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党制度1

合集下载

浅谈从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中看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浅谈从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中看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政党制度,应根据该国的国情做出合理的选择。

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

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差异性,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选择具有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优越性,能够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通过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关系等。

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一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多党制或两党制。

两党制国家也有多党长期合法存在、各政党法律地位平等、多党平行竞争,从这点看,两党制与多党制同类。

因此笔者将多党制、两党制作为同一类型的政党制度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对比,分析中西政党制度的一些主要差异。

(一)竞争与非竞争的差异。

实行多党制的国家,通常情况下,由不确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结成党派联盟,争取议会多数席位,组成联合内阁,从而取得执政地位。

两党制是指一些西方国家长期以来都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党居超强地位,通过往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取胜的方式,结果总是两党在若干年内相互轮流执政。

两党之外,也有其他众多政党合法存在,但都是些小党,其力量和作用长期无法与两大政党抗衡,议会、政府总是被两大党轮流控制。

意大利政治学家萨尔托里把政党制度分为“竞争性”和“无竞争性”两人类,·党制列入无竞争性,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

我国的政党制度教案 (1)

我国的政党制度教案 (1)

《我国的政党制度》教案(2)1.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或领导。

(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2.多党合作的基本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职能(或者说作用):(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多党合作——不能说——共同执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什么?原因:(1) 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 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 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保证 体现4、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列毛邓三)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6.邓小平理论(1)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内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23(4(56、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它们在政党组织、政治竞争、政治参与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政党组织形式、政治竞争方式和政治参与机制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一、政党组织形式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其他政党作为参政党参与政治活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中统一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各级党组织,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委制度。

其他政党则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而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的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西方国家,通常存在着多个政治党派,这些党派在政治思想、政策主张等方面存在差异。

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如党委、党部等,并独立进行党内选举来确定领导人和政策方向。

政党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加激烈,政党之间的权力较为均衡。

二、政治竞争方式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治竞争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党内选举和党内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内选举来选举党的领导人和决策机构,这些选举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党内的民主和竞争。

此外,中国政党制度还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实现了不同政党之间的政治竞争和合作。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竞争更加激烈和多元化。

各个政党通过选举来争取政权,选举是西方多党制度中最重要的政治竞争方式。

选举过程中,各个政党通过竞选活动、政策宣传等方式争取选民支持,最终通过选举结果来决定政府的组成和政策的制定。

此外,西方多党制度中还存在着丰富的政治参与形式,如公民投票、政治辩论等,这些形式可以让公民更加直接地参与政治决策。

三、政治参与机制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治参与主要通过政治协商和人民代表大会系统来实现。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各个政党通过政治协商来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人民代表大会系统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浅析日本政党制度1

浅析日本政党制度1

Thanks
战后日本的政党制度
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 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 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 明党、自由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 党。
政党
成立时间
简介
1955年11月由原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 1955年起连续执政38年
自由民主党
1955年11月
日本首相频繁更替原因
自2006年以来,日本首相没有一任任职时间超过一年: 安倍晋三2006年9月26日当选首相,2007年9月12日辞职;
福田康夫2007年9月25日当选,2008年09月01日辞职; 鸠山由纪夫2009年9月16日当选首相,2010年6月2日辞 职; 菅直人2010年6月4日当选首相,2011年8月26日辞职。
日本首相频繁更替原因
1、日本宪法没规定首相任期,但党总裁任期有 限
众所周知,日本首相非直选产生,而是由政党和国会提名,而在 国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党魁(党总裁)一般毫无疑问会出任 首相。日本宪法虽然规定了日本首相的产生程序,却没明确规 定其任期,但各党的党章却是对总裁任期有所规定的。过去几 十年一党独大的自民党,就规定党总裁3年一任,原则上只能 连任两届。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六)
1945年(昭和20年),日本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 宣布投降。根据宣言的原则,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 部的麦克阿瑟将军向日本政府提出修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 要求。1946年11月3日,作为大日本帝国宪法修改结果的 《日本国宪法》正式公布,并于次年的5月3日施行。
日本政治概况(一)
民主党
1998年4月27日
由原民主党、民政党、新党友爱和民主改 革联合四党组建而成

中美政治制度比较(1)

中美政治制度比较(1)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最根本的就是意义就是为公民提供一个“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一个国家社会行为的稳定;此外,政治制度还作为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的奠基石,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变革与发展;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国与美国的阴晴冷暖时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两个大国却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成为各自制度领域的代表者;下文将逐点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首先,政治制度的最根本特性是一个国家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我国来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障了人民在内部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社会劳动者们,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此外,阶级斗争的问题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所以坚持一定的专政只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该制度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我们需要坚持并发展的内容;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很大的不同是资本主义以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并更加崇尚政治的自由性;其领导的集体是资产阶级,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还有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其次,两个国家的政体也有着显着的差别:我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制度同样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项重要制度,动员全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

国家的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需要对人民负责,同时又受人民监督,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此外,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因为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均由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产生,充分体现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集中力量,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转。

政党制度的含义及类型

政党制度的含义及类型

◆自由党:1998年1月成立,绝大多数成员来自原新 进党。2000年4月党首小泽一郎决定退出联合政权, 引发该党分裂。2000年6月大选后,众议院议席略增。 该党属保守政党,内外政策与自民党十分接近,主张实现 小政府,建立自由、公平、透明的社会。 ◆日本共产党:1922年7月15日成立的左翼政党。 战后获合法地位。七十年代中期出现发展的高峰期。进入 九十年代,日共根据冷战后新形势,对政策主张再次进行 调整。2000年11月,日共召开第二十二次全国代表 大会,修改党章,把党的性质由“工人阶级的先锋政党”改 为“工人阶级政党”和“全体日本国民的政党”。该党支持 层比较稳固,基层组织健全。
Ⅰ、法西斯国家的一党制 Ⅱ、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
法西斯国家一党制的特点:
1、一党专制
2、党国合一
1933年底,希特勒宣布“党和国家合一”, 使国家政权完 全成为纳粹党的权力机构。 1934年8月,德国总统兴登堡病死,希 特勒兼任总统,自称 元首,实行法西斯 独裁统治。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后,立 即把国民经济纳入战争的轨道, 提出 “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加速国民经济 军事化。军费迅速上升。从1933年开始 的 6年半时间内,德国军费支出高达900 亿马克,占同期国家预算支出的3/5。
◆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1945年11月成立, 1996年4月由社会党易名为社会民主党。该党主要成 分是工会和农协的活动家、中小企业主和知识分子。冷战 期间,该党作为革新派政党与保守的自民党长年对峙。 93年日本政局剧变,社会党先是加入多党联合政权,后 又与自民党联合执政。该党委员长村山富市出任首相。 98年5月,该党退出联合政权。近年来实力大减。 ◆保守党:2000年4月由自由党26名成员脱党组成。 成立伊始即与自民、公明两党组成新的联合政权。6月众 议院大选后席位减少。该党主张要体现“保守主义”的真正 含义,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及和谐。

对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的认识

对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的认识

对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的认识一、政党制度的含义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制度。

理解政党制度的定义要把握两点:首先,政党制度实质是一个国家关于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方式、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是政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方式。

其次,政党制度的一个特点是它既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1993年3月写进宪法序言中的,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确认。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般没有明确、具体的确认。

二、政党制度的分类(一)按其性质: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二)以执政党的数量为标准: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以有无竞争性为标准:有竞争性政党制度和无竞争性政党制度(四)以执政方式和政党的内在特性为标准:(1)按执政方式分:霸主式和轮流式政党制度(2)按政党的内在特性: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政党制度三、对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的认识各国政党制度的形式是千差万别的,这主要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和历史的发展状况,民族文化传统、政治结构、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等社会条件。

一般说来,政党制度的分类是把执政党的数目和执政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划分的。

(一)一党制一党制是指在一国内只允许一个政党合法存在掌握政权,或虽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但在法律或事实上不允许它们与执政党竞争掌权的政党制度。

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是法西斯国家,二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

法西斯主义一党制以二战前及战中的德国为典型。

其主要特征是:法西斯党垄断了国家政权,并在法律上明文禁止其他政党的存在和活动;党的领袖集国家大权于一身,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执政党与国家政权高度合一;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等等。

民族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主要是指二战后在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政党制度,以非洲大陆国家为典型。

这些国家一党制的形成方式有所不同,但党政高度合一、个人高度集权却是其共同特征。

原创1: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原创1: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材料二
原民建中央主任委员 孙起孟
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 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 各民主党派都应该积极参与,最后 公认由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
多党合作的“交响乐”
1 指挥和乐手作为朋友,他们该如何相处呢?
2 怎样避免乐手各行其是从而做到有序合作呢?
3 在多党合作中,谁是指挥?谁是乐手?
6.发挥人民政协作用的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 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丰富协商议政内容 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重点监督 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语 我们要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聚焦党和 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 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5)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总结: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基本方针 首要前提 根本保证
关系
根本 活动准则 重要机构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坚持中 国共产 党的领

通力合 作的友 党关系
遵守宪 法和法

中国人 民政治 协商会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总结: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性 质 区 别地 位
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的先锋队。
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党);参政党 4. 按法律地位划分:合法;非法 5. 按政党组织主体和成员要求:干部型;群众型 6. 按产生方式划分:议会内;一会外 7. 按政治倾向划分:左、中、右 8. 政党活动地域:地区;全国;跨国
9. 按意识形态划分:
毛泽东主义
1930
铁托主义
1950
欧洲共产主义
1970
新自由主义
1960
《大英百科全书》:政党是某个政治制度内,通过 民主选举或革命手段,以取得和行使政治权力为目 的而建立的组织。
《韦氏大词典》:政党是一群人以指导政府政策为 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柏克:政党乃为基于大家所一致同意的某种特定主 义,以共同奋斗来促进国家利益而结合的团体。
⑵美国学者的理解:将政党与选举政治结合起来, 强调政党在公职竞选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政党的理解:政党是阶级的 组织,是阶级的一部分 《共产党宣言》:“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 从而组织成为政党。” 列宁:“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 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 是政党的本质特征。
西方政治学理论对政党的理解:
⑴英国学者的理解:定义比较客观规范。如主义; 组织;纪律等
马起华:政党是一部分成年国民为取得政治权力,控 制政府组织以实现政党的理想而组成的一种政治团体。
张金鉴:政党是一部分人要以集体的努力与奋斗,去 争取民众,控制政府,借以实现其共同之政治主张, 依志愿结合成功的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团体。
萨孟武:政党是一部分国民要利用统治权,以实行一 定政见而组织的较永久性团体。
三、现代政党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阶级的组织”的正确认识 我国对政党的僵化理解:阶级的组织,阶级斗争的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政党的社会基础变化,各国政党的变化,新兴政党出现→ 重新认识政党的含义 “三个代表” 现代政党的理解 现代政党不仅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特定目标的组织 阶级基础到社会基础——利益的视角 国家政权因素:政党与一般社组织的区别
“中国人普遍之心理,对党字之意义,不甚明了, 以为古书上对于党字的解释不甚良美,有所谓 ‘君子群而不党’之说,不知今日政党之党字,在 英文名词为party,在中国文字别无与party相当之 字,只有此党字较为近似,并无别字较党字确当者, 故用此党字,究竟与古时所用之党字大有区别。”
二、中外学者对政党的不同理解
《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政党”一词在十九世纪随着欧美代议制的发展和 选举权的扩大而产生。它指的是与一个或更多的 政党竞争而赢得公职选举为目标的组织而言。后 来“政党”的意义逐渐引申,亦包括并非从事竞 争选举的政治组织,诸如无法通过选举而取得公 职的小党,寻求废止选举竞争的革命组织,以及 极权国家的统治集团。
第一编 政党理论
第一章 现代政党的含义
一. “政党”的源起 二. 对政党的不同理解 三. 政党的含义 四. 政党的特征 五. 政党的功能 六. 政党的分类
一、“政党”的源起
中国古代:地方单位;党同伐异;会党 西方:party 一部分人 翻译:对应(孙中山的解释) 有无“党”字并不是政党的标志
现代政党理论的认识
① 意见表达和意见综合 ② 参与或掌握国家权力 ③ 组织、操纵选举 ④ 政治录用 ⑤ 沟通、联系政治社团和公众 ⑥ 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
六、政党的分类
1. 按阶级基础划分: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 党(农民党);阶级联盟政党;其他
2. 按议会中的席位划分:多数党;少数党 3. 按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划分;执政党;在野党
爱普斯坦因:政党是组织松散的,以特定的标签 (政党名称)寻求选举政府官员为目的的组织。
布洛克斯:政党乃是一个由个人基于自愿所组成 之政治团体,为政府提供一般措施、建议,或者 制定政策,选举与支持领导人物为公职候选人, 以作为实现其主义与政策最有效之方法。
罗斯金:政党是联系公众与政府的桥梁。
⑶港台学者的理解:把政党视为部分政治主张相同的 人的政治团体,既受英美学者影响,又有东方文化的 痕迹。
新保守主义
1970
共产主义
列宁1903
社会民主主义
伯恩施坦1921
现代自由主义
格林1880
现代义
马克思1848
冒牌的
民族主义
马克尼1850
法西斯主义
墨索里尼1922



激进主义
卢梭1762 潘 恩1793
反对
保守主义
伯克1792
左翼
古典自由主义
斯密1776
右翼
四、政党的一般特点
政党与国家政权联系密切 政党有特定的政治纲领 政党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政党有一定的组织系统
五、政党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对政党功能的认识:
① (凝聚)集中阶级意志 ② 培养阶级政治骨干 ③ 参与或行使国家权力,影响和领导国家政治
生活 ④ 争取群众的影响群众,发展阶级的政治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