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合集下载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成语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总结

成语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总结

成语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总结:附一:一字见义的成语总结:1.“不名一钱”中的“名”义为“占有”,成语义为:一个钱也没有。

2.“文不加点”中的“点”义为“涂改”,成语义为: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3.“莫名其妙”中的“名”义为“说出”,成语义为: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

4.“文过饰非”中的“文”义为“掩饰”,成语义为:掩饰过失、错误。

5.“爱莫能助”中的“爱”义为“同情”,成语义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6.“不刊之论”中的“刊”义为“修改”,成语义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高屋建瓴”中的“建”义为“倾倒”,成语义为:在高屋脊上往下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8.“久假不归”中的“假”义为“借”,成语义为: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9.“屡试不爽”中的“爽”义为“差错”,成语义为: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0.“不可理喻”中的“喻”义为“使明白”,成语义为: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11.“不足为训”中的“训”义为“准则、典范”,成语义为: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12.“不以为然”中的“然”义为“对”,成语义为:不认为是对的。

(不以为意)13.“不速之客”中的“速”义为“邀请”,成语义为: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14.“食不果腹”中的“果”义为“饱”,成语义为: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15.“尾大不掉”中的“掉”义为“摆动”,成语义为:形容属下势力强大,不服从指挥调度。

16.“适逢其会”中的“会”义为“时机,机会”,成语义为:恰好碰上那个机会。

17.“别无长物”中的“长”义为“多余的”,成语义为: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物品。

18.“恃才傲物”中的“物”义为“自己以外的人,众人”,成语义为:仗着自己有才能而瞧不起别人。

19.“自以为是”中的“是”义为“正确”,成语义为: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自行其是|”的“是”也是“正确”。

20.“分庭抗礼”中的“抗”义为“对等”,成语义为:客人与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高中必备基础知识:成语使用常见10种错因

高中必备基础知识:成语使用常见10种错因

高中必备基础知识:成语使用常见10种错因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俎代庖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杞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入瓮引狼入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满城风雨处心积虑③中性:风雨交加今非昔比成语的出处①寓言故事:望洋兴叹火中取栗②历史故事: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成语使用常见10种错因1.望文生义大多数成语表里有两层意思,字面意义并不是它的的真正含义,而只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叫做望文生义。

解题策略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1)弄清来源,把握关键语素(2)辨明差异(3)区分范围,关注成语的深层含义和具体语境例子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2、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3、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4、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5、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掺在一起。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例析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例析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例析一、语义内涵不明1.望文生义例①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② 发展生产力是当前其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盛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 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⑤ 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⑤中“不刊之论”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

2.反用其义例① 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在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子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物”。

3.误用典故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奏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辨析:①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这里也可算作“范围对象使用有误”。

②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之间的友爱谦让。

4.自相矛盾例① 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例②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辨析:例①“半斤八两”形容彼此一样,差不多;“各有千秋”形容各有特长,或说长处不同,两者自相矛盾。

例②“危言危行”是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这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后果自相矛盾。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
例句;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 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分析:“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不合语境, 改为“抑制不住”)
例句:创文明班级是全班人的事,我绝不能责无旁贷。
分析:“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 别人。与前面的“不能”重复。语意重复。
例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村民们七嘴八舌 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例句:.种种人身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 出现在公众面前。
分析:“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 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 出来。褒义。而句中“种种人身安全问题”是贬 义,褒义贬用不当。
例句: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 精神值得提倡。 分析:“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 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注意:同学、 朋友、同事之间讨论问题或请教长着不能用“不耻 下问”。用错对象
分析;“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 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望文生义。
பைடு நூலகம்
成语考试
• 常见题型:选择题 •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1、褒贬不当 2、用错对象 3、不合语境 4、语意重复 5、望文生义
1、褒贬不当
例句: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 求精,锱铢必较。
分析:“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 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贬义褒用不当。
分析:“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与 “众说纷纭”意思一样,语意重复。
例句:央视“激情广场”在银杏公园激情上演, 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分析:“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 疲倦,不是开心高兴的意思,望文生义
例句: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将新车设计得八 面玲珑,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语基茶话会(一):成语识别与运用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1.词义理解不准型这种错误是指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导致使用错误,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成语中的重要语素理解不准,或是由于望文生义造成的。

典型示例:a.别人都已经被感动了,小刚的心里面却无动于衷。

b.我要张华八点半到我家做客,他却九点才来,真是个不速之客。

示例详解:a.衷:内心。

无动于衷:心里面没有触动。

此句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b.速:邀请。

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自己而来的客人。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⑵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

不值得辩论。

⑶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现意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

⑷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⑸耸人听闻:耸,惊动。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⑹记忆犹新:犹,还。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⑺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褒义词。

(不能形容市场)⑻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⑼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⑽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益,更加;彰,显著。

2.褒贬色彩不分型对成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或谦敬等理解不准造成的使用不当。

典型示例:我们要努力培养在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示例详解:随波逐流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适应社会的能力”。

它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变本加厉: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⑵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地,还想攻取西蜀。

成语运用十大错误

成语运用十大错误
【例 1】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 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解析】“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例2】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 为之动容。 。
【解析】“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同 “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八、搭配不当
【解析】 “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 限制。
九、 敬谦错位
【解读】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
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 1】 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 鼎 力相助。
【解析】“鼎立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误用为谦辞。
【例2】 在这里,我就不吝赐教,谈点看法,跟你商榷。
【解析】 “不吝赐教” 用于请教别人指教自己的客套话,是
敬辞,误用为谦辞了。
十、使用本义
【解读】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
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
【例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解析】“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 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解析】“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 解为“到法庭对质” 。
三、重复赘余
【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 导致语意重复。
【例1】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 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解析】“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与“没想到”重
复。 【例2】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 起来。
D)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 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 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 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 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 A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 的食粮的供养。 • B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 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 卖弄清脆的喉咙。 • D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 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 A.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 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铜仁当之无愧地 取得了中国国际龙舟赛的举办权。 • C.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 禁潸然泪下。 • D.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切不 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 一个重要因素。
2、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 劳动。 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中就包括了“生活”的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 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 “忍俊不禁地笑了” 2.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 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像 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 得遍体鳞伤” 4.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 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 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5.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 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 民生灵涂炭” 6、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 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7.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 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 “感到自渐形秽”。……
小练习
中考成语运用试题举例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 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 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 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 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 身份证。 • B.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 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 C.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 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 D.面对公安机关的审问,这个犯罪分子刚毅不屈,拒不承 认自己人室抢劫的罪行。
常见的容易敬谦错位的成语
(一)谦辞 1.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 能对己。 2.蓬筚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 到自己家里。 3、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 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4、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5、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6、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7、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8、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举例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 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刊:削除。指正确的不可修 改的言论。 5. 差强人意:大概还能让人满意。……
有一些成语,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 二、对象误用 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 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张冠李 戴,弄错它们适用的对象。。 例1: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 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例2: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雨后春笋”“势如破竹”都是褒义词,前者用在对社会有危害 的事情上,后者用在国民党反动派身上,显然感情色彩用错了, 都属于褒义贬用。
容易褒义贬用的成语举例
1.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3.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 入胜。 4.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5.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六、误用字面意 从成语的字面上去解释其意思, 没有掌握该成语的实际意义。
例1: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 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例2: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老百姓经常挂嘴边 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简析:
1、“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 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2、“炙手可热”是指权势大,气焰胜,显然用在这一句中有错误。
(一)贬义褒用
例1: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 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 于怀。 例2: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 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简析:
“耿耿于怀”“推波助澜”都是贬义词,前者用在我们对革命前 辈的怀念上,后者用在参加毕业联欢的同学身上,显然感情色彩 用错了,都属于贬词褒用。
常见的容易敬谦错位的成语
(二)敬辞 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 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5、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6、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 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7、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 虚。……
益阳市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词语的使用
2018年2月25日
复习目标
1、能准确判定句中运用的成语是否正确
2、掌握常见的成语运用错误类型
了解成语及考试题型
成语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的,是 “约 定俗成”的产物。其词型固定,词义也相对 稳定,每一个字不得任意换用和增减。所以 要求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准确牢记成语 益阳市中考考成语运用的题型是选择题, 分值为3分。
成语的来源
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文人作品 外来文化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一、望文生义 对成语的意义不理解,以至于主
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 食粮的供养。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 差强人意吗?” 简析:
1、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 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2、“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而命题者将其设计为 “强人所难”之义,属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故错误。
简析: 1、“豆蔻”本为植物名称,在成语里,“豆蔻”是喻指处女,而 整个语义则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由此可见,用“豆蔻年 华”来修饰“小伙子”显然是用错了对象,使用有误对象。 2、“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巧极其精巧, “桂林的山水”和“黄山的松”并非人工所造,
容易对象误用的成语举例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 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 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4.“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 然的精巧。 6.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7.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8.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 A.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 虑地 给他们辅导。 • 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才能有更 大的作为。 • D.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 展馆、在亚运赛场,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 愿者的身影。 • (2011年江苏省扬州市)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 A.扬州市推广使用电子书以后,学生们摆脱了卷帙浩繁的纸 质教材、参考书,书包的重量减轻了不少。 • B.建设工地上,各种机械夜以继日地轰鸣着,劳动者们决心 以最优的工程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 • C.漫步在古运河秀水之畔,徜徉在瘦西湖亭阁之间,文明不 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一格的构思和匠师们精妙的技艺。 • D.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 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中的一些词语产生语义上的重 复
例1:看了火箭队和湖人队精彩的比赛,几个NBA球迷正在津津 乐道地谈论着巨星姚明的突出表现。 例2: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 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 的生活安居乐业。 简析: 1、“津津乐道”中的“道”就是谈论的意思,跟后面的谈论一词 重复了。
常见误用字面意思的成语
1.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4.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5.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6.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 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