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分类讲解)
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之古诗词分类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 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 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 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判断下列诗歌的体裁Fra bibliotek《咏怀诗》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五古(古体诗)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七古(古体诗)
曲
● “曲”即散曲,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并盛行于元代。曲与 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调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 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最有影 响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代表作《梧桐雨》。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
一、古诗词的分类
● (一)体裁 ● 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哪几类体裁?
诗、词、曲三类。 ● 古诗可分为哪几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 今体诗可分为几类?
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 ● 律诗可分为哪几联?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词
● “词”是近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 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曲子词”、“乐府”、 “诗余” 、 “长短句” 等。根据词调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 调(一般分上下阙,58-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 牌,词牌严格规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从风格上来说,词有豪放和婉约 之分,苏辛是豪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的集大成者。
古诗词鉴赏易混淆术语分类解析

古诗词鉴赏易混术语分类解析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提出了两方面的具体要求:能准确解读诗词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和形象特征;能初步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而后者是近年来高考命题涉及得最多的内容,考查形式也灵活多样。
但从高考考生对这一考点得分情况看,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常见专门术语(概念)含义理解不清,往往混为一团,以致出现了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甚至答非所问的错误,在表达技巧类鉴赏题上丢分很严重。
为便于师生复习备考,下面就把鉴赏中常见容易混淆的术语(概念)作一个分类解析。
一、总称类——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法这组术语(概念)是命题者在题干中经常采用的具有很大干扰性和迷惑性的术语。
学生若不把握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不明其具体指向,就会因审题不准而失分。
这组术语从总体上看也不是并列的,存在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表达技巧”“写法”的提法比较笼统,主要立足诗词的整体写作技巧,因此答题角度可大可小,既可着眼整体分析,也可就局部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提法是针对诗词整体或局部作比较具体的分析,考试中大多表现为对局部的分析理解。
这三个术语隶属于“表达技巧”范畴。
具体而言: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来创造生动、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特殊艺术效果的手段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表现手法类、表达方式类、修辞手法类三大分支。
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表现方法,是指诗词在整体或局部上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之具有感染读者和审美效果的具体的手段和方法。
它主要针对诗词局部效果而言的,大致可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表现手法是高考中频频考查的内容,也是今后此考点命题的方向。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分类鉴赏

戴叔伦《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1、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水
01
02
03
04
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
黍离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桑榆
01
02
03
04
菊花象征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 高贵、富贵
杨花象征 飘零、离散
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
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
2017
李白《菩萨蛮》:
01
201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02
2019
柳永《雨霖铃》:
03
2020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04
2021
李叔同《送别》:
05
202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06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
西楼
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 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 么? 答: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
例
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 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 ‚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 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 诗眼。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遍 插 茱 萸少 一 人。
民生疾苦
哲理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 造形象。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咏物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一】特征感知首先,咏物诗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知识储备1、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画菊》《石灰吟》等;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等。
2、咏物诗典型表现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双关等。
3、从《离骚》开始赋予美木香草以人的高洁品质,经后世传承发扬,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情结,用所咏物的特征表达高洁情操或积极的理想追求的主旨。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翻译:几座山峦险峻肃杀,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
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
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古诗分类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
所以,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
常识集锦:按古诗词题材的不同,能够将古诗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送别贬谪诗、爱情怨女诗、思乡怀人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准确把握这些类别的特点,对我们分析鉴赏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赏要点:怀古咏史诗一般指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其中往往不但是叙古事,而且会融入作者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的反映作者对现实的思考。
正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
代表作品有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此类诗的典范。
其思想内容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追慕评价古人,自伤身世,抒发胸怀抱负.如李商隐《贾生》全诗一方面为才华横溢的贾谊叫屈,怀才不遇.另一方面晚唐很多皇帝崇佛媚道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深感悲叹.怜贾生实亦自怜.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实行批评,或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仰慕古人成就,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3.在昔盛今衰(今非昔比)的对比中,抒发国家之悲,世事无常的感慨. 如刘禹锡《乌衣巷》。
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姜夔《扬州慢》、杜牧《泊秦淮》4、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发表政治见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复习+内容分类+思想主题++课件(31张PPT)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 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 虑。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 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闲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水 诗田 园诗
山村、 农村生 活环境 优美、 恬静
雄心壮志 赞物,闲适,富有情趣 赞春、惜春 忧国忧民、壮志难酬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
七、哲理诗
以诗说理,在 宋诗中多见。一 种是诗人在创作 时,便赋予了哲 理的内涵;一种 其哲理内涵是人 们在欣赏时领悟 到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边塞诗中许多作品体现了 爱国主义的思想。
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王昌龄等。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 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 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方法及答案组成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①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②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__________》;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__________》;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__________》;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__________》。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__________》、陆游《__________》;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__________》;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__________》文天祥《__________》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__________》;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__________》(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__________》温庭筠《__________》;2、思亲念友如:王维《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__________》;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子夜四时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__________》、孟浩然《__________》;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__________》、刘禹锡《__________》;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____________________》;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____________________》、高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____________________》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③评价思想内容应全面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诗词鉴赏题的后面都附有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那是在暗示创作背景,提示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和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
4、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5、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④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A.描写了什么形象B.构成了什么意境C.抒发了什么情感D.表现了什么人格病牛(宋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写人,以牛自况。
表现了诗人的失落隐忍、委屈愤懑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
三四句把现实与梦境虚实对比,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下列诗词中都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2)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杜甫《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诗歌的意象——诗歌鉴赏(一)一、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二、解读2003年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三、鉴赏其形象人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
四、自然景象或意象: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例①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答问题: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例②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回答问题: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例③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对比当中,感叹自我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鉴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例①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回答问题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诗歌语言鉴赏——诗歌鉴赏(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注意对诗歌含蓄、精炼的语言作些解读。
2、掌握鉴赏语言的方法和表达的注意点。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语言的方法和表达的注意点。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含蓄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二、推敲字词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