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氛围营造

合集下载

图书馆空间布局与环境优化

图书馆空间布局与环境优化

图书馆空间布局与环境优化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和学习的场所,空间布局和环境优化是确保图书馆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图书馆的规划布局、空间划分、环境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规划布局图书馆的规划布局应该合理、科学,使得读者能够方便地进行查阅和学习。

首先,图书馆的入口和主要功能区域应该相对集中,方便读者进入和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

其次,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分隔,例如阅览区、自习区、电子阅览室等,每个区域的用途明确,避免混淆。

另外,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摆放要科学合理,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空间划分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图书馆的空间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首先,阅览区的空间划分应该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可以分成专业类别的书籍区、期刊区、报纸区等,方便读者查找需要的资料。

其次,自习区应该以长时间学习为主,提供舒适的座位和相对安静的环境,使得读者能够专心学习。

另外,电子阅览室可以根据电脑的摆放情况进行排布,确保每个使用者都能有足够的私密空间。

三、环境优化为了提高读者在图书馆的学习效果和阅读体验,环境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图书馆应保证室内光线充足,避免阅读时出现视觉疲劳。

可以通过合理的窗户设置和灯光设计来保持良好的照明效果。

其次,图书馆的气温和湿度要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出现,保证读者的舒适感。

另外,图书馆应该做好噪音的控制,合理设置安静区和交流区,通过隔音设计和规定行为规范来降低噪音对学习的干扰。

总之,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和环境优化是为了提高读者的学习效果和阅读体验。

合理的规划布局、清晰的空间划分以及良好的环境优化都是图书馆的必备条件。

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图书馆的空间与环境,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

图书馆阅览室环境的设计与改进

图书馆阅览室环境的设计与改进

图书馆阅览室环境的设计与改进图书馆作为一个提供学习与阅读场所的机构,其阅览室的设计与环境对读者的学习体验和阅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阅读体验,图书馆阅览室的设计与改进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局与空间规划图书馆阅览室的布局与空间规划是其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读者的使用体验。

首先,阅览室的布局应当合理利用空间,能够容纳较多的读者,同时保证每个人都能有足够的私密和安静的学习环境。

其次,不同功能区域应当明确划分,例如阅读区、电脑区、小组讨论区等,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最后,阅览室的空间规划还需考虑到自然采光和通风,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二、座位与桌椅设计阅览室的座位与桌椅设计直接关系到读者的学习舒适度。

座椅应当具备良好的支撑性和适宜的高度,以保护读者的腰椎和颈椎。

桌面应当宽敞且稳固,能够容纳读者的学习用具以及个人电子设备等。

此外,座位与桌椅的布置应当有序,避免过于拥挤或过于分散,以方便读者的活动和交流。

三、照明与照明设计充足的照明是图书馆阅览室设计的关键之一。

优质的自然采光和合适的人工照明可以提高读者的学习效果。

应尽量避免直射的光线,以减少眩光和反射,给予读者一个舒适的视觉环境。

同时,照明的设计也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例如阅读区需要柔和而集中的照明,而电脑区则需要较为明亮而适度的照明。

四、噪音控制噪音是阅览室设计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因素。

为了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阅览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音。

例如,在设计时可使用吸音材料来减少声音的反射,设置隔音板或隔音墙来隔离噪音来源。

此外,可以设置噪音警示标志和提示,提醒读者保持安静,避免对周围读者产生干扰。

五、设备与服务配套阅览室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实际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服务配套。

例如,为了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求,阅览室应提供充足的电源插座和稳定的无线网络,以方便读者使用电子设备和获取网络资源。

同时,还应提供书籍借阅和咨询服务台,供读者咨询相关问题和获取帮助。

浅谈大学图书馆建筑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

浅谈大学图书馆建筑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
3 内部装饰 的文化性 、
在图书馆的内部环境上 , 应注意从装饰、 色彩、 造型上来丰富空 间效 果, 强化图书罐 筑的文化内涵。譬如 , 图书馆中 , 在 摆放任何一件物品, 无论是绘画艺术、 雕塑 , 还是室内的绿化植 物, 都将在 特定的环境中给读 者以联想 。 产生超出物体自身的意义效 用。比如在墙 壁适当的位置挂上
几幅艺术作品或以浮雕形式镶嵌上科学家的治学名言。这样不仅调节学 生心 理, 陶冶学生的情操 , 又是对环 境的美化。试 想一下 , 一句名人的格 言或一幅来自艺术 家感发而成 的作品 , 其本 身就充满 了生命 力的感召 。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 , 既可在名言中思索 , 又可以在作品的色彩中唤 起向往。又比如在图书馆大厅摆放一座时钟 。 钟摆在庄严的摆动 。 学生从 身边走过 , 便有光阴似 箭、 去不返的 感觉 , 一 同时会下意 识地加快 脚步。 图书馆的文化气氛还可多方面来体现, 在空间设计上由装饰材料 、 灯光的 设计、 整艴 调的烘托 以及书架的合理排放等 。 展示出环境朴素 、 大方、 高 雅的和谐美 。 这对读者深入环境均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图书馆 是校园内人流量很大的场所 。 当学生进入图书馆, 它应给学生 种进入神圣知识殿 堂的感觉 , 间设 计上应该调动一切对于视 觉的 在空 有效语言来烘托这种 气氛 。 达到对读者感染、 激励并产生动力的作用 。
浅 谈大学图书 馆建筑空间 文化氛围的营造
图书 与传 媒
浅谈大 学图书馆建 筑空 间文 化氛 圈的营造
彭 玮
( 义乌工商学院
浙江义鸟 3 2 o ) 2 o 0
【 擅
要】 大学图书馆建筑作为特定意义的文化建筑 。 充分体现 文化 内涵 , 是 内部环境 还是外部环境 都应具 有某种文化 的意蕴。 应 无论

图书管理员的校园读书氛围营造

图书管理员的校园读书氛围营造

图书管理员的校园读书氛围营造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活动。

尤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信息,而不是通过书本。

因此,作为图书管理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从图书馆布置、活动策划和读书推广等方面探讨如何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一、图书馆布置图书馆是学校最重要的阅读场所,它的布置和氛围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欲望。

首先,我们应该提供一个宽敞明亮的图书馆环境,确保充足的自然光线和通风,让学生感到舒适和宜居。

其次,图书馆的家具和设施也需要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座椅、宽大的阅览桌和安静的学习空间。

另外,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可以在图书馆的角落设置一些舒适的读书区域,供学生休闲阅读。

二、活动策划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校园读书氛围营造的关键。

图书管理员可以策划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读书推荐展、书评比赛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阅读的热情,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知名作家、学者来学校举办讲座和签售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追求。

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图书管理员可以将阅读与娱乐、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阅读水平。

三、读书推广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图书馆,还需要将阅读推广到更广阔的范围。

图书管理员可以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举办线上线下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周、读书节、阅读征文比赛等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刊等媒体平台,推出校园自制的读书节目和栏目,向学生介绍各类优秀的图书和文献资料。

通过不断推广和宣传,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的愿望。

四、建立合作机制校园读书氛围的营造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图书管理员可以与语文老师、班主任、家长组织等合作,制定一系列的阅读计划和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资源和指导。

高职院校如何营造阅览室环境氛围——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阅览室为例

高职院校如何营造阅览室环境氛围——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阅览室为例

全民阅读图书情报\2019年第2期 89高职院校如何营造阅览室环境氛围——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阅览室为例钟梅清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226摘要:阅览室是读者阅读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其内部的环境氛围影响阅读效果。

本文首先简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阅览室的基本情况,然后探讨环境设计、绿植设计和人文因素对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作用及对阅读效果的影响,为高校阅览室的建筑设计、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阅览室;环境设计;图书馆;阅读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11.56文献标识码:A阅览室是为读者提供学习的重要场所,读者的阅读行为与其内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阅览室的环境不利于阅读的时候,就会对读者的阅读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1]。

在阅览室的建筑设计和使用管理时,一定要考虑到读者喜欢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氛围,通过阅览室内部的环境艺术设计、绿植种植设计和人文管理方面的塑造,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利于提升阅读效果的氛围。

1 本馆阅览室简介我院的图书馆是2013年6月投入使用,是广西高校第一家配备使用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行智能化管理的图书馆,具有设施设备先进、管理技术领先、馆藏资源丰富、学习环境优雅、服务人性化等五大特点,是学院重要的图书文献中心、电子信息资源中心、现代技术应用中心和教学实训中心。

阅读室位于二楼西区,面积有500多平方,室内座位170个。

整个布局的设计简单明亮,具有现代艺术风格。

阅览室的放置的是最新的期刊,种类比较丰富、能满足各层次读者阅读及学习的需要。

硬件设施虽好,但一直来,在室内环境的绿化设施的投入基本为零。

整个阅览室虽然明亮,但缺乏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氛。

笔者换岗到阅览室。

为改变就一沉闷的格调。

前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利用废弃的饮料瓶进行水栽绿植的行动。

如今整个阅览室被打造成花园式。

好处是:一是美化了环境,二是增加了湿度,三是省钱,一举三得。

同时,还利用学生陶艺作品,给这些毫无生机的作品,注入了绿色的生命。

浅议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

浅议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

浅议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摘要】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设文化氛围,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

文化氛围的建设内容包括丰富图书馆藏书、举办文化活动、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建设方式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开发、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

推动力量主要包括高校领导支持、师生共同参与等。

文化氛围建设的效果是提升高校形象和学术声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承。

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创新和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文化氛围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性再强调在于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环境,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背景、重要性、内容、方式、推动力量、效果、意义、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的背景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内重要的学习和研究场所,一直承载着传播知识、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使命。

而构建丰富多元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则是高校图书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过去,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以收集、整理和提供图书资料为主要任务,文化氛围相对单一。

但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了提供丰富的纸质书籍外,高校图书馆还要积极创造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文化体验,努力打造出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氛围。

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馆藏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等方式,高校图书馆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创新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空间。

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也是提升高校学术声誉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图书馆的环境与空间设计

图书馆的环境与空间设计

图书馆的环境与空间设计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和知识分享场所,其环境和空间设计对用户体验和效果至关重要。

优秀的环境和空间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效果和阅读体验的提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图书馆的环境与空间设计,分别从空间规划、室内设计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空间规划图书馆的空间规划是建立良好用户体验的基础。

首先,图书馆应具备合理的布局,使不同功能区域相互衔接,方便用户使用。

例如,图书借阅区、自习区、阅读区等区域应划分明确,并且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在用户导航和使用便捷性上做到最优化。

其次,充分利用空间,提供开放且舒适的读书环境。

图书馆应当注重采光和通风,使用户在阅读时能够享受到自然光线和新鲜空气的滋养。

此外,合理布局座位和书架,保证用户在阅读时有足够的私密性和自由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拥挤和嘈杂的感觉。

最后,多功能空间的设置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图书馆应当设立多样的功能区域,如自习室、创客空间、会议室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多功能空间的设置可以扩展图书馆的功能范围,使其成为一个更具活力和创新的场所。

二、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图书馆环境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色彩的运用对图书馆的环境氛围产生重要影响。

应选择柔和、舒适的色调,如浅蓝色或米黄色等,以营造出安静、宁和的学习氛围。

其次,家具和设备的选择也是室内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图书馆的家具应当舒适、简洁,并且具备可移动性,方便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布置。

此外,图书馆还应配备先进的设备,如电子阅览器材、智能检索设备等,以满足用户对信息获取的需求。

最后,图书馆的艺术陈设也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展示文化和艺术作品,向用户提供美感的享受和文化氛围的体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三、外部环境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是用户首先接触到的部分,因此必须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首先,外立面的设计应当简洁大气,并符合现代美学。

同时,应注重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保持整体的美观。

图书馆空间布局与环境优化

图书馆空间布局与环境优化

图书馆空间布局与环境优化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不再仅仅是纸质图书的集散地,其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图书馆正不断努力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合不同读者需求的空间布局,并通过环境的优化来提升读者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图书馆空间布局与环境优化的相关问题。

一、多功能区设计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需要提供多功能的区域设计。

除了传统的图书借阅区域和阅览区域外,还可以设置小组学习区、沉思区、讨论区等。

这些不同功能的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划分,并合理安排在图书馆的不同楼层或区域。

小组学习区可以提供给需要合作学习的读者,他们可以在这里交流讨论并共同解决问题。

沉思区可以提供给需要静心思考的读者,他们可以在这里独自阅读或写作。

讨论区可以用于举办学术讲座或读书会等活动,为读者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二、合理利用空间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首先,可以使用可移动的书架,根据需要来调整图书的摆放位置。

这样可以根据每个时段对不同类型的图书进行分类,提高读者的查找效率。

另外,图书馆可以考虑引入自动化设备,如图书自助借还机。

这些设备可以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借阅体验。

三、良好的照明与通风良好的照明与通风是保证图书馆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自然光线有助于减轻读者的眼睛疲劳感,提高阅读效果。

因此,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和采光井等设计,提供充足的自然光。

此外,合理的通风系统也至关重要。

充足的新鲜空气流通可以缓解读者的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图书馆的通风系统要确保空气的流通性和净化性,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舒适的座椅和桌面设施为了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图书馆的座椅和桌面设施也需要被重视。

舒适的座椅能够减轻读者在长时间阅读时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率。

而宽敞的桌面空间可以容纳读者的学习用品,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插座和配备无线网络,以满足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氛围营造■ 郭 晔 ■ Guo Ye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 100045)收稿日期:2011-05-29On the Creation of Atmosphere in Reading Spa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摘 要]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从私密意识明显的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中的个人领域两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环境氛围营造问题,探讨环境氛围营造如何体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使用适宜性。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阅览空间 使用适宜性 环境氛围营造[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reation of atmospher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with respect to personal space of high privacy and individual areas in public spaces and discusses the means to highlight the user friendliness of reading spaces in creating appropriate atmosphere.[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space, User friendliness, Creating atmosphere建筑折射它所支撑的文化,并与社会形态、政治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

高校图书馆作为整个高校乃至高校所在社区的最高文化象征的物质载体,是各个学科各类知识体系汇聚的场所,它的本质是各学科共有的一种话语形式,以代表学校的社会属性。

随着高校图书馆由闭架式管理模式向开架式管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高校图书馆向数字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进程的不断迈进,如今其空间模式和功能结构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功能单一的传统图书馆走向了综合性、多功能的多样化服务中心,成为满足学习、科研、交往、展示等多种功能要求的场所。

随着这种转变,高校图书馆的阅览空间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它必须不断满足新时代不同读者群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在实际使用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不同使用者对使用情况的反馈也具有差异性。

一、私密意识明显的个人空间人是空间使用的主体,阅览空间设计不能脱离使用主体的行为、心理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氛围对使用者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今图书馆不再只是完成借阅图书和查询资料的地方,它还是人们学习、自我提高乃至学术研讨和交流的场所。

阅览空间形式设施的配置、景观小品的协调都会影响阅览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

阅览空间的首要条件是安静,要让读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其他人以及噪声的干扰。

不同的使用者对阅览空间的要求不同,有人喜欢选择在大空间内感受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人喜欢选择私密性较强的空间。

私密性较强的空间更强调个人的领域感,可以是独立而相对隐蔽的阅览席,也可以在公共空间内而个人领域感较强的位置。

空间领域感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的一种生存方式。

人与动物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社会性等方面有着本质不同。

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力求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心理范围与领域,即所谓的个人空间,这种意识放在阅览空间内便是对个人空间意识的强调。

阅览空间内的个人空间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通盘考虑。

1959年霍尔以对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4种:亲昵距离0m ~0.5m,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0.5m ~1.2m,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1.2m ~2m,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m ~7.5m,如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1.独立阅览座席独立阅览座席在现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内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可容纳一人或双人的独立阅览座位,另一种是通过空间围合形成的以个体为单位的独立阅览空间。

(1)独立阅览座位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独立阅览座位(图1)有单人座和双人座两种,桌面上配备荧光灯、插座,桌面800mm×450mm,可容纳书本、笔记本等相关用品。

出挑平台作为各个阅览室之间的交通联系走道,独立阅览座位沿中庭出挑平台布置,垂直于栏杆,背向入口方向,栏杆高于人坐着学习时的视觉高度,较好地回避了由于行人及中庭活动产生的视觉和噪声干扰。

共处于公共空间之中又拥有私密性较强的个人空间,个人领域感较强(图2)。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内独立的阅览座位布置在以中庭为核心的建筑外围,垂直于外墙,结合窗台形成L 形桌面,斜边空间限定了个人领域空间,在享有不受干扰的景观环境的同时拥有独立的个人使用空间。

每两个座位形成一个单元空间,每个单元空间之间以隔墙分隔。

书桌上放置着画作,独具风格,与深红色砖墙和木质座椅共同营造了静谧的阅览空间氛围(图3)。

(2)独立阅览空间独立阅览空间除阅览桌椅之外,由墙体、玻璃等围合而成,在视线上与其他活动者不产生交叉,受外界干扰较少,与其他阅览座位和藏书空间不紧邻,可由交通空间分割形成。

清华大学独立阅览空间—在图书馆横轴以西的端头,向外凸出,形成容纳单个人的阅览席,单侧落地窗避免了西晒,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

小空间私密性较强,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比较巧妙的处理手法,在外立面上形成了丰富的视觉变化效果,延续了其他立面长条外窗形式的统一格局。

西侧临近马路,侧向开窗避免了外界的干扰(图5)。

二、公共空间中的个人领域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使用频率很高,为每个人都设计独立的阅览空间必然不能满足较大的使用需求,许多阅览空间尚需与他人共享。

在公共空间中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段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个人空间。

心理学家把家具安排区分为两类:一类为亲社会空间,一类为原社会空间。

前者家具如车站般成行排列,因为在车站人们不希望亲密交往;后者家具如家庭般成组安排,因为在家庭中人们都希望进行亲密交往。

譬如,客厅中沙发排列的方式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U”字形排列往往有利于谈话,而“一”字形排列则降低影响效果。

作为公共空间的阅览空间,座位排布、空间形式具有较大的雷同化,在这样的空间中要想形成自我空间领域感,位置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受其他人或者声音的干扰,使用者之间领域不交叉,视线不会聚焦在对方身上,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空间。

公共空间中的个人领域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背对其他使用者较多的地方,或者面向开窗,或者面向墙壁,视线上不受干扰;其次,有一定的围合感,不是开敞的、面向四方的空间,有一定的容积感。

(1)共享空间内座位的选择在选择余地较大时,如果使用者彼此认识或者结伴而来,通常会选择一张桌椅的面对面或者侧向相邻的位置;倘若使用者彼此陌生,通常不会选择邻近的位置,而选择一张桌椅的对角线,或者不同桌子距离较远的位置。

这是由使用者之间的熟悉程度决定的。

不少使用者独立意识较强,即使是结伴而来,也对个人的空间领域私密性有较高的要求。

在座位的设置以普遍化雷同形式出现时,不同位置营造的空间有不同的空间效果(图6)。

(2)规则空间规则空间具有明确的边缘界限,如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它构成的是稳定的、非动态空间。

使用者以独立的个体一点出现在其中,便形成了自身的存在感,当居于中心时,将成为空间中的视觉中心,是静止的稳定的状态,以自身来组织围绕着它的因素,视觉范围最广泛,也最容易受到周围的干扰。

当这点从中心开始偏移,空间就会变得具有动势,并开始争夺视觉上的控制地位,点和它的所处范围构成视觉上的从属关系(图7)。

当这样的很多点存在于规则空间中,类别的空间特性便会加强。

共享度较低、围合感较强的空间能够给使用者以较强的个人领域感(图8)。

通过对使用者的调研发现,对私密性要求较高的人喜欢选择空间中的一角(端角或是书架之间)。

在方便阅读书籍的同时,狭长型空间具有较强小范围意识。

而当座位围绕中庭布置,个人领域感会随着座位之间的视线距离增大而增强,当这个距离增大到很大时,互相造成的干扰就会变得很小,如国家图书馆二期内的阅览座位布置。

(3)公共空间中的个人领域氛围营造实例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横向交通走道改善采光并提供休憩场所,非交通走道走廊空间尽端开设落地窗,受外界干扰较少,视觉向外发散。

放置家具的形式决定了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当以单人席独立座位出现时,空间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个人领域感,适合单个人自习或者休息;当以多人席座位出现时,会暗示这里是可以容纳多个人用于讨论、休息的空间,当后来者发现已经有人在使用且关系陌生时,一般会因为空间的私密性暗示而选择离开,寻找其他的位置(图9)。

围绕中庭的一圈为主要交通空间,在楼梯一侧1 独立阅览席(图片来源:自绘,自摄)2 独立阅览席干扰分析(图片来源:自绘,自摄) 5 独立阅览席个人氛围营造分析(图片来源:自绘)4 清华大学图书馆外立面(图片来源:自摄)3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独立阅览席分析(图片来源:互联网,自绘)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设置了U型阅览桌,使用者背朝中庭空间,装饰性隔墙分隔空间,阻挡了藏书区的视线。

但是由于位于主要交通走道附近,许多人喜欢选择较短通行距离而从使用者背后穿越,也会造成一定的噪声干扰,同时会给使用者心理造成一定的不安感,容易有从背后被关注的压迫感(图10)。

厦门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内通过夹层和书架分隔,将阅览空间分为几种形式,书架之间阅览席位成组布置,共享意图明显,适用于自习、交流。

端角空间布置个人阅览席,采光良好且面向室外开窗方向,具有个人领域感。

夹层空间一侧布置单人阅览桌,位置高于底层,读者使用体验较底层有所不同,且视线不交叉(图11,图12)。

厦门集美大学图书馆—共享中庭扮演着主要的交通走道和休憩场所的角色,层级花坛营造了良好的景观氛围。

由隔墙和高于人视的花坛围合成一组组休息平台,布置少量座位可供学生阅读、休息、交流等。

根据聚集于此的个体数量、行为方式决定它成为私密的个人空间抑或是多人交流场所。

围绕中庭的平台空间介于共享空间和藏书空间之间,使用者多选取面对景观环境较好的中庭,而背向藏书区和交通走道(图13)。

(4)阅览空间内自发形成的个人私密领域空间行为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新建图书馆未全面投入使用,不少书架上书籍空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发地将书架的三层搁板当作书写桌,形成个人使用空间。

在和使用者的探讨中了解到,采取这种行为的学生一般对于私密性要求较高,当结伴出现需要在学习中讨论时,考虑到避免给其他使用者造成噪声干扰,而选择既易于取阅书籍又有领域围合效应的书架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