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种群的特征》(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2: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C.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性别比例不会影响种群密度2.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D.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之一为样方法,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鱼塘中鲫鱼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B.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C.需要在生长密集的地方选取样方D.压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应舍弃4.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的人口增长率保持不变B.该地的人口增长较快C.该地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该地的老年人口比重较高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稳定型的人群保持零增长B.不是所有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C.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D.若某动物种群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8.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

第1讲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有多种,不是一个种群。
答案:B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解析:A项杂草不属于种群的概念;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D两项的错因同A 项。
答案:B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
在2010年11月份南方某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
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B.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C.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多D.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多解析: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北方候鸟迁徙到南方越冬,主要原因也是迁入增多。
答案:A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在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精品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13种群的特征苏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种群的特征(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种群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年龄结构,包括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群落。
] 2.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 )【导学号:85732126】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B[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命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
] 3.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种群的空间特征D.形态特征D[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及空间特征等特征。
] 4.我国全面放开二胎,从种群特征看,这种特征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出生率D[“全面放开二胎”的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
]5.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导学号:85732127】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现有人口男女的健康状况A[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信息。
]6.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 ) 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A[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3.1.1 种群的特征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建议用时:25分钟)题组一种群概念及特征1.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D[一个种群中的所有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A项正确。
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可以构成不同的种群,B项正确。
个体和种群属于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C项正确。
物种是所有具有同种生物的种群的集合,D项错误。
]2.在南方茶园中,常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A.降低昆虫出生率B.改变昆虫性别比例C.增加昆虫死亡率D.改变昆虫年龄结构B[使用化学诱饵诱杀雄性个体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害虫死亡率,更为明显的作用是直接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正确。
]3.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B[据图分析可知,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正确;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题组二种群密度的调查4.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C[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A、B错误;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C正确;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值偏大,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8:4.1 种群的特征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2.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 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4.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随机取样B.样方面积为1 m2C.样本数量足够大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5.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A.死亡率降低B.出生率高C.牛群基数大D.雌牛比例大6.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出生率D.年龄组成7.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8.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9.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4:4.1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答案] D[解析]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2.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答案] B[解析]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分为:雌多于雄、雌雄相当和雄多于雌三种类型,所以并不是任何种群的雌雄数量比均为1∶1,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答案] C[解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即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然后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巩固提升4.在一片约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二)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二)种群的特征(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2.(北京高考改编)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3.[多选]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别较大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5.(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6.(海南高考)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7.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8:4.1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孤岛上的所有鸟是一个种群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云杉树苗是一个种群C.种群是不同地域中不同生物个体的总称D.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种群密度B.出生率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3.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密度的是A.一亩小麦每年的增产量B.某地区灰仓鼠每年的繁殖量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水稻和杂草的数量D.养鱼池中每立方水体内非洲鲫鱼的数量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5.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昆虫卵和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调查乔木类的马尾松,小样方最好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需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不需要记录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捕,定时计数6.下列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选取若干样方②确定调查对象③计算种群密度④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7.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数目一定为10个B.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面积一般为1m2C.无论调查哪种植物,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D.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8.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网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好标记后放回自然,第二年又网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有2只,没有标记的有6只,则此地区黄鹂种群的个体数约为A.20只B.15只C.75只D.450只9.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A.在调查过程中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迁出、出生、死亡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最好有明显的群聚现象,便于再次捕捉到被标记的个体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1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仓鼠被捕获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地区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有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1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现有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12.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原因是A.雌性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种群的迁出个体多D.种群年龄组成改变13.下列叙述中,都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①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②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③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④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⑤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⑤二、非选择题14.填写概念图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15.根据甲、乙、丙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种群的特征》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2.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3.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种群的空间特征D.形态特征4.我国全面放开二胎,从种群特征看,这种特征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出生率5.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现有人口男女的健康状况6.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 )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选择适宜的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8.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9.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N=39×34÷1510.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B.随机选一个样方,其密度就是整个种群的密度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D.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则舍弃11.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12.如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13.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志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志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标志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志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C.该研究不能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之间的关系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14.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据图回答:(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结构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3)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15.兴华中学的生物学习小组要对某草场中白羊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草场上确定调查范围时,下列方法中恰当的是( )A.200 cm×50 cm的长方形B.边长50 cm的五边形C.半径50 cm的圆形D.边长50 cm的五角形(2)如图表示在某一样方内外白羊草的分布,则该样方中白羊草的数量为( )A.4株B.5株C.6株D.8株(3)下表是在200 m2草场面积内的10个样方中白羊草出现的数量统计。
则该草场中白羊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该白羊草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
16.分析下面两个问题:(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志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2)①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
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②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种群密度为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为:C ;解析:[种群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年龄结构,包括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群落。
]2.答案为:B ;解析:[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命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
]3.答案为:D ;解析:[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及空间特征等特征。
]4.答案为:D ;解析:[“全面放开二胎”的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
]5.答案为:A ;解析:[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信息。
]6.答案为:A ;解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
]7.答案为:B ;解析:[对于一个种群,我们一般很难确切知道其种群数量,只能通过调查其种群密度近似估计其种群数量。
对于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可用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8.答案为:B ;解析:[有些种群中雄性个体多于雌性,有些种群中雌性个体多于雄性,有些种群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数量相当。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直接决定作用,根据年龄结构可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9.答案为:C ;解析:[根据标志重捕法中种群密度计算公式:N =×M (标志个体数),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可得出N =39×34÷15≈88(只)。
]10.答案为:A;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A项正确;B项错误;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项错误;不同的人所选取的样方不同,数据可能有所不同,但不用舍弃,D项错误。
]11.答案为:C;解析:[题中甲、乙两曲线都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表示增长型;丙曲线各年龄段相当,表示稳定型;丁曲线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表示衰退型。
]12.答案为:D;解析:[蝌蚪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并不改变,但从坐标中可以看出,种群密度越大,则蝌蚪达到变态所需最小质量的时间就越长,即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间接说明了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
综合分析,种群密度越大,则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可能性就越小。
]13.答案为:A;解析:[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项错误;据图分析,由于释放总数不变,故诱捕距离加大,被标志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项正确;本实验没有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的关系,C项正确;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D项正确。
]14.答案为:(1)①;(2)①;(3)③解析:(1)由于我国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使70年代初期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上幼年个体数量多,种群趋于扩大,造成人口数量众多,为图①所示增长型。
(2)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①所示的增长型。
(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结构将为图③所示的衰退型。
15.答案为:(1)A (2)C (3)7.4株/m2 1 480株解析:样方大小至少为1 m2,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圆形、其他正多边形等不便于计算。
在计数样方内个体时,线内的个体都要计算在内,线上的只计相邻两边及顶点上的植物个体数。
在计算种群密度时要计算样方内调查个体数量的平均值。
16.答案为:(1)144 高(2)①计数样方内部和任意相邻两边及顶点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如图所示:②3株/m 2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数为32,第二次捕获数为36,其中标志数为4,则根据公式:N (种群总数)=×M (标志数,即第一次捕获数),即可得出N =288只。
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标志数该样方面积为2 hm 2,所以平均种群密度==144(只/hm 2)。
2882(2)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有:①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②给出了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由于1组数值和6组数值与其他组数值相差太大,应舍去,然后用剩下的八组取平均值作为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