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ink与AMESim联合仿真
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设置步骤与实例

1. 联合仿真环境设置:软件环境:AMESimR10VC++6.0MA TLAB/Simulink2010a1.将VC++中的"vcvar32.bat"文件从Microsoft Visual C++目录(通常是. \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Bin中)拷贝至AMESim目录下。
2.环境变量确认:1) 选择“控制面板-系统”或者在“我的电脑”图标上点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的“系统属性”窗口中选择“高级”页,选择“环境变量”;2) 在弹出的“环境变量”窗口中找到系统变量“AME”,它的值就是你所安装AMESim的路径,选中改环境变量;比如AMESim10安装目录(即AMESim10安装文件的存储目录)是:C:\AMESim\v1000(D:\AMESim就是错误的),那么“AME”的值就是C:\AMESim\v1000, 点击“确认”按键,该变量就会加到系统中;3) 按上述步骤设置系统变量“MATLAB”,该值为MA TLAB文件所安装的路径,例如Matlab 2010a按照文件的存储路径为:D:\Program Files\MATLAB\R2011a,那么“MA TLAB”的值就是D:\Program Files\MATLAB\R2010a,点击“确认”按键,该变量就会加到系统中;4) 同样的方式定义系统变量LM_LICENSE_FILE,值为C:\AMESim\v1000\licensing\license.dat,值就是AMESim软件许可文件的存储路径。
即LM_LICENSE_FILE=C:\AMESim\v1000\licensing\license.dat。
3. 在AMESim中选择VC作为编译器。
具体操作在AMESim->Opions-> AMESimPreferences->Compilation中;进去后选择Microsoft Visual C++项,然后点击OK确认。
基于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定量泵-变量马达系统转速控制研究

基于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定量泵-变量马达系
统转速控制研究
邬凯;陈朋威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24(43)9
【摘要】本文使用了AMESim和Simulink软件构建了定量泵-变量马达系统仿真模型,用于定量泵-变量马达系统的分析,并采用Simulink为主的联合仿真方法。
进行了PID和模糊PID两种控制策略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相比,模糊PID控制策略在系统响应时间和稳定性方面表现更出色,尤其在恒转速控制方面表现更佳。
【总页数】4页(P136-139)
【作者】邬凯;陈朋威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复合型移动机器人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37
【相关文献】
1.基于AMESim/Simulink的轮式两栖车静压行驶驱动系统马达同步控制联合仿真研究
2.基于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阀控马达转速控制
3.变转速输入定
量泵-恒转速输出变量马达系统恒转速控制方法研究4.基于AMESim和Simulink 联合仿真的马达转速自适应控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imulink_modelsim联合仿真

simulink/modelsim联合仿真XX学生的师傅2016年5月13日Simulink/Modelsim 联合仿真操作步骤本人使用的matlab版本为:matlab R2014a ; modelsim版本为:Modelsim SE-64 10.1c。
以下内容是参考自matlab帮助文档,结合自己第一次联合仿真的经验得出,如有不到之处,不能帮助解决问题还请原谅。
第一次使用markdown,如阅读体验不好,你咬我啊以下正文1.新建目录2.在matlab中配置cosimulation block1.在matlab中运行cosimWizard。
2.按要求配置。
3.在simulink或matlab中搭建仿真模型4.从matlab或simulink中启动modelsim两种方法:•在matlab中运行vism或vism('socketsimulink'),4449 ,其中4449为端口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之后需在modelsim中加载verilog文件,并输入vsimulink work.uq_pmsm ,其中uq_pmsm为实体名,根据实际情况替换。
•双击simulink中的Launch HDL Simulator块启动modelsim。
以下两种情况: - 方法一启动实体仿真、方法二modelsim加载实体完成后,若一直显示loading。
- 直接在simulink中运行仿真时出现错误,提示change port。
可进入任务管理器结束lmutil.exe进程。
黑科技,不确保有效。
5.在simulink中启动仿真,此时modelsim会同步进行仿真。
AMEsim与Matlab_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

目录摘要 (1)0 引言 (1)1 联合仿真技术 (2)1.1 联合仿真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2)1.2 联合仿真技术的实现途径 (2)2 联合仿真接口技术 (3)2.1 系统环境配置 (3)2.2 系统编译器配置 (3)3 联合仿真应用举例 (5)4 结论 (8)致谢 (8)参考文献 (9)AMESim与Matlab_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机械电子系0802班李敏M200870228摘要:根据AMESim与Matlab/Simulink软件各自的特点,对两者联合仿真技术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联合仿真的接口与实现问题,并把该技术应用于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仿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AME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接口Abstract:United Matlab/Simulink technique with AMESim and Matlab/Simulink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problem of their interface and realization were solved. As an applied example, Matlab/Simulink of electro hydraulic servo-system was shown. Good results were achieved.Keywords:AMESim;Matlab/Simulink;United simulation;Interface0 引言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是通过反复的样品试制和试验来分析该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结果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在样品的试制和试验上。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在工程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中,大量地采用了数值成型的方法,即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使得大量的产品设计缺陷在物理成型之前就得到了处理,从而可以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将新产品投放到市场。
论文基于AME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的接口...

论文:基于A M E S i m与M a t l a b\S i m u l i n k联合仿真技术的接口与应用研究基于AME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的接口与应用研究摘要:根据AMESim与Matlab\Simulink软件各自的特点,对两者联合仿真技术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联合仿真的接口与实现问题,并把该技术应用于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关键词:AME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电液伺服系统1 引言法国lmagine公司开发的AMESim是当今领先的流体,传动系统和液压/机械系统建模,仿真及动力学分析软件.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系统工程设计的完整平台,可以建立复杂的多学科领域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计算和深入的分析.然而,不存在一种仿真软件平台能够提供工程设计所需要的所有功能。
AMESim作为多学科领域系统仿真设计的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与其他软件的接口。
基于Matlalb平台的Simulink是动态系统仿真领域中著名的仿真集成环境,它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Simulink 借助Matlalb的计算功能,可方便地建立各种模型、改变仿真参数,很有效地解决仿真技术中的问题。
AMESim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仿真平台,Simulink作为事实上的控制系统设计的标准平台。
点对点的AMESim-Simulink接口提供了一个使用便捷和行之有效的工具用于AMESim的被控对象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之间的耦合分析。
同时利用了AMESim和Simulink的最佳功能,避免了不同平台之间复杂模型的重建。
2 联合仿真设置与实现2.1 联合仿真设置1 将VC++中的"vcvar32.bat"文件从Microsoft Visual C++目录(通常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2 设置环境变量: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
simulink和modelsim联合仿真的简单例子

使用Link for ModelSim ,你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来进行联合仿真、器件建模、以及分析和可视化。
进行如下的实例的开发。
1 :可以在MA TLAB或Simulink 中针对HDL实体开发软件测试基准(test bench) 。
2 :可以在Simulink 中对包含在大规模系统模型的HDL 模型进行开发和仿真。
3 :可以生成测试向量进行测试、调试,以及同MA TLAB/Simulink下的规范原形进行HDL 代码的验证。
4 :提供在MA TLAB/Simulink下的对HDL行为级的建模能力。
5 :可以在MA TLAB/Simulink下对HDL的实现进行验证、分析、可视化。
Link for ModelSim中MA TLAB与ModelSim 接口和Simulink与ModelSim 接口是独立的。
这使得你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接口或同时使用两个。
使用ModelSim和MATLAB的接口使用Link for ModelSim后,你可以使用MA TLAB和它提供的工具箱,比如设计和仿真信号处理,或者其他的数值计算算法。
你还可以用HDL来取代算法和系统设计中的器件模型,并直接完成HDL器件和MA TLAB中剩余算法的联合仿真。
使用ModelSim和Simulink的接口你可以通过Simulink和相关的Blockset创建一个关于信号处理方面或者通信系统方面的系统级设计。
你也可以把HDL 器件合并到设计中或者用HDL模块来取代相应的子系统,并借此来创建软件测试基准来验证你的HDL实现。
ModelSim 中联合仿真模块的参数对话框可以让你很容易的设置输入输出端口,二者连接的属性,时钟,以及TCL命令。
本图显示了在MATLAB和ModelSim的接口关系。
把在MATLAB 中获得的测试基准代码输出作为输入输入到VHDL实体中,并把经过ModelSim的输出输入到MATLAB函数中Link for ModelSim还提供一个模块来生成VCD的文件格式,可以用来:1 :观察在HDL仿真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波形2 :使用相同或不同的仿真环境来比较多个不同仿真运行的结果。
基于AMESim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建模及其在Simulink中的仿真

基于AMESim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建模及其在Simulink中的仿真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AMESim建立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模型,并将该模型导入到Simulink中进行仿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原理。
双离合器变速器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的变速器,它采用两个独立的离合器,一个用于连接发动机和变速器,另一个用于连接变速器和驱动轴。
这使得换挡更加平滑,可以在未中断动力输出的情况下进行换挡,使车辆更加平稳。
为了建立模型,我们需要使用AMESim。
我们将双离合器变速器分为三个部分建模:发动机,变速器和驱动轴。
其中,发动机的模型可以基于已有的发动机模型进行建立,变速器的模型可以基于实际的硬件构造进行仿真,驱动轴的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立。
在建立发动机和驱动轴的模型之后,我们需要建立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模型。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离合器状态,即判断变速器处于换挡状态还是正常运行状态。
如果处于换挡状态,我们需要确保发动机和驱动轴之间的连接处于断开状态。
如果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我们需要确保发动机和变速器以及变速器和驱动轴之间的离合器处于连接状态。
建立模型后,我们需要将其导入到Simulink中进行仿真。
在Simulink中,我们可以调整模型参数来优化模型性能,例如:更改离合器接触时间,调整变速器齿轮比等。
总之,使用AMESim可以建立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模型,并将其导入到Simulink中进行仿真。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我们可以优化模型性能,使其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这对于汽车工程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开发双离合器变速器。
此外,双离合器变速器还具有许多其他的优点。
例如,它可以实现快速的换挡,降低能耗,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同时还能提高驾驶的舒适度。
因此,双离合器变速器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变速器类型。
而使用AMESim建立双离合器变速器模型的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AMESim具有强大的建模能力,可以准确地描述各种汽车系统的物理和控制特性。
基于Simulink AMESim联合仿真

基于SimulinkAMESim联合仿真作者:王鹏宇王庆年胡安平于远彬摘要:本文对混合动力客车制动力分配系数β的确定进行分析。
在并行再生制动系统基础上,提出通过调节气压ABS调节单元来控制汽车机械制动力,以期改善混合动力客车制动力分配,提高制动稳定性,增加制动能量回收。
本文建立了Simulink-AMESim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再生制动系统可有效的提高汽车制动稳定性,增加制动能量回收。
关键词:混合动力客车再生制动AMESim引言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是目前公认的混合动力车主要应用车型,城市公交车主要工作在频繁起停的工况下,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将能够显著的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尾气排放,降低污染。
再生制动[1]技术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上将能够部分回收制动消耗在制动器上的能量,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
就目前大多数混合动力汽车而言,机械制动与再生制动是并行的,这种再生制动系统存在着机械制动子系统常开,机械制动力不可控,制动能量回收有限,驱动轴容易提前抱死等问题。
因此本文尝试在并行再生制动系统基础上,通过调节ABS调节单元来控制机械制动力从而提高再生制动系统性能。
1并行再生制动系统如图1所示为混合动力客车的并行再生制动系统制动控制策略[2][3],这种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在传统汽车定比例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控制系统简单,可靠性高,容易实现等优点是一种应用价值很高的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但是这种控制策略下制动力分配曲线高于I曲线,在附着系数低的路面上容易发生后轮先抱死的不稳定工况,同时为了尽可能提高制动稳定性,后轮再生制动力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限制了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
如果可以通过简单的调解机构控制驱动轴机械制动力,使再生制动力起作用后的制动力分配曲线沿原有的制动力分配曲线β线分配。
将提高整车的制动稳定性,同时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
2 混合动力客车制动力分配对于混合动力客车而言,后轴为驱动轴,其制动力由机械制动力与再生制动力共同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mulink与AMSIM联合仿真的方法虽然随着新材料、电机技术、控制学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的发展,出现了用以取代目前所依赖的功率液压传动的功率电传技术,但是在现阶段,液压伺服作动系统仍然占据航空作动系统的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是液压伺服作动系统具有其它伺服作动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容易得到大功率输出、高功率/重量比、响应快和低俗特性好的特点。
航空液压作动系统是目前飞机上最成熟的液压作动方式,大多直接采用飞机的中央液压源提供的恒压油,通过(伺服)阀来控制执行机构的双腔流量完成指令动作,精度高、响应快。
航空也要作动系统根据其发展历程一般分为以下四类:液压助力器、电液指令作动器、复合式伺服作动器和直接驱动阀式伺服作动器。
本文将主要对其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
1 建模仿真技术由于对航空液压作动系统自身结构比较复杂,对其自身的性能要求比较高,需要满足包括输出载荷、中立位置、额定行程、最大行程、行程余量、额定速度、最大速度、极限载荷、主控阀剪切力、门限、位置精度和滞环等的静态特性,满足包括频率响应和阶跃响应的动态特性,以及稳定性和阻抗特性要求。
银次,在研制航空液压作动系统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建模仿真非常重要。
通过仿真,可以对所设计的作动器性能有全面的了解,便于改进和完善设计。
传统的建模仿真分析手短一般采用数学推到加Simulink仿真的方式进行。
Simulink是美国Match Works公司开发的MA TLAB软件的可视化仿真环境,具有丰富的线性/非线性、连续/离散等控制系统仿真功能模块,具备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一系列先进的智能控制工具箱,非常适合进行航空液压作动系统的建模与分析,但其前提是基于用户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其自身提供的结构参数化的功能模块。
而这已无法满足现在对仿真高精度和高准确度的要求。
而且Simulink本身没有专门针对液压流体仿真的工具箱,用户使用时要自己建立模型。
AMESim是法国Imagine公司推出的基于功率键合图的液压/机械系统建模、仿真机动力学分析软件,采用图形化的物理建模方式,具有复杂液压元件结构参数化的功能模块,也同样非常适合进行航空液压作动系统的结构参数化建模与分析,但是他的控制系统仿真功能模块相对较少,不具备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一系列先进的智能控制工具箱。
因此,采用Simulink和AMESim的联合仿真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长处,建立准确快捷的仿真模型。
二者联合仿真的特点是:(1)采用Simulink和AMESim分别对航空液压作动系统中的机械液压部分和控制部分进行建模,充分利用两套软件分别在液压系统建模仿真与数据处理能力方面的优势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2)建模,仿真过程可继续保持Simulink 和AMESim在各自模型中使用功能,可正常使用各自的系统分析功能;(3)提供了标准语联合仿真两种工作界面,可以使用户自行确定Simulink和AMESim两部分模型的仿真算法类型,从而可以由用户确定仿真计算的速度与精确程度;(4)操作过程简洁,是操作者工作量大大降低,并能取得好的仿真效果。
Simulink和AMESim联合仿真的具体实现途径如下:通过AMESim中的界面菜单下的创建输出图标功能与Simulink中的S函数实现连接。
具体实现过程是在AMESim中经过系统编译参数设置等生成供Simulink使用的S函数,在Simulink环境中,将建好的包含其他Simulink 模块的AMESim模型当做一个普通的S函数对待,添入系统的Simulink模型中,从而实现Simulink和AMESim的联合建模与仿真。
为了实现二者的结合仿真,需要在Windows 2000或更高级操作系统下安装Visual C++ 6.0,AMESim 4.0与MATLAB 6.1以上版本(含Simulink),并对AMESim进行以下设置:1)设置MATLAB路径列表。
a、打开MATLAB并选择菜单项File/Set Path…。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点击按钮Add Folder…,这样将会出现一个路径浏览器。
b、将%AME%\matlab\amesim路径移到其中。
(%AME%是AMESim的安装路径)c、点击确定。
保存并关闭对话框。
这样就可以讲以上路径添加到MATLAB的路径列表中了。
2)设置MATLAB环境变量。
在环境变量设置对话框中设置变量名“MATLAB”,值为MA TLAB安装路径的环境变量。
例如:MATLAB 6.5安装在D:\,则变量值为“D:\MATLAB 6p5”。
注意如果设置不正确,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在设置正确以后,就可以分别AMESim和MATLAB/Simulink中建立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了。
但应注意以下事项:a、当使用AMESim与MA TLab/Simulink接口时,必须选择“Microsoft Visual Studio”作为其编译器,否则Simulink程序将不能运行(因为只有该编译器才能产生Simulink仿真所需要的S函数)。
b、当第一次使用AMESim与MA TLab/Simulink接口时,包含Simulink模块的AMESim 系统在编译过程中会要求用户选择编译器。
这时可以在出现的编译窗口下方单击鼠标右键,将会出现一个“交互对话框”,在其中输入“Microsoft Visual Studio”所对应的数字,按“Enter”即可。
否则,程序将无法运行。
采用Simulink与AMESim进行联合仿真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AMESim的“草图模式(Sketch Mode)”中建立液压系统的模型。
先根据物理模型,选用适当的子模型搭建系统模型。
然后为Simulink的控制模型构造一个接口图标,方法为:在“草图模式中”,点击“接口(Interface)”菜单,选择“创建接口图标(Create interface icon)”,在绘图区出现的“接口图标创建(Interface Icon Creation)”对话框中选择输入、输出端口的数目,定义端口及图标名称,接口的类型。
将模型与接口图标相对应的部分连接起来完成整个模型的搭建。
2)在AMESim的“子模型模式(Submodel Mode)”中为系统的各个模块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存盘。
3)在AMESim的“参数模式(Parameter Mode)”中,输入系统中各个模型的参数。
4)进入AMESim的“运行模式(RunMode)”中,即将AMESim模型转化为Simulink 中可以调用的S函数。
此时,点击“工具(Tools)”菜单,选择“启动Matlab(Start Matlab)”,这样就可以自动打开Matlab了。
5)在Matlab的Simulink中建立控制系统模型。
6)在Simulink的“S-Function”模块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置S函数名为“前面保存的AMESim文件名加_”(注意:S函数名中不能缺少“_”符号),S函数参数设置为“1 0.01”。
其中第一个参数表示是否生成AMESim结果文件,1表示生成,0表示不生成;第二个参数则表示输出结果文件的时间间隔。
7)输入仿真参数,在Simulink内启动仿真即可进行联合仿真。
注意:仿真丝AMESim模型不能关闭,因为当关闭AMESim模型时,生成的S函数将会自动压缩为一个文件,Simulink将不能辨识调用。
图1所示即为采用Simulink与AMESi联合仿真技术所建立的直接驱动阀式伺服作动器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联合仿真技术对航空液压作动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既能发挥AMESim软件突出的液压流体机械的仿真效能,又能借助MA TLAB/Simulink强大的数值处理和控制算法实现能力,取长补短,取得完美的互补效果。
图1直接驱动阀式伺服作动器的simulink与AMEsim联合仿真模型2 控制技术忧郁航空液压伺服作动系统自身的特点,对其控制一般需满足如下要求:1、在满足稳态精度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系统的动态特性,要求控制器能做到快速物超条地控制被控对象。
2、对于系统参数变化,外负载干扰和交叉耦合以及非线性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控制系统应呈现较强的鲁棒性。
3、控制策略应具有较强的智能。
4、控制算法简单,实时性强。
5、控制器给出的最大控制量应能使动力机构的极限拖动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作动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
银次,航空液压伺服作动系统的控制应根据以上要求进行贵哈,常用的控制方法如下,发别予以分析。
2.1 PID控制PID是Proportional(比例)、Integral(积分)和Differential(微分)三者的缩写,其方法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代表,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调节方式。
PID的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并在长期应用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液压系统控制中,由于控制对象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系统参数又经常发生变化,运用限带控制理论分析综合要耗费很大代价进行模型辨识,且往往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二采用PID控制并根据经验进行在线参数正定,可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由于传送的PID控制器采用线性组合方法,难于协调快速性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在具有参数变化和外干扰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而航空液压作动系统的参数是随时间变化的,参数程非线性变化。
银次,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今年来吸收智能控制的基本思想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形成了模糊PID、自适应PID、模糊自适应PID、非线性PID等多种控制器。
目前,这些PID控制器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2自适应控制针对航空液压作动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自适应控制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自适应控制算法能自动辨识时变系统的参数,相应地改变控制作用,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或次最优。
当前应用最成熟的主要有2类,一为自矫正控制STC;二是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
STC一般适用于慢时变的对象调节,而具有参数突变和突击家外负载干扰的液压作动系统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因残,液压作动系统中应用的自适应控制大多为MRAC或其变型。
吸收其他控制方法的优点,研究算法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