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单体; 有效部位 ; 神经保护 中 图分 类号 : 2 5 5 R 8 .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9 0 -8 4 2 B 10 -8 5 2 0 )4 1 - 0 0
帕金 森 病 ( a i o ’ i ae P , 名 震 颤 麻 痹 ( aa s 12 含 药血 清作用 于 P Pr n n S s s, D) 又 ks de pr yi . l s D体 外模 型系统 由于中药复方 和单 味 ai n) 由 Pri n于 11 g as , aks t o 87年首 先 描 述 并 由此 得 名 , 一 种 常 见 药成分复杂 , 是 经过体外 的煎煮或其 他制备 过程 , 再经 口服 以后 在 的中老 年人神 经系 统退 行性 性疾 病 ( eeea v i ae f h 体 内发生一系列变 化 , D gnrteds sso e i e t 无法 区分 药效 是来 自药 物本 身发 挥 的作 cnr evu yt 。以静 止 性 震 颤 、 肉僵 直 、 动 迟 缓 和 姿 用 , et nr s s m) l a o s e 肌 运 还是经过肝脏代谢产 物抑或肠 道细 菌代谢产 物发挥 的作用 , 势反射障碍为典 型临床特征 , 中脑黑 质致 密部 多 巴胺 ( oa ie 所以部分学者认为用含药血清 代替 中药粗提 物进行 实验更接 近 dpmn ,
胡胜全 余 惠曼 , , 刘塔 斯。杨 大坚 陈新 滋 何翠君 , , ,
(. 1广东 省深圳 市 中药药 学及 分子 药理 学研究 重 点实验 室 , 广东 深圳 2 .湖南 中医药大 学药 学 院 , 湖南 长 沙 400 ) 10 7 585 ; 10 7
摘要 : 帕金森病(a i o’ d es,D 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 Pr n n S i a P ) ks s e 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目前,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中药对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一些中药提取物能够降低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运动障碍表现,减轻其脑部多巴胺系统的损伤。

此外,一些中药还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减少线粒体损伤,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帕金森病相关病理过程的损伤。

二、中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一些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药方剂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颤动、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还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中医药也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药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用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其副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可以增加多巴胺受体数量,从而提高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疗效。

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研究除了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一些中药还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减少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改善他们的记忆和注意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仍处于实验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中医药的治疗途径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解析。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包括对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研究等方面。

然而,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完善其临床应用和治疗机制。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标志性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

同时,患者还会伴有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在未来或将长期增长并保持在高水平状态[3]。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主要采用以复方左旋多巴为代表的药物治疗,缓解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但其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有限,且长期使用会减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开关”现象、剂末恶化、异动症等[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可发挥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5],且因为具有疗效持久、毒副作用较小的优势,中医药在某些条件下可取代复方左旋多巴制剂[6]。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及减轻神经炎症四个方面防治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中医药抗氧化应激作用机体遭受刺激时,体内会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引起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从而出现应激损伤状态,该状态称为氧化应激作用。

研究发现DA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高活性氧,使DA能神经元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且衰老时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活性降低。

高氧化应激水平与低活性抗氧化防御体系共同造成神经元损伤甚至死亡,因而氧化应激机制在PD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PD患者脑内处在氧化应激状态[8]。

陈浩[9]等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可使PD小鼠SOD、GSH-Px以及CAT活性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可以缓解黑质DA能神经元的丢失情况,提示枸杞多糖对PD小鼠中脑的氧化应激具有缓解作用。

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多靶点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多靶点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第22卷 第8期 2020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No. 8Aug .,2020摘要:帕金森病(PD)的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及路易小体的形成,最终造成PD 特有的运动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种类较多,但每一类药物都有不少不良反应。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在治疗P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文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抑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多巴胺释放或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免疫与炎症反应及改变氧化应激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期刊报道的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防治PD的研究进展,以为PD的新药及方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帕金森病;作用靶点;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08- 0162- 04Research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Disease by TCM Active Components and PrescriptionFENG Shirui1,ZHANG Qingping2(1.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Abstract:The basic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re the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stratu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lewy bodies,which eventually lead to the motor dysfunction peculiar to PD.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western medicine for Parkinson's disease,but each kind of medicine has many adverse reactions. A large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D prescriptions in the paper,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inhibition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 prescriptions glue can neurons apoptosis,mitochondrial function,increase dopamine release or protect dopaminergic neurons,inhibition of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earch and the change of oxidative stress were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prescription of PD,P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w drug and prescrip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words:active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rkinson's disease;target;research progres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茯苓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茯苓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茯苓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中医临床中。

近年来,茯苓被发现具有对帕金森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的潜力。

茯苓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如茯苓酚、茯苓苷等,这些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抗炎以及抗神经退行性变等机制来保护免受帕金森病的损害。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

这种神经元的死亡导致了运动功能障碍,如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和平衡问题。

目前尚无完全治愈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近年来,研究表明茯苓对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茯苓中所含有的茯苓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这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氧化应激是帕金森病的一个主要发病机制。

茯苓还含有茯苓苷,这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合物。

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炎症反应可以导致细胞死亡和神经元的丢失,加速帕金森病的进展。

茯苓中的茯苓苷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对神经系统的破坏,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此外,茯苓中还含有多种其他的活性成分,如茯苓醇、茯苓酸等。

这些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神经退行性变的发生,减轻细胞损伤,从而保护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系统。

茯苓还可以促进生长因子的产生,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和修复。

虽然茯苓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但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了茯苓的潜力。

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一些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茯苓可以减轻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症状,并且改善其行为功能。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并确定茯苓的最佳用药剂量和治疗时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茯苓可能对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它并不能治愈该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茯苓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中医毕业论文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中医毕业论文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中医毕业论文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中医毕业论文: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包括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动障碍等。

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PD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然而,中医药治疗PD的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本文旨在通过现代研究提供对中医药在PD治疗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引言: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多种因素如基因变异、蛋白质聚集和氧化应激等。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式通常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按摩等方法,具有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滋养肌肉的益气活血作用。

然而,中医药治疗PD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1. 中药汤剂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治疗PD的方法之一,研究发现某些中药汤剂可以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

目前的研究表明,中药汤剂可能通过调节除极化钾离子电流、改善线粒体功能和抑制炎症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2. 针灸疗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PD的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研究显示,针灸可能通过改善神经元代谢和脑区血流、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神经递质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3. 按摩疗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按摩疗法在中医药治疗PD中也被广泛运用。

研究发现,按摩可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等多种机制对PD产生治疗作用。

二、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问题及建议1. 缺乏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比性目前,中医药在PD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尚不充分,缺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高质量临床试验。

建议在设计和实施中医药临床研究时,充分考虑其科学性和可比性,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 中医药治疗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和完整尽管已经有一些研究对中医药治疗PD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但整体上来看仍存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为 7优点 , 商 但也 有煎 煮费 时费 工 、 口味不 佳 或 针对性 不强 等 缺点 ,因此 部 分学 者采用 自拟 成方 治疗 本病 , 当然 也有 知识 产权保 护 的考 虑 。 31 彦杰 等 抗 聚 、 .李 在 静滴 脉 络 宁 等治 疗基 础 上 , 服龟 羚帕 安 加 丸( 龟板胶 、 羊角 粉 、 蝎 、 羚 全 厚朴 ) 结果 : 。 显效 2 例 、 1 有效 2 4例 , 总有 效率 8. 改 良 U D S 分 明显 减少 , 于脉 络 宁对 照组 3 %, 3 PR 积 优 ( <.1o药理 研 究表 明 , 肝熄 风方 药 能够 调节 多 巴胺 合 成 的 P0 O 养 限速 酶酪 氨酸 羟 化酶 , 而 影 响多 巴胺 的效 应 , 进 故龟 羚 帕安 丸对 V S 临床症 状 和体征 有 显著 改善作 用 。 P的 3 黄 志东 等 【 用美 多 巴的 同时 , . 2 羽 应 给予抗 帕 颗粒 ( 参 、 丹 水蛭 、 僵 蚕、 全蝎 加补 血 滋 阴 、 精 填髓 、 益 补益 肝 肾 、 收敛 固涩 、 补气 升 阳 、 益气 固表 、 托毒 生 肌 、 利水 消肿 等 8 中药 组 成 )入选 病例 均 为 味 , 服 用美多 巴约 3 后开 始 出现疗 效减 退 、 状波 动及 伴有 明显 并 年 症 发症者。结果 :临床症状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步好转 ,P R UD S 评 分逐 渐下 降 (( .1; P 0O )美多 巴 的用量 减少 1 / 2以上 ; 发症 及副 并 作用均有下降趋势 , 其中开关现象 、 剂末现象及睡眠障碍下降差 异 显著 ( < . ) 尸O 5 0 。 33 I陈怀珍等 口服或静滴尼莫地平的基础上加服抗震止痉胶 在 囊 ( 乌、 首 白芍 、 杞 子 、 枸 肉苁蓉 、 参 、 丹 土鳖 虫 、 全蝎 、 蚕 、 僵 天麻 、 蕲蛇 等 )原 已使 用 安坦 、 多 巴的病 例 , 用药 物 及剂 量维 持 不 , 美 所 变 。结果 : 效 1 例 、 效 1 例 , 显 2 有 4 总有 效率 8 . Wes r 分 1 %, bt 评 3 e 明显 下降 。 3 牟 方波 等 I 用停 颤 颗粒 ( 地 、 . 4 q 采 熟 生地 、 山萸 、 当归 、 石决 明 、 麦 冬、 白芍 、 丹皮 、 菊花 、 龙骨 、 生 生牡 蛎 、 黑芝 麻 、 枸杞 子 、 白蒺藜 、 甘 草) 。 果: 口服 结 痊愈 6 、 例 明显 进步 l 例 、 4 有进 步 7 、 进步 例 稍有

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7 fOS 基 因 治疗 方 面 进 展 N
[】 1 曾毅 力 , 2 潘敬新. 氧化 氮与 肿瘤的 多重关 系[ 医学综 述,0 9 1 (1 : 一 I ] . 20 , 1) 5
1 4 -1 4 64 66
[3C o 1] o kT,W agz, b rS i W akn C, d v t Y,Bla , n Ale ,LuK, tis S Vo o oz iir l TK Blmb r Ni co d n o in a f nsn嚼 scn rmoea o ts u egD. t x ea dinz gr ̄ao y e t aypo t p poi i r i i i i s
2 46. 1
IO N S的特点是能引起长时 间的 N O合成和释放,人 I O8 达到顶峰 ,4 仍 可检测出 7 2h 1 。
6 NoS在 肿 瘤 组 织 中 的高 表 达 I
f0M aso R, swaKIoEGe o cs cueo i co iesnhs n te 1] t Mi t . n mi t tr f t xd y taei h u a u r nr i tr sillgihg l o sre . n ,0 8Ma [p baedo p n 】 er ta s ihycnevd Ge e20 r E u h a f r t er u s 2 i 【1 1】高春 梅 .诱 生 型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在 肿 瘤 中表 达 的 研 究进 展 Ⅱ 河 北 医 药 . 】
1 95 3 1 7—1 6 9 , 0: 7 8
[]iw Y.Itrcinb t e yo ie adntco ieAd uommu o, 8Le F neat e o wenctkn s n i xd vNe ri i r n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 2019, 7(4), 57-63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hjmcehttps:///10.12677/hjmce.2019.74010Research Progress on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Banglian Huang, Wenwen Zhong, Jianying He, Weiyan Hu, Feifei Lei, Haofei Yu,Rongping Zhang*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 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ology for Natural Products,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Received: Sep. 9th, 2019; accepted: Oct. 1st, 2019; published: Oct. 8th, 2019AbstractParkinson’s disease is a seriou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ith complex pathogenesis. There are many western medic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D in the world, but they do not achieve a complete cure. At the same time, adverse reac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is rising. Based on this status quo,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at is,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treatment,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etc.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diseases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larif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its complete cure.KeywordsParkinson’s Disease, Pathogenesis,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帕金森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黄邦连,钟雯雯,何建影,胡炜彦,雷菲菲,于浩飞,张荣平*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19年9月9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1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8日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用于治疗PD的西药较多,但并没有能够达*通讯作者。

黄邦连等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日渐明显,发病人数不断上升。

基于该现状,本文将从以下4个方面对帕金森病的发病及治疗进行综述,即中医观点的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药复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治疗等。

利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点,为未来进一步明确帕金森病的发病及其完全治愈打下基础。

关键词帕金森病,机制,中医,中草药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在临床上分为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有肌肉强直、震颤、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主要是认知障碍、抑郁、便秘及睡眠障碍。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常常因为异动症、跌倒、语言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临床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有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等[1]。

虽然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种类很多,但仍然没有可以完全治愈帕金森病的药。

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逐渐增多,经济负担也随之加重。

如临床上用于帕金森病治疗首选药是左旋多巴,然而在长时间服用后,多数患者常出现“异动症”,此副作用会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生活[2]。

临床上也采取美多巴的复合治疗方案,但长期服用美多巴可出现抑郁、焦虑、失眠、静坐不能等副作用。

全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0.3%,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占全球帕金森患病人数的一半。

预计2030年,全球帕金森病病例数约为8.6 × 106例,而我国约4.9 × 106例,这必将给医疗机构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

中医治疗帕金森的目的是控制长期使用多巴胺能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减少用药的剂量,改善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中药具有个体化、疗效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与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2. 中医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帕金森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颤证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中医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描述。

《黄帝内经》中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在肝,病因为风。

《曹伯仁医案论》中指出“颤振,虚在肝肾兼以痰火”,肝肾阴虚,精血俱耗,内风扰动,故震颤明显。

有学者[4]研究发现,由于帕金森病久治不愈,肝肾功能下降,导致气血不足,精血不充髓海,不濡筋脉,因此病情将会更加严重,导致全身性僵直。

《诸病源侯论》中指出“虚劳损血耗髓,不能荣养与筋,致使筋气极虚,故筋挛急”,气血亏虚,导致震颤的发生。

清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颤振》中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

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肾火,极为难治”。

帕金森病以老年人居多,此时气血亏虚,导致筋脉失养,出现震颤的症状[5]。

《景岳全书》中指出“血病则无主养筋,筋病则掉眩强直之类”。

明朝汪机在《医学原理》写道帕金森病的病因为“有因痰火塞窒经隧,有气血不能引导,血与津液无以荣养筋脉”,导致身体震颤[6]。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帕金森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肝肾阴虚、气血两亏、肝风内动、痰浊内阻。

因此,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为补肾养肝、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涤痰化瘀、舒筋定颤。

黄邦连等3. 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3.1. 补肾养肝高敏[7]等随机将帕金森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同时给予美多巴及龟鹿地黄汤(熟地黄、天麻、鹿角胶、山药、川牛膝、龟板胶、钩藤、山茱萸、僵蚕、地龙、川芎、菟丝子、莪术),对照组则给予等同剂量美多巴和安慰剂,疗程12周。

采用肝肾阴虚证评分、主要症状中医评分和帕金森综合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发现,龟鹿地黄汤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病情,且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龟鹿地黄汤有滋补肝肾、活血通络、熄风定痉的功效,是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之方,值得推广应用。

大定风珠(鸡子黄,阿胶,生牡蛎,龟甲,鳖甲,钩藤,生地黄,白芍,麦冬,五味子,甘草,麻仁)具有补肾滋阴的功效。

唐瑾[8]采用大定风珠治疗56例帕金森患者,观察患者使用前后非运动症状的改变。

治疗后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症状、睡眠状态、焦虑状态都有明显的改善,其具体原因可能与中药的整体性、多靶点治疗有关。

大定风珠使得帕金森病患者真阴得补、阴阳得平、经脉得活,从而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目前,上市药品中被公认最有效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左旋多巴也出现了耐受性,用药5年以上的多数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甚至致残[9]。

天芪平颤方有补肝肾、祛痰瘀的功效,肝气疏则震颤平,气血充则风痰止。

魏江磊[10]等采用天芪平颤方加减治疗左旋多巴导致的异动症患者。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客观评分显著降于对照组,天芪平颤方能够改善左旋多巴导致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面部及上肢效果更佳。

有学者[11]研究发现,服用自拟参藤除颤汤(人参,白芍,石菖蒲,鸡血藤,蝉蜕,鳖甲、僵蚕,钩藤,木瓜,天麻,茯苓,枸杞,甘草)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基本症状。

患者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30.8%);对于病程长的患者也有一定效果。

吉春青[12]以肾疏肝、清热养血法为指导能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焦虑、认知功能等精神状况。

研究显示,养肝补肾对于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改善作用[6][13][14][15][16],对患者非运动症状都有显著的效果[17][18][19][20][21]。

3.2. 益气养血陈松盛[5]等随机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美多巴和补肾活血中药(制首乌、川芎、黄精、地龙、丹参、益智仁、银杏叶、郁金、熟地、生山楂),对照组单独给予美多巴。

采用帕金森病临床诊断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患者失眠、便秘、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

治疗后,治疗组用药前后的评分差较对照组大,失眠、便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补肾活血方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

崔笑玉[22]等总结研究了李如奎教授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发现李教授治疗帕金森病多采用益气养血,肝肾并补的方法,兼顾患者个体差异灵活用药,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病情都得到改善。

郑春叶[23]针对阴血亏虚,筋失濡养的帕金森患者给予帕病1号方(乌梅,葛根,元胡,当归,白芍,山萸肉,熟地黄,黄连,熟附子,白术);针对阴血亏虚,肝风内动的帕金森患者给予帕病2号方(乌梅,山萸肉,当归,白芍,熟地黄,黄连,天麻、熟附子、白术、龙骨)。

按辩证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