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透镜对光作用的奥秘 (2)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1 透镜 课件

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1 透镜 课件

课后探究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装 有液体的透明饮料瓶,这是为什么呢?你能通过 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
下课
*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主轴) 2.光心: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点, 通过这点的光线穿过透镜时方向不变。
光心
主光轴
O
C1
C2
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主轴) 2.光心: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这点的光线穿过透镜时不改变方向。
光心
主光轴
测凸透镜焦距
【合作探究】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A.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B.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 侧,来回
f
移动,使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
C.用刻度尺测量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
离就是该透镜的焦距。
测凸透镜焦距
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1、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 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课堂小结
1.两种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几个基本概念: 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又叫发散透镜。 能力要求: 1、会从外形和聚散光特点区分两种不同的透镜;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会画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路图.

关于凸(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发散)作用的条件

关于凸(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发散)作用的条件
~ n

z \
n

~
,
l 一
,

;
l f

< 0 的透 镜 使 光 束 变 宽
如图
1 (a )
t


此 条件在 透镜 制造 中 是能够 实 现 的 也 就 是 说
一 一
n
-
; 1
气r
l
一r
Z
)
=
,
, 一
n
l

一了 1
气 T 一月
1r
Z
I少
,
凸 透镜 对光 线 的作 用
, ,
要 保证在 空气 中使 用 的 双 凸 透镜 永 远 成 为 会 聚 透 镜 必须满 足
」 时 此 双 凸 透镜 为发散 透镜
L l 1
,
如 果把 此 透镜 放 在折 射 率 比 透 镜
,
镜 为发散 透镜

材料 折 射 率 小 的 空 气 中使 用 设
,
n

~
n
Z
一 1 则
,
通过 几何 作 图可 以证 明 束变窄
( b ) 所示
1
.
l f
> O 的 透镜 使 光

凸透镜 发 散的条 件 为
(
n

镜 放 在 空 气 中使 用 时 永 具 会 聚 作 用
n
:

n

)(
n
Z

n
;
)t>
n
,
[(
n
Z

n
,
)r + (n 一
.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6篇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

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预习习题: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规律制成的。

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透镜(二)

透镜(二)

透镜(二)学案编写:杜星亮三维目标:1.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自学指导:一、分析探索:会聚与发散的判断以透镜的主光轴为标准1.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则说明光线了;2.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则说明光线了;例:在下列虚线框内填入合适的透镜。

(方法:延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进行比较;)实验:研究单束光的大致方向用激光笔把一束光射向墙,墙上将出现一个小小的光点;(1)将凸透镜从激光的上面向下移动(相当于一束光从透镜的下端射入),则光点将;将凸透镜从激光的下面向上移动(相当于一束光从透镜的上端射入),则光点将;将凸透镜从激光的左面向右移动(相当于一束光从透镜的右端射入),则光点将;将凸透镜从激光的右面向左移动(相当于一束光从透镜的左端射入),则光点将;结论: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将向偏折;(2)将凹透镜从激光的上面向下移动(相当于一束光从透镜的下端射入),则光点将;将凹透镜从激光的下面向上移动(相当于一束光从透镜的上端射入),则光点将;将凹透镜从激光的左面向右移动(相当于一束光从透镜的右端射入),则光点将;将凹透镜从激光的右面向左移动(相当于一束光从透镜的左端射入),则光点将;结论:通过凹透镜的光线将向方向偏折;二、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1)射向凸透镜,折射光线将经过;(2)射向凹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经过;2.经过透镜焦点的光线;(1)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其折射光线将;(2)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其折射光线将;3.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三、焦点和焦距1.焦点是指,透镜有个焦点,凹透镜也有焦点,称之为,因为;2.焦距是指;阅读P61“演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将凸透镜太阳光,再将光屏放在,调节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的光斑(即为透镜的),用测出这个光斑到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探究:焦距的长短能反映出出透镜的什么性质;结论:透镜的焦距越短,光线;自学检测:1.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经折射一定交于凸透镜的焦点;B.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交于一点;C.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D.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一定不改变传播方向;E.经过凹透镜的两条光线不可能相交;2.小明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在光屏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3.完成下列光路4.怎样利用太阳光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课堂反思:(对照三维目标思考)1.我今天学到了什么?2.我感受到了什么?3.还存在什么疑惑?。

神奇的光学现象认识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

神奇的光学现象认识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

神奇的光学现象认识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神奇的光学现象:认识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光学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且神奇的现象之一。

无论是太阳的光芒穿过窗户投射在地板上的彩虹,还是眼镜片上的奇异图案,光学现象无处不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探索它们背后的奥秘。

一、透镜的奇妙光学效应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摄影、眼镜和望远镜等领域。

它能够聚焦光线,使物体变得清晰可见。

1. 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呈现出中央厚边薄的形状,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通过调节光线的入射角度和透镜的曲率半径,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奇妙的现象:光线会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上。

这个焦点被称为正焦点,表示为"F"。

2. 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相反,凹透镜在中央为薄边厚。

通过调整凹透镜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发现,光线会被凹透镜分散。

凹透镜的这个分散焦点被称为虚焦点,表示为"F'"。

虚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凹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入射角度。

二、棱镜的奇幻色彩棱镜是一个经典的光学工具,它将入射的光线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这种分解称为色散。

当光线通过棱镜时,它会被折射和反射多次,而不是简单地改变方向。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因此我们可以在白色光中观察到七种彩色的光谱带,即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这种色散现象告诉我们,光的颜色实际上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

而棱镜则将这些不同波长的光线分离出来,让我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光谱的美丽。

三、光的干涉现象与双缝实验干涉现象展示了光的波动性。

其中一种经典的干涉实验是双缝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一束单色光通过两个细缝(或细线)时,会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这种干涉现象的背后是两束光线相遇后发生的波动干涉。

当两束光线到达屏幕时,它们会相互干涉,形成一系列交替出现的亮暗条纹。

干涉实验揭示了光波的特性,包括波长、频率和相位等。

2024年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及反思(八篇)

2024年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及反思(八篇)

2024年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及反思(八篇)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及反思篇一知道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1、实验引入演示本中实验,根据实验现象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本,知道物距、像距引导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影响因素作出猜想2、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并组装实验台上的器材,分析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焦距f/cm物距u/cmu与f关系像距v/cmv与f关系1倒立缩小的实像2倒立等大的实像3倒立放大的实像讲解:当无论怎样挪动光屏都没有像时,把光屏取走,透过透镜看蜡烛,并完成下表。

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焦距f/cm物距u/cmu 与f关系像距v/cmv与f关系4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填不填3、分析与认证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4、评估交流学生阅读本,讨论本的相关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5、典型例题例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下列图,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及反思篇二本节内容: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实像和虚像。

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理解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的关键就是要知道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而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的关键就是要知道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区分?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本节就是在此根底上开展而的,它也是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根底,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但其中的原因却并不十分理解,从而导致对透镜的作用有不少错误认识,比如对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总是用会聚或发散的思路来理解,甚至认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应该向焦点会聚、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应该发散;又如认为凸透镜总是能把光束变为会聚光束、凹透镜总是能把光束变为发散光束。

为帮助大家理解,现就有关透镜对光的作用原理解析如下:一、三棱镜对光的作用如右图,为一条光线通过三棱镜,经过两次折射后的偏折情况光路图。

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后,可以看到其出射光线总是向三棱镜底边偏折的。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如下图,凸透镜可以视为许多底边朝向中央的三棱镜组成的,中央的部分可视为一块薄平板玻璃;凹透镜则可以视为许多底边朝向边缘的三棱镜组成,中央的部分同样可视为一块薄平板玻璃。

由光线通过三棱镜后均向底边偏折的道理,很容易便可看到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原因都是光的折射原理。

三、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下图,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别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通过焦点;经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二者均相当于通过三棱镜后向底边偏折,而不是什么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一条光线无会聚之说);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相当于通过薄玻璃板)。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别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向外偏折其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二者同样相当于通过三棱镜后向底边偏折,而不是什么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一条光线无发散之说);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相当于通过薄玻璃板)。

四、透镜对光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把所有光束都变成会聚光束,下图中的几种情况均属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把所有光束都变成发散光束,下图中的几种情况均属发散作用。

05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3-1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

05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3-1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

A B C D 图4-1-2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3课时)第1课时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一、课程标准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理解光的折射规律;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的作用;3.会根据虚像的成因作光路图。

二、知识梳理1.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传播方向不改变。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

2.折射成像 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形成的是 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可以 作为光学作图的一个依据)。

3.透镜的奥秘。

三、考点梳理考点一 光的折射规律【典型例题】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1)如图4-1-1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 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会/不会)发生偏折。

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 。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

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 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 点,光在水中沿着OB 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 (增大/减小/不变)。

当光沿着NO 方向射入时会沿ON ′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度。

【拓展变式】1.如图4-1-2所示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2. 如图4-1-3所示,人在B 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 处B 处用激光射到玻璃球上,则激光应对着( )A .正对 A 点B .A 点的上方些图4-1-1图4-1-4 图4-1-3 C .A 点的下方些 D .A 点的左侧3. 图4-1-4中OA '是入射光线AO 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 的折射光线OB '的大致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探究透镜对光作用的奥秘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同学们既要掌握科学探究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我们一起体验一下整个探究过程:
(1)观察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的路径,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图2
想一想:
①光线AO
②由观察和作图可知:入射光线AO经前后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总是向_______(选
填“顶角”或“底边”)偏折。

(2)猜测:注意,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应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进行合理的推理过程。

例如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可从外观上进行比较,如图3。

图3
要求:
即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总是向厚度较厚的方向偏折.
(3
(4)联想:将猜测的依据与实验检验的结论结合起来,即经历从理论→实验→理论的过程,证实探究结果的科学性。

科学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同学们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