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肉牛肉市场分析

黄牛肉牛肉市场分析
黄牛肉牛肉市场分析

宁夏牛肉市场分析

一、中国肉类市场现状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其中猪肉占到一半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同比下降0.3%;2019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11万吨,下降2.1%,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1.5%和5.6%,猪肉产量下降5.5%,猪肉产量下降主要受非洲猪瘟影响。

截至2019年9月初,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亚洲已经有近500万头猪死亡或被宰杀,非洲猪瘟是一种影响家猪和野猪的传染性病毒,于去年同期首次在亚洲发现。虽然对人类没有危险,但感染此疾病的生猪的死亡率高达100%,导致养猪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非洲猪瘟已经传播至六个亚洲国家:柬埔寨、中国、朝鲜、老挝、蒙古和越南。粮农组织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越南和蒙古目前分别损失了生猪总数的10%以上。

2018年,猪肉产量5404万吨,下降0.9%;牛肉产量644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475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1994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3128万吨,增长1.0%。牛奶产量3075万吨,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42817万头,下降 3.0%;生猪出栏69382万头,下降 1.2%。

猪肉制品市场空间最大,占比达到60%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肉制品产量突破1600万吨,2018年全国肉制品产量达1713.1万吨,到2019年将达1775万吨。从我国肉制品类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国内猪肉制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超60%;其次是禽肉制品,占比约20%。当今我国的肉制品是由我国传统风味肉制品和西式肉制品两部分组成。我国传统风味肉制品在全国上市的品种约有500多个,主要是为数不多的腌腊、酱卤、烧烤、干制品和一些低档的肠类制品,品种比较单一。

肉制品率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从全世界来看,肉制品占肉类的消费比例在45%以上。其中,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消费比例超70%。从我国情况来看,目前肉制品消费还是鲜肉为主,占83%左右,肉制品的消费量只占到整个肉类的17%。金字火腿此前曾表示,如果肉制品发展要到世界平均水平,其规模将增加1.2万亿以上。

二、宁夏牛肉市场现状

据统计监测,2019年九月下旬,宁夏市场牛肉价格小幅上扬。与8月下旬相比,牛肉平均价格每公斤由73元涨至75元,涨幅为3.8%。价格上涨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需求旺盛。从需求方面来说,草原上的牛肉肉质好,以其绿色纯天然的优势享誉区内外,备受消费者欢迎。牛肉产品销售量逐年提高,对牛肉的需求保持旺盛,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牛肉,特别是秋冬适宜进补的时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成本上升。人工、饲料价格连续上涨,特别是饲料中的豆类、玉米等主要品种,价格都在涨,加上油价上涨等流通成本的增加,均使得牛肉的成本在不断增加。

三、牛肉问题分析:

1.价格持续上涨。由于价格持续上涨,牛羊肉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俨然成了餐桌上的“奢侈品”。百姓喊“吃不起”,肉贩叹“卖不动”。分析来看,“我国的生态保护力度越来越大,禁牧、休牧等政策使得牧区牛羊养殖规模受限。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大,食品质量监管力度又越来越严,因此今后一个时期,牛羊肉之类的农畜食品的价格总体仍将呈上涨趋势。靠市场机制作用,牛肉价格的涨势短期难以改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有所作为。

2.肉牛养殖情况不乐观。从养殖技术分析,我国农户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饲养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饲料配方不科学、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差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益差,肉牛产品档次低,加工产品档次低;肉牛养殖农民迫切需要大学或研究机构在肉牛品种,安全追溯,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牛舍建设、酮体分级等关键技术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农户养殖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从养殖规模分析,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占有绝大比重,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养殖所占的比重很小,说明集中连片、科学化、现代化的生产育肥基地还没有普及推广,这样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牛肉在品质上难以保证。目前我国肉牛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分散饲养,非定点屠宰和集贸市场销售占主导的方式,无法形成规模化的肉牛生产体系,宁夏肉牛的存栏量在增加,但专门的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基地有待进一步普及,从宁夏肉牛养殖情况看,凡有规模加工龙头企业的地区,养牛业有很大发展,农牧

民的收入也提高。宁夏牛肉加工厂数量不少,但设备健全,生产线先进的规范化加工企业不多,主要分布在银北地区,固原市年出栏肉牛约100万头以上,而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布局上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宁夏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宁夏牛肉市场上销售的牛肉多是未经处理的鲜肉、冷冻肉和熟食。经过排酸熟化处理的部位分割、小包装、真空包装肉少,冷鲜肉更少。这样即不能为不同的产品找到合适的市场也不能为消费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产品的价值降低,销售量受阻,加工厂利润不明显。熟肉大多数是由家庭作坊生产,加工方式简单,品种单一,质量低差,安全卫生不保障,市场竟争力不强,难以有效带动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3.企业与农牧户缺乏沟通。首先,肉牛养殖协会、肉牛养殖合作社等中介机构普遍没有起到有效地连接作用,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其次,由于企业与农牧户对结成利益共同体的优势认识不够,对于牧户来说,缺乏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指导和服务,致使产品不能达到公司的收购标准,加工企业拒绝进行收购,因此加工企业与农牧户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利益矛盾。一些企业信誉度较差,签订收购订单,在收购期不能按时兑现合同,甚至拖欠收购款,这样的行为严重阻碍了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牧民经济利益受到很大损失。

4.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必然带动居民对牛肉的需求量,如何保障居民对牛肉市场的放心消费,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由于牛肉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牛肉消费市场混乱,问题牛肉充斥市场。另外,小型屠宰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卫生环境差,牛肉的消毒,排酸,疾病检疫等技术手段不到位,难免生产出劣质牛肉,危害消费者健康。

四、政策建议

1、政府为养殖户提供信贷服务等资金援助

政府要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价格临时补贴政策,随着肉牛业规模化水平提高,先进养殖技术的引入,肉牛生产企业要想扩大生产规模,面临严重的资金缺乏问题,规模化养殖资金投入高,产出高,经济效益好,但前提是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因此,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及政府财政补贴款,是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提高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增强肉牛养殖的科技含量;

政府应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支持、指导、,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建设养殖基地,提高牛羊肉等农副食品生产能力。借鉴国内外肉牛业发展的成功经验;(1)是逐步推广肉牛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的路子,如固原市现有养牛专业村382个,全市肉牛饲养量 5 4万头,存栏 3 6万头;(2)是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养牛场模式,实现宁夏优质高效肉牛发展;(3)是“以多户为单位,建设养殖小区,联户推进”小区养牛模式。在固原市、中卫市、等优势产区选择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市、县,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主要建设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实现良种、成套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衔接;

五、扶持龙头屠宰加工企业,叫响“宁夏黄牛肉”品牌

宁夏伊顺园农工贸有限公司2009年投资新建的大型独资综合性企业。公司位于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座落于美丽的黄河之滨,贺兰山下的银川市德胜工业园区。公司注册资金3600万元,生产基地占地面积218.18亩,、清真牛羊肉屠宰深加工向多元化,集团化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公司于2010年8月,被确认为“国际商务部清真牛羊肉代储企业”;2010年10月通过了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2010年11月,通过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1年,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荣获伊斯兰教协会监制单位,并通过了宁夏国际认证中心国际halal清真食品认证,公司以“众志一心的团队精神;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求真务实的开拓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本着以清真牛羊肉深加工为主,率先使用先进技术,引进了中国先进的牛羊屠宰加工生产流水线,形成了年屠宰加工羊40万只,牛10万头。今后还要对“宁夏黄牛肉”在包装、商标设计与运用、市场等进行规范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更好地叫响“宁夏黄牛肉”品牌。并在利用抛售储备肉等方式调节供求、价格的同时,打击干扰正常市场秩序的不良行为。建立牧户与企业间稳定的利益联结和脱贫机制;

屠宰加工企业与肉牛养殖户(场)之间的紧密链接,不仅可以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促进合同销售、纵向一体化等密切协作方式的发展,减轻农户生产、营销中面临的不确定性,还能够保证企业所需育牛的及时、稳定供应。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肉牛养殖户(场)与屠宰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利益共同体关系中,双方能够获得合理的利益分配,这样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和稳定的价格获得有品质保证的原料货

源。牧户可以使其初级产品以稳定的价格及时出售,双方达到联合共同发展和脱贫的目的。

六、物流保障

打造冷链“一条龙”服务平台利用第三方服务商,宁夏电商物流园(顺丰冷链)完善产品冷链运输,为产品在运输环节保驾护航,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宁夏黄牛肉。

七、合作单位

目前我公司已和河马生鲜,北京华联,叮咚,上实集团,上海浦东农哥产品批发市场达成合作意向。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截止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亿吨,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预计未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 2010-2014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从供给结构看,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基本足以支撑国内消费。以2014年三大谷物为例,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08亿吨,足以覆盖2014年4.63亿吨的国内消费量;三大谷物进口量合计仅0.11亿吨,主要用作粮食储备的辅助手段以及平抑国内外价差之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三大类消费中,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速保持在6.0%、1.5%;而口粮需求增速缓慢,同比保持在0.7%。从消费结构占比看,2014年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49.2%、29.0%、21.9%;分粮食品种看,目前稻谷仍是第一大消费品种,占38.9%,玉米、小麦分别占37.6%、23.5%。 2012-2016粮食用途消费结构占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我国现阶段粮食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国有农场,二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目前阶段,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2014年,农户种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达94.2%,粮食播种面积占比95.7%;但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生产阶段。国有农场因其单个农场种植面积较大,故能够较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但受限于其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小,并非我国主要种植模式。 2010-2014农户与国有农场种植产量结构比

【冷链深度】进口牛肉在中国牛肉市场现状

【冷链深度】进口牛肉在中国牛肉市场现状 2016-07-27冷链马甲冷链马甲冷链马甲 进口牛肉在中国牛肉市场现状 分析 中国牛肉消费量逐年递增,消费者红肉消费习惯开始转变,家庭消费比重正在上升。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突破3000美金,迎来消费转折点,对优质红肉的需求量增加。未来牛肉市场前景广阔。 新生代的中国青年更易接受西方饮食文化并被其改变,从2010年起,中国西式餐厅数量剧增,从而带来相关高端牛肉消费量上升。2011年以来信息化的加速传播,让中国消费者更快地理解牛肉产品的品质和部位区别(中国传统消费市场不区分牛肉的等级和部位)。 中国牛肉市场概况 400万养殖单位中,96%的养殖户拥有牛只数量少于10头,只有12000户左右的养殖户超过100头牛。

主要原因:牛肉养殖户成本高企,资金流动性缺陷;政府补贴过低;基因技术落后,配种失败;可用于畜牧业的土地逐年减少等。 中国牛肉总量渠道分布

中国进口牛肉市场长期以走私牛肉为主;正关牛肉比例近年来持续扩大;走私牛肉主要以印度、美国、巴西为主;中国市场的采购主要以低成本的低端部位肉为主;中国进口肉类最大量满足餐饮和加工市场需求,零售渠道占比较小。 中国牛肉进口量 中国以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但是自2015年起,南美获得了更大的份额。 自巴西牛肉重新被中国开放后,其月进口量大幅增加,2016年将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以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但是自2015年起,南美获得了更大的份额。 就走私牛肉而言,巴西出口香港的牛肉数量在2015年比2014年减少了33%,印度2015年4月至11月出口越南的数量也比2014年同期数量减少了15%。 中国进口牛肉市场的价格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人口从四千万发展到现在的接近14亿人口,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人口暴增。但是,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粮油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遍布全国各地。那么,我国粮油行业的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呢?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经典型调查及推算,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据粮油行业调查报告统计: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资产总计1394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 二、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 民以食为天,粮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营养素。回顾历史,中国的粮油工业作为一个产业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粮油工业是摆在每个粮油科技工作者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米、面、油加工业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最明显的是,粮油加工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琳琅满目。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 1、企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规模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结构调整优化,粮油加工企业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规模逐步扩大,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根据粮油行业市场调查分析: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有8546个,比2009年减少33.1%,而汇总后的总产量、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等均高于2009年。 2、)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进。粮油工业企业通过重新整合、提升是集团化的必由之路。 3、粮油产品必须坚持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粮油产品安全、放心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粮油食品的优质、营养和方便,为此积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食品应该引起粮油加工企业的重视 4、杂粮杂豆和特种油脂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引起重视。我国杂粮杂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地区分布较广,而且由于生产环境特殊,大多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是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它营养丰富,有多种保健功能,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杂粮杂豆及其制品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

中国国内粮食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分析报告

一、粮食行业概述及粮食市场特点 关于粮食与粮食安全。粮食主要指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及其副产品),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兼具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古往今来,“农本思想”、“以粮为纲”一直占据重要的战略位置。1990年国家建立专项储备粮制度,按年消费量产区不低于30%、销区不低于60%储备粮食,用于平抑粮价、对抗灾害及其他不时之需,目前中央储备粮约2.6亿吨1。国家的基本粮食政策是立足国内粮食生产自给,近几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我国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不到6%,控制在安全范围。 关于粮食生产。粮食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土地投入大。我国人多地少,户均种植面积少,粗放作业,粮食生产除稻谷外不具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长足发展,产量从80年代初3亿吨攀升到1998年超过5亿吨,一度呈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卖粮难现象,粮食库存大幅增加,粮价大幅下降;但最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逐年下降,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回落至4.3亿吨,粮价出现恢复性增长,粮食库存减少,粮食缺口增大。 关于粮食供给与需求的现状与未来走势。粮食供给量主要取决于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单产,剔除自然灾害影响,由于一,城镇开发占地、环境恶化、农作物结构调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和粮食生产效益递减等原因,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3年全国减少耕地面积超过3000万亩,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减少耕地面积超过2亿亩,估 1但据业内人士分析,一些中央储备粮企业偷卖粮的投机行为因价格上涨而没有及时补库,估计约1/4的储备库有数无粮。

冷链深度进口牛肉在牛肉市场现状

冷链深度进口牛肉在牛 肉市场现状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冷链深度】进口牛肉在中国牛肉市场现状2016-07-27冷链马甲冷链马甲进口牛肉在中国牛肉市场现状 分析 中国牛肉消费量逐年递增,消费者红肉消费习惯开始转变,家庭消费比重正在上升。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突破3000美金,迎来消费转折点,对优质红肉的需求量增加。未来牛肉市场前景广阔。 新生代的中国青年更易接受西方饮食文化并被其改变,从2010年起,中国西式餐厅数量剧增,从而带来相关高端牛肉消费量上升。2011年以来信息化的加速传播,让中国消费者更快地理解牛肉产品的品质和部位区别(中国传统消费市场不区分牛肉的等级和部位)。 中国牛肉市场概况 400万养殖单位中,96%的养殖户拥有牛只数量少于10头,只有12000户左右的养殖户超过100头牛。 主要原因:牛肉养殖户成本高企,资金流动性缺陷;政府补贴过低;基因技术落后,配种失败;可用于畜牧业的土地逐年减少等。 中国牛肉总量渠道分布 中国进口牛肉市场长期以走私牛肉为主;正关牛肉比例近年来持续扩大;走私牛肉主要以印度、美国、巴西为主;中国市场的采购主要以低成本的低端部位肉为主;中国进口肉类最大量满足餐饮和加工市场需求,零售渠道占比较小。 中国牛肉进口量

中国以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但是自2015年起,南美获得了更大的份额。 自巴西牛肉重新被中国开放后,其月进口量大幅增加,2016年将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以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但是自2015年起,南美获得了更大的份额。 就走私牛肉而言,巴西出口香港的牛肉数量在2015年比2014年减少了33%,印度2015年4月至11月出口越南的数量也比2014年同期数量减少了15%。 中国进口牛肉市场的价格 走私牛肉的价格相比正关牛肉优势巨大;接近正关猪肉和鸡肉的价格;由于存在暴利,很多走私牛肉贸易商铤而走险;打击走私牛肉,会促使一部分硬通货转向正关采购,但另一部分或转向猪肉、鸡肉。 中国正关牛肉市场的利润情况 集市价格自2013年开始逐年下降,进口价格逐年升高,进口商、贸易商利润减少。

牛羊肉市场调研报告

牛羊肉市场调研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对新疆牛羊肉生产供应现状及问题的调研报告牛羊肉是我区城乡居民主要的肉食消费品,是1000多万穆斯林群众的生活必需品。稳定增加牛羊肉生产供应是关乎农牧民增收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重大民生和民心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牛羊养殖业快速发展,牛羊肉产量持续增长。但牛羊肉消费的刚性增长更快。特别是近年来,受制于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牛羊养殖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牛羊肉生产增速趋缓,有些年份甚至下降,导致牛羊肉供给偏紧,价格持续走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引起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政策、完善规划、明确目标,各地州市也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或方案,多措并举加快了肉牛肉羊生产发展。总体看,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牛羊肉生产供应趋紧状况已有所改善,价格涨幅趋缓,近期内还有所回落。但从长远看,牛羊肉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实现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牛羊肉生产供应现状和问题,课题组赴相关部门和地州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牛羊肉生产供应现状及特点 (一)牛羊肉生产逐渐恢复,供给逐步增加 受牧区草原长期超载过牧难以为继、自然灾害频发和农区棉花、林果等经济作物比较效益高等原因影响,2006-2008年我区羊牛养殖一度急剧下降,2009年以后生产逐渐恢复,牛羊存栏、出栏和产肉量开始全面回升。据国家统计局新疆

调查总队统计,2013年全区羊存栏万只,出栏万只,羊肉产量万吨,同比分别增长%、%、%;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牛肉产量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14年上半年,羊存栏、出栏和产肉量继续稳步增长,牛存栏、出栏和产肉量因2012-2013年调运出疆活牛(近20万头)、母畜减少而略有下降。 (二)牛羊肉价格涨幅明显回落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牛羊肉价格在经历了近几年的“疯涨”以后,2014年上半年涨幅明显收窄。商务部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4年5月,我区鲜羊肉批发均价为元/公斤,同比上涨%,环比下降%;鲜牛肉批发均价为元/公斤,同比上涨%,环比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区羊肉价格上涨%,涨幅同比缩小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最低涨幅(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羊肉价格涨幅分别为%、%、%、%);牛肉价格上涨%,涨幅较上年同期缩小个百分点。 图1 近年我区牛羊肉价格走势图 (三)牛肉产量近六成来自北疆,南疆羊肉生产占据半壁江山 我区牛羊养殖按南、北、东疆三个区域看,北疆的牛肉产量、牛存栏量一直处于全疆之首,南疆的羊肉产量和羊存栏量持续高于北疆和东疆。总体看,牛羊肉生产主要集中在伊犁州、喀什地区、昌吉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2012年该五个地州的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占到全疆的%和%,其中伊犁州是新疆最大的牛羊养殖基地。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塔城地区、喀什地区牛羊肉产量增长较快,对提升全区牛羊肉总产量贡献大。 (四)牧区仍处于牛羊肉生产的主体地位

黄牛肉牛肉市场分析

宁夏牛肉市场分析 一、中国肉类市场现状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其中猪肉占到一半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同比下降0.3%;2019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11万吨,下降2.1%,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1.5%和5.6%,猪肉产量下降5.5%,猪肉产量下降主要受非洲猪瘟影响。 截至2019年9月初,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亚洲已经有近500万头猪死亡或被宰杀,非洲猪瘟是一种影响家猪和野猪的传染性病毒,于去年同期首次在亚洲发现。虽然对人类没有危险,但感染此疾病的生猪的死亡率高达100%,导致养猪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非洲猪瘟已经传播至六个亚洲国家:柬埔寨、中国、朝鲜、老挝、蒙古和越南。粮农组织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越南和蒙古目前分别损失了生猪总数的10%以上。 2018年,猪肉产量5404万吨,下降0.9%;牛肉产量644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475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1994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3128万吨,增长1.0%。牛奶产量3075万吨,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42817万头,下降 3.0%;生猪出栏69382万头,下降 1.2%。 猪肉制品市场空间最大,占比达到60%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肉制品产量突破1600万吨,2018年全国肉制品产量达1713.1万吨,到2019年将达1775万吨。从我国肉制品类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国内猪肉制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超60%;其次是禽肉制品,占比约20%。当今我国的肉制品是由我国传统风味肉制品和西式肉制品两部分组成。我国传统风味肉制品在全国上市的品种约有500多个,主要是为数不多的腌腊、酱卤、烧烤、干制品和一些低档的肠类制品,品种比较单一。 肉制品率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从全世界来看,肉制品占肉类的消费比例在45%以上。其中,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消费比例超70%。从我国情况来看,目前肉制品消费还是鲜肉为主,占83%左右,肉制品的消费量只占到整个肉类的17%。金字火腿此前曾表示,如果肉制品发展要到世界平均水平,其规模将增加1.2万亿以上。 二、宁夏牛肉市场现状 据统计监测,2019年九月下旬,宁夏市场牛肉价格小幅上扬。与8月下旬相比,牛肉平均价格每公斤由73元涨至75元,涨幅为3.8%。价格上涨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需求旺盛。从需求方面来说,草原上的牛肉肉质好,以其绿色纯天然的优势享誉区内外,备受消费者欢迎。牛肉产品销售量逐年提高,对牛肉的需求保持旺盛,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牛肉,特别是秋冬适宜进补的时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成本上升。人工、饲料价格连续上涨,特别是饲料中的豆类、玉米等主要品种,价格都在涨,加上油价上涨等流通成本的增加,均使得牛肉的成本在不断增加。 三、牛肉问题分析: 1.价格持续上涨。由于价格持续上涨,牛羊肉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俨然成了餐桌上的“奢侈品”。百姓喊“吃不起”,肉贩叹“卖不动”。分析来看,“我国的生态保护力度越来越大,禁牧、休牧等政策使得牧区牛羊养殖规模受限。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大,食品质量监管力度又越来越严,因此今后一个时期,牛羊肉之类的农畜食品的价格总体仍将呈上涨趋势。靠市场机制作用,牛肉价格的涨势短期难以改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有所作为。 2.肉牛养殖情况不乐观。从养殖技术分析,我国农户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饲养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饲料配方不科学、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差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益差,肉牛产品档次低,加工产品档次低;肉牛养殖农民迫切需要大学或研究机构在肉牛品种,安全追溯,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牛舍建设、酮体分级等关键技术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农户养殖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从养殖规模分析,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占有绝大比重,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养殖所占的比重很小,说明集中连片、科学化、现代化的生产育肥基地还没有普及推广,这样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牛肉在品质上难以保证。目前我国肉牛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分散饲养,非定点屠宰和集贸市场销售占主导的方式,无法形成规模化的肉牛生产体系,宁夏肉牛的存栏量在增加,但专门的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基地有待进一步普及,从宁夏肉牛养殖情况看,凡有规模加工龙头企业的地区,养牛业有很大发展,农牧

嘉里粮油在中国市场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分析

嘉里粮油在中国市场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分析 嘉里粮油在中国市场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分析 一、嘉里粮油在行业中的现状及企业背景 国家内贸部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嘉里粮油旗下的金龙鱼食用油品牌10年来一直以绝对优势稳坐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第一品牌宝座,它的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在全国十大食用油品牌排名当中,嘉里旗下品牌就占据三个位置,并仍有增多趋势。从1994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全国主要城市消费品调查中,金龙鱼品牌知名度比排名第二的竞争品牌高5倍;是消费者心目中最佳品牌,金龙鱼比排名第二的竞争品牌高8倍。仅金龙鱼、胡姬花、鲤鱼三大嘉里粮油旗下品牌,销量就超过了十大品牌中其余品牌销量的总和。如果再加上其他13个品牌的销量,嘉里粮油差不多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半壁江山。2000年,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总销售额约为100个亿,而董事总经理李福官带领的嘉里军团就占掉其中的40个亿,2007年嘉里粮油小包装油销售量达到400个亿。目前,嘉里粮油还是国内著名的特种油脂供应商,其代表产品有:花旗、莎妮雅、金燕牌人造奶油、起酥油,金鹂代可可脂、专用油、烘焙系列,餐饮专用油:海皇牌系列。 2005年,嘉里粮油全面进军以水稻加工为主,大豆、玉米、杂粮等粮食贸易加工为辅的食品行业,向市场成功推出了“香宴”、“香满园”、“金元宝”系列品牌大米,“蓝匙”、“香满园”品牌面粉。油脂化工产品有:锐龙牌硬脂酸、皂粒、甘油、各类脂肪酸。 取得如此辉煌业绩,虽然和嘉里粮油拥有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背景有关(注:嘉里粮油是著名的郭兄弟集团属下企业。郭氏兄弟集团创立于1949年,最初在马来西亚的柔佛巴鲁经营大米、食糖和面粉。1953年在新加坡成立了郭氏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亚洲最具多元化的跨国企业集团之一。集团以粮油加工、油脂化工、仓储物流、内外贸易为主,集煤炭经营、清洁能源开发、房地产、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也是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粮油加工、贸易商,在中国累计投资40余家粮油食品以及相关业务的生产加工企业,创始人郭鹤年,马来西亚华裔,以亚洲糖王和酒店业巨子享誉世界。1974年,嘉里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成为郭氏兄弟集团进一步从事区域性发展的重点。嘉里这一名称则成为郭氏兄弟集团在中国业务的标志),但成功最主要的还是靠嘉里粮油敏锐的市场预见性,正确的市场营销方略。 下面我们分析,在中国短短的十几年中,嘉里粮油取得优秀成绩中的努力过程及企业的强势所在,剖析为什么嘉里粮油在中国市场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二、敏锐的市场预见性,正确的市场营销方略及切实履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造就了嘉里粮油的成功所在 (一)发现市场 1、抓住“改革开放”这一机遇,嘉里粮油登上了这列经济快车,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来,中国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三大经济改革实验区都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带动了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其中深圳这个当年不知名的小渔村而今成为了中国最开放和发达的城市之一。沿海经济特区的成立,大大的鼓舞了嘉里粮油企业前来中国投资的信心。 1.1改革开放,政府对外资企业投资的利好政策

中国牛肉与牛排相关数据

中国鲜冻牛肉与牛排产业相关数据 一、中国牛肉的消费与产地情况数据: 1.中国牛肉消费数据:表 1 表1-- 中国牛肉消费数据情况 年份牛肉消费总量(万 T)人均牛肉年消费量( KG/人) 197830.780.31 198035.980.36 198552.270.48 1990115.880.97 1995290.09 2.29 2000513.12 3.90 2005568.10 4.28 2010653.06 4.90 2011647.49 4.81 2012666.26 4.87 2013673.21 4.93 2014689.24 4.99 2015694.93 5.05 2016702.31 5.10 2017709.46 5.15 2018716.51 5.20 2019723.59 5.25 2020730.84 5.31 2014 年以前的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库。 2015 年至 2020 年数据来源:《农业展望》第10 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刘锐王莉论文预测 2.2011 中国牛肉消费数据与其它国家的差距情况:表 2 表2--2011 世界各国牛肉消费排序(总量 / 人均量) 排序国家牛肉消费总量(万 T)国家人均牛肉年消费量( KG/人)1美国1200阿根廷54 2巴西770新西兰47.6 3中国647澳大利亚40.6 4俄罗斯230巴西39.1 5阿根廷220美国38.1 6墨西哥190波利尼西亚33.9 7法国160卢森堡29.7 8印度150丹麦29.6 9巴基斯坦150加拿大29 中国647中国 4.8 数据来源: FAO数据库

未来5年中国牛羊肉市场形势展望

未来5年中国牛羊肉市场形势展望 曲春红司智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摘要:2015年上半年,受牛羊肉消费低迷、生产增加和进口因素影响,国内市场供求偏紧的状况有所缓和。3月以来牛羊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预计未来5年,中国牛羊肉生产将稳步增长,消费继续增加, 供求偏紧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牛羊肉价格会有所波动,但幅度不会太大,仍将保持高位。 关键词:牛肉;羊肉;市场;价格;贸易;展望 Outlook of China's Beef and Mutton Market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Qu Chunhong,Si Zhizhi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CAAS;Key Lab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Ministry of Agriculture;Key Lab of Digital Agricultural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CAAS,Beijing100081)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w consumption,increasing production,and import factors of beef and mutton,the tensions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domestic market were alleviated in the first half of2015. Since March,the prices of beef and mutton have been decreasing continuously,so that the cultivation profits have been squeezed.For the next five years,the production of beef and mutton in China will increase steadily with constant increasing consumption,the 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will not change in a short time,and the prices of beef and mutton will fluctuate with a small range,but still remain at a high level. Key words:beef;mutton;market;price;trade;outlook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5-07-05 农业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项目 曲春红(1968—),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畜产品市场分析、国际农业跟踪与比较等。E-mail:quchunhong@https://www.360docs.net/doc/6111319788.html,;通信作者司智陟(1980—),女,北京人,博士,副研究员,从事畜产品市场研究、国际市场形势研究。E-mail:sizhizhi@https://www.360docs.net/doc/6111319788.html, 12015年上半年形势回顾 1.1产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驱动下,我国草食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有效保障了牛羊肉、乳制品等草食畜产品的市场供给[1]。2014年我国牛肉产量为689万t,较上年增长2.4%,是近4年来涨幅最大的一年;羊肉产量为428万t,较上年增长4.9%,是近7年来涨幅最高的一年,国内牛羊肉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有所缓和。2015年牛羊肉生产形势继续趋好,河北省1季度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14.2万t 和7.3万t,同比分别增长5.6%和5.1%[2];新疆1季度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11.7万t和12.4万t,同比分 产品预测

牛羊肉市场调研报告

对新疆牛羊肉生产供应现状及问题的 调研报告 牛羊肉是我区城乡居民主要的肉食消费品,是1000多万穆斯林群众的生活必需品。稳定增加牛羊肉生产供应是关乎农牧民增收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重大民生和民心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牛羊养殖业快速发展,牛羊肉产量持续增长。但牛羊肉消费的刚性增长更快。特别是近年来,受制于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牛羊养殖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牛羊肉生产增速趋缓,有些年份甚至下降,导致牛羊肉供给偏紧,价格持续走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引起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政策、完善规划、明确目标,各地州市也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或方案,多措并举加快了肉牛肉羊生产发展。总体看,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牛羊肉生产供应趋紧状况已有所改善,价格涨幅趋缓,近期内还有所回落。但从长远看,牛羊肉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实现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牛羊肉生产供应现状和问题,课题组赴相关部门和地州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牛羊肉生产供应现状及特点 (一)牛羊肉生产逐渐恢复,供给逐步增加 受牧区草原长期超载过牧难以为继、自然灾害频发和农区棉花、林果等经济作物比较效益高等原因影响,2006-2008年我区羊牛养殖一度急剧下降,2009年以后生产逐渐恢复,牛羊存栏、出栏和产肉量开始全面回升。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统计,2013年全区羊存栏3633.2万只,出栏3107.5万只,羊肉产量49.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3.54%、3.54%;牛存栏371.1万头,出栏230.3万头,牛肉产量37.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1%、3.62%、4.42%。2014年上半年,羊存栏、出栏和产肉量继续稳步增长,牛存栏、出栏和产肉量因2012-2013年调运出疆活牛(近20万头)、母畜减少而略有下降。 (二)牛羊肉价格涨幅明显回落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牛羊肉价格在经历了近几年的“疯涨”以后,2014年上半年涨幅明显收窄。商务部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4年5月,我区鲜羊肉批发均价为57.07元/公斤,同比上涨1.66%,环比下降0.9%;鲜牛肉批发均价为58.19元/公斤,同比上涨6.61%,环比下降0.05%。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区羊肉价格上

中国进口牛肉风险分析

关于近几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牛肉风险分析报告 近年来,由于国内饮食消费结构、市场供求变化等诸多因素聚合影响,市场对肉类产品需求日趋旺盛,正是由于需求的增大,从而带动了肉类进口量连年上升,现在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肉类生产、进口和消费大国。肉类产业攸关我国菜篮子工程,如何主动把握肉类进口规律,实现趋利避害,是保持我国肉类进口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牛肉生产和进口现状 1.近年来,我国牛肉进口稳步增长。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2011年我国牛肉进口量将增长43%。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牛肉类产品进口额为3.74亿美元,同比增加25.9%。而牛肉类产品前三大进口市场进口量为 2.7万吨,同比下降18.2%。 二、近几年我国牛肉肉进口情况分析 近几年我国牛肉进口大幅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 1.近年来,我国牛肉及其产品需求逐年增长,特别是节日期间,以及由于人们对饮食健康观念的改变,使得牛肉的需求日益旺盛,加剧供不应求状况,从而带动了牛肉进口量不断升高。 2.另外,由于国内肉类价格长期处于高位,从而吸引国外肉类大批涌入。 3.我国肉类进口禁令逐步放开,为进口增长提供了条件。从2010年我国陆续放开肉类进口禁令,如解除对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甲型H1N1流感禁令、批准墨西哥猪肉制品进入中国市场等,这些政策的实行直接扩大了牛肉进口的来源渠道。 三、进口牛肉存在的风险 1.进口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疫病一直困扰着中国和世界畜牧业。2011年全国从进口肉类产品中检出不合格近400批,主要问题有检出莱克多巴胺、沙门氏菌,感官不合格等诸多问题。虽然牛肉在进口时也经检验检疫,但由于检疫工作并不能把疫病全部杜绝,所以使得进口牛肉质量,以及疫病对国内的畜牧业安全造成隐患,从而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牛肉市场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牛肉市场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市场形势及市场机遇的分析 今年市场形势与往年相比变化极大,历史规律全面突破,充分认清当前市场形势对于业务人员掌控和把握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看: 1、国际市场形势: 1)国际牛源总体数量较少,产品价格较高。澳洲、新西兰目前是小牛屠宰的最佳季节,产品主要供应给日韩、中东、台湾、欧洲等高价格区域;巴西、澳洲走私的下滑,基本从广西、等地登陆。或是从越南过来,商品增加4-6元/kg。拉美国家受到美元贬值、通货膨胀、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牛源出栏量少,正规的商品只有日本和牛,通过缅甸、泰国,价位在400-600元/kg;而南美代理商因人民币升值较强,主要集中胸腩连体、

碎肉等商品;60-80集装箱/月,后4个月产品价格会明显上升。 2)产品进口总量下降。随着国内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海关加大对走私牛肉打击力度,走私产品减量;正规渠道进口的南美产品总量也低于往年,产品主要是腱子、碎肉和胸腩等品项。3)下半年市场预测。牛源数量会持续减少,价格会持续升高,澳洲因为干旱导致的牛源数量减少不会短期改变,巴西牛肉价格因为美元贬值持续走高;中东、香港地区的牛肉消费量会因为价格持续走高而消费减量,产生替代性消费。随之价格较低的印度牛肉出口量将有所提升;中国已经通过了美国、加拿大的出口申请,有可能在下半年在市场中出现少量的加拿大牛肉。 2、国内市场情况: 1)2014年牛源严重短缺,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肉品价格不断上涨。按照历史规律,4-6月份牛源数量会相对充足,价格较稳定。而今年突破历史规律,

中国牛肉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牛肉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怪现状1:牛肉价格攀升和农户退出肉牛养殖并存 (6) 一、5年来82%的价格涨幅是行业供需失衡的直观体现 (6) 1、2010年以来全国牛肉价格上涨幅度达到82% (6) 2、行业供需失衡是价格上行的重要原因 (6) 二、供给端衰退,农户退出肉牛养殖现象普遍 (8) 1、养殖业的比较优势整体弱于外出务工 (8) 2、肉牛养殖的特性决定了其并不是农户在养殖业中的首选 (10) 第二节企业通过模式创新和借船出海应对牛源瓶颈 (12) 一、牛源供给不足,制约企业发展 (12) 1、架子牛供应有限,导致和育肥牛出现价格倒挂 (12) 2、规模化屠宰企业开工率低位运行 (13) 二、企业通过模式创新和借船出海应对 (14) 1、借船出海,并购主要牛肉出口国的相关资产 (14) 2、本土企业通过养殖模式创新扩大供给 (15) 第三节怪现状2:走私牛肉猖獗,占据消费市场份额超过20% (16) 一、走私牛肉约180万吨,由广西和香港进入内地市场 (16) 1、2015年国内流通的走私牛肉数量约为153万吨 (16) 2、走私牛肉主要通过香港和广西的口岸进入内地市场 (17) 二、走私猖獗的原因:部分牛肉出口国进口禁令的存在和国内外的高额价差.. 18 1、部分牛肉出口国被禁止向中国出口牛肉 (18) 2、正规进口利润可观,走私价差更大 (19) 第四节国家层面多重政策助力牛肉供给端改革落地 (22) 一、国际贸易:冷冻牛肉贸易税率降低,启动澳洲活牛进口项目 (22) 1、新西兰和澳洲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税率降低政策陆续落地 (22) 2、澳洲活牛(屠宰用)进口禁令放开 (23) 二、国内养殖:出台基础母牛扩群补贴措施 (24) 1、2014年首次出台基础母牛扩群扶持政策 (24) 2、扶持政策持续,但效果显现需要时间 (24)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小麦1亿吨左右,玉米0.9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6000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就粮油加工而言,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 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经典型调查及推算,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入统规模以上[注: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是指:大米加工厂日处理稻谷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小麦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含50吨),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日处理油料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粮油加工企业8546个,其中,日加工能力100~200吨的1401个,日加工能力200~400吨的466个,日加工能力400~1000吨的207个,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72个。在所有制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个,占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个,占l.2%;民营企业6492个,占76%。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资产总计1394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北、广东、福建、辽宁。其中:河南、江苏、山东的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 在2010年的粮油加工业中,米、面、油加工业的情况分别如下: (一)大米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2010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5666个,年生产能力9463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的企业为4741个,100~200吨的企业为754个,200~400吨的企业为132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38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10个。 入统企业的大米总产量为2257.1万吨。其中:特等米764.2万吨,占33.9%;标准一等米1310.2万吨,占58.1%;标准二等米139.2万吨,占6.2%。特等米和标准二等米的产量占大米总产量的92%。 入统企业的现价总产值712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资产总计335.3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5万人。 (二)小麦粉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2010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小麦粉加工企业1990个,年生产能力6508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I00吨以下的企业为1184个,100—200吨的企业为

2016-2022年中国牛羊肉市场供需现状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牛羊肉市场供需现状分析及未来投资评估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牛羊肉市场供需现状分析及未来投 资评估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编号】R346187 报告目录: 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全年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牛肉产量689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428万吨,增长4.9%;禽肉产量1751万吨,下降2.7%。禽蛋产量2894万吨,增长0.6%。牛奶产量3725万吨,增长5.5%。年末生猪存栏46583万头,下降1.7%;生猪出栏73510万头,增长2.7%。 2014年我国肉类生产结构

2017年牛羊肉屠宰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牛羊肉屠宰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管理 (2)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 (1)行业主管部门 (2) (2)行业自律组织 (2) 2、行业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3) (1)行业法律法规 (3) (2)产业政策 (4) 二、行业发展现状 (5) 1、行业的兴起 (5) 2、行业规模 (5) 3、行业发展趋势 (7)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7) 1、有利因素 (7) (1)国家政策的支持 (7) (2)消费升级促使居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8) 2、不利因素 (8) (1)牲畜疫情时有发生 (8) (2)畜牧产业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 (8) 四、行业壁垒 (9) 1、资质壁垒 (9) 2、资金壁垒 (9) 3、技术壁垒 (10) 五、行业产业链 (10)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行业主管部门有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卫生部等。其中,农业部对牲畜养殖、饲料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商务部对屠宰和肉类加工监督管理,行业技术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则分别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卫生部制定。 (2)行业自律组织 行业自律组织包括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中国肉类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是由从事养羊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的全国性行业联合组织,是中国畜牧业协会的分支机构、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中国肉类协会简称中国肉协,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的全国性肉类生产流通行业社团组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食协,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1 年10 月29 日成立的全国食品工业的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 上述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协调企业间、地区间生产经营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发展;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市场发展趋势,提出行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建议等。

中国食用油营销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食用油市场分析报告 新标准重新洗牌食用油市场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食用油行业没有市场准入制度,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标准比较低,食用油制造企业纷纷上马,导致食用油质量良莠不齐。2004年,随着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食用油生产采取市场准入制度,一大批实力不足的食用油企业将因质量不能达标而被淘汰,留出了巨大的二三级市场空间,为有实力的食用油品牌扩张市场提供了机会,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小包装食用油之争更加火上浇油。可预料的是,未来几年内,食用油市场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时期。 我国食用油现状 食用植物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 2001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1383.17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165万吨,进口值为39.64亿元人民币,出口食用植物油13.45万吨,当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达到1534.72万吨。 2002年食用植物油国内总产量超过1531万吨,2002年比2001年递增10.7%;进口食用植物油319万吨,进口值为108.7亿元,进口值比2001年

增加了174%,而食用植物油的出口量9.74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27.6%,2002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超过1634万吨,整体总供给量的增长幅度为15.39%。可见我国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正呈快速上升态势,食用油的市场增长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进口食用油的价值增幅远远超过数量增幅,说明进口食用植物油中,高价值食用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口量也越来越多。这正符合食用植物油消费的新趋势: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细分化、高档化。 从食用油市场来看,目前我国国产油增长缓慢,进口油增长迅速,精炼油消费增长很快,占据了75%城市食用油市场,其中有15%是小包装食用油,并逐渐向农村市场渗透。随着城乡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小包装食用油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消费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 现阶段食用植物油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城市以食用精制油、农村以消费二级油为主;食用油的品种丰富,因油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分为20多个品种,但大豆油的消费量最大,占40%以上;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的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品牌众多,除有限品牌的市场分布较广泛之外,其它品牌的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说明中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