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三大构成

设计的三大构成
设计的三大构成

设计的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形式美的法则

一、对称

1、对称:形体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

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

式。

二、平衡

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

三、对比

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

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四、和谐

(1)、广义解释: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所感觉和意识的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五、调和

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对比是互为

相反的因素。

六、节奏、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

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图7)

四、统一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

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的原理如下:

1、接近的原理

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

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2.连续的原理

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仍能够得到统一。(图8.9)

3、闭合的原理

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的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了。

门类、元素、形象

一、概念

设计是一种开拓,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都是一种设计。

二、门类

1、装饰:壁画、染织、装潢等

2、视觉传递:海报、广告等

3、机能:服装、家具、陶瓷等

4、环境:室内、园林等

三、元素

1、概念元素:点]、线、面

2、视觉元素:大小、形状、色彩、肌理

3、关系元素:方向、位置、空间、重心

4、实用元素:表达的涵义、内容、目的、功能

四、形象

1、分类

举例

偶然形:白云、枯树、破碎的玻璃等

人为形:建筑、汽车、器物等

五、形与形的关系

在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供设计者选择,创造出更多的形象。

1、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2、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3、覆叠: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

性,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定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5、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7、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新的形象。

8、重合:两个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错,其中一个覆盖在另一个上,成为合二为一,完全重合的形象

第二章第三章点、面、线三要素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

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

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

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按照光

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二、线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

直线、曲线、虚线、锯齿线……

2、线的特性

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

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

(1)规则的组合

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

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

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

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割。

三、面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

1、面的分类

(1)几何性的面、直线性的面、有机性形态的面、不规则性形态的面、偶然性形态的面、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如敲打、泼撒。徒手性形态的面。从大小到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客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第三章第四章骨格与基本形

一、骨格的作用

平面构成中,骨格是支撑构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组合形式,使形象有秩序地经过人为的构想,排列出各种宽窄不同的框架空间,把基本形输入到设定的骨格中以各种不同的编排来构成设计,骨格既起到编排形象和管辖形象的空间作用。

二、骨格的分类

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1、规律性骨格:是以严谨数学方式构成的。如重复骨格、渐变骨格、发

射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3、重复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内,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等距离划分出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称为重复骨格。重复骨格多为正方形单位空间,因对重复构成有利,可以较多的组合成新的形态。

4、渐变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内,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划分单位面积的水平、垂直线所组成的网格称为渐变骨格。一般可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来划分的。

5、发射骨格:是由一个发射中心点向外发射或者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外运行的骨格。发射骨格也可用渐变骨格的原理进行。由中心点有渐变变化的发射能给人以强有力的吸引力和较好的视觉效果。

三、基本形

(一)概念

是指在平面设计中借以表达意图的视觉元素,它是表达构成意图的主要手段,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单位。基本形有助于设计的内在统一,在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点、线、面。基本形的形状、大小、色彩和机理受方向、位置、空间和重心的制约。

方向:是由设计者通过基本形和框架的关系,以及其他形象的关系来决定的。

2、位置:基本形的位置是由基本形和框架的关系,以及其他形象来决定的。

3、空间:同样也受到空间的包围,产生政府变化。

4、重心:对人的心理产生轻重、稳定或不稳定的感觉。

(二)基本形的正负关系

在平面设计中一般习惯上把形象成为图,把背景称之为底,如果形象是黑色的,而背景是白色的,那么就会产生一种黑色占据了空间的感觉,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负形象”。如果把基本形放在一定的空间中去,并且继续使用黑、白两色进行搭配时,就会出现下列四种情况:

1、白形白背景,又称“消失”

2、白形黑背景,给人一种通透感,称为“负形象”。

3、黑形白背景,给人一种实体感,称为“正形象”。

4、黑形黑背景,也称“消失”。

当基本形相遇在一定空间时,则正和负的关系有16种不同的黑白配置。(三)图与地

1、概念:是一种对比、衬托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

任何“形”都是有图与地两部分所组成,要使形感到存在,必然要有地将其衬托出来,在一幅画面里,成为视觉对象的叫图,其周围的空虚处叫地。1920年一个叫芦宾的人研究出来这一理论,故称“芦宾之壶”,又叫“图地反转”。

2、特征:图有明确的形象感;地没有明确的形象感。

3、在设计的运用

色彩明度较高的有图感

凸形有图感

小的形状有图感

被包围的有图感

动态的有图感

具象的有图感

对比强烈,图地分明的有图感

第四章图形想象

艺术形象不是某个具体的形或色的构造物本身,而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是从可见的形状和色块中浮现出来的,是不必经过科学抽象的概括过程,就能取得的艺术抽象,幽是只能观看和理解而不能进入的虚像空间(幻象)。

我们之所以说艺术形象是一种幻象,仅仅是指艺术想象是非物质的,是由相互达到平衡的形状所组成的空间构成。这种幻想按空间维度分为:平面幻象、立体幻象、运动幻象、思维幻象。

一、平面幻象

1、形象重叠

非无意义的堆砌和简单的相加,而是组合和化合,获得象征、借喻、暗喻的效果,使不合逻辑的形式产生合乎逻辑的结果。

2、填充和联合

感知物体的形状,首先要把握它的轮廓。轮廓是界限,任何轮廓都倾向于岁其所包围的施加影响力,使之构成“形状”,这叫“形状制造”。

填充法的逆反形式是形态联合法,即先有几个单体形态,然后组织其成为联合形象。如铁路的徽章,由“工人”两个字组成火车头的形象,不仅表现了铁路的特征,还包括着“工人阶级但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意义。

3、叠印

形态有主次,并具有某方面的类似性。次要形态部分的或全部的叠印在主要形态的某个局部,从而造成复数的映像。叠印的表现:

利用形的类似性叠印

利用结构的类似性叠印

利用意义的类似叠印。

4、公用形

与上的差别是形态部分主次内外,而且限于同一性的重复或类似形态,作并列的叠置,造成其中一部分形为两个或多哥并列形所共有。

5、重像

从一个形联想到另一个形,两个形相互重合,从而构成内在有机的新生体,这种重叠叫“重像”。其创造方法主要是联想。

二、立体幻象

空间有实与虚、平面性与幻觉性、矛盾性等特点。空间感包括:立体感、进深感、透明感、空间反转等,其本质都是张力的表现。

三、运动幻象

1、动的印象

现代艺术已由视觉的静态转移到视觉的动态。时间是运动的象征。运动现象分为:静的运动感觉和动的运动感觉。

静的运动感觉是“始动现象”,即运动的原始。表现法:以形或色的层次来表现;用变形或歪扭的形势来表现;利用有机形态作为暗示生命呼吸的象征。

动的运动感觉则是在真实的运动表现。

2、连续诱导

形象有着逐渐变形或“走样”的的倾向,从有秩序向无秩序过渡的倾向。

人的视知觉有着富于弹力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这也就是我们之所以能辨认出数十载不见面的老朋友或老同学的原因。

四、思维幻象

1、矛盾形态

2、写意造型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方法

(一)、渐变

1、概念:一种规律性很强有顺序,有节奏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浓

及淡的变化

2、类型:

形状的渐变

方向的渐变

位置的渐变

大小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骨骼的渐变

(二)重复

1、概念: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称为重复构成

2、类型

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中使用同一基本形的构成图面称为基本形重复。

骨骼的重复

形状的重复

大小的重复

色彩的重复

肌理的重复

方向的重复

(三)近似

1、概念: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

2、类型

形状的近似

骨骼的近似

3、与渐变的区别

渐变的规律性强,排列严谨。

近似的顾虑性不强,变化较大。

(四)发射

1、概念:鲜花的结构、太阳的光芒等都称之为发射。

2、种类:

中心点发射

螺旋式发射

同心式发射

(五)特异

1、概念: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叫特异。

2、类型:

形状的特异

大小的特异

色彩的特异

方向的特异

肌理的特异

(六)对比

1、概念: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2、类型

形状的对比

大小的对比

大小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

肌理的对比

位置的对比

重心的对比

空间的对比,远近、前后、正负

虚实的对比

(七)密集

1、概念:

2、类型

点的密集

线的密集

自由密集

注意:基本形的面积要细小,数量要多,否则便没有了密集的效果。(八)打散

1、概念:完整的东西打破,按照形式美的法则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元素,

称为打散。

(九)分割

1、概念:把的东西分割后,按照形式美的法则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元素,

称为分割

(十)空间

1、概念:在平面设计中,为了表达空间立体效果,按透视学的原理,将

平行直线集中消失到灭点的方法,表现其空间感。

2、表现法

利用大小表现

利用重叠表现

利用阴影表现

利用间隔疏密表现

利用平行线改变方向表现

利用色彩的变化表现

利用肌理的变化表现

矛盾空间表现

3、空间错视,又叫“摸棱两可的图形”或叫“暧昧性空间”。其特点是形

象忽前忽后,时凹时凸,使人产生闪的错觉。我们可以将此图右侧三个透视的方块看成图E的三个横画的端部,其视觉效果则E形在前,假如,再把该图左侧的两个小方形看作“”的两个横画的端部,那么“”

形却跑到前面来了。

3、长度错觉——缪莱尔错觉:通常情况下,如果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外

的箭头,另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内的箭头,那么带有向外箭头的线段看起来要比带有向内箭头的线段长些,这是一种错觉现象,叫缪莱尔错觉。

第六章立体构成

一、概论

除了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

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型限

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二)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三)立体的性格

直线系立体具有直线的性格,如刚直、强硬、明朗、爽快,具有男子气慨。曲线系立体具有曲线的性格,如柔和、秀丽、变化丰富,含蓄和活泼兼而有之。

中间系立体的性格介于直线系立体和曲线立体之间,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我们在分析立体的性格时,要针对每件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与深入体会,并看它们主要接近于哪类立体。而各类立体还可进一步细分类,如直线系立体,从方向感而论,还可有垂直向立体和横向立体之分,前者给人以伟大、庄严、进取、坚强的心理感受,后者给人以舒展、宁静、平凡、亲近的心理感受。

(四)、立体的构成特点

1、无框架

这里所说的框架是指造型的外框界限,如一幅画的边框、一件浮雕的外缘,一件工艺品的玻璃罩等等。立体造型是没有框架限制的,如雕塑、产品造型、建筑等。所以立体的构成也不必考虑受任何框架的限制,在空间中根据设计意图的需要和环境的允许情况,可任意舒展,无拘无束。

2、力感

在雕塑艺术中,历来很注意量感的表现,那么在立体的构成中,把量感的表现理解为力感的表现更为确切。这里所谓的力,与自然科学中所论及的力学有所不同,这是人们的心理所产生的感受。因为人们生活在自然之力、人为之力所支配的环境中,所以有关力的心理作用,是自然形成的。只要立体的造型摆在面前,人们肯定会因它们的体积大小不一、形状变化各异而产生很沉重、很坚固;或是很轻、有速度感;或是紧张(内在的力)、萌动欲发、或是松弛、懒散等感受。就是说,立体的量和形,肯定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力感,而这种力感,是二次元空间所不能全然表现得了的。

3、有光影

立体造型在有光源的情况下才能看得到。而在光的照射下,必产生阴影,这阴影包括自影和落影,这一特点只有立体形态才具有。在立体的构成中,除了立体本身的形体外,还应考虑到它们在一定光源环境中产生的阴影效果,阴影利用得好,能使整个立体造型的明暗关系更加丰富,立体感更加强烈。有的构成设计还特意下功夫,利用阴影产生迷离、变幻的效果。

4、“四次元”性(亦可谓“四维”性)

“四次元”性是在三次元空间中加入了时间与运动的因素。因为立体的造型,特别是大体积的造型(纪念碑、建筑等),在一个固定的视点上是看不到全貌的,况且在每个视点上看到的立体景观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必须移动视点,即你需要边走边看,才能看到其全貌(小体积的造型则相反,只要移动形体本身就可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在你眼前展现着不同的景观(如前所叙,即产生了不同的型限)。如果是观赏建筑物,你在看完了整个外观后,肯定还将从外面进里面,看看室内装饰、房间布局等等,有的形体自身为可动的,即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变化位置或形态。因此,当一件立体造型在向你展示全貌时,已加入了时间与运动的因素,我们称这种时空关系为立体的“四次元”性。

第七章二、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

立体形态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出于构成理论的需要,都可归纳为粒体、线体、面体、块体这四种最基本的形态(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是点、线、面)。用它们分别可以构成点限空间、线限空间、面限空间、体限空间。此四种构成形式,为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

(一)点限空间(粒体构成)

由相对集中的粒体构成的立体空间形式。它给人以活泼、轻快和运动的感觉特征。

粒体,具有点的造型形式特点,在立体构成中是形体的最小单位。只要是相对小的形体,粒体的形象可以是任意的。就如同衣服上的扣子,虽然起着点缀的作用,但其造型可以是形形色色的。

点限空间构成中,粒体的大小不允许超过一定的相对限度,否则它就会失去自身的性质而变成块体的感觉了。用众多数量的粒体搞构成时,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大小、距离和疏密、均衡关系。通常,用粒体搞构成,需要与线体或面体、块体等配合,才能赖以支撑、附着或悬吊。

近年来兴起的动体艺术更多地采手点限空间的形式,而一经加入动的因

素,它的空间感觉特征就更加强烈了。

(二)线限空间(线体构成)

通过线体的排列、组合所限定的空间形式。它具有轻盈、剔透的轻巧感。

可以创造出朦胧的、透明的空间效果,其风格比较抒情,故常直接用于装饰环境的空间雕塑。如将线的形态(粗、细、截面、方、圆、多角、异形的线等),构成方法和色彩诸因素充分调动,将会创造出各种不同意趣的空间形象。

在立体构成中,线体比粒体的表现力更强、更丰富。比如直线体具刚直、坚定、明快的感觉,曲线体具有温柔、活跃、轻巧的感觉。当然,这是总的表情特征,因为线体的粗细不同,还相应有各具特色的表情,如略粗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沉着有力;细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脆弱、敏捷、秀丽等。

线体无论曲、直、粗、细,与块体相比,它给人的感觉都是轻快的。线体的构成,肯定带有很多空隙,这些空隙是不可忽视的空间形态。线体构成的杂乱,会造成混乱的空间,就不会使构成具有充实的空间感和有层次的美。

在线体的构成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长短、粗细、方向。

(三)面限空间(面体构成)

用面体限定空间的形式。它可分平面空间和曲面空间两类。由于面体的形态可以是无数种的,所以面限空间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空间形态。用它可以创造出表达各种意境、形式、功能的空间。

面体给人一种向周围扩散的力感,或称张力感。这也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薄与幅面的特征所决定的。如厚度过大,就会使其丧失自身的特征而失去张力,显得笨重。

用面体搞构成,每块面体的厚度与正面形态都应首先确定下来,在将它们组织到一个空间内时,要着重研究、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面体与面体的大小比例关系、放置方向、相互位置、距离的疏密。要根据预定的构成目的,调整好诸体之间关系,以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四)、体限空间(块体构成)

用具备三次元(长、宽、高)条件的实体限定空间的形式。块体没有线体和面体那样的轻巧、锐利和张力感,便它给我们的感觉是充实、稳重、结实有份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界施加的力量,如冲击力、压力、拉力等。

因为体的形态是无限多的,所以用它来限定和创造空间,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如建筑群落限定的空间;公园里被精心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的树木群体间的错落有致;考究的室内陈设、广场中央屹立的纪念碑----都是人为创造的体限定间。

第八章三、立体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

每一件成功的立体构成作品,都是要经过艰苦创作才能得到的。在整个创作程序中,必须经过几个主要环节,或者说,必遇到几个主要问题。本节将它们归纳成立体构成的六个要素,逐一进行阐述。

(一)逻辑要素

“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是:1、思维的规律;2、客观的规律性。谁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思维首先应该是清晰的,有计划、有条理和有目的,并尊重客观规律。这样才能使所做的事尽善尽美。立体构成从构思到实现,都需要讲求逻辑性,因它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价值;或作为基础训练,或实际应用;所以绝不应有所谓"下意识"的或漫无目的的构成活动出现。否则,立体构成将会失去自身的价值。

逻辑要素是怎样体现在立体构成之中的呢?让我们以一件立体构成作业从构思到实现的过程为例,加以说明。

作业课题为:创造单纯而充满活力的构成。

面对课题,首先会想到:这是去掉了时代性、地方性、社会性、生产行性等附加条件的纯粹造型活动,是要求我们创造出能给人以某种抽象的心理感受的形体。接着,思维进行到课题的展开,什么样的形体会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受呢?“活力”,就是富有生命力,蓬勃而充沛,富有生命力的生命体,马上会使人联想到植物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幼芽、丰硕的果实、敏捷的动物、健美的人体……再归纳这些具体形象的共性,我们可以得出:生命体可以使人感到由内向外的生长,饱满而结实,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所以,“充满活力的形体”无论如何不会是干瘪的、平面的、生硬的,它应是膨胀的、有量感有动势的造型。

现在,再加上“单纯”二字,就限定了我们要创造的形体。思维活动进行到此,朦胧的形态开始在脑海中出现了;可以取某种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构成,虽然这些几何形体给人以生硬的机械感,但它最符合“单纯”的课题要求,只要组织得当,就会构成象植物或动物等生命体一样的有机形体,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受。经过比较分析,几何体中的球体最终被选作此构成的主要形象。

接下来在制作过程中又会遇到种种问题,诸如形体构成过于复杂会失去紧张的力感;构成过于单纯会显得乏味、无魅力;以及用什么材料、采取什么工艺、选用什么色彩、确定大小规模等等,这些都需理智地去思考,直到最终作业完成。逻辑要素都始终贯穿其中,尽管它从不抛头露面。

逻辑要素在所有的设计与创作中,都有起着最明智的总导演作用。

(二)形式美的要素

“美”的概念,在美学中的含义很广。既指事物的内容,又指事物的表现形式。

人们评定和鉴赏一件构成作品的优劣,往往习惯以它给人的“美感”来反映。“美”在立体构成中,成为一种实体的、感性的东西存在,是一个具有特殊规律性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美的内容处处表现

于具体的形式之中,这种具体的形式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称它为“形式美”。它的基本内容是:

1、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艺术造型中应用于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形式规律。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可以增强造型的条理及和谐的美感,特别是对立体构成而言,失去了“统一”,作品会象一堆废墟,杂乱无章地堆积在那儿,是无艺术美而言的。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造成单调、呆板、无情趣的效果,因此须在统一中加以变化,以求得生动的美感,或者说:“统一”就是要统一那些过份变化的混乱;“变”就是要变化那些过份统一的呆板。

2、对称与平衡

对称,也叫作均齐。在建筑,图案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最常见的对称形式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放射对称。左右对称又称线对称,即以中心线为对称轴,线的两边形象完全一样。放射对称的形式为有一个中心点,所有的开支都从点的中央向一定的发射角排列造型。它有较强的向心力。盛开的花心、雨伞架、风车等,都属放射对称形体。

对称的造型具有安静、庄严的美,在视觉上很容易判断和认识,记忆率也高。

平衡与对称不同,它不是从物理的条件出发,而是指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虽然形体的组合并不是对称的,但却能给人以均衡,稳定的心理感受。或者说,此处的平衡是指形体各部分的体积给人在心理上感到的相互间达到稳定的份量关系。

对称与平衡的区别是:平衡较对称更显得活泼、多变化;对称则较平衡更显得肃穆、端庄。

3、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强调表现各种不同形体之间彼此不同性质的对照,是充分表现形体间相异性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使造型产生生动活泼或亢奋的效果。对比构成形式对人的感观刺激有较高的强度。

对比的形式是怎样在立体构成中表现的呢?例如"大的与小的形体构成在一起会形成对比,大小显得更大、小显得更小;方的与圆的形体组织在一起,会充分地显示直线体的端庄和曲线体的丰满、生机勃勃;曲面体与直线体在一起,直线体显得更加纤细、尖锐而敏捷,曲面体则更显膨胀、柔和而稳重;垂直的立体与水平的立体放在一处会显得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此外,自然形体与人造型体相对而言比;粗壮的与纤细的形体相对比;黑色块体与白色块体的对比、、、、无疑,对比的内容与形式是十分丰富的。如果重点考虑空间与时间对它的影响对比的形式还有如下三种状况:

(1)并置对比--所占的空间较小,即相互呈对比状态的形体较集中地放

置,使人的视域中心一下子就能包容。这样的对比效果较强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常常成为造型的焦点所在和趣味中心。

(2)间隔对比--是一种较调和的对比形式,是指将相互呈对比形式的形体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种形式一般不易产生构成焦点,而只能是重点间的响应。运用得当,易创造良好的装饰效果,并起到平衡的作用。

(3)持续对比--这种对比包含了先后秩序的时间因素,使对比作为更强烈的印象被感觉到。例如:在构成艺术展览会上,你刚欣赏过了一件用树根材料制的作品,紧接着又观赏另一件用金属材料制作的作品,那么前者所具有的天成妙趣、自然原始的美与后者的经机械加工、电镀饰面,有现代感的美则会给你以鲜明的对比,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持续对比因素所起的作用。

关于“调和”,从字面上讲,是与“对比”相对立的,但在此处,对比与调和却是要相提并论的。因为对比的形式如运用不当,将会产生多中心和杂乱无章的效果,所以在运用对比的同时,必须时刻注意到调和,使构成的诸形体配合得恰当、和谐。就如厨师做菜,往往一道菜里要放上许多种味道不同的佐料(象糖和盐是完全不同的二种滋味),但只要调配合理、用量适当,就会使每一道菜各具风味,成为佳肴。

欲达到既对比又调和的整体完美效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注意诸形体放置的秩序性、各部分形体之间恰当的比例、形体间的类似程度等。

4、节奏与韵律

节奏,确切地说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人们也有它来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节奏感会使构成的形式富于机械的美和强力的美。富于节奏感的形象在我们周围是处处可见的。富于节奏感的现象更多是多见,如一下接一下的抡锤劳作、舞蹈中连续反复的动作等等。由此可见,同一单位的形象或同一种动作规则地加以反复能产生节奏感。

如果在构成中大量地、一味地运用"节奏"形式,没有变化,不加入其它的组合方式,定会产生单调感,使人感到乏味。所以往往需要再加入韵律的因素,才会更完美。

韵律,是使形式富于有律动感的变化美。就象谱一首歌,只定了它为四分之三拍节还远远不够,作曲的功夫要大大用在使它具有间阶的高低起伏、转折缓急的韵律变化上,才能谱成一首好歌。因此,可以说节奏是韵律形式的单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丰富化。或者说,节奏是较机械而冷静的,韵律则是富于感情的。而它们在构成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使造型形式富于情趣和具有抒情的意境。

韵律的形式按其造型表达的情感,可分为许多种,有静态的韵律、激动的韵律、含蓄的韵律、雄壮的韵律、单纯的韵律、复杂的韵律等等。

(三)形式要素

粗犷的、清秀的、奇险的、安定的、庄严的、活泼的、透明的、流动的、有生命力的、冷漠的、、、、、、、不同的形态,造成不同的感受,许多形态往往同时肩负功能要求。立体构成以及一切设计活动都需要从本质及关键概念出发,去寻找符合既定逻辑的形体,要有所创新和创造。

形态可作如下分类:

--自然形态

形态---现实形态--人工形态

---概念形态(借助语言和词汇的概念赶知的形态)

作为要素的提出,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造新形态(现实形态)。或者说,面对一个主题,是否能设计出众多的形态和正确选择最满意的形态。这需要的是设计者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开阔的构思能力。

例如:问一个普通人,柱子是什么样的?回答常常是“圆柱”、“方柱”。其实不然,柱子的形态可以为无数种----中空透雕的、扭曲的、塔形的、伞形的、双柱或群柱并列的、左右透前后封闭的、带有写实形象的雕塑形式的等等。柱子的概念如果说是圆的、方的,这并没有表达柱子的本质,承重才是柱子的本质。只要能承重,那么它的外型就可以是很多种了。关键是我们要从本质出发,以创造性思维去寻找、设计新形态。如果被前人的创造束缚了手脚就会永远止不前,不会再有崭新的形态被设计出来。现在,假如你遇到了把一个正立方体二等分、创造两个新形态的课题,你就不应该只想到从中间切开了之的一个最普通的方法,而是应想到怎样去分割,才能使分割后的形态更美更新、更适合某种设计要求。这才是一个设计师应具有的素质或者说本能。

(四)、空间要素

用哲学的观点解释空间概念为:凡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它无形态,不可见。但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概念却是另一回事,它是指在立体形态占有的环境中,所限定的空间的"场",即指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也称心理空间)。象平面构成中的“正形”与“负形”一样,如果把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看作“正体”,那么空间就是“负体”,它对构成的效果乃至形象是有影响的,空间绝不等于空虚的间隙。

例如三个立体等距放置时,会使人产生它们中间有看不见的吸引力,这吸引力会使人感到它们是完整而协调的一体,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场"的作用。当间隔加大后这种心理的联系就不存在了,而是觉得它们是互相无关联的三个立体,空间“场”也显得涣散。如再把间隔缩得很小,使三个立体太接近时,反而显得太拥挤了,此时紧张感加强,如果是形状各异的立体,还会给人以混乱感。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安排空间是不可忽视的。空间与褓一样,也存在构成问题。

空间构成的要点是比例、对位、过渡等项因素。

(五)材料要素

在立体构成中,材料也是一项主要因素,特别是立体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是

无特定的,不同立意的构成所选择的材料应该是不同的,应选择最能贴切、完美地表达某种立意的构成之材料。

1、材料的种类

(1)以质地不同分类:

a、金属材料(铁、铜、锌、铝、银-----)

b、非金属材料(土、木、竹、石、布、玻璃、陶瓷---)

c、高分子材料(塑材、橡胶、合成纤维---)

(2)、以物理特征不同分类:

弹性材料、脆性材料、硬性材料、塑材料、粘性材料、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轻质材料、重质材料、液态(流体)材料……

(3)、以基本形态不同分类:

材料-----粒材、线材、板材、块材

2、立体构成训练中的常用材料

在立体构成训练中,可用的材料很多,制作者可根据现有的物质条件和加工条件,选择最能表现构成内容的理想材料。常用的材料有:

粒材--小塑料球、皮球、玻璃球、小木块、卵石、敲打或切碎而成的各类粒材。

线材--铁线、塑料皮导线、塑料管、吸管、木条、竹子、麻绳、棉线绳、鱼网线、琴弦、金属链、车条、电镀金属管等。

板材--木块、石膏块、苯板、发泡水泥砖、粘土、石块、砖块、树根结、毛线球、皮球、鹅卵石以及用板材做的中空块体等。

除以上介绍的材料范围外,每位制作者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现更适合自己作业的新材料,在选用材料时,无论是需经加工的还是取其自然形态直接用的,都要同时考虑到材料与工艺之间的配合关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材料美的作用。

(六)肌理要素

1、肌理的概念、作用、分类、表情

物体表面的感觉、形态,如手感、纹理、质地、性质、组织形式、凸凹程度等,概括起来叫做肌理。在造型艺术中,肌理起着装饰性或功能性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人感受肌理的方式而论,肌理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二类。

肌理的产生,有的是自然生就的,如树皮、木纹、石块,有的是经技术加工人为创造出来的。因此,从肌理的形成过程而论,肌理又可分为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二大类。

形体与肌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肌理起着加强形体表现力的作用:

粗的肌理具有原始、粗犷、厚重、坦率的感觉;细的肌理具有高贵、精巧、纯净、淡雅的感觉;处于中间状态的肌理具有稳重、朴实、温柔、亲切的感觉。天然的肌理显得质朴、自然,富于人情味;人工的肌理形形色色,可以随人心愿地创造,以确切地表现各种效果。肌理的实际应用例子甚多。2人工肌理的探求

出于构成内容乃至实际应用的需要,人工肌理的设计与研制是造型艺术诸

领域里不可缺少的项目(只不过称呼有所不同,如:表面加工、饰面、外表处理等等)。人工肌理的探求也当然地成为构成训练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设计者对肌理的创造能力。

面对各种材料,用各种手段、处理方法、加工技术,经过艰苦的构思,可以创作出变化万千的肌理,而同一种材料也可创造出不同的肌理

第九章四、形体的处理--创作方法

立体构成最终都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形体中,对于创造新型体,除了要调动所有要素贯穿其中,还有一些具体的处理与创作方法,在此加以扼要的介绍。了解这些方法和经验,会使我们在学习、创作或设计过程中早踏捷径、少些磋砣。

(一)、立体单元组合

这种构成方法,类似于“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重复”。它是将空间划分为单元体,即先设计出一个单元,然后复制若干个,通过纵使变化,拓展设计者的空间意识,启发构思与联想。单元组合是用于基础训练和现代空间艺术创作的一种好方法。

在构成中,单元体可以是等大的,也可以是大小有所变化的;还可以将每一个单元体的形态进行有秩序的稍许变化,类似“平面构成”中的“渐变”。用立体单元组合的方法创造出的空间形象,会有强烈的统一感,给人经深刻的印象。

(二)近似单体组合

构成中的每一个单体形状彼此不同,但却很相似或有着共同的因素。在强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共处于同一空间整体中时,用这样方未能会使单体之间相互协调,达到完整、呼应默契的效果图。

(三)“正”与“负”的结合运用

空间即"负体",同样也可以参与“正体”(实体)的造型活动,空间被赋予较明确的形象。巧妙地利用“正”与“负”的联合效果,可创造出具有各种情趣的空间作品,也易于使人在心理上有多块实体浑为一体的感觉。

二块主要的"正体"呈一定距离相对而立(非并列),“同体”显示出人的面孔的抽象形象。也以乘法的负空间形象构成韵味与趣味。

(四)仿形

仿形是指摹仿具体的形象进行造型,类似于图案艺术中的写生变化。便在现代空间艺术范畴内,这种摹仿不是指写实而言,是针对抽象而言,运用了具象化手法的造型。这种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造型,素材极为广泛,其作品往往很富有人情味,并有雅俗赏的特征。

(五)基本构成形式的混合运用

将点限空间、线限空间、面限空间、体限空间等多种构成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在同一空间中运用两种以上形式,会使空间形态更丰富。

在混合运用时,当以一种形式为主,如各种形式所占量平均等,会造成混

乱感。

(六)命题创作

此处“命题”的含义是意念与预想的凝结,是由意念到空间型体的实现过程。在此种情况下,设计与雕塑创作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这样更会激发和丰富作者对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更富于现代艺术的魅力。

命题创作一般有二种情况:

1、不受功能约束的命题创作

这种情况是,只从意境发命题,形体只是为着更完美地表达主题而有极大的发挥自由。是先拟定了《和平万岁》的题目,再围绕着这一主题而驰骋想象,最终落实到形体的塑造和空间构成之中。

2、受某种功能约束的命题创作

这是预先制定了具实用功能的命创作,即造型与空间构成形式在某种特定的实用的约束下进行,并同时具有观赏与实用的价值。它的尺度要考虑符合人体工程理论的要求。图(119-120)为〈儿童乐〉的命题创作。它要求具儿童玩耍、休息等多项功能,并配以草坪或水池起净化环境作用。

第十章色彩构成

第一章关于光

一、概念

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叫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称之为色彩构成。

第十一章二、光与色

夜晚,形色难辩,白天,色彩斑斓、青山、绿水、蓝天形色入目借助于光,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

1、可见光谱与不可见光谱

从380nm(毫微米)到780 nm的区域为可见光谱,紫端380 nm以外呈紫外线,x线等,红端780nm以外是红外线,电胶等,不可见光谱。人眼最佳的视觉范围是光波的长度在400nm—700nm之间

红:700nm——630nm 橙:630nm——590nm

黄:590nm——560nm 绿:560nm——490nm

蓝:490nm——450nm 紫:450nm——400nm

第十二章2、平行反射

又称镜面反射,就是将投照来的光线原样、规则、平行地反射出击。

如果物体表特别光滑,那么该物体就显示的几乎全部是光源色。

视觉设计三大构成

视觉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1.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元素:点,线,面。 2.点的分类(点是相对的):大与小,实与空,浓与淡,寡 与众,实与虚,图与文,抽象与具象,光滑与粗糙 3.设计准则:视觉的重量和方向 点的视觉重量(重量即为吸引注意力的程度)

鹤立鸡群,万里从中一 点红 在作品中,每一个要素都发挥着它该有的视觉的力量去吸引用户的眼睛。这个力量越大,它吸引的目光就越多。同时它还作用于其他的视觉要素,传递出潜在的视觉移动方向的信息,并且告诉观众接下来该看什么。 我们把这个力称作视觉重量;把它感知视觉方向的力称作视觉方向。 6.视觉重量的几个基本特点:尺寸、颜色、色值、位置、纹理、形状和方向。 (1)尺寸 大要素的视觉重量比小要素的重(大尺寸更加吸引注意力)。 (2)颜色 暖色更倾向于前景,一般都比较突出,同时暖色比冷色更重。冷色则往背景方向逐渐远去。红色被认为是最重的颜色,黄色则是最轻的颜色。 (3)色值 深色元素的视觉重量比浅色元素重。 (4)位置

在一个作品中,处于更高位置的要素一般比更低位置的要素重。位于中心区域或重要区域的元素更重。 (5)纹理 有纹理叠加的要素比没有纹理的要重。纹理让物体呈现三维的效果,同时给予它质量和视觉重量。 (6)形状 规则的物体比不规则的物体要重,因为不规则的物体就像是规则的物体被切掉一部分后得到的。 (7)方向 垂直方向的物体比水平方向的物体重,但最重的是倾斜的物体。 (8)密度 填充更多的元素到空间中,去增加空间的视觉重量。观者将会感受到更复杂的的组合要素,而非更简单的要素。(密比稀重) (9)白色空间 纯白的空间看上去没有视觉重量,因为它太空了。任何一个在空白中的物体似乎都更重了,原因是周围的空间都包围着它。 (10)本身的兴趣 有些事比其他的事物更有趣,更复杂的元素就更有趣,也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本身的兴趣也扮演了一个角色,如果

《视觉设计基础》课程大纲

《视觉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91310114 课程名称:视觉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 Visual Design Statements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总学时: 48 学分:3 适用对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素描、造型基础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平面设计是通过视觉图像载体传递表达一定的信息,平面设计也是符号设计的过程,即提炼符号、表现符号和再译符号的过程。本课程以符号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探究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多种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用视觉语言传递信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符号学是艺术设计学学科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对符号的学习研究,探讨其本质特性,能够更准确的运用符号学原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通过对本课程符号学原理的学习与设计实践,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平面设计内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了解设计的本质并且有效地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强调掌握符号学方法论知识体系,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平面设计中作为符号现象存在的设计元素,充分理解平面设计中的符号结构构成。 2.重点以符号学原理的应用设计为主,在课题设计实践中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3.课题的设置必须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包括理论知识讲授、讨论、多媒体观摩作品、审定草图、作业讲评与指导等。(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各个教学单元讲授内容相对应的课题作业: 1.名称:(1)前期课题调研(2)草图(3)上机 2.主要内容与要求:(1)对课题进行前期的案头工作,通过各个信息渠道对文献资料进

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调研报告

关于艺术设计构成的调研报告 三大构成作为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意识培养具有开发性效应,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作用,并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先行性及对专业设计课程的影响力,取得了在课程结构中的重要位置。 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不难发现关于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整合中的理论课程问题的研究也不多见,因而有必要对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和模式建构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目前各大院校使用的设计基础课程教材和课程安排的考察可以发现.现今的设计基础课基本以三大构成为主,这几门课程基本上以构成规律的学习练习为主,基本上摒除了绘画性和主观性练习,是以“规律性”传授为主的教学。并且对三大构成的学习还是在各自独立的状态进行,这样容易造成将色彩、平面、立体结构分离开来,而且老师们教的一些规律,提供一些范例。然后学生根据这些例子依样做类似的例子。这就导致了学生更多是模仿而不是体验和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思维锻炼极其有限。 从课程开发模式来看,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课程目标的实现。忽略了课程实施的过程性;从课程目标的确立来看,没有注重素质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的关系。从而不能确立正确的课程培养目标。使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重要的培养标准在学生学习中得以贯彻和实现;从课程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划分来看,没有考虑到基础课程内部的有机整合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承接关系,导致课程核心内容被不合理的分割和组合。课题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几个独立学科作为基础课程主体内容;②各基础课程自成相对封闭的系统。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③课题资源贫乏、简单重复,缺乏设计创意的课题设计;④课程局限于技艺技巧的训练,忽视将创造性思维培养贯穿于这一设计素质塑造的初始阶段。 通过研究各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可以知道,在知识结构上确立学生以递进式的训练来完成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重点突出对学生造型技能和设计思路训练的同时,挖掘学生个性思维,提升创造能力,加强审美修养,提高视觉表达方法,调动学生对设计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后续职业技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课题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首要任务。具体方案是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整合为构成与设计,重新整合和构建教学内容,使设计造型基础和传统三大构成的学习更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从而让学生掌握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基本视觉语言,启发学生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及较好的创造力,更好地实现将学生从必备的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向设计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边改革改摸索,整合后的构成与设计的课程被设计成以下教学情境: 1.构成的形态基础:理解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培养学生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学会提取和概括的表达。 2.基本设计造型的要素与情感表达。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其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和构成要素,感受视觉形态的力感、动感、节奏感,感受视觉形态的情感表现,认识和体会艺术造型的本质规律培养对形态和形象的感悟能力.训练造型感觉。 3.设计形式美惑的对比研究。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和理解艺术表现的形式语言。理解分析艺术设计的基本视觉要素,如形态、线条、体积、空间、光影、肌理、色彩和比例、节奏、装饰构成等。

智慧树知到《视觉素养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视觉空间智能? 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它特征敏感的能力 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 答案: 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 2、对“信息时代,视觉素养不再仅仅是艺术工作者的专利”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摄影、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已经渗透于日常生活 各类设计人员同样需要具有一定的视觉素养 许多人看似缺乏艺术细胞,实际上却具有很强的视觉素养 艺术工作者具有很高的视觉素养 答案: 艺术工作者具有很高的视觉素养 第二章 1、颜色的三属性是? 色相 明度 饱和度 答案: 色相,明度,饱和度 2、光色的三原色是? 红、黄、蓝 红、绿、蓝

品红、黄、青 品红、黄、蓝 答案: 红、绿、蓝 3、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是? 渐变与对比 中对比与强对比 前进与后退 答案: 渐变与对比 4、色是()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觉。 光 颜色 颜料 答案: 光 5、根据视觉负后像的原理,在一张白纸上放上一个绿色方块,让你凝视2分钟后突然移走绿色方块,你在白纸上能感觉到呈现出? 黄色 红色 灰色 蓝色 答案: 红色 第三章 1、()、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

素描 白描 油画 答案: 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 平面构成 素描 面 油画 答案: 3、平面形态的种类包括有机形、无机形和 非人工形 偶然形 人造型 可见形 答案: 4、那些对比因素怎样才能协调或比较协调()? 保留一个相近或相似的因素 使对比双方的某些要素相互渗透 利用过渡形,在对比双方中设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使对比在视觉上得到过渡,也可以取得协调 答案:

视觉设计三大构成

精心整理 视觉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1.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元素:点,线,面。 2.点的分类(点是相对的):大与小,实与空,浓与淡,寡与众,实与虚, 图与文,抽象与具象,光滑与粗糙 3. ? 6. 向。 (2)颜色 暖色更倾向于前景,一般都比较突出,同时暖色比冷色更重。冷色则往背景方向逐渐远去。红色被认为是最重的颜色,黄色则是最轻的颜色。 (3)色值 深色元素的视觉重量比浅色元素重。

(4)位置 在一个作品中,处于更高位置的要素一般比更低位置的要素重。位于中心区域或重要区域的元素更重。 (5)纹理 有纹理叠加的要素比没有纹理的要重。纹理让物体呈现三维的效果,同时给予它质量和视觉重量。 有些事比其他的事物更有趣,更复杂的元素就更有趣,也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本身的兴趣也扮演了一个角色,如果在飞机和汽车中更喜欢汽车的话,那汽车的图片就会更吸引注意力。 (11)深度

较大的景深给了焦点元素更多的视觉重量(常见表现手法:渐变),原因是焦距和未焦距区域的对比度 (12)饱和度 饱和度高的颜色比饱和度低的颜色更重 (13)感知物理重量 对比的元素会更加吸引眼球,与周围环境对比的要素将会比他周围的 (1 来。 (2 (3 重量 (4)焦点 点元素组成的焦点并且会特别有吸引力,它的视觉重量比其他元素都重(增加质感) (5)曾经的体验

浏览者过去的体验会很影响他们认为的当前网页中最吸引眼球的元素。 (6)视觉方向 视觉方向是对视觉力量的感知。视觉重量是想让观众注意到作品中的某一部分。 (7)元素的形状 (8 (9 8. (1 ( 9. 感 11.线是点到点的轨迹链接;线的分类:直线,曲线,折现,虚线;线在垂直时候会显得比较长;若干线条编织起来可以形成面;线的粗细变化也可以形成面的感觉;文字也可以形成线 12.设计中的形按照形成方法可以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和偶发形;几何形是可以用数学方法定义的图形,有机形是可以重复和再现的自由形,是

三大构成期末考试题库

三大构成期末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三大构成设计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方法之一,所谓的三大构成是指()、()、()。 2.平面构成设计源于20世纪德国()学院。 3.平面构成的构成理念是将造型要素()进行理性的组合排列。 4.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为()、()、()、()。 5.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尤为重要,有了()才有了色彩,才能感知世间万物。 6.平面构成主要是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图案进行分解、组合、设计,人们也称平面构成为()。 7.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有()、自然型、()三种。 8.平面构成中偶然型形成的方法有吹色法、()、抗水法等。 9.远看几乎一样,近看变化万千是形容()的构成形式。 10.邻近色指相邻但性质又不完全相同的色彩,如橙色与()。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平面构成主要是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对平面图案进行分解。() 2.平面构成中的“形”主要指单形与复形,正形与负形,独立形与连续形等。() 3.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是比列与韵律。()

4.平面构成中点有大小之分,点越大越有体的感觉。() 5.点的常见形式有散点、虚点、线化的点和移动的点。() 6.构成中的线有位置有长度,无宽度,无厚度。() 7.立体构成的肌理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种。() 8.半立体构成是介于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之间的造型形式。() 9.色彩的调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并置时产生的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10.色彩的纯度,明度和其面积的大小比例关系是色彩稳定均衡的重要因素。()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项不属于三大构成中色彩构成的三属性之一()。 A、明度 B、纯度 C、色相 D、彩度 2.色彩的推移是指以下哪项推移()。 A、明度与纯度 B、明度与彩度 C、彩度与互补色 D、彩度与纯度 3.降低色彩纯度的方法是加入以下哪个颜色()。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4.色彩中同类色是指色环中()夹角内的颜色。 A、10° B、15° C、20° D、25° 5.互补色是指色环中180°夹角内的颜色,那么红色的补色是()。 A、紫色 B、蓝色 C、白色 D、橙色 6.色彩本身有冷色与暖色之分,下列哪项属于不冷不暖的中性色彩()。

视觉传达设计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8分) 1、洛可可风格 典雅、富于女性温柔特征。盛行于1720年到1770年的法国宫廷,这种风格强调浪漫情调,从自然形态,东方装饰、中世纪和古典时代的装饰之中吸取动机,大量采用C形和S 形的曲线作为装饰手段,色彩上比较柔和,广泛采用淡雅的色彩计划,比如粉红、粉蓝、粉绿等等,也大量采用金色和象牙白色,设计上往往采用非对称的排列方法。 2、文艺复兴 始于14世纪的欧洲,在文学和艺术上是将古罗马、古希腊的风格加以发挥,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提倡“人文主义”。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 3、石版印刷: 是建立在油水不溶的原理上,以油性的笔在光滑的石头平面上绘画,再用水淋,除了油性笔画过的部分外所有的部分都被水浸湿,油性油墨层覆盖的部分就沾上浓淡不等的油墨,浸湿的部分则没有油墨,再把纸压在上面印刷。 1796年,德国人阿罗斯-森尼非德发明的。 4、“工艺美术”运动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由于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准急剧下降,导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家希望能够从传统的设计中和远东的设计风格中吸取某些可以借鉴的因素,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设计颓败的趋势。 5、“立体主义” 是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核心和源泉。 重视直线,忽视曲线,运用基本形体开始几何学上的构图起源于法国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 中心形式是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具有理性化的特点。 奠基人是毕加索,创作来源于非洲的原始艺术形式,特别是原始部落的面具、雕塑,以及埃及出土的文物。 5、“未来主义” 是意大利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的一场影响深刻的现代主义运动,是以歌颂大工业化、大机械化、大都会生活的无政府主义态度为中心,否定一切过往的文化和艺术,否定传统文明为中心。 未来主义运动开始的标志: 1909年2月份意大利未来主义奠基人费里波-马里涅蒂在法国报纸《费加罗报》上发言的《未来主义宣言》为标志的。 未来主义绘画: 表现对象的移动感、震动感、速度和运动。 6、“达达主义”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社会前途感到失望和对发展感到困惑的时候,首先在瑞士,然后发展到德国、法国、美国的一个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以强

造型设计基础(上)[1]综述

主讲:汤军

Chapter1 绪论

1.概述 造型设计基础设 计 思 维 和 设 计 能 力 的 主 要 手 段 工 业 设 计 教 育 的 基 础 通 向 专 业 设 计 课 程 的 桥 梁 培 养 和 激 发 学 生 的 创 造 能 力 实 质

造型设计基础教学是从综合的角度,把各种造型的要素具体的纳入学习领域,使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课题训练,对 和有确实的体验,让他们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材料的属性构造加工方法形态视觉的语言美的秩序创造能力表现能力体验能力探索能力美的感觉、、、、 造型设计基础的训练,是学习设计的基础与过程,它与实际的设计有一定的距离。所谓,是指。也就是学生在从事实用性设计之前,对与性研究的练习,换句话说,是设计师的预备教育。 造型设计基础在专门的设计教育中,通过具体课题的练习,对造型的要素形态、机能、材质等的认识和剖析,使学生掌握有秩序地组织这些要素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计划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设计感觉形态机能

形态形式的基础 作为形式要素之一,是“形”通常指物体外在的形状, “态”则是物体蕴涵的“神态”。因此,形态就是物体 “外形”与“神态”的结合。 形态学造型论信息的载体最 终基础教育重要又名,工业设计的其中一个 产 品 的 形 态 是是产品表达 ,工业 形态学课程对 工 业 设 计 专业学生进行 造型

我国早期传统基础造型教育 我国大多数设计院校早期的基础设计教育,几乎都是以传统的图案作为设计基础的训练内容。可以说,传统的图案教学对当时的设计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图案对于当时从专业绘画转过来学习设计的学生的造型设计 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帮助。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各类、各民族精湛的艺术作品蜚声世界,艺术前辈为我们流传下来丰富的艺术财富,为我们学习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而且也为我们的设计确定了正确的观念。这是传统图案带给我们的巨大帮助。但是,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图案也无法克服自身缺憾,比如:在面对造型形态的空间处理、造型材料的运用、制作工艺的选择等方面的没有解释,加上传统工艺美术多为艺人的手工操作为主要的生产形式,这就决定了传统图案作为现代造型设计基础能力训练的课程有着致 命的弊端。

视觉设计基本要素vi设计与实训标准知识精选版

视觉设计基本要素v i设计与实训标准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2016年04月

《VI设计与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VI设计与实训 课程代码:31059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学时:96 学分:6 编制日期:2011.9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2.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CI的概念,了解CI发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CI设计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根据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对内、对外视觉形象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制定相应的制度化的管理规范。 3.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二CORELDRAW》、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 4.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在“定向对接,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指导下,以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贯穿课程始终,突出实践教学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针对市场需求,以学生为本,选取循序渐进的典型工作项目“学习包”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小组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以根据基于工作过程专业建设模式,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以实际工作情境为单位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VI制作技能,培养学生平面动画设计的思维和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平面设计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

三大构成____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 第一章三大构成应用概述 课程概述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按美的法则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立体构成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6.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的运用。 7.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能用视觉艺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的习惯。 【主要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重复构成 第二节近似构成

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ok

《三大构成》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似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渐变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骨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三大构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骨格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6、平面构成中,肌理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的纹理。 7、发射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态或骨格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它会产生_________感和_________感。 9、平面构成的形式有_________构成、_________构成_________构成_________构成_________构成_________构成_________构成等。 10、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性质。 11、基本色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追求越来越高。三大构成理论以艺术设计规则和美的构成法则为基点,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形成了二维和三维效果,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日渐提升的审美要求。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关方面的研究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平面设计;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创造了巨大价值。目前,平面设计已被广泛地应用至Ⅱ多个领域,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而三大构成以其独特、多维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起了多种角色,并在增强设计作品感染力、冲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期,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其发展空间巨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三大构成研究,并不断创新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增强应用效果,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三大构成主要包括色彩构成、平面构成以及立体构成,

并以各自特点在平面设计中发挥不同作用。其中,色彩构成通过还原自然中的色彩现象,对受众感知、心理产生刺激,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色彩构成还可以利用空间、质、量等的可变幻性,重组各要素关系,从而呈现丰富多样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广告彩页、产品包装等都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色彩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在欣赏平面设计作品的过程中,首先会关注其色彩,只有协调的色彩构成才能够引起人们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因此,很多设计师都会将色彩视为主题与情感的依托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平面构成涵括了点线面三大元素,其应用增强了二维平面设计的实用性、创造性。一般意义而言,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最大。只有理顺点、线、面之间的构成关系,并学会灵活地运用,从视觉需求的角度进行重组,才能设计出自然、平和的平面作品。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多在招贴、书籍出版等形式中得至0体现;立体构成又被称作空间构成,它是以力学理论为依据,在人类视觉规律和材料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排列造型要素的技术。从本质上讲,立体构成就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增添空间造型,其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立体感、视觉冲击感,为受众营造了巨大的联想空间,将设计师意图展示得更加清晰、透彻。 二、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前文提到的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关系的分析,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

第一单元 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中的所有元素,通过有规律和非规律的组合,以形成新的图形。平面构成也是三大构成之一。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的设计造型、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很广,比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包装、CI设计等。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来源于1919年,前苏联 1919年,德国著名的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国立包豪斯学院” 伊顿最早建立了完整的色彩构成体系 把色彩认识从随意感性转向科学理性的训练 康定斯基(点、线、面) 主张色彩和形态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的特点: 特点:不是表现具体的物象特征,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解释: 以知觉为基础。(从简单到复杂) 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从复杂到简单) 平面构成的分类 分类:自然形态:抽象形态 有规律组合具有节奏感,运动感,近深感,整齐划一 无规律组合比较自由,造型上产生张力和运动感。增强视觉上的清晰度和醒目度。 对称与平衡 对称概念:对称是对象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两个同一形的并列与对齐最容易得到对齐,并且最简单。 种类: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 平衡概念: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撑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 平衡与对称关系:平衡的不一定对称,对称的一定平衡。 平衡特点:平衡在视觉上显得比对称更加的活泼。 比例与适度 比例概念: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者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关系概念。 比例种类:黄金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黄金分割比例——最美的分割比1:1.618) 适度概念:对象的数量关系形成符合人们的生理或习惯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即视觉上形成合适性,符合习惯。

视觉形象设计说明书

工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视觉形象设计说明书 1.CI设计概述 1.1.CI的定义 CI,也称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目前一般译为"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企业形象战略”、“企业形象设计”等。CI 设计,即有关企业形象识别的设计,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体、色彩、象征图案、标语、吉祥物等方面的设计。 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系统),使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传达给企业部与大众,并使其对企业生产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的设计系统,并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C I活动就是创造、生产和推销企业形象的过程。 1.2.CI的意义 CI的意义包含三大渗透:视觉渗透、意识渗透、战略渗透。 视觉渗透包括企业标准色、标志及标准字,从而让大众在大脑中形成意识渗透,进而在实践中产生战略渗透,最终达到促进消费的作用。 1.3.CI的三大构成要素 企业识别系统主要由企业理念识别(MI)、企业行为识别(BI )、企业视觉识别(VI)三个部分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配合。而VI 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它是CI工程中形象性最鲜明的一部分,以致于很多

人会错误地把VI当作CI的主体。 2.视觉识别设计之基础要素 2.1.标志的设计与开发 相关知识的介绍 标志(logo,又写作标识),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 标志是将企业抽象的理念,以具体的造型图形形式表达出来的视觉识别符号,在企业视觉识别设计中,标志是启动并整合所有视觉元素的指导和核心。展示作品图 设计构思 标志以汉字“电”为主体展开设计,字母e为辅助设计元素展开设计。工商学院前身为师大学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为凸显学院专业优势,标志设计将汉字“电”作为主体,电子工程英语翻译“ELECTRONIC ENGINEERING”首字母“e”强化专业意识,将二者结合做线条变化,设计成为一个变形的“电”。标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 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 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

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 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 )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表2-1 《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一)能力目标 1. 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 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 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 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 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 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 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 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

第一单元 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中的所有元素,通过有规律和非规律的组合,以形成新的图形。 平面构成也是三大构成之一。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的设计造型、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很广,比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包装、CI设计等。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来源于1919年,前苏联 1919年,德国著名的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国立包豪斯学院”

伊顿最早建立了完整的色彩构成体系 把色彩认识从随意感性转向科学理性的训练 康定斯基(点、线、面) 主张色彩和形态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的特点: 特点:不是表现具体的物象特征,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解释: 以知觉为基础。(从简单到复杂) 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从复杂到简单) 平面构成的分类 分类:自然形态:抽象形态 有规律组合具有节奏感,运动感,近深感,整齐划一 无规律组合比较自由,造型上产生张力和运动感。增强视觉上的清晰度和醒目度。 对称与平衡 对称概念:对称是对象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

以重叠的图形,两个同一形的并列与对齐最容易得到对齐,并且最简单。 种类: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 平衡概念: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撑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 平衡与对称关系:平衡的不一定对称,对称的一定平衡。 平衡特点:平衡在视觉上显得比对称更加的活泼。 比例与适度 比例概念: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者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关系概念。比例种类:黄金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黄金分割比例——最美的分割比1:1.618) 适度概念:对象的数量关系形成符合人们的生理或习惯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即视觉上形成合适性,符合习惯。 特点: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新感觉。 对比与协调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美感规律之密码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前言 一、三大构成的意义与起源 1919.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Bauhaus.(Walter Gropius) 泛设计年代 设计的本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视觉元素:符号、字体、图形、家具、舞台布景 etc. 艺术设计的学问在于,研究这些元素的组织和创造的各种可能性和规律性。 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色彩的构成思维、工艺手工制作能力、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运用能力、色彩综合运用能力、对点线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平面构成——要求掌握点线面的构图问题,具象的东西抽象化,研究构成的骨骼形成规律,图形的形态与重复、变换、组合、渐变等规律。 色彩构成——研究色彩的基本性质及在设计中的应用。1. 色彩的三大性质;2. 色彩搭配:如对比搭配、冷暖搭配、邻近搭配、互补搭配 etc.;3. 色彩的调性:灰、低、中、高、亮等;4. 色彩感情。 立体构成——研究形态与造型设计的基础学科。强调造型美与材质美得有机统一,理性与感性交融,三维立体美学密码。工具:颜料、画笔、刀、铅笔、针笔(粗、中、细)etc. 第二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点线面-点 点的形态 1.体积小的、分散的:如芝麻、沙粒等; 2.远距离的,大空间对比下的:如繁星、孤灯、远帆、地图上的城市等; 3.远处于交叉位置的:如围棋、线的交点、面的交点; 4.符号的一种:如逗号、引号、盲文、音符等; 5.物体撞击形成的凹痕 点是相对的,没有固定哪种形态。 小练习:举出20种生活中常见的点 1.日月星辰 2.下雨时溅在伞上的雨珠 3.桌布上的花纹 4.树上的果实 5.天花板上的灯 6.书封面标题的每个字 7.沙漠里的骆驼 8.大海上的船 9.人脸上的五官 10.简谱上的音符 11.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 平面构成得概念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就是一种造型概念,也就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就是将几个以上得单元(包括不同得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得单元,并赋予视觉化得、力学得概念。其中,立体构成就是以厚度塑形象,就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得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就是以轮廓塑形象,就是将不同得基本形按照一定得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与关系元素,概念元素就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得点、线、面、体得概念,其作用就是促使视觉元素得形成。视觉元素,就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就是通过瞧得见得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得具体形象加以体现得。关系元素,就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得组合形式,就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得;其中最主要得因素就是骨格,就是可见得,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得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得可见得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就是最基本得形象;限 制与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得各种不同得编排,即就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得有作用骨格与在视觉上不起作用得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与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得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得构成图案(如下图,就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得)。 平面构成得要素 平面构成得要素:点得构成形式、线得构成形式、面得构成形式 点得构成形式 (1) 不同大小、疏密得混合排列, 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得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得点按一定得方向进行有规律得排列,给人得视觉留下一种由点得移动而产生线化得

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三大构成课程的包括什么?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 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通过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新的设计基础观产生了正确的认识,逐渐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战略思想。培养基础较为扎实,善于创新,掌握实际技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绪论: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第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基本原理 第一章造型与构成法则——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原理 第二章色彩设计原理 第三章图形知觉心理学 第二部分媒介与技法 第四章色彩材料、纸张与表面、绘图工具、制作工具与材料 第三部分课程作业体系

探析三大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三大构成又称设计基础,它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三部分内容,它是艺术设计领域的基础学科和艺术原则。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也以其为设计实践的依据。本文以三大构成的基本形式原理为出发点,着重分析现代室内设计中如何运用点、线、面、明暗、空间、色彩及材质等要素的组合搭配,更好的为室内设计的风格、气氛、特色和主题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从事室内设计的设计师们,除了对日新月异的装饰装修材料及装饰风格的驾轻就熟以外,还必须强调对设计基本理念和审美法则的运用。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更要在专业学习的初期,明确设计基础理念对专业设计的重要性。三大构成正是设计基础,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它体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是设计理念的概括和提炼。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和室内设计师都应当充分重视三大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将三大构成的视觉审美原理更好的应用于室内设计中,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下面我将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三个方面来分析它们各自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平面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将二次元空间内的形态概括为点、线、面,并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分解和组合来构成理想形态,是最基本的造型活动,它寻求的是视觉形态之间的美的组合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来看待真实空间中的实物,那就是将实际物象抽象化,概括成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再来分析这些实际物象之间的搭配组合方式是否具有构成的形式美感。在室内设计中运用这个方法,可以避免实物本身的因素给设计思维带来的局限,提高设计师创造抽象的形式美和处理物象组合关系的能力。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美法则有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分析室内空间的序列形式美设计,可使空间组织合理有序,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空间规划的方法。 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的组合搭配原理在室内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对平面构成的重视,从事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教师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平面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并以此指导室内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不能使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浮于表面而脱离了设计的实质领域,应使它在设计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说平面构成对于二维造型起着指导作用,那立体构成则引导着设计师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它是培养人的空间想象意识,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运用立体的造型语言,按照形式美的原理创造出新的极富审美价值的立体空间形态。这完全符合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面和顶棚构成,室内空间中的各种装饰构成了立体构成的实体形态要素,好比是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的组合体。在任意一个室内设计中,都是由立体构成的实体形态要素组合搭配而共同作用的,它们之间不同的组合和装饰样式,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风格。无论是什么方式的组合都应该遵守立体构成的审美法则,否则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空间视觉效果。 立体构成的形态组合方式在室内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整体关系上,主要表现为整体协调有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