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整理

合集下载

棉织物柔软和增白同浴整理工艺

棉织物柔软和增白同浴整理工艺
1 1 2 器 . .仪
S r o is B 2 S a t r u T 5 电子 天 平 ( 京 赛 多 利 斯 仪 器 系 北
统 有 限公司) 、电热恒温 水浴 锅 ( 上海 华联环 境试验 设备 公司恒 昌仪器 厂) S — I / 白度 计 ( 、W B Id o 温州仪器
天然色素及杂质 已被除尽 ,吸湿 性能大大提高,达 到
1 试验
1 1试验材料 药品和仪器 .
收稿 日期 :2 1—82 000—7 作者简介 :郑 玉玲 (9 9 ) 女, 1 6- , 安徽 无为人, 学士, 师, 讲 主 要从 事染整助剂应用及分析化 学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
荧光增 白剂V L B :二苯 乙烯三嗪 型衍 生物 ,淡 黄 色粉 末 ,属 阴离子 型化 合物 ,可 与阴离 子 、非离子 或弱 阳离子活 性剂 混用 ,不宜 与 阳离子 染料 、阳离
剪 取织物2 m x2 0 m 5 m 0 m ,经 纬 向各5 ,将F 2 7 条 Y 0 型织物硬 挺度 仪 的测 量角 度选定 为4 . 。 ,测 量值 15 为试样伸 出长度 ,即硬挺 度 ,代表 织物 的柔软 性 , 取经纬 向 的平 均值 作为记 录结 果 。硬 挺度 反映 了织
把织物折叠 成8 在W B Id o 层, S — I / 白度计上按 白度 R5 ̄3 4 7J 次取平均值 ,注意选织物上不 同部位测3 ] 次。
13 2 物硬 挺 度 测定 . .织
2 结果与讨论
2 1增 白剂与柔软剂的相容性分析 .
由表 1 知 ,增 白剂 V L 柔 软 剂 S L O I V 可 B与 I Y U N
对纯棉织物 的 白度和柔软性提 出了双重要求 。特别是 面 向欧美市场 的外贸产 品,对 白度和柔软性的要求十 分严格 。用常规工艺进行前处理后棉纤维上绝大部分

染整精品课件:纺织品常规整理--后整理

染整精品课件:纺织品常规整理--后整理
定(拉)幅、防缩、防皱、热定形…
(2)改善织物手感
柔软、硬挺、丰满、厚实、轻薄、滑爽…
(3)增进织物外观
光泽、白度、悬垂性、抗起毛起球… 增白、轧光、电光、起毛、磨毛
(4)其他
阻燃、拒水、拒油、卫生、抗静电、易去污…
第一节 概述
整理方法
❖物理机械整理
• 温度、湿度… • 压力、拉力、摩擦力…
❖化学整理
(二)电光整理 Schreinen finishing
设备
❖一个硬辊:带有一定斜度的平行的细纹线 ❖一个软辊
效果
在织物表面轧出许多平行的斜线,对光线产生规则 的反射,获得明亮夺目的光泽
(三)轧纹整理 Embossed finishing
设备
❖一个硬辊:带有凸出的花纹(阳纹) ❖一个软辊:
效果
甲醛有毒,有刺激性,其含量越少越好 • 未反应的树脂 • 表面树脂
表面树脂会影响织物手感,降低防皱性
• 副产物
甲胺等副产物有鱼腥味
4.防皱整理品的质量
弹性提高 防缩性提高 强力
❖棉织物强力下降 ❖粘胶织物强力上升
断裂延伸度下降 撕破强力下降 耐磨性
❖高应力时:耐磨性下降(强度和延伸度起 主要作用)
暂时性整理剂
❖淀粉及其衍生物 ❖海藻酸钠 ❖羟甲基纤维素 以上浆料常混合使用 不耐水洗,俗称上浆,目前应用量减少
耐久性整理剂
❖聚丙烯酸酯
通过软段和硬段比例调整硬度,可得到不同硬 度的产品。
❖聚乙烯乳液 ❖纤维素锌酸钠
硬挺整理剂种类 types of stiffeners
其它助剂的作用
❖填充剂:滑石粉、高岭土等
(2)浸轧——预烘——热定形 定形兼涤增白
第三节 防缩防皱整理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实验报告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实验报告

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2. 通过实验,掌握棉织物的阻燃处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
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取决于其纤维的燃烧性能,纤维的燃烧性能取决于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熔融点。

棉织物的阻燃处理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熔融点来提高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 棉织物;
2. 阻燃剂;
3. 助燃剂;
4. 烘箱;
5. 热压机;
6. 热压机模具;
7. 热压机控制器;
8. 温度计;
9. 力计;
10. 分析仪;
11. 光谱仪;
12. 尺子;
13. 拉力机;
14. 胶带;
15. 低温冷冻机;
16. 水浴锅;
17. 烤箱;
18. 烟雾测试仪;
19. 火焰测试仪。

四、实验步骤
1. 将棉织物放入烘箱中,加热至180℃,保持10min,将棉织
物烘熟;
2. 将棉织物放入热压机中,加热至180℃,保持10min,将棉
织物热压;
3. 将阻燃剂和助燃剂混合,将混合物均匀的涂抹在棉织物表面;
4. 将棉织物放入热压机中,加热至180℃,保持10min,将棉
织物再次热压;
5. 将棉织物放入低温冷冻机中,冷冻至-10℃,保持10min,
将棉织物冷冻。

04、棉织物拒水整理

04、棉织物拒水整理

压大小。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写出实验
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边,随后将手执与轻击的部位对调。根据图
样评定织物表面的拒水性能。
2、耐水压测试 将试样平置于试样夹持器上,用螺杆旋紧
使之密闭。开启电动机,水注上升。由于
连通管的作用,试样夹持器中充水,试样
受水压逐渐增大。当水透过试样,在布面
上出现3滴水珠,为测试终点。关闭电动机, 读取水注高度。用KPa水注表示试样的耐水
三、实验仪器和化学品
树脂浸轧机、烘箱、焙烘箱、沾水仪、水压仪 拒水整理剂
四、工艺处方

拒水整理剂 浴比
60g/L 1:20
五、实验步骤
(一)、工艺步骤
工艺流程:浸轧→烘干→焙烘
按处方配制拒水整理液,一浸一轧二次,轧液
率70%,100℃烘干,170℃焙烘40秒。将整理 后的试样留作拒水效果测试。
二、实验原理
在织物纤维上施加一层水不能浸润的拒水性薄
膜,但不封闭织物的孔隙,使织物具有既拒水 又透气的特性。
织物表面张力越低,能在其表面铺展的液体越
少,抗拒液体润湿的能力越强。当织物的表面 张力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则拒水;低于油的表 面张力,则拒油。拒水整理实际上是对织物的 低表面能处理。拒水整理剂一般含有长链脂肪 烃,有机硅,含氟化合物。
*轧余率(轧液率%):经液轧机轧后织物含液
量对于干布重量的百分比
轧余率=(织物轧液后重量–干布重量)/干布
重量×100%
(二)拒水效果测试
1、淋水性能实验
将试样紧绷在沾水仪的崩架上,将250ml冷
水迅速洒完毕,取出绷架,左手 平执绷架一边,右手用玻璃棒轻击一下另一

棉织物防皱整理

棉织物防皱整理

2.2改进丁烷四羧酸的合成与应用工艺 BTCA虽然抗张强力保留率较2D树脂略差、 焙烘温度也较高,但性质稳定,耐久压烫整理DP 等级可达4~5级。改进后的工艺可使耐撕破强力 保留率较2D树脂高13%~26%,断裂强力保留率 可高达23%以上,曲磨强度甚至高达1倍以上, 处理后的纺织品白度、耐洗性、手感均可满足要 求。其进一步开发的重点是改进合成工艺、降低 成本、开发复配技术、研究整理加工中催化剂次 磷酸钠替代品或克服次磷酸钠污染。



2.3重视复配技术 采用复配技术不仅可降低游离甲醛释放量、降低 成本,还可取得较好的综合整理效果。一般聚合物乳 液均可减少2D树脂用量,改进强度、耐洗性和手感, 但可能影响吸湿性。应用效果较好的聚合物乳液主要 有聚氨酯、有机硅、聚乙烯、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 素等。如聚氨酯可减少强度损失,改善手感;有机硅 可提高弹性和柔软性。二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DMEDHEU)与2D树脂或羟基硅烷复配、聚氨酯与2D树 脂等复配、有机硅与2D树脂复配,已有报道。其中, 聚氨酯、有机硅、壳聚糖、丁烷四羧酸、聚合物乳液 的互配和复配技术应着重研究。
3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现状 现在市场上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 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 过呈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 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棉织物 上的甲醛问题,虽然人们对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 进行改性或通过加入甲醛捕捉剂来降低甲醛的释 放量,但还是不能彻底地消除甲醛的释放,所以 为了彻底消除抗皱整理后棉织物上的甲醛,很多 研究者开始研究多元酸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
1.前言 2.棉织物的抗皱发展历史 3.抗皱整理剂开发的趋势 4.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现状 5.结语 .

棉纤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它有很多优良的服用穿着性能,如 大多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性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青 睐。但是棉织物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弹性差、易起皱、易缩水、易受 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起皱, 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需要经常熨烫,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 多的不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康意识的 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穿天然纤维做的衣服,为了克服全棉服装在 穿着过程中的易起皱,洗后需要熨烫的缺陷,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 成为极其重要的后整理加工工艺。目前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 是2D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会释 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 来越重视棉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越来越多的转向无甲醛整理剂的研 究,因此传统的抗皱整理剂受到了很大的挑战[1]。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倪玉婷 马会英(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160)[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棉织物防皱整理从传统方法到新型纳米技术的发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 棉织物防皱;纤维素交联;树脂整理;无甲醛整理;纳米技术1 引言防皱整理,也被称为易护理性,耐久压烫整理,耐折皱性,洗可穿性,免烫性等。

也就是说,织物洗涤后只需稍加熨烫或不需熨烫,在穿着过程中具有防皱性能,近几十年防皱棉织物的需求量倍增。

棉是一种富含羟基的纤维素纤维。

其中40%的纤维由紧密排列的长链分子在晶区组成,其余的则由在无定形区松散排列的长链分子组成。

无定形区分子由氢键联结且松散地排列,这有助于纤维的柔韧性。

当纤维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和扭转时,无定形区的分子可以在纤维中自由移动,大分子的氢键发生形变或断裂导致结构单元的位移,并在新的位置形成新的氢键从而导致折皱产生。

折皱最终可能恢复或形成永久折皱,这要视外力作用时间和大小而定(图1)。

图1 棉纤维维折皱的形成2 树脂整理树脂整理是通过保持棉织物弹性来赋予织物防皱性的方法。

树脂整理过的织物受外力发生扭转,外力去除后分子链回到原来位置(图2)。

图2 折皱恢复机理2.1 脲醛树脂(U F 树脂)脲醛树脂是由尿素和甲醛经缩合反应制成的树脂,简称U F 树脂。

脲醛树脂使纤维间产生交联来赋予织物抗皱性,它可以形成一个抵抗大分子链横向变形的三维聚合物晶格从而增强折皱回复能力。

尿醛树脂不像表面涂层处理,它赋予织物防皱性但不会使它硬挺变脆。

使用低分子量的尿素和甲醛的初缩体使整理剂容易渗透到纤维中。

脲醛树脂的缺点包括:干燥时释放过量的游离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性,整理的织物拉伸强度受损,并且树脂耐洗性及储存稳定性差且有氯损。

活性树脂的发展消除了这些问题,它们与纤维素纤维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交联,增强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或耐久压烫性。

2.2 DM DHEU 树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尿树脂(DM DHEU)是随后发展起来的一种N-羟甲基试剂,主要用于传统抗压整理剂的抗皱棉织物。

色织后整理工艺流程

色织后整理工艺流程

色织后整理工艺流程
1、纯棉色织物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1)不漂白纯棉色织物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原布准备→烧毛→退浆→水洗→烘燥→丝光→整理→成品
(2)漂白纯棉色织物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水洗→烘燥→丝光→整理→成品
2、涤棉混纺色织物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丝光→(加白)定形→整理→成品
3、中长色织物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原布准备→烧毛→浸轧渗透剂→轧水定形→整理→成品
4、中长纺毛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原布准备→烧毛→浸轧渗透剂→松式轧水烘燥→定形→整理→成品
5、配置液氨整理工艺时应单独设置生产车间,并配备回收装置。

液氨整理工艺根据产品要求进行配置,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
液氨整理→(水洗烘→扩幅)→树脂整理→防缩→成品
注:括号内工艺系液氨处理设备去氨不良时的权宜措施。

设备的配置各种计算不另行列出。

全棉织物吸湿排汗整理的研究

全棉织物吸湿排汗整理的研究
2 0 ( 织 品 吸湿 速 干 性 的 评 定 》 法 测 试 。 0 8纺 ( 方
出 汗 情 况 下 , 针 织 物 导 湿 、 湿 慢 , 因 吸 湿 纤 棉 放 且 维 膨 胀 , 塞 气 孔 而 妨 碍 了 皮 肤 与 服 装 间 的 微 气 阻
候 与外 界环 境 之 间的热 交换 和湿 交换 , 汗液 、 使 汗
用 醋 酸 调 整 整 理 浴 的 p 至 4 5 5 H .~ 。 工 艺 : 轧 ( 液 率 约 为 8 ) 烘 干 ( 0 ℃ 浸 带 0 一 10
织 物 吸 湿性 好 、 软 、 皮 肤 无 刺激 , 柔 对 当汗 量 不 大
时 , 针 织 物 能 提 供 较 满 意 的 舒 适 性 , 到 广 大 消 棉 受 费 者 的欢 迎 , 纯 棉 针 织 物 在 舒 适 性 方 面 也 存 在 但 不 尽 人 意 之 处 。 如 在 夏 季 高 温 、 湿 的 气 候 条 件 高 下 , 是 在 剧 烈 运 动 时 , 体 大 量 出 汗 , 棉 针 织 或 人 纯
时 , 于 棉 织 物 放 湿 较 慢 , 分 将 织 物 内部 空 气 挤 由 水 走 , 物 保 温 性 降 低 , 又 有 阴 冷 感 , 此 时 纯 棉 织 人 故 针 织物 舒适 性并 不佳 。 本 文 采 用 自行 设 计 合 成 的 高 分 子 亲 水 化 合 物 S — 它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亲 水 性 的 聚 硅 氧 烷 。 高 分 R C, 子 亲水化 合 物 S — R C是 一 种 对 环 境 无 害 的 高 分 子 聚 合 物 , 足 德 国 E oT x标 准 1 0 生 态 纺 织 满 c e 0(
方 法测 试 。
品) 的要求 。
高 分 子 亲 水 化 合 物 S C 可 以 解 决 全 棉 织 物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树脂整理
一、概述
(一)树脂整理定义及目的 ➢ 树脂整理是利用整理剂对织物进行处理,
改变织物及纤维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提高 织物防缩、防皱性能的整理工艺。 ➢ 目的:为了克服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 弹性差、易变形折皱的缺点。
(二)树脂整理发展过程
树脂防皱整理 免烫“洗可穿”整理 耐久压烫整理(PP整理)
➢ 环氧类化合物 ➢ 含硫化合物 ➢ 乙二醛、戊二醛 ➢ 二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 水溶性聚氨酯 ➢ 反应性有机硅 ➢ 天然高聚物壳聚糖
(二)增白整理
印染厂常用荧光增白剂品种有:荧光增白剂VBL,形为淡黄色 粉末,可用于纤维素纤维、蚕丝纤维及维纶织物的增白;荧光 增白剂VBU,耐酸,pH2~3时仍可使用,常加入树脂整理浴 中;棉织物增白常与双氧水复漂同时进行。
荧 光 增 白 剂 使 用 量 有 一 定 限 量 , 例 如 VBL最 高 白 度 用 量 为 0.6% ( 对 织 物 重 量 计 ) , 荧 光 增 白 剂 DT 浸 渍 法 用 量 为 0.6%~1%。在限定用量以内,白度随用量增加而提高,但 超过限定用量时,不但增白效果不增加,甚至使织物变成浅黄 色。增白前要求织物前处理合乎工艺要求,因为经荧光增白后, 缺陷处愈加分明,如斑迹、漂白不匀、擦伤等更加暴露。荧光 增白是物理效应,不能代替化学漂白,而是在织物漂白基础上 再增白,基础白度有差异时,荧光增白后差异就更加明显。
(一)酰胺-甲醛类整理剂
➢ 脲醛树脂(UF) ➢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 ➢ 二羟甲基乙烯脲树脂(DMEU) ➢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DMDHEU) ➢ 二羟甲基乙基三嗪酮(DMET) ➢ 二羟甲基丙烯脲(DMPU) ➢ 二羟甲基氨基甲酸乙酯(DMEC) ➢ 混合整理剂
(二)无甲醛类整理剂
二、树脂整理的原理和方法
(一)织物产生折皱的原因
➢ 折皱的形成可以简单地看成是由于外力使 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造 成。
➢ 纤维晶区的变化 ➢ 纤维无定型区的变化
(三)共价交联与防皱性能的关系
1.交联程度
➢ 纤维中无定形区的多少决定了所需的整理剂 的用量。
➢ 防皱性能的好坏与纤维大分子中形成交联的 数目有关。交联数越多,织物的防皱性能也 就越好。但会由于交联过多而使织物的强力 下降。
普通布铗拉幅机
布铗拉幅机
热风布铗拉幅机
针板热风拉幅机
短环预烘热风拉幅烘干机
多层式热风拉幅机
四、机械预缩整理
(一)机械预缩整理定义
利用机械和物理的方法改善织物中经向纱线的 织缩状态,也就是使织物的纬密和经向织缩增加到 一定程度,使织物具有松弛的结构。
织缩:纱线与织物长度差占织物长度的百分比
(二)织物缩水机理
是在织物上施加柔软剂,降低纤维和纱线间的 摩擦系数,从而获得柔软平滑的手感,而且整理效 果显著,目前多数采用柔软剂进行柔软整理。
三、拉幅整理
(一)拉幅整理目的及原理
是利用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 塑性能,将其门幅拉宽至规定的尺寸,使织 物的门幅稳定、整齐,并纠正纬斜,改进纺 织品的外观质量。
(二)拉幅设备(拉幅机)
➢ 湿态交联
➢ 纤维处于膨化状态下交联,由于纤维无定形区分子间距离较 远,整理剂分子的长度有限,所以交联的形成较困难,此时 交联主要发生在纤维中等侧序度区域,在低侧序度区域没有 足够的交联来阻止纤维间的滑移。
➢ 整理后的织物在潮湿时,低侧序度区域有水进入,表现出良 好的湿防皱性能。而当整理的织物干燥后,水分完全跑掉, 低侧序度区域没有足够的交联来阻止纤维间的滑移,织物的 湿防皱性能较好,干防皱性能较差。
1、按织物整理加工的工艺性质分类
机械物理性整理 化学整理 物理-化学整理
2、按织物整理目的分类
常规整理 功能整理
1、按织物整理加工的工艺性质分类
机械物理性整理
一般性整理 原理:利用水分、热能、压力及其机械作用 特点:不发生化学反应,效果是暂时的 例:拉幅、轧光、起毛、机械预缩整理
进布→喷雾给湿→小布铗拉幅定幅 →橡胶毯预缩→呢毯烘干→落布。
预缩整理联合机
平幅进布→喷雾给湿→容布箱堆置→ 橡胶毯预缩→呢毯烘干→落布。
(六)机械预缩工艺条件
车速:30~40m/min 幅宽:预缩前织物幅宽比成品宽1~2cm。 橡胶毯温度:60~70℃ 织物预缩率:真预缩的预缩率为5.5%以上。假
❖ 内应力作用
黏胶
❖ 织缩增大
❖ 其他原因
(三)机械预缩的作用原理
织物紧压贴于弹性材料的受压表面,则织物就随弹 性材料的压缩而收缩,使织物纱线(特别是经纱)有回 缩的机会,回复了纱线的平衡交织状态,达到减小缩水 率的目的。
橡胶毯机械预缩机工作机构
1-给布辊 2-橡胶毯 3-橡胶毯张力辊 4-出布辊 5-承压辊 6-织物
(一)轧光整理
3.轧纹整理 与电光整理相似,轧纹硬辊表面刻有 阳纹花纹,软辊则刻有与硬辊相对应的阴纹花纹, 两者互相吻合。织物通过刻有对应花纹的软硬辊, 在湿、热、压力作用下,产生凹凸花纹。轻式轧纹 机亦称为拷花机,硬辊为印花用紫铜辊,软辊为丁 腈橡胶辊筒(主动辊筒),拷花时硬辊刻纹较浅, 软辊没有明显对应的阴纹,拷花时压力也较小,织 物上产生的花纹凹凸程度也较浅,有隐花之感。
第二节 织物一般整理
二、柔软整理 1、机械柔软整理 通过机械作用使织物手感变得较柔
软,通常使用三辊橡胶毯预缩机,适当降低操作温 度、压力,加快车速,可获得较柔软的手感,若使 织物通过多根被动的方形导布杆,再进入轧光机上 的软轧点进行轧光,也可得到平滑柔软的手感,但 这种柔软整理方法不耐水洗。 2、化学柔软整理
预缩的预缩率为1.5%~2%。
五、外观整理
织物外观整理主要内容有轧光整理、电光整 理、轧纹整理和漂白织物的增白整理等。整 理后可使织物外观改善美化,如光泽增加, 平整度提高,表面轧成凹凸花纹等。
(一)轧光整理
轧光整理一般可分为普通轧光、摩擦轧光及 电光等。都是通过机械压力、温度、湿度的 作用,借助于纤维的可塑性,使织物表面压 平,纱线压扁,以提高织物表面光泽及光滑 平整度。
弹性橡胶毯拉伸、压缩原理
织物收缩是由橡胶毯、进布加压辊和加热承压辊之间的压力, 以及橡胶弹性引起收缩产生的作用而形成的。
(四)机械预缩整理机
三辊橡胶毯预缩机 呢毯式机械预缩机 高效机械预缩整理联合机
(五)机械预缩工艺流程
简式预缩机
进布→蒸汽给湿→橡胶毯预缩 →烘筒松式烘干→落布。
普通三辊预缩机
(一)轧光整理
1.普通轧光整理 在轧光机上进行。轧光机 主要由重叠的软硬辊筒组成,辊筒数目分 2~10根不等,可根据不同整理要求,确定 软硬辊筒数量与排列方式。织物穿绕经过各 辊筒间轧点,即可烫压平整而获得光泽。
(一)轧光整理
轧光时硬辊筒加热温度为8O~110℃,温 度愈高光泽愈强,冷轧时织物仅表面平滑, 不产生光泽。五辊以上轧光机,如配备一组 6~10套导辊的导布架,即可选用叠层轧光, 利用织物多层通过同一轧点相互压轧,使纱 线圆匀,纹路清晰,有似麻布光泽,并随穿 绕布层增多而手感变得更加柔软,故叠层轧 光也可用于织物机械柔软整理。
第一篇 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整加工
第四章 整 理
第一节 绪论
▪ 纺织品整理定义:指通过物理、化学或
物理和化学联合的方法,采用一定的机 械设备,从而改善纺织品的外观和内在 品质,提高其服用性能或赋予其某种特 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 广义认为:纺织品离开织布机或针织机
以后经过的全部加工过程。
▪ 一般认为:前处理、染色、印花后的加
(四)防皱整理的方法
❖ 防皱整理工艺根据纤维膨化程度的不同,一 般可分为 :
➢干态交联工艺 ➢潮态交联工艺 ➢湿态交联工艺 ➢多步交联工艺
三、常用树脂整理剂
❖ 符合的条件: ➢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和纤维素分子上羟基发 生反应的官能团。 ➢ 交联键的长短要适中。 ➢ 交联键对酸、碱有良好的稳定性,吸氯性比较 小。 ➢ 反应性能适中,对有色织物的色泽及染色牢度 没有太大的影响。 ➢ 无有害物质。
提高了机械整理的耐久性 是两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例:织物耐久轧纹整理=树脂整理+轧纹整理 仿麂皮整理=树脂整理+磨毛整理
2、按织物整理目的分类
常规整理
一般整理:使织物门幅宽整齐一致,尺寸和形态稳定 的定形和预缩整理、外观整理、手感整理等。
功能整理
特种整理:赋予织物某种特殊性能的整理加工方式, 如防护性功能整理、舒适性功能整理、抗生物功能整 理。
(一)轧光整理
2.电光整理 电光机是用表面刻有一定角度和密度 斜纹线的硬质钢辊和另一根有弹性的软辊组成。硬 辊内部可以加热,在加热及一定含湿条件下轧压织 物,在织物表面压出平行而整齐的斜纹钱,从而对 入射光产生规则的反射,获得如丝绸般的高光泽表 面。横贡缎织物后整理多经过电光整理。电光硬辊 筒表面斜线密度因纱的粗细而异,纱支细的织物宜 用较大密度,以8~10根/mm斜线最为普遍。刻 纹线的斜向应与织物表面上主要纱线的捻向一致。
新型功能性整理:多种功能。
第二节 织物一般整理
手感整理 纺织物的手感与纤维原料,纱线品种,织物
厚度、重量、组织结构以及染整工艺等都有 关系。就纤维材料而言,丝织物手感柔软, 麻织物硬挺,毛呢织物膨松粗糙有弹性。本 节手感整理仅指硬挺整理与柔软整理。
一、硬挺整理
硬挺整理是利用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制 成整理浆浸轧在织物上,使之附着于织物表 面,干燥后形成皮膜将织物表面包覆,从而 赋予织物平滑、厚实、丰满、硬挺的手感。
1、按织物整理加工的工艺性质分类
化学整理
原理:整理剂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 特点:
既有物理性能改变,还有化学性能改变 效果持久,具有多功能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