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能源动力电池的认知

合集下载

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技术与管理

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技术与管理

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技术与管理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汽车行业是一直以来环保问题的关注重点,尤其是传统燃油车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凸显。

而新能源车辆作为一种能够有效缓解环境污染的出行方式,其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推崇。

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文将从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开始,深入探讨动力电池的技术特点和管理策略。

第二章: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储能系统的核心。

动力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将电能储存起来,再根据需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进行运行。

动力电池的结构通常由电池组、电池模块和电池单元组成。

电池单元是动力电池的最基本单元,由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组成。

电池模块则是由多个电池单元组成的集合体,通常数量在十几个到几十个之间。

而电池组则是由多个电池模块组成,通常数量在几十个到几百个之间。

动力电池的运行原理是通过在电池单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然后将其存储在电池中。

在需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汽车时,动力电池中的电能就会经过电控系统的管理,被输送到电机中,从而产生动力并驱动汽车运动。

第三章:动力电池的技术特点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技术特点包括: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安全性好等。

其中,高能量密度是指单位重量的电池储存的电能越大,车辆续航里程也越长。

而高功率密度则是指单位重量电池的放电速率,也就是电池可以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通俗地说就是电池可以瞬间供应多少功率。

长寿命是指电池的使用寿命,越长寿命的电池则意味着更少的更换成本和更稳定的性能。

安全性好则是指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内部自燃、爆炸等安全问题。

动力电池的技术特点直接关系到新能源车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在探索动力电池技术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提升。

第四章:动力电池的管理策略动力电池的管理策略是指针对动力电池的使用和保养,从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教学课件2.1动力电池认知

教学课件2.1动力电池认知

学习单元2.1 动力电池认知
理论知识
2.1.1 动力电池的作用和分类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从系统的角度可以分为化学电池、物理电池和生物电池 三大类,如图
学习单元2.1 动力电池认知
理论知识
2.1.1 动力电池的作用和分类
• 化学电池即利用化学变化产生电能的装置。可以分为一次电池、二次电 池和燃料电池三大类,其中,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可以统称为蓄电池。 蓄电池适用于纯电动汽车,可以归类为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镍-氢 及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镍-福及镍-锌电池)、钠基电池(钠-硫电池和 钠-氯化镍电池)、锂电池等类型。燃料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2.1.2 锂离子电池
• 特斯拉MODEL S动力电池的电池单体采用容量约2.2Ah的18650电池,有 69节并联组成一组,9组串联组成一层,由11层串联组成动力电池,动力电 池的电压为375V左右,电量为53kWh,重量约为450kg,因此单体电池为 6831节,一般充电时间为3-5小时。动力电池包如图
学习单元2.1 动力电池认知
理论知识
2.1.1 动力电池的作用和分类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以下简称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是能量的储 存装置,是为电动汽车日常行驶提供能量的唯一来源,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 的辅助能量来源,能够将电能输出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并驱动汽车行驶, 如图2-1-1所示。它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动 汽车的动力性能、续航能力、也与电动汽车和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性直 接相关。
学习单元2.1 动力电池认知
理论知识
2.1.2 锂离子电池
• 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如图 • 三元锂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在4.2V左右,放电截止电压在2.5V左右。三元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 2.1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 2.1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五、动力电池发展与规划
1.动力电池总体发展思路
(1)近中期,在优化现有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满足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需 求的同时,以开发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提升其安全性、一致性和寿命等关键技 术,同步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前瞻性研发。
(2)中远期,在持续优化提升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同时,重点研发新体系动力电 池,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大幅度降低成本,实现新体系动力电池实用化和规模化应用。
1.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 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电芯、电池管理系统、冷却系统、线束、结构件和外壳构成,
7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与分类
2.电池的分类 电池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一般按其原理可以分为生物电池、物理电池
和化学电池,
8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三、电池包的核心技术
3.电池热管理技术
由于车辆上装载电池的空间有限,正常运行所需的电池数
目也较大,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并以不同生热速率产生大
量热量。
电池包内温度上升严重影响电池组的电化学系统的运行、
循环寿命、充电可接受性、电池包功率和能量、安全性和可靠
性等。如果电动汽车电池组不能及时散热,将导致电池组系统
3.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用二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
二次电池。人们将这种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转移来完成电池充放电工作的,独特机 理的锂离子电池形象地称为“摇椅式电池”,俗称“锂电”。
10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与分类

《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课程标准

《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课程标准

《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课程标准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课程标准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的关键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课程目标1. 理解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2. 掌握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种类和应用。

3. 理解驱动电机的原理和构造。

4. 掌握驱动电机的种类和性能评价方法。

5. 研究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的系统集成和控制策略。

课程内容第一章: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1.1 动力电池的概念和分类- 1.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和特性- 1.3 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等其他动力电池的特点- 1.4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管理第二章:驱动电机- 2.1 驱动电机的原理和分类- 2.2 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特点与应用- 2.3 永磁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的特性比较- 2.4 驱动电机的效率和控制策略第三章: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 3.1 动力电池系统的设计与集成- 3.2 驱动电机系统的设计与集成- 3.3 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系统的匹配与优化- 3.4 整车电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评估方法- 平时表现及课堂参与:30%- 作业和实验报告:30%- 期末考试:40%参考书目- 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技术》赵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2.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电控技术》张军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以上为《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课程的初步标准,请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祝你的文档写作顺利!。

新能源动力电池介绍

新能源动力电池介绍

新能源动力电池介绍新能源动力电池是未来能源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作为新型能源技术,将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地位,成为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类型、原理及发展前景。

新能源动力电池主要分为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钠硫电池等几种类型。

其中,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质量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燃料电池则以氢气与氧气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其零排放、高效率的特点使其在航空航天、车船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钠硫电池则以钠和硫化物作为原料,其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等优点,在储能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正负极之间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电能,通过外部回路供电设备使用,实现能量转换的同时实现电流输出。

其中,正极通常采用氧化物,负极则是碳或是锂离子等,两者在电解液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形成电流,从而为设备供电。

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特别是在汽车行业,传统燃油汽车不仅排放有害气体,而且资源消耗严重,而新能源动力电池车辆零排放、低噪音,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新能源动力电池还可以用于储能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为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总的来说,新能源动力电池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具有多种类型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新能源动力电池将在未来取代传统能源,成为主流能源形式,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研究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动力电池的原理、类型、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大家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有所帮助。

第二章:动力电池的原理动力电池是指在交流电源的作用下,将能量转化为电位能以便使用的装置。

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则是车辆的能量供应中心,它负责存储并提供电能,让车辆驱动起来。

动力电池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电解分离的原理,将正极和负极分别嵌入电解质中,在外加电情况下,正负离子分别在电解质中运动,形成电子流,从而产生电能。

第三章:动力电池的类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动力电池主要有钴酸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和钛酸锂电池等几种类型。

这些电池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其中,钴酸锂电池容量大、循环寿命长,但成本高;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较高,但续航里程不够长;三元材料电池则可以达到安全、寿命和能量密度的较好平衡。

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应用范围,选择适合的电池类型也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早期动力电池主要采用镉镍电池,但由于这种电池导致镉等有毒重金属的污染,生产和使用被禁止。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动车市场的迅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和使用成本得到了显著提高。

未来,随着科技和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动力电池的性能和成本将进一步提升,实现更加清洁、高效、环保的新能源汽车驱动技术。

第五章: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

因此,新型电池将会出现,并且以相变材料为主,铝空气电池、多电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电池等非常规材料也将会迅速发展起来。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概念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概念

1:动力电池的基本概念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种类,动力电池是为其提供动力的重要源泉。

它有别于传统燃料汽车中为启动电机提供电能的蓄电池。

1. 电压工作电压:电池在一定负载条件下实际的放电电压,如铅酸蓄电池的工作电压:1.8 ~2V;镍氢电池的工作电压:1.1 ~1.5V;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2.75 ~3.6V。

额定电压: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如镍镉电池额定电压:1.2V;铅酸蓄电池的额定电压:2V。

终止电压: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通常与负载、使用要求有关。

充电电压:外电路直流电压对电池充电的电压。

一般,充电电压要大于开路电压,如镍镉电池的充电电压:1.45 ~1.5V;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压:4.1 ~4.2V;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2.25 ~2.7V。

2. 容量与比容量容量是指在充电以后,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释放出的电量,其单位为A · h,容量与放电电流大小有关,与充放电截止电压有关。

比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能给出的电量。

额定容量,是指设计与制造电池时,按照国家或相关部门颁布的标准,保证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能够放出的最低限度的电量。

实际容量,是指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实际放出的电量。

它等于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乘积。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电池中正负极容量不等,多为负极容量过剩。

3. 功率与比功率电池的功率是指电池在一定放电制度下,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单位为 kW。

比功率则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输出的功率,单位为 kW/kg 或 kW/L 。

4. 放电率放电率是指放电时的速率,常用“时率”和“倍率”表示。

时率是指以放电时间表示的放电速率,即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倍率是指电池在规定时间内放出额定容量所输出的电流值,数值上等于额定容量的倍数。

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DOD)是表示放电程度的一种量度,它是放电容量与总放电容量的百分比。

新能源动力电池

新能源动力电池

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动力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其作用是储存和释放电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随着全球对环境的关注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逐渐减少,新能源动力电池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种类和工作原理、优势和不足以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和钴酸锂电池等种类。

其中,磷酸铁锂电池是较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好和循环寿命长等特点。

锰酸锂电池由于其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特点被广泛使用于电动汽车中。

三元材料电池具有高倍率放电能力和长寿命,适用于高功率需求的车辆。

钴酸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高的工作电压,但其成本高且稳定性差,目前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较少。

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构成。

正极和负极之间通过电解质形成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子流和离子流。

正极材料在充电时能够吸收正电荷离子,而负极材料会释放电子,形成电荷平衡。

在放电过程中,正反极之间会发生反应,产生电流并释放能量。

同时,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解质中的离子会通过电解质进行传递,完成充放电过程。

新能源动力电池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是环保性能好。

新能源动力电池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相对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是经济性高。

虽然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成本较高,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其运营成本较低,因为电能的价格相对较低且排放少。

另外,在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的过程中,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

再者,新能源动力电池具有高效能和低噪音的特点。

电动汽车的动力传递和综合能源利用率较高,且没有发动机的噪音,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噪声污染。

然而,新能源动力电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能量密度较低。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有待提高,限制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其次是电池的寿命和充电时间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电池一致性
对于同一类型,统一规格型号的电池之间在电压、内阻、容量等参数方面存在的 差别称为电池的一致性。电池组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组的一致性,由 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都是成组使用的,因此电池的一致性是评价电池组性能的 关键指标之一。
10.电池的抗滥用能力
电池的抗滥用能力是指电池对短路、过充电、过放电、机械振 动、撞击、挤压及遭受高温和着火等非正常使用情况的容忍程 度。
9.电池一致性
10.电池抗 滥用能力
1.端电压和电动势
动力电池的端电压是指动力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动力的电动势等于组成电池的两个电极的平衡电极电位差。
2.放电电流
动力电池在放电时所输出的电流称为放电电流。
3.电池容量
电池容量是指充满电的电流在指定的条件下放电到终止电压时所输出 的电量,单位为A•h。电池容量又分为理论容量、额定容量和实际容量。
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ege SOC)a描述了电池的剩余电量,一 般用百分比表示,其值为电池在一定放电倍率下,剩余电量与相 同条件下的额定容量的比值
7.放电深度
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 DOD)是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之 比的百分数。
8.电池循环使用寿命
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是指以电池充电和放电一次为一个循环,按一定的测试标准, 当电池容量降到某一规定值(一般规定为额定值得80%)以前,电池所经历的充放电 循环总次数。
3.新能源电池的种类和原理
1 铅酸电池
2 镍氢电池
3 锂离子电池
4 燃料电池
5 锌空气电池
6 超级电容
1 铅酸电池
1. 铅酸电池由法国物理学家Gaston Plane 于1859年发明,是最早出现并 投入使用的可充电动力电池。铅酸蓄 电池不仅具有化学能和电能转换效率 高、充放电循环次数多、端电压高及 容量大等特点,而且还具有放酸、防 爆、消氢及耐腐蚀等性能,但目前在 电动汽车已经淘汰使用。
2 电池成组特性的影响因素
1.不一致性
2.环境温度
3.充放电率
4.连接方式
5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
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和运行 特点决定各自不同的能量补充方式。下面我们 就来介绍一下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
根据电动汽车充电时动力电池是否与车体 分离,电动汽车的电能补充方式可以分为:
①整车充电方式 ②电池更换方式。
6 超级电容
超级电容又称电化学双层电容,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发 展起来的通过极化电解液来储存电能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
工作原理:超级电容中能量的储存主要是基于在高比表 面积炭电极/电解液界面形成的双电层或者是基于过渡金属 氧化物或导电聚合物的表面及体相所发生的氧化环氧反应来 实现。超级电容的构造和电池类似,主要包括正负电极、电 解液、隔膜和集流体。传统电容器由电极和电解质构成并通 过电极间的电解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极化效应来储存能量, 而超级电容则是依靠电解质与电极接触面上形成的特有双电 层结构来储存能量。
磷酸铁锂电池全名是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由于其性能特别适于做动力方 面的应用,故多称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是用磷酸铁锂 (LIFepo4)材料作电池的正极,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目前作锂离子电池的正 极材料有钴酸、镍酸、锰酸、磷酸和钛酸等材料。 工作原理:如下图左边是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作为电池的正极,由铝箔与电 池正极连接,中间是聚合物的隔膜,它把正极与负极隔开,但锂离子Li+可以 通过而电子e-不能通过,右边是由碳(石墨)组成的电池负极,由铜箔与电池 的负极连接。电池的上下端之间是电池的电解质,电池由金属外壳密闭封装。 磷酸铁锂电池在充电时,正极中的锂离子Li+通过聚合物隔膜向负极迁移;在 放电过程中,负极中的锂离子Li+通过隔膜向正极迁移。
感应式充电方式,通过电磁感应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从而给电池充电。其特点是:使 用方便,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进行充电也无触电的危险。充电器将50~60Hz的普通电转换 成80~300Hz的高频电,然后将高频交流电感应到电动汽车上。充电时间大大缩短。
①电池更换方式:
在电池更换方式中,由于电池在充电时与车体分离,因而在充电时段的选择上相对自 由,即可利用电网低谷时段给电池充电,同时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电动汽车的电能 补给,整个电池更换过程可以在10min内完成,与现有传统汽车的加油时间大致相当。
5.电池功率密度
电池功率密度是评价能量源能否满足电动汽车加速和爬坡性能的重要指标。 与电池能量密度一样,功率密度又分为质量功率密度和体积功率密度。质量 功率密度是指电池单位质量所能输出的功率,单位为瓦?/千克(W/kg)。体 积功率密度是指电池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功率,单位为瓦/升(W/L)。
6.荷电状态
工作原理图
5 锌空气电池
1932年G.W.海泽与E.A.舒梅赫尔发明了采用碱 性电解液的锌空气电池。锌空气电池是利用金属锌 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的装置, 由空气极、锌板极及氢氧化钾电解液组成。当电池 放电时,空气极中的氧气发生还原反应,而锌电极 发生氧化反应并溶解,生成氧化锌,同时锌电级进 行电化学氧化反应,产生电流。
三元锂电池又称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指的是以镍钴锰三元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石 墨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其把镍盐、钴盐、锰盐作为三种不同的成分比例进行不同的 调整,所以称为三元。三元锂电池最大的优势在于电池储能密度高,其储能密度通常 在200WH/kg,更适合乘用车市场对续航里程的需求,但是三元锂电池电池材料分解温 度在200℃左右,它会释放氧分子,在高温作用下电解液会迅速燃烧,引发电池自燃和 易爆风险,因此它对电池管理要求很高,需要做好过充保护(OVP)、过放保护(UVP)、 过温保护(OTP)和过流保护(OCP)。
2.直流快充
直流快充又成为应急充电,是指采用较大电流,在1h的时间内为电动汽车 充满电,由于直流快充的充电功率一般比较大,因此充电时间明显少于交 流慢充方式,便于电动汽车的运行,但是直流快充需要配备专门的非车载 充电机,安装成本和工作成本相应提高,并且快速充电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也较大,大电流会显著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6 新能源电池的发展趋势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是国际社会有效应的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实现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战略举措。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而电动汽车技术关键是发展高性 能的动力电池。电池的比能量决定了汽车在一次充电后的续航里程,而续航里程又决定了电动汽 车驾驶的便利性,并最终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市场接受度。因此,在确保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长寿 命、低成本及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和倍率性能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的能 量密度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十分重要。
电池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加速性能、续航 里程以及制动能量回收的效率等。电池的成本和 循环寿命直接影响车辆的成本和可靠性,所有影 响电池性能的参数必须得到优化。
2、新能源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
1.端电压 和电动势
2.放电电流
3.电池容量
4.电池能量 密度
5.电池功 率密度
6.荷电状态
7.放电深度
8.电池循环 使用寿命
接触式充电根据充电时间的长短又可 以分为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两种。 1.交流慢充:
交流慢充是指采用小电流在较长时间内 对车载动力电池进行慢速充电,充电功率 一般不高于3.7KW,故又称为普通充电或 者常规充电,在常规充电中,动力电池均 采用小电流的恒压恒流三段式充电方式, 充电时间一般需要5~10h。
工作原理:燃料电池(以氢燃料电池为例)类似于燃油发 动机,燃料和氧化剂不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储存在电池外的 储罐中。燃料电池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分正极、负极和电解质。 燃料电池的正极为燃料电极,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并 输出电子到外电路,负极(氧气电级)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还 原反应,并从外电路接受电子。
(2)、铅酸蓄电池充电后,负极板是铅(Pb),与 电解液中的硫酸(H2SO4)发生反应,变成铅离子(Pb 2),铅离子转移到电解液中,负极板上留下多的两个 电子(2e)
2 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NI-MH)是由氢离子和金属镍合 成的,是一种碱性电池。碱性电池是以氢氧 化钾等碱性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 总称,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镍锌电池 等,1984年,飞利浦公司成功研制出LaNi5 储氢合金并成功制备出镍氢电池。
4.电池能量密度
电池能量密度是衡量动力电池性能的一项重重要指标。能量密度又分为质量 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质量能量密度是指电池单位质量所能输出的电能, 单位为瓦•时/千克(W•h/kg).体积能量密度是指电池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电 能,单位为瓦•时/升(W•h/L)。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影响电动汽车的整车质 量和续航里程,而体积能量密度影响电池的布置空间。
2.工作原理:铅酸电池是以二氧化铅(Pbo2)作为正极, 海棉状金属铅作为负极,浓度为27%~37%的硫酸水溶液 作为电解质的电池。铅蓄电池内的阳极(PbO2)及阴极 (Pb)浸到电解液(稀硫酸)中,两极间会产生2V的电力, 这是根据铅蓄电池原理,经由充放电,
(1)、铅酸蓄电池充电后,正极板是二氧化铅 (PbO2),在硫酸溶液中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二氧化 铅与水天生可离解的不稳定物质—氢氧化铅(Pb(OH) 4),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铅离子(Pb)留在正极板 上,故正极板上缺少电子。
工作原理:镍氢电池主要由氢氧化镍正极、储氢合金负极、隔膜纸、电解液、 铜壳、顶盖及密封等组成。镍氢电池的正极活性炭物质为氢氧化镍,负极活性 炭物质为金属氢化物,也称为储氢合金,电解液为30%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充电时,负极析出的氢气储存在容器中,正极由氢氧化镍变成氢氧化镍和水; 放电时,氢气在负极被消耗掉,正极由氢氧化镍变成氢氧化亚镍。氢氧电池的 开路电压为1.2~1.3V,因材料不同而异。
3 锂离子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