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操作法
吸痰法操作

二、经鼻/口腔吸痰操作
1.吸痰的目的 (1).吸出患者口鼻腔、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以 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改善肺通气,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2.操作用物 1.无菌巾内:治疗碗2只(一只盛无菌生理盐水,一只放无菌 镊子)、无菌吸痰管数根(一次性吸痰管放无菌巾外)、无 菌纱布, 一次性压舌板,必要时备用舌钳、开口器。 2.无菌巾外:无菌手套数双、弯盘、电筒、听诊器等。 3.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装置、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必要 时备电插板。
3.痰液粘稠者可雾化或拍背3-5分钟再抽吸。 4.每次吸痰时间 ≤ 15 s,间歇3-5min以免造成缺氧。
5.吸痰管插到气管远端前,不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 体,引起肺萎陷。插管、吸痰动作轻柔敏捷,防止呼吸道黏膜 损伤。
6.不要在同一部位吸引时间过长,不要过分刺激病人气道,以 免损伤气管黏膜,引起损伤出血。
(2). 吸痰
1).检查无菌手套外包装并打开,检查并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 端,连接吸痰管,右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
2).打开电源开关或小开关,试吸试吸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是 否通畅;协助患者头部略后仰,张口,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 口器,左手反折吸痰管末端(打开侧面开口),右手用无菌镊子 (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持吸痰管插入吸痰部位口咽部(气管 内)10-15cm左右; 松开反折部位(关闭侧面开口), 由深部左右 旋转向上提拉,吸尽痰液;吸痰管退出后,用生理盐水抽吸, 按需重复。
(3).其他:
在紧急状态下,可用注射器吸痰及 口对口吸痰。前者用 50~100ml 注射 器连接导管进行抽吸后者由操作者托起 患者下颌,使其头后仰并捏住患者鼻孔, 口对口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 梗阻症状。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引言口鼻吸痰法是一种用于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常用方法。
它通过将抽吸管置于患者的口腔或鼻腔中,通过负压抽吸的方式将痰液吸出,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呼吸道通畅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鼻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准备工作在进行口鼻吸痰法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1. 洗手:保持双手洁净,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 配置器材: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包括负压抽吸设备、抽吸管、吸痰瓶、无菌手套和口罩等。
患者准备1.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获得患者的配合。
2.让患者坐起来或半卧位,将患者的头稍微后仰,以便于痰液顺利流出。
3.为患者佩戴好口罩,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吸入细菌。
抽吸操作1.戴好无菌手套,拿起抽吸管,将其慢慢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
对于有气管切开或鼻胃管的患者,可以直接将抽吸管插入相应的导管。
2.检查抽吸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其没有刺激到患者的咽喉或气管壁。
3.打开负压抽吸设备,设置适当的吸引力,通常为80-120毫米汞柱。
4.轻轻吸痰,注意保持吸痰管的负压状态,避免痰液回吸或溢出。
5.在吸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在患者的背部轻拍或揉搓,以协助痰液流出。
6.吸痰时间应控制在15-20秒左右,每次吸痰可重复2-3次。
7.完成吸痰后,关闭负压抽吸设备,慢慢拔出抽吸管。
8.患者咳嗽或打嗝时,应及时停止吸痰,待咳嗽或打嗝结束后再继续吸痰。
收尾工作1.将吸出的痰液倒入无菌吸痰瓶中,并密封好。
2.将使用过的器材进行正确处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脱下手套,进行手卫生。
注意事项在进行口鼻吸痰法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呼吸道的通气状态,防止出现窒息。
2. 操作前后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恢复呼吸,避免过度刺激。
3. 患者的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应被临床人员随时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及常见问题解答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及常见问题解答导语:口鼻吸痰法是一种常见的痰液排除方法,对于需要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口鼻吸痰法的详细操作流程,并解答常见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口鼻吸痰法。
一、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口鼻吸痰法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除,以保持呼吸通畅。
下面是口鼻吸痰法的详细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b. 准备好所需工具:呼吸道抽吸器、吸痰管、吸引器等。
2. 为患者做好准备:a. 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如坐位或侧卧位。
b. 提醒患者深呼吸几次以放松身体,同时告知患者本操作可能引起咳嗽、恶心等不适感。
3. 操作步骤:a. 打开吸痰器,检查吸引器的功效以及负压是否正常。
b. 稳握吸痰管,让吸管末端浸入呼吸道中,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
c. 轻轻推进吸痰管,直到感到阻力停止,并让患者快而深地呼气,同时吸引痰液。
d. 在吸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吸痰,并处理相关问题。
e. 吸痰完成后,注意将吸管上的痰液排出,并进行相关的卫生处理和个人防护。
二、常见问题解答1. 口鼻吸痰法的适用对象是哪些人群?口鼻吸痰法适用于存在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呼吸道排痰能力较差或无力的患者,如气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等。
2. 如何判断需要进行口鼻吸痰操作?需要进行口鼻吸痰操作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情况:a.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气急等症状。
b. 胸部听诊发现存在明显的肺部湿啰音。
c. 患者咳嗽或呛咳导致呼吸困难,痰液无法排出。
3. 口鼻吸痰法的操作频率应该是多久进行一次?口鼻吸痰法的操作频率因患者病情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轻度患者每天至少进行1-2次,中度患者每天3-4次,重度患者每天5-6次或更频繁。
4. 口鼻吸痰操作可能会引起的不适有哪些?口鼻吸痰操作可能会引起咳嗽、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准备工作:1.擦洗双手,确保双手清洁。
2.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包括呼吸机、气管切开管(若适用)等。
操作流程:1.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至30度角,有需要的话可以将床边固定好。
2.与患者交流,告知即将进行口鼻吸痰操作,尽量保持患者的合作。
3.让患者坐起来或侧卧,保持舒适和稳定的姿势。
4.请家属或护理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身体稳定。
开始吸痰:1.确认呼吸机的参数设定正确,适合患者的需要。
2.戴好手套,使用洁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患者口腔和鼻孔的周围,保持清洁。
3.使用一种消毒剂清洁吸痰器具,确保其无菌。
通常情况下,使用一次性的吸痰管是最佳选择。
4.掌握好吸痰器具的使用方法,确保灵活且充分了解器械的使用原理。
5.涂抹少量无菌润滑剂在吸痰管的末端,以便在插入患者的时候减少不适感。
6.让患者深呼吸,确认他们的呼吸节奏,以便更好的插入吸痰管。
7.轻轻插入吸痰管,避免刺激患者的喉咙或气道黏膜。
应注意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大约为插入气管切开管时的一半深度。
8.插入吸痰管后,可以轻轻旋转管子,以刺激黏膜和帮助排出更多的痰液。
9.启动呼吸机,调整为合适的吸痰模式。
10.一旦痰液被抽取出来,停止呼吸机吸痰功能并关闭吸痰管。
11.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吸痰并报告医生。
12.每次吸痰后应当检查痰液的颜色、质地和量,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结束操作:1.一旦完成吸痰操作,注意清洁吸痰管。
如果使用的是一次性吸痰管,应将其正确处理并消毒。
2.在操作结束后检查患者的舒适度和呼吸状况,确认没有其他不适或并发症。
3.与患者交流,告知已完成吸痰操作,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
4.记录操作的时间、方法和结果,方便以后的追踪和管理。
总结:口鼻吸痰法是一种常见的排痰方法,可以有效帮助那些无法主动咳嗽释放痰液的患者。
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双手、准备好所需的器械。
操作流程包括调整患者的姿势、清洁口腔鼻孔、涂抹润滑剂、插入吸痰管、启动呼吸机、抽出痰液、检查痰液等。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有助
于改善呼吸功能。
正确的吸痰操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呼吸顺畅,
但如果不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因此,以下是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洗手并穿戴手套,准备好吸痰管、吸痰机或手动
吸痰器等工具。
2. 告知患者,在进行吸痰前,应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让患
者保持平躺或半坐位。
3. 准备患者,在进行吸痰前,应先让患者咳嗽几次,以帮助患
者将痰液排出呼吸道。
4. 吸痰操作,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气管插管,轻轻旋转并
逐渐推进,直至达到痰液所在的位置,然后开始吸痰。
注意事项:
1. 频率控制,吸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痰液情况和呼吸状况来确定,避免频繁吸痰造成呼吸道刺激和损伤。
2. 吸痰管选择,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吸痰管,以避免过长或过粗的吸痰管刺激呼吸道黏膜。
3. 吸痰力度,吸痰时应轻柔均匀地吸引,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
4. 清洁消毒,吸痰管等吸痰器械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正确的吸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痰液,改善呼吸功能。
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吸痰的操作流程范文

吸痰的操作流程范文1.确认吸痰的适用性:如果患者有呼吸急促、咳嗽有痰声或听诊时可闻到湿性啰音等症状,就需要进行吸痰操作。
2.进行术前准备:a.患者准备:告知患者关于吸痰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如半卧位。
b.负压吸引设备准备:检查负压吸引设备的废液容器是否清空并有效连接到设备上;确保吸引设备调至适当的负压水平。
c.操作准备: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准备所需的吸管、吸痰器、消毒棉球、生理盐水等物品。
3.患者鼻腔护理:a.鼻孔清洁:用生理盐水清洁患者的鼻腔,可使用滴管滴入或喷雾器喷入。
b.鼻腔滴液药物:如有需要,滴入抗菌药物或黏稠痰液滴入黏稠痰溶解剂。
4.实施吸痰操作:a.手部卫生:再次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b.吸痰器处理:将一根合适长度的吸管连接到吸痰器上,并将吸痰器插入容器中以形成负压。
c. 气道护理:用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分别轻捏住患者鼻孔,并用另一只手持吸管插入口腔,使其通过喉咙直至气管分叉处(约15-18 cm的深度)。
d.吸痰:在吸管插入后,停留约10秒钟,然后缓慢抽吸吸管,同时绕着吸管旋转以吸出痰液。
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以免引起缺氧。
e.吸痰间歇:清除吸入的痰液,再次准备吸痰器进行下一轮吸痰操作。
5.患者反应观察:a.呼吸情况: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幅度,注意有无窒息、持续咳嗽、面色苍白等异常现象。
b.粘液性痰:观察吸痰后痰液的颜色和黏稠程度,记录下来以备后期比较。
c.血液性痰:如有咳出血性痰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吸痰结束及后续操作:a.工具处理:将使用过的吸管、吸痰器等工具丢弃在医疗垃圾袋内。
b.手部卫生:洗手并彻底清洁吸痰操作过程中可能污染的部位。
c.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痰液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次吸痰操作。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
2.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
3.经口鼻腔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拉。
4.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
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四)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
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4.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5.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6.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气管插管内径的1/2。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一】低氧血症1.原因(1)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
(2)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氧气体吸出,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导致吸入氧浓度降低。
(3)吸痰时卷入气体量不足以及气道内注水易引起小气道阻塞和肺不张,导致低氧血症。
(4)吸痰操作过程反复,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使呼吸频率下降,引起缺氧。
(5)患者原有缺氧性疾病,吸痰前未将吸氧浓度提高,吸痰时可带走氧气,致使吸痰后患者缺氧。
(6)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置管过深等均可造成低氧血症。
(7)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口鼻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病患的呼吸功能。
在进行口鼻吸痰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并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口鼻吸痰法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列举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口鼻吸痰前,需要准备好以下物品:一条干净的护理巾、适量的消毒液、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稀释的消炎药水。
2. 消毒将吸痰管浸入消毒液中,彻底消毒5分钟左右,然后取出备用。
同时,还要对双手进行洗手消毒。
3. 询问患者在进行操作前,需要向患者了解相关情况,包括患者的病情、是否有特殊注意事项,以及患者了解掌握吸痰的意愿,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4. 安置患者将患者置于舒适的仰卧位,并使用护理巾将其口鼻部分护理好,以防止病原体的交叉感染。
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5. 清洁鼻孔首先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的消炎药水清洁鼻孔,以软化和清除鼻腔内的痰液。
可以使用滴管等工具缓慢滴入,并使用护理巾清理分泌物。
6. 进行口鼻吸痰将消毒过的吸痰管握在手中,用一只手轻轻地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嘴唇紧闭。
然后,将吸痰管缓慢地插入鼻腔或口腔,同时向下方轻轻提拉。
吸痰管的深度不宜过深,以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7. 吸痰将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设备连接,并调至合适的负压力。
在吸痰过程中,要注意呼吸氧气的浓度,以免氧气供应不足。
8. 注意观察在吸痰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出现,要及时停止吸痰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9. 吸痰结束当痰液基本清除干净时,将吸痰过程逐步结束。
首先,将吸痰管缓慢地取出,然后清洁口鼻部位,帮助患者恢复舒适的姿势,并及时记录吸痰的相关情况。
二、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在进行口鼻吸痰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将吸痰管消毒正确、柔和地插入鼻腔或口腔,不可用力过猛,以免伤及呼吸道黏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 2、分泌物清除情况; 3、呼吸型态变化; 4、病人反应。
1、手卫生很重要,吸痰前后要洗手; 2、人文关怀很重要,吸痰前后做好解释,床单位整 理不能忘; 3、安置体位很重要,有利病情及吸痰效果; 4、扣肺很重要,能更有效地清除痰液,但要做好病 情评估,不能扣肺则不扣肺; 5、用物整理很重要,医疗垃圾、生活垃圾要分清; 6、护理记录很重要,评估评价做对比。、吸痰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 2、气管导管通畅,吸痰管已无法再深入; 3、病人出现咳嗽反射。
1、如痰液粘稠,可在病人吸气相沿气管导管壁注入 2~5ml生理盐水,再予呼吸皮囊加压呼吸3~4次,使 注入的液体到达小支气管并刺激咳嗽; 2、严格无菌操作,严禁口、鼻腔内吸引后又行人工 气道内吸痰; 3、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及氧饱和 度的变化,避免病人缺氧。
1、有活动性义齿取下; 2、检查口、鼻腔粘膜完整性; 3、将吸痰管轻柔地经口、鼻插入咽喉部(不要给予 负压),待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约20cm, 病人有剧烈咳嗽时立即作间歇性吸引,可在痰多处 停留,吸引时间不超过15s; 4、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及氧饱和 度的变化,避免病人缺氧。
1、人工气道吸痰:包括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的 吸痰,一般在人工气道吸痰后还要进行口、鼻腔吸 痰。
2、口、鼻腔吸痰
1、吸痰管选择: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 比气管导管长4~5cm; 2、正确调节负压:成人0.04~0.06mPa,小儿 0.02~0.04mPa; 3、吸痰前后按呼吸机纯氧键1~2分钟或用呼吸皮囊 加压给纯氧10~15次(或根据病情延长时间); 4、吸痰管插入时不要给予负压,动作轻柔,作间歇 吸引,每次吸引不超过15s,切忌上下提插吸痰管。
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方法将有或没有人工气 道的病人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出,维持呼吸 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染。
吸痰指征: 1、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 2、喉部有痰鸣音或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 3、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 4、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
肺尖:左、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肺门:左、右胸骨旁第四肋间 肺底:左、右腋中线第六、七肋间
气管插管 与 气切套管
普通吸痰管 与 封闭式吸痰管
气管插管病人
气管切开病人
气切套管
囊上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