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读后感!

《我的1919》读后感!
《我的1919》读后感!

《我的1919》读后感!

《我的1919》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仍充满感动,感动于顾维钧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执着与坚韧,感动于肖克俭为革命献身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感动于那些为争取世界和平而牺牲的中国劳工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用自己的智慧诠释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但同时,我的内心又是悲愤的,我悲愤于北洋政府军阀的妥协与懦弱,悲愤与西方列强无耻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悲愤于他们对中国人民应有权利的无视。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让亿万身处水生火热之中的世界人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巴黎和会的召开同样带给四万万中国人民以无限的期待。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特定公使,顾维钧的一言一行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志,他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勇敢、坚定、正直、睿智、沉着冷静而又有责任心的年轻外交官,他具有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可贵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中国魂“的体现!巴黎和会上,他身穿秀有中国龙的服装,并且用汉语而非英语来批驳日本人的无耻轻行,这就向在场的所有人证明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立场,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失去任何一寸土地都如同失去血肉一般,正如他所说的“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那么经典而又值得深思的话语,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就出自山东,山东承载了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像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这是绝对不能丢失并且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更让我佩服他的是他的机智,他在会前捡到了日本代表的怀表,日本人却愤怒地认定他是偷盗,而顾维钧恰恰利用这一点,指出日本对山东的无理抢夺更是一种赤裸裸的盗窃行为,他把日本对山东经济主权的占据形象地比喻为警察捡到钱包,把里面的钱占为己有,而只把空钱包还给主人。日

本人对中国的山东垂涎已久,他们借助“二十一条”给中方代表施加压力,并以拒绝签字威胁最高委员会,但是顾维钧的精彩陈述博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让我们感到振奋和自豪。

然而,一个国家的外交终究要依靠这个国家的实力,当有的中方代表感慨“弱国无外交”时,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努力无望的无奈和疲惫,是啊,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家做他们坚强的后盾,他们何来勇气和自信去争得本属于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只能沉默地承受列强的压迫、歧视与侮辱。尽管在有些人看来,顾维钧太过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然而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他肩负着改变国人命运的重担,这对于一个青年来说无疑是任重而道远。如果遇到困难,一个外交官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没有为国奋斗的意志,没有尽一切努力去争取的能力,而只是一个一味的退缩,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彻彻底底失败的人,或许还不如一个满腔热血的普通群众。当看到顾维钧为陆总长的推出而落泪时,我体会得到他内心的失落与悲伤,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为自己同胞的软弱和物理挣扎而落泪,我觉得他才是一个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大丈夫。

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是我想说的,也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中国需要强大,更是在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必须要挑起这个重担,而且,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好!

我的1919读后感

《我的1919》,新中国的序章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07英汉双语播音02班 汪冲 走过那年,残酷的战争结束的那年。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可这一切都没有成功解决山东问题。英、美、法在会议中为自身利益出卖了中国。这本应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本国内部纷争不断的国家,一个弱的没有会议席位的国家,那里会有强悍的外交?纵使外交官如何妙语连珠,如何机智过人,也不过是个花架子。 也就是在1919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并为此准备了《山东问题说贴》。里面最为人知晓的一句话是:“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也是因为这句话,这位外交家才能成上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一位堪比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家。“巴黎和会”这个说是处置战败国的会议,并不像它本身宣称的那么正义,实际上不过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公开掠夺,一群胜利者的分赃会议。而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未在此会议上分得一丝好处。在后来的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诚如毛泽东所言:“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一切利益都是强国的囊中之物,这些“物”就有中国的山东——那个孔、孟出生的地方。那个矿产蕴藏丰富的地方。那个孕育百家,有了战国百家争鸣胜景的地方,那个让1919年无数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那一年,伴随着列强的争夺,伴随着袁世凯的炮火,伴随着学生的游行。就在这样一个注定多难的年头,顾维钧,这个被人民的呐喊,被权利的纠缠推到历史坐标的男人,没有愧对当时的四万万中国人,也没有愧对我们这些后来的回望者,他在“巴黎和会”上坚定地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中国成了战胜国中唯一一个没有签字的国家。并且直至他和陆征祥离开也没有收到政府任何有关拒绝签字的指示。他凭借着自己的良心,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为中国的外交史展开了新的一页。是他的拒签,划分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也是他的拒签划分了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这是两千多年,是自从欧美等国进入中国土地,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世界外交舞台挺直腰杆对递来的不平等条约说:“不”!这样的中国人,才是真正把辫子剪掉的中国人,而不是,在头上没有辫子,在心里却拖着一条又长又重,把辫子缠绕在脖子上宛如枷锁的中国人。 如果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只是迫于国家内部民众压力而拒签,那么他在1931年受中国政府委派参加国联调查团,不畏日本恐吓,深入东三省取证,完成揭露日本罪行的长篇备忘录。为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外交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也为战中死亡的中国劳工的在天之灵祭起了一道安灵符。 他是中共中央通缉的内战位列二十二位的“高级战犯”。但无可厚非的是他在“巴黎和会”上让中国人的脊梁挺直,让欧美看到中国人心理上沉重枷锁般的辫子被剪掉。他在国联调查团作出的努力为中国战后利益、补偿最大化作出的贡献。更不能无视他,在二战驻美时为中国抗日奔走呼叫,争取援助。 这个男人在无数争议中走过。他被国民政府通缉过,被中共中央通缉过,但他做的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中国人。唐德刚曾经在他的《社会文化转型综论》中评价道:“中国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鸿章。顾维钧只算半个。”然而这个在中国外交史上只算半个外交家的男人,却用了一辈子来承担他作为外交人员当尽的责任。宁肯付出名誉,宁肯被无情通缉,宁肯东躲西藏,宁肯被恐吓。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一、导语 马克思于1859年6月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连同这篇《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马克思自称《序言》是他多年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恩格斯在1859年8月对此发表的书评中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只要进一步发挥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伟大的,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正是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周密的说明。在这篇《序言》里,马克思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苦探索的历程,其中包括对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实质所作的经典概括。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文献,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和巨大的理论意义。 二、文章背景介绍 1857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曾经预示着无产阶级新的革命运动的临近,马克思决定在无产阶级革命洪水到来之前完成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原理的创建,他夜以继日勤奋研究,发狂似地通宵总结他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1858年8月到1859年1月,马克思对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写了这篇著名的序言,于1859年6月出版。 三、主要内容介绍 《序言》的基本思想是阐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而揭示了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一般规律。《序言》共七段,分三个部分,一是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和方法,二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和结论,三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综合来看,《序言》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叙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另一方面经典式地揭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马克思透过各种社会现象,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但却长期被人忽视的事实。这就是:无论在哪一个社会当中,人们都必须首先解决了吃喝穿住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就不可能有其他种种社会活动,也不会有社会历史。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把人同自然界联系起来,形成生产力系统,同时也使人发生一定的联系,形成生产关系系统,派生出社会的上层建筑,并且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出政治法律思想,以及道德、哲学、科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中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实际能力,是影响和改造自然并使它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是社会存在的首要因素。 2、社会历史变化发展过程的基本内容

“我的1919”观后感_心得体会

“我的1919”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我的1919”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我的1919”观后感 “经济地位决定发言权”,我想这句话用在国与国的外交上也未尝不可,国际舞台只是少数强国大国的秀场,其他的小国穷国只能跑跑龙套,打打酱油。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国际关系多是建立在利益之上。1919年,一战终于结束,留下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人类,可战胜国就不同了,他们要惩罚战败国,要清点战利品,要尽力捞取能够捞到的利益。可是,中国,再一次处于尴尬的境地,按理说,中国是一个战胜国,照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征祥的话说,我们要争取得到与会大国的“同情”,可是,那样一个破败不堪的中国,人家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利益去怜悯你。所以说,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森林里,中国不仅觅不到食物,而且自己的肉也有被瓜分之可能。想想吧,一头骨瘦如才的狮子,被老虎撕咬,被假着虎威的狐狸欺负,被野狗小鸟调戏,苟延残喘,无自御之能力,多么悲惨的一个境况呀! 那时的中国连国家最起码的尊严都不能维护,伤得起吗?伤不起呀!国家尊严被百般蹂躏,万般践踏,国家主权被别国作为“互惠互利”的砝码,国将不国。哪个国家的民众能忍受这般辱弄,惯于隐忍的中国百姓最后也忍无可忍,可是他们也只能在国内闹一闹,骂政府无能,骂外交官不给力,隔靴挠痒而已!但这对于开启民智,刺激政府还是蛮奏效的。其实当时各种失败,其最根源的原因就一个字;“弱”。 那几年的几番折腾可够中国受的,到现在后遗症仍在,就比如这个面子问题,中国人爱面子那是国际常识,可能就是那时的中国被伤透了,好不容易混得像点样了,哪能不好好弥补一下呢!再说这个尊严问题,现在的中国老在意这个了,好在这几年有钱了,口袋里揣着钱,领导人出去说话,其分量也陡然增加了不少。而且,拉动奢侈品消费的重任义不容辞的落到了中国这个负责任大国身上。 这些也无可厚非,可是有一点我却始终想不通,为了国家的尊严牺牲老百姓的尊严,国富民强被割裂成两个词,为嘛?如果有良心的话,你就能发现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你再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状态,动不动就免去别的国家欠我们的几十亿甚至更多的债务,财大气粗呀,可是,我们国家农民,农民工的生

资本论读后感

浅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的斗争历程。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两种基本的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剥削形式上有了许多新变化,特别是战后各国更多地依靠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手段。但资产阶级提高生产力从而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决不是为了劳动者的利益,而是加重了对劳动者的剥削。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对抗性。因此,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原理批判了西尼耳的“工人应当感谢资本发展了生产力”。

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多篇)

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多篇) 《我的1919》观后感 当某一件事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意识到这是历史。 ———题记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属于中国的山东半岛。 俗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弱国,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

的泱泱大国,却饱受了无尽的屈辱,其中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谁人能忍受?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有着无数有勇气、充满智慧的爱国青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切。 顾维钧,一个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名字,响亮又永恒,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并致以完美的一击。他通晓英语,法语,却义无反顾地用汉语发言,他是勇敢的,他是智慧的,他,是伟大的。 陆征祥陆总长,被骂成卖国贼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谁人知道他顶着多大的压力,一句“我们都是中国政府的仆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他争取过,但是却无力去改变,无可厚非他是智慧的,是爱国的,是理智的,最终他没有逃避,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签订合约。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最

终却在烈火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组织爱国运动,团结海外华侨,为了祖国,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有谁能说他不爱他的妻子,不是不爱,而是爱的真切,即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也在烈火中焚尽了。 至今,顾维钧第一次在和会上亮相的场面仍记忆犹新,那是不容被忘记的,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会议上,牧野男爵非但对山东特权的事情只字不提,还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国代表,而这个时候顾维钧没有退缩,他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汉语发表了演讲。一点小伎俩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说“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在其他战胜国代表的嘲笑声中他掷地有声的开始反击,“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一段热血澎湃的演讲,体现出他的不满,体现了中国人民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马克思的《资本论》,全面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出现、发展、衰落和必然走向灭亡的整个过程,而《导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第一次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这两种划分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由此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没有给出相应的位置。那么,它们应该属于哪一组对应关系呢?这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状况,所有国家都已经超越了“人的依赖性”阶段,都远未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阶段,各国同属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一阶段消除了原始的、奴隶的、封建的人对人的依附关系,劳动者独立了。但这种独立性由于物的不丰富而必须以物的依赖性为前提。人的社会权利基本表现为以物的形式占有。这两种划分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19世纪的中叶。在此之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人类批判资本主义、幻想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美好理想。在此之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但直到他们去世之前,还没有形成任何现实的、真正意义上的、由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以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为共产主义准备了相对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条件。这样一来,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肩上。

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 国破家亡、战火纷飞,回顾中国近代史,这些悲痛的场景出现在我的眼前,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苍白回忆录,列强欺凌中国,而影片《我的1919》正是中国屈辱历史的一个片段,述说着华夏大地的哭泣。 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五月三号,为迎接五四青年节,106车间团支部组织青年员工观看电影《我的1919》。本片描述上世纪初,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之后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的心灵在不断地被震撼着。这样的震撼不仅仅来源于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尊,也来源于对那些懦弱虚伪的国民的愤恨,更来源于对顾维均的人格魅力的钦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让我深刻体会到“弱国无外交”,国强才有说话

的权利,只有强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弱国无外交”,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我们必须铭记,并以此时刻提醒自己国家强盛才能立足世界,才能有话语权。国家要强盛这就需要国人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有学问、有理想、有体魄的现代青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勤奋地工作,众人齐心,心领神会,思想统一,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时刻牢记以国家利益为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走向社会最前沿阵地,大胆与为富不仁的现象作斗争,与贪污腐败、与弄虚作假、与横行霸道的行为做斗争。 中国虽在快速发展,但相对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应以史为鉴,记住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或许是卧薪尝胆。 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国破家亡、战火纷飞,回顾中国近代史,这些悲痛的场景出现在我的眼前,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苍白回忆录,列强欺凌中国,而影片《我的1919》正是中国屈辱历史的一个片段,述说着华夏大地的哭泣。 《我的1919》讲述的是19xx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

【范文】“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读后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读后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读后感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七十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 今天,我阅读了《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这本书,它告诉我: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暴行,家国沦陷;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乔司大屠杀……一起又一起惨案,一次又一次罪行,无数同袍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炮声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帷幕,中华儿女发出了“为保卫国土流血”的怒吼。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疯狂的侵略,激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壮烈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血染的丰碑!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抗日战争爆发后,无数将士满怀爱国之情奔赴抗日前线,杨靖宇、吉鸿昌、朱

程、陈安宝……,多少英雄儿女竭心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血沃沙场,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壮怀激烈的英雄诗篇!更令我感动的是一批批少年英雄的故事:海娃智送鸡毛信、放牛郎王二小以身诱敌、小兵张嘎智斗鬼子等等,他们以自己的机智勇敢投身到抗击侵略者的伟大事业中。1945年,经过八年的顽强抗战,中华儿女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终于赢得了胜利,奏响了胜利的凯歌!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让我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永远不忘那段屈辱和悲壮的历史。现在,祖国正走在伟大复兴之路上,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英勇无畏、开阔前进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资本论》读后感_《资本论》读书心得五篇

《资本论》读后感_《资本论》读书 心得五篇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下面是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大学生《资本论》读后感【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

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脱离对那个特定时代特点的分析,概括地讲,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主要如下。 第一,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相对较小,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虽然马克思也涉及到对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贸易行业)的分析,但由于当时这些部门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当马克思在谈到服务贸易时说:“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第二,劳动过程的知识含量不高。工业化初期知识、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劳动过程的脑力支出、知识含量不高,简单的、

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范文一: 一九一九,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一九一九,中国人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向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我的一九一九》,苦难的一九一九;耻辱的一九一九;振奋人心的一九一九。因为中国最广大的青年走向了抗争奋斗的道路,不论工人学生,不论贫穷富贵,不论民族地域,于是五?四成为他们不朽的丰碑。 当肖克俭跪在英美法的国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将自己燃烧的那一瞬,那是愤怒的火焰;那是四万万同胞的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更是在弱国无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不能收回本国应有的主权,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在巴黎和会上划分给了日本,中国的主权变成了列强的盘中餐,成为他们相互交易的砝码,赠送的礼物,他们完全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的愤怒。这一切只源于两个字:贫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国内军阀混战,各地拥兵自重相互争战,国外则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正在中国掠夺交通权,经济财政权,进而提出了更为苛刻的领土主权要求,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在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耻辱的历史使我们悲愤,耻辱的历史更应该使我们铭记责任、吸取教训。 眼前依然难以忘怀的是他在烈火中的视死如归,他坚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诉世界: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终有一天会洗刷今天的耻辱,沉睡的东亚之狮一定会站起来。恍惚间,泪水已经充满了我的眼眶,一个人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样的一股力量,怎样的一份坚毅使他远离故土,使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富足面前他选择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选择了冒险,在一己之爱面前他选择了祖国之爱,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魄,只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 今天,世界正处于总体和平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各国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领域,展开着更为激烈的斗争。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也带给了我们新的威胁。而我们是青年的一代,先辈的努力使我们有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无愧于我们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应该使我们丧失斗志和迷失最起码的信仰。 画家之责在于尽显自然之美,歌者之责在于谱写生命之音,青年之责在于壮祖国之强大。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八十八年一晃而过,也许肖克俭的尸体已溶解在深厚的泥土中,也许他的尸骨正滋润着一株幼苗,也许正如这株幼苗一样,他的精神正感染和带动着新的一代人。 还记的他留给自己妻子的那句话“梅,回祖国去吧,那里正在燃烧1我们这青年的一代,挺起我们的脊梁,抬起头,将这样的精神传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们,那里正期待着我们的燃烧。 影片《我的1919》深沉厚重,哲理精邃,充满爱国主义思绪。影片以沉重的笔锋,拨开历史尘封,重现了1919年风云激荡的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没能收回权益,反而蒙受屈辱。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凭着爱国良知和外交才能,顶住压力,坚持公理,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面对列强,公然说不,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第一次,而表现这段历史的鸿篇巨制,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第一次。 88年过去了,忆昔思念,中国人虽历经战乱、饱受苦难,但始终坚持公理,自强不息。我们坚信:公理必胜。 巴黎和会的行径,自然激起中国人民维护公理、爱国反霸的高度热情。影片《我的1919》着力渲染甚至张扬的正是包括顾维钧在内的所有中国爱国志士的这股激情。不过影片的精到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读后 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吧主昨天有幸听了余秀华的讲座。她是一位诗人,一位残障人士。她乐观、深邃,有思考。她思考时代、文化、学习、个性,当然还有诗歌。吧主认为她完美地呈现了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姿态。 其中,她提到学习应该是系统性的学习。那什么是系统学习呢?她说从碎片化的信息里捕捉到一个点,你详细研究开去就是了。 比如,你在新媒体上看到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你不是盲目地转发,而是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读一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生平看一看。我们这篇的分享者Janie就是这么一位系统学习的人。 文末可以给作者Janie点赞和留言,想要《南京大屠杀》电子书的,可以在公众号对话窗回复“索书”二字,即可得到电子书的获取方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作为一名90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仅限于读书时历史课本上近代史的那一个单元。“30万”和“日本军官的百人斩比赛”成了我结束义务教育生涯后对那段历史留下的唯一印象。 在没看张纯如这本着作之前,对日本士兵那些骇人听闻暴行的感

知也只源于多年前读《京华烟云》里对日本士兵玷污老妇幼童的描写。那些对日军侵华的描写段落曾经给年少的我带来很不好的阅读体验然而当灯光暗下来,在这部除了风声、雨声外很少有背景音的纪录片渲染出来的压抑气氛下,放映厅里没有一个人吃东西。偶尔有情侣交头耳语,也能在旁人善意的嘘声提示下安静下来。贯穿整场的唯一噪音,是黑暗中的那些抽泣和吸气声。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不该只是一句口号。那些在战争中努力挣扎存活下来的人们,在其后的一生中受尽着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然而终其一生,也未能得到日本政府的赔偿,乃至一句道歉。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又何曾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城内有点堵吧,毕竟有30万人要回家。作者:Janie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1919观后感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 曾有人说,这是一部流于表面的民族主义情绪超过了理性的历史主义,煽情渲染掩盖了本该表达的深刻主题的失败影片;我却看到,中华儿女积聚了数千年的悲愤从顾维钧弦弦掩抑声声思痛的举止说辞间自然流露,作为一部对艺术及观赏价值有所要求的影片,绝对冷静的对历史的重现并不必然足取。 在上《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时,老师给我们播放《我的1919》的电影。 该片以一位旧中国外交家的视角来描述着那段充满屈辱、无奈的历史。深刻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世界的丑恶嘴脸,也对那些因反对帝国主义、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而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充满了敬仰之意。而从这部影片中,我有以下感想: 1.成王败寇,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而旧中国在一战之后,不但没有享受到战胜国所应有的待遇,反倒被当作战败国任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的耻辱。 当夕阳染红了天空,当冰冷的铁门上出现了一个雄壮的身体当荧屏上打出“1919年??中国历史的分界线”我突然想大声的呼喊“我是中国人,我愿为祖国奉献我的青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曾派军队支持战场,在法国像这样葬着中国人的公墓也随处可见??”这是中国代表队在巴黎 和会上摆出来的证据,虽然铁证如山,但谈判还是以失败告终。政府不行人民在。一支一支人民组成的队伍在肖克俭的带领下站起来了。他们向和会示威,向法国政府示威,但他们没有坚实的后盾,最终还是被镇压下去了。 顾维钧,这个名字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顾维钧的爱国、才领无一不让人佩服。而这国耻又是何等的让人愤怒啊! 在面对国家危机的情况下,有像顾维钧一样为国家争取公平的人,也有为抗议会议决定的爱国的人,但也有卖国的人。中国的耻辱史让一些人麻木了,而更多的激起了愤怒,为了国家的利益,甘 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像那些在巴黎的中国人,为了抗议,死于熊熊烈火之中,他们的爱国是不可置疑的。 顾维钧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出了中国人的气质、英勇。他为中国作出了贡献,也影响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日本,这位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在中国的历史上却从来都扮演着令国人恨入骨髓的角色。是日本人天生即为恶魔之子?还是他们丧心病狂的行径一次又一次撕碎了中国人一直以来沉浸其中的种种幻象且逼迫中国人直面现实?假使日本没有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百般刁难,中国也许就会暂时得到她所期许的公允对待,然而从长远看这于中国恐怕并无大益。若巴黎和会因列强某些利益需求凑巧给了中国一些甜头,五四运动兴许将不复存在,虚妄的和平担保弱化了因悲愤而起的抗争意识,中国将继续安心于列强的小恩小惠,如此这般沉寂下去,直到新的屈辱又不期而至。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了日本一直以来在中国枕边的虎视眈眈,中国才被逼成如今真正意义上的泱泱大国。我们固然不可美化侵略,然而当历史将一些民族情结之外的以血凝成的真理交到我们手里,我们需要理智来辅佐我们的判断。读过《德川家康》的人无一不被书中那日本式的智慧所折服,那样一个心思缜密柔肠百转的民族,她的子民却能在各种紧要关头为更大利益献身而毫无怨言。既悲伤,又坚强,绝不放弃希望,这样的民族又如何能不崛起。中国人至今的反日情绪依然强烈,我想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但也应正视日本这面镜子,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长处。 对于角色个性的塑造,除了顾维钧被下了重彩之外,其他人物流于平平。梅的妩媚有些过分,让人看了不大舒服;肖克俭的爱国青年形象并无多少突破。乱世是男人的修罗战场,女人无尽哀愁的根源。在这样的时代,那些绽放在青青绿草间的花容转瞬即逝,忧伤取而代之,铺天盖地;在这样的时代,她们乃一届弱女子,对男人硝烟滚滚的世界无能为力,然而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读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对此文依然似解非解,个中滋味难以陈述。粗略概括如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序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情况;第二段讲为什么写《序言》;第三、五、六段着重讲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第四段主要讲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第七段表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态度。重点问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以及所得出的结论。 马克思在《序言》中,把他从1843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时也是指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这个结论的基本观点是: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决定物质生活,或者说,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对这个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两

关于勿忘国耻读后感

关于勿忘国耻读后感 勿忘国耻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观看了电影《南京大屠杀》,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的历史名城南京,把这里变成了人间的地狱。禽兽不如的日本兵把老百姓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看到还在呻吟的挣扎者,都被刺刀杀戮,最后将尸体焚化。日本兵举行杀人比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其中,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土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35万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十分沉重,35万人,如果他们手拉手可以围绕赤道一周,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这是多么耻辱的事情呀!老师对我们讲,南京大屠杀是发生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悲惨事件!在整个事件之中,中国人民竟没有反抗的能力,逃跑呼救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咣”地一声,日本兵踢一开了一个民宅的大门。人们从惊讶中站了起来,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到机枪的扫射当场全部死亡。最后还有一个小孩在哭,一个日本兵就慢慢地走向了小孩,我还以为他会放过小孩,没想到他却是往小孩的手里放了一个罪恶地手榴弹,一声爆炸声就结束了一个还不到两岁的儿童的无辜的生命。我都快被气死了,手中的拳头不由自主地就捏了起来,如果我

有一把枪,我真想打死那个日本鬼子,为死去的中国人报血海深仇! 看完这部电影,我禁思绪万千:我国为什么被人欺负?而且还受到最残忍的手段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来侵略中国?就是因为那时我们的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真理。 南京大屠杀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我们要牢牢地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如今日本人仍然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唾弃的。同学们,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勿忘国耻读后感(二) 今天是9月18日!一个中国人都该记得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并布置假现场,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短短的4个多月里侵占了东北三省。以"九一八"事变为发端,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的明白日本的野心,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国耻,记得!该记得!早晨起来,上午准时10点,我们这里拉响警报,每次听到这个,都会在心里留一个印记!深深的印记!我

我的1919观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当某一件事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意识到这是历史。 ———题记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属于中国的山东半岛。 俗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弱国,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的泱泱大国,却饱受了无尽的屈辱,其中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谁人能忍受?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有着无数有勇气、充满智慧的爱国青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切。 顾维钧,一个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名字,响亮又永恒,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并致以完美的一击。他通晓英语,法语,却义无反顾地用汉语发言,他是勇敢的,他是智慧的,他,是伟大的。

陆征祥陆总长,被骂成卖国贼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谁人知道他顶着多大的压力,一句“我们都是中国政府的仆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他争取过,但是却无力去改变,无可厚非他是智慧的,是爱国的,是理智的,最终他没有逃避,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签订合约。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最终却在烈火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组织爱国运动,团结海外华侨,为了祖国,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有谁能说他不爱他的妻子,不是不爱,而是爱的真切,即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也在烈火中焚尽了。 至今,顾维钧第一次在和会上亮相的场面仍记忆犹新,那是不容被忘记的,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会议上,牧野男爵非但对山东特权的事情只字不提,还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国代表,而这个时候顾维钧没有退缩,他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汉语发表了演讲。一点小伎俩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说“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在其他战胜国代表的嘲笑声中他掷地有声的开始反击,“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一段热血澎湃的演讲,体现出他的不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不满。“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多么充满智慧的一句话,让在座的各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经典篇目心得 2011年11月8日 什么是原著?原著就是出自作者本人笔下的原始著作。我们为什么要学原著,我认为:第一,学习原著可以直接接触革命导师的思想;第二,学习原著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认识,提高思维能力;第三,通过学习原著我们可以学习、掌握革命导师的研究方法。结合我今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专业课-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的学习,按照区委宣传部“阅读红色经典,继承革命传统”活动的具体要求,我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一些主要的经典篇目,主要有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的《致约.布洛赫》(节选)等,两位伟大革命导师的思想高屋建瓴,研读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只能使我窥见其伟大思想的一斑,下面我主要就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谈几点自己粗浅的分析和看法: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概述 1、《序言》的背景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为《六册》计划的第一分册:《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序言。这个序言即随这一分册于1859年6月在柏林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对以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的彻底批判,在此基础上阐述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序言》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集中说明。 2、《序言》的意义、核心思想与重要地位

《序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对正确理解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在该序言里谈到了他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简要说明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和动因,而其中对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的经典的表述,则构成该序言的思想核心。 《序言》对历史唯物论的经典表述是第一次,其中所阐述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个原理,不仅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 3、《序言》的结构分析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论述四个问题: (1)、经济学最初预定的体系和压下《导言》的原因(1、2段)(2)、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第3、5、6段) (3)、对历史唯物论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第4段) (4)、全文总结;希望读者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第7段) 二、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分析 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提到,“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在对被黑格尔称之为“市民社会”的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进行解剖的动力下,马克思在巴黎和布鲁塞尔持续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这些研究成

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观后感 当前位置:日记300字>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观后感>日记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观后感发布于2019年09月13日分类:作者:电影《我的1919》讲述的是一战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公的顾惟钧参加巴黎和会的始末。影片末尾,顾维钧痛斥最高委员会不公,而拒绝在协约书上签字,随后拂袖而去,画面在这一刻定格。下面是为您收集了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欢迎阅读! 1919年,一个动荡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影片以“我”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巴黎,顾维钧作为中国的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位中国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进行发言,商讨关于是否将山东割让给日本。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在和会上却只有两个席位。顾维钧在和会上的激情发言,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人的风采——中国是战胜国;他面对日本牧野男爵的挑衅,面对和会主席,不卑不亢,慷慨激昂,让外国的总统连连称赞——一个充满斗志的诸葛亮;他用怀表来激起了牧野的愤怒,而从中引出了中国人对山东被剥夺的愤怒——那就是盗窃,那简直是无耻! 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这不仅仅拥有口才便可以做到的。他激情澎湃,用事实反驳,正是心中对民族的自信心,使他有了这份动力;这不仅仅只是充满斗志就可以做到的。他大义凛然,义正言辞,正是胸中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怀,让他的热血沸腾;这不仅仅只要有热烈的情绪就可以做到的。他义愤填膺,声震天地,正是身上流淌的炎黄子孙的血液,令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肖克俭,一个充满正气的青年,强烈地

反对山东的割让。他身为一个青年团队的组织者,组织巴黎的青年进行游行,激起青年们的爱国之心。他心知谈判是没有结果的,于是,他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他燃烧起的不仅仅是他的肉体,燃烧的更是他满腔的爱国之情,更是点燃了青年运动的热潮。他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人真的愤怒了! 最终,各个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出卖了中国。所有战胜国都愉快地在合约上签了字,但只有中国,没有。顾维钧在场上的短短几句话,震撼了所有人。“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他合上了合约,脸色凝重地走出了会场。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说:“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不再是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列强的屠刀下弱小的羔羊,我们有我们的民族尊严! 这是在每个炎黄子孙心中,刻骨铭心的痛,而那也是每个华夏儿女血液中流淌的爱国之情。我们之所以处处受宰割,是因为那时的我们,不够强大;我们之所以被各国出卖,是因为当时的我们,太弱小;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东亚病夫”,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抬头与站立! 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把握当下,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那么,让我们把握好自己,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历史步伐回到了1919年,思绪也追溯到了巴黎和会上,乌云密布就一定预兆着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从这里站起来了,他们没有在和约上留下任何笔迹。一幅幅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一片片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