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下强项令教材全解
中考语文集体备课【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强项令》ppt课件(七下)

(3)倒装句:葬以大夫礼。
提示:状语后置,原句应为“以大夫礼葬”。
二、文意理解 1. 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
化?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课后习题)
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先是“怒”, 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接着听了董宣的 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 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帝伤 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些变 化体现出光武帝的贤明、善于纳谏。
三、中心概括
课文通过介绍董宣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刚 正不阿、执法严明、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侧面 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董宣不肯,(光武帝让小太监)强迫他叩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
5.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平民,百姓 ,今义:白色的 (1)白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复兴 (1)①中兴:_____
②良人:_____________ 平民,百姓
治理 ③理:______ 表转折,但是,却 (2)①而: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乎:_____________ 表疑问,呢 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复兴故国,却放纵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奴杀害百姓,(您)将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倒装句:将何以理天下乎? 提示:宾语前置,原句应为“将以何理天下 乎?”
2.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 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表明董 宣是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 这表明董宣是一个秉公执法,不畏权势的人。 这样的人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都值得敬佩.
语文版语文七下强项令ppt课件

6.湖阳公主差点儿气昏过去。她马上赶到(ɡǎn dào)宫里,哭哭啼啼地向 光武帝告状,说董宣欺负她。
第七页,共35页。
7.光武帝一听,也很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侍卫当着湖阳 公主的面责打(zé dǎ)董宣,想替公主出气。
第八页,共35页。
8.董宣说:“陛下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应该尊重法令(fǎlìng)。现在您容忍 公主纵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用不着打,我自尽就是了。”说罢, 董宣就向柱子撞去。
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
杀圣。明德”行即以头放击纵楹,流平民血,被百面姓。 倒装句,以何;理,治理
柱子
同“披”,盖,覆盖 第十八页,共35页。
名作动, 鞭打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
扶
认错
强迫
叩头
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bái y(qī)i时ǎn,g 臧亡匿死,吏不敢至
pò)
门按。,今撑为天子,威不(能pí行n平g一m民í令n)乎,?”帝同笑曰“:藏“”天,子隐不藏与白衣(b隐ái 藏yī)
同。”
百姓
于是,就
威严
施行,施加
分发
从此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
命令
发抖
全,全部
把
捕捉打击
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没有谁不
称
歌颂
他
第十九页,共35页。
鼓槌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qiǎn shǐ)者临视,唯见布
被
死
下诏 派遣 察看
(chák
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àn:) “董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6 强项令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八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6 强项令语文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加横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C、天子不与白衣同D、妻子对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B、因格杀之C、大言数主之失D、帝令小黄门持之【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写出下面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因匿主家______②流血被面______③驻车叩马______④欲箠杀之______⑤强使顿之______⑥强项令______⑦年七十四,卒于官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枹鼓不鸣董少平。
【答案】:【解析】:第5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② ,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 ,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咸不解此意______②值积雪始晴______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解析】:第6题【综合题】阅读课文《强项令》,回答各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后特征为洛阳令______②因格杀之______③宣悉以班诸吏______④莫不震栗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②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强项令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8

强项令
第2课时
问题探究
1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家奴,你怎样看待的?
古代执法与现代执法有很大的差别。
古代执法,特别是秦法时期,审判、执行均由县令施行。
现代是
公安、检察、法院,三权分立,各司其责。
此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历史上像董宣这样的人,你还知道有哪些?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秉公守法的清官,懂得我国历史上有大量“为民请命”的好官,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如:包拯、海瑞、寇准等。
如果你将来做官,做什么样的官?
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应引导学生紧紧把握住人物的事迹,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从这些事迹中显现出来的。
例如:为官刚正,
执法严峻,等等。
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董宣这个人物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体会到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也学习了正面、侧面相呼应的描写方法。
同学们都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望大家今后继续积极动脑、动口、动笔,主动学习,学会求知。
(三)拓展练习:
表演故事
板书设计
人物性格
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湖阳公主:仗势欺人、骄横
光武帝:开明、知错就改
教学反思:
1。
中考语文(广西 语文版)总复习课件 第二讲 七年级下

4.词类活用
(1)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名词作状语,在当时
)
(2)欲箠.杀之(
名词作状语,用鞭子
)
(3)臧亡.匿死.(
动词作名词,逃亡犯,死刑犯
)
(4)帝伤.之(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感到悲伤
)
5.文言句式 (1)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 (2)将何以理天下乎?( 宾语前置句,应为“将以何” ) (3)敝车一乘( 定语后置句,应为“一乘敝车” ) (4)葬以大夫礼( 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以大夫礼葬”)
5.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 不畏权势、执法公正、清正廉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宣于.夏门亭候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B.帝令小黄门持之. 无丝竹之.乱耳 C.愿乞一言而.死 学而.不思则罔 D.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解析】A 项中“于”虽然都是介词,但意思不同,前者是“在”,后 者是“对”;B 项中“之”,前者是“代词,代指董宣”,后者是“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而”前者是“并且,就”,后者是“但 是,然而”;D 项“乃”是副词,都可译做“才”。
语文版
广西专用
第二讲 七年级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五)强项令 一、课文连线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 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 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 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 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 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 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强项令》教材全解.doc

26强项令作者荷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宋左光禄大夫范泰之子。
曾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和尚书吏部郎。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北宋时,人们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范晔所写纪传,笔势纵放,词句绮丽凝炼,颇具骈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真切感人。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范滂传》等。
尤擅长论赞,如《皇后纪论》、《二十八将传论》、《宦者传论》皆为名篇。
又于纪传中收录大量政论、辞赋、使该书兼具•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另其《狱中与诸甥侄书》•文,自述写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为主,以文传意”的主张,反对“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的形式主义。
他是南朝时较早注意声律、文笔问题,具有进步文学主张的作家之一。
致目解说董宣是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
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
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相关资髀《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
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范晔在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有许多后汉书流传。
其中,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崎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瑞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
语文语文七下《强项令》word说课稿

《强项令》说课稿遵义六中语文组赵宣宣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人物传记,而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现代的人物传记文章,对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已经掌握。
因此,这对学生学习古代的人物传记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是记述董宣办理湖阳公主家奴杀人一案中表现出来的不畏权贵、执法严明等精神。
二、教学目标根据文体特点及教材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通过朗读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及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课文情节。
在通过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情节;学习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通过朗读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及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及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古代人物传记单元,学生是初次接触到这样的文章,加之又是文言文,一次学习难度无疑就增加了。
但是,学生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了现代文的人物传记,对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已经掌握,如此一来学习时先疏通文意,再理解课文也就相对容易了。
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选用:析读课型六、教学过程:第一步:读课文,分析写了什么。
第二步:读课文,分析怎么写的。
第三步: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第一课时第一步:读课文,分析写了什么。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作品。
(二)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一同桌为一组,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视,解答疑难。
4、学生起来展示翻译结果,师生共同纠正。
5、学生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可从多角度来说。
按句式说话:本文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语文:7(PPT)5-4.26《强项令》课件(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 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事迹激励了一 代又一代的后人。
为什么董宣被称为“强项令”? 一世清廉的包拯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什 么? 岳家军又为什么能赢得“撼山易,憾 岳家军难”的名声?
如油菜薹、芥菜薹。②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宽卵形或椭圆形,花柔嫩,是常见蔬菜。也叫菜心。 【菜系】名不同地区菜肴烹调在理论、方式、风味等方面具 有独特风格的体系。 【菜心】ī名菜薹?。 【菜羊】名专供宰杀食用的羊。 【菜肴】名经过烹调供下饭下酒的鱼、肉、蛋品、蔬菜等。 【菜油】名用油菜子 榨的油。也叫菜子油,有的地;听雪电影网/ ;区叫清油。 【菜园】名种蔬菜的园子。也叫菜园子。 【菜子】名①(~儿)蔬菜的种子。 ②专指油菜子。 【菜子油】名菜油。 【寀】〈书〉同“采”()。 【蔡】①周朝国名,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来迁到新蔡一带。②名姓。 【蔡】〈书〉大 龟:蓍~(占卜)。 【縩】*(縩)见页〖綷縩〗。 【参】(參)①加入;参加:~军|~赛。②参考:~看|~阅。 【参】(參)①进见;谒见:~ 谒|~拜。②动封建时代指弹劾:~劾|~他一本(“本”指奏章)。 【参】(參)探究并领会(道理、意义等):~破|~透。 【参拜】动以一定的礼节 进见敬重的人或瞻仰敬重的人的遗像、陵墓等:大礼~|~孔庙。 【参半】动各占一半:疑信~。 【参变量】名参数。 【参禅】动佛教徒静坐冥想领会佛 理叫参禅:~悟道。 【参订】动参校订正:这部书由张先生编次,王先生~。 【参访】动参观访问:~团。 【参股】∥动入股:投资~。 【参观】动实地 观察(工作成绩、事业、设施、名胜古迹等):~团|~游览|~工厂|谢绝~。 【参合】〈书〉动参考并综合:~其要|本书~了有关资料写成。 【参劾】 〈书〉动君主时代指向朝廷检举官员的过失或罪行。 【参加】动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工会|~会议|~选举|~绿化劳动。②提出(意见):这 件事儿,请你也~点儿意见。 【参见】动参看?。 【参见】动以一定礼节进见;谒见:~师父。 【参建】动参与建造;参加建设:这项工程有十几个单位~。 【参校】动①为别人所著的书做校订的工作。②一部书有两种或几种本子,拿一种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 【参军】∥动参加军队。 【参看】动 ①读一篇文章时参考另一篇:那篇报告写得很好,可以~。②文章注释和辞书释义用语,指示读者看了此处后再看其他有关部分。 【参考】动①为了学习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强项令鄂州市一中杨芳课题精解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宋左光禄大夫范泰之子。
曾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和尚书吏部郎。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北宋时,人们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范晔所写纪传,笔势纵放,词句绮丽凝炼,颇具骈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真切感人。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范滂传》等。
尤擅长论赞,如《皇后纪论》、《二十八将传论》、《宦者传论》皆为名篇。
又于纪传中收录大量政论、辞赋、使该书兼具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另其《狱中与诸甥侄书》一文,自述写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为主,以文传意”的主张,反对“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的形式主义。
他是南朝时较早注意声律、文笔问题,具有进步文学主张的作家之一。
题目解说董宣是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
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
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相关资料《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
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范晔在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有许多后汉书流传。
其中,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
范晔的《后汉书》,就是在这些后汉书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
《后汉书》自有其特点。
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
在本纪方面,它不同于《汉书》的一帝一纪,而是援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婴的先例,在《和帝纪》后附殇帝,《顺帝纪》后附冲、质二帝。
这既节省了篇幅,又不遗漏史实,一举而两得。
在皇后方面,改变了《史记》与《汉书》将皇后列入《外戚传》(吕后除外)的写法,为皇后写了本纪。
这样改动,符合东汉六个皇后临朝称制的史实。
课文内容精解1.生字正音晔(yè)骖乘(cān)(shèng)箠(chuí)楹(yíng)敕(chì)枹(fú)斛(hú)2.字形辨析晔—烨—桦敕—赦枹—抱3.难词释义及:等到。
骖乘:陪乘。
骖,三匹马驾一辆车。
数.主之过:责备,列举罪状。
因.格杀之:于是。
诉:控告。
征:征召。
汉代通过征辟选拔官员,即根据地方官的举荐,征召有德才的人出任某个官职。
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为当时的首都。
不须:用不着。
须,等,等待。
钱三十万:三十万枚钱。
豪强:指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斛:古代量器,容十斗。
乘:shèng量词。
语段精解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句解:写出董宣的机智与刚直不阿]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日:“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句解:体现出董宣的勇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袍鼓不鸣董少平。
”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杞县)人。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
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
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
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
”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
”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
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
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
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当即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三十万钱。
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
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京城称之为“卧虎”。
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段解: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突出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文章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接着介绍事件的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紧接着写事件的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最后叙述事件的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文章虽然不长,但将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叙述得非常清楚。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句解:极写董宣的廉洁]帝伤之,日:“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译文(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
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
(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光武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
”因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段解:如果说第一段(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是正面写董宣,为课文的重点内容,那么第二段(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则是侧面写董宣,为课文的次要内容。
由此不难看出,课文虽然不长,但很注意主次协调,正面、侧面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结构精解第一段:写董宣杀公主家奴的过程。
第二段: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的贫困情况。
主题精解本文通过写董宣格杀公主家奴这件事,突出表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写法精解1.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章第一段将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叙述得非常清楚,体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一段正面写董宣执法的故事,体现董宣的刚正不阿。
第二段通过死后家中的情景侧面写董宣的廉洁。
难点精解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与《包拯》一文有何不同?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见“段解”。
练习精解练习一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
课文主要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躲在公主家中。
洛阳令董宣秉公执法,伺公主带着家奴出门,驻车扣马,“格杀”公主家奴。
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要杀董宣。
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并“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光武帝依然强迫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最后光武帝明白了个中的道理,重赏了董宣。
董宣死后,光武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二千石官员的礼节安葬了他。
练习二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课文所叙故事的转折点;并引导学生从光武帝对董宣态度的变化来分析、理解秉公执法的意义,从而受到这方面的思想教育。
练习三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用现代法制的眼光,来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让他们明白现代的“法”及“执法”与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现代法制观念。
练习四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并逐步积累这方面的知识,达到提高文言阅读水平的目的。
1.数,数落,列举。
2.格杀,打死。
(格,击,打。
如“格斗”。
)3.被,盖,盖住。
(这里“被”是动词。
)4.据,按,撑。
(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考点精点例1:“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中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解析“风暴”不仅指自然现象中的风暴也喻指重大的挫折和磨难。
答案整句话蕴藏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折磨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考点再现例2:读下面语句,人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蹄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背诵诗歌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背诵。
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醉里挑灯看剑将军白发征夫泪铁马冰河入梦来老夫聊发少年狂课后综合精炼1.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乃驻.车叩.马宣悉.以班诸吏诏遣使者临.视2.解释下列多义词①因因.匿公主家因.格杀之②令威不能行一令.乎?帝令.小黄门持之③数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④被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⑤以将何以.理天下乎?葬以.大夫礼⑥乘而以奴骖乘.敝车一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古今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指出:①使宣叩头谢.主古义:今义:②文叔为白衣..时古义:今义:③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④妻子..对哭古义:今义:4.翻译下列句子:①大言数主之失②愿乞一言而死③威不能行一令乎?④枹鼓不鸣董少平5.下列句子主要分为三类:A.表示判断;B.表示承接上文省略;C.表示从现代汉语习惯上看,前后成分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