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特的风俗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透视晋江婚丧习俗(精)

透视晋江婚丧习俗(精)

——受到文化水平影响
丰泽妇联副主席杨新辉:高嫁妆现象的成因,与文化教育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如今社 会上受教育水平较高,有文化、高素质的群体,婚事就不会大操大办,而是注重个性和品 位。
——与媒婆促成有关系
法律顾问林晓阳:根据我接手的离婚案来看,高嫁妆、高聘金现象与媒婆的极力促成 有 很大关系,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 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说男方会 有多少聘金。男女双方、亲家间互不了解,在短时间内包装出来的婚姻和亲戚,往往容易
——聘金返还易出悲剧
晋江陈埭丁桐志:陈埭曾经发生两起高嫁妆引发的悲剧事件。 有一户人家娶媳妇,订婚时靠借高利贷送了几十万元的聘金给女方,可到结婚时,女方没有按婚俗如数返还聘金作 为嫁妆。就在婚礼上,男方母亲知情时,当场昏倒在地。
高嫁妆、高聘金确实危害很大,严重时会闹得妻离子散,激化社会矛盾。我们关注这一现象,意义重大,能
透 视 总晋 结江 报婚 告丧 习 俗
K-2 指导教师:

晋江婚礼习俗的特色在于它浓郁的气息,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而
礼节周全,喜庆,热闹,张扬气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晋江婚礼习俗的最大弊端主要体现在 高聘金,高嫁妆,已经在晋江一带流行日久。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婚姻文化。 民间一直流传着 这样一句话“十万嫌太少,百万不算多,千万不稀奇”。在不少晋江人为女儿开除的嫁妆清单 上,除家庭影院、冰箱、沙发等必不可少的硬件外,还有首饰、轿车、房子、票子、债券等 贵重品,嫁妆之丰厚常让人咋舌。嫁女儿就要嫁得风光、嫁得体面,这是许多人信守的原则。 哪怕超出家庭经济能力也甚至不惜举债。对于那些大富大的家庭,婚礼则是他们斗富的竞技 场。 婚礼豪华,嫁妆昂贵,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晋江经济的活跃,居民富裕以及好面子争先 的市民个性,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民风,也隐藏着金钱婚姻,攀比,斗富的等与文明新风向悖 的现象,近年来,新人的婚礼花费越来越惊人。婚嫁上的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益疯狂,浪费现象也十分严 重。婚礼那天,女方家人会把陪嫁的支票放在一个镜框里,以“广而告之”(以前则是码着一 叠叠钞票)而造成这些现象与媒婆的极力促成有很大关系。据透露,媒婆牵线就能拿到聘金、 嫁妆总和5-10%的红包。谁家女儿陪嫁多少一直是周围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由此造成一个民 间评判标准。如果嫁妆太寒酸,肯定让人瞧不起。即便家庭不好也要打肿脸——充胖子。 我 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更应宣传好这一主题,拒绝铺张 浪费。对于晋江婚礼习俗应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某些有意义的传统我们应该沿习保 存,并发扬它们。在其豪华、昂贵方面,我们应该拒绝它们。办一个简洁文明又不失意的婚 礼应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

福建衣食住行传统文化介绍课件PPT

福建衣食住行传统文化介绍课件PPT
福建还积极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满足游客 的多元化需求,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现代交通出行便利化
1
随着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福建的交通出行越来 越便利化,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不断完 善。
2
福建的城市交通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公共交通系 统不断完善,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3
福建还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管 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人们的出行创造更加安全、 便捷的环境。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02
03
04
对福建衣食住行传统文 化的了解程度。
对所学知识点掌握情况 的自我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 感悟。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与计 划。
思考题及讨论话题
思考福建衣食住行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分析福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讨论福建不同地区的衣食住行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探讨如何保护和推广福建的衣食住行传统文化。
传统服饰多采用棉、麻、丝等 天然材料,透气性好,穿着舒 适。
民间手工艺与纺织技术
福建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纺织 技术独具特色。
传统手工艺如刺绣、蜡染、扎染 等在福建服饰制作中广泛应用。
福建的纺织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为传统服饰的制作提供了
丰富的材料和技术支持。
节日庆典与特色服饰
福建的传统节日庆典丰富多彩,每个 节日都有相应的特色服饰。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 福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强文化创新,为福建衣食住行文化 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活力。
06 总结回顾与思考题
关键知识点总结
福建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 点,对衣食住行的影响。
福建饮食文化特色,如闽 菜风味、茶文化等。

《我的家乡》晋江市

《我的家乡》晋江市


与 台 湾 一 水 之 隔 , 素 有 泉
县 级 市 , 由 泉 州 市 代 管 。 是
晋 江 县 ) 雅 称 刺 桐 、 瑞 桐 、
首先我们走进晋江的五店市
“五店市”指的是闽南特色的红砖厝建筑
接下来走入安平桥
曾用名五里桥、西桥、安海桥,是世界 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 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享有“天下无桥 长此桥”之誉。


晋 江 被
行 列 ,
互 交 融
、 闽 南
驻 罗 山
鲤 城 区
, 南 与
州 湾 ,
市 东 南

滨 邹 鲁
核 心 ,
省 下 辖
泉 州 府
年 , 晋 江 市 入 选 为 第 五 届
列 为 第 一 批 国 家 新 型 城 镇 化
被 定 为 全 国 个 科 技 进 步 示
、 相 映 成 辉 ; 科 技 综 合 实 力
1.晋江概况 2.名胜古迹 3.名人胜事 4.特色小吃 5.风俗民情
全综范进等化个市濒海南南闽泉晋
国合区入多、镇交临。沿佛南安江
文试之全元海,界台东海国金。市
”“
明 城
点 地
一 。
国 百
文 化
洋 文
市 政
, 北
湾 海
北 连
, 泉

三 角
为 福
( 古
4 [1]
[2]2017
市区 强相化府和峡泉州海的建属
2255 .
桥水湾上兴该 梁头,跨安桥 米全街西安路东 长,至海,起
施琅(1621年— 1696年),字尊侯, 号琢公,福建省泉州 府晋江县(今晋江市 龙湖镇衙口村)人, 明末清初军事家,清 朝初期重要将领。

介绍泉州特色风俗景色美食PPT课件

介绍泉州特色风俗景色美食PPT课件
7
涂门街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 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 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
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 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 —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 、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 二间巷等。
深沪湾
郑成功史迹
11
泉州传统文化
12
泉州特色小吃
13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泉州的母亲河——晋 江
晋江是泉州的母亲河,古越时 称“南安江”。晋江之美在于 水色山光,一路纳百川,汇百 泉,穿崇山,过峻岭,下陡滩, 越平川,微澜轻波,蜿蜒逶迤, 滔滔不息地汇入东海。在它的 流经之处,山林茂密,万物滋 润,带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和 富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泉州 儿女。
4
泉州宗教文化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泉州是多种宗教聚集的地区,历 史上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景教(古天主教)、印度教、摩 尼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拜物教 等,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 内外有较大的影响,素称“宗教 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
5
泉州十八景
6
清水岩
清水岩原名张岩,始建于北宋,在明代重建过。 普足禅师曾在此修行,见泉水清冽,于是改名建寺。 普足禅师是北宋的神僧,圆寂后,有很多乡人敬奉, 号“清水祖师”。清水祖师在闽南和台湾以及东南 亚地区有众多的信仰者。现台湾有清水祖师庙60多 座。东南亚华侨聚区,如马来西亚槟城著名的“蛇 庙”,也供奉清水祖师。清水岩作楼阁式,分三层。 第一层昊天口,第二层是祖师殿,第三层为释迦楼。 翼钟、鼓楼、檀、观音厅、芳名厅、僧舍等分别立 于东西两边。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师骨灰“真空塔”, 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如果是常规礼佛,进了庙门 后,先在香炉里焚烧完金纸,燃放炮竹,然后在第 一层的昊天口上香。再然后从右侧登上第二层的祖 师殿,礼毕,再上第三层释迦楼。末了转来殿后, 在清水祖师的墓塔前上一炷香。然后庙宇附近还有 很多各具特色的景观,比如“狮喉”、“清珠帘”、 “方鉴圹”、“枝枝向北”等植物现象。比较有意 思的是传说中因岳飞被害而感动得枝叶全向北伸长 的“枝枝朝北树”。这里也有很多碑刻及摩崖石刻, 这些石刻碑文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其中 宋代“岩图”碑最为珍贵,是省级保护文物。

晋江文化

晋江文化
晋江著名景点

大家看到的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寺 庙——草庵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它位于晋江市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宋 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而得名。
这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一安平桥, 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 桥”之誉。
• 晋江市中国的品牌之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和中国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 品数量名列全国县级市前列、福建省利郎、九牧 王等 • 运动类:安踏、匹克、鸿星尔克、德尔惠、 361度、特步、乔丹、喜得龙等 • 食品类:金冠、雅客、蜡笔小新、福马、喜 多多、盼盼等

晋 江 著 名 品 牌
蚵 阿 煎
泉州有句谚语:“肥蚵肥韭菜”,“正葱 二韭”。那就是说到了旧历二月,韭菜的 生长最为旺盛,蚵仔也最为肥润的时节。

安海桔红糕 原由晋江安海“食珍锞钦店” 所产,帮称食珍糕,通称桔红 糕。系闽南名产之一,入口鲜 爽,质美味香,是最理想的送 礼佳品。
田 螺 肉 碗 糕
“颇气其小这 。 琉似孔它吃是 璃琉细地这晋 讴璃密方种江 碗灯,的碗沿 糕泡底双糕海 ”,部发不一 帮圆碗同带 亦滑糕于的 称光,泉风 亮它州味 ,
土笋冻、深沪鱼丸
肉粽、牛肉羹
晋江习俗
采莲,又称“嗦啰嗹”,是泉州一带 的端午节习俗。据清乾隆版《泉州府 志· 风俗志》所载:“五月初一日, 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中,以木刻 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唱歌谣, 劳以钱或酒美”。至清朝中晚期,活 动时间变为五月初五,与中华民族对 龙的崇拜相结合。

晋江婚俗

晋江婚俗

点心:一般是先每人上一 碗汤,每碗有两个煮熟剥 了壳的鸡蛋,汤里放有两 个红枣,加上糖就行了, 象征甜甜蜜蜜,福气安康; 紧接着是端上面线和精肉、 虾米、鱼丸、香菇等做成 的点心,象征着成双成对, 团团圆圆。 如果你不想吃,也得动动 筷子,以表示对人家的尊 重。
• 新娘这时仍羞答答地呆在她的闺房里,等迎亲的客 人用完了点心,再由媒人或新娘家长辈妇女搀扶出 来,在厅堂向祖先神位点上几柱香,叩头辞行。 • 新娘出门:蒙着脸出来,然后要摸葱、摸蒜、摸萝 卜,再由兄弟在其头上盖上黑纱。兄在前,弟在后, 过火盆。然后撑起一把红色的太阳伞,由新郎陪伴 着,走出大门,坐进停在门前的轿车里,往新娘身 上洒铅、茶叶梗和竹叶。
回娘家, 六、结束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结束阶段 回娘家 请女婿,请亲家。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新 娘子就要第一次回娘家, (也叫“头桌客”)女方父 母要张罗着请女婿,到时参 加的人是:新郎和伴郎、新 娘和一个未婚女孩(有的地 方是未婚男孩)、女方的亲 戚。男方那天还要带足那天 用的烟和钱,因为那一天请 客的烟和钱要由男方出。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 西:猪脚、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 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再加进些芝麻、 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因为以前 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 人要同去。
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 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 炮、等待新郎 、讨喜、拜别、出门、礼车、 掷扇、燃炮、摸葱等、牵新娘。
宴席结束后新郎要和伴 郎先回家,而新娘则要 等到即将天黑后跟挑甘 蔗的小女孩(取“甘蔗” 寓为甜密和节节高)回 婆家,取义为“入门乌, 生搭补”(入门天黑可 以生男孩),新娘回到 婆家时新郎的家属仍需 回避(不能看)。

晋江独特的风俗

晋江独特的风俗

• • • • • •
2 结婚当天 老人婆相当重要 (1)新娘在娘家梳妆打扮 (2)迎娶 (3)到达新家 (4)酒席
嫁女儿这么贵的缘由!!
• (1)晋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为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 中原人,承载了大量中华文化传统。晋朝人好攀比爱斗富 的习俗,使其后裔———晋江人在潜意识中受到一定影响; • (2)泉州古时为闽越之地,有不少土著习俗;再加上泉 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异国风俗影响。种种习俗糅合之 后,使沿海地带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和隆重。 从 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上就 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经 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嫁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 土壤。 • (3)文化,我国国民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 导致撑场面的现象非常普遍,高嫁妆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 还有,中国人自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家族关系的呵护之下, 处处弥漫着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样崇尚独立,以至于父 母要为孩子操心到老,因为担心女儿婚后受气而给高嫁妆 就是一种表现。
(泉州师院陈桂炳教授 )
• (4)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大多数沿海人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受到落后、 保守的观念支配,容易落入俗套。婚礼按照繁琐礼俗来,缺 乏个性、品位的现象变得很普遍。 • (5)边缘性远儒性所致 . 高嫁妆的婚俗并不符合儒家“礼” 的规定。远古时期婚俗有“六礼”之说,到宋代至明清时期, 就简化到了“三礼”甚至“一礼”,并未主张铺张浪费。这 一风俗的形成,有地理上的边缘性(即泉州地处沿海地带) 和文化上的远儒性(即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原因。
• (6)媒婆促成有关系 .高嫁妆、高聘金现象与媒婆的极力 促成有很大关系,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 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 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 说男方会有多少聘金。男女双方、亲家间互不了解,在短时 间内包装出来的婚姻和亲戚,往往容易在聘金返还环节出现 矛盾,离婚率很高。

晋江民俗风情

晋江民俗风情





吃年夜饭:是夜家人团聚,吃年 夜饭(团圆饭)。 农村除夕夜团圆 饭吃罢,在门外旷地上用干稻草、干 地瓜藤以及“掸尘”用过的扫尘枝等 烧起火堆,或烧起火盆,凡家中大小 男子成员(妇女不参与“跳火墩”) 逐一依此从熊熊火堆上由外朝里跳跃 过去,就是男婴亦要由成人抱着跳过, 外出未归的男人则由在家兄弟替跳。 大家边跳边念谣词,各地大同小异。 火墩跳后,待到篝火将熄,各家主妇 即把其余烬收臵火笼、火盆中,端进 屋里藏于床下,俗称“挑金挑银”, 寓意火红兴旺。
采莲,又称“嗦啰嗹”,是泉州一带的 端午节习俗。据清乾隆版《泉州府志· 风俗志》 所载:“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 村之中,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 唱歌谣,劳以钱或酒美”。至清朝中晚期, 活动时间变为五月初五,与中华民族对龙的 崇拜相结合。
公背婆为民间传统街头文艺 演出形式之一。据传是从木偶戏 《目连救母· 会缘桥》一段戏发 展来的,广泛流传于泉州各地。 表演者一人,其右手拿着一把大 蒲扇,左手拿一条手帕,上身扮 成老太婆,下穿老公裤,胸前装 上老公公的假头像,并穿老公公 衣衫,背后装上两只穿彩裤绣鞋 的假腿,并弯曲往后伸。老公公 的两只假手往背后托住老婆婆假 腿的膝盖,然后表演老公公背着 老婆婆的滑稽动作。
如若博饼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不只是 形式的时候,那么晋江人的心就算是 醒了。——陈亚芬
丰富的晋江民俗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我们的内心很好,很棒。——吴博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不同,文化自然也不同。文 化是渗透进人心的东西,民俗文化更是符合大众的内心要 求。
我市转入市场经济以后,文化氛围更加活跃。各种各 样的文化涌奔进来。身为晋江的一分子,为了彰显晋江特 色,为了弘扬晋江精神,为了创建一个具有原汁原味的文 化晋江,也为了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理 应尽自己所能来保护晋江的民俗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泉州古时为闽越之地,有不少土著习俗;再加上泉 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异国风俗影响。种种习俗糅合之 后,使沿海地带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和隆重。 从
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上就 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经 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嫁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 土壤。
18
3
婚礼
• 特色:高嫁妆婚俗 • 程序:六礼 “纳采”、“问名”(三日
圆)、“纳吉”、“纳征”、“请期”、 “亲迎” • 特色: 亲迎 嫁妆
4
亲迎
• 1前期准备:盘担(“轿前盘”)
• 结婚前两三天就开始忙碌了。因为还要准备盘担,也称 “轿前盘”, 即男方在结婚前夕(女方上轿之前)用大盘小盘,将花包、 茶叶、水果、全猪、鸡、面线、鲜花、蜡烛等送到女方家 中。女方再将嫁妆写在一张红纸上,裱入相框,同时还要 准备一点水果、糖果、姜母、芋胚和鲜花等让男方带回, 男方在家中宴请亲堂 盘担无非就是糖果、饼干、糕点、鱼肉之类的要一担一担 装好要分给亲朋好友。根据关系的亲疏决定盘担的多少。 一般最大份的盘担是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其次 是舅舅,姑姑,姨姨;接着是远亲和朋友。大大小小加起 来也有一百多份
• (3)文化,我国国民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
导致撑场面的现象非常普遍,高嫁妆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
还有,中国人自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家族关系的呵护之下,
处处弥漫着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样崇尚独立,以至于父
母要为孩子操心到老,因为担心女儿婚后受气而给高嫁妆
就是一种表现。
16
• (4)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晋江独特的风俗
• 1普渡 • 2婚俗 • 3高甲戏
1
普渡
• 由来:原始社会的鬼神崇拜
• 目的:敬寄亡魂
• 演化:中元节 盂兰盆会 (故事)

宋代---明清(道光)---新中国成立---
--------至今
• 规模最大:龟湖大普(石狮)
2
• “普渡”是泉州沿海地区(包括金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 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 而形成的民俗节日。宋代泉州于中元节举行斋醮活动时, 已把佛教的词语“普渡”转化为地方民俗的名词,在南宋 泉州知州真德秀的《真西山文集》中,即有称为《普渡青 词》的祝文。宋代以来,普渡是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举行的, 其祈求的内容甚多:或祈死者无厄幽沉滞之悲;或求生者 获五福康宁之祉;或蕲雨泽以抗旱;或冀赦过以除愆,等 等。到清道光(1821--1850年)间, 普渡祭祀仪式有所 变化。道光《金门志》卷15曰:“七月朔(初一日)起, 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里 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至新中国成立前,泉州沿海地 区的普渡仍十分盛行,人们把七月的普渡称“正普”,从 七月初一起,各铺境乡村轮流普渡,在晋江,“初一起, 青阳内头李,初二杏厝王……”逐日按序,至七月三十日。 而泉州城内有38个铺,因此各铺轮流举行普渡的时间只好 有所伸延,自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八尺初二日,如适逢闰 月,又得复始重普。泉州规模最大的普渡,首推石狮的 “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分属12个生肖(其中 后安和仑后合属猴),12年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 民间有“闻名龟湖大普渡”之俗谚。
矛盾,离婚率很高。 17
高甲戏
• 高甲戏形成于清代中叶 • 高甲戏的演出剧目分为“大气戏”(宫廷戏和武
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 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生旦戏较少。 • 高甲戏的音乐唱腔兼用“南曲”、“傀儡调”和 民间小调,而以南曲为主。高甲戏使用的乐器, 分为文、武乐二种。伴奏乐器以管乐、唢呐为主 (解放后改用琵琶为主),此外还配有横笛、二弦、 三弦等。打击乐器及其打击方法与京剧相同
• (6)媒婆促成有关系 .高嫁妆、高聘金现象与媒婆的极力
促成有很大关系,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 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 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 说男方会有多少聘金。男女双方、亲家间互不了解,在短时 间内包装出来的婚姻和亲戚,往往容易在聘金返还环节出现
大多数沿海人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受到落后、 保守的观念支配,容易落入俗套。婚礼按照繁琐礼俗来,缺 乏个性、品位的现象变得很普遍。
• (5)边缘性远儒性所致 . 高嫁妆的婚俗并不符合儒家“礼” 的规定。远古时期婚俗有“六礼”之说,到宋代至明清时期, 就简化到了“三礼”甚至“一礼”,并未主张铺张浪费。这 一风俗的形成,有地理上的边缘性(即泉州地处沿海地带) 和文化上的远儒性(即远离传统文化结婚当天 • 老人婆相当重要 • (1)新娘在娘家梳妆打扮 • (2)迎娶 • (3)到达新家 • (4)酒席
9
10
11
12
13
14
15
嫁女儿这么贵的缘由!!
(泉州师院陈桂炳教授 )
• (1)晋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为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 中原人,承载了大量中华文化传统。晋朝人好攀比爱斗富 的习俗,使其后裔———晋江人在潜意识中受到一定影响;
5
6
嫁妆
• 所有的家具(床除外),电器都是由女方家购买,最最不 济的也要将聘金原封不动返还。反正嫁女儿花钱是一定的 拉。还有一个很夸张的是,女方的陪嫁,一般是银行存折, 要打印出来放大,用镜框镶好搁新房里让人看。所以,去 喝喜酒的人第一眼看新娘,第二眼就是看这张存折拉。
• 嫁妆准备完还不算完,还有很多其他必备品。有七桶(脸 盆,水桶,便盆和将来孩子的澡盆等共七件,还要在这里 面压糖和钱),铅,茶叶梗和竹叶(将这些剪碎新娘上婚 车时洒在新娘身上。铅在闽南和“缘”同音,新娘出嫁那 天穿的衣服从内到外都要用红线缝上圆铅片),两个箱子 (新娘至少要准备7套衣服,结婚7天内每天都要换新,箱 底还要放压箱钱),还有化妆品、香水等等零散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