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

3922018.9MEC 对策建议MODERNENTERPRISECULTURE近些年,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大核电建设力度,主要是因为核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相同功率的发电厂,核电厂燃料使用量仅为燃煤电厂的约十万分之一,这既能有效降低企业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又能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为了发挥核电的综合效益价值,以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应大力发展核电。
一、发展核电是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现阶段,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火电比重过大,这种格局不仅受到资源储量和开发的制约,而且受到环境容量和运输能力的限制。
由于我国一次能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部,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却缺乏常规自然资源,因此加快核电发展,构造“北煤、西水、东南核”的国家能源新格局,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运输压力,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7台,装机容量达到3580.716万千瓦(额定装机容量)。
2017年全年,我国核电站总发电量超过2474.69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发电总量62758.20亿千瓦的3.94%。
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7646.7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0034.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65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56.59万吨,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发展核电极大缓解了我国的供电压力,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法国),我国核电占比仍偏低。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不断提高对核能发电的重视,在《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大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沿海核电项目建设。
这为我国核电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
二、发展核电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一)发展核电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大多数发电厂为燃煤火电厂,每天煤炭资源的消耗量巨大,这加重了我国的资源危机问题;煤炭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2、SO2等气体,加重温室效应或形成酸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核电的燃料能量密度高,仅消耗少许核燃料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电能,这能降低煤炭的使用量,进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一、引言核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核能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核能的发展历程1. 核能的发现和研究核能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科学家发现的。
当时,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为放射性的现象,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核能的本质。
随后,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核能的应用,为核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核能的应用初期20世纪40年代,核能首次应用于军事领域,被用于创造原子弹。
随后,核能开始应用于电力生产,第一座商业核电站于1954年在苏联建成。
核能的应用初期主要集中在军事和能源领域。
3. 核能的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核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设核电站,核能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同时,核能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核电站的安全性和效率得到了提升。
三、核能的应用现状1. 核能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目前,核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
许多国家都建设了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
核能发电具有稳定、高效、低碳排放等优势,能够满足大量电力需求。
2. 核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除了电力生产,核能还在其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核技术被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工业生产、食品辐照等领域。
核技术的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许多好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核能的展望1. 可持续发展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核能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同时,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和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2. 技术创新核能技术的创新将推动核能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开辟更安全、高效的核反应堆技术,以及核废料的处理和利用技术。
这些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提高核能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3. 国际合作核能的发展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文章将分为五个部份,分别为: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二、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三、我国核电发展的挑战;四、我国核电发展的前景;五、我国核电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1.1 能源需求与环境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1.2 能源安全与战略需求: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向来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核电作为一种自给自足的能源形式,能够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性。
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发展核电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提升核能技术水平,还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2.1 发展规模与装机容量: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为了一批核电站,核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国家。
2.2 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我国核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3 运营安全与环境保护:我国核电站的运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核电站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我国核电发展的挑战:3.1 安全风险与公众关切:核能的安全问题向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信任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3.2 废弃物处理与放射性废料:核电站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和处置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3.3 技术瓶颈与人材培养:核电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技术瓶颈,如何推动核电技术的突破,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核电人材是当前的挑战。
四、我国核电发展的前景:4.1 供给侧改革与能源转型: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将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后福岛时代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接受度实证研究

2 0 2 0年》 已进人关键实施阶段 。我 国核电事业正处 于 由沿 海 向 内陆 扩展 , 由小 范 围到 规 模 化 经 营 的快
速 发展 时期 。虽 然 我 国 核 电 已经 拥 有 3 0余 年 安 全
发 展经 验 , 然而邻 国 日本 福 岛 的核 事 故 依 然 引 发 了
国 内公 众 的核恐 慌心 理 , 进 而导 致 “ 食 盐 抢 购 风潮 ”
随着世 界能 源 问 题 的 1 3益 严 重 , 核 电凭借 其 经 济 性 和清洁 性成 为 国际能 源领 域 的投资 热点 。然 而 2 0 1 1年 日本 福 岛核 事 故 的发 生 却 引发 了公 众 对 核
电发展 的质 疑 。公众 的“ 核 态度 ” , 如 同核 电经 济 性
究 的基础 上 , 美 国麻 省理 工 学 院 和 哈佛 大学 将 公 众
态度 与核 安全 、 经济 性 、 燃 料 循环 与核 扩散 等并 列为
影 响核 电未 来 的 主要 因素 之 一 _ 2 J 。2 0 1 1年 日本 福
岛 核泄露 事故 后 , 日本 、 德 国和意 大利 等 国的公 众发 起 了反核 大 游行 , 致 使 各 国政 府 的核 电发展 决 策 再 次 陷入 “ 经济 发展 与环 境安全 ” 的伦理选 择 困境 。 面对 我 国 的经 济 高速增 长 与 巨大 的能 源供 应缺 口, 核能 成为 解决 这 一 矛 盾 的必 然 选择 。 1 3本 福 岛 核 事故 发 生前 , 我 国《 核 电 中长 期发 展 规 划 ( 2 0 0 5 —
影响 因素 。基 于调查 问卷 的设计 与发放 , 文章从核 能发 电、 核 电站运行 、 核 电属性 、 核 电项 目等 多个 角度 开展公 众 问卷调 查 ,
可持续发展:中国核电“任重道远”

要一定费用。李川宝认为, 这部分费
用可由批量化订货来保证。 同类型 不
反应堆采用不 同的设计 概念 和管理
能源 ,建设科 学合 理的自 资 黾 源
源利 用体 系。这 些精 神对 于我
原则,若选用 多种 类型反应堆电站 , 则会因设计 、 制造的复杂化而造成的 运行和维修成本的增加。 因此 , 电 核 站的系列化 、 规模化 、 量化发展是 批 实现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何 实现 可 持 续 发 展 进 行 深 入 的 讨 论
望 , 的问题是 中国核 电自身能不 首要
和研究。
维普资讯
黪
电机组 ,上网电价与火 电的标杆 电
核 电 国产 化 对 于
价相 当。 但另一方面 ,国产化初期技术 转让 、国 内设计 院和供 货商引进技 术的消化及生产能 力更新或改进需
千 瓦 ” 规 划 旧 标 。 电 进入 一 的 核
与通过成套 引进设备建设核 电站相 比,核 电国产化对于降低成本具 有 巨大潜力。 研究表 明, 国产化能降低
键 设 备 的 国 产 化 研 制 、乏燃 料后 处理 技 术研 究等 ,实现 关 键
技 术 自主 化 。
近年来 ,核 电业界逐步认识到
幅下降。 设备 费用方面 , 国产化设备
的价格约 为引进设备 的 7 %,进 口 0 设备贵 的原因 , 除人 工费高 以外 , 往 往还存在着超额利润。 叶奇蓁 院士指 出,当前我国二 代 改 进 型压 水 堆 核 电站 具 备 系 列
我 国核 电发展 的命运 掌握在 中国人
自己的手 中。 中国核动 力研 究设 ” 计院名誉 院长 杨岐说 , “ 管我 国 尽 在 核 电科 研 领 域取 得 了可 喜 的成 绩 ,但 我国的核 电可持续 自主发展
核电发展 政策梳理

核电发展政策梳理一、核能政策核能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能定位:明确核能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定位,将其作为长期、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
2.核能发展战略:制定核能发展战略,明确核能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3.核能科技研发:加强核能科技研发,提高核能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核能产业的创新发展。
二、核电技术政策核电技术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电技术路线:确定适合国情的核电技术路线,包括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技术等,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核电设备国产化:推动核电设备国产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核电成本,增强核电产业的竞争力。
3.核电技术研发:加强核电技术研发,提高核电技术的水平和成熟度,推动核电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核电安全政策核电安全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核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核设施、核活动的监管,确保核安全。
2.核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核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核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核事故的能力。
3.核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确保核电安全稳定运行。
四、核电环保政策核电环保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建立完善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体系,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2.环境保护监测:加强对核设施周围环境的监测,确保核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3.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核电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信任和支持。
五、核电产业政策核电产业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链完善:完善核电产业链,包括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核电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我国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我国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统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很多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
如今,逐步崛起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业化改造,我国作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速度都居于世界的前列,但是能源消耗的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
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本文将对我国能源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并探讨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1.引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
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我们在开采以及利用能源的过程中,给自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长此以往,我们将无法继续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发展趋势探究

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发展趋势探究摘要: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也在持续增加。
随着CO2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重心放在碳达峰与碳中和上,提出多种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策略方针,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基于此,在双碳目标下,核电的发展也需要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行业发展的转型,逐步走向世界前沿水平。
本文主要针对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双碳目标;核电发展;安全性;经济性引言:现阶段,我国核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安全性问题、可持续问题、经济性问题等,严重阻碍了核电的高速发展。
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详细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核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核电大规模及高速发展下,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安全性问题。
由于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高危性,因此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造成的影响较为深远与广泛。
比如,核泄露的放射性物质,会导致健康细胞基因突变,从而引发各种癌症;放射性核素会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等方式进入体内,引发出血、粘膜溃疡等疾病;放射性沉降物会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进入人体,引发白血病等疾病的发生。
可见,核电站对于社会公众、生态环境的安全,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1]。
第二,可持续问题。
我国大多数核电站的运行,都需要用到低富集度的二氧化铀(U2O)燃料,且利用率较低。
随着国内核电站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对于铀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也会随之增加。
而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铀资源的储量有限,且开采水平相对落后,无法实现铀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此外,一般情况下,核电站的运行寿命在60~80年左右。
在其终止运行后,还存在着大量的乏燃料元件,这些乏燃料的存储与处理难度较大,且对于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核电发展面临着可持续问题,急需进一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电站该不该造国贸102-35-苏光杰摘要:核电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也是应对旧能源枯竭的必须。
但核能利用是把双刃剑,开发利用好核能必须建立在安全可操控的前提下,也要有极强的防御应对措施。
这样才能更安全环保的发展,更能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果能正确使用核能那么核电站该造也必须造,如果不能则不能造对环境不好危险性大第一章世界核电发展概况:前不久的日本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反应堆爆炸、核辐射泄露的事故由一次将核能的发展推向各国政府的面前。
核能的发展所牵涉的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核能发展的最大隐患。
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开始,核能就一步步走向人类的视线,随着核利用技术的发展。
核能成为了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兴能源,核能在人类能源使用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核能的利用主要应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
其中又以核电的发展最为迅速。
1957年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到2000年3月,世界上有436台运行的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51718MWe,法国是核电占总发电量份额最大的国家,达到75%,美国是核电净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有104台核电机组在运行,装机总容量超过100000MWe。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核电站均为第二代核电站,此次爆发事故的福岛核电站也属于第二代核电站。
第二代核电站是世界正在运行的439座核电站(2007年9月统计数)主力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72亿千瓦。
还共有34台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0.278亿千瓦。
核电发展到现在并非一帆风顺,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克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核电站爆炸事故,由此之后,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等核事故相继爆发。
核能自运用起的那一天开始就遭受到人们的非议,认为核能不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可设想。
论点一:核能的发展利用必须建立在安全可操控的前提下。
没有安全的核能是灾难性的,没有在可操控前提下发展是具有灾难性隐患的。
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前车之鉴,它就是在没有完全可操控性前提下发生的事故。
1986年爆发核电站爆炸事件的切克诺贝利地区方圆三十公里内仍是无人区。
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
在事故爆发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粉尘有70%飘落在白俄罗斯境内。
事故发生初期,白俄罗斯大部分公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6000平方公里土地无法使用,400多个居民点成为无人区,政府不得不关闭了600多所学校、300多个企业以及54个大型农业联合体。
可见没有可操控性是极其危险的事。
存在问题:缺少对核事故的应对经验。
我们对核能的可操控性不强。
可操控性,是新型能源,尤其是有安全隐患的新能源(如核能)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核能发展较西方国家要晚,在西方国家将之列为常规能源之时,而我们却刚刚将核作为一种新能源来开发。
没有西方国家之间的技术互补,也离开了苏联的指引,我们只能一步一步的自己开发。
这样,我们缺少对核隐患的深入认识,也缺少对核事故的应对经验。
没有这些经验,将核能的利用建立在可操控的范围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核能的开发不能冒险,技术不成熟的领域不能用于民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切尔诺贝利的无人区,三英里岛核事故,都是没有做到在可操控前提下利用核能而发生的悲剧。
一旦悲剧发生,不仅危害人们的安全,且对土地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解决方法:加强国际核能源的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优势互补,在保守国家秘密的前提下相互学习与研究。
如: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和运营就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资源技术互补的成功范例。
这样可以很好的将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其安全度,有节约了资源,更是我国核能开发进程中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之前我国的核能利用多在军工,它的研究开发都在无人区。
对核电的开发研究也应一样,在安全的地方研究透了,对技术能驾轻就熟了,完全可操控了,才能转为民用。
第二章目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所需要能源巨大,而石油、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我国不可避免的寻找替代能源。
而核能的优点成为中国的重要选择。
核能优点: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核电开发的好处固然多,但那是在成功的运作下才能实现的好处。
有了技术,没有预防也是不行的。
论点二:中国的核电发展,必须要有极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和能力。
众所周知,核能自使用的那天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安全问题。
核能主要的危害是核辐射。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
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
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正是因为一旦核能使用不当或者发生事故所引起的危害巨大,所以世界上反对发展核能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而中国一个对于能源需求量大且需求增长速度快的核大国来说,发展核电受到的质疑从未间断。
由此观之,核电的开发的利益虽然巨大,但也有危险。
一旦事故发生,对环境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预防核事故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事故发生后如何正确应对更是重中之重。
解决方案:预防与应对是一连串的操作工程,从建设到运营都是必不可少的。
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正确的建设选址。
此次日本福岛核反应堆爆炸事件将中国的核能发展推上了风口浪尖,中国的核电发展再一次受到国内民众的质疑。
核电站的选址要求极为严格,核电站的选址就也是预防核事故的第一关。
另一方面还得满足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如所选的地点须有大量的水源,用来带走电站排出的余热和提供生活用水;必须有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使电站排出的带有放射性的气体能容易消散;必须地质稳定和不致受其他自然灾害袭击破坏等等。
第二,运营时合理的废物处理。
核电在中国尚属于新能源,它的发展需要巨大的技术投入。
这些技术不但需要用来生产,还要用来环保。
环境保护是核能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其中的难点问题。
核能的发展对环境保护有利也有弊。
相比火电来说,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这对于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核能能量巨大,只需少量的核燃料便可转换成巨大的电力资源,因此,核能发电还能减少一些化石资源的消耗,对于环境保护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但是,核能的使用也存在弊端:第一会产生放射性物质,第二会产生热污染,第三核废料的安置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因为核能发电的热量并非来自燃烧,所以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不会排放二氧化碳。
但是核能电厂在正常运转时,仍然会将微量的放射性物质排到外界环境,而且核能发电会产生中低阶的放射性废料,以及具有高强度放射性的核燃料。
上述物质皆会影响生物细胞及染色体,使其发生基因突变等症状。
使用过的核燃料中尚有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铀及钸元素,在可见的未来均有可能成为珍贵的能源。
如果这些放射性物质有机会在环境中扩散,亦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一般来说,使用过核燃料中某些超铀元素(例如钸)的半衰期长达数万年,必须长期与生物的食物链隔离,才能避免对人类造成伤害。
正如前面所言,核废料中的某些元素半衰期很长,谁能够保证在将来它不会因为什么意外而泄漏呢?或许,它不会影响到我们这代,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呢?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讲我们不能断了子孙的后路,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把污染环境的后果全让后人承担。
因而,核能的发展运营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核能的发展对环境保护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核能的发展中尽量发挥其好的作用,将核能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
不乱排污,不乱弃废,妥善处理,正确安置,适时检测,做到滴水不漏的废物处理,也是预防应对措施中的重要一环。
少了这一环,就莫谈和电会造福于民。
第三,果断的事故处理。
日本东电公司对核事故处理能力之差全球有目共睹。
处事犹豫,欺骗民众,敷衍政府,拒绝国际合作,造成福岛核电事故往越来越恶劣的方向发展。
这是资本家的悲哀。
倘若在事故一开始就立刻封推,事态的严重性就不会这么大了。
但东电公司的高层们担心损失之心超过了担心民众的生命,犹豫的处理,招来四方指责。
有日本之鉴,核电的生产运营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
这样事故发生时,才会把民众的安全放在经济的前面考虑,才不会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在事故发生后,有技术上的不足,应该果断国际求援,事态恶化后在求援就为时已晚了。
这就是核电发展的三个事故防御应对环节,缺一不可。
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由于旧能源枯竭,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将会越来越广泛。
可操控的发展,有预防的运营,果断的应对才能使核能健康发展。
在今后的社会里,我国既要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发展生产,创造经济,也要保护好环境,造福后代。
我们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只有这样,核能的利用才会永远的造福于民;只有这样,经济与环境才能和谐,才能让中国的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所以我认为核电站该建也必须建不过要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国贸102-35苏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