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框架与构式
论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几大理论

论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几大理论所谓认知语言学,它其实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理论背景第二代的认知科学与体验哲学,主要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的。
认知语言学涉及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关联影响。
我们知道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基础所在。
特点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认知基本理论认知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
认知语言学主要理论方法有:Fillmore、Goldberg 等人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Lakoff、Talmy 等人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以及S. Lamb 的神经认知语言学(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等。
认知语言学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能力,而是跟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关联。
其次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结构的句法部分并不是可以自足的,句法与词汇部分、语义部分是紧密联系的,语义部分甚至更加重要。
第三,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是主观与客观的充分结合,研究语义范畴就一定不得不涉及人的主观看法以及相关心理原因。
第四,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各种范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都是非离散性的。
最后认知语言学还充分注意到了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二、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法教学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一般而言,人们认为掌握语法是掌握语言的基础,而快捷的掌握语法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英语课文阅读翻译。
这种教学法的主要忽视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训练,造成了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较差;由于加大追求语法的准确性,从而某种程度上却忽略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使学生的语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展露出来,这很不利于良好的英语教学的进展。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法

1.2.3. 普通习语(pieces)按常见方式排列第三种常规习语是由根据普通组合原则组合成的普通词项构成的,但这些原则都归属于成语解释。
大量满足这些条件的习语包括hang/tie one on(意为“喝得大醉”),pull someone‟s leg(取笑某人),和tickle the ivories(弹钢琴)。
此范畴内的常规习语包括诸如某人拿起一盘饮料说now watch me drop it之类玩命词组及传递反面信息的修辞疑问句,如:Who‟s gonnamake me? Am I invisible? When did I say you could do that?等。
2. 常规习语:以let alone为例我们对研究常规习语很感兴趣。
吸引我们的常规习语包括语法、语法外型和编码、解码型。
这些类型不但包括前文中提到的the X-er the Y-er句型,而且也包括像例14表达中显示的结构:(14)a. There goes Charlie again, ranting and raving about his cooking.b. Look who‟s here!c. what with the kids off to school and alld. Why not fix it yourself?e. He‟s not half the doctor you are.f. Much as I like Ronnie, I don‟t approve of anything he does.g. He may be a professor, but he‟s an idiot.h. Him be a doctor?i. What do you say we stop here?j. It‟s time you brushed your teeth.k. One more and I‟ll leave.l. No writing on the walls!m. That‟s not big enough of a box.n. It satisfied my every wish.在断定上面每个句子都例证了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或常规习语前,我们认为每个句子都可以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否定的回答。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哲学基础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
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
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7]。
构式语法

2、构式语法
• Construction Grammar 属于功能主义学派, 是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 背景,由Goldberg 等在 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 的语法理论。构 式语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构 式是形式和意 义的结合体,即使在具体词语 缺席的情况 下也具有与形式相应的意义和语 用功能。 • 词是语言功能的原子,构式语法就是做分 析 结构学那样的分析。
构式、组块化与连接主义
目录
• 1、介绍和概述 • 2、构式语法(1)认知语言学(2)构式 • 3、学习构式(1)公式和习语(2)范围有 限的型式 2 (3)范例的频率和构式能产性 (4)第二语言习得有同一顺序吗?
• 4、联想学习的心理学描述 (1)组块化 (2)类指学习机制 (3)字串树形图:层 次体系和结构依赖 (4)浮现主义 (5)或 然性的句法分析:组块和他们在语言处理 中入层接受输入的表征,输出层提供输出 应 用的表征,内隐层则存储网络所学习到 的知 识表征,学习从输入层开始,到内隐 层再到 达输出层,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调 节网络中 各单元激活程度和单元之间连接 强度的过程。
Box4.1模型
• Bumelhart与Mcllelland的英语过去时态模 型强调儿 童学习过去式只有一种机制在起 作用,那就是连接 主义的机制。他们使用 了一个简单的连接网络来模 拟儿童的学习 过程,发现该网络能产生“U形学习 效 应”,即儿童在早期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不 犯语法 错误,如能正确使用broke,came,但 到中期学习阶段 错误大量出现,用了 runned,drinked,儿童在后期 的学习阶段才 逐步将错误消除。 后人对该模型做了修改
4。联想学习的心理学描述 • 4.1组块 • 母语者知道任何情况下语言的顺序,心理语言学 已经证明我 们学会怎么组合字母、语素、词汇、 短语、句子。 如: T…. h 而不是z, 句子首词:the/ z, :the/ that 而不是 thinks/ theosophy 但是,我们在学习第 二语言的一开始就学习这些. 组块是一系列记忆的 结合体,他们逐渐连成整体,按等 级组织记忆, 是人类记忆中无所不在的现象。 顺序,组块都有助 于更好地记忆.意义表征 组块是一个基本的学习过 程,存在于所有表征系统之内和之 间
构式语法语义分析框架的不确定性及其认知基础

9 ・ 6
而 , 种尝 试一开 始并 不是很 成 功 , 们最 初创 立 的 这 他 句 法理论 很 快 在 乔 姆 斯 基 学 派 的攻 击 之 下 失 败 了 ( 流溪 ,19 :2 。 至于 这 次 失 败 的原 因 , ao 周 97 9 ) L cf 认 为主要 在于 他们创 立 的新 理论 没有 一个 区别 于 主
派 注重语 言 研 究 中的 理 想化 (dai t n , ielai ) 而在 理 z o 想化过 程 中就必然 要剔 除 少 数 特殊 的 语 言形式 , 只 研究那 些 常 见 的 、 占大 多 数 的语 言 形 式 ( 所 谓 即
“
20 等 ) 语 言 教 学 ( Mom t ad Le e , 08 、 如 r oo n ow n i 20 ) 07 等领 域 , 个 构式 语 法 研 究 呈 现 出 方 兴 未 艾 整
cr” , 而达 到理 解人 类 语 言本 质 的 目的 ( a— oe )从 R d
fr , 0 0:0 ) od 2 0 1 1 。而构 式语法 的创立者 们则 认 为那 些被 剔 除的特殊语 言形式 其实在 人类语 言 中占有较 大 的 比重 , 且认 为很 难 说 剔除 这 些语 言的做 法是 并
鉴于此 , 有必要分析并解决其理论构建 中存在的问题 : 义分析模型 的不确定性 。在对 构式语法语 义分析模型做 语
简要介 绍的基础上, 出其不确定性来 源于框架语 义学的“ 指 凸显 ” 原理 ; 随后又根据框 架语 义学的“ 凸显” 出 了与 找 现有文献不 同的词 义界定法 , 进而说明构式语 法语义分析模型不确 定性 的认知根源在 于人类框 架背景知识的异质
等 ) 构式语 法 的理 论 也被 运 用 到 具 体语 言 的句 法 ,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一、认知语言学理论概述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尤其是句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二、框架语义学的基本理论(一)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
(二)哲学基础(三)理论目标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也为描述新词语创生、旧词添加新义,以及将语篇中各成分的意义组配成语篇整体意义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认知语言学

作者简介:李福印,男,1963年11 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 究领域: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 喻理论与实践;应用认知语言学等。 主要讲授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 喻理论与实践、心智哲学等课程。 代表作有《认知语言学概论》,《语 义学概论》,《语义学教程》等。
4.1 理据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非任意性”,“可解释性” 表现:在词形层面,复合词表现了突出的理据性 。如“看 到”是动作和结果的结合。 在语义层面,概念转喻是理据性的表现。如“一把手”。 语言形式“手”与意义“人”之间建立了转喻关系。 在语法层面,句子结构也是有理据的,各种形式的象似性 就是其表现。
(1)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 • (2)语法是概念化 • (3)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
• 1.5 认知语言学的四位创始人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分支领域
• Driven将认知语言学划分为五大领域 Talmy 的认知语义学 • 认知语法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
构式语法 原型理论 词汇网络理论
他很懂事 他很懂事,也很聪明
② 距离象似性:功能上,概念上和认知上距离近的,形式上的距 离也近。 John killed Bill. 我妹妹, 我老乡 John caused Bill to die 我手, 我汽车 ③ 顺序象似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叙述的顺序对应所描 述的事件的顺序。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 3.3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目的语言
• (1)针对英语的研究占绝大多数,其他语言没有得到足 够的关注。 • (2)国内论文数量在缓慢上升,以汉语语言为研究对象 的论文数量有显著增加,但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缺乏原创型,理论建树小。
第二代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认知-构式句法述评

第二代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认知-构式句法述评董粤章;张韧【摘要】认知语言学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很多相关研究并未认清第二代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认知-构式句法在语言与认知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与生成语法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对认知-构式句法的清楚认识和深入研究有助于认清以上两个问题.从产生背景来看认知语言学是对乔氏和索氏语言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和自然科学是相通的.构式(符号单位)是认知一构式句法中的核心概念,具有心理属性和以使用为基础的特点;同时构式对语言使用具有规约作用,构式义与词项义的整合有助于充分解释语言的灵活使用现象.【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12)005【总页数】6页(P450-455)【关键词】认知句法;构式句法;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作者】董粤章;张韧【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5一、从转换理论到非转换理论理论语言学研究从1957年起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1]:其一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学界的长期统治,这体现在从事乔氏句法研究的学者至今仍为理论语言学研究的主体。
其二是一些与之竞争的非转换理论也相继产生,如中心驱动短语语法(HPSG)[2]、词汇功能语法(LFG)[3]、认知语法[4-5]和构式语法[6-9]。
它们虽然尚未对乔氏句法构成实质性威胁,但在诞生的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1]。
它们虽然都是建立在对乔氏句法研究不足之处的思考上,但都与后者保持了很大的理论传承性:即都认同语言的心智属性并立足于寻找语言的心理表征(语言知识);不同之处是,它们对这种内在语言知识的本质、结构和表征方式与乔氏理论存在分歧[10]。
非转换理论虽然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知识系统的认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转换理论的演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example of BUY
A
D
The Frame of BUY
Mary bought some books from John for 500 dollors . some books B (goods)
the profiling of participants in an
(4) David paid tenpounds to John for an old shirt.
Frame and perspective
The two verbs buy and pay describe the comercial event from the BUYER's perspective, while sell and charge perspectivize the situation from the SELLER's point of view.
This is a first sign that the frame approach goes beyond the figure and ground approach in that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ss prominent parts of sentences like adverbials.
A (buyer) Mary
C (money) 500 dollors
D (seller) John
Frame and perspective
The assignment of syntactic roles is governed by the choice of the verb buy, which is the syntactic perspective.
5.4 Construction Grammar 构式语法
5.1 Frame and Scripts
The notion of frame was introduced into linguistics by Charles Fillmore in the middle of the 1970s based on his by now classic example, the "commercial event " frame.
The frame notion:different conceptions and related concepts
the notion of frame
any system of linguistic choices
collections of words
choices of grammatical rules or linguistic categries
The frame notion:different conceptions and related concepts
Starting out from this linguistic position, the conception of the frame notion has shifted towards a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The frame notion:different conceptions and related concept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wo approaches :the figure and ground approach & the frame and attention approach
The difference of the four verbs is simply a change of perspective within the same frame.
(1) David bought an old shirt from John for ten pounds.
(2) John sold an old shirt toDavid for ten pounds. (3) John charged David ten pounds for an old shirt.
The notion of perspective relies on the principle of prominence, that is on figure/ground segregation.
The [BUY] frame is not just a useful tool for the syntactic description of the verb buy, but it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verbs sell, charge and pay.
Every sentence evokes a certain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a situation by the choice of the verb and the particular syntactic pattern that it governs.
The basis for perspective is mainly provided by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directing one's attention.
第五章 框架及构式 Chapter 5 Frame and Constructions
Contents
5.1 Frame and Scripts 框架与脚本
5.2 Event-frame and the windowing of attention 事件框架和开启注意力视窗
5.3 Language-specific framing and its use in narrative texts 特定语言框架及其在叙述文本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