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杂音全面分析

心脏杂音全面分析
心脏杂音全面分析

心脏杂音

(四)传导杂音可沿血流方向或经周围组织传导。根据杂音最响部位及其传导方向,可判断杂音来源及其病理性质。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左肩胛下区传导;狭窄时舒张期杂音较局限。主动脉瓣狭窄时收缩期杂音主要向颈部、胸骨上窝传导;关闭不全时舒张期杂音主要沿胸骨左缘下传并可到达心尖。三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杂音可传至心尖部;杂音是否由其他瓣膜区传导而来可用下述方法判定:移动听诊器,由听到杂音的一个瓣膜区向另一个瓣膜区移动,如杂音逐渐减弱,则另一瓣膜区的杂音可能是传导而来;如杂音先弱,当移至另一瓣膜区时,杂音又增强,则考虑两个瓣膜皆有病变。

(五)强度即杂音的响度。

1.影响因素杂音的强度取决于:①狭窄程度:一般来说狭窄越重,杂音越强;但极度狭窄时,通过的血流极少,则杂音反而减弱或消失;②血流速度;速度越快,杂音越强;③压力阶差:狭窄口两侧压差越大,杂音越强;④心肌收缩力: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减弱,杂音减弱;心衰纠正后,收缩力增强,压力阶差增大,杂音增强。

2.杂音形态常见的有5种形态:①递增型杂音:杂音开始较弱,逐渐增强,如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期隆隆样杂音;②递减型杂音:杂音开始较强以后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舒张期叹气样杂音;③递增递减型杂音:又称菱形杂音,即杂音开始较弱,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狭窄时收缩期杂音;④连续型杂音:杂音由收缩期开始(S1后),逐渐增强,至S2时达最高峰,在舒张期逐渐减弱。其形态实际上是一个跨越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大菱型杂音。菱峰在S2处,如动脉导管未闭时的杂音;⑤一贯型杂音:杂音的强度始终保持大体一致,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时的收缩期杂音。

3.强度分级杂音强度通常采用6级分级法

莱文(Levine)收缩期心脏杂音

Ⅰ级杂音:极轻度杂音,很微弱,所占时间很短,仔细听诊才能听到。

Ⅱ级杂音:轻度杂音,将听诊器置于胸壁即可听到。

Ⅲ级杂音:中度杂音,为较明显的杂音,呈中等响度。

Ⅳ级杂音:响亮杂音,听之声音响亮。

V级杂音:很响亮的杂音,听之震耳,但整个听诊器胸件稍离开胸壁即听不到。

Ⅵ级杂音:极响亮杂音,整个听诊器胸件稍离开胸壁仍可听到。

说明

(1)二级以下的收缩期杂音多为功能性的。

(2)三级以上,较粗糙的、传导广泛的收缩期杂音为器质性的,有病理意义。

(3)舒张期杂音均为病理性的。

4.记录方法杂音的级别为分子,6级分类法为分母,例如,响度为2级,则记为2/6级杂音。舒张期杂音是否分级,目前尚未统一。

一般认为,2/6级以下的杂音多为功能性,常无病理意义。3/6级和3/6级以上的杂音多为器质性,具有病理意义,但应结合杂音性质、粗糙程度、传导情况来判定。

(六)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体位不同或改变体位、调整呼吸、运动等动作,可使某些杂音增强或减弱,有助于杂音的判定和鉴别。

1.体位的影响

(1)某些体位使一些杂音容易听到。例如,左侧卧位时,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更明显;坐位前倾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可更明显;仰卧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可更明显。

(2)迅速改变体位,由于血液分布和回心血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杂音。如由卧位或下蹲位到迅速站立,静脉血暂时尚淤积于内脏和下肢,瞬间回心血量减少,从而使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均减弱,而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杂音增强。如由立位或坐位迅速平卧,并抬高下肢,使回心血量增加,则立位时减弱的杂音均增强,而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杂音减弱。

2.呼吸的影响

(1)深吸气时,胸腔内压下降,回心血量增多,肺循环容量增加,右心排血量增加;同时,心脏沿长轴顺钟向转位,使三尖瓣更贴近胸壁,从而使右心发生的杂音(如三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增强。

(2)深呼气时,胸腔内压上升,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循环容量减少,流人左心的血量增加;同时,心脏沿长轴逆钟向转位,使二尖瓣更贴近胸壁,因而使左心发生的杂音(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增强。

(3)吸气后紧闭声门,用力作呼气动作(Valsalva动作)时,胸腔内压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左、右心发生的杂音一般均减弱,而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杂音增强。临床医师常用此动作帮助鉴别杂音的性质和来源。

3.运动的影响运动时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可使器质性杂音增强,故常用以发现较弱的杂音,如轻度的二尖瓣狭窄时,杂音短促,不易判定,可用运动使其增强,以帮助诊断。

(七)临床意义

功能性和器质性杂音功能性杂音通常是指产生杂音的部位没有器质性病变时出现

的杂音,器质性杂音是指产生杂音的部位有器质性损害出现的杂音。。由于舒张期杂音绝大多数为器质性杂音,故一般仅将收缩期杂音分为功能性与器质性,两者鉴别(表5—5)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功能性杂音包括无害性杂音、生理性杂音、良性杂音等。这些名词的含义略有不同,但它们有一共同点,即与器质性杂音截然不同。功能性杂音虽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性杂音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二尖瓣狭窄时,肺动脉压增高引起右室扩大,导致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出现三尖瓣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此时,三尖瓣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而此杂音提示三尖瓣关闭不全。心衰纠正后,右室回缩,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减轻或消失,此杂音亦减弱或消失。这种由于心室腔、瓣环扩大引起的关闭不全或由于单位时间通过瓣膜的血流量增多引起的狭窄,分别称为相对性关闭不全或狭窄;前者多见,后者少见。临床医师根据这种杂音的特点和变化来考虑诊断,判定病情和确定治疗措施。

二、各瓣膜区杂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一)收缩期杂音

1.二尖瓣区:杂音可分三种:①功能性:常见。可见于发热、轻中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剧烈运动等。听诊特点是呈吹风样,性质柔和,2/6级,时限较短,较局限,原因去除后,杂音消失;②相对性:由于左室扩张,引起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而产生杂音,见于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听诊特点是:

杂音呈吹风样,柔和,不向远处传导,如扩张的心腔回缩,杂音可减弱;③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乳头肌功能失调等。听诊特点是:杂音呈吹风样,高调,性质较粗糙,强度常在3/6级以上,持续时间长,占据整个收缩期,可遮盖第一心音,常向左腋下传导,吸气时减弱,呼气时加强,左侧卧位时更明显。

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窦性心动过速

贫血甲亢和发热,心炎心衰和休克。情绪激动和运动,肾上腺素心率过。

窦性心动过缓

颅内高压阻黄疸,甲低冠心心肌炎。药物影响心得安,体质强壮心率缓。

两心音同时增强常人运动或激动,两个心音同时增。高血压病贫血症,甲亢发热亦相同。

第一心音增强

室大未衰热甲亢,早搏“用药”一音强。二尖瓣窄“拍击性”,房室阻滞“大炮样”。

第二心音增强

P2增强二尖瓣窄,肺气肿和左心衰。左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压高起来,动脉硬化亦常在。

第一心音减弱

二主瓣膜不全闭,心衰炎梗一音低。

第二心音减弱

动脉瓣漏或狭窄,动脉压低二音衰。

钟摆律

钟摆胎心律严重,心肌炎梗心肌病

第一心音分裂

一音分裂心尖清,电延右束阻滞症。肺动高压右心衰,机械延迟而形成。

第二心音分裂

通常分裂有特点,最长见于青少年。呼气消失吸明显。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稍不齐,心音正常成周期。吸气加快呼气慢,健康儿童菲疾病。

早搏

期前收缩称早搏,室性早搏为最多。房**界共三种,心电图上易分说。

心房**

房颤特点三不一,快慢不一律不齐。强弱不等无规律,脉率定比心率低。

生理性杂音

生理杂音级别小,柔和吹风不传导。时间较短无震颤,儿童多见要牢记。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漏有特点,粗糙吹风呈递减。三级以上缩期占,左腋传导左卧清,吸气减弱呼明显。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窄杂音断,舒张隆隆低局限。一音亢进P2强,开瓣音响伴震颤。

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窄有特点,粗糙缩鸣拉锯般。递增递减颈部传,A2减弱伴震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瓣不全有特点,舒张叹气呈递减。胸骨下左心尖传,二区较清前倾声,呼末屏气易听见。

肺动脉瓣狭窄

肺瓣狭窄有特点,粗糙缩鸣属先天。杂音递增又递减,P2减弱伴震颤。

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肺瓣舒杂有特点,杂音多为相对性。柔和吹风卧吸清,二尖瓣窄常合并。

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三尖瓣区有缩鸣,杂音性质似吹风。多数相对关不全,极少数为器质性。

房间隔缺损

房缺杂音有特点,胸骨左缘二肋间。缩期杂音吹风般,P2分裂多无颤。

室间隔缺损

室缺杂音有特点,胸骨左缘三四间。响亮粗糙缩鸣音,常伴收缩期震颤。

动脉导管未闭

连续杂音有特征,粗糙类似机器声。动脉导管未闭时,胸左二肋附近听。

心包摩擦音

连续杂音有特征,注意鉴别胸摩擦。前倾屏气易听见,心梗包炎尿毒加。

重症患者常伴心脏功能受损,早期评价心脏功能对改善患者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

近年来,心脏急性损伤标志物因以下优势而被广泛应用:①可快速得出结果;②能评估预后,指导治疗;③与超声心动及有创血流动力学操作相比,风险小,操作简便。

目前常用的心脏标志物主要有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张力增加标志物、炎症介质和其他新标志物等。

心肌张力增加标志物

利钠肽家族

利钠肽家族包括心房利钠肽(ANP)、B型利钠肽(BNP)和C型利钠肽(CNP)。ANP、BNP主要来源于心脏,具有较强的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BNP和N末端前BNP(NT-proBNP)主要在心室产生。心室壁张力及血管内容量增加诱发心室细胞分泌pro-BNP,随后其迅速降解为BNP和NT-proBNP。BNP具有激素活性,半衰期约20 min;NT-proBNP无活性,半衰期约2 h,主要经肾脏清除。

血浆BNP水平对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施特格(Steg)等对有急性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血浆BNP水平检测,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的患者(683 pg/ml对129 pg/ml)。在诊断心力衰竭方面,BNP曲线下面积(0.89)显著大于射血分数的曲线下面积(0.78),BNP ≥100 pg/ml敏感性为89% ,特异性为73%。

此外,BNP还可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是否会发生右心衰竭。克鲁格(Kruger)等观察50例肺栓塞患者,发现未出现右心衰竭的患者BNP水平[(55±69)pg/ml]明显低于出现右心衰竭者[(340±362)pg/ml,P<0.001],BNP>90 pg/ml对右心衰竭诊断风险比为28.4。

近年一些研究还表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BNP水平显著升高,死亡组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里弗(River)等观察252例急诊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现入院时及入院后24 h内分别有42%及69%的患者BNP水平升高。入院24 h BNP>210 pg/ml是死亡独立预测因子(OR=1.061, P<0.001)。

NT-proBNP在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也起重要作用。马森(Masson)等比较BNP和NT-proBNP发现,NT-proBNP似乎在评估死亡及再入院率方面更具优势,这可能与其半衰期更长、标本稳定性更强有关。

炎症介质

C反应蛋白(CRP)

研究揭示,CRP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

超敏CRP与心力衰竭同样存在相关性。因(Yin)等研究发现,超敏CRP水平升高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危险系数为2.584,P<0.05),并能为患者提供危险分层。

白介素-1 (IL-1)

IL-1主要来源于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包含IL-1α和IL-1β两种亚型,其中IL-1β多出现在血循环中,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较IL-1α更重要。

研究显示,心肌过度表达IL-1β能使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活性增强,加速心肌重构,抑制心肌收缩。

另外,IL-1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TNF-α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心肌表达TNF-α提示心脏趋向扩张与衰竭。

1990年,莱文(Levine)等首次观察到,症状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力衰竭分级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TNF-α能抑制心肌收缩、介导心室重构,并与心肌细胞坏死相关。TNF-α水平升高是HF患者死亡独立预测因子。

其他标志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MMP家族成员包括4类:胶原酶、明胶酶、间质溶解素及膜型MMP。至今,人类已识别和定性的

MMP家族成员有26种。

MMP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粥样斑块破裂及心肌梗死(MI)发生,还能促进MI后心室重构,从而影响心脏顺应性及舒缩功能。MMP-2水平与充血性心脏病事件及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MMP-2水平越高,粥样硬化斑块越不稳定。

苏约马(Soejima)等研究发现,在MI发生后7天和2周时,血MMP-1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

目前在缺血或非缺血心肌病患者中已检测到MMP-3、MMP-2和MMP-9升高。

脂联素(APN)

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细胞因子。文献报告,高加索人群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水平升高,且其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国内研究发现,血清APN浓度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超敏CRP水平呈负相关,且血清APN浓度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均较高。

上述研究提示,血清APN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HF患者预后的指标。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cTn)

cTn包括cTnC、cTnT、cTnI 3种亚基。TnC在骨骼肌和心肌相同,不能用于诊断心肌损伤。cTn 半衰期约2 h,释放缓慢,持续升高时间窗较宽,心肌损伤后3~12 h开始升高,12~24 h达峰值。cTnT 可在体内维持8~21天,cTnI 7~14天,最后由肾脏排出。

卡明斯(Cummins)等用抗cTnI单抗检测血清cTnI水平,指出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cTnI阳性对AMI早期诊断阳性率(敏感性)达79.3%,其阴性排除AMI准确率(特异性)达92.6%。

由于cTn的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较长的诊断窗口期,其已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特别是MI)的金标准,并可较好地评估心肌梗死面积。此外,对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cTnI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CK-MB在发生AMI后3~6 h开始升高,8~24 h达高峰,在治疗后2~3 d内多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CK-MB测定值变化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诊断AMI的3项标准之一。近十年来,对CK-MB、cTn、肌红蛋白(Mb)的检测成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依据。但心肌和骨骼肌损伤修复期均有CK-MB存在,且其诊断窗口期短,不能反映小范围心肌损伤,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强。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H-FABP是心肌细胞内的可溶性蛋白,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很少或无。当心肌细胞受损时, 可快速被释放入血。

H-FABP水平在发生AMI后1 h开始升高,4~6 h达高峰,约20 h恢复至基线水平,其变化规律与Mb相似,但具有更高的心肌组织特异性。

H-FABP比传统心肌标志物早期敏感性更强,发病3 h、胸痛症状产生30~120 min内,其敏感性>80%。

纳卡塔(Nakata)等观察133例因急性胸痛被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于就诊30 min内及此后每隔6 h检测血H-FABP、TnT、Mb和CK-MB水平,并根据前6 h数据描绘ROC曲线。结果显示,H-FABP曲线下面积为0.936,显著大于TnT(0.734)、Mb(0.862)和CK-MB(0.793)。

塞伊纳(Seino)的研究表明,对疑似AMI患者,H-FABP在发病3小时阴性预测价值达100%,对临床早期排除AMI有重要参考价值。

H-FABP还可用于判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短期内是否会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研究表明,血FABP水平升高患者,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高于FABP正常者。

心力衰竭患者血H-FABP水平也会升高,且其升高程度能判断患者预后。

H-FABP主要经肾脏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对其清除率下降,会影响临床判断。

心肌肌球蛋白轻链1(CMLC1)

心肌肌球蛋白由2条轻链(CMLC1和CMLC2)和2条重链组成。CMLC1大部分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凝蛋白上,在心肌损伤后被释放入血。

汉森(Hansen)等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方式等相比,CMLC1是更可靠的死亡预测因素。

心脏杂音听诊特点

1.最响部位 杂音的最响部位与病变部位、血流方向和介质有关。如杂音在心尖部最响提示二尖瓣病变;杂音在主动脉瓣区最响,提示主动脉瓣病变;在肺动脉瓣区最响,提示肺动脉瓣病变;在胸骨下端最响,提示三尖瓣病变。如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首先应想到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粗糙杂音,应想到动脉导管未闭。 2.时期 不同时期出现的杂音,常反映不同的病变。同在心尖部听到的杂音,如在收缩期出现,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在舒张期出现,则提示二尖瓣狭窄,故听诊时一定要区分杂音出现的时期。按心动周期的变化,一般分为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和连续性杂音三种。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出现杂音时,称为双期杂音,注意与连续性杂音区别。按杂音在收缩期或舒张期出现的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进一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全期杂音,如二尖瓣狭窄的杂音,出现在舒张中、晚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甚至可遮盖第一心音,称全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的杂音常为收缩中期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则在舒张早期出现。一般认为,舒张期和连续性杂音均为病理性器质性杂音,收缩期杂音则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应注意区别。 3.性质 杂音的性质是指由于振动的频率不同而表现为音色和音调的不同。临床上常以生活中的类似声音来形容,如吹风样、隆隆样、叹气样、机器样、乐音样、鸟鸣样等。此外,还可按音调高低进一步分为柔和、粗糙两种。一般而言,功能性杂音常较柔和,器质性杂音多较粗糙。根据杂音的不同性质可以帮助确定不同的病变。吹风样杂音常见于二尖瓣区和肺动脉瓣区,一般呈高调。柔和的风样杂音常为功能性杂音;典型的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常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隆隆样杂音为低调,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叹气样杂音见于主动脉瓣区,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特点。机器样杂音主要见于动脉导管未闭,杂音如机器转动声样粗糙。乐音样杂音为高调、具有音乐性质的杂音,多由于瓣膜穿孔、乳头肌或腱索断裂形成,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梅素性心脏病等。鸟鸣声是一种特殊的收缩期乐性杂音,调高而尖,似某种鸟鸣,常见者如鸥鸣,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4.传导 杂音可沿血流方向或经周围组织传导。杂音越响,传导越广,故根据杂音最响部位及其传导方向,可判断杂音来源及其病理性质。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左肩胛下区传导;狭窄时舒张期杂音较局限。主动脉瓣狭窄时收缩期杂音主要向颈部、胸骨上窝传导;关闭不全时舒张期杂音主要沿胸骨左缘下传并可到达心尖。三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杂音可传至心尖部;三尖瓣狭窄少见,其杂音亦可传导至心尖部。 5.强度 (1)影响因素:杂音的强度取决于①狭窄程度:一般来说狭窄越重,杂音越强;但极度狭窄时,通过的血流极少,则杂音反而减弱或消失;②血流速度:速度越快,杂音越强;③压力阶差:狭窄口两侧压差越大,杂音越强;④心肌收缩力,心力衰竭时,心机收缩力减弱,杂音减弱,心衰纠正后,收缩力增强,压力阶差增大,杂音增强。 (2)杂音形态:杂音强度的变化在心音图记录中构成一定形态,通过听诊

心脏杂音听诊

心脏杂音的听诊 舒张期杂音 标题:主动脉瓣回流 描述: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听诊的最佳部位,一般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但有时可以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如果听诊最强部位是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那么需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即可能是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马凡氏合症引起的。杂音在S2之后最强,随后逐渐减弱,一般持续到全舒张期,音调高。杂音比较强时,呈现于吹风样杂音。请听: 主动脉瓣回流.wav 标题:单纯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描述: 单纯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瓣的S2亢进,在心尖部听到的喷射音,与其说是喀喇音,不如说接近于正常的S1,因此给人以S1分裂的印象,下面改变喷射音的强度听之,请听:高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即使不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可听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单纯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wav 连续性杂音 标题:连续性杂音 描述: 连续性杂音又称机器样杂音,多数是循环系统的两部分之间有异常通路。这样,在收缩期与舒张期中、在两部分之间形成压力梯度而产生杂音。连续性杂音的重要标准是:它是单一的杂音,从收缩期转入舒张期的过程并无间歇,它延续通过第二心音。有时这种在收缩期增强,形成如机器运转样的声音,因此称机器样杂音。连续性杂音中音调、机器样杂音,其特点是伴随S1开始,在S2处增强,尔后降低直到下一个S1,当收缩期和舒张期可被连续听见,杂音之间没有清晰的间隔,其听诊部位是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请听连续性杂音: 连续性杂音.wav 标题:二尖瓣狭窄 描述: 舒张期杂音在二尖瓣听诊区最强,而且一般局限在心尖区,传导不远。如果仔细听其时相,便会发现这种杂音发生中期和收缩期前期,除此之外,S1亢进和二尖瓣开瓣音也是二尖瓣狭窄所具备的特征,一般出现在轻症。下面请听心尖部听到的正常的S1 二尖瓣狭窄(产生开瓣音).wav

小儿心脏有杂音不一定就是心脏病

小儿心脏有杂音不一定就是心脏病 *导读:进幼儿园体检时却发现心脏有杂音。家长知道了,往往十分忧虑。他们很快联想到机器,正常开动时响声很有规律,有了毛病才发生杂音。心脏有杂音就是有病吗?…… 据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专家介绍发育正常的小孩子,进幼儿园体检时却发现心脏有杂音。家长知道了,往往十分忧虑。他们很快联想到机器,正常开动时响声很有规律,有了毛病才发生杂音。心脏有杂音就是有病吗? 这种想法完全对。人体的心脏的确像一个小水泵,一刻不停地工作,将心脏里的血液磅到身体各处。其中也有类似机器阀门的装置,称为瓣膜,定时开闭,防止血液倒流。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很有节律。用听诊器只能听到“咚嗒、咚嗒……”的心音,听不到杂音。 小儿机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各个器官,所有组织需要的氧气和其它养料较多。为了满足需要,小儿体内担负运送养料重任的血液所占的比例比成人要高。成人血液重量占体重的6%~8%。而小儿则为8%~10%。但是小儿心脏的收缩力量却比不上成人,必须加快博动,保证供应。胎儿的心跳大约140次/分。血液流经心脏或大血管时,会引起心房、心室等结构的震动,但一般听不到震动的声音。如血容量增多,血流加速,这种震动就会发出声音。近年来,用灵敏的超声技术发现部分小儿由于瓣

膜发育不完善,心脏收缩时,房室间可产生轻微返流而引起声音。它们虽称为杂音,但不伴有任何心脏血管的病变,医生常称之为“生理性杂音”。 生理性心脏杂音传地范围局限,音调一般较低、柔和。小儿吃饭、睡觉、各种活动和发育都没有异常,将来也不会有影响。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健康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小儿生理性杂音一般最早出现在乳儿期2~3赠的儿童增多,3~7岁最多。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功能渐趋成熟,心脏瓣膜功能完备,生理性杂音会自然消失。小儿心脏杂音绝大部分是生理性杂音。也有少数是由疾病引起的。如发热、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小儿,因为缺氧、血液粘稠度减低等原因,血液流速加快,虽然心脏本身没有异常,也会产生心脏杂音,这种杂音称为“功能性杂音”。当原来的疾病治愈后,杂音也会随之消失。 病理性杂音则是由于心脏本身有病变的表现之一。在小儿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等。心脏本身的病变及瓣膜开闭异常,血液在流动时产生异常湍流漩涡引起杂音。这类杂音粗糙、响亮传导范围较广,病变部位杂音最响。常常伴有气急、出汗多、心跳快等症状,体力不如同龄儿童。有些小儿还有嘴唇青紫,轻微活动、走路便想蹲下休息,或有关节酸痛等症状。通过作心电图,左右心导管检查、心知管造影、B型超声波、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等检查都能协助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有经验的儿科医师通过询问病史,

心脏 心音 杂音 课件

心脏心音杂音课件 1.血液从左心房开始,经过什么部位最后回到左心房?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2.心室收缩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等容收缩期以及快速、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 月辨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虽然心室收缩,但心 室容积没有改变,故称等容收缩期,约0.05s左右。

(2)射血期等容收缩期间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冲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射血期最初1/3左右时间内,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很大(约占每搏输出量的2/3),流速亦很快,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这段时期为快速射血期,历时0.1s。随后,心室内压开始下降,射血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此时心室内压虽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因血液具有较大动能,依其惯性逆着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心室容积继续缩小。此期为0.15s。 3。心室舒张期包括哪两个时期? 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减慢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成为封闭腔。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速大幅度下降,但容积并未改变。自半月瓣关闭直到室内压下降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这段时期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0.06-0.08s (2)充盈相当心室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启,心室充盈开始,血

心脏听诊特点

1.正常心音: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第 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2.窦性心动过速:贫血甲亢和发热,心炎心衰和休克。情绪激动和运动,肾上腺素心率过。 3.窦性心动过缓:颅内高压阻黄疸,甲低冠心心肌炎。药物影响心得安,体质强壮心率缓。 4.两心音同时增强:常人运动或激动,两个心音同时增。高血压病贫血症,甲亢发热亦相 同。 5.第一心音增强:室大未衰热甲亢,早搏“用药”一音强。二尖瓣窄“拍击性”,房室阻滞“大炮样”。 6.第二心音增强:P2增强二尖瓣窄,肺气肿和左心衰。左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压高起 来,动脉硬化亦常在。 7.第一心音减弱:二主瓣膜不全闭,心衰炎梗一音低。第二心音减弱动脉瓣漏或狭窄,动脉压低二音衰。 8.钟摆律:钟摆胎心律严重,心肌炎梗心肌病 9.第一心音分裂:一音分裂心尖清,电延右束阻滞症。肺动高压右心衰,机械延迟而形成。 10.第二心音分裂:通常分裂有特点,最长见于青少年。呼气消失吸明显。 11.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稍不齐,心音正常成周期。吸气加快呼气慢,健康儿童菲疾 病。 12.早搏:期前收缩称早搏,室性早搏为最多。房**界共三种,心电图上易分说。 13.心房颤动:房颤特点三不一,快慢不一律不齐。强弱不等无规律,脉率定比心率低。 14.生理性杂音:生理杂音级别小,柔和吹风不传导。时间较短无震颤,儿童多见要牢记。 15.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漏有特点,粗糙吹风呈递减。三级以上缩期占,左腋传导左 卧清,吸气减弱呼明显。 17.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窄杂音断,舒张隆隆低局限。一音亢进P2强,开瓣音响伴震颤。 18.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窄有特点,粗糙缩鸣拉锯般。递增递减颈部传,A2减弱伴震颤。 19.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瓣不全有特点,舒张叹气呈递减。胸骨下左心尖传,二区较清 前倾声,呼末屏气易听见。 20.肺动脉瓣狭窄:肺瓣狭窄有特点,粗糙缩鸣属先天。杂音递增又递减,P2减弱伴震颤。 21.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肺瓣舒杂有特点,杂音多为相对性。柔和吹风卧吸清,二尖瓣窄常合并。 22.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三尖瓣区有缩鸣,杂音性质似吹风。多数相对关不全,极少 数为器质性。 23.房间隔缺损:房缺杂音有特点,胸骨左缘二肋间。缩期杂音吹风般,P2分裂多无颤。 24.室间隔缺损:室缺杂音有特点,胸骨左缘三四间。响亮粗糙缩鸣音,常伴收缩期震颤。 25.动脉导管未闭:连续杂音有特征,粗糙类似机器声。动脉导管未闭时,胸左二肋附近

婴儿体检心脏有杂音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婴儿体检心脏有杂音是怎么回事 导语: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关注往往是最多的,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家长更是需要细心照顾,其中就有很多的家长会带着自己的宝贝去打预防针或者 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关注往往是最多的,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家长更是需要细心照顾,其中就有很多的家长会带着自己的宝贝去打预防针或者经常去做体检,其实这样都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孩子的身体不出现一些疾病,但是往往有些家长在做体检的时候会发现孩子的心脏不正常。那么,婴儿体检心脏有杂音是怎么回事? 1、心脏杂音是指心脏正常心音之外的声音。如果杂音很响,就意味着心脏存在某种疾病。医学上将心脏杂音分为6级,Ⅰ-Ⅱ级心脏杂音较轻微,Ⅳ-Ⅴ级为较响的心脏杂音。当心脏杂音出现在心脏收缩期的时候,称为收缩期杂音;而出现在心脏舒张期时叫做舒张期杂音。 2、医学上又把小儿时期的心脏杂音分为生理性杂音(又称无害性杂音或良性杂音)和病理性杂音。 3、生理性杂音在小儿时期较常见,医学资料表明健康小儿有23%-60%在胸骨左缘或心尖部可听到这种杂音,从新生儿、婴幼儿直至学龄儿心脏可有Ⅰ-Ⅱ级收缩期轻微的杂音,其性质较柔和如吹风样“夫一夫”音,有的呈乐音样。这种杂音的产生与小儿代谢旺盛,心肌收缩有力及血液循环较快有关,一般到12-13岁时就会消失,孩子无任何不适,活动也不受影响。经医生及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都缺乏心脏病的证据。这种生理性杂音多在偶然情况下,如进行体格检查时或有其他疾病时发现,因此有生理性杂音并不是得了心脏病,不需要治疗。 4、病理性杂音是由于心脏备管发生病理改变(包括先天性和后天获

心脏杂音

二尖瓣狭窄 杂音最响部位在心尖部,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先递减后递增,音调较低,较局限不向远处传导,伴有舒张期震颤及第一心音增强。 歌诀: 二尖瓣窄杂音断: 舒张隆隆低局限, 左卧呼末较明显, 一音亢进P2强, 开瓣音响伴震颤。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部可听到3/6级以上响亮,性质较粗糙的高调吹风样杂音,持续时间长,占据整个收缩期,遮盖第一心音,向左腋下传导。 歌诀: 二尖瓣漏有特点: 粗糙吹风呈递减, 3级以上缩期占, 左腋传导左卧清, 吸气减弱呼明显。 主动脉瓣狭窄 中等度的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的最大振幅在收缩中期,可听到粗糙响亮的收缩期杂音,为递增递--减型,沿大血管向颈部传导,常伴有收缩期震颤,同时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歌诀: 主瓣狭窄有特点: 粗糙缩鸣拉锯般, 递增--递减颈部传, A2减弱伴震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本例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杂音呈递减型,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最清楚,向下传导可达心尖区。 歌诀: 主瓣不全有特点: 舒张叹气呈递减, 胸骨下左心尖传, 二区较清前倾坐, 呼末屏气易听见。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这种呼吸音吸气音与肺泡呼吸音的吸气音相似,而呼气音与支气管呼吸音的呼气音相似,只是吸气时相与呼气时相大致相同,又称混合性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人可以在胸骨角、肩胛间区的第3、4胸椎水平的这些区域听到。 图中左侧支表示吸气,右侧支表示呼气,线条粗细表示呼吸强弱、长短表示时间、斜线与垂直线的夹角表示音调高低。角度小音调高,角度大音调低。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是指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简称管性呼吸音。下列几种病理改变时可出现。 肺部组织实变:肺组织实变致密使音响传导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可传到胸部体表,实变部位越大越浅,则声音越强,反之则弱。这是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管性呼吸音,高而强,如在耳边。 肺内大空腔:当肺内出现大空腔与支气管相通,音响在空腔内产生共鸣增强,加之空腔周围组织有实变利于声音传导,因此亦听到支气管呼吸音。这是肺脓肿病人在病变部位听到的管性呼吸音。 压迫性肺不张:如在一定量的胸腔积液时压迫肺脏,发生压迫性不张,肺组织较致密且支气管通畅,有利于声音的传导。所以容易在积液上方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但强度较弱似来自远方。 肺泡呼吸音的减弱或消失:与进入肺泡内的空气流量、速度及呼吸音传导障碍有关,可在局部、单侧或双侧出现。 胸腔积液或气胸由于肺被压缩膨胀不全,使进入肺泡内空气量减少并有声音传导障碍,使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歌诀: 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呼吸受限运动浅,肺泡弹性有改变; 胸膜病变碍传音,呼吸音响消或减 肺泡呼吸音增强:一侧肺部成胸膜有病变,引起单侧或局部呼吸音减弱时,健侧或同侧无病变肺组织可发生代偿性肺泡呼吸音增强。 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称为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产生机理:肺实变范围较小,其与正常肺组织掺杂存在,或肺实变部位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所遮盖,听诊时既听到肺泡呼吸音又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干啰音的产生机理是由于气管或主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当空气吸入或呼出发生湍流所产生的音响。 如气管、主支气管有管壁粘膜肿胀、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以及平滑肌痉挛和肿瘤侵入,异物或分泌物部分阻塞或管壁被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而狭窄等。 干啰音是一种音调较高,声音清楚而不相连续,每个音响时间较长,呼气吸气均可听到,但主要在呼气时较多而明显。干啰音的性质容易改变,发生部位也多变换,在短时

各类心脏杂音听诊要点及产生机制各类心脏杂音听诊要点及产生机制

各类心脏杂音听诊要点及产生机制(供参考) 时间:2009-06-27 来源:Med999网作者:med999 杂音的听诊要点 心脏杂音病因: 病因分类 一、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非病理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类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乳头肌功能不全或键索断裂(冠心病心肌梗死)特发性腹索断裂瓣膜松弛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马凡综合征仅厚梗阻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脚气性心脏病运动员心脏综合征高原性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类癌综合征左已衰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Austin-Flint 杂音左房部液瘤二尖瓣较大的赘生物或血栓缩窄性心包炎Hurler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Lutembacher综合征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流量大的室间隔缺损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扩张性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三、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风湿性主动脉瓣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上狭窄综合征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缩窄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瘤Ebstein畸形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类癌综合征颈动脉杂音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四、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主动脉瓣炎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动内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致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高位室间隔缺损致主动脉瓣脱垂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五、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 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非病理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狭窄或漏斗部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房间隔缺损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三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右室一右房通道 六、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非病理性肺动脉瓣收缩期杂音风湿性肺动脉瓣炎风湿性肺动脉瓣狭窄感染性动内膜炎先天性肺动脉口狭窄肺动脉与分支狭窄Fallot四联症Lutembacner综合征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症(Eisemmenger综合征)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直背综合征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畸形引流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脚气性心脏病颈动脉杂音 七、肺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风湿性肺动脉炎风湿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狭窄手术后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Granam-stell杂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

心脏杂音的原因

收缩期杂音的病因 1、心尖部: ①功能性:常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妊娠、剧烈运动时,也见于部分健康人安静情况下。听诊特点为吹风样,性质柔和,短而弱,局限不向他处传导,运动后或去除原因后可能消失。 ②器质性:多见,主要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乳头肌功能失调等。听诊特点是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可遮盖第一心音,高调较粗糙,向左腋下或左肩胛下区传导,吸气时减弱,呼气时加强,左侧卧位更明显。 2、主动脉瓣区: ①器质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听诊特点为喷射性或吹风样杂音,不遮盖第一心音,性质粗糙,常伴有震颤,杂音向颈部传导。 3、肺动脉瓣区: ①功能性:多见。大多见于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听诊特点为柔和而较弱、音调低的吹风样杂音,不传导,卧位时明显,坐位时减弱或消失。 ②器质性:少见,可见于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杂音呈喷射性,粗糙而响亮,强度,向四周及背部传导。 4、三尖瓣区: ②器质性:很少见,杂音特点与二尖瓣关闭不全类同。 舒张期杂音的病因 1.二尖瓣区舒张期杂音 (1)器质性 主要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为心尖部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呈递增型,音调较低而局限。 2.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1)器质性常见于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粥样硬化、梅毒等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叹气样,递减型,可传至胸骨下端左侧或心尖部,前倾坐位,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深呼气末屏住呼吸时最易听到。 3.肺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器质性极少,多由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引起,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心病等,伴明显肺动脉高压。杂音为叹气样,柔和,递减型,卧位吸气末增强,称为格-斯杂音(Graham-Steellmurmur)。

心脏杂音听诊特点

心脏杂音听诊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最响部位 杂音的最响部位与病变部位、血流方向和介质有关。如杂音在心尖部最响提示二尖瓣病变;杂音在主动脉瓣区最响,提示主动脉瓣病变;在肺动脉瓣区最响,提示肺动脉瓣病变;在胸骨下端最响,提示三尖瓣病变。如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首先应想到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粗糙杂音,应想到动脉导管未闭。 2.时期 不同时期出现的杂音,常反映不同的病变。同在心尖部听到的杂音,如在收缩期出现,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在舒张期出现,则提示二尖瓣狭窄,故听诊时一定要区分杂音出现的时期。按心动周期的变化,一般分为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和连续性杂音三种。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出现杂音时,称为双期杂音,注意与连续性杂音区别。按杂音在收缩期或舒张期出现的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进一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全期杂音,如二尖瓣狭窄的杂音,出现在舒张中、晚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甚至可遮盖第一心音,称全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的杂音常为收缩中期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则在舒张早期出现。一般认为,舒张期和连续性杂音均为病理性器质性杂音,收缩期杂音则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应注意区别。 3.性质 杂音的性质是指由于振动的频率不同而表现为音色和音调的不同。临床上常以生活中的类似声音来形容,如吹风样、隆隆样、叹气样、机器样、乐音样、鸟鸣样等。此外,还可按音调高低进一步分为柔和、粗糙两种。一般而言,功能性杂音常较柔和,器质性杂音多较粗糙。根据杂音的不同性质可以帮助确定不同的病变。吹风样杂音常见于二尖瓣区和肺动脉瓣区,一般呈高调。柔和的风样杂音常为功能性杂音;典型的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常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隆隆样杂音为低调,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叹气样杂音见于主动脉瓣区,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特点。机器样杂音主要见于动脉导管未闭,杂音如机器转动声样粗糙。乐音样杂音为高调、具有音乐性质的杂音,多由于瓣膜穿孔、乳头肌或腱索断裂形成,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梅素性心脏病等。鸟鸣声是一种特殊的收缩期乐性杂音,调高而尖,似某种鸟鸣,常见者如鸥鸣,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4.传导 杂音可沿血流方向或经周围组织传导。杂音越响,传导越广,故根据杂音最响部位及其传导方向,可判断杂音来源及其病理性质。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左肩胛下区传导;狭窄时舒张期杂音较局限。主动脉瓣狭窄时收缩期杂音主要向颈部、胸骨上窝传导;关闭不全时舒张期杂音主要沿胸骨左缘下传并可到达心尖。三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杂音可传至心尖部;三尖瓣狭窄少见,其杂音亦可传导至心尖部。 5.强度 (1)影响因素:杂音的强度取决于①狭窄程度:一般来说狭窄越重,杂音越强;但极度狭窄时,通过的血流极少,则杂音反而减弱或消失;②血流速度:速度越快,杂音越强;③压力阶差:狭窄口两侧压差越大,杂音越强;④心肌收缩力,心力衰竭时,心机收缩力减弱,杂音减弱,心衰纠正后,收缩力增强,压力阶差增大,杂音增强。 (2)杂音形态:杂音强度的变化在心音图记录中构成一定形态,通过听诊也能分辨。常见的有5种形态:①递增型杂音:杂音开始较弱,逐渐增强,如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期隆隆样杂音;②递减型杂音:杂音开始较强以后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舒张期叹气样杂音;③递增递减型杂音:又称菱形杂音,即杂音开始较弱,逐渐增强又 后)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狭窄时收缩期杂音;④连续性杂音:杂音由收缩期开始(S 1

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心脏杂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四章 症状(symptom )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症状表现有多种形式,有些只有主观感受得到,如痛疼、眩晕等;有些既有主观感觉 ,客观检查也能发现的,如发热、黄疸、呼吸困难等;也有主观无异常感觉,是通过客观检查才发现的,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还有些生命现象发生了质量变化(不足或超过)如肥胖、消瘦、多尿、少尿等,是需要客观评定才能确定的。凡此种种,广义上均可视为症状,即广义的症状,也包括了一些体征,体征是指医生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1.2.3.4.5.1.(2弱。(全,杂音呈菱形,与第一心音之间有间隔,不言盖第一心音,形质粗糙,常伴有震颤,杂音顺血流方向向颈部传到半A2减弱.(2)相对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扩张、高血压病等。听诊特点是杂音较柔和,一般无震颤,杂音长可沿胸骨右缘向下传导,常有A2亢进。 肺动脉瓣区:杂音可分三种:(1)功能性:多见,由以健康儿童或青少年常见。听诊特点为柔和、吹风样杂音,音调低,不向远处传导,常在2/6级以下,我为时明显,作为时减弱或消失;(2)相对性:在二尖瓣狭窄、房室间隔缺损时,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出现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而产生此杂音.其特点与功能性杂音略同;(3)器质性:见于先天性肺动脉狭窄.杂音呈喷射性,响亮而粗糙,强度在3/6级或3/6级以上,呈菱形,常伴有震颤,P 2常减弱并伴有S2分裂,向上下肋间、左上胸及背部传导。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其他部位:室间隔缺损时,可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强度3/6级以上,常伴有震颤,相心前区传导。室间隔缺损时,杂音突然出现,听诊特点于室间隔缺损大致相同,常伴有奔马律。 2.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区:(1)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听诊特点是:杂音最响亮部位在心尖区,视其为舒张期中晚期,性质为隆隆样,献帝见后递增,音调较低,较局限,不向远处传导,常伴有震颤及S1增强,杂音前可有开瓣音。这些特点是确定二尖瓣狭窄极为重要的依据;(2)相对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现代研究表明,左室血容量多及舒张期压力增高,使二尖瓣膜处于较高位置,呈现相对狭窄,因而产生杂音成为AustinFlint 杂音。此杂音应于器质性二尖瓣狭窄杂音相鉴别。鉴别点见表: 持续整

各类心脏杂音听诊要点及产生机制(供参考)

杂音的听诊要点 心脏杂音病因: 病因分类 一、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非病理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乳头肌功能不全或键索断裂(冠心病心肌梗死)特发性腹索断裂瓣膜松弛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马凡综合征仅厚梗阻性心肌病扩性心肌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膜垫缺损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脚气性心脏病运动员心脏综合征高原性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类癌综合征左已衰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心尖区舒期杂音

风湿性二尖瓣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感染性心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Austin-Flint 杂音左房部液瘤二尖瓣较大的赘生物或血栓缩窄性心包炎Hurler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Lutembacher综合征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流量大的室间隔缺损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扩性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尖区舒期杂音 三、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风湿性主动脉瓣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上狭窄综合征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缩窄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瘤Ebstein畸形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类癌综合征颈动脉杂音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四、主动脉瓣区舒期杂音 风湿性主动脉瓣炎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动膜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致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高位室间隔缺损致主动脉瓣脱垂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五、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 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非病理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狭窄或漏斗部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房间隔缺损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三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右室一右房通道 六、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非病理性肺动脉瓣收缩期杂音风湿性肺动脉瓣炎风湿性肺动脉瓣狭窄感染性动膜炎先天性肺动脉口狭窄肺动脉与分支狭窄Fallot四联症Lutembacner综合征特发性肺动脉扩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症(Eisemmenger综合征)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直背综合征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畸形引流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脚气性心脏病颈动脉杂音 七、肺动脉瓣区舒期杂音 风湿性肺动脉炎风湿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膜炎肺动脉狭窄手术后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Granam-stell杂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左一右分流)先天性肺动脉瘤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类癌综合征 八、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风湿性三尖瓣炎风湿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膜炎乳头肌功能不全瓣膜松弛电高辐射损伤Ebstein畸形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并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室明显扩大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左一右分流(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畸形引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九、三尖瓣区舒期杂音

心脏及肺部听诊

听诊 一.检查方法 1.听诊位置:被检查者坐位或卧位,病人均匀呼吸,必要时可作深呼吸或咳嗽数声以后听诊,利于觉察呼吸音和附加音的改变。 2.听诊顺序:从肺尖开始,由上而下,从前胸部→侧胸部→背部。要上下、左右对称比较。 3.听诊前胸部:沿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听诊侧胸部:沿腋中线和腋后线;听诊背部:沿肩胛线 二.呼吸音产生机理: 气流出入肺泡,呼吸道产生湍流引起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肺组织传到胸壁,用听诊器在体表能听到相应声音。包括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和其它附加音(如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等)。 三.正常呼吸音 1.气管呼吸音 由空气进出气管所发生的声音。 特点:①粗糙、响亮且高调。②吸气相与呼气相几乎相等。 听诊部位:在胸外气管上面可听及。 2.支气管呼吸音 气流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产生的声音。声音倾似将舌抬高后再呼气所发出“哈……”的声音。特点:①呼气音较强,音调较高;②吸气相较呼气相短。 听诊部位:气管、主支气管附近(如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可闻及这种呼吸音,且越靠近气管音响越强,音调越低。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又称混合性呼吸音) 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及肺泡呼吸音特点: ①吸气似肺泡呼吸音的特点,但音调较高且较响亮;②呼气似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但强度稍弱,音调稍低;③吸气相与呼气相大致相等。 听诊部位:正常人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可闻及气管肺泡 呼吸音。 4. 肺泡呼吸音 由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产生。 特点:吸气时音响比呼气强,音调较高;吸气相比呼气相长。 听诊部位:除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外,大部分肺野均可听见。 正常人肺泡呼吸音的强弱与性别、年龄、呼吸的深浅、肺组织弹性的大小及胸壁的厚薄等有关。

心脏杂音全面分析

心脏杂音 (四)传导杂音可沿血流方向或经周围组织传导。根据杂音最响部位及其传导方向,可判断杂音来源及其病理性质。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左肩胛下区传导;狭窄时舒张期杂音较局限。主动脉瓣狭窄时收缩期杂音主要向颈部、胸骨上窝传导;关闭不全时舒张期杂音主要沿胸骨左缘下传并可到达心尖。三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杂音可传至心尖部;杂音是否由其他瓣膜区传导而来可用下述方法判定:移动听诊器,由听到杂音的一个瓣膜区向另一个瓣膜区移动,如杂音逐渐减弱,则另一瓣膜区的杂音可能是传导而来;如杂音先弱,当移至另一瓣膜区时,杂音又增强,则考虑两个瓣膜皆有病变。 (五)强度即杂音的响度。 1.影响因素杂音的强度取决于:①狭窄程度:一般来说狭窄越重,杂音越强;但极度狭窄时,通过的血流极少,则杂音反而减弱或消失;②血流速度;速度越快,杂音越强;③压力阶差:狭窄口两侧压差越大,杂音越强;④心肌收缩力: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减弱,杂音减弱;心衰纠正后,收缩力增强,压力阶差增大,杂音增强。 2.杂音形态常见的有5种形态:①递增型杂音:杂音开始较弱,逐渐增强,如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期隆隆样杂音;②递减型杂音:杂音开始较强以后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舒张期叹气样杂音;③递增递减型杂音:又称菱形杂音,即杂音开始较弱,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狭窄时收缩期杂音;④连续型杂音:杂音由收缩期开始(S1后),逐渐增强,至S2时达最高峰,在舒张期逐渐减弱。其形态实际上是一个跨越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大菱型杂音。菱峰在S2处,如动脉导管未闭时的杂音;⑤一贯型杂音:杂音的强度始终保持大体一致,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时的收缩期杂音。 3.强度分级杂音强度通常采用6级分级法 莱文(Levine)收缩期心脏杂音 Ⅰ级杂音:极轻度杂音,很微弱,所占时间很短,仔细听诊才能听到。 Ⅱ级杂音:轻度杂音,将听诊器置于胸壁即可听到。 Ⅲ级杂音:中度杂音,为较明显的杂音,呈中等响度。 Ⅳ级杂音:响亮杂音,听之声音响亮。 V级杂音:很响亮的杂音,听之震耳,但整个听诊器胸件稍离开胸壁即听不到。 Ⅵ级杂音:极响亮杂音,整个听诊器胸件稍离开胸壁仍可听到。 说明 (1)二级以下的收缩期杂音多为功能性的。 (2)三级以上,较粗糙的、传导广泛的收缩期杂音为器质性的,有病理意义。 (3)舒张期杂音均为病理性的。 4.记录方法杂音的级别为分子,6级分类法为分母,例如,响度为2级,则记为2/6级杂音。舒张期杂音是否分级,目前尚未统一。 一般认为,2/6级以下的杂音多为功能性,常无病理意义。3/6级和3/6级以上的杂音多为器质性,具有病理意义,但应结合杂音性质、粗糙程度、传导情况来判定。 (六)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体位不同或改变体位、调整呼吸、运动等动作,可使某些杂音增强或减弱,有助于杂音的判定和鉴别。 1.体位的影响

心脏杂音的特点

听到杂音时,应根据最响部位、出现时期、性质、强度、传导方向以及杂音与体位、呼吸、运动的关系等来分析判断杂音的临床意义。 1)最响部位:一般来说,在某瓣膜听诊区最响的杂音由该瓣膜的病变产生。 2)出现的时期:根据杂音出现的不同时期,可分为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连续性杂音、双期杂音(收缩期或舒张期均出现,但不连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可占整个收缩期,并可遮盖S1甚至S2称全收缩期杂音;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杂音常出现在舒张中晚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出现在舒张早期,也可为早中期或全期;肺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常为收缩中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时可出现连续性杂音。 临床上,舒张期杂音及连续性杂音均为病理性,收缩期杂音则有很多是功能性的。 3)杂音的性质: 临床上可根据杂音发生的部位和性质推断不同的病变。如心尖区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常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征性杂音;心尖区柔和而高调的吹风样杂音常为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舒张期杂音,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机器声样连续性杂音,见于动脉导管未闭;乐音样杂音听诊时其音色如海鸥鸣或鸽鸣样,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一般说来,器质性杂音常是粗糙的,而功能性杂音则较为柔和。 4)强度和形态: 收缩期杂音的强度一般采用Levine六级分级法。 一般而言,3/6级和以上的收缩期杂音多为器质性的。应注意,杂音的强度不一定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5)传导方向:杂音常沿着产生该杂音的血流方向传导。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在心尖部最响,并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处传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响,并向胸骨下端或心尖部传导;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以主动脉瓣区最响,可向上传至右侧胸骨上窝及颈部。 6)与体位的关系:体位改变可使某些杂音减弱或增强,而有助于病变部位的诊断。例如,左侧卧位可使二尖瓣狭窄的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更明显;上半身前倾坐位可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泼水样杂音更易于听到。

心脏听诊答案

1. 心脏超声时,大血管短轴切面能观察: C C.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 2. 心脏超声时,心尖四腔切面能观察: A A.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二尖瓣、三尖瓣 3. 血流加速形成的湍流常见于:D D.甲亢和贫血 4. 心包摩擦音见于哪种疾病:C C.心包积液 5. 心脏超声时,心室的短轴切面能观察:B B.左心室、右心室、室间隔、二尖瓣瓣 6. 心脏超声的长轴切面能观察: B B.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室间隔、二尖瓣前叶和后叶 7. 第二心音特点:B B.历时较短、音调较高 9. 二尖瓣区舒张期杂音常见的疾病,哪个正确: A A.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10. 第一心音特点:C C.历时较长、音调较低 11.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常见的疾病,哪个错误: A.风湿性主狭 12. 第一心音的产生: A.二尖瓣、三尖瓣关闭时产生 13. 第二心音的产生: B.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关闭时产生 15. 肺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常见的疾病,哪个正确: C.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16. 心脏各部位的英文缩写哪个错误: B.主动脉——RVOT 17. 二尖瓣区收缩期杂音的特点: D.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腋下传导 18. 心脏超声时,心尖四腔切面能观察:

A.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二尖瓣、三尖瓣 19. 心脏超声的长轴切面能观察: B.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室间隔、二尖瓣前叶和后叶 20. 心脏各部位的英文缩写哪个正确: A.主动脉瓣——AV 21. 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常见的疾病,哪个错误: D D.室间隔缺损 22 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的特点: D D.舒张期吹风或哈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 23.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常见的疾病,哪个错误: D D.风湿性主闭 24. 第二心音分裂见于哪种疾病: C C.房间隔缺损 25. 哪个是异常心音:D D.以上都是 26.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的特点:C A.收缩期隆隆样杂音,向颈部传导 B.收缩期隆隆样杂音,向腋下传导 C.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向颈部传导 D.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颈部传导 27. 哪种心脏病变胸骨左缘肋间出现连续性杂音:D A.主动脉瓣狭窄 B.主动脉瓣钙化 C.主动脉瘤 D.动脉导管未闭 28. 心律不齐见于哪种疾病:D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房颤

18心脏检查习题及答案

心脏检查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 并将正确答正确的答案,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的: B A .左锁骨中线外~ B .左锁骨中线内~ C .胸骨左缘外~ D .左腋前线内~ 2.触诊发现心尖搏动呈抬举样是由于: C A .甲亢 B .发热 C .左心室肥大 D .剧烈运动 3.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最重要的体征是: B A .心浊音界呈靴形增大 B .主动脉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C .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D .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4.第一心音的组成主要是由: C A .半月瓣开放 B .心房收缩 C .房室瓣关闭的震动 D .血流冲击大血管的震动 5.心前区隆起主要见于: B A .肺原性心脏病 B .先天性心脏病 C .大量心包积液 D .肥厚性心肌病 6.第一心音出现的时间是: B

A .与半月瓣开放同时发生 B .与房室瓣关闭同时发生 C .与心室快速充盈同时发生 D .在舒张早期发生 7.梨形心影常见于: C A .肺心病 B .二尖瓣关闭不全 C .二尖狭窄 D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见于: B A .左心房增大 B .左心室增大 C .右心房增大 D .右心室增大 9.卧位较立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见于: B A .全心衰竭 B .心包积液 C .心肌炎 D .心肌病 1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影呈: A A .靴型心 B .梨型心 C .烧瓶型心 D .普大心 1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最常见于: D A .二尖瓣关闭不全 B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 .主动脉瓣狭窄

犬猫心音听诊-心脏杂音与奔马律(优质严制)

不论拥有多么先进的检查设备,完整的体格检查对于心脏病的诊断是极其重要的,可以为我们提供心脏功能、循环生理相关的重要信息,还可能帮助找到心脏病因。病史调查和完整的体格检查总是指导我们进行诊断的第一步,可以在将动物抱出笼位前计算呼吸次数,以避免应激干扰。听诊心肺音应包括正常心音: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以及可识别的异常心音,如第三心音(S3)、第四心音(S4)、收缩期喀喇音和心音分裂等。需要反复练习听诊,当然学会正确使用听诊器也是很重要的。 在听诊前,先应触摸胸壁表面的心脏搏动,找到最强的搏动部位,可以从该部位开始听诊,并辨别其强度。有经验的兽医可以分辨心搏增强是由于兴奋引起还是由于心脏增大导致,通常兴奋引起的心搏增强会随着动物平静而减弱。 听诊器的膜面听头可以采集较高频的声音,适用于正常第一和第二心音的听诊。异常心音可分为短暂心音(如心音分裂或奔马律S3或S4)和较长心音(大部分心脏杂音)。奔马律是低频的舒张期声音,应使用钟形听头听取,。对于单一听头的听诊器,紧贴胸壁并轻度施压是膜面听诊效果,轻触胸壁则为钟型听头效果。心杂音通常由心脏或大血管内湍流或高速血流引起。听诊时应选择在安静的房间进行,喘息会导致听诊更为困难。听诊猫时可尝试将其靠近流水或酒精棉球以避免猫喘音干扰。有时呼吸音可能会被误认为心杂音,需要边听诊边观察动物的呼吸过程,以进行鉴别。多种干扰可影响听诊,包括颤抖、肌颤、毛发与听诊器的摩擦音、胃肠道蠕动音及室内噪音。 为了识别所有异常的声音,应进行全面的听诊,可以先从左胸壁心基部(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所在区域)开始,至心尖部(二尖瓣所在位置),具体位置见图1。右侧心基部和心尖部也需要进行听诊。右心尖部是三尖瓣所在区域,三尖瓣返流时该处声音最为明显。室中隔缺损时通常在右心基部杂音最为明显,也常辐射至胸骨。在猫,心杂音常在胸骨旁最为明显,这与其解剖结构有关,尤其是随着猫年龄增大,心脏与胸骨接触面增多时更显著。在猫,心肌病引起的杂音比先天性心脏病更为常见。一项对转诊医院400只听诊有心杂音的患猫超声心动评估显示,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脏缺陷比例为23:1(Ettinger 2010)。 图1,1 二尖瓣听诊部位;2 主动脉瓣听诊部位;3 肺动脉瓣听诊部位;4 三尖瓣听诊部位。 犬猫 二尖瓣位置L 5 ICS CCJ处L5~6 ICS 距离胸骨1/4腹背距离 主动脉瓣位置L 4 ICS CCJ上方L2~3 ICS 肺动脉瓣位置上方 肺动脉瓣位置L 2~4 ICS 左胸骨缘L2~3 ICS 距离胸骨1/3~1/2腹背距离 三尖瓣位置R 3~5 ICS CCJ附近R4~5 ICS 距离胸骨1/4腹背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