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观后感

合集下载

又见平遥作文

又见平遥作文

又见平遥作文
《又见平遥》
前一阵儿去平遥游玩,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呀。

一走进平遥古城,那种古朴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我溜达着,东瞅瞅西看看。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个小广场,周围全是人,热闹非凡。

我好奇地凑过去,原来是有表演呀。

那表演可精彩了,演员们穿着古装,在那演得绘声绘色,我都快看入迷了。

人群中突然一阵骚动,只见一群穿着古代镖局衣服的人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啦,哇塞,那场面,太震撼了。

看着他们威风凛凛的样子,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呢。

他们沿着街道缓缓前行,马蹄声哒哒哒的,就像敲在我的心上。

我跟着人群一路小跑着跟着他们,就像一个小跟屁虫。

接着就来到了一个大院子里,这里正上演着平遥的一些故事和传统。

我看到演员们在展示平遥的特色面食制作,那揉面、拉面的功夫,简直绝了。

我心里想,这得练多少年才能有这手艺呀。

还有平遥的剪纸艺术,那纸在艺人手里就像有了生命一样,几下就剪出了精美的图案,我都不禁拍手叫好。

看着这些场景,我突然就有一种感觉,平遥这座古城虽然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但它的灵魂还在,那些传统和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在这古城里仿佛见证了无数的故事和历史,感觉自己也和这座城有了更深的联系。

当我要离开平遥时,我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古老的城墙,那热闹的街道,一切都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

这一见,真的是让我记住了平遥呀。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再好好感受这座城的魅力。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又见平遥>观后感》一直都听闻《又见平遥》的大名,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自去感受一番。

当我走进那个充满故事的空间,仿佛穿越回了平遥的过去。

整个演出没有传统的舞台和观众席的划分,我们观众就像是走进了历史的长卷,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平遥的兴衰荣辱。

开场的时候,那种紧张和期待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随着灯光的亮起,演员们瞬间把我拉进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我看到了平遥城的繁华街景,店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

那逼真的场景布置,让我差点以为自己真的置身于古代的平遥。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镖局的故事。

镖师们即将出发远行,他们和家人、朋友道别。

那种生死离别的氛围,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位年轻的镖师,紧紧握着妻子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但又有着坚定的决心。

他轻声说道:“等我回来,一定好好陪你。

”妻子早已泪流满面,却还是强忍着悲伤,为丈夫整理行装,叮嘱他一定要平安归来。

周围的人们也都默默地为镖师们送行,眼神中既有敬佩,又有担忧。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那份沉重和对未来的迷茫。

还有一幕是关于平遥的商业繁荣。

街道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绸缎庄里的老板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最新的布料;钱庄里的伙计们忙碌地算着账;酒肆里飘出阵阵酒香,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我看到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一边吃着,一边好奇地张望着四周,那纯真的模样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在演出中,舞蹈也是一大亮点。

舞者们身着华丽的古装,身姿曼妙,动作优美。

他们用舞蹈讲述着平遥的故事,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情感。

尤其是那段表现平遥女子出嫁的舞蹈,新嫁娘在轿子里羞涩又期待的心情,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微微颤抖的双手,轻轻掀起轿帘的一角,偷偷向外张望的眼神,都让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忐忑和喜悦。

整个演出过程中,音乐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时而激昂,时而悠扬的旋律,与剧情完美融合。

在紧张的时刻,音乐让人心跳加速;在温馨的场景里,音乐又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又见平遥观后感200字

又见平遥观后感200字

又见平遥观后感引言平遥古城是中国山西省的一颗瑰宝,被誉为“明清古城代表”,其独特的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再次到访平遥古城,并深深被其千年之旅所感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领大家分享我的又一次平遥观之旅后感。

清晰的历史氛围一踏入平遥古城,仿佛回到了千年之前的明清时代。

这座城市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气息。

在平遥观中,我更感受到了历史的丰富和深厚。

这座观所处位置独特,是俯瞰整个古城的最佳地点,也是感受平遥古城历史脉络的绝佳之处。

平遥观的建筑风格平遥观位于城墙之上,由砖木结构搭建而成。

观内有多个殿堂和宫殿,富丽堂皇。

这些建筑造型精美,细节处雕刻精湛,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观内的庭园布局也是别有风味,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站在平遥观上,我俯瞰着整个古城的美景,心情也变得宁静而平和。

平遥古城的发展平遥古城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在多年的发展中,平遥古城保持着独特的原始风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当我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时,我被周围的古建筑和传统工艺品所吸引。

这里的老建筑古朴、石巷幽静,保留着古代商业区的规划布局,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繁华热闹的年代。

平遥古城的传统文化平遥古城不仅仅是建筑的堆砌,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座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这里孕育了许多传统工艺和艺术形式。

在平遥观中,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戏曲、古乐、书法、绘画等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语古城平遥观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景观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传统文化吸引了我。

在这次旅行中,我不仅仅欣赏到了古城的美景,还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相信平遥观和整个古城将会继续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和体验,这里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将会流传下去。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又见平遥>观后感》早就听闻《又见平遥》的大名,一直心痒痒想去看看,这次终于得偿所愿。

当我走进那个充满故事的空间,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平遥城。

一开始,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就让我有些恍惚。

整个演出不是那种传统的坐在台下看舞台的形式,而是让观众随着场景的转换走动着,就好像自己也成了故事里的一部分。

这感觉太奇妙了,我得跟你们好好唠唠。

先说说那场景的布置吧,真的是细致入微。

街边的店铺,那幌子随风飘动,仿佛下一秒掌柜的就会出来招揽生意。

石板路的纹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走在上面,都能想象到曾经有多少人在这儿匆匆走过。

还有那古老的城墙,斑驳的痕迹诉说着过去的沧桑。

印象特别深的是那场镖师出行前的洗浴。

一群精壮的汉子,在热气腾腾的澡堂里,大声地说着话。

那肌肉线条,那豪爽的笑声,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他们的血气方刚。

有个镖师,一边擦洗着身子,一边跟旁边的兄弟念叨着:“这一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家里的老娘就托付给兄弟们照顾了。

”另一个则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咱平遥的汉子,啥都不怕!”那眼神里,有坚定,有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

水珠子从他们身上滑落,滴在地上,仿佛每一滴都承载着他们的牵挂和使命。

再讲讲那选妻的情节。

一群妙龄女子站在台上,个个娇羞动人。

台下的老爷们儿们评头论足,家长里短地讨论着哪家的闺女更适合做媳妇。

那些女子们,有的低头浅笑,有的偷偷抬眼打量,心里估计都在打着鼓。

最后被选中的那个姑娘,脸上既有喜悦,又有对未来未知生活的忐忑。

她微微颤抖的手,紧紧攥着衣角,把那种复杂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那平遥城的街市,热闹非凡。

卖糖葫芦的小贩,扯着嗓子吆喝:“糖葫芦嘞,又酸又甜的糖葫芦!”小孩子在人群中穿梭,为了一串糖葫芦跟大人撒娇耍赖。

耍把式的艺人,把手中的刀枪棍棒耍得呼呼生风,引得围观的人阵阵叫好。

这一幕幕,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演出,而是真真切切地置身于那个繁华的平遥城。

最让我感动的,是整个故事所传达出的那种对家乡、对血脉的执着和坚守。

又见平遥心得体会精选 又见平遥感悟

又见平遥心得体会精选 又见平遥感悟

又见平遥心得体会精选又见平遥感悟关于又见平遥心得体会篇一又是一年花落地,又见枝头吐新芽。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在不知不觉间,花儿落了,枝头上冒出了嫩绿色的新芽。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我们初三,我们面临着中考,我们,即将毕业。

还记得一年前的此时,看着窗外树上新冒出的嫩芽毫无想法,那时,我们心比天高,我们如此疯狂,我们做事不计后果,挨打不长记性,深夜不眠与好友侃到天明,那时还有天真的梦想。

但是。

如今呢?枝头的新芽不亚于当初的美艳,只是物是人非,我们即将中考,马上就要分别,我们已经开始头疼不够优秀的成绩,不在不计后果的处事,老师也不在教训我们,回家倒头就睡,梦想什么的全然抛在脑后,只是偶尔会因分离而暂时的伤感。

又见枝头吐新芽,心境却不是当年。

又是一年——枯树不枯家中的院子里种着一些树,去年初春发现了一颗小小的枯树,它孤单的伫立在墙角,父亲想砍掉它认为大煞风景,姥爷却一再的阻拦,并努力的想让我们相信在第二年此时,它一定会活过来。

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枯树就像放弃了生命的希望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枝繁叶茂。

听到我的认为姥爷笑了笑转身离开。

冬天的几场大雪更是让我坚定自己的想法,枯了的树就如同我试卷上的惨淡分数一样,不堪入目。

第二年春季在无意中发现那棵枯树发了新芽,很美丽。

姥爷意味深长的告诉我,只要不放弃相信一定会有奇迹。

我松懈的双手用力的握紧,枯树都能发芽,糟糕的成绩一定可以变得漂亮。

又是一年——成长今年秋天,家里的狗狗生了病,心里满是压抑,困顿之时看向了窗外,外面光滑的树枝上没有一丝生机,本是压抑的心情变得更是难过。

它又不是人怎么可能会好起来,家人说那是它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这些苦难它才能茁壮成长,就像冬天的庄稼只有历经风寒才能发出嫩芽,煎熬到了春天,正如家人所说它们好起来了,虽然因病痛而使毛色不光滑,但是确实是好了起来。

窗外的新芽正随风轻摇,它亦成长,我亦成长。

又是一年花落地,又见枝头吐新芽,枯树不枯,我们不哭,努力成长。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又见平遥>观后感》前段时间,我有幸去观看了一场令人震撼且难以忘怀的实景演出——《又见平遥》。

这场演出真的是太特别了,以至于回来后的好些天,我的脑海里还总是不断地浮现出那些精彩的画面和动人的情节。

一进入演出场地,那种独特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没有传统的舞台和观众席的明显划分,我们仿佛不是观众,而是即将穿越时空,亲身经历那段历史的参与者。

演出开始,灯光亮起,瞬间就把我们拉回到了平遥古城的过去。

那逼真的场景布置,让我感觉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

我看到了繁华的街道,喧闹的集市,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们。

他们的穿着、表情、动作,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真实,仿佛这些人并不是演员在表演,而是真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古人。

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家镖局,一群年轻力壮的镖师们正准备出发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

他们个个神情严肃,目光坚定。

镖局的掌柜在临行前,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那眼中既有对任务的重视,也有对这些镖师们生命安全的担忧。

镖师们紧紧握着手中的兵器,那股子决绝和勇气,让我这个旁观者都不由得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一位年长的镖师,抚摸着自己的佩刀,嘴里念叨着:“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但咱镖局的名声不能丢,平遥人的信誉不能毁!”他的声音略带颤抖,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无畏。

旁边一位年轻的镖师,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他看着远方,似乎在想象着这次行程中的艰难险阻,但又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决心。

就在这时,一位镖师的妻子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件亲手缝制的棉衣,塞到丈夫的怀里,眼泪汪汪地说:“当家的,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和孩子在家等你。

”那镖师紧紧抱了一下妻子,然后毅然转身,和同伴们一起踏上了征程。

这一幕真的太触动我了。

那种生离死别的场景,那种为了责任和荣誉不惜牺牲的精神,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平遥人的诚信和勇敢。

还有一个场景,是关于平遥的传统婚礼。

那大红的花轿,喜庆的锣鼓,美丽的新娘,热闹的宾客,一切都充满了欢乐和幸福的气息。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又见平遥平遥,这片恬静的土地,古老而宁静。

一直以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近期,我再次踏足这片美丽的土地,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触动和改变。

平遥古城,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也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这里不仅有迷人的古建筑,还有深深潜藏在心底的文化底蕴。

走在石板铺就的古道上,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人们的智慧和智谋。

古城墙上的寨门、角楼、烽火台都让我感叹人类古代的建筑技艺之巧妙。

而在这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我又有幸品味到了当地的小吃美食,每一口都美味无比。

这种历史与风味的交融,使平遥古城成为了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

与以往相比,这次的平遥之行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加深远。

那就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他们过着遥远而宁静的生活,远离繁华喧嚣,拥有更多的宁静和自由。

走在古城街道上,我看到很多老人在阳光下微笑的坐着,身边是一杯茶,一本书,或是手中的刺绣。

他们享受着岁月静好,在岁月的打磨中沉淀出更深的智慧。

他们并不奢求富贵与浮华,而更注重内在的修养和享受。

这种宁静和淡然让我深感思索,也更加欣赏平遥古城的美。

平遥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与人文的重要性。

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古树,一条条河流,一方方田地,都给予了这个古城以源源不断的生机。

而人们也以她保护这片土地,保护这片宁静。

我想,这样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向往。

走进平遥,我被这片土地的美所震撼,无法忘怀。

它给予我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满足,使我获得了一种来自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在这里,我找到了对于生活的新认识和新思考。

平遥是一个县城,但它却有着不亚于大城市的魅力和内涵。

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地方的美并不仅仅在于它的面积和庞大,而是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感受了平遥的美,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或许,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物质享受和表面上的繁华,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心灵的升华。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又见平遥>观后感》早就听闻《又见平遥》的大名,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身体验一番,那感受,真的是绝了!当我走进那个仿佛能穿越时光的剧场,心情就像是即将开启一场神秘冒险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整个演出没有传统的舞台和观众席之分,我们就像是走进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

开场的那一刻,我被那逼真的场景震撼到了。

眼前是古老的街道,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我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久远的年代。

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家镖局的故事。

镖师们即将远行,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

他们与家人、朋友告别,那场面,真叫一个感人。

你能看到镖师们脸上的坚毅,那是对使命的担当;也能看到亲人们眼中的担忧和不舍,那是对亲人的牵挂。

一位老母亲,拉着儿子的手,不停地叮嘱着:“儿啊,这一路上可要小心,一定要平安回来。

”她的声音带着颤抖,眼神里满是关切。

儿子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安慰道:“娘,您放心,儿子一定会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旁边的妻子,怀里抱着年幼的孩子,默默地流着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那眼神,仿佛在说:“我和孩子等你。

”还有一位年轻的镖师,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告别。

姑娘红着眼圈,把一个亲手绣的荷包塞到他手里,说:“带着这个,就当我一直在你身边。

”镖师接过荷包,郑重地点点头,然后转身,和兄弟们一起踏上了征程。

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奈,也让我对镖师们的勇敢和担当充满了敬佩。

他们明知道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但为了承诺,为了责任,依然义无反顾。

再往后,是平遥城的繁华景象。

大街上,各种买卖热闹非凡。

有卖小吃的,那香味仿佛能从舞台上飘出来,馋得我直咽口水。

有卖手工艺品的,那些精美的物件让人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

还有杂耍艺人在表演,他们的技艺高超,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

我看到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他一边吆喝着,一边熟练地转动着手中的糖葫芦。

那糖葫芦红彤彤的,裹着一层亮晶晶的糖衣,看着就诱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过去好几天了,《又见平遥》还在脑子里萦绕,现在抽个空写些感悟,下有剧透哦。

剧情其实蛮简单:同治年间,有个王姓掌柜带着全家在沙俄做生意,结果全家都被歹人杀了,只留下一个7岁的小男孩。

他被当作“肉票”向国内勒索30万两白银。

王姓掌柜所属的企业是个家族企业,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生意已经遍布五湖四海、规模空前了。

到了这一代,掌门人是个尚未娶妻的叫赵硕义的小伙子。

他把全部家当抵押了,换了30万两白银,委托一个镖局去沙俄赎人。

镖局派出232位镖师,押送着镖车,带着赵硕义走了。

7年以后,只有年满14岁的王家小子回来了,其他232位镖师和赵硕义,都死在了路上。

据说这是一件真事,表明了古人对血脉传承的看重和对“忠义”二字的恪守。

虽类似舞台剧,但演员演出投入、台词直击心田,很是震撼人心。

第一幕表现的是全县百姓送232名镖师的场景,古老的仪式庄重肃穆:在城楼前的广场上,每个镖师都要洗个澡,洗净晦气洗掉霉运,洗掉害怕洗出胆量。

全县挑选出232名最有福相的女子给他们擦身子更衣,希望能带给镖师好运。

擦净身上的水渍,穿上崭新的衣服后,年轻的小伙子伸出胳膊到女子嘴边,女人狠狠得咬下去----这是来自家乡的印记,就算你死在了路上,你的魂魄也要循着这个印记回到家乡,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在期待着你的归来。

年轻的镖师忍者痛颤声道:“再来一口!”“不!”女人们撕心裂肺得喊道。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旁边一位四五十岁的女人抽泣不止。

那时的人们生活太艰难。

这样的征途九死一生,但去了的话,应该会给家里换来几两银子,从而让自己的亲人生活得好点吧。

那时大部分家庭都好几个孩子,去一个就去一个吧。

现在社会有银行卡有网络,简直太方便了。

对了,我要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应该会被挑去给镖师擦水的,啥叫“福相”,我这样子就是福相!
我正滔滔不绝,大头一巴掌挥了过来。

第二幕展现的是当时平遥街上的场景:街道两旁有各种店铺:药铺、布匹铺、小饭馆。

门口的小二们面带笑容得不停招呼游客们“里面请”,感觉像是穿梭到了古代。

在一个小巷子里,竟然有个吹糖人的小摊子,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稀疏的小老头,小摊子旁边还摆着个小桌子,上面立着个写有“算命”二字的小旗,就是算命先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可能去茅厕,拜托糖人小老头给他看摊子吧。

啧啧啧,逼真得很。

大头神神秘秘得指着远处一个店铺让我看,见我被人群挡着半天看不清上面的字,就悄声俯身在我耳畔说:“那是青楼。

”“纳尼?”我双目放光,拉着他就横冲直撞得往那边走。

走到那店铺跟前毫不犹豫得就往进挤,那货还扭扭捏捏得不想进去,被我一把拽了进去----这不就是你发现的么,装啥!
里面的人好多呀,明显比其他店铺的人多,大家都很好奇哦。

在通往二楼的台阶上站着位穿着古装的女子,脸圆润白皙,充满了古典美。

旁边有个琴师拉二胡,古美人咿咿呀呀得跟着哼着小曲,轻举手、慢抬腿,秀眉微蹙,真是充满了韵味。

我看得有点入神了。

第三幕展现当年给赵硕义选妻的场景:因为赵硕义尚未娶妻,而他去沙俄九死一生,所以在去之前要娶妻生子。

参选的都是大家闺秀,挑选过程非常苛刻:第一步,验足。

让各家姑娘站在三寸大的盘子里,谁要是站不稳就说明脚大,就得被淘汰。

我跟大头说;“我肯定能站进去,因为我脚小,但没几下盘子就会碎了,我就被淘汰了。

”大头噗嗤一声。

接下来还要验手纹、验臀部、摆动腰肢验礼仪。

就像挑选宠物一样。

虽然这种做法很不尊重女性,但自有它的道理:体型如此优美、仪态如此大方的女子,八九不离十是个自律体面的人。

真是让我无比惭愧啊。

不禁想:我要是在那个时代,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除了被挑选出去给镖师擦身子这光荣时刻外,其他时间干嘛呢?种地织布,然后嫁人-嫁给
个素不相识的人-----盖头一揭,对面是个? 诶呦喂,太可怕了。

不禁心一颤,握紧大头的手。

新时代好啊!
继续刚才的剧情:说是赵硕义当天娶妻,当天洞房,当晚他妻子怀孕。

第二天他就走了。

那个被精挑细选出来的女人,十月怀胎,分娩时难产而死,死的时候说:“我生都生了,死就死了吧。

”看到这里时,人群里寂静无声,连一直追逐打闹的孩童都静了下来。

我心里五味杂陈:古时候,女人的主要作用就是传宗接代。

哪怕是名门之女,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读书懂礼,也逃不过这样的命数,甚至她被伦理道德束缚得更紧,还不如平民之女自由些。

忽然想起曾经一个老头说:“生儿子用来传宗接代。

”我问他:“什么叫传宗接代?女儿就不能延续你的血缘吗?”他没说话,满脸的困惑迷茫,却有着深深得固执。

现代社会相比以前,已经进步很多了,可仍有好多的问题,希望以后会更好。

还有赵硕义,他抵押家当去赎手下的独子,其狭义之心让人敬佩。

可他为什么要亲自去呢?去就去吧,为什么要娶妻生子呢?他的妻子、他的儿子难道不是他的责任吗?他这不就是牺牲了自己的妻儿,去成就自己的英名吗?
第四幕是在舞台上表演,观众们坐在座位上看,不像前几幕那样跟演员互动了。

通过表现山西人对面食的喜爱而表达全世界各地的山西人对故土的眷恋,还有通过当年王姓的后代每年来祭拜祖先这个事情,来表达血脉传承的重要性和回报率。

没有多大特色,但结尾那曲《桃花红杏花白》,仍然煽出我作为山西人的自豪感,单曲循环了好久。

这几天一直在琢磨: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赵硕义为什么要亲自去?恍惚有些了悟:他年纪轻轻就掌管家族企业,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担子很重,再加上当时处于清末,国家内忧外患,他父辈已经把生意遍布整个亚欧大陆,他再扩大简直举步维艰,就算要保住已有成就也是如履薄冰,这个通过他走后不到四年,各地分店就支撑不住纷纷倒闭就能推测出来。

那个时候,年轻的赵硕义肯定很是迷茫忧虑吧,他从小深受“礼仪仁孝”的教育,也不屑更不会用下三滥的招数去解燃眉之急。

他强撑着表面的繁华,会不会偶有遁世的念头呢?
这个时候,雪上加霜,他手下的掌柜出事了。

那是活生生的几十条人命啊!之前那么多年都没事,现在却出事了。

国家贫弱,她的子民受人欺侮,她却庇护不了。

掌柜是他赵硕义派出去的,他深深得自责内疚。

他愿意抵押全部身家去换回那个年幼的孩子,让自己的心里好受点。

赵硕义,生不逢时,他只能是平安盛世的守护者,却注定成不了乱世中的枭雄。

那么,将一切的一切,那座繁华的赵家大院、父辈的基业、甚至他的生命都埋葬了吧,跟流失的时光一起逝去吧。

月满则亏,花开必败,他们赵家曾经在历史的舞台上那么显赫过,现在该是落幕的时候了。

趁着一切看起来尚好,停止吧,总好过一步步衰落,像是凌迟一样。

就这样,赵硕义,踏上了必死的征途。

忽然想到了《乱世佳人》里的维希里,他是真正的绅士,却与新的时代格格不入,只能不停得缅怀已逝的旧时代。

他曾经为了旧时代上过战场,也许,当初战死沙场是他最好的结局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