)群的符号是在相应的界或系或统的符号之后加群名两个汉语拼音小写斜体字

母,第一个为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第二个是拼音最接近的声母。例如:Pt

1

ht滹沱

群、∈

2

sh水口群。在Autocad制图中可将ht、sh选中,点菜单格式里的文本风格,找出字体名称为:“T Dutch801 Rm BT”的字体,点击新的文本,设一个新层就OK了。同时,还可将正体字改为斜体字,方法为:先点属性菜单,然后点要更改的字按鼠标右键出现一个更改文本对话框点击风格栏里选“STYLE1”就“OK”了。将正体字设成斜体小写字母,这样就可形成比较标准的格式了。另外亚群的符号考虑在群的符号之右上角

注以小写正体字母如:a、b、c、d表示,例如: Pt

1

ht a滹沱群下亚群。

(2)组的符号采用在系的或统的符号后,加组名汉语拼音头一个小写斜体字母。同一统或系内组名第一个字母有重复时,则年代较新的组在头一个字母之后再加上最接近

的一个小写斜体字母,例如:∈

3b保山组、∈

1

m馒头组。另外亚组符号考虑在组名的右

下角注以阿拉伯数字1、2、3表示,例如∈

1m

1

镘头组下亚组。依照组的符号书写格式,

结合以往在制图过程中常碰到组的代号书写格式不正确的现象,例举一些地质代号与大家共同识别,我们以例图形式表示:以罗定群、船山群、石炭系埃连卡特组、龙潭组、桂头组为例。

(3)段的符号是在组再进一步细分为段时,可在组的符号右上角注以阿拉伯数字。

例如:馒头组第一段∈

1m1、馒头组第二段∈

1

m2等。

4 侵入岩年代单位符号

全部采用的是斜体小写的希腊字母,以花岗岩为例:γ 3 2 表示晚元古代花岗岩、γ 2 2 表示中元古代花岗岩。

鉴于以上所叙述的几点,用表格的形式将其书写格式归纳于下。

地层代号

侵入岩时代代号

以上所述的几点是本人多年来,通过学习所遵循的几项原则,同时也希望能提供给每一位制图人员参考,共勉。

(收稿日期2002-12-29,2003-01-31收到修改稿,Email:xj-dzs@https://www.360docs.net/doc/60601219.html,)

※※※※※※※※※※※※※※※※※※※※※※※※※※※※※※※※※※※※※※※※※※※※※※※※※※※※※※※※※※※※※※※※※※※※※※※※※※※※编辑注:在本文编辑过程中,我们对大量地层代号的准确性没有把握,后经地质出版社赵俊磊老师审编,以王鸿桢、李光岑编译的《国际地质时代对比表》(北京:地

质出版社,1990)为依据,与较早期的出版物的区别主要为:①元古宇(PT)(原为元古界),

三分为新元古界(Pt

3)、中元古界(Pt

2

)和古元古界(Pt

1

);②]太古宇(AR)(原为太古界),

二分为新太古界(Ar

2)和古太古界(Ar

1

);③第三系原为上第三系和下第三系,现为新第

三系(N)和老第三系(E)。

目录文首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件制作的要求、一般规定以及作业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详查及勘探矿区各类地质图件制作的技术依据之一。其他地质图件可参照执行。 3 引用标准和规范 DZ/T 0156-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 DZ/T 0157-95 1: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9-95 1:500 000 1:1 000 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6-95 1:2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地质勘查技术管理规范补充规定(测绘、地质绘图)(199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金矿勘查综合图件编绘指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总队

第一章矢量化的一般规程 对底图的质量要求 一般地质图件原稿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数学基础(直角坐标网、经纬网、内廓及各类控制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2. 图面平整、内容清晰、所附资料齐全; 3. 国界、省(市、自治区)界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查并有文字依据; 4. 相邻图幅各要素接边误差符合要求。 矢量化前准备工作 1. 矢量化前必须详细阅读底图(原图)和有关规范图式图例,了解各要素的清绘(矢量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 定作业计划。作业计划可按要素拟定,也可按每日工作量具体划分,以便有条不紊的工作。 3. 底图是否清绘准确,发现疑难问题,必须在清绘前向有关人员问清弄懂,自己不能擅自改动。 矢量化的质量要求 1. 原图各要素清绘符合规定要求,依比例尺的符号不得变形,不依比例尺的中心点位不得超差。 2. 上各项内容不得漏掉或有差错。 3. 国界及行政区划界线,严格按照可靠资料绘制。如有国界线的图,必须上级批准,并附有正式审批文件,方可绘制印刷。 4. 必须尊重原图,不得随意改动原划线位置,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几何精度。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清绘工作中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 误差及基本参数符合要求

图例和注记-初中地理知识

图例和注记 【知识点的认识】 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它具有双重任务,在编图时作为图解表示地图内容的准绳,用图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指南.图例应符合完备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图例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现代地图的语言,是读图和用图所借助的工具.地图符号一般包括各种大小、粗细、颜色不同的点、线、图形等.符号的设计要能表达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景物的质和量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因此图例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图形. 注记,一般是指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它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利用地图获得知识信息的有力表征.例如,等高线地图上,为了准确说明地理事物,就需要标明海拔高度,注明关键地理事物的名称等信息.在地图上起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数字,统称注记.注记常和符号相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注记也属广义的地图符号系统的一部分.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图例和注记的认识,基础知识,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例 1:(2014?呼伦贝尔二模)下列表示铁路的图例是() A.B.C.D. 分析: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解答:A 表示水库;B 表示铁路;C 表示河流湖泊;D 表示国界. 故选:B. 点评:图例和注记中应注意的是:图例是符号,注记是文字或数字,记忆时要认真区别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 2:下列图例和注记表示正确的是() A.①铁路②河流③山脉④洲界B.①公路②河流③山脉④国界 C.①铁路②湖泊③山脉④洲界D.①公路②湖泊③山脉④国界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20080123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 (2007)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007年12月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007年12月

目录 1.前言 (1) 2.引言 (1) 3.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4.引用文件 (2) 5.工作流程 (2) 6.质量监控体系 (3) 7.统一的系统库和代码库 (4) 8.生产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 8.1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 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5) 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6) 8.1.2 有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7) 8.2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9) 9.元数据文件格式 (19) 10.成果报告 (20) 10.1成果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20) 10.2成果报告质量要求 (20) 11.成果汇交 (21) 11.1成果汇交的内容 (21) 11.1.1 成果数据 (21) 11.1.2 彩色喷墨图 (21) 11.1.3 其它资料 (21) 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 (22) 11.2汇交数据的文件格式 (22) 12.成果数据质量检查验收 (26) 12.1计算机数据检查及记分方法 (26) 12.1.1 计算机检查内容 (26) 12.1.2 计算机检查缺陷类型 (27) 12.1.3 计算机检查记分方法 (28) 12.2地质图图面检查及记分方法 (28) 12.2.1单幅地质图图面检查内容 (28) 12.2.2 单幅地质图图面错误类型 (28) 12.2.3 单幅地质图图面记分方法 (29) 12.3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及记分方法 (29) 12.3.1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内容 (29) 12.3.2 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评价及记分方法 (29) 附录A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质量检查表目录 (35) 附录B质量监控表实例(单独文件) (35) 附录C《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数据项说明(单独文件) (35) 附录D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属性卡片目录 (42)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1松散孔隙水 (1) 浅层淡水或潜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深层淡水或承压水顶界面埋深——采用绿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5 000 m 3/d 1 000~5 000 m 3/d <1 000 m 3/d (1) 裸露型(水位埋深小于50 m )——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覆盖型或埋藏型灰岩顶板埋藏深度——蓝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3 (1) 基岩裂隙潜水——水位埋深小于50 m 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 >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2) 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顶板埋深——红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1000 m3/d 100~1000 m3/d <100 m3/d (1) 冻结层上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 单井涌水量≥1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为了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平面图上必须反映出含水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表示出基岩产状及断层的走向延长方向和性质;沿储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储水构造形成的富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汇总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件制作的要求、一般规定以及作业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详查及勘探矿区各类地质图件制作的技术依据之一。其他地质图件可参照执行。 3 引用标准和规范 DZ/T 0156-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 DZ/T 0157-95 1: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9-95 1:500 000 1:1 000 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6-95 1:2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地质勘查技术管理规范补充规定(测绘、地质绘图)(199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金矿勘查综合图件编绘指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总队

第一章矢量化的一般规程 1.1 对底图的质量要求 一般地质图件原稿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数学基础(直角坐标网、经纬网、内廓及各类控制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2. 图面平整、内容清晰、所附资料齐全; 3. 国界、省(市、自治区)界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查并有文字依据; 4. 相邻图幅各要素接边误差符合要求。 1.2 矢量化前准备工作 1. 矢量化前必须详细阅读底图(原图)和有关规范图式图例,了解各要素的清绘(矢量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 定作业计划。作业计划可按要素拟定,也可按每日工作量具体划分,以便有条不紊的工作。 3. 底图是否清绘准确,发现疑难问题,必须在清绘前向有关人员问清弄懂,自己不能擅自改动。 1.3 矢量化的质量要求 1. 原图各要素清绘符合规定要求,依比例尺的符号不得变形,不依比例尺的中心点位不得超差。 2. 上各项内容不得漏掉或有差错。 3. 国界及行政区划界线,严格按照可靠资料绘制。如有国界线的图,必须上级批准,并附有正式审批文件,方可绘制印刷。 4. 必须尊重原图,不得随意改动原划线位置,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几何精度。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清绘工作中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 误差及基本参数符合要求

MapGIS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常见错误与分析-湖北地质调查院

MapGIS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常见错误与分析ANALYSIS of COMMON MISTAKES in the BUILDING of MAPGIS BASED GEOLOGICAL SPATIAL DATABASE 陈爱明,柯育珍,周录英 Chen Ai-ming, Ke Yu-zhen,Zhou Lu-ying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22) Hube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Wuhan, 430022 摘要:以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按拓扑类、属性类、图形类及其它类四大类型分别论述了使用MapGIS软件进行地质图数据库建设中的常见错误。详细分析了线弧一致错误、无效弧段和悬挂弧段、线面套合不一致、微小区等错误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使用项目组提供的工具软件及MapGIS自带工具进行错误的检出,提出相应的修改办法。这些错误大多是由于流程方法不正确、误操作或作业员不仔细引起,只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认真细致地操作,注重每个步骤,定能够从源头上避免错误的产生,将错误降到最小程度。 Abstract:Through the building of spatial database of 1:50,000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ommon mistak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PGIS software to establish the data bank of digital geological maps according to topological, attribute, figures and other kinds of four major types. We particularly analysis wrong behaviors and

如何看地质图地质图

感谢下载 地质图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 5000?1: 10万〕、小比例尺的(1 : 20万?1: 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 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丄号堆庶風IS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数字地质剖面和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五号字空,空二行,单倍行距) (五号字空,单倍行距) 新疆1∶5万×等×幅区调(左对齐,黑体,小三,单倍行距)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省×县×地×系(或×岩体等,居中)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二号楷体,1.5倍行距)(空一行,小二字号,段前后为“0”,1.25行距)剖面编号(宋体三号,加粗,1.25行距):PM101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工作地区 图幅编号 单位 院长总工 工程负责 技术负责 记录 日期 用表格化表示。 表内左对齐,单倍行距,仿宋小三。 表格居中,在表格属性栏中选“居中”、“无文字环绕”,在行编辑指定高度中输入“0.84cm”,边框选“无”。在首页中做如下页面编辑: 纸张为“A4”, 页边距上2.54cm,下2.54 cm,

页码范围选“多页”,并在其编辑下栏条中选“对称页边距” 之后在页边距栏中选左2.5 cm,右2.5 cm,装订线1 cm。(注意:等同于左3.5cm,但无法实现“对称页边距”)。 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不选首页显示页码(封面无页码标记),在页码格式中选起始页码为“1”,确保装订线在本页的左侧。 2 / 9

×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PM101记录(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 均选1行,1.25倍行距) 剖面编号:PM101(左列全为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全部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剖面名称:×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右列为宋体五号) 目的任务:(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行距设为1.25倍,悬挂缩进5字符)。 剖面方位:××°() 起点坐标:X=×××××××(7位);Y=××××××××(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 终点坐标:X=×××××××(7位);Y=××××××××(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 测制日期:20××年×月×日到×月×号 图编编号:L45E012005 剖面长度:14.509km 分层:张一(姓名2字时,间空一字) 记录:××× 掌图:××× 前测:××× 后测:××× 照相:××× 表格:××× 制图:××× 采样:×××、×××(两个人名间用“、”) 比例尺:1︰5000 其他说明:本剖面中主要样品代号说明如下:B—标本;b—薄片;HT—基岩化探;HX—化学分析;DT—电子探针;G—光片;BT—包体测温;ZP-照片;SM-素描图,(可 据本剖面加和减少说明内容) (以下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点分页符) 在正式剖面记录第一页再次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选“√”首页显示页码,在页码格式中再次选起始页码为“1”,这样剖面记录仍从第一页开始。 因本页再次从第一页开始,所以前页可能有空页是正常情况。 导线号:0-1导;方位=151°;坡角=-3°;斜距=155m(段前“1”行,行距1.25倍) 层号:1(左列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数字全用Time New Roman,段前“1”行) 分层位置:0-1导0m(右列为宋体五号) 层岩性:×××××(只有每一导线和每一层号的段前“1”行,余段前和段后均为“0”) 层描述:××××××。 层号:2 分层位置:0-1导××m 1 / 9

(完整版)地质图制图手册

数字化制图要求 引用标准: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5791-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95 《1:50000区域地质图图例》GB 958-89 《铀矿地质勘查测量图件编绘规范》EJ/T 1120-2000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总则 1、编绘图件时,必须熟悉本要求、有关规范及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2、图件要以准确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工作,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各种图件应突出主题,层次分明。 3、各种图件,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齐全、清晰、统一。 4、图幅要求整洁,字体大小适当,颜色统一。 5、图件数字比例尺:选用宋体,高12mm,宽10mm (比例符号必须用半角)。 6、图件线条比例尺:选用宋体,高8mm,宽7mm;线段:X=20,Y=15,线型为90-0,线宽0.1mm,长度40mm。 7、图件坐标注记采用公里为单位,选用宋体,高5mm,宽4.5mm。 8、坐标线及高程线:黑色,线宽0.15mm,线型为1-0,X=Y=10,且必须用“键盘输入线”功能画线,尽量不用投影变换生成坐标。 9、图名要确切、简短,置于图框外顶部。用黑色,图名距图幅

两边大于50mm,字大小根据实际而定。 10、图外框线与内框线间距为12mm,外框线宽为1.5mm,内框线宽为0.15mm。A3或更小的图件,可适当酌减少。坐标线及图框线应采用“数字输入”,不能使用鼠标画制。 11、地层等符号用黑体,高4.5mm,宽4.0mm,尽量直接输入,不用子图库中符号,花岗岩可用子图表示,且应垂直向上,不旋转。 12、主要构造应有编号,构造编号字体用黑体,高4.5mm,宽4.0mm,数字编号须用下标表示(如F800 )。 13、图例中应包括图内所给的各种符号及色调,地形图上的惯用符号可不列出,图例与图幅内容一致,尽可能使用最简明的技术语言。图例排列顺序一般先地层—地层界线—产状—构造—矿物、蚀变—工程—其它,最后为工作范围。同一类型图例应按时代顺序由新到老排列。 14、图例框长为12mm,高8mm,线宽为0.15mm。图例上下间距一般为12-16mm,等间距分布。 15、图例中“图例”黑体,高8mm,宽7mm。 16、图例描述的字体用宋体,高5mm,宽4.5mm(若写成两行文字,则高4mm,宽3.5mm)。当图例框中的文字和符合大于图例框时,可适当缩小。 17、责任表采用统一的格式,可直接调用,修改文字内容。图名与图头一致,图号用“该报告图件总数-该图件顺序号”(如8-5表示),责任表一般应放在图的右下角。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 1.1 资料收集 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 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误差校正。这一步的目的是使数字化的地形数据具备正确的坐标数值。数字化的地形数据是根据扫描的地形图矢量化得到的,所以具备的坐标系是一种用

云南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元数据

云南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元数据 空间元数据: 1. 标识信息: 1.1. 引用信息: 1.1.1. 作者:云南省地勘局 1.1. 2. 出版日期:1999.12 1.1.3. 标题:云南省l: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 1.1.4. 空间数据表达方式:数字化矢量数据 1.1.5. 出版信息: 1.1.6. 出版地:北京 1.1.7. 版权所有者:云南省地勘局 1.2. 描述信息: 1.2.1. 摘要: 云南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中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项目(编号95-06-013)《地质编图》课题(编号95-06-013-01)的一个专题(编号95-06-013-01—23)。该图是在1:20万区域地质图82幅基础上,利用了1:5万区调地质图112幅和正在进行的1:5万区调地质图25幅及1:25万区调1幅等新资料,吸收了有关科研成果17项。采用现代地质学、地层学、岩石学等新理论和方法,按岩石地层单位、侵入岩时代加岩性单位编制而成。地质图充分反映了云南省地质构造特征及当前地质研究的新水平。地质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表示了岩石地层单位417个,侵入体时代加岩性单位116个。跨省区断裂7条,省内重要断层32条,同位素年龄数据88个,是目前云南省资料最全、内容最新的一份1:50万地质图。所有地质体的面元及线元、同位素年龄数据都建立了相应的属性。与邻省进行了接图处理,填写了图历簿,编写了编图说明书。成图过程全部采用在MAPGIS 5.0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是云南省第一份应用GIS技术的1:50万数字地质图成果。 1.2.2. 目的: 所提供的空间位置适用于等于或小于1:50万比例尺的基础地质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应用;可提供作为国家和省级领导部门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作区域总体规划、经济区布局、计划和管理用图;可提供专业部门建立各类专题图底图:提供作为编绘比例尺小于1:50万地质图的基本资料,对区域矿产资源和环境的分析研究、地质矿产和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的规划部署以及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计算机网络系统用图。 1.3. 数据集内容的时间信息: 1.3.1. 时间信息: 1.3.1.1 时间范围: 1.3.1.1.1 开始日期:19897.05 1.3.1.1. 2. 结束时间:1999.03 1.3. 2. 时间参照信息:该时间为从课题编写设计到提交成果验收为止。 1.4. 状态: 1.4.1. 进展:完成 1.4. 2. 维护和更新频率:根据需要 1.5. 空间范围: 1.5.1. 边界坐标: 1.5.1.1. 西边界坐标:93°30ˊ 1.5.1. 2. 东边界坐标:106°30ˊ 1.5.1.3. 北边界坐标:29°20ˊ 1.5.1.4. 南边界坐标:21°20ˊ 1.6. 关键词: 1.6.1. 主题: 1.6.1.1. 主题关键词词典:无 1.6.1. 2. 主题关键词:数字地质图 1.6.1.3. 主题关键词:数据库 1.6.1.4. 主题关键词:地层 1.6.1.5. 主题关键词:侵入岩 1.6.1.6. 主题关键词:断裂构造 1.6.1.7. 主题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各类地质图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图。 3、水文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 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怎样看地质图

把各种岩层和地质构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影在平面上,并用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 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105 2.如果平坦地面经过河流下切,或者地面起伏很大,可以看到下面较老的岩层,其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是: (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 (3)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度差。 (二)直立岩层 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

(三)倾斜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 2.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比方有山有谷),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其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大小有关,即岩层倾角越小,V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地形起伏越大,弯曲形状越复杂;地形越平坦,弯曲度越小,甚至近于直线。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如下: (1)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2)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大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 (3)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与沟谷坡度一致,在沟谷两侧岩层露头互相平行; (4)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小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上述V字形规律都是指在沟谷中岩层的露头形状;若在倾斜的山脊山梁或山坡等处,岩层的V字形尖端指向与在沟谷中的正好相反。 对于初学者来说,V字形法则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在野外穿过沟谷时,常常看到岩层向沟头方向或沟口方向呈V字形弯曲,总以为是岩层产状有了变化,或者发生了褶曲,实际上岩层的产状并没有变化,而是由于地面坡度、岩层倾向和倾角这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对露头形状所产生的错觉。换句话说,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并不等于岩层的产状(垂直岩层除外)。这种法则在地质图上特别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上有明显的反映。 其它构造线如断层线,其露头形状也适用于V字法则。 二、褶曲和断层等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一)褶曲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汇总.doc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 工作指南 (2.0版) 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

前言 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 1 适用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 术语定义(1) 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 4.1图元编号(2) 3.2 TIC点编号规则(2) 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 5.1 图层命名规则(2) 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 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 6 图层划分(3) 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 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 7.2 水系图层(4) 7.3 交通图层(5) 7.4 居民地图层(5) 7.5 境界图层(6) 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 7.7 地层图层(8) 7.8 火山岩图层(12) 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 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 7.11 脉岩图层(27) 7.12 围岩蚀变图层(28) 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 7.14 断层图层(32) 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 7.16 矿产图层(35) 7.17 产状符号图层(37) 7.18其它图元图层(38)

地质图图例花纹

花纹图案 ①沉积岩花纹 砂岩HW001 石英砂岩HW002 硬砂岩HW003 铁质砂岩HW004 长石砂岩HW005 粉砂质泥岩HW006 泥质粉砂岩HW007 凝灰质粉砂岩HW008钙质砂岩HW009 砾岩HW010 角砾岩HW011 砂砾岩HW012 砂质砾岩HW013 钙质砾岩HW014 硅质砾岩HW015 页岩HW016 炭质页岩HW017 铝土页岩HW018 油页岩HW019 硅质页岩HW020 凝灰质页岩HW021 砂质页岩HW022 粘土岩HW023 泥页岩HW024 砂质粘土岩HW025 硅质粘土岩HW026 灰岩HW027 泥灰岩HW028 石灰岩HW029 含泥质灰岩HW030 砂质灰岩HW031 硅质灰岩HW032 结晶灰岩HW033 沥青质灰岩HW034 生物灰岩HW035 炭质灰岩HW036 含圆藻硅质灰岩HW037 硅质结核灰岩HW038 含燧石结核灰岩HW039 硅质条带灰岩HW040竹叶状灰岩HW041 瘤状灰岩HW042 鲕状灰岩HW043 碎屑状灰岩HW044角砾状灰岩HW045 砾状灰岩HW046 页状灰岩HW047 豹皮状灰岩HW048薄层灰岩HW049 白云质灰岩HW050 砂质泥灰岩HW051 硅质泥灰岩HW052白云岩HW053 泥质白云岩HW054 石灰华HW055 磷块岩HW056 铝土层HW057 锰矿层HW058 黄铁矿HW059 铁矿层HW060 煤层HW061 石膏层HW062 岩盐HW063 泥岩HW064 硅质条带泥灰岩HW065 中厚层灰岩HW066 含砾砂岩HW067 含砾石英砂岩HW068含角砾砂岩HW069 石英岩状砂岩HW070 泥质条带灰岩HW071 含砾泥质板岩HW072硅质泥质板岩HW073 含砾凝灰岩HW074 安山凝灰岩HW075 砂砾层HW076

初一地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轻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爱好,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 "____(省、市、区、县)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数字地质填图是一种以数字填图系统(RGMAP)为基础对地质展开调查的新方法,并向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针对现如今数字地质填图在对其研究的现状方面也已在地质数据调查中逐步实现了组织、描述、管理与综合以及资源的一体化、统一化进行描述、集成和再现,建立起呈现个性化以及社会化的多目标、多用户的服务系统,是从今以后地质数据调查主要过程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同时通过在掌上Windows CE系统上,使数字化地质填图需要的GIS其基础性的功效得以实现,从而使数字填图体系与遥感系统整合成一体得以实现。 标签: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因为当今空间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和普遍使用,同时社会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使近些年以来区域性的地质调查由理论基础所需技术上的支持,至填图图件与内容的展现方式,均产生了重大改变。在地学领域中建起新知识系统的过程之中,整个世界的地质研究均加快了基础地质分析调查的脚步,且将基础性地质的调查作为立足点,以使社会始终在增长与改变的要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国家昌盛与发展的持续性得到可靠的支撑。 1数字地质填图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近些年以来,由于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使得使用数字地质填图不但在国土资源相关任务的任何领域内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以及输出结果等整个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深化至处理跨领域与跨学科信息的集成和共享等相应问题之中。纵观整个世界主要的野外收集相应数据的软件,以及野外所收集数据的数据库其建立得重要途径是回至室内对野外数据进行处理,接着输进数据库内,也或者把格式预先定义的绘制于纸上的表格其大量相关的数据直接输进数据库内。该输入形式,首先效率是很低的,其次未能较好的对获得野外地质的调查数据相应技术根本性问题进行解决。野外数据记录本其所输数字太过结构化,这就需要地学相关工作人员更改他们记录与观测野外地质信息数据的方法,记下空间的定点方位并分离属性数据信息实施管理。 2数字地质填图系统与硬件设备的发展趋势 2.1数字填图技术的硬软件支撑基础 随身可带入野外掌上机可以对复杂信息进行较好的管理和描述,有许多优点,包括存储容量充足,有较小的体积,且重量较轻、功耗较低,且连续工作的时间较长等优点。符合这些需求的设备是数据野外采集最终实现信息化重要的硬件设施基础。不然,数据—次性录入这一问题无法得以解决,致使实现数字填图

地质图编制

地质图阅读与编制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

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 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常用地质图例及符号

地質圖元符號常有助於鑽探資料的記錄與解讀,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主要是用在鑽孔柱狀圖上,以「目視判別」的結果為主。目前國內各相關單位現 行所使用之「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並不一致,為建立一致之共識,並爭取廣泛的 支持,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乃依據我國中央標準局所制訂之國家標準 「CNS6589」、「CNS6590」、「CNS 6591」等編訂之。本次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之修 訂工作,期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製圖手冊加以整合(如對照表備註所列),而使「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更能得到 政府機關及工程實務界之支持與使用。 本規範將地質圖元分為「土壤或沉積物」、「沉積岩」、「變質岩」及「火成岩」 等四大類,再將每一類圖元區分為「基本型」及「混合衍生與變異型」兩個類別, 並將其分別表列。對於某些業務,如果「基本型」之地質圖元符號即已夠用,那 麼「混合衍生與變異型」之圖元符號,即可將其視為「備而不用」,如此將可有 助於相關作業的簡化。 為了方便使用者選用圖元符號,我們也配合設計了分類代碼表。「0」代表粗分類,如果相關資料只需記錄其為岩石或土壤,則可採用此粗分類記錄方式。「奇數字首」的代碼,代表「基本型圖元」,「偶數字首」的代碼為「混合衍生及變異 型圖元」。因此,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共可分為以下九大類: 0、粗分類(基本型)

1、土壤或沉積物類(基本型) 2、土壤或沉積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3、沉積岩類(基本型) 4、沉積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5、變質岩類(基本型) 6、變質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7、火成岩類(基本型) 8、火成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