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合集下载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这一综合复合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之间既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一:创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设想摘要:现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存在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学科一体化不够、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创立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的难点与特点,提出研究对象与主线、目的与任务、指导思想与方法,设计该学科的框架结构与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主线;理论体系一、问题的提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目前,在国外,既未见有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与教材,也没有把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融合为一体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但国外对作为独立学科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把资源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开展较早,相关著作与教科书较多。

在国内分别以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研究对象的书籍较多,把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多。

但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少,作为教材的居多。

但问题是,这些教材大多没有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看成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是把它视为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简单相加,在结构上表现为三大板块。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这种情况,既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来建设的思路不相适应,也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更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一致。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环境经济学论文班级:学号:11姓名:刘馨桐地表水利用的经济学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之本,也是工业的血液。

人类的社会活动与生产,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自古代以来,先人早就懂得修建水坝和渠道,疏水防旱,合理配置和使用水资源,使得社会得以在平稳中发展。

直至近代,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湖泊,河流等地表水成为了工厂废水,废渣的汇,使得地表水的水质不断恶化,加之对地表水毫无节制的使用,使得水资源的布局发生结构性的改变,而导致许多地方开始缺水或者水质性缺水。

而在现代,在人们遭受到各种因“水”所蒙受的损伤和灾难之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要对自己长期以来对环境的债务偿还。

如何在保持社会和地区的发展的同时,修复地表水长期以来所遭受的各种破坏,这涉及到水之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关系到生活与生产的基本满足,生产力的再提高,和下一代可利用水状况以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而合理利用和配置水资源,不仅要依靠工程水利,更多的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观念,从本质出发,研究和规划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

地表水的利用规划当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江河流域沿岸农业与工业用水的分段规划,对于小型流域,如地区河流的水资源的规划利用,考虑到不同产业所用水的水功能种类的要求不同,应尽量将生活集中用水取水口设在上游,而将污染水较严重的工、农业设在河流的中,下游。

要实现这样的产业分布,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的规划,来满足各类用水的需求。

但是,对于黄河、长江等大型流域,要通过土地规划来实现这样的分布,明显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抛开现实来讲,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设置管道系统,而且当各类用水发生变化时,要花更多的资源去改变管道系统来适应变化,这样边际成本明显增加,假设社会收益没有多大的变化,那么从经济角度来讲社会的单位用水所需耗能将会偏高,显然不能符合资源水利这一发展要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浅谈国际贸易对环境经济的影响——以中国为例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全球国际分工的经济体系中来,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规模也越来越大,据预测2012年将成为第一大贸易国。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着世界人民的生活与收入,同时也影响到自然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经济迅猛增长,国际贸易带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到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如何使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追求外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同时,而又不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这是必须要解决的。

因此,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国际贸易对策建议1引言1.1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背景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

1972年,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发展与环境大会上得到广泛关注,标志着环境问题从国内走向国际;在1992年全球峰会上,贸易和环境问题再次得到重视,环境问题被纳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相关协议条款中。

通过分析经济发展变量,国内外对贸易与环境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环境保护论认为:贸易破坏了自然资源;贸易导致在追求经济所得时环境有害商品和生产转向“污染天堂”国家;贸易削弱了环境保护法规的效力;贸易影响国际环境协议的实施等。

自由贸易论者认为: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贸易所得为环境的改善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贸易所得还促进环境政策改革,贸易使全球环境趋于一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处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意识较为淡薄、环境治理较为脆弱阶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在中国日益突出。

在中国短短30多年的发展中,发达国家工业化百年来分阶段出现、分阶段解决的环境问题集中出现。

良好生态环境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小论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小论文

我国红树林问题分析经济0903 林泉 0904200307红树林是地球上唯一的海洋森林,它在海岸防灾减灾、维护近海渔业、净化水体、减少赤潮、美化景观、生物多样保护、滨海度假旅游、科学研究和促进沿海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有着陆地森林所不具备的特殊作用,是全球关注的资源热点。

然而从20世纪50 年代开始,我国红树林出现触目惊心的大锐减。

据保守的统计数字显示,50 年代初期,我国有红树林4.83 万公顷,短短40 年后的90 年代初期,只剩1.51 万公顷,锐减68.7 %;90 年代初红树林省区的资源数量分别是:广西5654 公顷,海南4836 公顷,广东3813 公顷,福建260公顷,台湾287公顷,香港263 公顷,浙江728 公顷,澳门1 公顷;40 年来红树林减少情况分别是,海南减少50.08 %,广东减少82.9 %,广西减少64.35 %,福建减少63.89 %。

从目前来看,我国已从一个本来就不富有红树林的国家沦为红树林濒危国家,全国红树林仅占全球红树林总面积1700万公顷的0.09 %,这跟我国辽阔的海域是极不相称的。

如果听任红树林这样下去,红树林将从我国沿海消失。

这并非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红树林锐减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海滨生态环境恶化,海岸围土遭侵蚀,台风、赤潮损失加剧,近海珍珠养殖衰退,滩涂养虾暴病,林区和近海渔业资源下降等等。

近代中国红树林的面积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 管理部门多,难以协调统一。

红树林处于从海洋向陆地过渡的地带,既有海洋的属性,又有林业、环保的属性,因此中国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分别归属三个部门管理,即海洋、林业和环保部门,呈现出多头管理、管理模式不一致的状况。

2. 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中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渠道主要来自财政,有条件的保护区还可以依靠自身的经营收入来维持一部分经费。

民间资金投入尚未成为保护区经费来源渠道,因此保护区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2)

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2)

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2)环境经济学相关论文篇2浅谈日本的环境经济政策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了达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从而解决环境问题,日本企业及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并取得的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研究日本的环境经济政策,并探讨其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资源环境;环境经济政策;启示一、日本的资源环境概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依靠以矿业、冶金、造船、化学工业等为主的基础工业带动经济发展,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同时也使得日本社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1960年以前,日本主要能源是煤炭,约占总能源的40~50%,煤炭的大量燃用产生许多粉尘与废气,日本各大工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烟型大气污染,造成了公害。

1960年后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日本最主要的能源,石油的使用减少了粉尘排放。

然而,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硫化物,造成大规模大气污染,即四日市型烟雾(Yokkachi Type Smog)。

70年代以后,汽车开始在日本社会普及,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合物,其通过高温作用同大气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力非常强的化合物,污染大气,即洛杉基型烟雾(Los Angeles Type Smog)在日本各大都市频繁发生,这是日本当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

2.水质污染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大量企业将工业有毒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引起很多大范围的水质污染公害事件。

其中比较严重的是,1956年熊本县水俣病、1965年富山县疼痛病、濑户内海严重而频繁的赤潮等。

3.固体废弃物日本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高生产、高消费、高废弃的“三高”现象,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环境污染频频发生,日本企业和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环境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制定环保法律法规,1970年设立了日本环境厅,建立完善了环保管理、执法、研究、监测机构,采取法律手段等强制性措施,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浅谈如何推进绿色GDP在我国的发展张翔10资环 20102509310053摘要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和,而国民经济核算就是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总体进行全面的核算,对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分析和预测、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以GDP为核心的SNA体系没有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的经济社会运行全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存在一些缺陷,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

[1]鉴于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许多缺陷,很多国家尤其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相继建立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绿色GDP核算。

而我国在2005年开展了十个省市的绿色GDP核算和污染损失评估调查试点工作,在绿色GDP核算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观念、技术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巨大阻力,本文认为,推进绿色GDP的发展应该从局部入手,从有条件的地方入手,加快观念和制度的改变,建立起有法制依据的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缺陷绿色GDP 发展当前,在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实行绿色GDP来推进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从资源来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形势。

45种主要矿产资源,我国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2[2]。

目前,我国已有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期,400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濒临关闭。

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到2010年能保证需求的有23种,到2020年能保证需求的仅有6种。

从环境方面看,我国环境形势也相当严峻,特别是大气和水污染较为严重。

几种主要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我国均排在世界前列。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即居住区标准的城市仅占47.1%,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城市人口在未达标的空气中生活。

目前,我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水系1/3以上河段被严重污染,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

大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模板引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一份大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模板,供同学们参考。

背景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全球资源消耗速度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关键问题,包括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等,以及相关的经济学模型和方法。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的经典文献,分析其中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以全面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

研究结果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有效的资源配置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研究表明,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

因此,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环境政策问题环境政策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方法,用于研究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例如,碳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政策可以通过经济激励机制调整环境行为,实现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终极目标。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发展路径和政策。

结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对资源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资环经济学论文

资环经济学论文

中美水污染权交易管理对比(地遥学院 09级张宇超 200911172001)摘要: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变化大,水土资源不匹配,生态环境脆弱。

虽然总量多但人均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短缺程度不断加剧。

而美国水总量大人均多。

但这两个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都在遭受到水污染的严峻挑战。

如何建立良好的水污染管理体系是两国都在思考尝试的问题。

本文以文献案例的对比分析的方法和微观经济的分析方法进行简单分析并结合法律草案对比中美水资源中水污染权的管理对比。

给予水污染权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改进,寻求更好的管理方法。

1.中美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量为2.8万亿立方米,在世界居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含量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左右。

①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变化大,水土资源不匹配,生态环境脆弱。

虽然总量多但人均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短缺程度不断加剧。

尤其是华北西北水资源危机十分严重,已成为我国人民与水的矛盾焦点。

而美国水资源总量2970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尽一万立方米。

美国国家水资源委员会在1968年报告中,预测2000,2020年全国总取水量在1965年3725亿立方米基础上增长200%和407%。

但到1975年他们意识到如此高的用水量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第二次评价。

考虑到水污染等多因素,决定进行水资源管理。

2.水管理发展20世纪后半叶,水资源问题在各国引起重视,许多国际组织开始重视和讨论水资源问题。

1972年斯德哥尔摩宣言提出:水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都必须为现在和将来的人的利益,通过计划和管理得到小心保护。

1992年都柏林水和环境国际会议,2000年在海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水论坛使社会开始意识到任何水的管理没有水质和水量的管理,必然会对水资源及其他资源造成损害。

按照全球水伙伴定义,所谓水资源综合管理就是促进水土及相关资源协调发展和管理,在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同时不危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②在1992年的都柏林水和环境国际会议上,提出的都柏林原则引来众多争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新的学术增长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于财富观演化视角的分析.
《现代经济探讨》.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0期.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比较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2期.谢双玉.许英杰.曾群.胡静.
[3].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纪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1期.张晓青.王志宝.
[4].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构架的理论基础.
《人口与发展》.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2期.陈明立.
[5].超越“经济人”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商业时代》.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25期.袁红辉.
[6].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李通屏.邵红梅.邓宏兵.
[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结构框架的生产视角分析.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8期.罗丽艳.
[8].基于二元价值论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概念框架.
《人口与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罗丽艳.
[9].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设计探微基于美国91所高校类似专业的资料整理.
《教学研究》.2015年3期.范巧.
[10].采矿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28期.薛黎明.黄瑜.崔超群.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准格尔旗产业转型研究.
作者:孟士翔.理论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2].利用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对青岛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对策研究.
作者:栾桂林.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青岛大学2009(学位年度)
[3].煤炭清单与减排政策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黄建.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复旦大学2011(学位年度)
[4].碳排放权交易定价问题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赵娜.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族大学2011(学位年度)
[5].赤峰市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及预警.被引次数:6
作者:王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学位年度)
[6].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乌尔禾区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潘英.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新疆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7].基于生态经济观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作者:任群罗.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新疆大学2006(学位年度)
[8].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焦玮.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安徽大学2013(学位年度)
[9].城中村问题:形成、存续与改造的经济学分析.被引次数:82
作者:周新宏.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旦大学2007(学位年度)
[10].我国环保产业区域发展研究.被引次数:8
作者:张翠姣.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庆大学2009(学位年度)
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略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构架的理论基础.
陈明立,20082008年全国资源环境经济管理论坛
[2]基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经济统计体系的思考.
卢黎霞,20062006全国循环经济基础理论与发展模式学术研讨会
[3]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
徐大伟.刘春燕.常量,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2年年会
[4]试论如何推动海洋经济转型.
刘腾飞.杨维,2013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5]基于环境经济学的湿地退化原因及保护措施.
雷智鹚,2009第三届长江论坛
[6]克服蚕食CDM机制资源租的信息成本问题:碳权交易所的信息功能. 陈伟青.黄颖利,2010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
[7]历史建筑估价方法的应用研究.
徐进亮.张弘武,20142014年国际房地产评估论坛
[8]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性分析——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王瑞雪,20072007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
[9]浅议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经济途径.
李洪波,2008宁波市第五届学术大会
[10]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黄贤凤.王建华,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