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铜、铅、锌、镉试题
ROHS有害物质基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ROHS有害物质基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ROHS有害物质基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ROHS包含哪些元素?A:镉、铅、汞、六价铬、溴、多溴二苯醚B:镉、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C:镉、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碘D:氟、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答案:B2.“镉”的主要用途有?A:电镀、发电、取暖、交通B:塑料(稳定剂、颜料);表面处理(焊锡时增加间接强度);电池(镉电极有迅速充电放电特性。
电荷保存力好及储存寿命长。
)C:连接器、塑胶、绝缘体、电镀D:镉电镀、电接触合金、颜料、发电、取暖答案:B3.“铅”对人体的危害?A:经由人体吸收的铅,约有90%会累积在骨骼中,铅排出人体的速度很慢,主要由肾脏排出B:铅是同铅笔同一元素对人体无害C:铅有毒素,但对人体无损害D:过量接触铅会导致皮肤腐烂答案:A4.关于RoHS包含的危害物质有哪些,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Pb铅B:Hg汞C:Cd镉D:Cr6+六价铬E:PBB聚溴联苯和PBDE聚溴二苯醚答案:E5.关于为什么要执行RoHS指令的理由,以下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这些成分有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形成危险;B.构建绿色的生产制造体系,使贯穿整个供应商→客户→消费者的供应链成为“绿色供应链”;C.是对电子电器产品的一种过度的要求;D.因为它主要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能。
答案:C6.ROHS指令是由谁颁布的,与何时开始实施?A:美国2006年7月1日B:法国2005年12月31日C:XXX2006年12月31日D:XXX2006年7月1日答案:D7.“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主要用途为?A:催化剂、阻燃剂、电缆和电线、陶瓷着色剂B:电子陶瓷原件、墨水/颜料/油漆、树脂添加剂C:杀虫剂、汽油抗爆剂、油漆干燥剂、润滑剂D:电子及电器塑料中的阻燃剂注:溴化阻燃剂约27%归为PBDEs的同类,许多硬质的保力龙(PS)类塑料及海绵充填的材质中含有约5-30%(重量比)的PBDE。
茶艺相关试题及答案

茶艺相关试题及答案1.()紫砂壶的口盖处应平滑密实,倒水时茶水从口盖大量溢出是该壶品质不标准的原因。
A.W正确答案)B.×C.无D.没有2.()太平猴魁扁平挺直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主脉或侧脉绿中隐红。
A.W正确答案)B.×C.无D.没有3.()特级黄山毛峰的两大明显特征是“金黄片“;和”象牙色”。
A.W正确答案)B.×C.无D.没有4.()茶叶的水分含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呈单层分子关系,因此可以较有效地把脂质与空气中的氧分子隔离开来,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A W(正确答案)B.×C.无D.没有5. O在八大审评因子中,汤色和滋味所占的比例往往较高。
AWB.x(正确答案)C.无D.没有6.()在进行名优茶的销售时要注意茶叶调配,茶叶的品质至关重要,应注重茶叶的”新、干、匀、香、净”品质。
A.W正确答案)B.×C.无D.没有7.()光线能促进植物色素或脂质的氧化,造成茶叶变质,故保存茶叶不宜使用透明袋,且勿将茶叶放置在光线照射处。
A.W正确答案)8.×C.无D.没有8.()《食品卫生法》是为了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而制定的。
A W(正确答案)B.×C .无D.没有9.()死亡事故需要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A.√B.x(正确答案)C.无D.没有10.()在进行商品陈列时,可按不同的色彩分类,通过色彩调解,突出商品,促进销售。
A.«正确答案)B.×C.无D.没有11.()调饮红茶在添加牛奶或其它饮料时,为了不掩盖红茶的香气、滋味,添加量一般不超过调饮茶总量的50%。
A.W正确答案)B.×C.无D.没有12.()冰红茶制作时,在红茶汤冷却后,要加入超过茶汤量的冰块,才能制作出冰爽醇和的冰红茶。
A.√B.x(正确答案)C.无D.没有13.()世界各茶叶产销国对于有害金属元素铜、锌、铅、铭、镉、银、镒等的含量均有严格的限制,其中铜的含量不能超过IOmgZkg。
《镉、铅的测定》练习题(精)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练习题1 《镉、铅的测定》练习题备注:每题后面的简单、一般、困难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
一、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不能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进行测定的物质是( C )。
(简单)A 、铅B 、镉C 、油类D 、铜2.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中铅、镉样品,钙的浓度高于( B )mg /L 时,抑制镉的吸收;浓度为2000mg /L 时,信号抑制达到19%。
(一般)A 、500B 、1000C 、1500D 、20003.下列指标常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的是( D )。
(一般)A 、 HgB 、 FeC 、 KD 、Cd4.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水中铜、锌、铅、镉时,当样品中含盐量很高,分析波长又低于( B )nrn 时,可能出现非特征吸收。
(困难)A 、200B 、350C 、400D 、800二、判断题1.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一般用HCl 酸化至pH 为1-2。
( × )(一般)2.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一般通过测定加标回收率,判断基体干扰程度的大小。
( √ )(一般)三、问答题1.某分析人员用原子吸收光度法对一水样中镉含量进行测定,分别取5.00mL 样品进行了两次测定,第一次测得吸光度代入曲线算得含量为0.200μg ,第二次测得吸光度代入曲线算得含量为0.210μg ,问:两次测定结果分别为多少μg/L ?平行样相对偏差是?(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一般)答案:(1)两次测定结果:第一次测定结果为:0.200×1000/5.00=40.0μg/L ,第二次测定结果为:0.210×1000/5.00=42.0μg/L(2)平行样相对偏差为:[(42.0-40.0)/(42.0+40.0)]Χ100%=2.4%2.原子吸收法的测定原理?原子吸收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常用的定量方法?。
重金属检测(含答案)

重金属检测一、单项选择题(50分)1、下列属于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重金属是(B )A.铜、锌、铅B.锌、锰、铜C.锌、铜、砷D.锰、锌、镉2.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比重大于(D )的金属或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
A.2B.3C.4D.5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砷(As)能在潮湿的环境中氧化成毒性更强的As2O3。
B.镉(Cd)既是一种重金属又是一种致癌物质。
C.重金属主要通过采矿、冶炼、污灌、污泥、施肥、大气沉降等进入环境中。
D.有些重金属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4、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重金属铅可能引起的疾病(A )A.神经衰弱B.铅中毒C.心血管疾病D.小儿麻痹症5、导致日本“水俣病”事件的主要物质是(C )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硫化汞6、重金属废渣堆放造成的最严重、最难以根治的污染问题是(B )A.水体污染B.大气污染C.土壤污染D.地下水污染7、危险废物是指(B )A.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B.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C.具有致癌性的固体废弃物D.人们普遍认为危险的废弃物8、环境污染对人和哺乳动物具有“三致作用”,下列不属于“三致作用”的是(C )A.致癌作用B.致突变作用C.致死作用D.致畸作用9.人们常说的“痛痛病”是由于下列哪种重金属中毒导致而成。
( D )A. PbB.ZnC. HgD. Cd10、下列不属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点的是()A.污染范围广泛B.持续时间长C.容易被微生物降解D.具有隐蔽性11、国家要求的重金属主要监控物质是(B )五类A.汞、镉、锰、镍、铜B.汞、镉、铬、铅、砷C.锰、铬、铊、锌、锡D.砷、铊、镍、铅、铜12.下列那一种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D )。
A. 厨房垃圾B.食品包装垃圾C.电镀污泥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13、重金属一般不会通过以下何种途径危害人体健康(D )A.饮食B.皮肤接触C.呼吸D.使用不锈钢14、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B )A.农药使用B.农家肥施用C.污水灌溉D.污泥施肥15、下列修复方法中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的是(C )A.不溶解剂技术B.微生物修复C.植物修复D.深耕翻土16、环境污染防治方法包括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下列不属于末端治理的是(A )A.减量化B.再循环C.无害化D.再利用17.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而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称为( B );某些在自然界中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是( C )A.生物积累B.生物放大C.生物富集18.在常温状态下,下列重金属形态为液态的是(D )。
重金属试题

第一部分:重金属污染修复概述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重金属是(B )A.铜、锌、铅B.锌、锰、铜C.锌、铜、砷D.锰、锌、镉2.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比重大于C 的金属或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
A.2B.3C.4D.5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砷(As)能在潮湿的环境中氧化成毒性更强的As2O3。
B.镉(Cd)既是一种重金属又是一种致癌物质。
C.重金属主要通过采矿、冶炼、污灌、污泥、施肥、大气沉降等进入环境中。
D.有些重金属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4. 下列固体废物固化方法中,不需要加热的是水泥固化。
水泥固化 B.沥青固化 C.塑料固化 D. 自胶结固化5.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分为几类?。
A. 1B. 2C. 3D. 46、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重金属铅可能引起的疾病()A.神经衰弱B.铅中毒C.心血管疾病D.小儿麻痹症7、导致日本“水俣病”事件的主要物质是()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硫化汞8、铬及其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毒性最大的是(a )A.六价铬B.二价铬C.三价铬D.单质铬9、重金属废渣堆放造成的最严重、最难以根治的污染问题是()A.水体污染B.大气污染C.土壤污染D.地下水污染10、危险废物是指()A.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B.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C.具有致癌性的固体废弃物D.人们普遍认为危险的废弃物11.《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资金计划,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资金,开展,区域将得到国家项目资金的重点支持。
A. 污水治理,长三角B.雾霾综合治理,京津冀C.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防治D.节能减排,珠三角12.《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几个重点区域?A.5B. 6 C7 D.813、环境污染对人和哺乳动物具有“三致作用”,下列不属于“三致作用”的是()A.致癌作用B.致突变作用C.致死作用D.致畸作用14、下列属于土壤物理修复的是()A.深耕翻土B.不溶解剂技术C.氧化还原D.植物修复15、日本某地区曾出现狂猫跳海的现象,这是因为()A.猫太饿了,到海边去抓鱼B.猫吃了受汞污染的鱼C.猫吃了含有镉的食物D.猫吃了含有铅的食物16、“毒胶囊”是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生产的,其中()含量超标A.铬B.锰C.镉D.铅27.人们常说的“痛痛病”是由于下列哪种重金属中毒导致而成。
火法冶炼操作工竞赛初赛试题(C卷答案)

火法冶炼操作工竞赛初赛试题(C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有色重金属是指铜、铅、锌、锡、汞、镉、铋等20多种金属,他们的共同点是比重都大于5.0。
2、铜矿石或铜精矿生产铜的方法概括起来有火法和湿法两大类。
3、耐火材料一般是指耐火度在1580 ℃以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4、冶金炉渣的主要作用是使矿石和熔剂中的脉石和燃料中的灰分集中,并在高温下与主要的冶炼产物金属、锍(冰铜)等分离。
5、铜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橙红色金属,组织致密、高导电性、导热性、及良好的延展性是铜最有价值的特性。
6、近年来湿法炼铜工艺有了更大的发展,现在世界上已有20 %的铜用湿法生产。
7、碱性耐火材料一般指以氧化镁和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
这类耐火材料的耐火度都很高,抵抗碱性渣的能力强。
8、造锍熔炼炉渣中的主要酸性氧化物是SiO2。
9、自然界已经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00多种,但是重要的矿物只有20来种,除少量的自然铜外,主要有原生硫化铜矿物和次生氧化铜矿物。
铜矿中伴生的脉石矿物常见的石英、石灰石和方解石等。
10、诺兰达炉类似于铜锍吹炼的转炉,沿长度方间将炉内空间分为吹炼区和沉淀区。
11、耐火材料的主晶相是指构成耐火制品结构的主体且熔点较高的一种晶体。
12、铜锍与熔渣的密度差越大,熔渣的粘度越小,沉降速度就越快,锍和渣相分离越好,铜的夹带损失就越小。
13、三菱法连续炼铜包括一台熔炼炉(S炉)、一台贫化电炉(CL炉)和一台吹炼炉(C炉),这三台炉子用溜槽连接在一起连续生产14、在艾萨炉生产控制中,较理想的熔池控制温度为1180~1195℃。
燃煤、氧气和鼓风机的空气是温度控制的主要手段。
燃油使用的相对较少。
15、编制热平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验算热的指出和更深入地分析过程,以发现热量支出的主要原因和分析节省燃料的可能性。
16、氧化矿一般多为黑色或灰色;硫精矿一般多为纯绿色。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从性质和成分来看,在配料中氧化矿与硫精矿相比,其性质(C )。
水质理化试题及答案

水质理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 碘量法B. 电化学法C. 气相色谱法D. 比色法答案:C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A. 铅B. 铜C. 锌D. 汞答案:C3. 水质硬度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滴定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电导法答案:A4.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A. 酚类B. 多环芳烃C. 石油D. 重金属答案:D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体中悬浮物的测定方法?A. 重量法B. 浊度法C. 过滤法D. 比色法答案:D6.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常见的氮素污染物?A. 氨氮B. 亚硝酸氮C. 硝酸盐氮D. 硫酸盐答案:D7. 水体中磷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哪种?A. 重量法B. 比色法C. 滴定法D. 电化学法答案:B8. 以下哪种微生物不是水体中常见的致病菌?A. 大肠杆菌B. 沙门氏菌C. 军团菌D. 蓝藻答案:D9. 水质中氟离子的测定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 离子选择电极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离子色谱法D. 比色法答案:B10. 以下哪种指标不是水质评价的常规指标?A. pH值B. 溶解氧C. 电导率D. 放射性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水质硬度的单位通常用______表示。
答案:mg/L2. 水体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中,碘量法的终点颜色变化为______。
答案:淡黄色3. 水体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测限通常在______。
答案:ppb级别4. 水质硬度的测定中,常用的滴定剂是______。
答案:EDTA5.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中,气相色谱法的检测范围通常在______。
答案:ppb到ppm级别6. 水体中悬浮物的测定方法中,重量法的测定原理是______。
答案:通过过滤后干燥称重来测定7. 水体中氮素污染物的测定方法中,氨氮的测定通常采用______。
环境监测习题集

环境监测习题集第一章绪言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那些要求?3.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如何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监测项目?4.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5.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6.搞清楚下列概念:环境本底值,环境背景值,人体健康值,环境容量,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分析和环境监测的联系和区别7.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越严越好?8.环境标准有什么作用?9.我国环境标准包括哪些标准?10.计算题(1)有一个人造纤维厂的车间,排放CS2废气,设车间已建有一个40m高的排气筒,每小时排放CS2废气14kg/h,现在车间要扩大生产,扩产后CS2排放量将增加到20kg/h,问排气筒需加高多少才能满足排放标准?(2)有一个印染厂(化纤产品的比例小于30%)位于一条河旁边,河道流量为1.5m3/s(枯水期),该厂下游5km处是居民饮用水源,兼作渔业水源。
该厂废水排入河道后经过3km的流动即可与河水完全混合。
印染厂每天排放经过生化处理的废水1 380m3/d,水质如下:pH=7.5,BOD5=80mg/L,氰化物=0.2mg/L,挥发酚=0.5mg/L,硫化物=0.8mg/L,苯胺=1.0mg/L,悬浮物=100 mg/L,色度=150°。
印染厂上游水质如下:pH=7.3,水温<33℃,水面无明显泡沫、油膜及漂浮物,天然<15°,嗅和浊度一级,DO=5.5 mg/L,BOD5=2.6 mg/L,挥发酚=0.004 mg/L,氰化物=0.02 mg/L,As=0.005 mg/L,总Hg=0.0001 mg/L,Cd=0.005 mg/L,Cu=0.008mg/L,Cr6+=0.015mg/L,Pb=0.04mg/L,石油类=0 .2 mg/L,硫化物=0.01 mg/L,大肠菌群=800个/L。
厂区位置如图所示:问:①该河流属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第几级?②该厂排放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③如不考虑水体自净,在下游3km处废水和河水混合后的水质是否满足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如不符合则废水处理上应采取什么措施?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有关规定如下(Ⅱ级,1992年7月1日起立项企业):第二章水质污染监测1.水质监测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2.水样采集的布点原则是什么?工业废水采集的方法有哪几种?3.在水质污染监测中如何选择监测项目?4.采集水样与水质污染监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何关系?应采集什么样的水样?5.为监测某工厂工业废水对河流的污染现状必须布设那些类型的采样断面?6.一条宽75米,水深约5米的河流,有两条小河汇入,岸边有一座城市,两个工厂区的排污口,请在河段上设置采样断面和采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铅、锌、镉试题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475-87规定测定水质Cu、Pb、Zn、Cd的方法是。
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质Cu、Pb、Zn、Cd,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法,适用于地下水和中的Cu、Pb、Zn、Cd测定。
第二部分分为法,适用于测定地下水和清洁地面水中低浓度的Cu、Pb、Zn、Cd。
答:直接;地面水;废水;螯合萃取。
3.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Cu、Pb、Zn、Cd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试剂和水或等浓度的水(除另有说明外)。
答:分析纯;去离子。
4.原子吸收光度计光源使用灯或无极放电灯。
答:空心阴极。
5.原子吸收法测定某一元素时,所选择的火焰应使待测元素获得最大原子化效率即,测Ti、V等金属时因其金属氧化物离解能较高,宜选用富燃性火焰进行测量,而Cu、Pb、Zn、Cd的氧化物离解能较低测量时选用火焰即可。
答:测量灵敏度;贫燃性。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其功能主要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①;②;
③;④。
答: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放大和读出系统。
二、选择、判断题
1.原子吸收光度法测金属浓度时火焰用燃料气为。
A、甲烷气体;
B、乙炔气体;
C、丙烯气体;
D、丙炔气体
答:B
2.用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镉、铜、铅时,如样品中存在时可能破坏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萃取前应去除。
A、强氧化剂;
B、强还原剂;
C、强酸;
D、强碱
答:A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铅、镉和锌在自然界中是以单一元素形态存在。
()
⑵铜是动植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
⑶铅是一种蓄积性毒物,而镉是无毒的。
()
⑷锌为人体必需元素,对酶的功能有很大作用。
()
答:⑴×⑵√⑶×⑷√
三、问答题
1.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属浓度时,若有化学干扰如消除?
答:①加释放剂②加保护剂③加助熔剂④改变火焰性质⑤预分离
2.简述原子吸收法的特点?
答:①灵敏度高②原子吸收谱线简单,选择性好,干扰少③操作简单、快速④测量精密度好⑤测定元素多(例举上述三个即可)。
3.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Cu、Pb、Zn、Cd的原理是什么?
答:将样品或消解处理过的样品直接吸入火焰,在火焰中形成的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将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4.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属总量时水样应如何消解?
答:样品混匀后取100.0ml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5ml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确保样品不沸腾,蒸至10ml左右,加入5ml硝酸和2ml高氯酸,继续消解,蒸至1ml左右。
如果消解不完全,再加入5ml硝酸和2ml高氯酸,再蒸至1ml左右。
取下冷却,加水溶解残渣,通过中速滤纸(预先用酸洗)滤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5.螯合萃取法测量原理是什么?
答: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在pH3.0时与被测金属离子螯合后萃入甲基异丁基甲酮中然后吸入火焰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三、计算题
1.已知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总铜,直接测量法测定校准曲线为y=0.109x-5.17×10-4空白吸光值为0.004,某试样测量吸光度为0.096,求该水样中总铜的浓度。
答: x=(y+5.17×10-4)/0.109
=[(0.096-0.004)+5.17×10-4]/0.109
=0.849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