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比较政党制度(一)
比较政党制度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根本利益的活动分子,基于共同意志,为了共同利益,以期获得或维持政权而结合成的具有政治纲领、组织章程、组织系统的政治组织,它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现代政治的核心概念。
政党产生的条件及形式答:条件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政党出现的经济根源。
②代议民主制,特别是普选制的出现为政党的出现产生需求。
民主政治的确立。
③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平等、人民主权等理论为现代政党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④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式A从议会中的不同政派,经过政治活动逐渐发展成独立政党。
B在议会外形成政党。
这些政党是在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中组建的,议会甚至是这些政党通过斗争创设的。
政党的基本特征答:①政治组织②目的:夺取、巩固政权③有明确的政治纲领④组织结构较严格政党的分类答:是否掌握政权: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参政党按法律地位:合法、非法政党政党意识形态:左翼(持社会民主主义、社会党、工党)右翼(保守党)中派政党(绿党)政党的政策纲领:自由党和保守党国内和跨国政党党的结构和社会性质:骨干党和群众党政党的基本要素答:①政治组织②共同主张,采取共同行动的人们③获取政权、巩固政权④现代政治的核心概念政党的功能答: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治录用④政治社会化⑤影响政治过程欧洲社会党:尊奉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反对通过暴力革命方式夺取政权,而主张通过改良把资本主义一点一滴的,和平的过渡到社会主义和修正主义政党的统称。
社会党国际:是一个交换情报和经验,表明共同立场的跨国性质的政治联盟。
总之是加强各国社会党的相互联系,通过协商方式求得政治态度的一直,成立于1951年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国际社会代表大会上。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答:①一定程度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却反对马克思主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的观点,支持以基督教、古典哲学、伦理价值为源泉,形成的多元化理论,欧洲文化思潮。
比较政党制度

第四章 比较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二、政党的特征
❖政党组织 ❖政党纲领 ❖ 政 党 成 员 1-1 ❖政治目标
第四章 比较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三、政党的类型
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对当代世界政 党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六类:
第一,共产主义政党 第二,民主社会主义政党 1-2 第三,保守主义政党 第四,民族主义政党 第五,法西斯主义政党 第六,生态主义政党
2020/2/14
Free Template from
1
第四章 比较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第一节 政党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一、政党的含义 政党是一定阶级和阶层的积极分子基于共同 意志、共同利益,为取得政权、维持政权或影响 政权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一、多党制 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联
合轮流执政,或几个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制度 (一)多党制的特征
党派林立 联合执政 2-2 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
第四章 比较政党制度 第二节 政党制度类型
(二)多 党 制 实 例
1.德国的多党制 2-3 2.法国的多党制 2-4 3.日本的多党制 2-5
第四章 比较政党制度 第二节 政党制度类型
二、两党制 (一)两党制及其特点
两党制:一个国家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 而轮流执政的制度
两党制的特点 (1)两党轮流执政 (2)一党单独组阁 (3)政局稳定
第四章 比较政党制度 第二节 政党制度类型
(二)两党制实例
1.美国两党制的特点 第一,与总统制相结合 第二,政党组织松散,没有严密的
第二,专门的法律规定。国家制定关于政党的专门法 律、法规、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第四章.比较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几种主要的政党制度
一、两党制 (一)概念: 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峙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 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 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总统竞选中获胜的一党, 执掌政权,成为“执政党”或称“在朝党”;而在议会选 举中没有取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竞选中失败的政党,成为 “反对党”或称“在野党”。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 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 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讦,因此,资本主义国 家的两竞制又称为“两党竞争制”或“两党对峙制”。
②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这种政党体制下,任何一个政党在选举中都 很难单独获得绝对多数席位,政府一般为联合 政府,反对派也组成联合阵线与之抗衡。其特 点为:第一,联合执政;第二,政权更迭频繁 (但政权不稳并不意味着政治不稳)。 这方面典型的是意大利。
意大利的政党制度 意大利人80%为天主教徒,1892年,意大利社 会党成立,此后,共和党、人民党、自由党先 后建立。 1947年宪法:为了以民主方法参与决策国家政 策,一切公民均有自由组织政党的权利。意大 利现有政党30多个。
(二)两党制的特点
1、两大党长期占据政坛 2、两大党始终处于对立状态 3、两大党阶级基础和基本政策 日益趋同
(三)两党制的典型模式
1、英国的两党制。 (1)英国两党制的形成。两党制是在英国托利党 和辉格党两大政党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辉格党 自由党 托利党 保守党 保守党 自由民主党 社会民主党 保守党
意大利人民党 意大利左翼民主党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 意大利共和党 意大利社会民主党 意大利自由党 民族联盟 意大利力量党
世界政党比较研究

世界政党比较研究第一讲政党体制与政党政治1、政党体制定义:随政党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是政党为取得政权而形成的各政党间、政党与政权间的关系网络或结构,就是政党从政模式。
分类: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政党制度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一党制:一个国家中执政党是惟一合法的政党,其他政党没有合法存在的机会,或存在其他政党,却禁止它们执政。
两党制:一个国家中存在多个政党,其中居垄断地位的两个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多党制:一个国家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势均力敌的政党,其中任何一个政党也不能独立取得多数支持,一些政党便联合起来组成多数执掌政权。
2、政党体制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它的客观性。
3、三种典型政党体制比较:一党制优点:政局稳定,政策延续性强,政策出台周期短,运作快,被形象的称为“推土机”模式。
像三峡移民、城市拆迁等在美国是很难开展的。
缺点:缺乏在野党的监督,腐败比较泛滥,国家的政策往往倾斜到执政党一党的局部利益上来,民主程度低,政治生活缺乏活力。
代表国家有:朝鲜、中国、前苏联和一些西亚政教合一的国家。
两党制的优点:轮流执政,政治生活比较活跃,民主程度高,政策制定考虑到各阶层的利益,比较完备,监督有力,清廉程度高。
缺点:竞选费用大,两党间互相攻击,丑闻不断,政府信誉扫地,政策制定周期长,过程复杂,政策连续性不强,在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时不如一党制快捷。
代表国家:美国。
多党制和两党制的优缺点几乎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某党要执政必须联合其他小党,组成执政联盟共同执政,优点是各社会阶层都有广泛的代表性,缺点是当针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解散重新选举,容易引发政局动荡,不利于政局稳定。
典型国家:日本。
政党制度各有其优缺点,选择何种制度要考各国的国情,不能盲目照搬。
4、简述世界各国政党体制的主要类型:在一党制和多党制两大类之下,政党体制分为8个基本类型:(1)一党集权制。
只允许存在一个惟一合法的政党,实行独裁统治。
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答案)资料要点

政党制度比较研究题目(仅供参考)一、分析一党制的不同类型和基本特征一党制是指在一国内只允许一个政党合法存在掌握政权,或虽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但在法律或事实上不允许它们与执政党竞争掌权的政党制度。
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是法西斯国家,二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
法西斯主义一党制以二战前及战中的德国为典型。
其主要特征是:法西斯党垄断了国家政权,并在法律上明文禁止其他政党的存在和活动;党的领袖集国家大权于一身,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执政党与国家政权高度合一;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等等。
民族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主要是指二战后在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政党制度,以非洲大陆国家为典型。
这些国家一党制的形成方式有所不同,但党政高度合一、个人高度集权却是其共同特征。
这种一党制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独立、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政党领袖个人高度集权所形成的独裁统治、政治腐败、行政效率低下等负面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20世纪90年代非洲大陆国家纷纷由一党制转向多党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不论是法西斯主义一党制,还是民族主义国家一党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变态或不成熟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其常态。
总的来看,一党制是与民主政治的理想和目标相背离的,它具有以下弱点:第一,容易造成党政合一的局面。
不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政党运行;第二,缺乏监督机则,容易形成独裁专制;第三,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容易阻碍公众政治参与的权利,缺乏自由竞争的环境和条件。
二、分析两党制的不同类型和基本特征。
两党制的概念: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执政党。
两党制的类型:英美类型,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类型。
比较政党制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政党:政党是指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和实现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围绕夺取巩固或影响国家政权,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现代政治组织。
2一党制:是指只有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或指一个国家中执政党是惟一合法的政党,其他政党根本没有存在的机会,或者即使有存在的机会,只能起陪衬点缀的功能和作用,永无上台执政的可能。
所以一党制可以称为无竞争性政党制度。
二、简答题1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主要特征(1)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是指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其核心就是民主,其具体表现就是主张思想多元化、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和平的、民主的和议会的道路去掌握政权,改良社会。
(2)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总的态度是既批判资本主义,也反对共产主义,主张建立一种其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
但是各国党的具体倾向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比较激进,有的比较温和;有的继续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有的则早已丢弃这面旗帜;有的政党还不止一次地改组或重建,因此倾向也会前后不同,其内部大都有左、中、右之分,而且经常发生变化。
2世界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一)一党制1,一党极权制(法西斯主义的一党制)2,一党权威制3,单一政党领导制4,民族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二)两党制1、英国的两党制2、美国的两党制(三)多党制1,意大利——议会制的多党制2,法国——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多党制3,德国——5%条款限制的多党制4,日本——一强多弱的多党制(四)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两党制度的含义类型(1)两党制是指在一国之中存在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通过控制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政的制度。
在竞选中获胜的一党,行使国家权力,被称为“执政党”或“在朝党”,在选举中失败的党被称为“反对党”或“在野党”。
(2)主要有二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英国议会制度的两党制;第二种模式是美国三权分立的两党制。
4美国两大政党在心理认同上的差别两党心理认同的差别则是比较本质的、长期的、稳定的差别。
第一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1)

第一章政党与政党制度除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国家还有其他政党,他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八大民主党派。
哪八大民主党派呢?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中国共产党与八大民主党派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民主协商。
这样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竞争性政党制度大不相同。
那么,这一制度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呢?以上问题是这一章将重点阐述的问题。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掌握政党与政党制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课政党与政党的基本理论一、政党的基本理论(一)政党的涵义1. 政党的词源就跟铁路、轮船、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事物和概念一样,政党是一个舶来品。
很多同学可能会想,怎么可能?我们中学学历史就知道了唐朝的“牛李党争”、明朝的东林党,中国古代不早就有党了吗?政党怎么可能是舶来品呢?的确,中国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党”字,但没有“政党”一词。
中国古籍中的“党”有四种涵义:一是指居民基层单位;《周礼·地官闾胥疏》中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
”党指的是古代地方政权组织。
五百户为一党。
二是指至亲好友;如“睦于父母之党”。
三是指有首领的群体;如“凤飞,群鸟相从以万数,故以朋党字。
”四是由以上涵义引申出来的政治上的官僚帮派的勾结,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组织:如“诸侯有罪,傅相不举,为阿党”,再如唐朝的牛党、李党。
而且,我们在使用“党”字时,往往以贬义居多,比如“党同伐异”、“结党营私”。
由此可见,中国古籍中的“党”同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政党涵义迥异。
我们现在使用的“政党”一词,来自日语,日语来自英语Party,英语来自拉丁文Pars,本意为“一部分”,后逐渐演进为一个专指一种社会政治组织的概念,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政党一词显然源于西方。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讲课提纲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政党制度也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形成了相互差异,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
(弄清楚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含义。
)共同点:争取和影响群众;集中阶级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不同点(本课题的着重点)一、关于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的不同在我们现代学者看来,近代政党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那么实际上了,近代政党的出现也和社会化大生产、公民的政治权利意识加强分不开,同时也是社会对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模式和新的政治参与机制的需求。
但是中西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是不一样的。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和议会民主后。
新兴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化了的旧贵族、封建保守势力等集团为了分享和垄断国家权力,维护集团利益而逐步创设的规范各个集团关系以及各个集团与国家政权体系之间的制度。
资本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国家。
其模式是先有国家和宪法,后有政党和政党制度。
(举例)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则是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中,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政党,并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形成的雏形,革命胜利建立政权时候确定下来。
(举例)二、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不同西方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于宪法和竞争选举。
中国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是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论证、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追求)三、经济基础、政党性质以及党际关系的不同西方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其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前提下为谋取本集团的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轮流执政、联合执政甚至是独揽政权的状态。
(相互攻击,竞争)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我国形成了共产党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为参政党的领导与合作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已经提醒你们,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 的危险,并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 派的危险。现在让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 以最严肃的态度概略地告诫你们警惕党派 思想的恶劣影响。
——华盛顿
“党争的潜在原因,就这样根植于人性之中,我 们看到这些原因到处根据人类社会的不同情况造 成不同程度的行动。……但是造成党争的最普遍 最持久的原因, 是财产分配的不同和不平等。有 产者和无产者在社会总会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 债权人和债务人也有同样的区别。土地占有者集 团、制造业集团、商人集团、金融集团和许多较 小的集团,在文明国家里必然会形成从而使人们 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我们的结论是,党争的 原因不能排除,只有控制其结果的方法才能求得 解决。”
联邦德国:两个半政党体制
由两大党(联盟党和社民党)加上一个长期存在 的规模中等的第三党(自由民主党)组成。两个 半政党体制下,两大党往往都不足以获得超过半 数的席位,必须与第三党协商组成联合政府。三 个政党通常正好代表民意的左、中、右三股势力。
德国社民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两者都无法单独执 政,因此自由民主党虽然获得席位不多,却能够 长期保有选择左右两派的权力。
——《联邦党人文集》第10卷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政党在议会中的作用急剧增 长,西方各国开始在法律上承认政党的存在。
德国在1922年的选举法中规定,准许选民在选票上载 明政党的名称,1924所又规定选票必须载明政党的名 称。
1948年意大利宪法第49条规定:“为了以民主的方式 参与国家政治决策,公民有自由组织政党的权 利。”1949年德国基本法、1958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等也都增设了政党条款。到1976年,共有93个国家的 宪法中有政党条款。
“反资本主义新党”: 菲利普 普图
无党派:
雅克 舍米纳德
32
第一轮投票各政党候选人得票率 奥朗德为28.4% 萨科奇为25.5% 极右翼候选人勒庞为20% 极左翼候选人梅朗雄则为11.7% 第二轮投票各政党候选人得票率 人民运动联盟萨科齐:48.38% 社会党奥朗德:51.62%
2、内阁及议会内的正式机构
主要指内阁与议会内的议长和议会各委员会 主席。
其中,内阁是执政党体制内结构中最为重要 的部分。但在议会制国家和总统制国家中,内阁 的组成不同。
议长(控制议会的立法程序)和议会各委员 会主席一般由多数党议员担任。如:美国。
美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
美国众议院发言人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众议院
“内生党”是由议会中的反对派发展为现代政党, 是议员在议会政治活动中逐渐联合起来而形成的政 党;
“外生党”是由于统治集团之外的政治力量向统治 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拥有自己席位而产 生的政党。
塞缪尔•亨廷顿:政党发展的四个阶段
1.宗派阶段:通常为政党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 期,少数政治精英以其野心在短暂联合下展开权力 斗争,在议会内部形成不同派别。
突。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员极力反对詹姆士继承 王位,而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议员则大力赞成。在激烈的争 吵和斗争中,前者把后者斥为“托利”(Tory,即歹徒), 后者则把前者斥为“辉格”(Whig,即强盗),托利党和辉 格党由此得名。 193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多次选举改革和议会改革,英国现 代政党开始形成。1833年,托利党改称为保守党 ,1839年, 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
四、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一般是指根据一国的法律 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固定下来的有 关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 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 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多党制
1、含义 多党制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个以 上的政党联合轮流执政,或几个政 党联盟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2、多党制的类型
当今世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 多党制,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因政党结构 的差异,执政方式亦有不同,可分为两 种基本类型: A 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的主持官员,又是多数党的领袖。
发言人有权决定谁将被认可在全体会议上发言,
以及决定一项动议或者修正案是否与目前的事务有关;
发言人有权决定新的动议应当提交给哪些委员会;发
言人有权任命选举委员会成员、特别委员会成员和会
议委员会成员并任命重要的法规委员会的多数党成员。
而法规委员会和发言人能够共同决定哪些议案将真正
2.两极化阶段:议会中的派系与社会势力联合组 成政党,形成两极化格局。
3.扩展阶段:政治领袖通过各种办法得到群众的 拥护,以实现自己控制政权的目标。
4.制度化阶段:在议会内部发展出来的政党常常 会形成两党制,如果有外力介入则会形成多党制, 而革命性的政党则会建立起一党制或一党为主的政 党制度。
31
法国2012年总统选举
正式候选人
人民运动联盟:
尼古拉 萨科齐
社会党:
弗朗索瓦 奥朗德
极右组织“国民阵线”:玛丽娜 勒庞
中间派“民主运动”: 弗朗索瓦 贝鲁
“左翼阵线”:
让-吕克 梅朗雄
绿党:
艾娃 若利
“共和国崛起”:
尼古拉 杜邦—埃尼昂
托派“工人斗争”: 娜塔莉 阿尔托
巴托里尼( Bartolini) 和彼得·梅尔( Peter Mair):
代表性功能:包括利益的表达、整合, 政策的制订,等等。
程序性或制度性功能:包括政治领导的 录用、议会和政府的组成,等等。
(Larry Diamond and Richard Gunther.Political Parties and Democracy.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1.)
组织化
✓ 录用政治领袖并争取政府职位 ✓ 确保政府对其行为负责
✓ 培训政治精英
✓ 控制政府的行政机构
✓ 表达各种政治利益
✓ 保持政府的稳定性
✓ 整合各种政治利益
(Russell Dalton and Matin P.Wattenberg.Parties without partisans: Political Change in Advanced Industrial Democracie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第五讲 比较政党制度(一)
华东政法大学公管学院
主要内容
一、现代政党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政党观念及其演变 三、政党组织及其功能 四、政党制度
一、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政党概念的来源 中国古代的“朋党”与“会党”。 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一词,来源于西方。
英文为“(political) party”,是由 part演变而来,最初是指一部分意见或 者利害相同的人的结合。
政党功能
罗塞尔·达尔顿( Russell Dalton) 、马丁·P·瓦滕博格( Matin P.Wattenberg):
选举中的政党: ✓ 简化选民的选择; ✓ 教育公民 ✓ 创造认同和忠诚的符号 ✓ 动员人们参与 作为组织的政党:
政府中的政党: ✓ 获得政府多数 ✓ 组织政府 ✓ 实现政策目标 ✓ 使持不同政见者和反对派
但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宪法中,至今仍无政党条 款。
德国于1967年7月24日通过《政党法》,成为第一个就 政党进行单独立法的西方国家 。
观念转变
派别 排斥
政党 默认
承认
三、政党组织
现代政党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人员(领袖、干部和党员) 系统(基层组织、中间组织和中央组织) 纲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 经费(党员交纳、社会捐助和 政府补助) 纪律(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体制外的政党组织
1、党的中央机构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机构(掌握实际权 力)——议会外群众组织
2、党的中间及基层组织机构 地方组织(以选举为主要任务)和基层组织(从事选 举、服务社会、争取选票)
3、党的领袖
14
体制内的政党组织
1、议会党团 定义:同一政党的议员在议会内部形成的党派组织。 功能:
5
美国
美国也是较早产生现代政党的国家之一。建国之初, 美国国会中出现了联邦党和反联邦党两大政治派别, 当时实质上只不过是政界领袖人物的小团体。1794 年至1800年期间,两大派别围绕1796年总统选举和 内政外交政策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为了统一本 党派行动,争取尽可能多的选民的支持,两派在联 邦、州和地方纷纷建立和扩大自己的组织,由此逐 步形成全国性的政党。经过长期分化改组,到19世 纪60年代演变为民主党和共和党。
B 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多元格局还可细分为: (1)两极多元的多党制。其特点为: 第一,政党数量多; 第二,各政党往往分化成阵线分明的左右 两大阵营,轮流执政; 第三,政权的更替往往取决于第三党的结 盟政策。 这方面典型的是法国和德国。
法国政党制度
1875年宪法,开始形成多党制; 政党林立,力量软弱 1958年宪法以来 多党制 国民议会选举由比例代表制改为多数代表制 政党左、右两极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新的政党崛起 议会选举改回比例代表制 政党斗争复杂化 资料:法国主要政党
政党命令书(whip)
即党鞭每周发出给议员的书面指示(也叫“鞭 令”),因为信函上会在需要投票的个别议程后 加一句话“您的出席至关重要”,下面划一条到 三条线,说明其重要性;最重要的议程下会划三 条线,即所谓“三线鞭令”(three-line whip)。 若违反鞭令(不出席会议或不遵命投票),其结 果可以是(部长、次长/影子部长、发言人)丢 官或(后座议员)升官无望,下届选举时政府袖 手不助选,地方党部不提名竞选。最严重的是 “解除党鞭”(withdrawal of the whip),让 其从此随心所欲投票,“不管你了”,也就是开 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