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人口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个抑制、一条规律、一个适度、三个命题、四点结论。

1、两个公理。也称为“两个假设”,即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这“两个公理”是马尔萨斯得出结论的两个基本前提。

2、两个级数。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增殖之间不平衡,前者要大于后者。

3、两个抑制。所谓两个抑制,就是妨碍人口增长的手段或力量,包括积极抑制和道德抑制。积极抑制:即用提高人口死亡率的办法来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保持平衡。道德抑制(也叫预防的抑制)即让人们通过各种主观努力在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即预见到未来家庭的困难,而自觉地少生孩子,降低出生率。因此,他提出让人们禁欲、不婚、不育。这两种抑制的重点是道德抑制。

4、一条规律:即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就是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由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递加投资不能相应地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是到一定限度后收益递减。这条规律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理论基础。

5、一个适度:人口的增长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限度。

6、三个命题:根据“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马尔萨斯推出三个命题:第一,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阻止。第三,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和资料保持一样。

7、四点结论:第一,认为工人贫困、失业并非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而是人口法则作用的结果。第二,建立在财产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社会制度,不过是幻想,相反,财产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出自人口的自然法则产生的。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同样受人口法则的支配,工资水平是受人口的增减而变动的。第四,反对救济穷人,救济穷人即帮助穷人,制造穷人。

关于两个公理: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所要阐明的意思即是说,人类要生存就不能没有生活资料,人类要延续后代,就不能不结婚并生儿育女,这两类需求,即食物需求和性需求在人类需求层级结构中是最基本的。马尔萨斯从人类需求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人口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其次马尔萨斯从人类的本性出发思考人口问题的产生机制是深刻的。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是基本的,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受着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制约。既如此,人口的再生产也必然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尽管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提高对大自然进行各种改造,但是人类永远不可能脱离自然界而生存。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具有自己平衡机制的系统,人类不能通过自身的力量强行破坏它的循环,人类当然也不能让自己的行为完全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所以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再生产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也无可厚非。

“两个级数”推断的合理性

有学者指出,“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论”,不但完全抹杀了两种生产的社会关系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且也抹杀了历史的事实,但是,马尔萨斯明确指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动植物以算术级数增长并不是一般规律,而只是一种假设前提成立下的外推,这个假设即“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两个级数的存在只是在这种假设条件满足时的结果,马尔萨斯只是试图通过这一假设阐明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并未断言“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而是坚持“人口增长不能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

可是,人们在批判“两个级数”时,却有意或无意把这个前提忽略了,而用全球或中国实际人口增长率与食物增长速度进行对比,以证明他的结论是错的,可能会失之偏颇。所谓“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比率增长”,这种局面仅仅是就“没有受到抑制的情况”而言的一种抽象可能,只是数学上的一种推断,而非必然。

“两种抑制”的内涵解读

从马尔萨斯的本意来说,“两种抑制”只是两种理想的人口过程模型:一种主要取决于死亡率,他称之为“积极抑制”;另一种主要取决于结婚率与出生率,他称之为“预防抑制”。“积极抑制”的人口伴随着持续贫困,而“预防抑制”的人口则走向繁荣。

马尔萨斯分析了当时所能获得的数据,证明第一种人口过程是人类多数历史上,包括当时的非西方社会的普遍现象;第二种过程则仅仅是“现代”欧洲,特别是英格兰的特有现象。他从实证出发,认为推迟婚姻等预防性抑制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更可取的手段,可以通过道德抑制的方式来实现,表现为个人决定直至有能力承担养家糊口之责时才结婚。推迟婚姻不仅能鼓励个人储蓄并制约贫困,而且通过制约人口增长,使劳动力的价格保持在高水平,繁荣局面得以维持。

就“积极抑制”而言,马尔萨斯所说的战争、贫困和罪恶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而生活资料不按比例增长而造成的,它是人口增长所产生的负效应。他要说的只是人口无限发展自然出现的后果,而不是教唆资产阶级用各种残酷手段人为地消灭“过剩的”人口。

就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迅速增长的人口态势而言,计划生育政策无疑是明智而卓有成效的。政策倡导人们实施家庭计划,并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鼓励人们有意识地对生育子女进行成本核算,大力推广避孕节育,提倡晚婚晚育、增加生育间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预防性抑制暗相耦合。同样,在当代社会中,“积极抑制”也没有完全消亡,只不过方式更为多样,并呈隐性与显性交替,其后果同样惊人。如慢性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等导致的人口死亡是采取非突发性的、隐性的、渐进的方式,而非典型肺炎(SARS)、海啸、热带风暴、地震等却以显性的方式导致大量人口的瞬间死亡。这些都可以作为事后调节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的而非社会的调节机制。

“鼓励战争”与“反济贫论”的误读

马尔萨斯长期被认为是主张用战争作为“积极抑制”来消灭过剩人口,以达到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平衡,但是,马尔萨斯只是根据“两条公理”引申出人口与食物两种不同的增长比率,即“占优势的人口增殖力若不产生贫困与罪恶便不会受到抑制。”也就是说,这种结论只是两条假设成立的外推结果,也即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能误读为他“主张”通过罪恶与贫困来消灭过剩人口,

其次,马尔萨斯表明的态度并不是对穷人坐视不救,而是想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废除教区法。目的是还英国下层农民以行动和迁居的自由。这样,受价值管理和劳动力供求规律的支配,劳动力的价格将在劳动者有意识的流动中随需求的增加而上扬,从而达到通过自立谋求脱贫的目的。第二,鼓励开垦新土地。尽最大可能鼓励农业的发展,以缩小农业劳动者报酬与工商业劳动报酬的差额,从而改善农业劳动者的生活景况。这样,农民的安居乐业也就可以期待了。第三,马尔萨斯主张各地可以为极端贫困的人设立济贫院。马尔萨斯懂得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道理。但在马尔萨斯的思想中,“吃白饭”始终是可耻的,所以他主张凡能工作者都应劳作,哪怕采取强迫手段。马尔萨斯反对济贫法是因为他认为,济贫法会产生它所养活的穷人,因为它会迫使更多的人依赖救济为生,并且削弱了普通人储蓄的能力与意愿,从而削弱了人们节俭勤勉度日、追求幸福的强烈动机。因此马尔萨斯反对的不是济贫法的动机,而是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