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工程
催化剂工程.1.2.3.章

(a) 耐热稳定性:一种良好的催化剂,应能在高温苛刻的反应 条件下长期具有一定水平的催化性能。这就要求催化剂在剧 烈放热或吸热的反应过程中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有较高的
Pt Fe Cu-Cr Fe-Co-Ni Si-Al Pt/Al2O3 过氧化物 Ziegler-N Zeolit Bi-Mo Cu-Zn-Al Pt-Pd ZSM-5 甲基铝氧烷
8
1.2 催化过程有关文献
涉及催化过程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本节只是列举一些重 要的文献以帮助读者掌握催化方面的主要动向。所列文献目录 不仅限于学科本身,也涉及到工程技术和专利。在催化剂制备 方面,大量的化学技术蕴藏在专利之中,我们必须经常注意这 个领域的进展。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文献: 一、 重要学科性期刊: 1. Journal of Catalysis; 2. Applied Catalysis; 3. Catalysis today; 4. Catalysis Review; 5. Reaction kinetics and catalysis letters; 6.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7: Surface Science 1: 催化学报; 2: 燃料化学学报; 3; 分子催化; 4: 物理化学; 5: 应用化学 6;石油学报; 二、 重要技术工程期刊
14
所有的孔道都看成是圆柱形的孔,并假定其平均长度为 L,平 均半径为r. (12)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其活性的衰退是由 于反应介质中存在少量杂质,或是由于催化剂在制备时夹杂 有少量杂质而引起的,则称为催化剂的中毒。
催化剂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普通来说,催化剂是指参预化学反响中间历程的,又能选择性地改变化学反响速率,而其本身的数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先后根本保持不变的物质。
下面是为您精心的关于催化剂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份多晶硅工程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份,要综合表达研究报告中各部份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工程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多晶硅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二)工程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工程可行性研究依据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xx)20 号 ; 4.《产业构造调整目录 xx 版》 ; 5.《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开展规划》 ;6. 《建立工程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 xx年审核批准施行;7. 《投资工程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 xx 年8. 企业投资决议;9. ……;10. 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工程建立内容、规模、目标(六)工程建立地点二、多晶硅工程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工程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工程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工程产品市场前景(二)工程原料供应问题(三)工程政策保障问题(四)工程资金保障问题(五)工程组织保障问题(六)工程技术保障问题(七)工程人力保障问题(八)工程风险控制问题(九)工程财务效益结论(十)工程社会效益结论(十一)工程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份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份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工程作全貌了解。
表 1 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名称单位数值1 工程投入总资金万元 26136.001.1 固定资产建立投资万元 18295.201.2 流动资金万元 7840.802 工程总投资万元 20647.442.1 固定资产建立投资万元 18295.202.2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2352.243 年营业收入(正常年份) 万元 36590.404 年总本钱费用(正常年份) 万元 23783.765 年经营本钱(正常年份) 万元 21954.246 年增值税(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17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8 年利润总额(正常年份) 万元 12806.649 所得税(正常年份) 万元 3201.6610 年税后利润(正常年份) 万元 9604.9811 投资利润率 % 62.0312 投资利税率 % 71.3313 资本金投资利润率 % 80.6314 资本金投资利税率 % 93.0415 销售利润率 % 46.5216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29.3217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43.9818 税后财务净现值 FNPV(i=8%) 万元 9147.6019 税前财务净现值 FNPV(i=8%) 万元 11761.2020 税后投资回收期年 4.6621 税前投资回收期年 3.8822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42.05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工程的主要问题发展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催化剂工程的导论

第一章1.1953年Ziegler-Natta型催化剂的问世,是化工里程碑。
2•合成氨工业是最伟大的工艺开发:把催化剂理论和工艺实际相结合,解决了热力学、催化剂筛选、高压的问题。
3. Wachker :乙烯制备乙醛,采用纯乙烯和纯氧,催化剂原位再生,乙烯大量过剩,维持在爆炸极限上限操作,压力为0.3mpa,温度为373K,乙烯经纯化后再生,依稀的收率打95%.4. 催化剂的基本特性:a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b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的结构具有选择性c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e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的反应也有效。
5. 催化剂按工艺与工程分类: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配合物催化剂,酶催化剂。
6. 多相固体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电子助催化剂,晶格缺陷助催化剂),载体,其他。
第二章1. 工业催化剂的传统制造方法: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热熔融法。
2. 沉淀法分为:单组分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浸渍沉淀法,导晶沉淀法。
3. 沉淀法的流程:两种以上的金属盐溶液-混合-沉淀剂-沉淀-晶型或非晶型的沉淀-洗涤干燥焙烧-研磨成型活化-催化剂。
4. 共沉淀:将两个或多个组份同时沉淀。
关键:T、PH 搅拌程度,加料顺序5. 均匀沉淀:首先使沉淀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体系,调节温度和时间,逐渐提高PH 是沉淀缓慢进行。
关键:沉淀剂的选择温度和PH的控制。
6. 洗涤: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特有的操作EG硝酸铝和氨水-中和-洗涤-老化-过滤-酸化-成型-干燥-煅烧-成品7. 沉淀剂的选择原则:a尽可能使用易分解挥发的沉淀剂b形成的沉淀物必须便于过滤和洗涤c沉淀剂的溶解度要大d沉淀物的溶解度应很e沉淀剂必须无毒,不应造成环境污染。
《催化剂工程技术:基础与应用》记录

《催化剂工程技术:基础与应用》阅读札记目录一、催化剂工程技术概述 (2)1. 催化剂的定义与分类 (3)1.1 催化剂的概念及作用 (4)1.2 催化剂的种类和特点 (6)2. 催化剂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6)2.1 早期发展阶段 (8)2.2 现代催化剂工程技术的进展 (9)二、催化剂基础理论 (11)1. 催化剂的表面化学性质 (12)1.1 表面结构 (13)1.2 表面能量 (15)1.3 表面化学性质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16)2. 催化反应机理 (17)2.1 反应中间物与过渡态理论 (18)2.2 反应机理的类型与特点 (19)三、催化剂制备技术 (20)1. 催化剂制备原理与方法 (21)1.1 制备原理 (23)1.2 制备方法及其选择依据 (24)2. 催化剂成型技术 (25)2.1 颗粒成型技术 (27)2.2 其他成型技术及其特点 (28)四、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 (29)一、催化剂工程技术概述在化学反应的海洋中,催化剂如同智慧的航海家,以其独特的能力加速或减慢反应的步伐,同时提高产物的选择性。
而催化剂工程技术,则是这一航行中不可或缺的导航灯塔,它引导着催化剂从实验室的理想状态走向工业应用的广阔天地。
催化剂工程技术,就是围绕催化剂的研发、制备、表征、应用以及再生等环节所展开的一系列技术。
其核心在于通过精确控制催化剂的性质和反应条件,达到优化反应效果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入理解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还需要关注其在实际反应中的稳定性、活性以及选择性。
催化剂的制备是工程技术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催化剂的基本品质。
传统的制备方法如沉淀法、浸渍法等,但都力求在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制备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制备方法如水热法、微波法等不断涌现,为催化剂工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催化剂的表征与测试则是工程技术的重要支撑,通过先进的分析手段,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可以直观地观察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从而深入了解其催化机制。
过渡金属催化剂界面工程策略

过渡金属催化剂界面工程策略
过渡金属催化剂界面工程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相结构设计:通过调控晶相、晶面和晶界等方式来增强析氢活性。
选择合适的晶相和晶面可以提高催化剂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和析氢活性,从而提高析氢效率。
适量的晶界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点密度和析氢速率,进而增强析氢性能。
2. 表面活性位点设计:通过摩尔比调控、表面修饰和异质结构设计来实现。
选择合适的金属摩尔比可以调控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影响析氢活性。
表面修饰可以引入功能基团调控表面化学性质,增强析氢效率。
异质结构设计可以构建二维或三维结构,提高催化剂表面积和析氢速率。
3. 纳米结构化:可以提高催化剂表面原子暴露,增加活性位点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以及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促进催化反应的发生。
4. 电子结构优化: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提高其本征活性。
5. 协同催化效应:通过组合不同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或与其他非金属催化剂结合,实现协同催化效应,从而提高析氢效率。
6. 非晶化:通过制备非晶态催化剂,提高其催化活性。
非晶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活性位点,能够更好地与电解液接触和反应。
这些策略都是为了优化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界面工程,提高其析氢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实验和验证。
催化剂工程导论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剂开发者的配方优化问题。
•
⑵在催化剂CAD设计中,神经元网络
更能客观地反映各组分的协同交互作用,
更适于处理复杂体系的催化剂。
•
⑶在相对有限的制备和评价实验基础
上,神经元网络可以模拟和替代部分的“
计算机试验”工作,以减少人工试验的强
度和时间,提高催化剂开发效率。
13
• 用于催化剂CAD设计的人工神经元网络 技术, 具体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 ⑴进行基础试验,考评各种催化剂体系 的结果,从中择一个合适的体系进行神经 元网络辅助设计;
9
• ⑵将所选择的催化剂体系的试验数据进行 整理,分析各活性组分对反应结果的大致 影响,判别是否需要补充试验点。
• ⑶将试验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 根据网络的收敛速度和学习速度来选择合 适的网络结构模型。这个网络模型实际上 相当于能够定量化的体系中的建模过程。 ⑷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神经元网络的 训练集和测试集,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 如果测试结果不能满足要求,则返回(3) 重新选择网络,直至满意为止。
•
CATDB Cat.设计数据库
3
•
NIST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化学
动力学数据库,收集了1906年以来的基元反应
动力学方面的数据。
•
CATDB Cat.设计数据库,日本国家工业化
学实验室桑原靖等人开发,由一个事实数据库
和几个应用程序组成。
• (二) 专家系统
• 目的: 能使计算机具有人类专家那样解决问题 的“思维”能力,依靠大量的专门知识(往往存 贮于数据库中)以解决特定领域中的复杂问题。
10
• ⑸将训练好的网络作为描述催化反应体系 的模型和优化计算的目标函数文件,建立 优化程序;该过程中必须严格限制优化的 范围。
催化工程中单原子催化剂

催化工程中单原子催化剂单原子催化剂是一类催化剂,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催化工程领域。
本文将从单原子催化剂的定义、制备方法、催化机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单原子催化剂的定义单原子催化剂是指催化剂中的活性位点为孤立的单个原子。
相对于传统的纳米颗粒催化剂,单原子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因为原子尺度的活性位点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中心,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副反应。
二、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在高温下将金属纳米颗粒还原为单原子状态,如高温还原、高温离子交换等。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在溶液中控制金属原子的聚集程度,使其形成单原子催化剂。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溶液离子交换法等。
三、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与传统的纳米颗粒催化剂有所不同。
由于单原子催化剂具有孤立的活性位点,其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这些活性位点上。
催化反应通常包括吸附、活化、转化和解离等步骤,而单原子催化剂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中心,从而加速这些步骤的进行,提高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四、单原子催化剂的应用单原子催化剂在催化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单原子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可以催化各种复杂的有机反应,如氧化、还原、烷基化等。
其次,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净化废水、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以及催化制氢等。
此外,单原子催化剂还可以应用于电化学催化、光催化和燃料电池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总结:单原子催化剂作为一类新型的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催化工程领域。
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催化机理与传统的纳米颗粒催化剂有所不同。
单原子催化剂在有机合成、环境保护、能源和电化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单原子催化剂将在催化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催化剂工程-第六章(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成椭圆形, d=0.55~0.6nm。
The Framework of zeolite ZSM 5
18
19
1.3.5 磷酸铝系分子筛
60年代: Y型分子筛 70年代: ZSM-5型分子筛 80年代:磷酸铝系分子筛AlPO4-n, 第三代新型
分子筛, 骨架电中性 , 无离子交换能力。
环通过氧桥相互联结,形成有三维空间的多面 体构成分子筛结构的第三个结构层次。
6
多员环的最大孔径
某些天然沸石中十员环和十二员环孔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7
Hale Waihona Puke 笼多面体有中空的笼,笼有多种多样,主要有α笼,β-笼,八面沸石笼等。
(1)α-笼是A型分子筛结构的主要孔穴 d=1.14nm, V=760 [A]3
(2)α-笼的最大窗孔为八元环, 孔径为0.41nm
Al/Si高,OH基的比活性也越高。
29
2.2 分子筛催化剂的择形催化性质
2.2.0 择形催化
分子筛的择形作用基础是它们具有一种或多种 大小分立的孔径,其孔径具有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即小于1nm,因而有分子筛分效应。
而作为催化剂还必须具有催化活性(固体的酸 性部位便是常见的催化活性中心)。由于分子筛具 有可交换的阳离子,允许引入催化性能不同的各种 阳离子,这些阳离子若交换为H+,则能产生数目 很多的强酸中心。
2.1.4 过渡金属离子还原也能形成酸位中心
Cu2+ + H2
Cu0 + 2H+
过渡金属簇状物可使分子H2与质子(H+)之间相互转化:
2(Ag n)+ + H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催化原理中的基本概念; 掌握催化作用的基本规律; 掌握催化过程的化学本质; 熟悉工业催化技术的基本要求和特性; 为培养化工类专业人才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3. 主要参考文献
《催化剂工程导论》 《催化展望》 《催化剂载体》 《稀土在催化中的应用》 《催化剂手册》 《催化化学导论》 《催化作用基础》
催化材料与催化剂工程
储 伟 (教授, 博导) Chuwei65@
文婕 wenqie@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成绩:平时成绩× 20%+期末考试成绩×80% ➢ 平时成绩由出勤和作业两部分组成 ➢ 期末考试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 考试时间为第14周
2
※ 前三次石油危机 ※
catalyst Ea /kJmol-1
none
73
iodide ion
54
Pt surface
46
iron(III)
40
catalase
4
28
二 催化作用的分类
1. 均相催化 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相同相的催化作用。 * 液体酸碱催化剂 * 络合催化剂
CH2
H2C
+ H2O
H2SO4
H3C
OH
29
2. 多相催化 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相的催化作用 • 固体酸催化剂 • 金属催化剂 •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半导体催化剂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1974年
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上涨了4倍。石油 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学家的估计,那次危机 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使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 则下降了7%。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1980年
伊朗爆发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使石油日产量锐减国际石油 市场价格骤升,每桶石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 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估计,美国国内生产 总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23
第一章 催化作用与催化剂
引言
提高化学反应速度可用多种手段: 加热的方法; 电化学的方法; 光化学的方法; 辐射化学的方法等
应用催化的方法,既能提高反应速度,又能对 反应方向进行控制,且催化剂原则上是不消耗的。
24
第一节 催化作用的一般原理
一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催化剂
1836年,Berzelius根据诸多催化现象提出所谓的
7
绪论
1. 催化科学的特点和意义
1.1. 历史和现状
什么东西能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变慢? 有时,我们需要让反应速度变快; 有时,我们需要让反应速度变慢。 如何才能获得我们需要的产品呢?
8
如: 2H2+O2=2H2O
在 9℃ 得到 0.15% 收率需要1060 年; 但是, 在 Pt/ 石棉作用下, 只要1/5 秒。 当然, H2 可以在含O2 的气氛中燃烧。 增加T, 反应更快。
15
例如: 无机化工:合成氨、硝酸和硫酸等的生产; 石油加工: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 有机化工原料:甲醇、丁醇、醋酸、丙酮等 煤化工:催化液化和气化; 高分子化工: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
16
1.2. 化工工艺过程中催化剂的应用特点:
(1)更新原料路线,采用更廉价的原料; (2)革新工艺流程,促进新工艺过程的开发; (3)缓和工艺操作条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收率,改善产品
“催化力(catalysis)”的概念。 1895年,W.Ostwal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仅改变 化学反应速度,但不存在于产物中的物质。
1906年,Lewis和Von Falkenstein:对可逆反应,催
化剂必须同时加速正反应和逆反应。
1981年, IUPAC 定义: Catalyst is a kind of material, it
in a statement. ``They also are used to develop herbicides, new polymers and
fuels.''
6
''This is a day that people will look back at and say there is a true recognition that the best chemists in the world are doing green chemistry, and that green chemistry is just a part of doing good chemistry,'' Anastas said.
2nd 40’s - 50’s:石油化工发展阶段 聚合催化剂(Ziegler-Natta); 催化理论提出和发展;
3rd 60’s -70’s:快速发展阶段; 4th 70’s - 90’s:分子筛,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业
装置排放的NOx;催化燃烧;车辆用燃料排放气 的控制;
5th 90年代以后:纳米催化
The approach requires less starting material and less energy as well as creating virtually no waste to dispose of and fewer byproducts.
''Metathesis reactions are 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creation of new drugs to
14
现状: ➢ 催化剂和催化技术是现代化工和石化工业的关键
之一; ➢ 9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借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
“催化剂成了现代化学工业的心脏” “催化成了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A new technology created need a new catalyst, which makes chemical industry improve rapidly”
Grubbs said he was celebrating with a bottle of port. ''It's tasting pretty good right now,'' he said by telephone from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where he was lecturing. Winning the prize was ''one of these things you never expect to happen in your career,'' he said. ``You just keep doing science and see what happens. ''Science, especially chemistry, takes a long time to work its way through. . . . It's something we've been working on for 30, 35 years,'' he said.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
爆发了海湾战争。专家形容海湾战争更是一场石油战争。当时任美 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 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
3
中国将是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
美国 以IT产业革命引领的新经济信息产业和第三产业
在经济增长中占据优势,严重依赖能源的传统工业在 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在减小。
四川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太原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云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浙江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21
2. 课程的主要内容
2.1 主要内容
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 各类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制备、使用及其活性评价与表征。
Chauvin, in Tours, France, said he felt ''embarrassment, not joy,'' and added: “I had a quiet life, now I see that that is no longer the case.” Chauvin praised fellow winners Grubbs and Schrock. “I knew that my research was important. I opened the way, but it is my American colleagues who also worked on my research who are enabling me to get this prize today.” Chauvin said.
fight many of the world's major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Alzheimer's and
AIDS,'' William F. Carroll Jr.,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aid
9
仅仅通过提高反应温度以加快反应速率并不能解决所 以问题,它具有如下的缺点:
1) 若 ΔH <0, 提高 T, 对逆反应 有利;对正反应不利。 2) 对同时有多个反应进行时,提高 T,快反应比慢反
应更快。 3) 提高 T ,将消耗更多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