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案第1、2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1、2学时

第 1、2 课时

章节题目绪论、生长发育1 课型理论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提纲

教学要求: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范围。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和保健原则。 4.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规律。

教学内容:1.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儿科护理学的特点。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3.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4.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5(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和保健原则。

生长发育的概念、规律。

难点:无

教学实施手段及教具运用:

讲授、提问、讨论

推荐参考书及预复习任务:

复习绪论,预习第二章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的各项评价指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以整体护理概念为基础,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疾病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不断成长中的小儿。小儿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在

生理、病理、免疫、疾病表现及预防等方面都与成人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儿科护理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及特殊需要。

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保健的内容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成长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临床护理与预防、护理科学研究等。从年龄范围来说,应从受精卵至青少年时期。根据我国卫生部的规定,临床多以初生至

14周岁作为儿科的就诊年龄范围。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学不仅涉及医学科学,而且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照顾患儿生活和疾病护理,发展为全面照顾患儿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由单纯的患儿护理扩展为包括所有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由单纯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其任务逐渐发展为全社会都来承担儿童的预防、保健和护理工作。其对象不仅是医院就诊的小儿,而且还包括家庭、社区的小儿。因此,儿科护理学要达到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的目的,必须将科学育儿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及社区,并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同学们通过学习获得对健康小儿和患病小儿进行整体护理的认识,以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身心健康,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节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一、儿童生理功能特点

(一)解剖方面

小儿体格不同于成人。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骨骼、牙齿的发育和脏器的位置均有其年龄特点,不同系统和器官生长发育

的速度不同。只有掌握小儿正常的发育规律,才能判断小儿的发育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偏差,寻找原因,做好保健工作。

(二)生理方面

小儿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和水分相对比成人多,婴幼儿消化系统功能尚未成熟,故易发生腹泻、呕吐、营养缺乏等健康问题;婴儿代谢旺盛,水分占机体的比例相对较大,而肾脏功能尚未成熟,故比成人容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小儿脉搏、呼吸次数也比成人快,其血压、周围血象、液体成分等,均与成人有区别。儿科护理人员需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对收集的护理资料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

(三)免疫方面

小儿皮肤、粘膜薄嫩易破损,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未健全,防御能力差。新生儿因母血中IgM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IgM 水平低下,易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但有些传染病如麻疹、腺病毒感染等在最初数月却很少见,因为母体的IgG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暂时形成被动免疫,在生后3,5个月逐渐消失,而主动免疫IgG要到6,7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婴幼儿期分泌型IgA(SIgA)也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理素等的活性和白细胞吞噬能力都较低,在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

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在心理方面,小儿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小儿大脑结构和功能均不成熟,其思维与成人差别大,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儿的心理发育过程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但小儿往往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差,多不能合作,依赖性强,尤其在患病时更需要大人特别的保护和照顾。在护理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的父母、幼教工作者、学校教师

等共同配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育特征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儿科临床特点

(一)病理方面

由于小儿生理功能不够成熟,相同的病因在不同年龄可引起机体不同的病理改变。如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在婴幼儿多是支气管肺炎的病理改变,而在年长儿和成人则是大叶性肺炎的病理改变;维生素D缺乏时婴幼儿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软骨病。

(二)疾病方面

小儿的疾病种类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婴幼儿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较成人多。且患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往往起病急、来势凶猛,局限能力差,易并发败血症,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中毒性脑病和水电解质紊乱。新生儿及体弱儿严重感染时,往往表现为各种反应低下,如体温不升、拒食、表情呆滞、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或不增等,并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此外,小儿病情发展快,易反复波动,变化多端,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三)诊治方面

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患病种类、身体表现状况均有不同特点,因此,在诊断时应重视年龄特点。例如惊厥,在新生儿时应多考虑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有关;6个月以内婴儿应考虑有无婴儿手足搐搦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个月,3岁小儿则以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大;3岁以上年长儿的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此外,年幼儿因不能主动反映或准确诉说病情,在诊治过程中,应详细向家长询问病史,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因此,细致的护理、敏锐的观察非常重要。

(四)预后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