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合集下载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发症。
术后加强伤口护理和换药,促 进愈合。
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康复期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换药,定期复查。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
个性化治疗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对于复杂或难治性肛周脓肿,可考虑多学科联合治疗或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
微创手术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将逐 渐普及,有望提高患者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将成 为未来肛周脓肿治疗的重要发 展方向。
03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肛周脓肿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制定共识有助于提
高诊治水平。
当前肛周脓肿的诊治存在诸多争 议和误区,需要统一认识和规范
完善相关检查手段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 脓肿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对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 助于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明确鉴别诊断流程
与肛瘘相鉴别
01
肛瘘也有肛门周围肿痛、流脓等症状,但肛瘘一般有明确的瘘
管形成,可通过肛门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肛周脓肿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通常,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肛门周围是否有红 肿、压痛等症状,并进行直肠指检以判断脓肿的位置和大小。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 高等感染征象。
鉴别诊断
肛周脓肿需要与肛瘘、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其中,肛瘘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之一,两者在病因 和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但治疗方法不同。痔疮和肛裂则主要表现为便血和疼痛,与肛周脓肿的症状有所不同 。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终审稿)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终审稿)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肛周脓肿临床路径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ICD-10:K61)行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4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分类肛周脓肿根据部位的深浅分为低位(肛提肌下)和高位(肛提肌上)脓肿两类;(1)肛提肌下方脓肿(低位脓肿)皮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括约肌间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

(2)肛提肌上方脓肿(高位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

2.临床表现、查体(1)肛门皮下脓肿:位于肛管皮下或肛周皮下间隙。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肛门缘,脓肿一般较小,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局部疼痛较重,多呈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

查体:肛旁明显红肿、硬结、触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2)低位肌间脓肿:位于齿状线以下,内外括约肌之间。

临床表现:脓肿一般不大,全身感染症状很轻,局部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明显。

查体:肛缘红肿不明显,指诊肛管内有肿块隆起,压痛明显,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

临床表现:脓肿范围广泛且深,初起患者自觉患侧肛管持续性疼痛、酸胀感,但不剧烈。

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

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继而局部症状逐渐加重,疼痛剧烈。

查体:患处皮肤红肿,双臀不对称。

肛外指诊:局部硬结,压痛明显。

肛内指诊:患侧坐骨间隙所对应的肛管或肛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下直肠壁压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4)肛管后间隙脓肿:位于肛管后深、浅间隙。

临床表现:脓液范围小,局部红肿不明显。

查体:按压肛门和尾骨尖之间的皮肤时,则有明显压痛。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表(汇编)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表(汇编)

附件3肛周脓肿临床路径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周脓肿行肛周脓肿切开术(二)诊断依据1.症状:全身感染不明显;局部持续跳痛,排便加重;局部红肿、发硬、压痛,后期出现波动感,有波动后可自行破溃形成肛瘘。

2.体征:a:肘膝位肛检:几点位肛门旁有一皮肤红肿区,局部凸起,有明显波动感,触及疼痛明显,指诊直肠空虚,退指指套未染血。

b:肘膝位肛检:几点位肛门旁可触及一硬性包块,无明显波动,触及疼痛明显,指诊直肠空虚,退指指套未染血。

3.鉴别诊断:a、肛周囊肿:病变常在肛门一侧,囊腔壁呈蜂房状,脓栓脱落呈蜂窝状,局部疼痛剧烈,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严重。

根据上述情况可排除此疾病。

b、毛囊炎和疖肿:病变在肛门周围皮下,肿胀中心与毛囊开口是一致的,中央有脓栓与肛窦无关,多数自行破溃,不遗肛瘘。

根据上述情况可排除此疾病。

c、结核性脓肿:发病缓慢,病程长,局部无急性炎症,无明显疼痛,常与全身其他部位结核并存,破溃流出脓汁稀薄呈洗米水样,其中混有干酪样坏死组织。

根据上述情况排除此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行肛周脓肿切开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1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1肛周、直肠区脓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 天(指工作日)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糖、血脂、肾功、肝功、两对半、尿常规、心电、心彩、腹彩、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6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6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住院手术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

2.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3.由肛周外伤、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肛门视诊、肛门指检、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肝胆脾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直肠腔内超声、盆底肛门部CT或磁共振(MRI)C反应蛋白、血沉等。

锡类散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分析

锡类散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分析

锡类散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分析姜华; 岳水娴【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23【总页数】3页(P3050-3052)【关键词】锡类散; 肛周脓肿; 术后; 创面愈合; 炎症【作者】姜华; 岳水娴【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陕西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2.5肛周脓肿常见于男性,是一种肛管、直肠周围组织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近年来,其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已达肛肠疾病的30%[1-2]。

作为一种无法自愈的疾病,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具有根治疗效的治疗方式[3]。

但有研究报道指出[4-5],受患者病变位置特殊、环境潮湿及排便等因素影响,加之为保证患者脓液完全引流,手术创面较大,术后患者创面愈合难度较大,常常发生延迟愈合,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学发展,中西医结合逐渐在临床得到重视,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也已取得一定进展[6-7]。

锡类散作为化腐生新、抑炎解毒的中药制剂,笔者认为其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应具有促进作用,但目前未见相关研究,临床应用无合理依据。

为此,笔者就此进行研究,对近年我院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使用锡类散进行辅助治疗,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92例肛周脓肿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肛周脓肿并拟行手术治疗者;②于我院进行全程治疗并资料完备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证者;②合并痔疮等其他肛门病变者;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妊娠期妇女;④合并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

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68岁,平均(40.97±5.32)岁;男性31例,女性12例;切开引流术28例,挂线引流术18例;脓肿类型马蹄形脓肿13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5例,黏膜下脓肿13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创面面积(13.47±2.62)cm2。

肛周脓肿PPT医学课件PPT课件

肛周脓肿PPT医学课件PPT课件

生便意。所以最好能养成
每天晨起就排便的好习惯。
54
6、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是
贮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

中含有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
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诱
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
而生疮疖、脓肿。

• 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 分泌物较多,可刺激肛门皮肤, 诱发痔疮。因此,应经常保持 肛门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熏 洗,勤换内裤,可起到预防痔 疮的作用。
• 术后第2-3天如果便意强烈,您可以去排便, 便后及时清洗
39
术后第一次换药应注意哪些事情?
• 术后第一天您无需解大便,下午时您需 要到换药室换药
• 第一次换药前您无需清洗 • 换药前不能私自去掉固定的丁字带,有
您的主管医生或换药室护士给您去掉
40
术后排便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 术后仅出现肛门憋胀、下坠想解大便时多半为假 便意,您需要俯卧位休息后可缓解。
11
• 也可从患侧经组织间隙蔓延到对侧,又 可经内外括约肌进入肛门内,向上穿破提 肛肌进入盆腔形成腹膜炎;
• 或向邻近组织器官如直肠、阴道、尿道 等侵蚀溃烂穿破,形成多种类型的复杂性 肛瘘。
12
因此,在肛周脓肿形成后,如不及时进行早期切 开处置,不仅增加了无形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将会
•对人体造 成 较 严 重 的损害。因而它是肛肠科一种
44
术后出血怎么办?
• 肛门部手术一般为开放性伤口,所以在术后 排便时或排便后可能会有少量出血或便纸染血, 属于正常情况,您无需紧张
• 术后5-12天为掉线期,会出现便时滴血,您无 需紧张
• 如果便时、便后出现大量滴血或喷射状出血, 请您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精选.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精选.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指南工作委员会,致力于推动结肠直肠肛门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由学会经验丰富的结直肠盆底外科专家组成,根据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制定临床实践指南,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

该指南就疾病概述、研究方法和具体建议等方面依次阐述,对专科医师、医务人员和希望了解指南中所包含的相关疾病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疾病概述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的机制是肛腺阻塞感染形成脓肿,慢性感染和引流管道的上皮化形成肛瘘。

肛周脓肿的定义取决于脓肿发生的解剖间隙,其中肛周皮下和坐骨直肠窝脓肿较为常见,而括约肌间、肛提肌上及直肠黏膜下的脓肿相对较少。

肛周脓肿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且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的高峰年龄通常在20-40岁。

原则上,肛周脓肿的处理是及时切开和引流。

30%-70%的肛周脓肿患者会伴发肛瘘,即使没有伴发肛瘘的患者,仍有1/3患者会在脓肿引流数月到数年内诊断为肛瘘【1-2】。

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初步评估1、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症状、危险因素、病变部位、继发性感染蜂窝织炎和肛瘘的存在。

肛周脓肿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

浅表脓肿往往表现为肛周疼痛和肿胀,但很少发热。

深部脓肿如坐骨直肠窝或者骨盆直肠间隙的脓肿可有会阴、腰骶部胀痛。

其诊断上有时需要借助指诊检查或者肛门镜进行确诊。

当患者清醒因疼痛或压痛检查受限时,需要在镇静或麻醉下完成。

肛周脓肿的鉴别诊断包括肛裂、血栓痔、藏毛窦、汗腺炎、肛管癌和癌前病变、克罗恩病以及性传播疾病。

患者病史采集上需要包括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直肠部手术史以及相关胃肠道、泌尿道、妇科病史等信息,会阴部检查应包括探查手术疤痕、肛门直肠畸形、克罗恩病肛周表现和外口的部位。

瘘管探查有助于确定瘘道的位置,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假道。

Goodsall’s定律对于判断肛门前方瘘管走行较肛门后方准确率高【1-2】。

2、肛管直肠周围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或不适,疑似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肛周脓肿(肛痈)中医诊疗方案

肛周脓肿(肛痈)中医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

必要时辅助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可以确诊。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肛管直肠周围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2.成脓期: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适,伴发全身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三)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四)证候诊断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3.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指南工作委员会,致力于推动结肠直肠肛门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由学会经验丰富的结直肠盆底外科专家组成,根据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制定临床实践指南,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

该指南就疾病概述、研究方法和具体建议等方面依次阐述,对专科医师、医务人员和希望了解指南中所包含的相关疾病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疾病概述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的机制是肛腺阻塞感染形成脓肿,慢性感染和引流管道的上皮化形成肛瘘。

肛周脓肿的定义取决于脓肿发生的解剖间隙,其中肛周皮下和坐骨直肠窝脓肿较为常见,而括约肌间、肛提肌上及直肠黏膜下的脓肿相对较少。

肛周脓肿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且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的高峰年龄通常在20-40岁。

原则上,肛周脓肿的处理是及时切开和引流。

30%-70%的肛周脓肿患者会伴发肛瘘,即使没有伴发肛瘘的患者,仍有1/3患者会在脓肿引流数月到数年内诊断为肛瘘【1-2】。

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初步评估1、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症状、危险因素、病变部位、继发性感染蜂窝织炎和肛瘘的存在。

肛周脓肿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

浅表脓肿往往表现为肛周疼痛和肿胀,但很少发热。

深部脓肿如坐骨直肠窝或者骨盆直肠间隙的脓肿可有会阴、腰骶部胀痛。

其诊断上有时需要借助指诊检查或者肛门镜进行确诊。

当患者清醒因疼痛或压痛检查受限时,需要在镇静或麻醉下完成。

肛周脓肿的鉴别诊断包括肛裂、血栓痔、藏毛窦、汗腺炎、肛管癌和癌前病变、克罗恩病以
及性传播疾病。

患者病史采集上需要包括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直肠部手术史以及相关胃肠道、泌尿道、妇科病史等信息,会阴部检查应包括探查手术疤痕、肛门直肠畸形、克罗恩病肛周表现和外口的部位。

瘘管探查有助于确定瘘道的位置,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假道。

Goodsall’s定律对于判断肛门前方瘘管走行较肛门后方准确率高【1-2】。

2、肛管直肠周围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或不适,疑似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浅表脓肿表现局部红肿,可触及肿块,或有波动感;深部脓肿直肠指检有触痛,可触及有波动感的肿块,盆腔CT、MRI或盆腔超声检查可做出鉴别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或瘘管造影对于诊断隐匿性脓肿,复发性肛瘘以及克罗恩病肛周病变是有效的。

MRI 对于肛周脓肿及其瘘管的诊断优于 CT。

经直肠超声(EUS),无论是否使用过氧化氢增强,对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诊断和分类都是有效的。

经会阴超声(TPUS),作为非侵袭性的检查方式与EUS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相似。

肛瘘瘘管造影术也是判断瘘管的有效办法。

以上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肛瘘的准确性,EUS、MRI和麻醉下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1%、87%、和91%,而两种技术联合使用的准确率可达100%【1-2】。

肛周脓肿的治疗1、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就是切开引流,一旦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不管有没有成脓(有无波动感),脓肿没有及时引流会播散引起周围间隙的感染和全身感染。

外科引流依然是肛周脓肿最基本的治疗。

原则上,切口应紧靠肛缘,以缩短潜在瘘管的长度并确保引流通畅。

坐骨直肠窝脓肿,或向上蔓延引起提肛肌上方脓肿,
在肛周尽量靠近括约肌复合体外缘作引流切口。

括约肌间脓肿,或向上蔓延引起提肛肌上方脓肿,或是盆腔脓肿向下蔓延,应经肛从直肠腔内引流,也可以置管引流或挂线引流,避免形成经括约肌瘘或括约肌外瘘【3】。

外科引流后,约有44%-50%的患者出现复发,且大多发生在初始治疗后的1 年内。

引流不畅、形成分隔马蹄形脓肿以及初次瘘管切开失败均是肛周脓肿复发的危险因素。

马蹄形脓肿多来源于括约肌间和肛后深间隙的感染,但可以蔓延到肛前深间隙,也可以蔓延至单侧或双侧的坐骨直肠窝。

1965 年首次介绍的Hanley 手术治疗马蹄形脓肿是有效的,在后正中作放射状切口,通过主管切开引流肛后深间隙脓肿,如果需要再加两侧坐骨直肠窝切开完全引流,但该术式损伤大,大宗的病例报道还缺乏对肛门括约肌功能长期影响的综合评估。

改良 Hanley手术是通过切开部分括约肌结合分次紧线的方法治疗马蹄形脓肿,在两侧坐骨直肠窝作对口引流,创伤小,显示出与 Hanley手术相似的疗效,且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1,3,4】。

2、对内口明确伴有瘘管形成的病人,如果是单纯性肛瘘,或复发风险较高的马蹄型脓肿,可以考虑行肛瘘切开术(一期手术);对高位复杂性脓肿、女性前侧脓肿,即使有瘘管形成,还是以切开引流或挂线引流为主,不推荐作一期手术。

肛周脓肿患者中约有30%-70%会伴发肛瘘。

脓肿切开引流的同时行瘘管切开术仍存在争议。

尽管瘘管切开术可能处理感染的肛腺隐窝,但炎症和组织水肿使得内口难以辨别,盲目探查可能造成假道或更大创伤。

因此,脓肿切开引流术时面对单纯性瘘管,是否行瘘管切开术需要权衡潜在的获益(治愈)和风
险(肛门失禁),在这种情况下,挂线引流可作为瘘管切开术的安全替代,待瘘管形成或瘘管成熟后在行确定性手术或保留括约肌手术,如松弛挂线技术、推移瓣、LIFT手术。

3、对于肛周和会阴局部感染严重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伴全身感染、心脏瓣膜疾病、糖尿病和免疫抑制的病人需要应用抗生素。

原则上,身体状况良好的非复杂性肛周脓肿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因其并不能改善治愈率和减少复发。

然而,对于伴有蜂窝组织炎、系统性疾病以及免疫抑制的肛周脓肿患者,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

难愈性和复发感染创面可行创面分泌物培养。

对于艾滋病潜伏感染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者(如结核)可从微生物培养中获益并选择敏感抗生素。

推荐以下患者在脓腔切开引流前使用抗生素:心脏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移植患者【1】。

4、大多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的病人,创面的细菌培养是不必要的,当对选择抗生素治疗有影响或高危耐药的免疫抑制病人,可以作创面的细菌培养。

其它特殊类型肛周脓肿的治疗克罗恩病肛周脓肿药物治疗仍是克罗恩病脓肿和肛瘘的首选。

而手术往往作为控制感染或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

抗生素治疗克罗恩肛瘘有效,特别是甲硝唑及氧氟沙星治疗瘘管性病变可使90%的患者症状改善。

然而,生物制剂是现代克罗恩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英夫利昔单抗可作为一线用药。

1级证据显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初始治愈率38%-55%,远期治愈率达39%【1-2】。

1. 松弛挂线可以作为复杂性克罗恩病脓肿和肛瘘的综合性治疗和长期姑息性治疗对于复杂性克罗恩病肛瘘,长期挂线
引流可以有效地改善炎症和避免外口闭合。

对于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何时拆除挂线存在争议。

一项随机ACCENT2 试验显示,英夫利西单抗使用 2 周后拆除挂线,结果有15%的患者再发脓肿。

由此,有学者建议保留挂线直到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结束。

2. 粪便转流术对控制克罗恩病肛周脓肿是有效的
对于复杂性克罗恩病肛周病变,约有31%-49%的患者需要行粪便转流手术。

证据显示粪便转流术后约有81%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尽管肛周克罗恩病最佳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仍有68%的患者最终需要行直肠切除术来控制难治性症状。

伴HIV感染的肛周脓肿艾滋病肛周脓肿的表现类似于克罗恩病肛周脓肿,研究显示切开引流有效,脓肿切开应充分,如果伴有肛瘘形成,可作松弛挂线引流,因此伴有肛周脓肿时不建议保守治疗。

伴结核感染的肛周脓肿治疗原则与肛周脓肿相同,同时结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参与共识及修改的专家:魏东、钱群、邵万金、高峰、王绍臣、陈朝文、杨晓东、张春霞、邹贤军、张玉茹、王琛、王振宜、林宏城、许晨参考文献
1.VogelJD,JohnsonEK,MorrisAM,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 eforthe Management of Anorectal Abscess,Fistula-in-Ano, and Rectovaginal Fistula.DisColon Rectum.
2016,59:1117-1133.2.MalikAI,NelsonRL,TouS.Incisionanddrain ageofperianalabscesswithorwithouttreatment of anal
fistula.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0, Issue 7. Art. No.:CD006827.3. WhitefordMH, Kilkenny J 3rd, Hyman N,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s forthe treatmentofperianalabscessandfistula-in-ano(revised).DisCol onRectum2005;48:1337.4.Breen E, Bleday R,Perianal andperirectal abscess,2018UpToDate.(文章来源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