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秀”语素分析
新“秀”族词之我见

新“秀”族词之我见[摘要]近年来在现代汉语里一批新词缀逐渐形成,并参与构词,为汉语的词缀系统带来了生机。
就目前状况看,汉语的词缀数目增多,构词能力增强,许多新造派生词进入交际领域。
现代汉语里本身就有“秀”字,与之有关的词是以“秀”作为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即“秀”作为词根)构成的词,而本文则对与“秀”同形但无意义联系的音译外来词“秀”(show)为词缀的新词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秀音译词类后缀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汇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
以“秀”为核心的新词汇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秀”逐渐变为不自由的定位语素的词的身份(即“秀”作为类词缀)。
究其由来,“秀”是改革开放后根据“show”的读音直接翻译过来的,是一个典型的音译外来词。
而x秀,xx秀的构词法直接来源于音译加表意。
它作为词缀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子、儿、头、员、手、化等后缀,“秀”作为词缀,它既不来源于现代汉语中的实词,也不来源于现代汉语中的虚词,而是来源于英语当中的“show”,也就是说,它以音译词的身份作后缀。
一、构词形式从形式上看,由“秀”构成的新词有两种形式:双音节的x秀:首秀。
三音节的xx秀:创意秀、真人秀、歌舞秀、动画秀、踢踏秀、表演秀、克隆秀、人物秀、脱口秀。
从上面可以看出结构上,由“秀”构成的新词都是名词性的。
名词+秀:首秀、真人秀、创意秀、歌舞秀、魅力秀、摄影秀、生活秀、主场秀。
名词+秀当中的名词,由一般名词来充当的比较多,“首秀”中的“首”是第一次的意思,是一个数量名词。
“每日秀”中的“每日”也是数量名词。
“空中秀”中的“空中”是一个方位名词。
音译词+秀:脱口秀、克隆秀。
这一类新词数量较少,目前搜索到只有这两个词,并且构词比较独特,“脱口”和“克隆”分别由英语单词“talk”和“clone”音译而来,我们应把它们看作一个语素,它们和音译外来词“秀”构成三音节的新词。
动词(动宾短语)+秀:模仿秀、贸易秀、击鼓秀、发布秀。
动词(动宾短语)+秀构成新词后,就改变了动词原来的词性,如“模仿秀”的“模仿”“告别秀”的“告别”本都是动词,加上“秀”后,就变成了名词,它们本是动词或动宾短语加上“秀”后,就从一种动作行为变成了以此种动作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X秀”式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X秀”式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孙岩梅;仇伟【摘要】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阐释“X秀”式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这类流行语可被界定为传递特定涵义的图式,其形成机制主要包括:构式压制、认知经济性及类比.【期刊名称】《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X秀"式流行语;语义特征;形成机制【作者】孙岩梅;仇伟【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11.引言现代汉语名词“秀”有时指一种展示人类的某些才能或使一些事件公布于众的活动的名称,“秀”的这种用法主要是受英语“talk show”(脱口秀)的影响。
对于“talk show”,许多权威词典都已给出了解释。
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的说明,“talk show”指的是“a television show inwhich famous people answ er questions about themselves”。
Oxford Advanced American English的解释较为细致,提供了两个义项:(1)“a television or radio program in which famous people are asked questions and talk in an informal way about their work and opinions on various topics”;(2)“a television or rad io program in which a presenter introduces a particular topic that is then discussed by the audience”。
新时期源自英语新语素分析

新时期源自英语的新语素分析摘要一些英语外来词在使用中经过汉化改造,语义逐渐虚化,演变成构词能力强的能产性语素。
在语言经济机制和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它们和一些汉语固有语素组合,构成反映当前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的词族。
关键词:语言接触现代汉语外来词语素化构词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汉语言接触度日益扩大,汉语在借出的同时,也从英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新词汇。
英汉词汇互借给汉语带来了一些新的构词语素,在借入之初,其构词能力不强,使用范围限于少数几个借词中。
但是,“随着语言的使用,一部分外来语素开始活化,频繁地参与构词并产生一大批新的词汇”。
本文从新时期源自英语的新语素进入汉语的方式着手,进一步探讨其特点与形成原因。
一源自英语的新语素进入汉语的方式“语素化是外来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动态形式,且成为构造新词的方法之一。
”外来新语素的产生与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1 通过纯音译方式孕育的新语素英汉语音系统存在着较大差别,有的音译词进入汉语后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成为新语素,有的则是删减其中的某些音节后成为语素。
例如:“秀(show)”、“酷(cool)”是汉语通过直接音译而吸收的新语素;“的士”(taxi)、“巴士”(bus)、“黑客”(hacker)中的“的”、“巴”和“客”则是经过对音译词音节简省后而形成的新语素。
纯音译方式所带来的新语素除了单音节的以外,还包括一些音译双音节语素,如“迷你”(mini-)、“克隆”(clone)、“纳米”(nanometer,简写为nm)等。
2 通过半音半意译方式吸收的新语素通过半音半意译方式吸收的外来词也能孕育新的语素。
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是通过半音半意译的方式从olympic games吸收而来的。
由于音译部分和整个词的音节都较多,不太符合汉语的音韵特点,因而被删减某些音节而简称为“奥委会”。
在使用过程中,“奥”字常从整词中分离出来,与其他语素组合构词,如奥申委、申奥办、残奥会、冬奥会等。
大学生流行语的修辞特点

大学生流行语隐藏的修辞特点【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流行语作为一定语言社区内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体现了社群的语言特色。
这里对大学生流行语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关于修辞的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流行语积极修辞消极修辞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媒介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传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
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集体的特征,不同的社会群体,其语言特色是千差万别的,流行语则集中体现了社区语言在某些方面的特点。
大学校园中所流行的语言,也因大学生这个群体特定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产生了一些独有的特点,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时间性等特点,还创造性地革新了流行语,使得大学校园的流行语减少了俚俗性、底层性,成为大学生广泛运用的一种鲜活的语言形式。
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可以使我们说的话或写的文章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修辞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大学生流行语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修辞手段来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一、积极修辞分析在积极修辞方面,大学生流行语对辞格的运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并将积极修辞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里就举例来说明。
( 一)仿拟仿拟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语言的某些语素,模仿现成格式而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占。
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是大学生流行语大量使用的辞格之一。
例1.卧谈会:采用了仿拟中仿词的修辞格,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它与旧词在形式上相近,而在内容上富有新意。
例中是仿“座谈会”而造的词语,是指晚上熄灯后几个舍友躺在床上聊天。
这种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活动,使言语表达充满个性,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二)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用修辞特征-精品文档

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用修辞特征-精品文档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用修辞特征ABB作为构词形式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颇多,传统的关于ABB 式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形容词重叠式的领域,如亮晶晶、绿油油、黄澄澄、圆滚滚、香喷喷等。
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网络上一种新型的ABB重叠式词语开始流行,并且呈现数量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的趋势,其中不少词语已经进入年度热门流行语行列。
新时期网络ABB流行语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非典时期的一个焦点词语“吕传传”,随即又出现一个热门词语“何逛逛”,但当时并未对这种重叠式的构词本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其间产生了一个全国闻名的“范跑跑”,接着是“郭跳跳”等一系列相关词语,其中包括热门度较高的“桥糊糊”、“楼脆脆”等词语。
从此,ABB式网络新流行语呈井喷式的产生。
ABB式新流行语的确定和特征分析一方面,由于网络新闻条目和内容数量惊人,如果不在尽可能大的语料库中检索,极有可能出现提取结果不全面以及重现率较低甚至无法统计词频的情况;另一方面,基于较大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偶然性,部分对象不具有典型性。
因此本文采取正向提取和反向印证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ABB式网络新流行语的实体。
基于以上的思路,首先确定语料来源:一、新浪新闻语料,词数172465,字数16997267;二、搜狗分类新闻,词数766753,字数81722123;三、CYY网页提取工具自建语料,词数9404,字数1587198。
经过统计并人工筛选得出ABB网络新流行语21个:楼脆脆范跑跑文跑跑陈跑跑官跑跑官推推朱抢抢楼歪歪桥塌塌吕传传何逛逛桥塞塞桥粘粘桥糊糊楼薄薄楼高高楼涨涨墙脆脆路塌塌路脆脆郭跳跳然后使用百度搜索21个初级检索结果,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分别是:“范跑跑”3150000次,“楼脆脆”1280000次,“桥糊糊”1250000次。
其余的情况分别如下:楼歪歪762000次,楼高高405000次,郭跳跳195000次,楼薄薄153000次,路脆脆30200次,桥粘粘27400次,桥塞塞18000次,文跑跑17300次,吕传传13400次,陈跑跑13000次,朱抢抢11100次,何逛逛9190次,路塌塌9160次,桥塌塌8170次,楼涨涨7680次,官跑跑4150次,官推推1670次。
校园流行语的词语特征分析

校园流行语的词语特征分析郑淑花【摘要】Campus popular expressions have rich and varied features of creation in the level of words and phrases. As a kind of popular and fashionable language among students, the coming of Campus popular expressions usually have some deep reasons on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refore, we study the features of Campus popular expressions aims to get some deeper studies on its reflection to students and campuses, as well as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In the question of Campus popular expressions, we should lay equal stress on admiration and guidance.%校园流行语在语词层面具有丰富多彩的创新之处。
作为一种流行于学生中的时尚言语,其形成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词语特征,旨在更深刻研究其对学生和校园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反射作用。
对待校园流行语,我们应该坚持尊重与指导并重的原则。
【期刊名称】《武夷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0)006【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校园流行语;定量;构成材料【作者】郑淑花【作者单位】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校园流行语就是流行在校园这个特定的区域里,具有突发性和新颖性、在短时间内能被广大学生接受并广为传播的言语形式,包括流行词素、流行词、流行短语、流行的固定格式。
校园流行语的词语特征分析

并广 为传 播 的言语 形式 , 括 流行词 素 、 行词 、 行 包 流 流
短语 、 流行 的 固定 格式 。笔 者广泛 调查 , 收集 整理 出符 合标 准的校 园流行 语共 4 7例 。 文拟 对这 些校 园流 6 本 行语 的语 长 、 词语 构 成 方式 和 用 词 特征 进 行 初 步 探 讨, 以期 对校 园流行语 的语貌 有更 深入 的认识 。
( ) 字 流行 语 2 例 , 运 用数 字谐 音 直接 袁 七 数 1 是
义 。 5 0 我爱你 )5 4 我 发誓 ) 8 5 抱 抱我 ) 2 8 如 2( 、8 ( 、8 ( 、5 9 ( 我别 走 ) 。 爱 等
( ) 八 流行 图画 ( 象形 字) 新 3例 。校 园流 行语 出现
( ) 一 流行 字母 1 例 , 1 主要 构成 方式有 三种 。一 是 直 接提 取汉 字拼 音 的声母 构 成 流行语 , P ( 亮 ) 如 P漂 、 S B( 巴巴 )C A( B 瘦 、 B 酷毙 了) B ( 、 T 变态 )P M( 、珊 漂亮
作 者 简 介 : 淑花 (9 8 )女 , 郑 17 一 , 汉族 , 理 研 究 员 , 要 研 助 主
二 、 行 语 构 成 材 料 流
青 年学 生在语 言使 用 上追 求新 颖 , 以示 新 潮 和异
l 数量 3 18 17 8 9 9 1 3
1 9
4
2
2
类 , 流行语 丰 富多样 的构 成材 料 可管 窥一 般 0下 文 从 具 体分析 其构成 材料 。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8 2
占了 1. 33 %” 的结论 。本文 的统计数 据 与 曾青 青两 位
谈汉语中来自外来语的类词缀

二、语素化 汉语在吸收借鉴其他语言的时候,往往是最大程度地进 行汉化,以使其符合汉语词汇的特点。汉语中绝大多数音节 都是有意义的,这种单音节的优势使得汉语借入外来语时, 在译记外来词的汉字上下功夫,努力赋予外来词以理据。即 把外来语的音节汉语化、语素化。外来语进入汉语词汇体系 后,在译音形式语素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泛化使用,其中的某 个音节便逐步发展为词缀或类词缀。汉语在翻译时采取的方 式不同,因此这些译音形式语素化的过程也不尽相同。 (一)音译词的语素化 例如,“秀”,它由英语 show 翻译而来。“脱口秀(talk show)”在中国迅速流行,使“秀”这个词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使用久了,“秀”这个语素除了原有的词义外,又被赋予了 show 的“展示、表演”的含义。“秀”就从英语单词 show 的译 音形式逐渐被语素化,在“展示、表演”的语义基础上,进一步 虚化,成为类词缀。由此派生出时装秀、内衣秀、泳装秀、告别 秀、风采秀等一系列新词语。“秀”逐渐趋于黏着在其他语言 成分之后,标明这些词语是有着类聚关系的名词。但是,“秀” 仍处于语义虚化中,它有时还可以作为自由语素使用,作为 动词,可组成“秀出风采”、“秀一下”等短语;作为名词,可组 成“作秀”等词语。由此可见,“秀”是处于语义虚化中但仍存 在虚实并用现象的一个类词缀。 再如“吧”,“吧”是英语单词 bar 的音译词,指西餐馆或 西式旅馆中卖酒的地方。借入汉语时,采用音译与义译结合 的方式,在“吧”前又加了“酒”字。“酒吧”一词流行开来之后, 又由之类推出诸如网吧、书吧、话吧、聊吧等一系列新词语。 “吧”这个语素,在频繁的使用中便形成了“休闲场所”的含 义。并且只能黏附在其他词根成分之后,标明其名词词性,获 得了词缀的地位。 (二)音译词音节的语素化 汉语对外来词语的影响的另外一个趋势是其中某个音 节“语素化”了。本来这个词是采取全部音译的办法翻译的, 后来在汉语中使用久了,其中某个音节似乎可以替代整个词 语,也好像由此获得了某种意义。(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 例如,音译词“的士(taxi)”中“的”原本是无意义的音节, 而在使用过程中,渐渐取代了整个词语,成了构词成分。并类 推出“面的、板的、的哥、的姐”之类的派生词。还有由“巴士 (bus)”中的“巴”派生出的“大巴、中巴、小巴”等新词语。 (三)意译词音节的语素化 有些意译词的音节,也会像上述音译词的音节那样,在 使用中被赋予新的语素义,并在这个意义得到广泛使用的过 程中,逐步发展成为词缀或类词缀。 例如,近年来媒体广泛使用的类后缀“~门”。这一用法 源于“水门事件(Watergate Case)”。“水门事件”之后,我国媒 体常用“ⅹⅹ门”来表示和美国总统有关的重大政治丑闻,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秀”语素分析摘要:随着中外文化的碰撞,大量的外来词进入汉语,有些以语素的形式和汉语的语素构成成词,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已经难以辨认其“外来身份”。
本文以“秀”族词为代表,通过探讨外来语素的来源,“X秀”组成的词的构造及功能;“X秀”类后缀语素身份的探究以及“x秀”词语的语言机制和社会文化心理,使人们认识到“秀”这个流行语素的特殊性,同时也让大家看到汉语词汇系统的新变化。
关键词:秀语素,类后缀,语言机制,文化心理正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秀”看作两个词,有5 个义项:秀1 :植物抽穗开花。
秀2 : (1) 清秀;秀丽。
(2) 聪明,灵巧。
(3) 特别优异:优秀。
(4) 特别优异的人才。
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音译的show“秀”化为汉语中的一个语素,“秀”越来越多地替代“展览、表演”,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从互联网的信息中,脱口秀、时装秀、秀舞姿、秀激情随处可见,同时由秀派生出了许多“~秀”类的新词很快就被人们理解、接受,并反复地使用。
通过用百度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秀”这一主题词,找到相关网页约52 300 000 篇,去除包含了“秀”的人名、地名、单位团体等专有名称的句例,以及《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包含以“秀”作为词素的词语的句例,比如:秀丽、秀才、秀气等,最后剩下了431 个含“秀”新用法的句例,我们将其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对象。
一“秀”的组合及意义分类(一)“秀”组合1“秀”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附在双音节“X”之后,形成“X秀”式的三音节组合。
其中,“X”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但以名词居多。
如下例句。
例1工作之余,周末的时候,看一场热热闹闹的歌舞表演的确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
想着去哪里欣赏歌舞秀? 正在急急忙忙查看各剧院的节目表? 其实大可不必。
难道你还没发现,就在我们的餐桌边,早已轮番上演起了一场场火爆热烈的歌舞秀———用歌舞佐餐,让眼睛嘴巴一同享受。
(杭立《桌边上演歌舞秀》《新民晚报》2004. 03. 12)例2除了不少媒体记者外,还有数百位读者簇拥在“唐老鸭”周围给他鼓劲,并纷纷拿过话筒当起了客串“记者”,签售会变成一场“记者秀”。
(李瑛《唐师曾自述私人生活:家庭、婚姻与儿子》《安徽日报》2004. 08. 02)2“秀”与单音节成分的组合,构成一个双音节的片段,能与“秀”组合的单音节成分不少,但以“做”“作”为最多,构成“做秀”“作秀”。
例3时尚生活中的皮雕工艺品,绝对是玲珑“皮秀”的精品。
(金笛子《小巧玲珑玩“皮秀”》,《新民晚报》2004. 04. 16)例4平常,为一点点小事,赵雅莉都会流泪满面,但这次赵雅莉自始自终没有流泪,只是说孙小建,你不要跑了,你以为是拍电视剧呀,镜头呢? 镜头在哪里? 既然没有准备好镜头,你就不要作秀了,起来,我们还是离婚吧。
(王海玲《“四张”女人》《中篇小说选刊》2003年第2期)3 “秀”还可以附在多音节的短语之后,如:例5 昨晚,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纱礼服秀在港汇广场举行。
(陆梓华、廖雪明《电梯上秀婚纱》《新民晚报》2004. 08. 28)此外“秀”还可以前用,构成“秀X”式。
如:例6 让生活愈秀愈美丽,秀出一派喜悦的心情,欢欢喜喜过个年。
(刘志坚《过年秀》《新民晚报》2004. 01. 24)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秀”的组合能力比较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位置灵活,既可前置,也可位后,形成“秀X”“X秀”两种格式;二是“秀X”中的“X”可以是双音节,也可以是单音节、多音节。
同时,“秀”类组合还是个新组合,这也可以从两方面来观察。
一是从我们收集到的用例来看“秀”类组合一般出现在文艺类、娱乐型报刊电视等传媒中,新闻性报道、政论式文章中很少见到;二是有的“秀”类组合还带有引号,如上文的“皮秀”。
(二)“秀”的意义分类从词类的角度观察,秀可以分别用作动词、名词、形容词,下边我们将结合词性和意义分别叙述“秀”的意义。
①当秀用作动词时,表示“表演、展示、炫耀”等意义。
其中“表演”是“秀”的基本意义。
例7 激情车模秀演绎别一样的浪漫。
(CCTV2 广告词,2004. 12. 10)②当秀用做名词时,表示某种表演、展示或活动。
如脱口秀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 (口才展示)中音意同译的结果“脱口秀”是形容人的口才很好,说出的话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谈吐不俗,博得众人的喝彩。
例8现在的年头十分讲究作秀,服装秀、汽车秀⋯⋯围甲今年也赶上了时髦,做起了外援秀,从而为围甲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晚报》2002 年9月5 日)③当秀用做形容词,表示“优雅、清丽、柔美、优异”等意义。
此时,“秀”主要是出现在单音节的名词前边,修饰这个名词,比如:秀客、秀图、秀舞、秀民。
也可以与其他形容词连用,比如:秀酷;或是在它的前边加上一些修饰语,比如:多秀、非常秀。
除了这三种意义之外,“秀”还可以表示其他引申意义。
①“做做样子”“假装”。
例9俗话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农民最怕、最恨的就是“表演秀”。
白忙乎一阵还不算,更倒霉的是要遭大自然的报复。
(夏振霏《哗众取宠的表演秀》《新民晚报》2004. 02. 29)②“假的”。
下例中的“秀”意为“假世界风筝小姐”。
例10今天一早,外滩有30 多位“老风筝”伸长脖子在等待“世界风筝小姐”的光临,左边这位郭先生是其中的一个。
9 点多终于见到了,一搭脉,“老风筝”就知切磋之事泡汤了,这只是一个“秀”而已,比如这位徐小姐从来就没碰过风筝。
(雍和《风筝小姐是个“秀”》《新民晚报》2004. 03. 30)二“秀”的类词缀身份的特征以“X秀”为模式的词大量出现并继续不断地出现着。
“_秀”是否称得上类词缀呢? 下面结合类词缀的特征来论证其类词缀身份。
(一) 作为语缀,语义的虚化性词汇意义是否虚化及虚化程度是判别词缀、类词缀和词根的必要条件。
典型词缀的意义是完全虚化的,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说,它们“跟词根语素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而类词缀的词汇意义在虚化的过程中,和词根相比,意义虚化;和典型词缀如“子”、“儿”相比,虚化的程度没那么彻底。
“秀”在类词缀字组中仍部分保留了原有的词汇意义有别于典型词缀,尚未完全虚化。
我们能在词典中找到跟类词缀关系密切的义项,但是类词缀的意义并不能从该义项中得到完全的解释。
例如,汉语词汇中还有这样一些词:秀场、秀风等词;又有别于词根语素,其词汇意义,大部分虚化,但并未完全消失,作类词缀时的意义与作实语素的常用义有很大的距离。
从意义的类化情况看,类词缀的类化意义是由语素的本义引申而来的,但会发生偏离。
“show”包含的意义非常多,汉语只吸收了这两个词的一部分意义,“秀”吸收的是“展示、表演”。
“歌舞秀”即歌舞展示;“晚装秀”即晚装展示。
从意义的泛化情况看,类词缀原本都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但以特定身份参与构造大批相似的组合时意义泛化,在常用义的基础上引申出一个更为抽象的意义,原有的词汇意义变得概括。
“秀”在多种组合中逐渐产生了从实到虚的泛化,开始带有抽象概括的“类”义。
(二) 语序的固定性这是确定词缀、类词缀的重要标准。
典型的词缀都是定位的,如“阿- 、第- 、- 子、- 儿、- 头”。
类词缀在构词的时候,所处的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如果位置移动,就失去了构词作用,不能表示任何意义,让人无法理解。
“秀”,不能独立成词,常常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词根的后面,表示一个新的概念,组成一个新的名词。
(三) 所构成词的语义的类化性类词缀在构成新词时有直接标志词性的作用。
同一类词缀构成的词有相同的词性。
如:与“门”搭配使用的词根,表示事件的相同性质,构词后词性则趋向于名词性。
与“秀”搭配的词根无论名词还是动词,搭配后都趋向于动词性,跟“~化”、“~得”相似。
例如:“晚装”是名词“, 晚装秀”是动词性的。
(四) 能产性能产性是词缀的显著特征。
这些年来“~秀”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越来越多,表达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从已经出现的词来看,它们参与构造已有词语的能力很强。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观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根据需要及语言特点,临时创造一些由“秀”作为类词缀的新词。
三“~秀”类词语流行的原因在目前这样一个中外文化强烈碰撞的时代,外来语素在汉语中十分活跃,它们的出现往往是批量的,人们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词汇的队伍中多了一大批似汉非汉、个性鲜明、带点洋味儿的另类词。
这些词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有不断蔓延孳生的趋势。
“秀“作为外来语素能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原因(1)网络力量的推动快捷的互联网以其快速的传播性和远大的发展前景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因素。
在网络上,语言的翻新与颠覆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新兴词语借助网络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传播开来。
网络语言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因此,网络语言往往取道外来词和方言词。
网络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为了表达之便,网民们又倾向于将音译外来词加以改造,在命名新事物时取流行词中的音节,用以标榜自己的时尚与品味。
这样,使一些外来词得以语素化,以词缀的形式参与构词。
“秀”就是因为“视频秀”、“脱口秀”在网络上的流行发展成网络新词的“宠儿”。
(2)强势语言的渗透纵观历史,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往往受到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国家人们的尊崇。
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有比较大的提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学习西方的热潮中,中国人开始认为外国的事物特别是欧美的事物标志着流行与时尚,并开始纷纷模仿和跟随外国的文化。
外来词尤其是音译外来词因为带有异域色彩、异国文化被追求时髦的年轻人广为使用。
“秀”是从英语音译过来的,来到汉语中受到青年网民们的青睐与追捧,于是迅速走红,形成今天诸“秀”盈门的局面。
(3)新时代人们心理变迁罗常培先生指出:“一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那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是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
”从“X秀”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心态的变化和网络文化的需要。
首先,网络时代强调个性、流行的字眼为事物命名。
同时社会骤变使人们心理产生巨大落差,高科技发展使人们生活的物质因素增加,人们出现孤独、空虚的心理状况。
物质生活的丰富也让人们对生命客体的认识有所加深。
“我们都是彼此生命中匆匆的过客”、“生命的路途中有多少过客”等等句子就印证了现代人的孤独感与生命意识。
“~秀”词语的广泛出现既反映人们希望展示自我的愿望,也反映人们渴望互相交流以消解孤独感,如秀客属于表达和转达自己思想和个性的“秀”。
2. 内部原因(1)语言类推机制的作用语言的类推作用导致新词的批量化生产,可以说是新时期新词创造的一个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