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教学提纲
庐山纪游(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3)

庐山纪游(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3)
1.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若都是好像。
A.连词,因而;连词,却。
B.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反而,却。
D.副词,只,仅仅;副词,却,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判断。
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与现代汉语不同,这是关键的信息点,所谓特殊,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特点而言。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懂得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知识。
二是宾语前置是倒装句中的一种,此处只提到了宾语前置,值得注意。
三是用法,指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以句子的形式加以体现。
A.宾语前置句。
B.省略句。
翱翔后省略于,例句询后省略之。
C.判断句。
D.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本题选D项。
对原文内容赏析的选择题,往往设错点都是微小的细节。
这类题目的错误选项,往往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些不正确的干扰表述。
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确定正误。
选项D中,引李白诗是为说明所谓三石梁即三叠泉,不是表遗憾之情,所以错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庐山游记

在火车下,我们把车带到山上的路上,那里的路真是山十八啊。
看到车在地上越来越高,逐渐要看到山脚,秘密地瞥了一眼,哇!这么高啊,但很快就恢复剩下的光(这是那么可怕,害怕读),终于,到目的地,我们把行李,开始了旅行的第一个景点。
导游带着一个扬声器大喊好了,我们听我说,那么我们先去San Diequan,这是着名的芦山景点哦!但对于圣黛泉,却很辛苦啊,走几千梯子,你愿意去吗?不要犹豫去,当然,这是预期的事情。
每个人都开始了漫长的旅程,一开始,每个人都是如此激动,兴奋,但还没有完成三分之一的距离,所有哭泣的父亲喊母亲,脆弱的感觉风吹过,我看到路边卖拐杖,立刻喊一个救主,立即除了别的东西买拐杖,可以真的有效,在它的帮助,我成功完成了所有的梯子。
据陈说,堆叠弹簧位于五个老峰的下部,瀑布流过悬崖有三个,水流和三个堤,总共155米的差距,非常壮观,摇了灵魂。
每堆叠三个堆叠的弹簧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堆直立的垂直,水从超过20米的顶部dichotoma彻底倾倒;双弯,直入湖。
上级如雪拖训练,如玉玉,如玉,下属,如玉龙去湖。
站在第三堆上抬起来,三叠纪春天瓷玉翡翠,像一只白鹭数千块,上下飞来飞去;如果数百冰原丝,欢快的天空,侏儒珍珠,九天飞。
如果是春末和初夏的雨季,瀑布如愤怒的玉龙,突破蓝天,凌空飞扬,雷声咆哮,这是惊人的。
匡浦瀑布,贬值三叠纪,所以有不到三个泉,不是芦山关。
但桑迪泉长期隐藏着隐藏的贫瘠的山丘,隐藏在其源屏幕上的李白,在白鹿鹿洞下的演讲,朱Xi没有找到它,直到南宋王朝被发现。
真的当之无愧的声誉啊,以及看,真的壮观啊!看着如诗如画的美,我不禁感叹。
直下三千英尺,怀疑银河九天李白尽管这首诗不被描述为圣黛泉,但借用来描述圣黛泉,也没有不少。
春天水溅下来,水溅在我的身上,这么凉,它冲走了我的整个身体累了,但也恢复了精细发光的脸。
现在,但我真的被当作庐山了。
徐霞客《游庐山日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游庐山日记徐霞客戊午,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
易小舟,沿江南入龙开河,二十里,泊李裁缝堰。
登陆,五里,过西林寺,至东林寺。
寺当庐山之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
山不甚高,为庐之外廊。
中有大溪,自东而西,驿路界其间,为九江之建昌孔道。
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规模甚大,正殿夷毁,右为三笑堂。
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五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沿溪东向行。
又二里,溪回山合,雾色霏霏如雨。
一人立溪口,问之,由此东上为天池大道,南转登石门,为天池寺之侧径。
余稔知石门之奇,路险莫能上,遂倩雇其人为导,约二兄径至天池相待。
遂南渡小溪二重,过报国寺,从碧条香蔼中攀陟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屼立。
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
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俪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
其下喷雪奔雷。
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门内对峰倚壁,都结层楼危阙。
徽人邹昌明、毕贯之新建精庐,僧容成焚修其间。
从庵后小径复出石门一重,俱从石崖上,上攀下蹑,磴穷则挽藤,藤绝置木梯以上。
如是二里,至狮子岩,岩下有静室。
越岭,路颇平。
再上里许,得大道,即自郡城南来者。
历级而登,殿已当前,以雾故不辨。
逼之,而朱楹彩栋,则天池寺也,盖毁而新建者。
由右庑屋侧登聚仙亭。
出寺,由大道左登披霞亭。
亭侧歧路东上山脊行三里,由此再东二里,为大林寺;由此北折而西,曰白鹿升仙台;北折而东,曰佛手岩。
升仙台三面壁立,四旁多乔松,高帝御制周颠仙庙碑在其顶,石亭覆之,制甚古。
佛手岩寞然轩峙深可五六丈岩端石岐横出故称“佛手”。
循岩侧庵右行,崖石两层,突出深坞,上平下仄,访仙台遗址也。
台后石上书“竹林寺”三字。
竹林为匡庐幻境,可望而不可即;台前风雨中,时时闻钟梵声,故以此当之。
时方云雾迷漫,即坞中景亦如海上三山,何论竹林。
(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庐山游记阅读理解

庐山游记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我的庐山游记阅读理解。
还记得我踏上庐山的那一刻,哇,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世界!我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爬,那山路就像一条调皮的蛇,弯弯绕绕的。
旁边的树林郁郁葱葱,仿佛是一群绿色的卫士在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地方,这景色,难道不让你心动吗?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爷爷,他笑着和我说:“年轻人,加油爬呀!上面的风景更美呢!”我一听,劲头更足了!嘿,这老爷爷多亲切呀!
终于爬到了山顶,我的妈呀,那景色简直绝了!云海在脚下翻腾,就像一大团棉花糖,我都想跳进去打个滚儿。
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是害羞的小姑娘。
面对这样的美景,我真的忍不住大喊:这也太美了吧!
下山的时候,我又碰到了一群小伙伴,他们叽叽喳喳地说着山上的趣事,还分享了各自带的零食,我们就像认识好久的朋友一样。
哎呀,这种感觉真好呀!
庐山就像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精彩画册,每一页都有让人惊喜的画面。
我觉得呀,一定要亲自去感受它,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魅力。
所以朋友们,别犹豫啦,快去庐山感受一番吧!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爱上这个地方的!不用多说了,去就对啦!。
庐山纪游(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4)

庐山纪游(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4)
5.文言断句的解答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疏通全文,了解全段的意义;二是要联系前后文,推断画线句子的含义,根据已有的标点符号,理解句子,推断未知处标点;三是确定句中的重点词语,并关注表句中停顿的常见的语气词。
本题停顿应为: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2)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3分)
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复习策略上要做到夯实考点基础,做到有备无患。
认真梳理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并加强古文,适当强化训练。
(1)句中,孤根耸拔译为孤立高耸,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译为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
另外,本句是判断句式。
(2)句中,祈译为祈求,胜译为超过。
考点:理解并翻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庐山》《游庐山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庐山》《游庐山记》含答案第四站来到“大好河山”展厅,展厅计划拍摄庐山美景短片,邀请你和小文团队一起参与。
《庐山》明·唐寅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游庐山记(节选)[清]恽敬①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②苍酽③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④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⑤,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
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注释】①恽(yùn)敬(1757-1817),字子居,号简堂,江苏阳湖(今常州人)。
②沈沈:通“沉沉”,深邃的样子。
③苍酽(yàn)一色:一派浓郁的深青色。
④弇(yǎn):覆盖。
⑤征: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
22.【任务一】小文团队打算参考以上文字写作庐山云雾视频的配文,请你帮忙疏通疑难字词。
①倍.未雨时( ) ②望瀑布益.明( ) ③敬故.于是游所历( )23.【任务二】小文团队拍摄镜头聚焦庐山云雾“诡变”的特点,请你结合画线部分给镜头配上合适的文字。
镜头一:①。
镜头二:又过了一会儿,漫山遍野都是团团的云朵。
镜头三:② 。
24.【任务三】小文团队在为游记选择视频背景音乐时产生分歧,有人觉得适合舒缓明朗的旋律,有人觉得适合激情高昂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作者情感谈谈理由。
25.✬【任务三】小文团队发现同写庐山,诗作和游记各有特色,请你帮忙从写作内容和情感主旨的角度整理异同。
【答案】22.加倍更加所以23.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
再过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
24.示例1:我觉得适合舒缓明朗的旋律。
【记事】庐山游记

【记事】庐山游记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景区之一。
庐山以其奇峰峻岭、幽谷清泉和山水画廊而闻名于世。
我一直向往庐山的美丽景色,这次终于有机会去游览了。
在早上到达庐山后,我被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所吸引。
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庐山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山峰。
山峰起伏峻峭,形状各异。
其中最有名的是花岗岩峰,它们像雄狮般屹立在山巅之上。
我登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俯瞰整个山峰群。
远处的山川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景色如同仙境一般。
庐山的幽谷清泉也是其魅力所在。
我步入幽谷,沿着清澈的溪水漫步而行。
溪水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声音。
沿途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叶随风摇曳。
这里的空气清新湿润,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在庐山上有一个著名的湖泊,名为庐山风景区。
湖泊四周的景色如同一幅山水画,美丽而宁静。
湖面上有船只往来,清澈的湖水映照着青山绿树。
我乘船游览湖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除了自然景观,庐山还有许多寺庙和文化名胜值得一看。
我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信仰。
庙宇内的壁画让我惊叹不已,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在庐山上,我还参观了一些文化名胜,了解了更多的历史和传统。
庐山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在庐山的怀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这次旅行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并向往着再次来到庐山的日子。
庐山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值得每个人一生中至少去一次。
庐山游记

很早就有的向往风景里,庐山就是一个!这向往的感觉要感谢诗仙太白,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不由不激起了你的想象!而后随着岁月的匆匆,更是理性的认识了庐山胜景内涵,这便有了今夏的庐山之行。
一登山说是登山,但是我们上的时候却是坐车的。
车子盘旋着爬山,一路是青山绿树,早上的空气的确清新,给我们很舒畅的快意,山路急转弯很多,临窗而坐的我不由自主的抓紧前面的扶手,头也有些晕糊。
这个大概是受了邻座的老太太影响,老人家早就变了脸色。
我想应该是转的晕了,小时候推磨的那样的感觉!不临深渊不知山险,以往不曾有的新鲜!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感慨,我不正在体会着么。
盘旋的山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路不是宽敞,有车交汇的时候都是要小心的。
何况这山路一面是峭壁,一面临深沟险壑,不知道开车师傅的想法,但是安全是第一位的,而坐车的我明显的有点晕啦!我不敢闭上眼睛,不是怕好景领略不到,我是在找着最向往的胜地!车子开得不慢,行前问了司机,大约要四十分钟的时间才可以到达山顶的,心里也就想着快些到顶。
大概是在半山腰的位置,我看到了远方的袅袅云雾飘在山间,不是很浓的,但那分明是,只是我今天是俯视才赏到的哦!远远的山势连绵之处,都笼罩在茫茫的雾中了,我想那里是不是我们要去的顶峰呢?!或许那瀑布就是这云雾的化身吧,降临人间,飞流而下!忍不住的开了车窗,但是不要伸手出去,或者探头赏景是危险的,只想感觉这潮湿的气息,也难怪这庐山的茶叫云雾茶,那些茶树就在崖间沟上,被这云雾恣意的浸润,真的是名副其实呢!路渐渐的缓了些,大概是快带到吧!一块巨石上刻着启功先生的题词牯岭,牯岭镇到了!这是个著名的镇子,却也是我奇怪的所在,这么高的地方还生活着近两万人呢!屋舍俨然,道路平坦,商店,银行,宾馆一应俱全。
现在是旅游的胜地,所多的还是游客,当地的百姓很悠闲,做生意的,喝着闲茶的,打个扑克什么的,看了让我羡慕。
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可是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顶哦,当初五柳老人笔下的桃花源莫过如此吧!庐山,我来了!花径印象花径是庐山的胜景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游记阅读答案篇一: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文/丰子恺(有改动)品读:本文系作者1956年所作游记散文《庐山游记》中的一部分,为读者揭开了庐山的神秘面纱。
文章写景状物,从容不迫,随意自然;情感率真,语言朴质,而似乎信手拈来的诗文典故又使文章显得气韵生动,极富情趣。
1.选文围绕“庐山面目”而写。
第①段生动地说明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________;第②段揭开了一个常人不知的“庐山真面目”:________。
2.品味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①第二段中加粗的“凭吊”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②第二段中加粗的“太”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________________3.画线句①的表达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4.通过画线句②,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个性?________________1.庐山多雾(白云出没,作怪)庐山天桥没有桥2.①面对庐山古迹怀念古人,感慨往事。
②表示否定;作者一方面从照相的角度肯定它没有出格,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它像“商业广告”一般让人上当,因而“略感不快”。
3.按由近及远的顺序,生动地描写了“凭窗远眺”所见的树林阴翳、白云变幻的美妙景象;同时连用四字短语和结构相近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4.特立独行、心态平和、心境闲适、自得其乐。
来源:学习周报语文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 2009-2010学年第20期总第176期苏教版题型:048篇二:庐山游记阅读答案篇三:庐山游记阅读答案作者:来源:文章阅读网时间:2014-12-11 12:29 阅读:国庆前夕,说自驾到庐山走走,只是随意地一说,哪知欣然成行了。
我们是国庆前一天下午到九江的。
第二天天刚亮,从九江宾馆出发,不久,就开始登山了。
说是登山,其实是车载我们上去的。
二十余公里绕来绕去的盘山公路,我们小心地走了四十余分钟,才来到庐山山门口,真是“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看手机,整七点。
站在门口,伸了个懒腰,正欲踏步入门,忽听说离牯岭镇尚远,牯岭镇才是景区的起点,我们忙又驱车向前。
我惊讶于近两万人在这样远离尘嚣的高山岭镇,过着自在而舒心的日子,他们各安其所,各做各的一份儿事情,又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难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游庐山康王谷后要写《桃花源记》呢,敢情的确有这样的好地方,莫非这里就是桃花源?我正纳闷,同行人说赶快找个饭店,先填饱肚子再说。
走了几家早餐店,也都是客满,只好认定一家,站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前客让后客,才挤上了座位。
匆匆地吃过早饭,请了导游,我们走进了牯岭东边的西洋别墅区。
初阳东升,曲折而来又蜿蜒而去的长冲河畔,一幢幢造型别致,风格不同的西洋别墅,躲在密密的林荫里,安详而静谧。
这些西洋建筑风格的别墅,据说在庐山有近千幢,都是当年西方传教士来庐山传教留下的,而这里最为集中。
无怪乎,胡适说牯岭是“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趋势”。
面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的“美庐”别墅,石墙木构,两层建筑,明快简洁,充分体现了“庐山房子铁皮盖”的特点。
这幢别墅是1934年,英国的巴莉女士赠送给宋美龄的礼物,后来一直是蒋介石夫妇的夏季避暑官邸。
1948年8月,蒋介石因喜爱这里而特别命名为“美庐”。
“美庐”既贴切了优美的环境,也暗合了蒋夫人的名字。
也正因为“主席行辕”的缘故,当年在这里曾出炉过许多令世人瞩目的事件。
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国民党围剿中央红军计划的炮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等等,这些都给小楼披上了扑朔迷离而又极为诱人的面纱。
我们徜徉在这里,看着基本还原的物品陈设,想到了他们曾经有过的与光灿,也想到了在这里演绎的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政治风云。
过了幽幽的林荫,我们到了石门涧景区。
站在石门涧堤坝上,一边是深碧的水库,一边是绝壑幽长的深崖,四围都是满目的奇峰秀峦。
我们乘缆车,很快又来到了凌空斜拉悬索桥上,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观景台,上可以赏重山,下可以览奇石。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因有石门之目焉。
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
“双石”我是找到了,天池山和铁船峰,对峙如门。
左边的铁船峰,孤峰兀立,峰脊高平,从南往北如马背,而在谷口处陡然直下,犹如刀砍斧斫,壁立千仞。
“芙蓉削出插天半,千尺无枝不着土”。
鸟不可飞,人不得攀。
右边比肩的天池山,高大巍峨,树高千尺,相比之下虽缺少了些挺拔的雄姿,但双峰对垒,谷深难测,仍不失震慑魂魄的气势。
两峰从中间敞开一条通道,折向西北,宛如天门中开,佛光乍现,给人开阔明亮的畅快。
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委实令人瞠目结舌!“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的瀑水,却成了断断续续如线的细流,露出了涧底数不清的断石残岩,在秋阳下,有些晃你的眼,峡谷却更加的幽深了。
晌午时分,我们来到了石门涧的上游,乌龙潭和黄龙潭。
相传很久以前,黄龙山谷中有两条桀骜不驯的黄龙和乌龙,时常争斗,引发山洪,周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
后来彻空禅师云游到此,听说这件事后,运用法力将二龙分别镇在黄龙潭、乌龙潭中。
两潭一南一北,很近,如果与石门涧相比的话,这潭就有些小家碧玉了,但瀑水却远远地超过了石门涧。
乌龙潭的泉水在斑驳的树影里,大大方方地从罅岩中挤出,淌过光滑洁净,各呈姿态的岩石,敞亮地流入石门涧水库。
黄龙潭就有些害羞含蓄了,躲在凹谷里,自一方绝壁上,银练般飞天而降,集于暗绿深潭,弹出皓白的水花,发出沉闷的轰鸣声。
湿漉漉墨绿的苔痕上,还有几处石刻。
据说它却是个好运潭,很讲究的清泉洗手,会给你带来好运,什么一遍洗手怎样,二遍洗手如何,洗四次最好,可惜我已记不清楚了。
但确有很多好奇的游客,在凸起的乱石间掬水洗手,祈求好运,有的不顾泉溅身上,误入他人的镜头。
出门在外,祈求好运的心理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平安运。
回到石门涧,我们在这里简单午饭后,就赶往含鄱口,哪知路上的车辆实在是太多了,任凭交警手忙脚乱,收效却是很小的。
约下午四时左右才到。
大口瀑布又叫彩虹瀑布,雨过天晴以后,可以从灿烂的阳光下看到五颜六色的彩虹而得名,是真是假,我是无法看到了,几天没有下雨。
缆车很快把我们载到了一座山岭上,远处鄱阳湖的浩渺烟波与天相接,朦朦胧胧,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湖。
周围层岩穿空,万象顿生。
并列的山脊仿佛一排排的战马,整装待发,折叠的山石星星点点地攀沿向上。
仙人指路石,似乎端坐在欲飞的雄鹰背上,昂然翘首在天外。
身旁是奇形怪状的山石,裸露着,峭楞楞的。
石缝里一条曲曲弯弯的尺许羊肠游道顺着山脊,不断地忽左忽右,进进出出的游人在石缝里穿来穿去,仿佛行走在半空中。
聪明的摊贩们没有忘记生财的机会,他们在山脊崖壁上凿石钻孔,硬生生地铺排一溜平台小屋,栈道般悬于半空,既能给这里增添一道令人兴奋刺激的风景,又能让游人惊险的同时轻松购物,真可谓两全其美。
我们好不容易闪闪避避小心翼翼地下到半谷,站到了神浴潭旁。
只见一绺细水从两山夹峙间凌空而落,在高可百米处,好像遇到挡道的山岩,瞬间分为两股,不断地撞击沿途累石,散成无数碎银,而在临近瀑潭时,又汇成一股跌跌撞撞地迸落于神浴潭,然后在潭里打了个滚,又匆匆而别,直入万丈谷底。
几次想站到留有李白《望庐山瀑布》诗石刻旁,人、诗、瀑合一,想象一下当年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气势,但被专门在那里拍照揽生意的摊贩叫了下来,说是要收费。
不照就不照呗,反正水也不大,倘若遇雨,那自高空临崖飞流的景象,那声震空谷响彻天宇的气势,洋洋大观,我肯定是要站上去的。
神浴潭不大,约百十平米,上方大岩上刻有“彩虹”、“仙搓”,这是绝美的佳处。
各路神仙驾着彩虹、鸾车纷纷来这里休闲洗澡、搓背,惬意地享受一把人间的美景。
真是人间落仙境,世外有桃源。
回到含鄱口,已是晚上六点四十分,四周静寂,此起彼伏的松涛伴我们一路来到停车场。
到牯岭,已是万家灯火。
篇四:庐山游记阅读答案庐山游记作文600字(4篇)黄小星的空间庐山游记作文600字(4篇)发布时间:2014-04-19 13:09阅读量:4523日记本:庐山游记作文600字(篇1)上一年级时我背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从此,在我小小的心里不知道想象了多少遍那云雾飘渺的庐山瀑布,那如银河落下的雄壮身姿。
我非常想去游览这以千姿百态的云雾与秀丽壮观的瀑布啊。
这个国庆节,父母终于让我如愿以偿,带我游览庐山。
我们到庐山时,已经是晚上了,雾非常大,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们非常害怕坠崖,因为车灯照不透雾,幸好有车带路,才平安到达庐山。
我们第一天去玩了花径、锦绣谷、芦林湖、芦林大桥和三宝树。
锦绣谷又陡又高。
我们爬了1个小时30分钟才爬到。
芦林湖很大又很美,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第二天,我们去了秀峰,三叠泉。
我们全家去秀峰那里拜了佛,抽了签。
接着,我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三叠泉。
那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根本爬不动了,妈妈也是。
我和妈妈准备在离看到三叠泉只有1000多步的地方放弃了,但爸爸说:“不能放弃啊,我们应该马上就能看到三叠泉了。
”我和妈妈鼓足勇气,踏着陡峭的石阶,迈着艰难的步伐,一步一步向上爬。
人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山路一转,就看到了庐山三叠泉瀑布,经三级陡崖,凌空泻下,落差约120米,非常壮美,仿佛千丈青山衬着闪亮的白银。
我们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吹来一阵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正如大诗人李白描绘的那样“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流九天。
”向上看,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就象万顷碧波中的浪花。
向下看,一朵朵云彩在脚下飘,我们在云雾中行走。
苏轼说的好:“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
”庐山被一丝丝云雾所包围,远远看去,一片迷茫的景象,景物若隐若现。
真美啊!庐山是个很好的避暑胜地。
四季都非常凉爽。
建议你们也去玩哦!庐山游记作文600字(篇2)今年暑假,妈妈带我游览了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庐山。
短短几天的行程,让我能有幸一睹了庐山的真面目,绮丽的庐山风光至今仍深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这雾来得快,散得也快。
我们乘着轨道车,沿路看着风景,到达了三叠泉瀑布的顶上。
我的妈呀,下去还要走一千多级台阶,但为了导游的那句“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我一咬牙,走到双腿发颤,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三叠泉瀑布下。
只见三叠银色的瀑布飞泄直下,虽谈不上多么壮观,倒也是十分秀美。
瀑布下是一汪透亮的绿色潭水,潭中有一块巨石,已被冲刷得发亮。
水雾随风吹到脸上头发上,十分清凉。
山风吹来一层层薄雾,更增添了一些朦胧之美。
随后我们又去了“花径”,就是白居易的草堂,当然是后来仿造的。
白居易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