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康复汇总

合集下载

截肢后康复

截肢后康复

16
截肢后康复
.
1
学习目标
能熟悉截肢概念 了解截肢康复的评估 能掌握残肢的主要功能障碍 能熟悉理想残肢的概念 能掌握截肢前后康复护理措施 能进行康复健康教育
.
2
概念
截肢(Amputation)
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 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部分或全体肢体,以挽救患 者的生命的方法。
3.非理想残肢护理
4.幻肢痛处理
.
7
大腿弹力绷带包扎
.
8
小腿弹力绷带包扎
.
9
上臂\前臂弹力绷带包扎
.
10
上残肢功能锻炼
.
11
下残肢功能锻炼
.
12
避免的体位(一)
大腿或膝下垫枕
用枕分双肢
外展. 残肢
13
避免的体位(二)
屈曲残肢坐轮椅
残端放于拐杖
.
14
例题
选择题
1. 现代康复的观点认为,截肢手术后所留残端的形状要求 是
A、圆锥形 B、圆柱形 C、椭圆形
D、残端外形皮瓣无皱褶
E、残端关节无畸形
简答题
理想残肢的概念是什么?
病例题:
黄先生,男性,35岁,因车祸,左大腿中下水平截肢后,情绪紧 张,恐惧,不愿配合医护人员康复训练.请指出目前黄先生 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并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
15
No Image
/10/29
.
常 无幻肢痛和残肢痛 残端形状目前圆柱形残端上 ⒉全身情况、平衡、肌力、步态训练。
.
6
截肢后康复护理
⒈心理
⒉残肢护理、功能训练
截肢术后的康复主要是功能恢复锻炼和义肢的 装配功能恢复锻炼,改善患者全身健康状态,促 进残肢定型,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 直及畸形,提高关节活动度,使装配义肢后更好 地发挥代偿功能。

截肢者的康复—截肢后残端的处理及要求

截肢者的康复—截肢后残端的处理及要求
侧) ①小腿截肢:后侧屈肌皮瓣长于前侧 伸肌皮瓣; ②大腿截肢:前侧屈髋肌群皮瓣长于 后侧伸髋肌群皮瓣; ③膝关节离断:股四头肌肌腱长于胭 窝肌的皮瓣; ④踝关节离断:跟部长于足背。
二、神经的处理
➢预防神经瘤的形成和伴行血管出血 ①要轻拉神经,在距离骨端断面3~4cm处,用 锋利的手术刀ー刀切断; ②对于粗大的神经,如坐骨神经、胫骨神经等 要进行结扎。
三、血管的处理
➢防止血肿、感染和异位骨化 ①进行截肢手术时,即便是细小的血管也应完 全止血,以免形成血肿,并防止感染; ②粗大的血管必须双重结扎; ③动脉和静脉分开结扎; ④结扎完成后要彻底清洗伤口; ⑤术后必须引流。
四、骨的处理
➢防止骨刺 ①一般骨与骨膜在同一水平切断,将截骨端锐利的骨缘 锉钝。 ②在预计切断骨骼的部位剥离骨膜,进而施以骨成形术。
②肌肉缝合术( myoplastic): 也称为肌肉成形术,将肌肉按截肢前相同的 拉紧状态分别把原动机与相应的拮抗肌缝合, 然后再进行肌膜和皮肤的缝合,这样术后就 可以减轻肌肉萎缩,其残肢的血液循环状况 也较好,适用于因血液循环障碍而截肢的患 者。
五、肌肉的处理
③肌肉固定术( mydesis): 是指肌肉固定缝合于骨端部的方法。 将肌肉在截骨端远侧方至少3cm处切断,形成 肌肉瓣,在保持肌肉原有张力的情况下,经由 骨端部钻孔,将肌肉瓣与骨相邻侧通过骨孔缝 合固定,使肌肉获得新的附着点,防止肌肉在 骨端滑动和继续回缩。采用这种方法,肌肉的 拉紧状态与截肢前相近,残肢可以得到良好的 功能。
①肌膜缝合术:是指相对骨轴成直角方向切 断肌肉,皮肤与肌膜之间不剥离而缝合肌膜 的方法。这种用残肢肌膜包住骨断端的方法, 因肌肉本身固定性差,肌肉的收缩会导致肌 肉向残肢近端聚集,而骨端部则凸出于皮下, 影响假肢适配。

截肢的康复实训总结报告

截肢的康复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截肢手术是治疗肢体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截肢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康复治疗成为截肢患者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截肢患者的康复过程,提高我对于截肢康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背景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掌握截肢康复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我对于截肢康复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2. 实训对象:模拟截肢患者,包括下肢截肢、上肢截肢等。

3. 实训时间:为期一个月。

三、实训内容1. 截肢康复基本理论(1)截肢原因及类型(2)截肢术后并发症及预防(3)截肢康复目标及原则(4)截肢康复评估方法2. 截肢康复技术(1)心理康复(2)物理康复(3)职业康复(4)社会康复3. 截肢康复护理(1)截肢术后护理(2)伤口护理(3)并发症护理(4)日常生活护理四、实训过程1. 实训初期,通过查阅文献、请教专家,了解截肢康复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实训打下基础。

2. 实训中期,模拟截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心理康复、物理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方面。

3. 实训后期,对截肢患者进行康复评估,总结康复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训成果1. 提高了我对截肢康复的理论认识,掌握了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2. 增强了我与截肢患者的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3. 培养了我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与康复团队成员协作,共同为截肢患者提供优质康复服务。

六、实训体会1. 截肢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康复团队密切合作。

2. 截肢康复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方案。

3. 截肢康复应注重心理康复,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4. 截肢康复应注重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 截肢康复应注重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七、总结本次截肢康复实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还增强了我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简述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

简述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

简述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截肢是指由于疾病、外伤等原因而造成的肢体部分的切除或丧失,例如手臂、腿部等。

对于截肢者来说,康复是重建生活的关键,它旨在帮助截肢者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恢复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简要介绍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

1. 术后伤口护理:截肢手术后,伤口的护理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会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并进行适当包扎,以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截肢者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伤口护理,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截肢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这一步骤旨在帮助截肢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具体的训练内容根据截肢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截肢的下肢,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对于截肢的上肢,训练包括手指灵活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3. 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截肢者在康复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器具来帮助行动和恢复功能。

例如,截肢者可能需要使用义肢来代替丧失的肢体部分,帮助行走、站立或进行日常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

4. 社会心理支持:截肢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生活变化,可能会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困扰。

因此,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截肢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康复小组活动等方式来获得支持和鼓励,与其他截肢者分享经验和情感,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应对能力。

5. 活动适应与重新学习:截肢者需要学习如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身体状况。

这包括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进食等,以及重新学习工作技能和社交技能。

截肢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和职业康复等方式来逐步恢复和重新学习这些技能。

6. 康复评估和调整:康复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是必要的。

通过评估,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截肢者的康复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和训练内容。

从而保证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截肢后的康复

截肢后的康复


(三)假肢是为补偿肢体缺损而制造的 人工肢体。它可代偿已失肢体的部分功 能,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 下肢假肢可以代偿站立、行走功能;上 肢主要只能代偿人手的两三种基本功能。
上肢假肢分类
1 机械假手:具有手的外观,完成抓握钩等 基本动作(自身关节 运动力源) 2 外部动力手:有电动手,气动手 3 工具手 4装饰手
(二)假肢评定 在假肢装配时,要进行对线 检查,使其达到代偿功能最佳而又符合人 体形态要求的过程。 1. 下肢假肢 应分别在站、坐、走时和脱下后 进行评定,观察穿戴时有无不适,承重点 是否正确,运动时的稳定性、外观等。 (1)大腿假肢 评定穿戴后有无不适;站立时 坐骨结节是否恰在接受腔的坐骨支持面上; 假肢长度是否合适(两髂嵴应同高或相差不 到2cm);穿脱是否方便,悬吊装置是否可 靠,活塞运动是否正常(应<1cm),走路时 根据其步态分析异常原因。见附(1)
(二)术后训练
1. 装配术后即装假肢时的训练 下肢训练设备有
助行器、步行双杠(比一般双杠矮而长)、姿势 矫正镜和落地式磅称等。术后第一天,在治疗 师监督指导下在助行器内练习病肢站立负重, 时间1~5分,磅称所示承重不应大于3.6kg。以
一、概述
(一)原因:外伤、疾病 (二)现代康复的观点认为: ①截肢手术后所留残端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圆锥 形的,大腿假肢的承重点在坐骨结节; ②术后立即安装术后即装假肢(immediate postsurgical prosthesis); ③接受腔由传统的开放式改为全面接触重点承 重式。采用从残肢上精确制取的石膏模型, 用真空成型的方法制作树脂胶合材料的接受 腔。

3. 残端的皮肤 应无溃疡、感染、窦道、破损 或皮肤病,在重点承重区不宜有疤痕。 4. 残端关节畸形 AK后如髋关节有屈曲、外展 畸形;BK后如膝有屈曲畸形均不利于安装 假肢。 5. 残端关节活动度 应注意上肢残端关节有无 育分的ROM;下肢残端髋关节有无自由的 屈、伸、内收、外展和内外旋;小腿残端膝 关节的屈伸是否自由。 6. 残端肌的肌力 肌群和肌的肌力,至少达三 级以上才能配戴假肢。 7. 神经瘤 应检查其大小、压痛,以决定是否 需手术处理。

截肢后康复训练

截肢后康复训练

截肢后康复训练
截肢后康复训练的初期目标主要是:
A. 恢复关节活动度
B. 提高肌肉力量
C. 适应假肢使用
D. 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在截肢后康复训练中,以下哪项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肿胀?
A. 长时间站立
B. 轻柔按摩残肢
C. 剧烈运动
D. 长时间卧床休息
截肢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以下哪种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A. 残肢感觉麻木
B. 残肢轻微疼痛
C. 假肢佩戴舒适
D. 康复训练进展顺利
为了提高截肢患者的平衡能力,康复训练中可以加入哪种训练?
A. 单腿站立练习
B. 长跑训练
C. 重物搬运练习
D. 快速行走训练
截肢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康复的重要内容?
A. 接受截肢事实
B. 学习使用假肢
C. 恢复社交活动
D.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在截肢后的康复训练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假肢?
A. 逐渐减少假肢使用时间
B. 避免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走
C. 定期调整假肢以适应身体变化
D. 只在必要时使用假肢
截肢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以下哪项活动有助于增强残肢的肌肉力量?
A. 残肢负重练习
B. 长时间泡澡放松
C. 避免使用残肢进行任何活动
D. 只依赖假肢进行所有活动
截肢后康复训练的成功关键在于:
A. 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坚持
B. 医生的专业指导
C. 先进的康复设备
D. 家人的全力支持。

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

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

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下肢截肢的患者越来越多。

下肢截肢不仅会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康复训练对于下肢截肢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下肢截肢的类型、康复训练的原则、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常见的康复训练器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下肢截肢患者的康复训练有所帮助。

一、下肢截肢的类型下肢截肢是指下肢某个部位的丧失,其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膝关节以下截肢:包括膝关节以下的截肢,如小腿截肢、踝关节以下截肢等。

2. 膝关节以上截肢:包括膝关节以上的截肢,如大腿截肢、髋关节截肢等。

3. 双侧下肢截肢:指两条腿都截肢的情况。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原则:康复训练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截肢部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

2. 综合性原则:康复训练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如体育锻炼、康复训练器械、物理治疗等,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3. 阶段性原则:康复训练应该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 全面性原则:康复训练应该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三、康复训练的方法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下肢截肢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耐力和协调能力,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体育锻炼主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力量训练等。

2. 康复训练器械:康复训练器械是下肢截肢患者康复训练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康复训练器械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康复训练器械主要包括步态训练器、床上自行车、平衡板、力量训练器等。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下肢截肢患者康复训练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各种物理手段,如超声波、电疗、热疗等,促进患者的康复。

4. 心理疏导:下肢截肢患者的心理状态往往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心理疏导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一环。

截肢康复指导

截肢康复指导

截肢康复指导一、术前训练:下肢截肢(单侧)如全身状态允许,要进行单(健)足站立持拐训练,俯卧撑、健肢抗阻训练,持拐行走术等。

二、术后训练:下肢截肢患者要进行对侧下肢、两侧上肢和肩胛肌的渐进性抗阻训练,术后24小时在床上训练。

三、硬绷带包扎技术:术后残肢用石膏绷带包扎,能有效的减少渗出和肿胀,有利于残肢定型,一般在术后两周带切口愈合待拆线后改为软绷带包扎。

四、软绷带包扎技术: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货减少过多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

包扎要点即从残肢远端向残肢近端包扎,且远端包扎较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近端略松。

并给予经常的均匀的压迫和按摩,以减轻残端疼痛,促进软组织恢复,并防止肌肉萎缩。

经常用手轻轻拍打残端,可以减轻其敏感性。

五、保持合理的残肢姿势:从术后第一天起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预防产生不良姿势。

为预防残肢屈曲畸形,尽量保持肢体残肢端于伸直位。

如大腿中上段截肢,应常常采用俯卧位,练习髋关节后伸且不要外展活动。

小腿截肢后应经常练习膝关节伸直活动。

术后应尽早离床,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这是预防关节挛缩最主要的措施。

六、残肢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

小腿截肢者,应增强膝关节屈伸肌,尤其是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大腿截肢者术后第6天开始主动伸髋练习,术后两周若残肢愈合良好,开始主动内收训练和髋关节的外展肌训练,髋关节离断者,进行腹背肌和髂腰肌的练习。

七、病情较平稳时,可进行残肢肌肉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如小腿截肢要做患足训练,即残留的肌肉训练。

关节僵硬者,可作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以舒筋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

八、保持残肢皮肤和假肢接受腔的清洁、健康,防止残肢皮肤红肿、肥厚、角化、毛囊炎、溃疡、过敏、皮炎等。

九、若出现进食减少、胃胀、腹胀、嗳气、口苦、苔厚腻等症状,可进食清补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苦瓜、山药等。

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燥结者,选用大黄、火麻仁各12g、蓖麻仁9g、郁李仁6g,水煎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肢后的康复一.截肢者康复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什么?1、假肢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心理上的鼓励2)保持良好的残肢位置的教育3)促进残肢定型4)学会保持残肢卫生和假肢卫生5)做好恢复体力的全身性训练6)做好残肢训练7)装配前必要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2、假肢的处方与选择3、临时性假肢装配与正式假肢装配4、假肢装配后的穿戴和使用训练5、假肢的试样检验与最后检验6、安排职业再教育或入学7、协助安排就业8、截肢者复查二.截肢后如何保持正确的残肢位置和预防残肢的关节畸形?截肢后由于肢体的某些肌肉被切断,使肢体关节运动的肌力不平衡。

如:大腿截肢后很容易形成髋关节的屈曲、外展畸形;小腿截肢后,容易形成屈膝畸形。

一旦形成畸形很难矫正,会严重地影响使用假肢。

为预防截肢后的关节畸形应注意做好以下事项:1)保持正确的残肢的肢体位置:大腿截肢者术后应注意把残肢伸平,尽量向身体中间并拢的位置。

平时面朝上躺着时,应注意千万不要为舒服些或为减轻疼痛而把残肢垫高;小腿截肢术后应注意将残肢侧膝关节放置在伸直位,不应该在大腿或膝下垫枕头,不应该屈膝躺在床上。

2)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一般术后1周大腿截肢者可以面朝下,俯卧位,让别人帮助做轻柔的残肢内收和后伸活动;术后2周可以开始俯卧位自己练习将残肢后伸,内收或夹持物体,双侧臀部肌肉用力向上,抬起大腿残肢和健侧大腿,每次抬起应尽力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抬起的时间逐渐延长。

截肢后如何做全身性训练?截肢对人的精神,全身都有大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或一些有合并损伤,患病者在假肢装配前应认真注意全身性锻炼。

锻炼内容应包括:1)卧床期间注意深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2)尽早开始健肢屈伸、抬高、向内、向外,旋转活动。

3)下肢截肢者尽早开始双上肢力量的训练:重点训练双侧伸肘的力量,准备尽早下床扶双拐站立。

4)下肢截肢者单足站立、跳跃训练:有利于全身肌力协调、平衡功能和体力的恢复。

可以先从双手扶床栏、扶墙站立,逐渐过渡到手不扶物站立,再过渡到单足跳跃。

5)上肢截肢者应加强双肩活动范围,肌力训练。

6)有条件者应积极参加游泳活动(可用气圈保护),有助于全身体力、心肺功能、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的恢复。

三.截肢后如何做全身性训练?截肢对人的精神,全身都有大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或一些有合并损伤,患病者在假肢装配前应认真注意全身性锻炼。

锻炼内容应包括:1)卧床期间注意深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2)尽早开始健肢屈伸、抬高、向内、向外,旋转活动。

3)下肢截肢者尽早开始双上肢力量的训练:重点训练双侧伸肘的力量,准备尽早下床扶双拐站立。

4)下肢截肢者单足站立、跳跃训练:有利于全身肌力协调、平衡功能和体力的恢复。

可以先从双手扶床栏、扶墙站立,逐渐过渡到手不扶物站立,再过渡到单足跳跃。

5)上肢截肢者应加强双肩活动范围,肌力训练。

6)有条件者应积极参加游泳活动(可用气圈保护),有助于全身体力、心肺功能、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的恢复。

四.截肢后如何做好截肢者的心理康复?截肢者的心理康复不只是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任务,而应当是医生、护士、假肢技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截肢者本人、单位领导及其亲朋好友的共同任务。

常用方法如下:1)尽早开始截肢者的心理康复工作:包括对截肢者心理状况(思想、情绪)的了解,要了解截肢者面对的残疾现实有那些合理的想法,有那些不合理的想法;通过分析和鼓励引导他们能看到希望和前途,能改变一些他们对事情的绝对化要求,让截肢者懂得实事求是,增强信心,不走极端。

2)要让截肢者尽早地了解一些有关假肢装配和截肢者康复的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康复的含义不是健康的恢复,而应当是能力的恢复。

3)尽早地安装上临时性假肢,早期下地,不仅能防止卧床并发的许多疾病,促进残肢定型,有利于正式假肢的装配,更重要的是对截肢者心理康复十分有利。

4)鼓励截肢者积极参加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文体活动,能分散对某些困难问题的过分注意,能改善截肢者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5)鼓励截肢者积极参加残疾人的群体活动。

目前我国的各地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之家,各地区康复机构都经常组织一些残疾人活动。

通过同命运者的共同讨论、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对发扬每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是很有帮助的。

五.截肢后如何选用小腿假肢?在选用小腿假肢时应考虑如下影响因素:1)残肢的长度:长残肢者冬季容易感觉冷,不宜选铝小腿,可选皮小腿或现代小腿中的膝上围带悬吊式的小腿。

中或短残肢可选用接受腔能抱住膝部最宽处式的;或选用能抱住髌骨的。

2)残肢承重能力,膝关节是否稳定:当膝关节不稳,残肢短,皮肤疤痕面积大,承重功能不好时,应选用带金属膝关节铰链、大腿上靴的小腿假肢。

3)年龄:老年人宜选用轻便假肢;年轻人宜选用万向假脚或储能假脚;儿童的假肢应选用每年都能很容易增加小腿长度和更换假肢接受腔的假肢。

4)周围环境、职业、经济能力。

六.截肢后如何正确地穿戴小腿假肢?现以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为例,介绍正确穿戴方法。

(1)穿戴方法:首先在残肢上套一层薄的、光滑的尼龙袜套,可以减少对残肢皮肤的摩擦,保护残肢皮肤;然后再套上1-2层的残肢棉线袜套,用来吸汗和调节残肢接受腔内的容量。

如长期穿用假肢,残肢形状会有变化。

残肢瘦了可增加袜套,残肢肥了可减少袜套;然后再套上软的残肢内接受腔(或称内套);再在内套的外面套上一层较结实些的尼龙袜套,这层袜套有保护内套和便于穿入假肢外接腔的作用;然后再将带着各种袜套的残肢插入假肢的外接受腔。

如果插入过于困难,可在尼龙袜套外面和接受腔内面涂些滑石粉再插入。

插入位置合适后再系好皮围带,然后可将皮围带以上多余的袜套翻卷过来盖住皮围带。

(2)如何判定残肢穿入接受腔的位置是否正确:一般以截肢者穿假肢站立位,感觉残肢在接受腔内能均匀承重,不感觉疼痛,同时自己感觉假肢长度也合适,则标志穿戴位置合适。

如果穿后感觉残肢末顶着痛,假肢短了,则有可能是残肢插入接受腔过多,需要多穿1-2层残肢袜。

如果穿上假肢感觉髌韧带部位(髌骨即膝盖骨,其下一横指宽的区域为髌韧带部位)不能承重,承重多位于其下方骨突起司,则有可能残肢没能插到位,可以试着减少一层残肢套,再穿上假肢感觉是否合适。

七.截肢后如何正确地穿戴大腿假肢?现以吸着式接受腔大腿为例,介绍正确的穿戴方法:(1)穿戴方法:1、截肢者坐在椅子上(或站着),往残肢上涂些滑石粉或痱子粉。

2、用光滑的薄的丝绸将残肢包住或用长的残肢套在残肢上。

注意所包的布、袜套要平整,没有皱褶,其上缘应包住大腿根部,其后面应包上坐骨结节。

3、拿掉接受腔上的负压阀门。

4、将包布或袜套的远端放入接受腔。

5、将包布或袜套的远端从负荷阀的孔内穿出。

6、将残肢插入接受腔内。

7、站起来,将假肢伸直,一手压住假肢以免关节弯曲,另一手往外、往下拉出包布。

在往外拉包布时应注意皮肤感觉,要感觉出残肢周围哪一侧的包布拉的不够,可用力多拉出一些。

另外,如果在拉包布时,健腿膝关节能做些屈伸,让残肢在接受腔内有上下的活塞运动(即残肢能上下窜动),则更容易将残肢完全拉入接受腔内。

8、将包布全部拉出后,可适当调节一下残肢皮肤在接受腔上缘周围的紧张度,然后装上负压阀门。

(2)如何判定残肢穿入接受腔的位置是否正确?1、站立位,当身体重量转移到假肢侧时,坐骨结节处能感到有良好的承重;耻骨下、内收肌部位无硌痛;残肢的末端皮肤感觉已接触到接受腔的底部但无疼痛;步行中假脚的外旋角度与健足的相近。

2、如果穿戴后坐骨结节没有承重,残肢末端皮肤也不能接触腔底;而残肢大腿根内裆部位(接受腔内上缘处)壅出个大的皮肤褶皱,这些情况的出现可能说明残肢的软组织没能都被拉进接受腔,没有完全穿进去,需要脱下假肢,再穿。

3、如果穿上假肢,站立、步行中发现残肢内裆部位不舒服,步行中假脚尖向外旋或向内旋过大,说明假肢穿戴不正,穿歪了,需脱下重穿,重穿时应注意使接受腔的内壁的方向与截肢者步行方向一致。

八.截肢后如何训练使用上肢假肢?1)装饰性假肢,一般只要残肢接受腔合适,悬吊装置没问题,不需要训练,但对首次安装者应学会穿戴方法,被动旋腕,被动改变手指位置的方法。

对上臂截肢者应学会使用被动控制的肘关节锁。

(2)索控上肢假肢,电动上肢假肢(包括肌电假手)都属于功能性假手,其区别在于前者为自身动力,后者为外部动力。

为了提高这些假手肢的使用功能都需要正确的使用指导和训练。

1、穿脱假肢训练穿时先残肢入接入腔,再将假肢接入肩带,脱时顺序反之。

2、假肢操纵训练开闭手训练:索控假肢开手是依靠双肩用力前屈,不用力时假手靠弹力闭合。

上臂索控假手必顺锁住肘关节才能开手。

(3)肌电前臂假手常用截肢者做幻肢运动用力张手或伸腕控制开手,用力屈指或屈腕控制闭手。

肌电上臂假手常用截肢者做幻肢运动,用力伸屈肘关节来控制假肢的手指、腕关节和肘关节。

(4)假肢使用训练:人手的功能是个复杂的感觉反馈,肌肉协调运动的过程。

如果真的要求假手功能有实用价值,则必须进行认真地使用训练。

九.截肢后如何保护好下肢假肢?截肢者每走一步都受到一次体重的冲击。

如果一个人穿着假肢每天需要走3公里,则假肢侧一年中可能要受到约一百次的冲击,这对假肢形成了很大的负荷。

为了尽量延长假肢的使用寿命,应当仔细地做好假肢的保护工作。

(1)保持假技接受腔内表面的清洁:截肢都穿着假肢时接受腔内处于湿热状态,如果不清洁,各种细菌霉菌很容易快速,大量繁殖,开成皮肤感染和多种皮癣,而且接受腔气味难闻。

假肢外层接受腔内表面可以用拧干的温热的湿手巾擦净,然后凉干。

小腿假肢的内接受腔(软接受腔),可以用温水清洗,水温不能太热,以免变形。

传统假肢的内接受腔多为皮革制成,可以像大腿接受腔那样用浸有肥皂水的拧干的湿手巾撺拭。

所有按受腔穿着前必须是干燥的。

(2)多备用一些吸汗性能好的残肢袜,经常清洗,更换。

(3)应经常注意接受腔上缘有无小的裂纹,及时发现,及时请假肢技师修理可延长假肢使用寿命。

(4)经常注意步行中假肢有无异常响声,如有发现则表明某些关节部件或接部位出现损坏或松动,应及时维修。

(5)现代大腿骨骼式假肢外套的泡沫塑料海绵套都不够结实。

如发现膝部前方有裂口应及时粘合或粘贴些增强材料。

另外,这类假肢不适合穿短腰,带弹力口的袜子,这类袜子容易勒破小腿的外套。

(6)定期检查,维修:一般每年隔半年或一年应到假肢制作机构做一次假肢的全面检查,维修,这对延长假肢使用寿命,减少残肢因长期穿假肢必然有的各种残肢疾病是很重要的。

九.截肢后如何保护好上肢假肢?(1)应经常用拧干的温热的湿手巾擦试接受腔,保持腔内清洁,预防各种残肢疾病。

(2)假肢和假手套禁忌与高温热源接触,以免变形,损坏。

(3)装饰用的聚氯乙烯手套容易被污染,待别是容易被油性物质污染,因此要注意不要让手套真接接触或放在油漆表面或聚烯的塑料布上,不要被圆珠笔污染,一旦污染很难洗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