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新宇:十二经络常见的39个易堵塞穴位

合集下载

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

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

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一、3:00-5:00手太阴肺经易堵塞穴蚕际穴探查线路穴位位置肺经前臂线路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肺经大鱼际部分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辅助调理疾患: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发烧、咳喘、皮肤瘙痒等肺经的疏理:1、探查、疏理部位:肺经前臂与掌骨部分;2、探查、疏理方法: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探查,如有疼痛在痛点处敲揉5分钟/处。

3、最佳体检时间:巳时(9—11点钟)肺的作用:肺为橐葡,主宣发、肃降;肺主皮毛“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肺的养护要点:1、形寒饮冷伤于肺;2、保护肩背防未然。

辅助调理疾患:便秘、腹泻、小腹胀满、下牙痛、胃肠感冒 大肠经的疏理1、探查、疏理部位 大肠经前臂与掌骨部分;2、探查、疏理方法:敲揉“手三里穴”、“手五里穴”、 点揉“合谷穴”探查,如疼痛在痛点处敲揉5分钟/处。

3、最佳体检时间:卯时(清晨5—7点)大肠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 大肠司传化运输和暂时贮存五谷糟粕浊气,使之变化为有形的粪便,正常排出体 外。

如果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小肠消化后的残渣在大肠停留发酵的时间、温度正 合适,于是“化腐朽为神奇”而产生肾精,大肠属金,肾属水,是金生水的道理。

大肠的养护要点:通探查线路 穴位 位 置大肠经前臂线路手三里穴肘关节横纹下2寸(3指宽)大肠经第二掌骨 合谷穴一手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 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大肠经前臂线路手五里穴屈肘,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四指宽)处。

手五里六手三里穴合谷六辅助调理疾患:胃痛、胃酸、胃胀、酒后前头痛、乳腺增生、口苦、吞酸嗳气等1、探查、疏理部位: 正坐位,大腿正面、小腿侧面2、探查、疏理方法:敲揉“髀关穴”、“梁丘穴”、“丰隆穴”探查,如有疼痛在痛点处敲揉5分钟/处。

3、最佳体检时间辰时(上午7—9点)胃的作用《灵枢•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

路新宇经络处方大公开,各类疼痛自我搞定

路新宇经络处方大公开,各类疼痛自我搞定

路新宇经络处方大公开,各类疼痛自我搞定新媒体管家上医健康助手发现有疗效的好中医自己疏通经络,每天几分钟,畅通气血,预防疾病。

今天跟大家分享,常见小病的经络疏通方法。

胰腺炎按肝经、胆经、胃经,坚持一周。

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按揉三焦经、心包经、肝经、胃经的易堵塞穴位,坚持两周。

肩周炎按揉“阴陵泉穴下一寸”。

备注:如果肩膀僵硬,需要将局部小肠经和胆经揉软,再用此法,才会有效。

痛经按揉肝经、脾经、肾经的易堵塞穴位,坚持三天。

腰痛按揉肾经、膀胱经的易堵塞穴位,坚持一周。

妇科炎症按揉肝经、肾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坚持两周。

感冒咳嗽按揉肺经、肾经的易堵塞穴位。

痛风按揉肾经、肝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坚持一周。

牙痛上牙痛,按揉同侧胃经的易堵塞穴位;下牙痛,按揉同侧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

偏头痛按揉同侧胆经、三焦经的易堵塞穴位。

后头痛按揉双侧膀胱经的易堵塞穴位。

前额痛按揉双侧胃经的易堵塞穴位。

巅顶头痛按揉双侧肝经的易堵塞穴位。

痛经按揉肝经、肾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

坐骨神经痛(腰突)下肢后侧痛,按揉膀胱经的易堵塞穴位,下肢侧面痛按揉胆经的易堵塞穴位。

足跟痛按揉肾经、膀胱经的易堵塞穴位。

胃痛敲揉胃经的易堵塞穴位,肘窝刮痧。

胃反酸按揉肝经、肺经、胃经的易堵塞穴位,坚持一周。

(备注:以上方案为自我辅助调理方法,如果无效请及时就医。

)为了方便大家实践,上医网特为大家整理了每条经络的易堵塞穴位和梳理方式,对照着操作,小病痛轻松就解决~1肝经易堵塞穴位2肺经易堵塞穴位3脾经易堵塞穴位4心包经易堵塞穴位5三焦经易堵塞穴位6胆经易堵塞穴位7肾经易堵塞穴位8胃经易堵塞穴位9膀胱经易堵塞穴位10心经易堵塞穴位11小肠经易堵塞穴位12大肠经易堵塞穴位好消息~路新宇亲录「易堵塞穴位短视频」上医网首发啦!教你用极简方式呵护身体路老师亲自示范讲解,再也不怕找不准穴位;三分钟讲解一条经络易堵塞穴位,让你零碎时间反复学习必须学会;遇到问题方便查找,马上实践随时帮到身边朋友……。

十二经络最容易堵塞的点!若不疏通,怎么补都无用!

十二经络最容易堵塞的点!若不疏通,怎么补都无用!

十二经络最容易堵塞的点!若不疏通,怎么补都无用!中医养生法讲究冬季要进补,敛收阳气,养精蓄锐,待到来年春天气机生发。

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冬季大补、可是补了却丝毫不见效果。

是进补没用了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你的经络堵塞了。

中医认为,经络决定人体健康,一旦经络出现堵塞,人体就会出现诸多疾病。

《灵枢·经脉》载:“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因此,想要养生,保持经络畅通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冬季,进补,如果经络堵塞,补什么都没有用!人体有十二正经,409个穴位。

经脉上会出现很多的瘀堵点,因人而异,但是最主要的易堵塞穴位有42个,它们是疏通经络的关键。

一、肺经:孔最、鱼际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主治咳血和“热病汗不出”。

跟“孔”相关部位的问题,它也管,咽喉肿痛、鼻孔干痒、痔疮.....鱼际穴是肺经的荥穴,主治身热,心里有火,夜间咳嗽、睡不好觉,容易在半夜醒,按揉鱼际穴很管用!二、大肠经:合谷、手三里、曲池、手五里大肠火重,这里会出现瘀堵,也会有牙痛、便秘、痔疮、甚至耳鸣、还可能有皮肤过敏;因此,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症状,就可以大肠经的这一段按揉,如果有疼痛点,就要疏通它!三、胃经:髀关、梁丘、丰隆敲打髀关穴,可以起到健脾除湿强腰腿的作用。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急病找郄穴!”如果有急性膝关节扭伤,因急性胃炎、肠炎引起的肚子痛,都可以敲打、艾灸梁丘穴。

“痰”多的时候,当然找丰隆穴解决。

四、脾经:地机、三阴交、太白、公孙这一段对人体很关键也容易瘀堵,,如果身体有糖尿病、胰腺炎,在这一段都可以找到疼痛点。

三阴交、太白穴、公孙穴都可以健脾胃;三阴交是滋阴的大穴,公孙穴是人体第一温阳大穴。

五、心经:神门、阴郄、通里、灵道、少海、极泉心脏功能弱,肝火大,腋窝就会痛,特别是爱生气的女性,这里会有一个大包,即副乳。

因此,多敲打这里,疏肝理气很好;手腕部这4个容易瘀堵的地方,平时多按揉。

身体最容易堵得地方→十二经络易堵穴位大全

身体最容易堵得地方→十二经络易堵穴位大全

身体最容易堵得地方→十二经络易堵穴位大全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给我们提示:道路拥堵,人流、物流不畅;河道拥堵,河水不能灌溉良田;网络拥堵,信息不能传递;生产线拥堵,资源浪费、产能下降;下水道拥堵,城市内涝;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

每条经络有2—3个容易堵塞的穴位,多分布在肘膝腕踝附近,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在特定线路上循经艾灸2-3遍,这个点就以疼痛的形式表露出来。

这些痛点的存在说明经络堵塞了,这就是证明身体目前没有处在最佳状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探查到的痛点处敲揉、艾灸、点按,多数人的痛感可消失,意味着经络畅通。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可自我疏通经络,随时保养身体。

十二经络常见易堵穴位一、肺经易堵穴位孔最,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之郄穴。

孔,孔隙也。

最,多也。

本穴为肺经之穴,肺的对应季节为秋,性燥,肺经所过之处其土(肌肉)也会燥(肺经之地为西方之地),尺泽穴流来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渗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担运输地部的经水时如过筛一般,故名。

鱼际,属手太阴肺经。

鱼,比喻水中之物,阴中之阳。

际,边际。

因此穴在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之边缘,又此处肌肉丰隆,形如鱼腹,又当赤白肉际相会之处,故名。

二.大肠经易堵穴位里手三,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

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

该穴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

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该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

合,汇也,聚也。

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

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1、2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路新宇老师的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的探查和疏通

路新宇老师的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的探查和疏通

路新宇老师的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的探查和疏通经络就是一个通道,就像城市中的马路、河道、下水道一样,可以运行气血、排出废物、传递信息。

只要你能找到是哪条经络出了问题,再找到这条经络上容易堵塞的那几个穴位,根据子午流注,敲一敲,揉一揉,可能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十二大经络易堵点39穴已按经络走行顺序排列好,具体定位和图片,可自行查找,以便定位运用。

1、肺经易堵点:孔最穴、鱼际穴2、大肠经易堵点:手五里、手三里、合谷穴3、胃经易堵点:髀(bi)关穴、梁丘穴、丰隆穴4、脾经易堵点:地机穴、三阴交、公孙穴、太白穴5、心经易堵点:少海穴、神门穴6、小肠经易堵点:天宗穴、后溪穴、肩贞穴7、膀胱经易堵点:昆仑穴、承山穴、合阳、委中穴8、肾经易堵点: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9、心包经易堵点:天泉穴、郄门、内关10、三焦经易堵点:四渎(du)穴、消泺(luo)穴、翳风穴、角孙穴11、胆经易堵点:肩井穴,风市穴,悬钟穴,临泣穴12、肝经易堵点:阴包穴、太冲穴、期门穴中医小白们会说:经络住哪里呀?穴位住哪里?怎么敲啊?什么时候敲啊?敲了有什么用啊?01.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作用:肺为橐蘥,主宣发、肃降;肺主皮毛;“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堵塞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发烧、咳喘、皮肤瘙痒等。

易堵塞穴•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

•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探查、疏理•部位:肺经前臂与掌骨部分。

•方法: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探查,如有疼痛在痛点处敲揉5分钟/处。

•最佳体检时间:巳时(9—11点钟)。

案例---《经络养护》课程学员段先生,过去总是凌晨半夜三点半莫名醒来,这个症状持续了将近快五年了,为此到访医院无数,抽血化验也早已经麻木了。

偶然间,收听正安聚友会,路新宇主讲微课知识,自我动手探查肺经易堵塞穴,孔最穴与鱼际穴,痛感非常强烈,可以说是一种刺痛,痛到每一次的敲揉都会喊叫出来。

十二经络常见39个易堵塞穴位汇总(专业研究)

十二经络常见39个易堵塞穴位汇总(专业研究)

十二经络常见39个易堵塞穴位汇总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给我们提示:道路拥堵,人流、物流不畅;河道拥堵,河水不能灌溉良田;网络拥堵,信息不能传递;生产线拥堵,资源浪费、产能下降;下水道拥堵,城市内涝;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非专业人士,如何知晓经络是否通畅,如何疏通经络呢?经过长期实践,我发现十二条正经上也存在类似于城市道路的固定堵点。

每条经络有2—3个容易堵塞的穴位,多分布在肘膝腕踝附近,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在特定线路上循经敲揉导引3—5遍,这个点就以疼痛的形式表露出来。

这些痛点的存在说明经络堵塞了,这就是证据,证明身体目前没有处在最佳状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探查到的痛点处敲揉、点按,3—5天后多数人的痛感可消失,意味着经络畅通。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可自我疏通经络,随时保养身体。

自我疏理经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上,而是为人们预防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平时通过探查经络,发现身体异常,随时可以防患于未然。

十二经络常见堵塞穴位一览经络穴位位置1、肺经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肺经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2、大肠经手三里穴肘关节横纹下2寸(3指宽)大肠经合谷穴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大肠经手五里穴屈肘,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四指宽)处。

3、胃经髀关穴腿根中点下2寸(3指宽),偏外侧胃经梁丘穴髌骨外上缘直上2寸(3指宽)胃经丰隆穴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中点,胫骨前脊外2横指4、脾经地机穴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脾经三阴交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脾经太白穴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脾经公孙穴太白穴后一寸5、心经无心经上臂部分的悬垂肌肉心经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心经腕部四穴腕横纹,小指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依次向上1.5寸的距离分布神门、阴郄、通里、灵道6、小肠经天宗穴肩胛骨岗下窝中央小肠经后溪穴小指掌指关节后,当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小肠经肩贞穴臂内收时肩关节后方,腋后皱襞上1寸处7、膀胱经昆仑穴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膀胱经承山穴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膀胱经委中穴膝盖后方的腘窝中点膀胱经合阳穴委中穴下2寸(三指宽)8、肾经大钟穴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肾经水泉穴足内踝尖与足跟尖连线的中点肾经照海穴足内踝尖与足根尖连线上,内踝下缘凹陷中9、心包经天泉穴腋前纹头下2寸(三指宽),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心包经肘下2寸肘横纹下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心包经郄门穴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10、三焦经四渎穴前臂背面正中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三焦经消泺穴上臂外侧中点处三焦经翳风穴耳垂后下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三焦经角孙穴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11、胆经肩井穴肩部最高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胆经风市穴直立双手并拢在大腿外侧,中指尖下胆经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4指宽),两骨头之间胆经临泣穴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交汇分叉处12、肝经阴包穴屈膝,大腿内侧膝关节上4寸处肝经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肝经期门穴第四肋间隙的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提示:需注意,自我疏理经络时,不要整条经络疏理,那样会无谓消耗气血,容易疲劳。

十二经络规律起始时间走向主要穴位及不通症状

十二经络规律起始时间走向主要穴位及不通症状

⼗⼆经络规律起始时间⾛向主要⽳位及不通症状⼗⼆经络规律起始时间⾛向主要⽳位及不通症状 ⼈体如果经络僵硬劳损堵塞,严重影响了⽓⾎的运⾏和营养的输布。

《黄帝内经》⾥⾯有这么⼀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路中风”,“经络不通,浑⾝不舒象⿁上⾝” 。

⼗⼆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躯⼲和四肢,纵贯全⾝。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躯⼲。

⼗⼆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三阴经上肢分别为⼿太阴肺经在前、⼿厥阴⼼包经在中、⼗⼆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少阴⼼经在后,下肢分别为⾜太阴脾经在前、⾜厥阴肝经在中、⾜少阴肾经在后,其中⾜三阴经在⾜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8⼨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阳明⼤肠经在前、⼿少阳三焦经在中、⼿太阳⼩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阳明胃经在前、⾜少阳胆经在中、⾜太阳膀胱经在后。

⼗⼆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定规律的。

具体从以下三⽅⾯叙述。

头⾯部:⼿三阳经⽌于头⾯,⾜三阳经起于头⾯,⼿三阳经与⾜三阳经在头⾯部交接,所以头⾯部说:“头为诸阳之会”。

⼗⼆经脉在头⾯部分布的特点是⼗⼆经脉在头⾯部分布的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颊部;⼿⾜少阳经分布于⽿颞部;⾜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另外,⾜厥阴经也循⾏⾄顶部。

⼗⼆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腹中线旁开0.5⼨处;⾜太⼗⼆经脉在躯⼲部的的分布是,⾜少阴肾经⼗⼆经脉在躯⼲部的的分布是阴脾经⾏于胸中线旁开6⼨,腹中线旁开4⼨处;⾜厥阴经循⾏规律性不强。

⾜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腹中线旁开2⼨;⾜太阳经⾏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和3⼨;⾜少胆经分布于⾝之侧⾯。

⼗⼆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三阴⼗⼆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部位的不同经;⼿三阳经、⾜三阴经、⾜三阳经四组。

路新宇:十二经络常见的 个易堵塞穴位

路新宇:十二经络常见的 个易堵塞穴位

路新宇:十二经络常见的39个易堵塞穴位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给我们提示:道路拥堵,人流、物流不畅;河道拥堵,河水不能灌溉良田;网络拥堵,信息不能传递;生产线拥堵,资源浪费、产能下降;下水道拥堵,城市内涝;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非专业人士,如何知晓经络是否通畅,如何疏通经络呢?经过长期实践,我发现十二条正经上也存在类似于城市道路的固定堵点。

每条经络有2—3个容易堵塞的穴位,多分布在肘膝腕踝附近,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在特定线路上循经敲揉导引3—5遍,这个点就以疼痛的形式表露出来。

这些痛点的存在说明经络堵塞了,这就是证据,证明身体目前没有处在最佳状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探查到的痛点处敲揉、点按,3—5天后多数人的痛感可消失,意味着经络畅通。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可自我疏通经络,随时保养身体。

自我疏理经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上,而是为人们预防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平时通过探查经络,发现身体异常,随时可以防患于未然。

1、肺经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2、大肠经手三里穴:肘关节横纹下2寸(3指宽)合谷穴: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手五里:穴屈肘,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四指宽)处。

3、胃经髀关穴:腿根中点下2寸(3指宽),偏外侧梁丘穴:髌骨外上缘直上2寸(3指宽)丰隆穴: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中点,胫骨前脊外2横指4、脾经地机穴: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三阴交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太白穴: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公孙穴:太白穴后一寸5、心经心经上臂部分的悬垂肌肉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腕部四穴:腕横纹,小指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依次向上1.5寸的距离分布神门、阴郄、通里、灵道6、小肠经天宗穴:肩胛骨岗下窝中央后溪穴:小指掌指关节后,当横纹头赤白肉际处肩贞穴:臂内收时肩关节后方,腋后皱襞上1寸处7、膀胱经昆仑穴: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承山穴: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委中穴:膝盖后方的腘窝中点合阳穴:委中穴下2寸(三指宽)8、肾经大钟穴: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水泉穴:足内踝尖与足跟尖连线的中点照海穴:足内踝尖与足根尖连线上,内踝下缘凹陷中9、心包经天泉穴:腋前纹头下2寸(三指宽),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心包经:肘下2寸肘横纹下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心包经:郄门穴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10、三焦经四渎穴:前臂背面正中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消泺穴:上臂外侧中点处翳风穴:耳垂后下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角孙穴: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11、胆经肩井穴:肩部最高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风市穴:直立双手并拢在大腿外侧,中指尖下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4指宽),两骨头之间临泣穴: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交汇分叉处12、肝经阴包穴:屈膝,大腿内侧膝关节上4寸处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期门穴:第四肋间隙的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提示:需注意,自我疏理经络时,不要整条经络疏理,那样会无谓消耗气血,容易疲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新宇:十二经络常见的39个易堵塞穴位
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给我们提示:道路拥堵,人流、物流不畅;河道拥堵,河水不能灌溉良田;网络拥堵,信息不能传递;生产线拥堵,资源浪费、产能下降;下水道拥堵,城市内涝;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非专业人士,如何知晓经络是否通畅,如何疏通经络呢?经过长期实践,我发现十二条正经上也存在类似于城市道路的固定堵点。

每条经络有2—3个容易堵塞的穴位,多分布在肘膝腕踝附近,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在特定线路上循经敲揉导引3—5遍,这个点就以疼痛的形式表露出来。

这些痛点的存在说明经络堵塞了,这就是证据,证明身体目前没有处在最佳状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探查到的痛点处敲揉、点按,3—5天后多数人的痛感可消失,意味着经络畅通。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可自我疏通经络,随时保养身体。

自我疏理经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上,而是为人们预防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平时通过探查经络,发现身体异常,随时可以防患于未然。

1、肺经
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
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2、大肠经
手三里穴:肘关节横纹下2寸(3指宽)
合谷穴: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
手五里:穴屈肘,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四指宽)处。

3、胃经
髀关穴:腿根中点下2寸(3指宽),偏外侧
梁丘穴:髌骨外上缘直上2寸(3指宽)
丰隆穴: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中点,胫骨前脊外2横指
4、脾经
地机穴: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
三阴交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
太白穴: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公孙穴:太白穴后一寸
5、心经
心经上臂部分的悬垂肌肉
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腕部四穴:腕横纹,小指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依次向上1.5寸的距离分布神门、阴郄、通里、灵道
6、小肠经
天宗穴:肩胛骨岗下窝中央
后溪穴:小指掌指关节后,当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肩贞穴:臂内收时肩关节后方,腋后皱襞上1寸处
7、膀胱经
昆仑穴: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
承山穴: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
委中穴:膝盖后方的腘窝中点
合阳穴:委中穴下2寸(三指宽)
8、肾经
大钟穴: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
水泉穴:足内踝尖与足跟尖连线的中点
照海穴:足内踝尖与足根尖连线上,内踝下缘凹陷中
9、心包经
天泉穴:腋前纹头下2寸(三指宽),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心包经:肘下2寸肘横纹下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
心包经:郄门穴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
10、三焦经
四渎穴:前臂背面正中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
消泺穴:上臂外侧中点处
翳风穴:耳垂后下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
角孙穴: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11、胆经
肩井穴:肩部最高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
风市穴:直立双手并拢在大腿外侧,中指尖下
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4指宽),两骨头之间
临泣穴: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交汇分叉处
12、肝经
阴包穴:屈膝,大腿内侧膝关节上4寸处
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期门穴:第四肋间隙的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
提示:需注意,自我疏理经络时,不要整条经络疏理,那样会无谓消耗气血,容易疲劳。

好比一条道路有十个路口,只有一个路口堵车,交警只会去那里疏导,其它不拥堵的路口没必要派人去,以免无谓消耗人力、物力、财力。

所以在经络循行线路探查3—5遍,然后在找到的痛点处敲揉疏通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