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hplc高效液相色谱

hplc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简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也被称为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HPLC色谱技术通过物质在液体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分子化合物的分离、检测和定量。
相对于传统的柱层析技术,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
HPLC的基本原理HPLC色谱技术是建立在分配系数理论的基础上。
它通过固定填料上溶解物质与流动相中溶解物质之间的分配与再分配,实现目标化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分离。
HPLC色谱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制备、装柱、选择流动相、进样、洗脱分离、检测及数据处理等。
HPLC的主要组成部分HPLC主要由一系列组成部分组成,包括:溶剂输送系统、无菌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
其中,溶剂输送系统用于控制流动相的输送速率和压力,确保流动相以一定速率通过色谱柱;无菌进样器用来将样品进样并转送到色谱柱中;色谱柱是分离目标化合物的关键组成部分,根据所分离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检测器用来检测溶质的浓度,并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数据处理系统用来处理和分析检测到的信号,得出结果。
HPLC的种类和应用领域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和柱填料,HPLC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包括: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分子筛色谱等。
反相色谱是最常用的一种HPLC技术,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例如,在药物研究领域,HPLC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环境监测领域,HPLC被用来检测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农药等化学物质。
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HPLC被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HPLC的发展和进展自HPLC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PLC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改进。
hplc基本原理

hplc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基本原理包括样品注入、柱子分离、检测和数据分析。
样品注入:样品通过一个注射器被引入流动相(液相)中,通常是由溶剂构成的移动液。
这样的溶剂可能是水、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物。
柱子分离:样品混合物在一个填充了柱子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
色谱柱通常由细小的颗粒组成,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样品中的组分在这些颗粒之间进行分配,导致不同的组分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子。
检测:分离后的成分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最常见的检测器之一是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根据化合物吸收光的强度来识别和测量化合物。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检测器的输出,可以生成色谱图。
每个化合物产生一个峰,峰的面积或高度与其在样品中的浓度成正比。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
HPLC的关键特点是使用高压将流动相推动通过柱子,使得分离更加迅速和高效。
这种技术在分析和纯化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合物上都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药物、食品、环境样品等。
1。
高效液相色谱-HPLCppt课件.ppt

色谱法的分类
按固定相的形态分:
平面色谱 o 纸色谱
o 薄层色谱
柱色谱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色谱法的分类示意图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高压梯度洗脱(高压混合,高压进柱,2个 泵。)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安捷伦泵:小视频 ▪色谱学堂:泵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色谱法原理及分类
什么是色谱法 色谱法溯源 Tswett(茨维特)的实验 色谱法原理 色谱法的分类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什么是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现代的分离分析方法 1906年正式命名(见诸文献) 20世纪30年代开始广泛研究和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
1. 紫外—可见光度检测器:
①固定波长:254nm , 低压汞 灯。
② 可 调 波 长 : 190 ~ 800mm , 钨灯,氘灯。
UV
③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 190~700nm。
接色谱柱 石英窗 光电倍增管
废液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什么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

什么是HPLC(高效液相色谱)?简史和一些定义液相色谱(LC)是俄国植物学家Mikhail S. Tswett在20世纪初定义的概念。
他当时专注于使用填充有颗粒的柱子分离用溶剂从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叶色素],这是液相色谱史上的先驱性研究。
Tswett用颗粒填充开放式玻璃柱。
他发现粉状白垩[碳酸钙]和氧化铝这两种特殊材料对分离有用。
他将样品[均质化植物叶子的溶剂提取物]倒入柱中,使样品通过颗粒床。
然后使纯溶剂通过。
当样品在重力作用下穿过柱子时,可以观察到样品分成了不同颜色的谱带,这是因为某些组分的移动速度快于其他组分。
他将这些不同颜色的分离谱带与样品中最初包含的不同化合物联系起来。
根据各种化合物对颗粒的化学吸引力强度不同,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分离。
对颗粒有更强吸引的化合物移动速度减慢,而对溶剂有更强吸引的其他化合物移动速度较快。
该过程可以描述如下:样品中包含的化合物在称为流动相的移动溶剂与称为固定相的颗粒之间以不同的方式分布或分配。
这导致各种化合物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引起化合物的分离。
Tswett创造了色谱(chromatography)[来自希腊词chroma(意思是颜色)和graph(意思是书写)的组合,即“彩色的书写”)]一词来描述其色彩斑斓的实验。
[有趣的是,俄语名字Tswett的意思是颜色。
]目前,各种形式的液相色谱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的一种强大工具。
液相色谱(LC)技术液相色谱可使用平面技术[技术1和2]或柱技术[技术3]来实施。
柱液相色谱的功能更为强大,并且具有更高的样品容量。
在所有情况下,样品都必须先溶解在液体中,然后输送到色谱装置之上或色谱装置内部。
技术1.将样品以点状形式上样到固定在玻璃板表面上的色谱颗粒[固定相]薄层上,然后使液流流过该薄层。
板的底部边缘置于溶剂中。
当溶剂[流动相]扩散至干燥颗粒层并沿玻璃板向上移动时,通过毛细管作用产生液流。
这种技术被称为薄层色谱或TLC。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是在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效、灵敏、准确、快速等特点。
其原理是利用液相在固定填料上的分配作用,通过样品在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HPLC的原理主要包括样品的进样、流动相的选择、填料的选择和柱温控制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样品的进样。
样品通过进样装置进入流动相中,然后被输送到填料柱中进行分离。
在进样过程中,要求样品能够均匀、快速地进入流动相中,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是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是HPLC分离的关键,它可以是有机溶剂、水、缓冲液等。
不同的流动相对于不同的样品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因此在选择流动相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和分离的要求。
填料的选择也是HPLC分离的重要因素。
填料是HPLC柱中的固定相,它的种类和粒径大小直接影响到分离的效果。
常用的填料有C18、C8、SiO2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分离机理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要求进行选择。
此外,柱温的控制也对HPLC分离有着重要的影响。
柱温的升高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辨率,减少分离时间,但也会增加柱的压力和流动相的挥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总的来说,HPLC的原理是通过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作用,实现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流动相、填料和柱温控制,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通过对HPLC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HPLC技术进行分离和分析,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HPLC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其分离效率和应用范围,推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又称高压液相色谱(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是一种重要的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相较于传统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势,因此成为现代分析实验的核心技术之一。
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基于物质在不同相互作用力下的差异,通过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分配行为,实现对不同成分的分离和分析。
其核心部分是色谱柱,包括固定相、流动相和样品分子。
其中,固定相是一种特定的固体或液体材料,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用于捕获和分离样品成分。
流动相则由溶剂组成,可以通过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调节分离效果。
而样品分子则根据其在固定相上的亲疏性,相继被吸附、扩散和解吸,最终实现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包括样品进样、柱温控制、流速调节等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分离效果和结果准确性。
在样品进样之前,通常需要采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如固相萃取、溶剂萃取等,以去除杂质和提高分析物的浓度。
然后,样品通过进样器进入色谱柱,通过控制流速和柱温,使样品成分在固定相上发生分配行为,从而实现分离。
最后,通过采集柱洗脱出来的物质,并通过检测器检测其浓度变化,得到分析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不同的样品性质和分析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固定相。
常见的固定相包括疏水相、离子交换相、亲水相等。
此外,流动相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常见的流动相溶剂有水、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等。
合理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能提高分离效果,提高检测灵敏度。
高效液相色谱有多种检测器可供选择,常用的有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UV-Vis)、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通过检测器的信号,可以得到样品的浓度信息,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广泛。
例如,针对不同药物的检测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色谱柱和流动相,在合适的检测器下进行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本原理

色谱柱的温度控制:优化色谱柱的 温度提高分离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色谱柱的维护:定期清洗和维护色 谱柱保证其性能稳定
色谱柱的填充:优化色谱柱的填充 方式提高分离效果
流动相的组成:有机溶剂和水
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根据样品性质和检测器类型选择
流动相的优化方法:通过改变有机溶剂和水的比例、改变有机溶剂的种类、改变有机 溶剂的浓度等方法进行优化
流动相的优化效果:提高分离效果、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检测时间等
固定相的选择: 根据样品性质 和分离要求选 择合适的固定
相
固定相的粒径: 粒径越小分离 效果越好但会 增加压力和延
长分析时间
固定相的表面 处理:表面处 理可以提高固 定相的稳定性
和选择性
固定相的填充: 填充方式会影 响柱效和分离 效果常用的填 充方式有轴向 填充、径向填 充和螺旋填充
汇报人:
智能化:I技术在HPLC中的应用提 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高通量:高通量HPLC技术的发展提 高分析速度和通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微型绿色环保:环保型HPLC技术的发展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
气相色谱-质 谱联用:提高 检测灵敏度和
准确性
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样品采 集方法如抽样、取样等
样品预处理:对样品进行预处 理如过滤、离心、稀释等
样品保存:选择合适的样品保 存方法如冷藏、冷冻等
样品分析:对样品进行分析如 定性、定量等
进样器选择:根据样品性质 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进样 器
样品准备:选择合适的样品 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稀释
进样操作:将样品注入进样 器确保样品完全进入色谱柱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简称HPLC-E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电化学检测原理相结合,实现对样品中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复性好等优点,因而在环境科学、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概述,介绍了HPLC-EC 技术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将对HPLC技术和电化学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进行简要介绍。
接下来一节将详细讨论HPLC-EC的实验原理与分析过程。
第四部分将探讨HPLC-EC在环境污染物、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最后一节是总结与展望,回顾整篇文章所提到的内容,并展望该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取得的进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的相关知识,深入探讨其原理及其在环境科学、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通过文章阐述,读者可以对HPLC-EC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了解到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2.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概述:2.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简介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分离技术。
它基于物质在溶剂流动下通过固定相的不同速率进行分离,可用于分析和检测各种化合物。
HPLC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样品分析中。
2.2 电化学法简介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极与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或电势来检测或测定物质的一种方法。
根据所使用的电极类型和测量参数,常见的电化学方法包括极谱法、电化学滴定法、恒定电位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种类和浓度范围内的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2.3 结合应用优势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是将HPLC技术与电化学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7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高效液相色谱(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是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药学、农业、环保、商检、药检、法检等学科领域与专业最为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家、生物化学家等用以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分离分析课题必不可缺少的工具。
国际市场调查表明,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分析仪器销售市场中占有最大的份额,增长速度最快。
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是: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度高,应用范围广。
适用于分析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
其缺点是:价格昂贵,要用各种填料柱,容量小,分析生物大分子和无机离子困难,流动相消耗大且有毒性的居多。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向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及制备型倾斜。
7.1 基本原理固定相 流动相AB CCBA固定相 —— 柱内填料,流动相 —— 洗脱剂。
HPLC 是利用样品中的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连续的无数次的交换和分配而达到分离的过程。
通常,按溶质(样品)在两相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作如下的分类:分配色谱:—— 分配系数亲和色谱:—— 亲和力吸附色谱:—— 吸附力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能力凝胶色谱(体积排阻色谱):—— 分子大小而引起的体积排阻分配色谱又可分为: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
反相色谱: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极性。
用的最多,约占60~70%。
固定相(柱填料):固定相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最多的微粒硅胶,另一类是使用较少的高分子微球。
后者的优点是强度大、化学惰性,使用pH范围大,pH=1~14,缺点是柱效较小,常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
最常使用的全孔微粒硅胶(3~10μm)是化学键合相硅胶,这种固定相要占所有柱填料的80%。
它是通过化学反应把某种适当的化学官能团(例如各种有机硅烷),键合到硅胶表面上,取代了羟基(-OH)而成。
它是近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中最重要的柱填料类型。
使用微粒硅胶要特别注意它的使用pH范围是2~7.5,若过碱(>pH7.5),硅胶会粉碎或溶解;若过酸(<pH2),键合相的化学键会断裂。
键合相使用硅胶作基质的优点是:①硅胶的强度大;②微粒硅胶的了孔结构和表面积易人为控制。
③化学稳定性好。
硅胶( SiO2•n H2O) :OH OH—Si—O—Si—重要的键合相是:硅烷化键合相,它是硅胶与有机硅烷反应的产物。
最常用的键合相键型是:—Si—O—Si—CR1R1—Si—OH + X—Si—R —Si—O—Si—R + HXR2R2硅胶有机硅烷键合相X ━Cl,CH3O,C2H5O等。
R ━烷:C8H17(即C8填料),C10H21,C18H37等。
R1、R2 ━X、CH3等。
最常用的“万能柱”填料为“C18”,简称“ODS”柱,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ctadecylsilyl,简称ODS)。
这种填料在反相色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完成高效液相色谱70~80%的分析任务。
由于C18(ODS)是长链烷基键合相,有较高的碳含量和更好的疏水性,对各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生物化学分析工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近年来,为适应氨基酸、小肽等生物分子的分析任务,又发展了141CH、C3、C4等短链烷基键合相和大孔硅胶(20~40μm)。
按键合到基质上的官能团可分为:⑴反相柱:填料是非极性的,官能团为烷烃,例如:C18(ODS)、C8、C4等。
⑵正相柱:填料是极性的,官能团为-CN氰基、-NH2氨基等。
⑶离子交换键合相:阳离子官能团:-SO3H磺酸基、-COOH羧基等。
阴离子官能团:―R4N+季铵基、-氨基等。
( 由于硅胶基质的键合相只能在pH=2~7.5的范围内使用,而离子交换色谱要求有更宽的pH范围,因此其基质现在仍主要使用聚苯乙烯和二乙烯苯。
)流动相:反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及其冲洗强度如下:H2O<甲醇<乙腈<乙醇<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最常用的流动相组成是:“甲醇—H2O”和“乙腈—H2O”,由于乙腈的剧毒性,通常优先考虑“甲醇—H2O”流动相。
反相色谱中,溶质按其疏水性大小进行分离,极性越大疏水性越小的溶质,越不易与非极性的固定相结合,所以先被洗脱下来。
流动相的pH对样品溶质的电离状态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其疏水性,所以在分离肽类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中,经常要加入修饰性的离子对物质,最常用的离子对试剂是三氟乙酸(TFA),使用浓度为0.1%,使流动相的pH值为2~3,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氨基酸上α羧基的离介,使其疏水性增加,延长洗脱时间,提高分辨率和分离效果。
完全离子化的溶质,例如强酸或强碱,其在反相键合相上的保留值很低,近于死时间流出,不能进行分析。
根据离子对色谱的原理将一种与样品离子电荷(A+)相反的离子(B-),称为对离子,加入到流动相中,使其与样品离子结合生成弱极性的离子对,即中性缔合物,从而增强了样品的疏水性,加大了保留值,改善了分离效果。
正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及其冲洗强度的顺序是: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异丙醇其中最常用的是正已烷,虽然其价格较贵,但80%的顺、反和邻位、对位异构体仍然要用正相色谱来进行分离。
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①样品易溶,且溶解度尽可能大。
②化学性质稳定,不损坏柱子。
③不妨碍检测器检测,紫外波长处无吸收。
④粘度低,流动性好。
⑤易于从其中回收样品。
⑥无毒或低毒,易于操作。
⑦易于制成高纯度,即色谱纯。
⑧废液易处理,不污染环境。
1421437.2 基本参数1.t R⑴保留时间“t R ”:进样至出峰的时间。
⑵死时间“t 0”:不被柱子吸附的惰性物质的出峰时间。
死时间“t 0”的测定通常是使用不被柱子保留而又有紫外吸收的惰性物质,例如:正相色谱常用四氯化碳,反相色谱常用甲醇、尿嘧啶、NaNO 2、NaNO 3等。
⑶容量因子“k ’”:00't t t k R -= 或:溶质在流动相中的量溶质在固定相中的量='k “k ’”是比“t R ”还常用的保留值,它与柱子的大小及流速无关,只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分配性质、柱温以及相空间比(即固定相和流动相之体企积比)有关。
“k ’”又定义为在分配平衡时某溶质在两相中绝对量之比,消除了保留值的波动因素,而平衡常数“K ”是平衡时物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
k ’值的范围: 0.4<k ’<20~30 k ’=2~5为佳,过大则耗时太长。
⑷保留体积:V R =t R •F C ( F C --- 流动相的流速 mL/min )V R 是在t R 时间内流动相流过柱子的体积。
调整保留时间:t R ’= t R -t 0调整保留体积:V R ’= V R -V R 0=t R ’ •F C⑸选择性指标“α’”和相对保留值“α”α’可以更直观和方便地反映色谱峰分离的好坏:)1()2('R R t t =α相对保留值(分离因子):144 )1()2()1()2(''''k k t t R R =α=( α>1.1为好 ) 2. 柱效率: 定义: 理论塔板数 2⎪⎭⎫ ⎝⎛σR t N = ( 每米柱 )σ 标准偏差,曲线拐点处峰宽的一半 即峰高0.607处峰宽的一半为便于测量,改用半峰宽:W 1/2( 或2×△t 1/2 )最常用的计算式:22/154.5⎪⎪⎭⎫⎝⎛W t N R = 另一计算式: 216⎪⎪⎭⎫ ⎝⎛b R W t N = W b 不如W 1/2容易测量,因而此式用的较少。
理论塔板高度: N L H =L 柱长 经验式:H =2d P ( d P =10μ H =20μ N =5万 )( d P =5μ H =10μ N =10万 )d P柱填料的颗粒直径柱效的测定和计算:以反相柱为例,流动相用87%(V/V)的甲醇:水,样品用苯、联苯、萘等,加快记录仪的走纸速度,测出半峰宽W 1/2,并由走纸速度换算为与t R 相同的单位“分”或“秒”,代入公式,计算出柱效N 。
提高柱效的方法:①固定相填料要均一,颗粒细,装填均匀。
②流动相粘度低。
③低流速。
④升高柱温。
1453. 不对称因子“T f ”:用于形容色谱峰拖尾和前伸的程度,多数为拖尾峰。
拖尾 前伸AB T f = A 、B 如上图所示 通常 T f =1.2~1.3 ,若 T f >2 则峰不合格。
峰拖尾的原因是硅胶基质上的Si -OH 羟基未被全部键合而与溶质发生反应。
改进拖尾要用封尾技术:即用小分子的含甲基的物质再次对硅胶进行键合,封闭硅羟基;还可在流动相中加入带 –NH 2氨基(对羟基敏感)的物质,将残余的羟基掩闭。
分辨率: t R(1) t R(2)2112)(2W W R R S t t t t R +-= 进样4. 分离度 K 1和 K 3HPLC 的目的和要求是:峰要尽可能窄(W 1/2小),峰的间距尽可能大(t R 相差大)。
⑴基线分离度 K 1 :)1(2/1)2(2/1)1()2(1W W t t K R R --=基线分离时用K 1。
⑵峰高分离度: Hh H K -=3 K 3=1 基线分离,K 3 更反映了实际分离心度。
1465. 线速度:溶剂在柱中移动的速度。
t L u = mm/sec L ─柱长 t 0 ─死时间 H(μm)如右图所示,用实验可找到最佳的线速度: 即图中的A 点:u =1 mm/sec此处不用流量而用线速度,是因为流量与柱径有关,而线速度与柱径无关。
请记住不同柱内径的最佳流量: A u(1mm/sec)柱内径 流量 线速度5 mm 1.0 mL/min 1 mm/sec2 mm 0.2 mL/min 1 mm/sec1 mm 50 μL/min 1 mm/sec由1 mm/sec 最佳线速度可计算出适合各种柱径的最佳流量。
由上表可以看出,用5mm 柱,一天要用一并昂贵的乙腈,若用1mm 柱,则一个月才用一并。
6. 保留值方程:正相色谱: lnk ’=a +blnC b +cC b C b ─强冲洗剂浓度反相色谱: lnk ’=a +cC b 对于不同溶质 a 、b 、c 系数不同离子交换色谱: lnk ’=a +blnC b 反相色谱是线性方程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lnk ’ lnk ’C b C b147 lnk ’lnk ’b b 水)D 点:同样的容量因子,四氢呋喃 D 点:萘非极性强,k ’大,斜率陡用量少lnk ’ lnkC b bA 点甲、乙二溶质分不开,B 点比 A 点分不开,要寻找不是交叉点的C 点冲洗剂浓度高,但k ’小,省时D 点的C b 浓度为分离条件间,所以选B 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