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应 发 展 为 研 发 中心 。 那 么 , 为这 个 制 造 业 中心 培 养 工 人 和 工 艺 型 、 用 谁 应 型 工 程 师呢 ? 职 业 教 育 。
疗案 评价 项辩 袭 l 谶 评价方鼹 评价方 法 钳分 及格 良 优 比 能摧时上谍 、按 时 程 “及格 ”麟础 l 在“趄” 的懿础 , 交伴驶 、 诫不琏 伟 业簿本 难确 。宵 自 作业拦确 ,宵倒 bl 如的思路 ;谍上秘撤 新 ; E胼挝的 闷 2 谋 a 厦纪律:对激 酆摊 艘 商代襄性 , 并对 如的 蜒獬晌 臌 阱祷闽趣绒 能摊眭间 蝴域 羁 j 嬲 宠 的弛
( ) 用 案例 教 学 2采
重点讲授输 输 出技术 、 中断系统 与中断实现技 术、 时/ 数技术、 定 计
不对工程项 目进行规划和决策 , 主要是对已有 的设 计、 规划 、 决策 等任务进 并行 I0接口技术 、 / 串行通讯技术 、 模 和模/ 数/ 数转换接 口技术 , 使学 生掌 行实施 , 把它们转化成为产 品, 同时对于 一些 高技术 或高智 能的职 业 岗位 握微型计 算机接 口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的关键技术 。 进行直接的操作 , 完成产品制造任务。
静 静
浅 谈 高 职 院 校 应 用 技 能 型 人 才 的 培 养
◆赵 菁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摘要】本文从 高职院校的培养 目标及战略 的高度 审视 了职业教育的意义 , 并对我们应如何 培养应 用技 能型人 才的 问题提 出了思考。本 文结合《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程的教学论 述 了对培 养高职 院校应 用技能型人 才的一些看法。 课
培 养 的 是 具 有 良好 职 业 道 德 和 职 业 能 力 的 高 级 技 术 型 人 才 , 是 对 社 会 人 范例 进行单步运 行投影 演示, 这 极大地提高 了软件 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高职院校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有了相当规模。

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却不容乐观。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决定了其对培养模式的不同要求。

本文对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指出只有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主体的作用,才是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9-02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高职院校(含民办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和基本阵地之一。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其中也包括286所民办高职院校(占23.7%)所培养的专门人才。

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所处地位不可忽视,它在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无容置疑。

如山东就是如此。

据文献{1},2009年山东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5823所,在校学生达到164.2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含12所独立学院),在校生28.7万人。

万人学校已成为民办院校的主流。

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在校生已达两万多人,已为国家培养近万名学生。

从职业教育系统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专科,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

但是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这是许多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大课题。

这也正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高端技能型人才既不同于高端人才,那是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也不同于技能型人才,那是中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端技能型人才应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其特征是:这种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高、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点探讨——以南宁学院为例

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点探讨——以南宁学院为例
在 时间和空间及 实验 内容上开放 的范 围有 限 ; 实验仪器
用 型本科 院校工科专业 的培养 目标 , 是 为工业企业 培养
高技 能实用 型人 才 ,为社 会解 决一大 批人员 的就业 问 题 。当前 的就业形势 十分严峻 , 民办学校要生存与发展 , 就必 须要适 应 当前 的就业形势 , 重 点提高毕业生 的就业 竞 争力 , 提高学 生的操作 技能 , 使之 毕业后迅 速适应 企 业 职业岗位 的需要 。
实训 条件 , 有利 于教师 提高教 学质量 、 按质按 量完成 教 学任务 。有利 于促进 产 、 学、 研 发展 , 为其提供必要 的科 研基础设施 , 还可 以为高职 院校科 研的开展 提供 基础硬 件条件 ,为教师科研工作 和科 研水平 的提高 提供 便利 。 实验 实训课 通过理 论与实践及产学研 的结合 , 更 利于校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赫 ㈣ 搿 裁獬
荣蕊 瓣 鞣
企合作关 系加深 , 提升高 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和服务社会


2 0 1 3 年
l 0 月
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点探讨
— —
以南宁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例
韦 平
( 南宁 学院 , 广 西 南 宁 5 3 0 0 0 0 )
[ 摘 要] 应用型本科工科院校主要是 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 能型实用人 才, 实验 实训教 学是 培养技 能型人 才的关键环节 。 校 企
节。 它也是高职教育 办出成效 、 办 出鲜 明特色的关键。 实 验实训教学对 于培 养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 ,独立观察 、 分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浅谈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浅谈
驱动的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 加强实践环节 , 重视素质教 育, “ 走 产学研 ”相结合的道路
教 学 模式 由 以 “ ”为 中心 向以 “ ” 教 学 为 中心 转 变 , 生学 习由 “ 动 接受 式 ” 向 学 被 “ 自主探 究 式 ”转 变 , 教学 方 法 由 “ 项 灌 单 输式 ” 向 “ 多维 互动 式 ”转 变 , 教学 手段 由 识 。 另 一 方 面 他 们 要 有 一 定 的 知 识 深 度 , 单 一媒 体 向多蝶 体 、 网络 化 、现 代教 育 技 要 从 以 “ 用 ” 和 “ 用 ” 为 限 的 要 求 逐 术 转 变 。 为学 生 提供 可 以 自由 探索 和 自主 够 实 步 向 “ 础扎 实 、增 强后劲 ”转 变 , 基 从掌 握 学 习 的 学 习环 境 , 养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 能 培 职 业岗 位 技能 和 技 术的操 怍 性 要 求的 知 识 力。 在教 学 过 程 中树 立 以 人 为 本 、一 切 为 逐 步 向掌 握完 整 、 系统 和科 学 性 的专 业 知 了学 生全 面 发 展 、教 学 过 程 中 以教 师为 主 识 『 方而 逐 步 转 变 。 本系 导 、学生 为主 体的新 观 念 , 将现 代先 进 的教 育 、教学 方法 引入课 堂 , 达到 培 养学 生终 身 1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学 习能 力 ,创新 能 力 和 实践 能 力 的 目的 。 的重要动力。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在 1在能 力方面 中教 材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 高职 院 校 培 养的应 用型 人才 应 是 2 l世 1 1教材 内容 要体现 应用型人才培 养的要求 纪 的 创 新 实 践 者 和 跨 领 域 合成 者 , 以 成 在 基 础 知识 是培 养学 生 素 养和 能 力 的 最 熟 的技 术 和 规 范 为基 础 、 具 有某 种 职 业 岗 好 载 体 , 正 确 处 理 基 础 知 识 和 应 用 知 识 位 的 职 业 技 能 、技 艺 和 运 用 能 力 的 同 时 , 要 的关 系 , 础 知 识以 “ 基 必需 、够 用 ” 为度 . 更 要具 有 较 强 的理 论 知 识 和技 术 的 应 用能 精简理论的推导 , 讲清概念、强化应 用 以 力 . 为 学 生 构 建 应 用 知 识 进 行 技 术 创 新 要 为 重点 任 重 点介 绍 成熟 经 典知 识 的 基 础 和技 术 的 二 次 开发 的 能 力 、科 学 研 究 的 能 上 适 当 介 绍 相 关 学 科 的新 发 展 、 新 方法 、 力 。 新 技 术 、 新 信 息 、 新 工 艺 , 对 应 用 型 人 才 达 应 用 型 人 才 必 须 具 有 研 发 能 力 , 夯 要 的 培 养 是 卜分 必 要 的 。 实 专业 理论 基 础 , 增强 学 生 发 展后 劲 , 须具 1 2教 材建设 要与 人才培 养 目标 相 一致 备较 为 厚 实 的数 学 、物 理 、计 算 机 、外 语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增加 的 情 况下 . 有 就业 比较 优势 的高 践 技 能 培 养 , 学 历 证 书 、 职 业 资 格 需 求 的监 测反 馈 机 制 . 致 专业 设 置 的 具 重 轻 导 盲 目性 和 “ 跟风 ” 的现象 . 带来 专 业结 也
构 与地 方经 济社 会发 展需 求 的脱节
23 课 程 体 系 缺 乏 职 业 性 .
程 设 置 同经 济社 会 发展 需 求相 脱 节 . 人 公 共 课 、 业 基 础 课 模 式 . 调 知 识 的 专 强
多 的培 训成 本 他们需 要 的是能 直接 上 才 培 养 与 行 业 、 业 结 合 不 紧密 , 致 系统 性 、 整 性 和 理论 深 度 . 忽 视 实 企 导 完 而 岗的毕 业 生 . 高 职毕 业 生 的实 际情 况 毕 业 生职 业技 能不 高 . 业 适应 能 力不 践性 和 职业 性 . 而 就 学生 的 动手 能 力 和职 业
轻 职 业 应 用 性 . 理 论 知 识 传 授 、 实 量 与质 量 的需 要 : 重 轻 专业 设 置 缺乏 对 市场
证 书 的现 象 。表 现在 : 有些 院校 办学 定 位 不 准 , 求 上 规 模 、 档 次 ( 专 追 上 如 本 .而 不下 力 气在 高 职层 次 办 出 自己 的特 色 ,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些 院校 提 有 重 视应 试 性 的理论 教 学 . 按学 科 教育 模 式 片 面加 大 文化 基础 课 程 的 比重 . 压缩 实 践 教 学 课 时 .削 弱 职 业 技 能 训 练 环
业 体 系 不 完 善 、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人 专 用
单 位 片 面 追 求 高 学历 以及 学 生 就 业 期 望值 过 高 等 因素有 关 外 . 个 最重 要 的 一 原 因是 毕业 生 职业 技能 素质 低 . 缺少 实 践 经验 , 不适 应 用人 单 位 的需 要 企 业 如 果使 用 这些 毕业 生 . 需要 投 人相 当 还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摘要:一个国家的振兴, 有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培养大批的、合格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实训教师的再培养;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高职教育的任务与性质应是培养面向职业或行业、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现代职业人才应满足“职业上的合格性和职业上的适应性”这两方面的实际要求。

再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以及国外教育发展的经验,对专科在培养目标上进行改革,使其不仅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且成为一种类型。

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把大专逐步改制为高等职业教育。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强调了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1 教师的再培养(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这些技术人才的阵地,它所提供的教育与培训就是使受训者具有行业所要求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高职教师师资是职业教育的直接提供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授课,他们还经常收集来自行业的信息,参与课程设计与改革,开发教学材料,完善对学生的鉴定等等。

(2)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的再培训理解为提高学历层次,强调学历教育或参加培训班、学术交流,听优质课等,这些固然是很好的再培训方式,但是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似乎还缺少了什么,这就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普通教育之处。

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职教师资是否具有在行业工作的经验是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数,很难想象一个根本没有在行业工作经历的职教教师能培养出合格的满足行业需求的学生。

高职教育要培养技能型实用技术人才

高职教育要培养技能型实用技术人才

高职教育要培养技能型实用技术人才赵晓(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要:文章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对技能型实用技术的培养进行了思考。

提出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第二课堂,探索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等方面入手,加强培养技能型实用技术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观念;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中图分类号:G43.15文献标识码:A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raining skillsbased Technical Per sonnelZHAO Xiao(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T echnical College ,Henan Zhengzhou 450052)Key wor ds:educational concept;pra ctice teaching;second class作者简介赵晓(66),女,河南省南阳市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1引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实用技术人才,是一个现实而又重大的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国家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以使我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更为有利的地位,争取尽快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的中心。

纵观国内人才市场,制造业所需要的技能型实用技术人才却极为紧缺。

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培养技能型实用技术人才,显得极为紧迫。

2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技能型实用技术人才的紧缺,说明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反映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存在欠缺。

这种现实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原因。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

2 .职 业 定 位
作为一种 以工作能力为主 的教育模式 , 高等职业 教育在
本质上就 是让学生为进 入社会 就业或 是创业 做好 准备 的教 育。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 的挑 战, 对于学生 的培养 目标 应 当定位在就业有优势 、 创业 有能力 、 继续接 受教育有基础 、 发 展有空间的位置之上 , 立足 于培 养学 生爱 国、 爱岗 、 敬业 、 创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2— 0 3
作者简介: 马仁听( 1 9 7 1 一) , 男, 浙江临海人, 副院长, 高级讲师, 硕士, 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2 6—
学生进行 实践学 习。高 职院校在 进行 实践教 学体 系完善 的 过程中 , 要注重学 校和社会 企业 的联合 , 加强 双方 之间 的交 流和联系 , 让学生能够 有机会 去企 业进行 实践 学习 , 为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学 内容 以及教学结构 做 出及 时 的调整 。这 种体系 打破 了传 统 的学科型 的教学模式 , 建立一套 以职业能力 以及职业适应 能力为 主的教学体系 , 才能够有效地培养 出具有 良好 的知识
水 平 以及 实 践 能 力 的 同 时 , 还 具 有 良好 的 创 新 能 力 以及 适 应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4 . O 1 . 0 1 2
试论 高等 职 业 教 育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与就业 导 向
马 仁 听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广州 5 1 0 4 3 0 )

直 呈现飞速增长 的态势 , 随着各类职业教育院校不断扩大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战略的高度审视了职业教育的意义,并对我们应如何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问题提出了思考。

本文结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论述了对培养高职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一些看法。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职教界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认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对设计、规划、决策、智能操作等任务进行创造性地实施。

这个培养目标,其一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这是对社会人才类型的定位;其二是说这类人才的社会功能,“实施”二字是其社会功能的核心和特征,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但一般不进行工程设计,也不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和决策,主要是对已有的设计、规划、决策等任务进行实施,把它们转化成为产品,同时对于一些高技术或高智能的职业岗位进行直接的操作,完成产品制造任务。

二、职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就在于能够培养大量我国所急需的高水平技术型人才。

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局面下,得到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大好机遇。


是,这个制造中心绝不应是简单的、低水平重复的加工中心,而是高水平的制造中心,甚至应发展为研发中心。

那么,谁为这个制造业中心培养工人和工艺型、应用型工程师呢?职业教育。

三、我们应如何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要搞好职业教育一是要靠政策上的支持,在2002年国务院就签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二要靠全体职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思想观念上认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很重要。

在职教的改革之路上也出现了不少较成功的经验。

如出现高职院校探索产学合作之路,以企业“定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导向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等。

1.学生现状分析
(1)从知识结构方面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一第2学期学生,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在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及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无疑成为必要的专业基础课。

(2)从学生自身方面分析
学生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

这些学生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特征,总体质量处于中下等水平。

普通
高中毕业生的基础课学习的比较扎实,但动手能力较职业高中毕业生弱一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基础较差、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少数高职生存在着难以适应中学到高职的转变,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法,难以完成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

2.课程的培养目标
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指导,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将《微机原理及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融合为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硬件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
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跟踪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必要基础。

3.课程的重点、难点
(1)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动画效果,采用交互式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感性与理性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将程序设计范例进行单步运行投影演示,极大地提高了软件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采用案例教学
重点讲授输入/输出技术、中断系统与中断实现技术、定时/计数技术、并行i/o接口技术、串行通讯技术、数/模和模/数转换接口
技术,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接口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

(3)教学内容的取舍
在课堂教学内容取舍方面,笔者总结了三个要点:对于前面课程己讲的内容,本课程侧重应用说明;对于教材上简单明晰的内容,课堂上略讲;对于最新的技术应用内容,讲课时要补充,在课堂教学中指定相应的参考教材,安排适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巩固教学内容,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4)采取分组教学,小组成员强弱结合来完成布置的任务
采取分组教学,小组成员强弱结合来完成布置的任务。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有助于突破难点。

4.课程的评价方法
课程的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从一定层面上决定了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下面是我为本课程制定的三套评价方案(见表1):
说明:可根据班级整体特点选择三套方案之一,也可以根据一个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实施不同的方案。

5.评价方案的有关说明
针对目前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基础,以上提供了三种课程的评价方案,现对各评价方案的特点进行逐一说明。

方案一:从评价的形式上看,仍然是较传统的,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评价方法已经打破了主要凭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
(期中和期末成绩占总评的50%)就能得到总评成绩的局面,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平时的学习和实验重视起来。

这种评价形式主要针对班级中有较多数学生学习自觉性差的情况。

方案二:该方案将期中考试列入平时成绩,这样更加淡化了期中考试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它只作为一次平时的阶段测验,一个阶段的总结;而加大了实验的百分比(比方案一增加了10%),这样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起了积极的作用,最后是期末考试(占总评的20%),它将作为一学期学习的总结,而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评价形式主要针对班级中有较多数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能带动其他同学学习,学风较好的情况。

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以应用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组织好练习、专题研讨、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除了完成教学计划内的实验外,还可参与课外的开放型实验,以及用以开拓学生创新精神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这类实验的方案报告、测试报告和设计报告可由学生自由发挥,用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查阅各类资料的能力,用计算机辅助工具绘制电路图及对电路进行功能模拟的能力。

方案三:该方案采取分小组或独立承担一两个小型项目的研究和理论知识测评相结合的形式,各占总评成绩的50%,也就是说最后学生的总评成绩将完全取决于平时的学习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彻底打消学生的侥幸
心理,再靠以前“临阵磨枪”、“混”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了。

这种评价形式主要针对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风好的情况。

学生通过亲自调研,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

最后学生还要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互相交流并训练表达能力等。

这种项目教学法,或称基于项目的学习在美国的中小学和大学各专业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受到这种训练所以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而我国的学生普遍缺少这种训练。

6.问题和不足
存在的问题:在上述评价方案中,有些项目的评价主观性较强,细化评价标准和客观地完成对每一位同学的评价是需要进一步考
虑的问题。

目前课程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先进的实验设备,若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和一个实验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践的锻炼,为他们创造独立创新的条件。

另外,还应保证每15名学生均有一名教师负责指导。

参考文献:
[1]高职研究:从战略高度审视职业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网.
[2]刘启娴.美、德、法、日四国高职发展模式初探.中国高等教
育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