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表面除油工艺
高温除油工艺流程

待油污挥发完毕后,关闭加热装置,让金属件自然冷却
清洁检查
使用清洁布或其他工具清洁金属表面,确保油污完全去除
质量检验
对去除油污后的金属表面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达到要求的清洁度标准
记录数据
记录高温除油的工艺参数、时间和结果,以备将来参考和追溯
设备维护
及时清理和维护高温除油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和长期可靠使用
高温除油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
清洁金属表面,确保表面没有明显的尘土或其他杂质
设定温度
将高温除油设备预热至设定温度,通常在200°C至400°C之间
加热金属件
将需要去除油污的属件置于高温除油设备中,让金属件均匀受热
蒸发挥发
随着金属件表面温度升高,油污开始挥发蒸发,逐渐从金属表面脱落
气体排放
挥发的油气通过设备内部的排气系统排出,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铁件除油除锈工艺流程

铁件除油除锈工艺流程如下:
1.先对金属表面进行表面的氧化皮、铁屑清理。
2.金属表面除油污:将稀释液或原液倒入喷壶中,距油污20厘米
处均匀喷洒,静置1分钟左右,再用抹布擦拭干净即可,一遍未洗干净,可重复操作,直到干净为止,油污较重处,加大使用量,延长等待时间。
3.金属表面除锈:针对机械表面,视锈蚀程度,可将除锈剂2比
3稀释(最好是原液使用),用喷淋法除锈——把喷雾器调成雾状,均匀喷涂一遍于金属表面,静置数分钟后,用清水冲洗。
针对需要除锈的零部件,有条件的话,可进行浸泡除锈,待锈迹剥离干净后用清水充分冲洗,最后晾干即可。
4.所有除锈程序后均须用水冲洗清洗干净、擦干,如果需要防锈,
需要用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钝化,擦干后喷洒防锈剂或涂刷防锈漆。
金属表面前处理——除油、除锈

金属表面前处理——除油、除锈201年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金属表面前处理??除油、除锈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目录前言3摘要51 概述61.1 磷化的定义及原理.61.1.1磷化的定义.61.1.2磷化的原理.61.2 磷化的现状及发展状况..61.2.1 磷化的现状.61.2.2 发展趋势71.3 磷化的作用及用途81.3.1磷化的作用.81.3.2磷化的用途.81.4 磷化的分类.91.4.1 磷化的分类方..91.4.2 磷化处理的分类方法..101.4.3磷化前的预处理112 磷化膜的形成机理及结构..152.1 形成机理.152.2 磷化膜的结构组成..152.3 涂磷磷化膜的要求..162.4 磷化膜质量评定项目与方法163 磷化液183.1 基本成膜物质..183.2 磷化促进剂183.2.1 氧化促进剂..183.2.2 金属离子促进剂.193.2.3 复合促进剂..203.3 磷化助剂203.4 常温磷化液的配方203.5 磷化液性能214 磷化工艺流程224.1 磷化实验过程.224.2 影响磷化处理的因素224.2.1 基材的影响224.2.2 促进剂的影响234.3 磷化工艺质量.254.4 磷化工艺中的问题26参考文献27前言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
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
磷化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己有9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奠定磷化技术基础时期、磷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和广泛应用时期。
磷化膜用作钢铁的防腐蚀保护膜,最早的可靠记载是英国Charles Ross 于1869年获得的专利//0>..3119。
从此,磷化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
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磷化处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许多重大的发现。
金属表面除油的三种方法

金属表面除油的三种方法金属表面沾上油渍很难清除,它的处理主要利用溶解、皂化、乳化作用使其表面油垢去掉。
常用的方法有碱液脱脂法、乳化脱脂法、溶剂脱脂法三种,现分述如下:(一)碱液脱脂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于碱的化学作用(皂化作用)来清除金属表面的油脂和轻微锈蚀,使被涂表面净化,这种方法常用于清除钢铁、镍、铜等黑色金属以及不溶于碱液的有色金属。
碱液的主要成分有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硅酸钠、碳酸钠、硫酸钠等,其中起皂化和洗涤作用的是氢氧化钠;磷酸三钠主要起软化水的作用;酸碱度(pH)由碳酸钠进行调整;硅酸钠则起加强润湿和乳化作用。
如果金属表面油垢过多,用碱液除油效果不理想时,还可采用电化学除油,其溶液配方与碱液配方相同。
(二)乳化脱脂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即在有机溶剂中加入一种或数种表面活性剂,也可添加弱碱性洗净剂组成的混合液,将这种乳浊液浸渍或喷射到被清洗的零件表面上时,浸透油脂层后使油脂微粒化,表面活性剂使油脂微粒乳化分散在水中,从而达到除掉油脂的目的。
乳化洗净液是由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这种洗净液对湿度反应不大,在室温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其特点是无毒,除油效果比碱液高(因为有些水溶性污物在水中就被溶解了),故获得广泛应用。
(三)有机溶剂脱脂法这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除油脱脂的方法。
采用溶解能力强、不易燃、毒性小,而且便于操作,挥发缓慢的有机溶剂,如汽油、石油溶剂、松节油、二甲苯、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
采用有机溶剂除掉零件表面油脂的方法,一般都是用浸渍法,即把被清洗的零件浸入溶剂中,经过搅拌或人工冲洗除油,它可以较快地将大量油脂溶解而被除掉,但是要想完全脱脂还是比较困难的,故要想完全脱脂,最好是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除此,还有蒸汽法和超声波法,这两种方法的清洗质量和速度都较为理想的。
蒸汽法采用的清洗液主要是三氯乙烯,把被清洗零件放入三氯乙烯加热溶液中或蒸汽中,三氯乙烯与被清洗零件接触状态有液相、气相、液-气相、多重液相以及喷射等多种形式,使被清洗零件得以去脂。
含油轧钢铁磷去油脂预处理的方法及工艺

裔贰钦 磺姣主要 焉逸 是 专 结配特 ;但是 、
铁磷 含奄 z一 嚷 的妇污 ,这整诲鸿往 姥 葛 生产过程 絮靠随蔻 良气嵩 巢_蹶● 畸轮 长
除 登器王 逄 氐巨凝蝻经济损 失 由千 油污 的 氧忆受 热瓯 氟产生欠熏 确游 蔑嵌污 染鼠固响 环魂 ,南兜 -绶对铁磺进行淹凌除 涵预 理 豁 臻亩毹 侵 豫≯ 苯叉畸警 满轧 诋镟 磷去油 髓弧
处理 的亩 ' 曩 艺 进 行 磺 宄 去&
钦 磷 l 蒲 洗 ≯翥 法 警 艺
邙国毒 怠2 卑镰2 嚣 0 Q 3 薯c
-£ s
§ l §
| ℃
髓 I j i |
黪
预处理 的方法及工艺
安峰 太原钢铁 ( 集团)公 司
油液 中主要起缓冲作用,保持除油液维持 在一定的碱度范 围。 同时 , 中和油污 中的酸 性成分 , 使油污乳化 。 另外, 还能增强表面 活性剂的溶解能力 ,从而提高除油能力。 三聚磷酸钠(TP ) S P是合成洗涤剂 中最 二 、金 属水基清洗剂的组成及性 重要 的助洗剂 ,在水中能起 到软化硬水的 能 作用, 并能促使污垢粒子的分散 。 它具有较 高碱性 , 通过皂化作用使脂肪类污垢溶解。 金属水基清洗剂是以表面活性剂为主 由于含磷量较高, 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 要成分 ,并加 有其它添加剂组成的碱性 工 目前,发达 国家 已禁止磷酸盐使用。 业清洗剂, 主要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油污 、 目前 , 有一种高结构的沉淀二氧化硅 , 积 炭 等 污物 。 具 有高 度吸附能力 ,良好的分散性和一定 水基清洗剂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物体 的悬浮能力 , 并且具 有一定的钙、 镁离子的 系。它的组成包括表面活性剂 、 助洗剂 、 缓 交换能 力, 它可用作洗涤助剂。 高结构二氧 蚀剂、促进 剂、 助溶剂 、 稳定剂等 。 水基清 化硅作为一种新颖的助洗剂对解决 由富磷 洗主要是依赖表面活性剂的定 向吸附 ,胶 引起的环境污染有很大 的现实意义。 束化以及 由此产生的界面张力的降低、润 湿、 乳化 、 分散等作用 , 与碱性物 质综合反 三 清洗方法 应 ,将油珠剥离分散到溶液 中。 1 、表面 活性剂的分类 、性能 水剂清洗工艺主要包括两方面 内容 : 一 表面 活性剂是水基清洗剂的主要活性 是根据被清洗对象的特征及所黏附污物的 部分 , 在清洗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 , 需 对其性质和用途作全面分析 , 以便正确、 合 性 质选择 合适的水基清洗 剂和清洗方法 。 二是清洗后 被清洗对象表面残留液膜的脱 理地选择 , 配制和使用 。 表面活性剂按亲水 前者关系到能否保证清洗质量 , 达到清 基种类可分为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 、阳离子 除 。 洁度的要求 ; 而后者则关系到后续工序的进 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 行 以 及 二次 污 染 的 问题 。 面活性剂。 合 适 的 清 洗 工艺 不 仅 关 系 到 清洗 效 果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磺酸盐类 , 而且和产 品质量、 生产率、 经济效 它对动、 植物油的清洗效果较好 , 主要用在 的好坏 , 益 、设备维护及废液处理等相联系。 洗涤织物和硬表面物体方面 。阳离子表面 在清洗过程中 ,机械 力是影响洗液效 活性 剂可分为胺盐 类和季铵盐 型两大类 。 它主要用于配制杀菌方面 的洗涤剂 。两性 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机械 力与清洗液同时 表 面 活 性 剂 常 用 作 杀 菌 剂 、 洗 涤剂 、防 蚀 冲击金属表面的油污时 ,可以有效地破坏 油污和金属的黏附 , 促进油污剥离。因此 , 剂 、染 色 助 剂 、 柔软 剂 和 抗 静 电剂 。 机械力、 溶解力、 表面活性力等综合作用可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 目前金属清洗中 在清洗系统 中, 有关机械 用的最多、 最广的一类表面活性剂 。 在水溶 以达到最佳效果 。 作用和表面化学作用各 占多大比率的问题 , 液 中, 极性基不显电性 , 与水的亲和性通过 日本角 田教授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当于 氢键作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适用于矿物 0 5 rm 油的清洗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加入少量 通常的清洗条件 下,用 5 ~l 0 p 的转 速 ,产生的去污率各为 5 。而在较低的速 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成清洗剂 ,以浸洗 的 度时 , 主要是表面化学的作用 , 较高的转速 方式来清除金属构件上的油污效果很好 。 时 ,则主要是机械力起作用。 2 助洗 剂 、 根据理论分析 ,参考其它的资料以及 常温 除油液除 了应包含有最优化的表 所作的试验 , 考虑被清洗的铁皮尺寸小 、 处 面活性物质外, 还应加入高活性的助洗剂。
钢材表面去油脱脂工艺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钢材表面去油脱脂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钢材表面去油脱脂工艺在许多制造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的钢材表面往往会被油污所污染,这对产品品质和性能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通过有效地去除钢材表面的油脂和污垢成为一项必要步骤,以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标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钢材表面去油脱脂工艺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从概述、定义与背景等方面来引入该主题,并介绍文章整体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常用的去油脱脂方法及其原理与过程。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工艺操作时需要注意的装备准备、环境控制以及具体的表面预处理步骤。
第四部分将对该工艺进行优缺点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应用领域和改进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并展望未来这一工艺的改进方向和研究重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钢材表面去油脱脂工艺,从定义、方法、原理、操作要点、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对该工艺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背景,掌握不同的去油脱脂方法及其原理,学习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了解该工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范围和案例分析。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该工艺优缺点分析与改进方法探讨,为今后改进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钢材表面去油脱脂工艺2.1 工艺的定义与背景钢材表面去油脱脂工艺是一种应用于钢铁制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旨在将钢材表面的油污、润滑剂和其他污染物彻底清除,以确保钢材具备优质的表面质量。
这些污染物会影响涂层附着力、焊接质量以及最终产品的外观和性能。
2.2 常用的去油脱脂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去油脱脂方法:2.2.1 机械方法:采用刷洗、喷淋和高压气流等机械手段来清除钢材表面的油污和污染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型号的工件,并且效率较高。
2.2.2 热处理方法:通过高温烘干或热风吹扫等方式,利用热传导原理将钢材表面附着的油污分解挥发。
常用钢材表面处理工艺流程

常用钢材表面处理工艺流程(1)钢铁件电镀锌工艺流程┌酸性镀锌除油→除锈→│→纯化→干燥└碱性镀锌(2) 钢铁件常温发黑工艺流程┌浸脱水防锈油││烘干除油→除锈→常温发黑→│浸肥皂液——→浸锭子油或机油││└浸封闭剂(3) 钢铁件磷化工艺流程除油→除锈→表调→磷化→涂装(4)ABS/PC塑料电镀工艺流程除油→亲水→预粗化(PC≥50%)→粗化→中和→整面→活化→解胶→化学沉镍→镀焦铜→镀酸铜→镀半亮镍→镀高硫镍→镀亮镍→镀封→镀铬(5)PCB电镀工艺流程除油→粗化→预浸→活化→解胶→化学沉铜→镀铜→酸性除油→微蚀→镀低应力镍→镀亮镍→镀金→干燥(6)钢铁件多层电镀工艺流程除油→除锈→镀氰化铜→镀酸铜→镀半亮镍→镀高硫镍→镀亮镍→镍封→镀铬(7)钢铁件前处理(打磨件、非打磨件)工艺流程1、打磨件→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非它电镀2、非打磨件→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其它电镀(8)锌合金件镀前处理工艺流程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镀碱铜→镀酸铜或焦磷酸铜→其它电镀(9)铝及其合金镀前处理工艺流程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除垢→化学沉锌→浸酸→二次沉新→镀碱铜或镍→其它电镀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除垢→铝铬化→干燥→喷沫或喷粉→烘干或粗化→成品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除垢→阳极氧化→染色→封闭→干燥→成品(10)铁件镀铬工艺流程:除蜡→热浸除油→阴极→阳极→电解除油→弱酸浸蚀→预镀碱铜→酸性光亮铜(选择)→光亮镍→镀铬或其它除蜡→热浸除油→阴极→阳极→电解除油→弱酸浸蚀→半光亮镍→高硫镍→光亮镍→镍封(选择)→镀铬(11)锌合金镀铬工艺流程除蜡→热浸除油→阴极电解除油→浸酸→碱性光亮铜→焦磷酸铜(选择性)→酸性光亮铜(选择性)→光亮镍→镀铬(12) 电叻架及染色工艺流程前处理或电镀→纯水洗(2-3次) →预浸→电叻架→回收→纯水洗(2—3次)→烘干→成品电镀锌的技术很多,提供一些专利技术的给你看看.一种电镀锌钢板及钢板镀锌工艺,电镀锌钢板包括钢板及其上的电镀锌层,该电镀锌层含有15-8000ppm的锡。
金属常常使用表面处置工艺流程

金属常常利用表面处置工艺流程(1)钢铁件电镀锌工艺流程┌酸性镀锌除油→ 除锈→ │→ 纯化→ 干燥└碱性镀锌(2)钢铁件常温发黑工艺流程┌ 浸脱水防锈油││烘干除油→除锈→常温发黑→│ 浸肥皂液──→ 浸锭子油或机油││└浸封闭剂(3)钢铁件磷化工艺流程除油→除锈→表调→磷化→涂装(4)ABS/PC塑料电镀工艺流程除油→ 亲水→ 预粗化(PC≥50%)→ 粗化→ 中和→ 整面→ 活化→ 解胶→ 化学沉镍→ 镀焦铜→ 镀酸铜→ 镀半亮镍→ 镀高硫镍→ 镀亮镍→ 镀封→镀铬(5)PCB电镀工艺流程除油→ 粗化→ 预浸→ 活化→ 解胶→ 化学沉铜→ 镀铜→ 酸性除油→ 微蚀→ 镀低应力镍→ 镀亮镍→ 镀金→ 干燥(6)钢铁件多层电镀工艺流程除油→ 除锈→ 镀氰化铜→ 镀酸铜→ 镀半亮镍→ 镀高硫镍→ 镀亮镍→ 镍封→ 镀铬(7)钢铁件前处理(打磨件、非打磨件)工艺流程1、打磨件→ 除蜡→ 热浸除油→ 电解除油→ 酸蚀→ 非它电镀2、非打磨件→ 热浸除油→ 电解除油→ 酸蚀→ 其它电镀(8)锌合金件镀前处理工艺流程除蜡→ 热浸除油→ 电解除油→ 酸蚀→ 镀碱铜→ 镀酸铜或焦磷酸铜→ 其它电镀(9)铝及其合金镀前处理工艺流程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除垢→化学沉锌→ 浸酸→ 二次沉新→ 镀碱铜或镍→ 其它电镀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除垢→铝铬化→ 干燥→ 喷沫或喷粉→ 烘干或粗化→ 成品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除垢→阳极氧化→ 染色→ 封闭→ 干燥→ 成品(10)铁件镀铬工艺流程: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预镀碱铜→ 酸性光亮铜(选择)→ 光亮镍→ 镀铬或其它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半光亮镍→ 高硫镍→ 光亮镍→ 镍封(选择)→ 镀铬(11)锌合金镀铬工艺流程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电解除油→ 浸酸→ 碱性光亮铜→ 焦磷酸铜(选择性)→ 酸性光亮铜(选择性)→ 光亮镍→镀铬(12)电叻架及染色工艺流程前处理或电镀→ 纯水洗(2-3次)→预浸→ 电叻架→ 回收→ 纯水洗(2-3次)→ 烘干→ 成品(13)达克罗(锌铬膜)涂覆工艺除油→ 喷砂、除尘→ 降温→ 固化→ 冷却→ 后处理(15)烤漆桶生产工艺流程回收桶→ 清洗→ 整形→ 除油→ 除锈→ 清洗→ 表调→ 磷化→ 喷漆→ 流平→ 烘烤→ 冷却→ 入库(16)烤漆桶生产工艺流程回收桶→ 清洗→ 整形→ 除油→ 除锈→ 清洗→ 镀锌→ 清洗→ 光化→ 清洗→ 钝化→ 清洗→ 冷却→ 入库(14)铝合铝合金电镀工艺流程除蜡→ 除油→ 弱腐蚀→ 除垢→ 沉锌→ 脱锌→ 沉锌→镀镍→ 其它电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表面除油工艺
钢铁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表面往往会带有一些油污,例如由于防锈需要所涂的防锈油,机械加工所涂的润滑油、切屑油、抛光膏,搬运过程中污染上的汗水、沥青等。
这些油污的存在会影响除锈及磷化的质量,降低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
漆前除油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根据所除油污的种类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来决定采取哪种方法。
最常用的除油方法有碱液清洗、有机溶剂清洗、表面活性剂清洗及电化学除油等。
1、碱液清洗除油
是以碱的化学作用为主的一种清洗方法。
由于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原材料易得,目前受到广泛运用。
(1)碱液清洗除油
对于碱液清洗法来说,在清洗动植物油脂和矿物油污时,其机理是不一样的。
对于动植物油脂的碱洗来说,由于是多个高级脂肪酸的混合甘油脂,可以在碱液中发生皂化反应。
因此,它的机理主要是皂化反应和溶解、乳化、分散作用。
而反应生成的脂肪酸钠能溶解于水,故能达到除油的目的,并且脂肪酸钠由于带有亲水性的羟基和憎水性的烃基,又可以作为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乳化剂,通过乳化作用使未起皂化反应的残留油乳化、分散而悬浮于水中。
而矿物油脂是高级烷属烃的混合物,由于其不能与碱起化学作用,因而不能单纯用碱液除去,因此在清洗时强碱应于硅酸盐、多聚磷酸盐等胶体性碱清洗剂并用,增加湿润与分散能力,靠强碱促使油污离开工作表面,靠胶体使其安定地分散在溶液中。
碱液清洗时,常用的碱包括苛性钠、碳酸钠、硅酸钠、磷酸盐类等多种。
通常根据需除油的金属及周围的环境与欲达到的目的决定采用哪种碱。
对于强碱来说,可以提供更高的碱度(OH-),因而皂化反应可进行的很完全。
但是它可能会腐蚀某些活泼金属,并由于其润湿性较差,用水不易清洗。
对于弱碱来说,一般具有良好的润湿作用和乳化分散作用,但其提供的碱度较低,皂化反应不能进行得完全。
(2)碱清洗工艺
基本工艺是:预除油(当工作表面附着的油污很厚时,通常采用这一步)→碱清洗→一次水洗(除去工件表层残留的清洗剂)→二次清洗→干燥(或转入下道工序)。
(3)影响因素
组成由于碱洗过程是依靠皂化、乳化等多种作用,不能用某一单独的碱来达到上述性能。
通常使用多种组分,有时还需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助剂。
在匹配适当的情况下,方能达到最佳的综合性能。
因此,碱液的组成是影响除油质量的主要因素。
温度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皂化反应的进行,并且由于温度较高,可以使熔点高的油污软化,有利于浸润乳化的作用。
一般清洗的温度为70~100℃。
碱度碱度的高低决定了皂化反应进行的程度,并且碱度高能使油污与溶液之间的表面张力降低,使油污易于乳化。
机械作用在清洗过程中加入搅拌,有助于油污的去除,可以使乳化液均匀的分布,从而提高乳化的效果。
其他此外,在碱液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润湿性和乳化性。
而在碱洗后通过水洗,可以去除残留工件表面的清洗剂,这些因素对碱洗也是十分重要的。
2、有机溶剂清洗除油
溶剂清洗主要是利用有机溶剂溶解皂化与不皂化油来去除油污。
去油常用的有机溶剂为乙醇、清洗用汽油、甲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其中比较有效的溶剂为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它们不会燃烧,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除油。
一般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可以增加油污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
而在溶解过程中,加入机械搅拌可以使溶解更均匀、完全。
在有机溶剂除油后,还必须进行补充除油。
因为当溶剂在制品表面挥发后,通常还留有薄的膜,可以在后面的工序中用碱清洗除油、电化学除油等工序将其除去。
3、表面活性剂清洗除油
以表面活性剂为主所配成的清洗剂具有良好的去油污能力。
主要是利用了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低、浸透湿润性好、乳化能力强等特性。
目前,表面活性剂清洗是一种广泛运用的除油方法。
表面活性剂除油的过程为:利用表面活性剂易于吸附于工件一水溶液界面上并降低界面的张力的特点,表面活性剂优先润湿工件的表面,将油污与制品相隔离,从而使油膜卷离成油珠而离开制品表面。
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在油一水界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改变界面的状态,从而使油污质点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乳状液。
或者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溶解作用,使不溶于水的油污溶于表面活性剂的胶团中,达到将油污转移到水溶液中的目的。
当油一水界面膜达到一定的机械强度时,质点的碰撞不会使膜破裂,油污就不会再重新聚集起来,当油污质点被截留在溶液中时,即实现了去除油污的目的。
4、电化学清洗除油
电化学除油较常采用的是阴极除油,或者阴阳极交替使用除油。
电化学反应的电解液一般使用NaOH、Na2CO3、Na3PO4及Na2SiO3等的水溶液。
电化学除油的机理为: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阴极上析出的氢气或阳极上析出的氧气,通过对金属制品表面的溶液进行机械搅拌,促进油污脱离金属表面。
同时,金属表面的溶液不断地得到交换,有利于油污的皂化反应及乳化作用,剩余的油污在不断析出的气泡的影响下,脱离金属表面。
在电化学除油的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与对化学除油的影响大致相同,并且除油时的电流密度可以保证足够的气体从制品表面析出,既能脱除油污、又能搅拌溶液,因此较大的电流密度能够提高脱油速度,但在阴极除油过程中往往伴有氢气渗入金属,以至引起氢脆的现象。
通常采用阴、阳极交替除油以达到防止氢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