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14.1_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科学九年级《14.1电阻和变阻器》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4.1 电阻和变阻器(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知道变阻器的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电阻教具:P65实验装置教学过程设计:一、介绍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师:根据导电性能可能把材料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大地、人体、酸、碱、盐的水溶液、果汁饮料、矿泉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绝缘体:橡胶、塑料、陶瓷、油类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橡皮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电阻引入设计师:所有的导体都有这一样一种性质。
一方面让电流通过去,另一方面也会阻碍电流通过。
就像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一样。
三、电阻师:1、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的符号(R)3、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
一切导体都有电阻。
4、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5、电阻的单位:欧姆(Ω)1KΩ=103Ω, 1MΩ=103 kΩ, 1MΩ=106Ω,6电阻的作用师:请问有哪些同学有见过被拆开外壳的电视和其它家用电器?师:在电视机或其它家用的电路板中连接着许许多多的电子元件,其中有许多是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出示:电阻器)师:这些电阻器有什么作用呢?作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举例:在一个并联电路中若要改变通过某一支路的电流,如果要减小这一支路的电阻就应增大电阻。
四、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师:1、出示一些材料不同、粗细不同的导线,提问为什么导线要有这样的设计?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进入家里的电线比家里的电线粗?3、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电饭锅的电源线比台灯的电源线粗?师: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电阻不同。
提问:想一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能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
沪科版14.1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本章概述】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要让学生认识电阻,学会使用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电路问题;了解家庭电路的构成;正确使用测电笔;知道安全用电常识。
在科学究素质方面,突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环节,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并向学生介绍用“图线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增加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本章教学要求】1.理解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变阻器及其应用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4.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本章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学习和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本章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过程中“评估与反思”、“交流与合作”等环节,强化参加这两个环节的具体体验。
【本章课时分配】【本章教学建议】本章在内容组织上。
将“过程与方法”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始终。
学生在本章学习中将会经历多方面的动手实验操作,较全面的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
对比在教学时应予足够的注意。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人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3748.沪科版物理14.1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科学探究:电阻和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实验验证法、类比分析法。
【教学准备】演示用:电池3节、各种电阻器、开关2个、电流表、电阻率演示器、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导体是能够导电的物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金属导体的内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就是自由电子,在电压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电子移动过程中必然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所以导体对电流——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会产生阻碍作用。
我们把这种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一、电阻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符号:R 电路图符号3、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人体也有电阻,人体的电阻约为1000Ω到5000Ω。
【教师】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教师点拨】从定义出发,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我们以金属导体为例,金属导体内部是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我们可以猜想,如果自由电子越多,那么电流是不是就越大,自由电子越多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14.1怎样认识电阻教案

14.1怎样认识电阻教案1.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2.知道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3.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4.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
三节干电池、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导线若干、电阻丝若干、滑动变阻器、演示电表、示教板(插件)、教学用软件。
实验室授课。
一.引入新课本章我们继续探讨电路中的规律,请观察一个现象。
演示:如图所示,电源为三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L为3.8V 的小灯泡,先后将不同材料组成的物体接入电路M、N之间,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描述一下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思考、讨论。
二.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导体的电阻分析上面电路,这不同导体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不一定相同,这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为了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物理学中引入了电阻的概念。
1.电阻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2.电阻的符号:R3.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2)单位换算关系:1MΩ=1000kΩ1 kΩ=1000Ω练习:(1)人的皮肤干燥时,双手之间的电阻约为几千欧至几万欧,10kΩ=Ω;(2)我们平常说的绝缘体,其电阻一般应在1MΩ以上,1.5MΩ=Ω。
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
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出示几组导体,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1)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2)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3)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2.猜想:R可能和导体的等有关。
思考:(1)要研究电阻跟几个因素的关系,应当选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2)具体说明控制哪些量不变?改变什么量?(3)通过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电阻的大小?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和变阻器》WORD教案4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1课时
第2课时
在导体两端加上相同电压,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反之,导体的电阻越大。
信息窗
2
倍。
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不用铁做电线了吗?
交流与讨论
对照图14-3,与同学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
(2)在每种接法中滑动变阻器上哪些部分有电流通过?
(3)哪几种接法不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三)练习:P67第2题。
1、在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用处呢?
……
(七)作业:P67第1、3题及实践活动。
课后反思:。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

实验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温度
情况 电流
材料不同 不同 导线越长 小
导线越短 大 横截面小 小 横截面大 大
温度高 小 温度低 大
电阻
不同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加油站:在导体两端加上
相同的电压,通过的电流 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反 之,导体的电阻越大
九年级物理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沪科版)教案第十五章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教学反思设计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电阻及其单位、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
电阻与电流、电压一样,是电学中的重要物理量。
电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应用,定值电阻和变阻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很广泛。
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中通过一个生活现象,使学生意识到“两灯泡的灯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进而学习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并激发学生探究电阻的兴趣。
知道了电阻及其单位,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阻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基础。
关于滑动变阻器,让学生对照实物和结构图,边观察、边阅读,并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搞清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画其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让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重点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调节,为下一节探究欧姆定律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探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体验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2.电阻的概念、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和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电源、开关、导线、铜线、铁线、镍铬合金丝、滑动变阻器、灯泡和电流表等。
授课时数2课时第1课时电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2022年沪科版物理《电阻和变阻器》精选教案

电阻和变阻器〔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电阻的概念, 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能在实验探究的根底上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理解电阻的概念.2.通过探究实验更好的掌握控制变量法这个科学探究的方法.3.通过探究实验能正确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 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小组合作, 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 认识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情景创设, 新课导入问题:导线多是用铜、铝做的, 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铁也是导体, 既多又廉价, 为什么很少用它来做导线呢?进行新课一、电阻探究活动1:比拟小灯泡的亮度. 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 闭合开关, 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现象:接入铜丝比接入镍铬合金丝时灯泡更亮.思考:小灯泡的亮度不同, 说明在相同的电压下, 通过它们的电流不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符号:R.3.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Ω).〔2〕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3〕换算关系:1 MΩ=106Ω;1 kΩ=103Ω.4.在电子技术中, 经常用到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 也叫做定值电阻, 简称电阻. 定值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你能不能设计一组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猜测与假设:〔1〕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2〕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3〕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形状有关.〔4〕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5〕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设计实验:实验电路装置及器材如下图.A为细长的铜丝, B为细长的镍铬合金丝, C为粗长的镍铬合金丝, D为细短的镍铬合金丝.其中:A、B、C三根导线的长度相同, A、B、D三根导线的横截面积相同.〔1〕由于探究过程中涉及多个因素, 因此实验时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对各个因素逐个研究.〔2〕通过比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比拟电阻的大小.进行实验:探究活动2:探究电阻的大小跟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的变量是长度和横截面积, 改变的变量是材料, 因此应选择的电阻丝是A和B进行实验.(思考、讨论后答复:应选择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但材料不同的两根导线进行比照实验. )结论1: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探究活动3: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材料和长度, 改变的变量是横截面积, 因此应选择的电阻丝是B和C进行实验.(思考、讨论后答复:应选择材料和长度相同, 但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根导线进行比照实验. )结论2: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相同情况下, 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 电阻越小.(思考、讨论后答复:应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 但长度不同的两根导线进行比照实验. )探究活动4: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材料和横截面积, 改变的变量是长度, 因此应选择的电阻丝是B和D进行实验.结论3: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相同情况下, 导体的长度越长, 电阻越大.探究活动5:温度对电阻是否有影响演示: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废灯管灯丝串联起来, 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 观察现象.(观察实验现象, 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当温度升高时, 灯泡变暗, 电流变小, 说明导体的电阻变大.总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提问:通过这些电阻值, 你能知道哪些材料的导电性能好?小结:银的导电性能最好, 因此, 在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 它的电阻最小, 其次是铜, 再次是铝.实验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还有温度.板书设计电阻一、电阻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符号:R.3.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Ω).〔2〕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3〕换算关系:1 MΩ=106Ω;1 kΩ=103Ω.4.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随堂练习1.把一段导体均匀拉长后, 它的电阻将(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2.关于导体的电阻(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锰铜丝的电阻比铜丝的电阻大B.粗细相同的导线, 长的电阻较大C.长短相同的铜导线, 细的电阻较大D.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一样的两条导线, 粗的电阻较大3.如下图, 将不同导体接到电路A、B之间时, 闭合开关, 可通过观察、比拟来判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假设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 那么可以用表替换灯泡作进一步的判断.4.甲、乙、丙三根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均匀合金丝, 甲、乙的粗细相同, 但甲较长;乙、丙的长度相同, 但丙较粗, 那么这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值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12.2 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能利用熔化、凝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 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拟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 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 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炎热的夏天, 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 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进行新课一、熔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 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测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 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1〕分成两个小组, 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2〕介绍实验装置, 如下图, 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注意:实验时, 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不要惊慌, 立即用湿布铺盖.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 要埋在固体中.〔3〕第1小组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 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 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要求从50 ℃开始计时, 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 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 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 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分别画出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石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1)冰加热后, 发现;在石蜡熔化过程中, 温度 .(2)当温度低于0℃时, 可以发现冰 (有、没有)熔化;当温度到达0 ℃时, 发现;石蜡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 .(3)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放热〕.二、熔点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1.晶体: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 例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2.非晶体: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 例如:松香、沥青、玻璃等.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4.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要到达熔点;要继续吸热.三、凝固1.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需经历液态、固液共存态、固态三个状态的过程;晶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 温度降低.: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 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饮料中加冰块;在我国寒冷的北方, 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 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讨论:请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板书设计随堂练习1.晶体熔化时 ( ), 温度升高 , 温度升高, 温度不变 , 温度不变2.冰是一种制冷剂, 主要是因为 ( )过程中吸收热量3.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 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水也不凝固, 它将继续熔化4.豆腐光滑细嫩, 经冰冻再解冻以后, 会出现许多小孔, 成为美味的“冻豆腐〞, 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 ), 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5.下表为小英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以下问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4 -2 0 0 0 0 1 2(1)该物质的熔点是 .(2)该物质是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3)加热1 min时, 该物质处于固 (填“固〞或“液〞)态.6.火山爆发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 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 就会按以下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本章概述】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要让学生认识电阻,学会使用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电路问题;了解家庭电路的构成;正确使用测电笔;知道安全用电常识。
在科学究素质方面,突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环节,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并向学生介绍用“图线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增加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本章教学要求】1.理解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变阻器及其应用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4.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本章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学习和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本章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过程中“评估与反思”、“交流与合作”等环节,强化参加这两个环节的具体体验。
【本章课时分配】【本章教学建议】本章在内容组织上。
将“过程与方法”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始终。
学生在本章学习中将会经历多方面的动手实验操作,较全面的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
对比在教学时应予足够的注意。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人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复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为什么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中?【导语二】类比水在水管中流动要受到阻力,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
【导语三】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电视线…让学生观察,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让同学们大胆地猜想.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电阻【做一做】如图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点拨】(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2)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kΩ=103Q 1MΩ=103Ω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3)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如调节收音机和电视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让同学们阅读信息窗中常见用电器的电阻阻值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1)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2)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3)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形状有关(4)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5)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由于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和其中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时,使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观察研究电阻与这个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为此,在温度一定下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a、b、c是三根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线,与d的材料不同。
它们的长短、粗细如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指导。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线圈,再接入原电路中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给接入电路中的螺旋状的线圈加热,观察电流表指针有什么变化.交流与合作导体越细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一般大多数的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得出结论】(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少数导体如碳例外)【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任20℃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点拨】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3.变阻器【想一想】前面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镍铬合金的电阻最大,如果需要电阻在O~10Ω范围内变化,使用电阻最大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 将这样长的镍铬合金接人电路可行吗?【点拨】长1m横截面积是1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0.1 Ω.接人电路的电阻从0变化到10 Ω,就需100 m这样做肯定不行,将100 m 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教师可预先将变阻器拆开,取出绕着线圈的瓷管请同学们看,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个地方抽出一个头,教师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及滑片再装上,利用滑片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把它叫做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2)结构示意图: (如右图)(3)铭牌: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Ω2A”,其中50Ω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4)元件符号:(如右图)(5)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6)使用方法:【想一想】在如图所示电路图中把变阻器接入M,N中,共有几种接法?哪些接法能起到改变电阻作用?不能改变电阻接法的实质是什么?【点拨】共有6种接法,其中接AC,AD,BC,BD能起到改变电阻作用,而接AB相当于接定值电阻,接CD相当于接电阻很小的金属棒。
上述六种接法中,只有前四种为正确接法,能起到改变电阻作用,正确接法为金属棒和合金线各一个接线柱接入。
后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
变阻器的四种接法:【议一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前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如何操作?【点拨】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位置,使电流最小,操作把滑片远离下接线柱即可。
【小结】滑动变阻器使用注意事项: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要改变电流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位置(远离下接线柱);正确接法:“一上一下”接法;下接线柱至P为接入电阻。
【做一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要求:P向右滑动,灯变亮。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同学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科学的态度.)电阻箱【议一议】出示电阻箱,并讲解电阻箱的结构图和电阻箱的读数。
(注意加单位)如图旋盘式电阻箱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多少?【点拨】①构造:接线柱、旋盘、电阻值.当旋盘式电阻和面板上的两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时,旋动旋盘,就能改变电阻并表示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调节四个旋盘就能得到O~9990 Ω间的任意整数电阻值。
②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人电路的阻值.读数时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图中小三角形)的读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位数,然后加在一起,即是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图中的电阻值是:3×1000Ω+6×100Ω+O×10Ω+8×1Ω=3608Ω(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类型之一:电阻【例1】有两段导体1和2,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体1的电流较大,通过导体2的电流较小,哪段导体的电阻大? ( )A.导体l的电阻大B.导体2的电阻大C.两段导体的电阻一样大D.无法确定解析: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外部其他因素无关,但可通过检测在一定电压下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来感知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1和导体2,在相同的电压作用下,导体1中通过的电流比较大,说明导体1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小,导体1的电阻比较小.由以上分析知,导体2的电阻比较大。
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对导体的电阻概念的理解及其量度方法.解答本题应该理解:①不同导体在相同电压作用下,通过的电流不同,说明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即不同导体的电阻不同;②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阻碍电流作用的性质,由导体本身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但可以用一定电压下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表现出来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把比较导体电阻大小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相同电压下导体中的电流大小的问题,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来获得不同导体(相同条件下)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信息,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学会运用.类型之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例2】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发现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下表是几种实验用导线的参数.(1)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_____.(2)为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__.(3)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A 和导线_________.解析:题目所列表中给出了七种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三个因素.研究导体的电阻跟这三个因素的关系,实验就需要分三组不同的情况进行探索研究.要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材料的关系,必须使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F,通过比较在相同电压下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找出导体电阻大小和材料的关系;同样的道理,要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必须使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G;要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必须使导体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应选用导线A和导线D.答案:(1)F;(2)G;(3)D.变式题: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导线的电阻一定比短导线的电阻大B.粗导线的电阻一定比细导线的电阻大C.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铁导线的电阻小D.导体的电阻的大小是由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决定的解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共同决定.还跟温度有关系.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要同时考虑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三个因素.答案:D类型之三:变阻器【例3】小宇在实验室用图所示的电路做电学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的判断:(1)当滑动变阻器的B、C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滑片P向A端移动时,灯L将____________(填“变暗”、“不变”或“变亮”).(2)当滑动变阻器的A、D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要使灯L变暗,滑片户应向_________端移动.解析:由图知,滑动变阻器和灯L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两极之间.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B、C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的是PB段电阻线,当滑片P向A端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变大,则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L因通过的电流变小而变暗;若把变阻器的A、D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连入电路的电阻线是AP段,要使灯L变暗,电路中的电流必须变小,在电路两端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必须变大,滑片P应向B端移动.答案 (1)变暗;(2)B变式题:在没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情况下,为了调节灯泡的亮度,你能想出一个简易的方法来代替滑动变阻器吗?请介绍你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