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第六章锦纶

合集下载

10-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0-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 前言 (1)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2)2 锦纶6工业概况: (2)2.1 锦纶6切片发展概况 (2)2.2 锦纶6纤维发展概况 (2)2.3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 (5)2.4 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 (8)3 适用范围 (9)4 编制指导思想 (9)5 编制原则 (10)5.1 要求 (10)5.2 原则 (10)6 编制过程 (10)6.1 资料收集 (10)6.2 编制过程 (11)6.3 编制技术路线 (11)7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3)7.1 基本要求 (13)7.2 指标选取的说明 (13)8 指标内容的确定 (13)8.1 权重值与分权重值的确定 (13)8.1.1 权重值的确定 (13)8.1.2 分权重值的确定 (14)8.1.3 定量、定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4)8.1.4 指标选取原则 (14)8.2 指标选取 (14)8.3 综合评价指数 (16)8.4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6)8.5 考核项目及指标值的确定 (17)8.5.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确定 (17)8.5.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4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的确定 (18)8.5.5 产品特性指标的确定 (19)8.5.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的确定 (19)8.5.7 指标值的确定依据 (19)8.6 主要参考资料 (20)9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20)9.1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分析 (20)9.2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20)9.3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20)9.4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20)附表(三)指标体系意见汇总表 (28)1 前言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

锦纶纤维

锦纶纤维



22
锦纶6的缺点 锦纶 的缺点
• 1、初始模量低 、 锦纶6的初始模量比涤纶低得多,因此纤维容易变形, 锦纶 的初始模量比涤纶低得多,因此纤维容易变形,制得 的初始模量比涤纶低得多 的织物挺括性较差,制得的轮胎容易产生平点现象, 的织物挺括性较差,制得的轮胎容易产生平点现象,而使汽 车在行驶的最初几公里路内会产生颠簸现象。 车在行驶的最初几公里路内会产生颠簸现象。 • 2、耐热和耐光性差 、 它的物理机械性能随温度而发生变化,当温度升高时,强力 它的物理机械性能随温度而发生变化,当温度升高时, 和伸长下降而收缩率增加。它的熔点为215℃左右,软化点 和伸长下降而收缩率增加。它的熔点为 ℃左右, 为170℃左右,比锦纶66低,锦纶66的熔点为 ℃左右,比锦纶 低 锦纶 的熔点为255℃左右, ℃左右, 的熔点为 软化点为210℃左右。当熨烫和热定型时应考虑这些情况。 软化点为 ℃左右。当熨烫和热定型时应考虑这些情况。 锦纶6和锦纶 的安全使用温度分别是93℃ 和锦纶66的安全使用温度分别是 锦纶 和锦纶 的安全使用温度分别是 ℃和130℃,汽车 ℃ 轮胎帘子线在使用中温度较高,故需加入防老化剂。 轮胎帘子线在使用中温度较高,故需加入防老化剂。
第四章
聚酰胺纤维
锦纶长丝
锦纶DTY系列产品 系列产品 锦纶
锦纶POY.FDY系列产品 系列产品 锦纶
PA6切片
1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定义: 大分子链中各链节通过酰胺键 相连的成纤高聚物纺制的纤维:尼龙 耐纶、 尼龙、 相连的成纤高聚物纺制的纤维 尼龙、耐纶、卡普 贝纶、 隆、贝纶、阿米伦 分类: 二、分类: 1、由二元胺和二元酸缩聚而得: 、由二元胺和二元酸缩聚而得: [ HN(CH2)xNHCO(CH2)yCO ]n 2、由ω-氨基酸缩聚或由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 氨基酸缩聚或由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 、 氨基酸缩聚或由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 [NH(CH2)xCO ]n

合成纤维的种类与发展

合成纤维的种类与发展

合成纤维的种类与发展合成纤维是由人工合成或半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通过将化学物质转化为纤维状物质来制造。

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用途,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建筑、医疗等领域。

随着科技和材料科学的进步,合成纤维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和发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成纤维及其发展情况:1.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目前最主要的合成纤维之一,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

最常见的聚酯纤维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可用于制作衣物、家具和汽车座椅等。

随着绿色环保的意识增强,可降解聚酯纤维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2.锦纶纤维:锦纶纤维是由聚酰胺合成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损性。

它可以用于制作细纱、丝袜、运动服装以及工业和军事领域的产品。

随着技术的进步,纳米级锦纶纤维也正在发展中,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抗菌性和吸湿性。

3.腈纶纤维:腈纶纤维是由含有至少85%丙烯腈单体的聚合物合成的纤维。

它具有优异的强度、耐磨损性和耐酸碱性,常用于制作针织品、毛地毯、过滤材料等。

腈纶纤维还可以通过改变化学结构来提高其阻燃性和抗紫外线性能。

4.聚酰胺纤维:聚酰胺纤维是由聚酰胺合成的纤维,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磨性。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尼龙纤维,尼龙纤维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燃性和耐热性,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和工业制品等领域。

5.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是由聚丙烯合成的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它可以用于制作各种服装、家具、汽车内饰等产品。

聚丙烯纤维还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结构和添加剂来改善其抗静电性和抗菌性能。

随着科技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合成纤维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创新。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开发用于纺织品的新型合成纤维涌现出来,如碳纳米管纤维、纳米纤维、生物可降解纤维等。

这些新型合成纤维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功能,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人们对合成纤维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也越来越关注。

传统的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六章聚酰胺纤维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六章聚酰胺纤维

第六章聚酰胺纤维P265-2721主要内容6.1 聚酰胺纤维概况6.2 聚酰胺66纤维(锦纶66)和聚酰胺6纤维(锦纶6)一、生产原理二、结构特征三、主要性质2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锦纶纤维的生产,重点掌握锦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关注锦纶纤维生产中牵伸作用对其超分子结构与染色性能的影响以及锦纶6、锦纶66熔点差异性的原因。

36.1 聚酰胺纤维概况�聚酰胺纤维(polyamide fiber,PA)是指其分子主链由酰胺键(-CO-NH-)连接的一类合成纤维,各国的商品名称不同:�我国——锦纶,�美国和英国——“尼龙或耐纶(Nylon)”,�前苏联称——“卡普隆(Kapron)”,�德国——“贝纶(Perlon)”,�日本——“阿米纶(Amilan)”4发展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也是化学纤维的主要品种之一。

�1935年,Carothers及其合作者在进行缩聚反应的理论研究时,在实验室用己二酸和己二胺制成了高分子量的线型缩聚物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

�1936~1937年,杜邦公司根据Carothers的研究结果,用熔体纺丝法制成聚酰胺66纤维,并将该纤维产品定名为尼龙(Nylon),是第一个聚酰胺品种,1939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另外,德国的Schlack在1938年发明了用己内酰胺合成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和生产纤维的技术,并于194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56聚酰胺品种:�脂肪族聚酰胺包括尼龙6、尼龙11、尼龙12;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010和尼龙46等;�一般可分成两大类:�一类由ω-氨基酸缩聚或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其通式为:�另一类是由二元胺和二元酸缩聚制成的,其通式为:[N H ︵C H 2︶x N H C O ︵C H 2︶y C O ] n [ N H ︵C H 2︶x C O ]n�芳香族聚酰胺包括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Kevlar,我国称芳纶1414)和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Nomex,我国称芳纶1313)等;�混合型的聚酰胺包括聚己二酰间苯二胺(MXD6)和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6T)等。

纤维化学与物理课件第六章 合成纤维

纤维化学与物理课件第六章  合成纤维

(5)染色性能
✓常用有机溶剂如丙酮、苯、三氯甲烷、苯酚-氯仿、苯酚氯苯、苯酚-甲苯在室温下能使涤纶溶胀,在70℃-110℃下 很快溶解。
✓涤纶还能在2%的苯酚、苯甲酸或水杨酸的水溶液、0.5% 氯苯的水分散液、四氢萘及苯甲酸甲酯等溶剂中溶胀,所 以酚类化合物常用作涤纶染色的载体。
(6)起毛起球现象
(7)静电现象
(8)低聚物及其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9)其它理化性能--燃烧性、对微生物作用的稳定性、耐光性
三、其它聚酯纤维
❖1.阳离子可染聚酯(CDP或CDPET)纤维
▪ 在PET分子链中引进能结合阳离子染料的酸性 基团,采用共聚、接枝共聚等方法在PET大分 子链上加入第三或第四单体,即制备得阳离子 染料染色的改性涤纶
❖9.三维卷曲中空聚酯纤维
▪ 填充、保暖纤维 ▪ 四孔、七孔甚至九孔
②弹性和耐磨性:涤纶无论是承受拉伸、弯曲还是承受剪 切形变时,均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性能。快速地加负荷, 然后去负荷,1min后涤纶的弹性回复率为:伸长2%时, 弹性回复率为97%;伸长4%时,弹性回复率为90%;伸 长8%时,弹性回复率为80%。由于涤纶的弹性模量高, 受力不易变形,又由于涤纶的弹性回复率高,变形后容易 回复,再加上吸湿性低,所以涤纶织物穿着挺括,形状稳 定性好。
5.差别化纤维 6.异形纤维
➢ 异形纤维定义 ➢ 异形纤维的特点
异形纤维具有特殊的光泽,并具有蓬松性、耐污性和 抗起球性,纤维的回弹性与覆盖性也可得到改善。如下:
✓三角形横截面的涤纶或锦纶与其它纤维的混纺织物有闪光效应; ✓十字形横截面的锦纶回弹性强; ✓五叶形横截面的涤纶长丝有类似真丝的光泽、抗起球、手感和覆盖性良好; ✓扁平、带状、哑铃形横截面的合成纤维纤维具有麻、羚羊毛和兔毛等纤维的 手感和光泽; ✓中空纤维的保暖性和蓬松性优良,某些中空纤维还具有特殊用途,如制作反 渗透膜,用于人工肾脏、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硬水软化、溶液浓缩等。

概述锦纶纤维原料产需以及工业丝工艺状况

概述锦纶纤维原料产需以及工业丝工艺状况

概述锦纶纤维原料产需以及工业丝工艺状况锦纶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也称为聚酰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之一、下面将对锦纶纤维的原料产需以及工业丝工艺状况进行概述。

锦纶纤维的原料主要是聚酰胺,聚合物的结构单元是从间苯二胺与己二酸的缩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

锦纶纤维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来自原油和天然气,具体包括己内酰胺、二己内酰胺和二苯胺等。

目前全球锦纶纤维原料产需量逐年增长,特别是亚洲市场的需求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锦纶纤维生产和消费国家,其锦纶纤维原料产需占据了全球市场的重要位置。

锦纶纤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聚合物合成和纺丝两个环节。

聚合物合成是指将聚酰胺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的高分子化合物。

纺丝是指将聚酰胺溶液通过加热、压力和拉伸等措施,使其形成稳定的纤维形态。

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溶液纺丝法或熔融纺丝法。

溶液纺丝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锦纶纤维生产工艺,其主要步骤包括溶解、纺丝和固化。

首先,将锦纶纤维原料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其溶解成为聚酰胺溶液。

然后,将溶液通过纺丝装置,通过模孔喷出成纤维形态,形成锦纶纤维。

最后,通过干燥和固化使纤维获得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熔融纺丝法是一种将锦纶纤维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后,通过挤出装置将熔融物质喷出成纤维形态的工艺。

这种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能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中。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锦纶纤维工艺,还有湿法纺丝法等其他工艺。

湿法纺丝法是将聚酰胺原料加入具有亲水性的介质中,通过加热和拉伸等措施,使其形成纤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主要用于特殊纤维的生产。

总的来说,锦纶纤维的原料产需逐年增长,其主要的工业丝工艺包括溶液纺丝法和熔融纺丝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工艺状况也在不断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纤维质量。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见 表
3
表 1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 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 号
1 萃取水蒸发技术
指标项
生产工 艺装备 0.20 及技术
2 浓缩液回用、单体回收技术 3 聚合干燥风机 4 纺丝卷绕
5 纺丝螺杆
≤220 ≤200 ≤240 ≤210 ≤3.2
≤260 ≤220 ≤280 ≤235 ≤3.6
4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 号
3 单位产品原料消耗
指标项
锦纶 6(工业用)切片
m3/t
锦纶 6 长丝(民用)
m3/t
锦纶 6 工业丝
m3/t
有光
t/t
锦纶 6(民用)切片 半消光 t/t
全消光 t/t
锦纶 6(工业用)切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 6 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 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 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指标体系。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标
1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 废丝、废料综合利用率
%
0.60
≥95
%
0.40
≥98
污染物 0.20 1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
锦纶 6(民用)切片
m3/t
0.10
≤0.4
5
Ⅱ级基准值 ≤3.1 ≤2.5 ≤2.6

第六章合成纤维

第六章合成纤维
第二十七页,共440页。
第二十八页,共440页。
第二十九页,共440页。
第三十页,共440页。
特点:具有特殊的光泽,并具有蓬松性、耐污性和抗起球 性,纤维的回弹性与覆盖性也可得到改善。具体如下 :
三角形横截面的涤纶或锦纶与其他纤维的混纺织物有闪 光效应;
十字形横截面的锦纶回弹性强;
五叶形横截面的涤纶长丝有类似真丝的光泽、抗起球、 手感和覆盖性良好;
第六页,共440页。
概述
1.合成纤维:指以简单小分子化合物为原料,通过一定的
方法聚合得到高分子物(成纤高分子物),再通过纺丝和后 处理加工而制成的纤维。
第七页,共440页。
2.合成纤维的分类
聚酯类纤维-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涤纶)、各类改性聚酯等
聚酰胺类纤维-如聚酰胺6纤维(锦纶6)、聚酰胺66纤维(锦纶66)等 (锦纶、尼龙) 聚烯烃类纤维-如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丙烯纤维(丙纶)、
第十六页,共440页。
6.染色性能 不同的纤维不同。 腈纶和锦纶:易染色。 聚酯、聚烯烃及含氯纤维:难染色。要特殊的设备和 染色条件。
第十七页,共440页。
二、常见术语(常用基本概念)
1.长丝
长丝:不需纺纱,就可用于织造,长度可达千米。
用途:可纯织或和其他长丝或纱线交织。
分类:单丝、复丝和帘子丝。 单丝:含有3~6根单丝的少孔丝。
第二十三页,共440页。
(2)膨体纱:
生产原理:利用纤维的热塑性,将两种收缩性能不同的 合成纤维毛条按比例混合,经热处理后,高收缩的毛条迫
使低收缩毛条卷曲,从而使混合毛条具有伸缩性和蓬松性、 类似毛线的变形纱。其中腈纶膨体的产量最大,用于制作 针织外衣、内衣、毛线、毛毯等。见P276图6-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