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合集下载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O’ 如果F1,F2取值适中,夹角很小,则合力可能超过量程;
夹角很大,则合力可能过小。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如果两个读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减小然误差的常用方法:适当增加测量值
如果F1,F2取值适中,夹角很小,则合力可能超过量程;
(2)平行四边形定则:以F1,F2为领边所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F即为F1,F2合力。
F1
F2
F2
F
F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绳套为什么不要太短? (整数)4N+(格数)0.
A
用一个力F’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
A 阅读p36页:实验步骤、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误差分析
F1,F2,F’取值适当大,但不能超过弹簧秤量程。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O
2、绳套为什么不要太短? 1、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如果两个读数不一样,说明什么?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等效法: 两个力F1和F2共同作用,把橡皮条的结
点拉到O点; 用一个力F’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 (2)平行四边形定则:以F1,F2为领边
所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F即为F1,F2合 力。
(3)验证:F与F’大小与方向是否相同。
1、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 的方向拉,如果两个读数不一样,说明 什么?
如果F1,F2取值适中,夹角很小,则合力可能超过量程;
(整数)2N+(格数)5.
(整数)2N+(格数)5.0×精度 0.1N=2.50N
(整数)4N+(格数)0.0×精度 0.1N=4.00N
1、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如果两个读数不一样,说明什么?

第3章7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3章7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三章
相互作用
7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 2.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3.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1.若用一个力 F′或两个力 F1 和 F2 共同作用都能把 橡皮条沿某一方向拉至相同长度,即力 F′与 F1、F2 的共 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 F′为 F1、F2 的合力. 2.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 F′和 F1、F2 的大小,并 记下它们的方向,作出 F′和 F1、F2 的图示,以 F1、F2 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即为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求得的 F1、F2 的合力 F.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 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 如图所示.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 ①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 O; 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和 F2,沿每条细绳 (套)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 连成线;
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 点仍拉到位置 O,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F3,___________; 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 F1、F2、F3; 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 和 F2 的合力 F; ⑥比较________的一致程度, 若有较大差异, 对其原 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后再次进行实验.
5. 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 拉到同样的位置 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 向,用刻度尺从 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 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的图示. 6.作图对比 (1)理论值:在白纸上按比例从 O 点开始作出两个弹 簧测力计同时拉橡皮条时拉力 F1 和 F2 的图示,利用刻度 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如图所示).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01
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02
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
基础知识梳理
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
弹簧测力计不能在超出它的测量范围的情况下使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条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如果在误差范围内,F′和F相同,那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就正确.
基础知识梳理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基础知识梳理
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注意事项
核心要பைடு நூலகம்突破
不要用老化的橡皮条,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有无变化.
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核心要点突破
题型二 对实验原理、实验误差的分析
例2
高频考点例析
【思路点拨】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由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判断.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第五节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一、实验目的1.会使用弹簧测力计.2.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实验原理用一个力F′和两个力F1、F2分别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则它们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若在误差允许的范、三角板、刻度尺、6.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7.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五、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六、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这种操作的优点是能减小因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但实验过程麻烦.2.实验器材的改进(1)用橡皮筋弹簧秤三个相同的橡皮筋,可将三个橡皮筋系于一点,互成角度地将它们拉长,记下各自的拉力方向,伸长后的长度,并测出原长,根据伸长量确定三个拉力的大小关系,再结合力的图示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2)使用力的传感器——用力传感器确定各力的大小,同时确定细绳中拉力的方向,再结合力的图示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3)钩码弹簧秤。

高中物理实验0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版)

高中物理实验0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版)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版)1.实验原理等效思想: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

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及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多个)、铅笔。

3.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如图所示,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2)测量与记录①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

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

②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3)换白纸,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

4.数据分析(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绳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合力F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5.注意事项(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为宜。

(3)尽量减少误差①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

②细绳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课题: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都是把橡皮条在某一方向拉伸一定长度),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 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与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实验步骤】(1)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2) 把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如上图所示)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3) 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 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注意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使它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4)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条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这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5)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过O点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6) 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7) 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做两次实验.【注意事项】(1) 使用弹簧秤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针,使之指在零刻度处. 再将两个弹簧秤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如果两个示数相同方可使用.(2) 实验中的两只细绳套不要太短.(3) 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4) 在使用弹簧秤施拉力时,拉力应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 弹簧秤中弹簧轴线、橡皮条、细绳套应该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要防止弹簧秤卡壳,防止弹簧秤或橡皮条与纸面有摩擦.(5) 在同一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 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巩固提高】( )1.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绳的结点位置O 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右图所示,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橡皮绳此时的拉力图示,并用F 3表示该力。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实验目的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一段、细绳(两条)、白纸、刻度尺、三角板、图钉、铅笔。

三、实验原理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则力F'就是这两个力F1、F2的合力。

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平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它固定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的同一结点,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

4.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其合力F。

6.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7.比较力F'与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在一定范围内是否相等。

8.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

本实验的依据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在操作时要记住“三注意”和“七记录”1.注意两次结点O的位置必须相同.2.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4.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两绳方向和结点O的位置(五记录)5.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和细绳方向(二记录) 五、数据处理1.本实验用作图法处理数据,要注意三个力的图示必须用同一标度,要选取合适的标度,使力的图示在坐标纸中的比例尽量大些.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得到的合力F′一定与橡皮筋在一条线上,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由于实验误差偏离此直线。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 橡皮条 ,细绳套 (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4.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 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
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
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
【答案】(1)BCD (2)A (3)甲
*1.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测力计等做“验证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为了使实验能够顺 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 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是( AC )
A.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 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B.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C.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 置
钩码质量 m/102 g
标尺刻度 x/10-2 m
0
1.00 2.00 3.00 4.00 5.00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1)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 标尺刻度x与钩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作出的x-m关系曲线可以求出, 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N/m.
(6)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 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7)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实验目的
知道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学会利用列表法、图 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原理
弹簧受力会发生形变,形变的大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 沿弹簧的方向拉弹簧,当形变稳定时,弹簧产生的弹力 与使它发生形变的拉力在数值上是 相等的 ,用悬挂 法测量弹簧的弹力,运用的正是弹簧的弹力与挂在弹簧 下面的砝码的重力 相等 .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 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 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都是把橡皮
条在某一方向拉伸一定长度),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 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力的平行
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与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
【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
钉(几个).
A
【实验步骤】
(1)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2) 把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如上图所示)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
(3) 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 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注意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使它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
(4)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条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这
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5)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细绳的
方向,过O点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6) 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在实验误差允
许范围内相等.
(7) 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做两次实验.
【注意事项】
(1) 使用弹簧秤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
针,使之指在零刻度处. 再将两个弹簧秤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如果两个示数相
同方可使用.
(2) 实验中的两只细绳套不要太短
.
(3) 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4) 在使用弹簧秤施拉力时,拉力应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 弹簧秤中弹簧轴线、橡皮条、细
绳套应该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要防止弹簧秤卡壳,防止弹簧秤或橡皮条与纸面有
摩擦.
(5) 在同一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 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
一些.
【巩固提高】(
)1.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绳的
结点位置O 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右图所示,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橡皮绳此时的拉力图示,并用
F 3表示该力。

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 .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绳的拉力大
B .橡皮绳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 .两次拉橡皮绳时,需将橡皮绳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O ,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D .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绳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2.在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
A .两个分力F 1、F 2之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
B .两个分力F 1、F 2要尽量大些
C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 .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秤的钩子相互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3.如图实
3-4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实
验中,若先用互成锐角的两个力F 1和F 2把橡皮条结点拉到位置
O ,然后保持读数是F 2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而逐渐增大
β角,在
此过程中,若要保持
O 点位置不动,则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
大小F 1和方向与原来相比,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A .F 1一直变大,角α先变大后变小
B .F 1一直变大,角α先变小后变大
C .F 1一直变小,角α先变大后变小
O
F 2
F 1
D.F1一直变小,角α先变小后变大
()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也可以完成这个
实验。

下面几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完成这个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A.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测力计连接,然后同时拉着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结点伸
长到O点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数值,即F1和F2的值
B.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测力计连接,然后同时拉着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结点伸
长到O点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数值为F1,放回橡皮条,再将弹簧测力计连接到另一条细线上,同时拉着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结点伸长到O点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数值为F2 C.用弹簧测力计连接一条细线拉橡皮条,使橡皮条结点伸长到O点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数值F1后,再换另一条细线与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橡皮条结点伸长到O点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数值F2
D.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测力计连接,然后同时拉着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结点伸
长到O点位置,记下两条细线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读数F1,放回橡皮条,再将弹簧测力计连接到另一条细线上,再同时拉着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结点伸长到O点位置,并使两条细线位于记下来的方向上,读出弹簧测力计数值为F2
()5.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假如F1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那么为了使橡皮条仍然伸长到O点,对F2来说,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F2有多个方向
B.F2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有多个值
C.F2的大小和方向是唯一确定的值
D.F2的方向是唯一,但大小可以有多个值
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其中有三个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
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
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
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
(1)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F1
F2
7.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

(2)把橡筋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栓两根带套的细线。

细线和橡筋的交点叫做结点。

(3)在纸面离O点比橡筋略长的距离上标出A点。

(4)用两个弹簧秤分别沿水平方向拉两个绳套,把结点拉至A点,
如右图,记下此时两力F1和F2的方向和大小。

(5)改用一个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绳套,仍把结点拉至A点。

记下此时力F的方向和大小。

(6)拆下弹簧秤和橡筋。

请你写出下面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步骤。

16.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

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
生变化?答:。

(选填“变”或“不变”)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