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18诗词三首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8诗词三首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8 诗词三首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

内容感知

本课选了两首宋词和一首宋诗。词是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成就非常高,可以和唐诗相媲美,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流于后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宋代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唐诗,有其独特的成就。

《虞美人》一词通过不堪回首的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亡国的伤痛,以及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书愤》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基调悲愤但不绝望,有种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扬州慢》是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南宋词人姜夔路过扬州时,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感慨今昔,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基础梳理

一、字音识记

姜夔.(kuí)初霁.(jì)

荠.麦(jì)怆.然(chuàng)

黍.离(shǔ)窥.伺(kuī)

李煜.(yù)虞.美人(yú)

玉砌.(qì)嗣.位(sì)

那.知(nǎ)塞.上(sài)

衰.鬓(shuāi)伯仲.(zhòng)

二、重要词语

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望,动词用作名词,视野)

3.相关成语

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三、文学常识

1.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习称李后主。李煜工书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他的词大多表现伤今怀旧之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情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大多数是抒发他的爱国思想和感情的。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

3.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

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

4.意境

意境,是指诗歌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表现出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指诗所描写的客观景物。意境的构成要素是情(或意)和景(或物)。要体会诗歌的意境,就须先了解诗歌情与景的三种融合方式: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和因情生景。

情景交融,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如《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与外物已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融情入景,是指情已巧妙地融入景中,表面看,见景不见情,实则景中已蕴涵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表面上描写诗人旅途所见的六种秋景,实际上景物蕴涵着诗人流落天涯的羁旅愁怀。

因情生景,是指景因情而产生,其特点是先有情,后有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即由离情想到别后的凄凉景象。

四、名篇名句

李煜词名句集录: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2.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4.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

5.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

6.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清平乐》)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剖析:这是全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的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诘问: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极为贴切形象,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剖析:这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

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对此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军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另外,从艺术手法上分析,这两句也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两句十四个字里没有一个动词,全

是由名词组成,而所创造的意境却深远、辽阔。具有这样艺术特色的诗句再如柳永的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马致远的散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但这些都没有陆游的这两句的境界开阔。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剖析:“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道济在临死前悲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这里诗人陆游也自比为“塞上长城”,这也是他毕生的抱负。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以战略家自负,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表现的是诗人的一腔报国之心,但更主要的是作者报国无门的苦

闷。

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剖析:当年杜牧应牛僧孺之辟,在淮南节度府任事。跟韩判官一起,寻访佳丽,征歌逐舞,写过不少风情缱绻的艳诗。流传最广的名句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蔲梢头二月初”(《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即使像杜牧那样浪漫的才子,也将难以为情,再也没有心思去写儿女情长了。无论是以“豆蔻”为喻也罢,或用“青楼”指代也罢,都在隐晦曲折地反映文士狎妓的轻薄行径。妓女,在我们看来,是城市经济畸形发展的产物,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的心目中,却是都市繁华的象征。白石在这里,是用假设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来衬托扬州的荒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带有作者自况的意味,比之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剖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在中晚唐系冶游之所,特别是在三五之夜,那里有玉人吹箫,分外雅致。“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就“无声”,初无冷暖之别。但词人借助艺术欣赏方面的通感,“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四十九)。不用说,这里的“冷”和“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厌”同样出于词人主观感情的联想,同样是作者移情及物的结果。于“冷月无声”的前头,加上“波心荡”三字,静中见动,越发显示出往昔的“佳丽地”,如今已是繁华衰歇,阒寂无闻,荒凉已极!

二、重点语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剖析: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多数人看来是美好的。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意乱,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回首往昔,原来身为国君,现在沦为

阶下囚,设身处地地想想,“春花秋月”仍在,而昔日自己的江山已经不在,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倦春花秋月之无穷无尽,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往事”自然是指词人在江南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词人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

“又东风”表明他降宋后又过一年。另外,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毫无疑问,感慨的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的一隅,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春风又一次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此句中,词人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痛。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李煜《虞美人》的艺术美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艺术境界也是最高的。这首词感情真切,语调谐婉,意境鲜明,比喻贴切,艺术成就非凡。

1.跌宕起伏的笔法

词的一开头就是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的景物,是实景。接着是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已经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了,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一开始又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作者想像中的故国图景,颇有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这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这样的愁情是何等地真实而深沉啊!整首词这样虚实结合,起伏跌宕,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2.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首先,作者把时间形象化了,没有用抽象的“岁月”,而是用“春花秋月”来写,这样就形象可感了。作者不说春天来了,而说“又东风”,这样就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尤其是这首词的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这种写法,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3.巧用比喻与象征等修辞手法

词一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用“春花秋月”象征良辰美景,赏心悦事。人生以春秋纪年,就含有这是美好季节的意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指代故国,但要比直接说“故国”要好得多,更能形象地表达出物是人非的痛楚心情。“朱颜改”更加给人以直观的感觉。

合作探究

问题:陆游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无怪梁启超称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由于陆游所写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故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的思想主题。请以“走进陆游的爱国世界”为主题,探究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

导思: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研究积累了不少文献资料,探究时可结合陆游的诗作,参照这些文献资料进行。

探究:第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更详细地了解陆游的生平和有关陆游爱国诗词的艺术特色研

究的论文论著,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二步,印发资料《陆游诗词必诵》,辑录《示儿》《书愤》《关山月》《农家叹》等诗词。诵读赏析,体味陆游的爱国情怀。

第三步,背诵陆游的名诗名句,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氛围,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第四步,结合陆游的具体诗作,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8 郑伯克段于鄢示范教案粤教版必修5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全书的开卷之作,记叙了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其母武姜的支持下,阴谋夺取君权而终于失败的故事。文章叙述史事,首尾完整,结构严密。文中的人物性格,有的外向,野心毕露;有的内向,城府森严。中心人物是老谋深算、后发制人的郑庄公。为了争权夺利,母子兄弟之间也不惜骨肉相残,反映了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

本篇情节结构当以“既而悔之”作为全篇之转折处,诚如金圣叹所云“以上,一篇地狱文字;以下,一篇天堂文字”;变化之妙,有如此者。

吕祖谦评价本文,谓为“十分笔力”;归有光称赏本篇;“此左氏笔力之最高者”;或者赞其“鬼斧神工”,或者美为“文章之祖”,推崇可谓备至。

教授本文,在梳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一是积累文言知识;一是鉴赏人物形象,尤其是庄公这一形象;一是体会课文构思之精妙。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简介《左传》、作者以及后人对此书的评价;掌握生字词和课文大意;积累文言知识,对课文的难句子能自行翻译;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结合具体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庄公的性格特征;掌握“春秋笔法”在文中的体现;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左传》的相关知识。

2.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1.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归纳人物的性格。

2.理解“春秋笔法”在文中的体现。

3.评价庄公其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左传》及其作者的基本知识。

2.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分析它在文章中的体现。

3.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4.梳理课文大意。

5.能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

6.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鉴赏本文叙事写人技巧的高超,特别是“春秋笔法”的运用。

2.能结合课文,自主评价庄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诗歌一首: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这首诗大家熟不熟悉?

(齐声回答)熟悉。曹植写的《七步诗》(学生兴奋,议论纷纷)。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故事,有没有知道的?

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兄弟的残酷迫害。(掌声)

故事讲得很好。曹植在这首诗中是怎样“控诉”曹丕的呢?

(学生讨论)

这首诗,前两句以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把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掌声,热烈的掌声)

所以,后人常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比喻什么呢?

手足相残。(兄弟相残)

(板书:兄弟相残)虽然,封建统治者整天以仁义道德要求老百姓应该怎么做,但统治者内部本身做得如何呢?

自相残杀,没有人情味。

尔虞我诈,你死我活

争权夺利,互不相让。

……

古人有两句诗“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为了权势和地位,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郑伯克段于鄢》也讲到了兄弟两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兄弟两人争来抢去又是为了什么?

推进新课

课文标题是“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①,简单了解一下《左传》。

(学生速读注释①,圈画要点)

简单了解了《左传》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一小组的同学准备给我们介绍《左传》的哪些内容?掌声有请。(掌声)

小组代表:大家好,我们组这次搜集整理的资料有:

资料一: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编年体史书。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内容丰富、编纂形式比较完备的编年体史学著。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左传》具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思想接近于儒家。书中史料丰富,文笔生动,文字简练;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对后代历史撰写和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现有的《左传》文章标题,为后

人所加。

资料二:

《左传》善于记载人物的语言,里面的外交辞令向来为人所称道;《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邺之战、搴之战、鄢陵之战是其中的典范,对这五大战役的出色描写使之成为后世写战争的典范。

资料三: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是指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游、子夏之徒,不能措一辞,不能改一字。”即指此。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用语准确,选词严谨,常根据事件的性质、情形和结果以及作者对该事件的态度,选用不同的词语。《春秋》的记事极简短,一般一件事只有一两句话。可是这极简短的记叙,往往微言大义,有着很丰富、很深刻的含意,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且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文笔曲折、微言大义,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文字称为“春秋笔法”。

资料四:

唐代刘知几《史通》说,《左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

清代刘熙载认为:“百世史家,类不出乎此法。”

清代朱彝尊在《经文考》中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宋代苏轼评此文:“《春秋》之所深讥、圣人之所哀伤而不忍言者三……郑伯克段于鄢,而兄弟之义亡。此三者,天下之大戚也。夫子伤之,而思其所以至此之由,故其言尤为深且远也。”

经过这番详细的介绍,我们对《左传》及其文学成就的了解加深了;对《左传》的评述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鉴赏这篇文章。

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其中的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堂检查自读情况)

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

亟.请(qì) 虢.叔(guó)不义不暱.(nì)祭.仲(zhài)具卒乘.(shèng)

泄泄.(yì)遗.(wèi)共.叔段(gōng)寤.生(wù)巌.邑(yán)(正音正字之后,教师再抽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为整体感知作准备)

课文一共出现了哪些人物?

郑武公、姜氏、庄公(郑伯)、共叔段、祭仲、公子吕、颍考叔。

这些人物的关系是怎样的?

郑武公和姜氏是夫妻关系;庄公和共叔段是兄弟关系;祭仲、公子吕、颍考叔是庄公的臣属。

很好,同学们对人物关系掌握得很好。最主要的人物关系有哪些呢?

庄公和共叔段的兄弟关系。

庄公和姜氏之间的母子关系。

庄公和共叔段还有君臣关系。

它们之间的冲突是从哪里开始的?请看第一段。(教师示范朗读)师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

交代了人物关系;重点交代了庄公因寤生的原因,被姜氏厌恶,姜氏偏爱共叔段。

姜氏怎么偏爱共叔段?

“欲立之”,让共叔段做太子。

成功了么?

没有。

本是同根生,奈何待遇不同呢?同是自己十月怀胎所生,姜氏为何又区别对待两个儿

子?将所有的原因归结为“窹生”,公平吗?将会有什么后果?

不公平,而且姜氏很愚蠢。

不符合做母亲的原则。

必然会招致祸端。

庄公自小就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心里会怎么想?

心里不平衡。

痛恨共叔段和母亲姜氏。

想报复他们。

所以,课文一开头,我们就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笑声)

这是课文的开头,交代了矛盾的起因,同时我们也预见到,以后会发生更大的事情。

姜氏最后并没有将共叔段立为太子,最终即位的是庄公。姜氏采取什么行动呢?

(请学生朗读第二段)

姜氏替共叔段向庄公请求,请求他把“制”这个地方封给段。

庄公答应了?

没有答应。

为什么?

制的地理位置险要。

倘若如此,派自己的弟弟把守险要的地方,岂不更放心?毕竟是兄弟一场。真正原因是什么?

庄公怕共叔段和母亲凭借地理上的险要,趁机作乱。

终于看出点门道来了,不错。(笑)最终,段要到了哪块地方?

京。

为什么又肯给他这块地方了呢?

(抢着回答)地势不险要,容易被庄公控制。

还有其他原因么?不妨想象一下共叔段得到了京这块繁华的地方后,会怎样?

更加想造反。

地方经济实力雄厚,更适合他招兵买马。

气势更加骄横,已经自称“大叔”了。

哎呀呀,真是好奇怪。明明知道自己的弟弟不怎么服从哥哥的命令,却还给他那么好的条件,庄公此举莫非是晕了头?(学生笑)师

大家莫笑。怎么解释庄公的这番不合常理的举动?

(学生若有所思,但难以理出头绪)

一时间想不出没有关系,我们接着看第三、四、五段。(学生自行阅读)

这三段中,共叔段又干了些什么事情?

段在京不断地违规建城。

命令“西鄙、北鄙贰于己”。

怎么解释这个“贰”?

两属。隶属庄公的同时也接受共叔段的管辖。

不久之后,“大叔”干脆将“西鄙、北鄙”收归自己所有。

师[

看来,常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此看来,果然不假。(学生笑)共叔段的小动作开始还遮遮掩掩,后来已经是明目张胆了。庄公的反应如何?

很平静。

怎么个平静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他的手下祭仲和公子吕都建议攻打共叔段,他都没有动手。

说话似乎胸有成竹,一切在握的样子。

是么?他说了什么话?把最重要的找出来看看。

(学生圈画庄公的言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无庸,将自及。

不义不暱,厚将崩。

好,简洁的三句话。请一个同学翻译这三个句子。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着吧;第二句的意思是:不用这样,他将自己招致灾祸的;第三句话的意思是:他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地盘扩大了,也必将垮台的。

翻译得很好。给点掌声鼓励这位同学。(掌声)

这三句话真是太有嚼头了。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没有太大的感情起伏,但无一例外地都强调共叔段会失败。

反过来,庄公在劝说他的臣子不用紧张,一切都不用怕。

我觉得更像庄公在自己跟自己说话。

……

大家的感觉都很敏锐。接下去看看,故事发展到什么程度?

(学生齐读“大叔完聚”这一段)

共叔段准备攻打郑国,姜氏准备做内应。

三下五除二,庄公就打败了共叔段,并将他赶到共国去了。

共叔段精心策划的进攻,为什么在庄公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庄公打仗厉害。

没有人帮助共叔段。从“京叛大叔段”中可以得知。

为什么京的百姓和官员都背叛共叔段呢?

(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第七段。(齐读第七段)生

这几句说了些什么?

《春秋》对这件事情的记载和评价。

怎么评价这件事情?试翻译文段。

《春秋》记载道“郑伯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兄长庄公为“郑伯”,是

《春秋》上对这件事情的记载用一句话,而这一句话却包含了作者对这件事情前前后后的评价。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生

(齐答)春——秋——笔——法。

对了,也就是说,作者对历史的评价,或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态度,或在文中曲折地意含褒贬。很明显,这里属于后者。

庄公弟弟最终是落得一个出逃共国的下场。而姜氏呢?

(学生看第八段)

怎么处置姜氏呢?

把她安置在城颍。

发下重誓,除非死了,才和她相见。

看来母子反目成仇已成定局了。

不是。

后来的状况如何?

在颍考叔的帮助下,通过挖隧道,母子二人重新相见并和好。

如此奇特的一个结局。当时的人们怎么说呢?(齐读课文第九段)生

认为颍考叔是一个纯粹的孝子,庄公受到他的影响,最终也变得有孝心了。

最后还引用了《诗经》里面的两句诗来讽刺他。

哦,怎么个讽刺法?

一个人若爱他的母亲,应该是天生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认识到要爱自己的母亲。文中最后一句“其是之谓乎!”,说得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我觉得作者是寄寓了深深的慨叹的。这慨叹里面充满了讽刺的意味。(掌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8《登临词三首》课前预习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8《登临词三首》课前预习粤教版选修《唐诗宋 词元散曲选读》 积土成山 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澄.江(chéng)簇.(cù)矗.(chù)腥膻 ..(xīng shān) 2.理解词义 肃:肃杀,萧索。 练:白色的绸带子。 簇:箭头,形容山的峭拔。 商女:歌女。 危楼:高楼。 强对:强大的对手,即强敌。 二、文学常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即位,召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升为参加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希望借此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谨,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有如其文。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陈亮(1143—1194),字同甫(也写作“同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学者称之为龙川先生。一生没有做过官。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取进士第一名,授签书建康府(今南京)判官,未赴任就去世了。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政治注重事功,思想出入于王霸之间,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平生极力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在他的作品里,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意气凌厉,感情激越,锋芒逼人。擅长政论文,大都具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的词与辛弃疾同调,其气概之豪迈,甚至比辛更高一筹,但文采略逊于辛,是辛派词人中重要的一员。 三、经典句段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南乡子》:王安石的登临词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问题导读 1.在《桂枝香》和《念奴娇·登多景楼》中都写及长江,但详细有异。说说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 提示:《桂枝香》用笔较详,《念奴娇·登多景楼》则较略。前者整个上片都是写景,下片还有“但寒烟衰草凝绿”这样的写景句子。而后者只有“鬼设神施”“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这几句是直接写长江之景。前者用笔较具体细致,后者是用勾勒的笔法。究其缘由,因前者旨在抒情,在抒情中言理;后者旨在谈军事地形,从地形推及军事,从军事形势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8诗词三首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8诗词三首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8 诗词三首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 内容感知 本课选了两首宋词和一首宋诗。词是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成就非常高,可以和唐诗相媲美,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流于后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宋代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唐诗,有其独特的成就。 《虞美人》一词通过不堪回首的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亡国的伤痛,以及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书愤》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基调悲愤但不绝望,有种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扬州慢》是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南宋词人姜夔路过扬州时,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感慨今昔,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基础梳理 一、字音识记 姜夔.(kuí)初霁.(jì) 荠.麦(jì)怆.然(chuàng) 黍.离(shǔ)窥.伺(kuī) 李煜.(yù)虞.美人(yú) 玉砌.(qì)嗣.位(sì) 那.知(nǎ)塞.上(sài) 衰.鬓(shuāi)伯仲.(zhòng) 二、重要词语 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望,动词用作名词,视野) 3.相关成语 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三、文学常识 1.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习称李后主。李煜工书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他的词大多表现伤今怀旧之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情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大多数是抒发他的爱国思想和感情的。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 3.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 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 4.意境 意境,是指诗歌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表现出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指诗所描写的客观景物。意境的构成要素是情(或意)和景(或物)。要体会诗歌的意境,就须先了解诗歌情与景的三种融合方式: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和因情生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27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画图省.识春风面省:知道 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C.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 解析:选A。A项,省:曾经。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百年 ..悲秋常作客 ..多病独登台B.万里 C.艰难苦恨 ..曲中论 ..繁霜鬓D.分明怨恨 解析:选D。A项,百年:古义,借指晚年;今义,很多年,终生或一辈子。B项,万里:古义,指远离故乡;今义,一万里的距离。C项,苦恨:古义,极其遗憾;今义,痛苦愤恨。D项,怨恨:古今义都是指强烈的不满或仇恨。 3.下列对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选B。A项,千载/琵琶/作胡语;C项,无边/落木/萧萧下;D项,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下列联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2分)()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选C。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5.下列句子出自杜甫的律诗《秋兴八首(其六)》,排序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花萼夹城通御气②瞿塘峡口曲江头 ③珠帘绣柱围黄鹄④回首可怜歌舞地

⑤万里风烟接素秋⑥锦缆牙樯起白鸥 ⑦秦中自古帝王州⑧芙蓉小苑入边愁 A.②⑤⑧③⑥④⑦①B.②⑤①⑧③⑥④⑦ C.③⑥④⑤⑦②①⑧D.③⑧②⑤④⑦⑥① 解析:选B。由律诗押韵的知识可以判断,末字分别为“头”“秋”“鸥”“州”“愁”的②⑤⑥⑦⑧句应该位于首句和偶句的位置,只有B项符合要求。 6.名句默写。(6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2)《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作者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中牵挂着故园。思归之情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3)《咏怀古迹(其三)》中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5分) 唐代诗人是一群生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是如此投入感情,声出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答: 答案: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提示:“慷慨歌吟”对“深长呼唤”,“郁郁哀歌”对“娓娓诉说”;由盛唐到晚唐,由民生到个人。答题时应考虑这两个因素。) 8.根据语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6分)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怯气、穷酸气;读杜甫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强爱国心同情心责任心 二、阅读提升(18分)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后作业:杜甫诗三首

课后作业(五)杜甫诗三首 练习1基础巩固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啸:啼叫 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 C.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D.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刚刚 [解析]木:树叶。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 ..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 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解析]省:曾经。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 ....泪,孤舟一系故园 ..心。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他日:往日故园:故乡 B.寒衣 ..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冬天穿的衣服刀尺:裁剪衣服时使用的工具砧:捣衣石 C.一去紫台 ....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去:离开紫台: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向:朝向,对着

D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 万里:离家万里 百年:数量词,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 [解析] 万里: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分明怨恨曲中论 D .白帝城高急暮砧 [解析] “凋”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其余三项均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 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百年多病独.登台②独.留青冢向黄昏 B.????? ①孤舟一.系故园心②一. 去紫台连朔漠 C.????? ①巫山巫峡气萧.森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D.????? ①塞上风云接.地阴②接.天莲叶无穷碧 [解析] A 项,独:独自/只,仅仅;B 项,一:数词/副词,一旦;C 项,萧:萧瑟、萧条/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 项,两个“接”均为“连接”之意。 [答案] D 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B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夸张) C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比喻) D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借喻)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汇总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古诗词汇总》的内容,具体内容:背诵高中课本上的古诗词是学好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但是在平时也要注意做好课外古诗词知识点的积累。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古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必背古诗词《蜀道难》蜀道难(... 背诵高中课本上的古诗词是学好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但是在平时也要注意做好课外古诗词知识点的积累。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古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必背古诗词《蜀道难》 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

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必背古诗词《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登高(背诵全文)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必背古诗词《琵琶行》 琵琶行(背诵全文)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

高中语文 14 唐诗五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 14 唐诗五首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一个高峰。在形式上,完善了五言、七言古体诗,创制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格律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反映的内容极为广阔,上自统治阶层,下至黎民百姓,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唐诗都有所反映。其风格流派也是异彩纷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文所选的五首诗歌,是从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角度来选择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名篇,写了山中秋雨过后黄昏时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渴望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从军行(之四)》写出边塞生活的荒凉艰苦,在辽阔的边疆背景下抒写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登高》通过诗人登高远望,抒发了长年漂泊、老病孤苦的郁闷和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石头城》描写了诗人眼前荒凉的景象,从中渗透了作者对往昔繁华的回忆,以凄凉的基调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时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锦瑟》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创造出一种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有人认为此诗是追怀诗人死去的妻子王氏,有人认为是描绘音乐的咏物诗,有人则认为是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 基础梳理 一、字音识记 浣.女(huàn)渚.清(zhǔ) 琴弦.(xián)惘.然(wǎng) 二、重要词语 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青海长云暗雪山(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 一弦一柱思华年(弦、柱,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3.文言虚词 4.古今异义词 百年 ..多病独登台(古义:指一生。今义:一百年) 三、文学常识 1.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另外,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也为古今传诵。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著有《王右丞集》28卷。 2.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一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绝句,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因而被称为“诗史”,又被尊称为“诗圣”。在诗歌创作上,他各体兼善,精益求精,形成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著有《杜工部集》。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著名诗人,晚年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其诗沉着稳练,风调自然,而格律精切,其仿民歌的《竹枝词》等,于唐诗中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存诗800余首。有《刘梦得文集》10卷。 5.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辞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写了不少无题诗,《夜雨寄北》《贾生》《锦瑟》等诗较为有名。 6.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五代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名师导航粤教版选修《唐诗宋 词元散曲选读》 内容感知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与张怀民同被贬到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作此词。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篇。 《定风波》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他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样一件小事,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骤然遇雨镇定自若,竹杖芒鞋而自得其乐。表达了他旷达超脱的胸怀,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以做诗讪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由祐年间,调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知州、颍州知州。不久又以写文章讥斥朝廷的罪名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接着再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儋县)安置。1100年被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在宋词的发展史中他具有开疆拓土之功。 咬文嚼字 1.字音 偓佺 ..(wò quán)欹.枕(qī)杳杳.(yǎo)天簌.(lài)料峭.(qiào) 2.多音字 3.形似字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品评:此处虚景实写,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回忆。于是用这种记忆中的景象和眼下所见之景进行比较,二者非常相似。这样把快哉亭和平山堂融为一体了。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在当时的情况下,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的,所以这里是借平山堂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品位。笔法非常巧妙。 2.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2021年高中语文 3.13《柳永词二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 3.13《柳永词二首》名师导航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 散曲选读》》 内容感知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创制大量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了完备。他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柳永成为“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词人”“第一位开创俚俗词派的代表”,后人称之为“曲祖”“婉约派创始人”,为开拓慢词新境界,留下一方广阔的天地,作出了卓越贡献。 柳永的《蝶恋花》是一首表现刻骨相思相恋的情歌。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到一起来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全词成功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细腻充分,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深刻传神。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这首词着力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此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走近作者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

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咬文嚼字 1.字音 伫.倚(zhù)黯黯.(àn)凭阑.(lán)强.乐(qiǎnɡ)憔悴 ..(qiáo cuì) 参差.(cī)堤.(dī)天堑.(qiàn)珠玑.(jī)罗绮.(qǐ)叠巘.(yǎn)羌.管(qiāng)叟.(sǒu) 2.多音字 3.形近字

粤教版本-语文-高一-《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6 琵琶行(并序)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受权贵打击贬官江州司马次年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谪居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结心底。在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遇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 诗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寄寓了作者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境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主题深刻而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可以说,在封建时代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自身的形象都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其中有关琵琶演奏技巧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拟声、叠音等多种手法,精彩纷呈,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因而本篇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形象描绘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基础梳理 一、字音识记 贾.人(gǔ) 迁谪.(zhé) 嘈.嘈(cáo) 嘲哳 ..(zhāo zhā) 红绡.(xiāo) 钿.头(diàn) 虾.蟆(há) 呕哑 ..(ǒu yā) 二、重要词语 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遂命酒(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3.文言虚词 4.古今异义词 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 ..长句(古义:于是作。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整顿 ..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 说 数 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 说数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 内容感知 纯粹的数字在一般人眼中实在是枯燥乏味,所以一般人不太愿意跟数字打交道。而本文作者却对数字津津乐道,从自然数到负数、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复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或比喻,或拟人,或对比,使枯燥的数字洋溢着灵性与生气,展示了有别于艺术的“数学美”。 全文依照人类认识数的历史进程渐次展开,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引出数学史上的一个个发明。全文思路清晰,层次细密,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层进式。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衍.生(yǎn)契.机(qì) 一粲.(càn)言简意赅.(gāi) 2.多音字辨析 3.形近字辨析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 粲:鲜明美好。这里指美好的笑容。 2.近义词 原形·原型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3.相关成语 浩如烟海:形容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孜孜以求:勤勉地追求。 三、文学常识 1.沈致远(1929—),物理学家,江苏溧阳人。主要著作有《微波技术》《高温超导微波电路》《科学是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等。 2.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就是对事物进行介绍的一种文体。有关事物的特点、构造和作用等问题,是说明文的内容问题;而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构造和作用,就是说明文的方法问题。说明文的方法很多,根据它们的特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解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分析说明、数

字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 四、名篇名句 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否则我们不会采用十进位制。 剖析:用否定句点出自然数存在的意义,并用十个手指来说明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推断合理,形象自然。有了这样的原型作依托,原先有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概念,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严谨精确的特点。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的可能性很大,但作者决不武断,而是小心严谨,体现了科学精神。“否则”引出结论,见出作者思路的严谨和逻辑的缜密。 2.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剖析:此句同样点出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生活中的原型。商业贸易中有欠债的现象,借贷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读者很容易理解,使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作者用了“恐怕”一词,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显示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3.数学家一度认为这下子总算把整个数轴填满了。换句话说,所有的数都已被发现了。 剖析:“一度”和“填满”这两个词语是前一句话的重点。“一度”表示是一段时间的意思,而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填满”即有所有的数都被发现的意思,生动而又贴切。“换句话说”,又用了平实的说明性语言,交代了前一句话的内容,简明扼要。两句话相辅相成,使说明对象显得充实、不呆板,语言又富于变化。 4.数学家就将像圆周率那样无法用整数或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无理者,不讲道理也!不知道为什么圆周率背了这么个恶名? 剖析:第一句是在作诠释,把数的范围扩大了。接着从“无理数”的字面意思说起,用“不讲道理”引起人们的联想,博得一笑。又用一个反问句为“圆周率”鸣不平,把本来枯燥的说明对象变得可爱多了。 5.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剖析:这句话采用了比喻“雁翅般排开”、拟人“王者气象”等修辞手法,把零、负数和正数的关系和地位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重点语段 1.从“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到“是‘一无所有’还是‘四大皆空’”。 剖析:本段点出了“零”产生的意义及特点、原型:零是一切数之基础,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没有零,数学就走不了多远,因为没有办法表示更大的数;运算功能上,零的特点更加突出,可以表示“不变”和“万变”。最后用两个问句再一次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和想像,“一无所有”来源于通俗歌曲,“四大皆空”来自于佛教用语,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这一段还体现了作者思路的严谨和缜密,“首先”“其次”“还”,思路清晰,把“零”的意义阐述得简单明了又滴水不漏。最后又提出“零”的原型问题,照应了前两段的“原型”猜测。在段尾提出“原型”问题,与前两段不同,不落窠臼,思路活泼。 2.从“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可以插入无限多个分数以填充数轴上的空白”到“此率绵绵无绝期”。 剖析:这一段点出了无理数产生的原因。“填充”一词形象贴切,举出“圆周率”作为代表,轻松地达到了目的,因为圆周率是数学中运用范围相当广泛的一个数。又把北京图书馆藏书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译文及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译文及教案粤教版选修《唐 宋散文选读》 一、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欢乐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朗读李白《将进酒》。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二、破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五、自读,不明白之处、重点字词梳理 六、比较阅读。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课外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体字所表达的情感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羲之序如出一辙; 《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 最近学过的《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 七、简单探讨作者性格与文风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3《春之声》教案 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3《春之声》教案粤教版必修3 【目标】 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结合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学习诗化小说《荷花淀》,我们了解到并非每篇小说都可以按照写实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品读……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三、基本解读 王蒙被称为 " 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 "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 " 意识流 " 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1 、什么叫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 " 原样 " 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2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为例理解 " 自由联想 " 的运用:

明确: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 -- 火车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 3 、把握《春之声》的结构和主题 ( 1 )结构:《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 " 意识 " 流动。 小说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他借鉴了西方的 " 意识流" 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纯粹的 " 意识流 " 。小说采用的 " 放射性 " 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采撷特定时段的人文景观 , 语言结构独特 , 意象鲜明 , 反映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 , 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小说开始 ," 咣 " 车厢门关上 , 主人公进入闷罐子车这个特定环境 , 开始了他的感受、联想和回忆。 " 咣 " 车厢门打开 , 到站了 , 上下乘客 , 引进新的人物 , 引发新的事件 , 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车厢门开了又关 , 关了又开 , 直到主人公到站 , 小说结束。 " 咣" 语义的延伸和相互关联 , 系连了一个完整事件的始终 , 也构拟了清晰可感的时间序列。 王蒙自己也总结到: " 我打破常规 , 通过主人公的联想 ,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把笔触引向过去和现在 , 外国和中国 , 城市和乡村。满天开花 , 放射性线条 , 一方面是尽情联想 , 闪电般的变化 , 互相切入 , 无边无际 ; 一方面 , 却是万变不离其宗 , 放出去都能收回来 , 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 , 那就是坐在 1980 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 "( 《关于〈春之声〉的通信》 ) ( 2 )主题 岳之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 " 春的旋律 " ,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4 、《春之声》标题的含义 明确:题目 " 春之声 " ,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 & 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 , 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 , 都表征着那个时代生机勃勃、万象更新。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这一标题也蕴涵着 80 年代初期人们对 " 时代 " 的特定指认方式,包含了作者对于 " 历史"/" 现实 " , " 过去 "/" 现在 " 、 " 未来 " , " 落后 "/" 文明 " 等的思考。 (小说标题和关于春天的描写 , 新的内燃机车头 , 无不是应用象征手法来扣合 " 我们生 活中出现的希望和转机 " 这个主题。) 三、总结 附:板书设计 过去

语文:2.9《李商隐诗三首》名师导航(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9 . 李商隐诗三首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的诗含蓄朦胧,俊秀凄绝,意境深广,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这首无题诗从追忆昨夜的宴会写起,将曾经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再现,结尾却将欢情化为乌有,写出了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将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史记·屈贾列传》记叙了贾谊自贬谪之地长沙被召回后与汉文帝在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夜谈鬼神而让文帝着迷的事。李商隐的《贾生》一诗是对这个故事的咏叹。诗人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其着眼点,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日之柳之繁花似锦,令人陶醉,再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柳,与日之柳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之景。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走近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从祖父迁居郑州(今属河南)。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两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死后,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王女为妻。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曾入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止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其间也曾在朝任官,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 咬文嚼字 1.字音 西畔.(p àn ) 灵犀.(x ī) 送钩.(g ōu ) 射覆. (f ù) 嗟.余(ji ē) 转蓬.(p éng ) 舞筵.(y án ) 苑. (yu àn ) 2.多音字 3.形近字 ⎩⎨⎧河畔畔挑衅衅 ⎩⎨⎧相逢逢蓬松蓬 ⎩⎨⎧希冀冀羽翼翼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品评: “心有灵犀”指犀牛角中央为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 这个世界的音乐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 这个世界的音乐名师导航粤教版必修3 内容感知 “这个世界的音乐”是指动物们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它们有节奏、有规律,有的如小夜曲般悠扬婉转,有的如交响乐般气势磅礴。在作者看来,这些声音之所以可以称之为音乐,是因为它们跟人类的音乐一样,并不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即不是为了传达特定的、实际的信息。 作者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通俗幽默的笔调,用音乐把人类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联系起来,揭示了音乐的本质特征。虽是一家之言,但表达了先进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在科学和经济繁荣的社会里,对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面临拥挤和污染的人类社会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携.带(xié)骷髅 ..(kū lóu)戛.然(jiá) 鱼鳍.(qí)上颚.(è)缥缈 ..(piāo miǎo) 萦.绕(yíng)蟾蜍 ..(chán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近字辨析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 征募:招收募集。 领地:占有的土地。 和弦:音乐术语,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响。 迄今:到现在。 冒昧:言行不合地位、场合的要求,多用作谦辞。 2.近义词 流逝·流失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失,多用来指时光等抽象的东西。流失: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者被风力吹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多指具体事物的失去。 3.相关成语 戛然而止:形容一下子停住。 三、文学常识 1.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4),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年出版的《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2.《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四、名篇名句 诗文中描写动物声音的诗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 剖析:“聊以慰藉”以较轻较低调的口吻表达了内心的安慰感:毕竟还有人重视生物声学,“须得”更表达出一种欣慰。 2.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剖析: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其中大部分声音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描述动物世界,却模拟人类社会的情形,用“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来比拟大自然发出的无意义的声音,表达效果幽默生动,既有对人类的善意的调侃,又保持了和大自然平等的姿态,并把这种态度贯穿始终。 3.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它们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但音乐还是有的。 剖析:“看起来”含有否定意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有的研究结果是不认同的,而认为鸟类的声音中“还是”包含旋律优美的音乐。“还是”一词照应了“没有多少时间”,虽然显示了低调的态度,但语气是毋庸置疑的肯定——“还是有的”。 4.它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这是一种沉思的、若询若诉的音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剖析:拟人化的描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亲切感人。揣测性的语言描述出一幅美景,把读者引入其境,让人体会出画眉的人情味。这段语言文学色彩极浓,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和文学性。 二、重点语段 1.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像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嘈杂声,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像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剖析:文章开头从人类的声音说起。随着通讯系统的日益发达,人类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声音,这些声音中的大部分更像噪声,是没有意义的“废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现实生活的不满及对自然声音的渴望。最后一句“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由此点出了本文的主题:音乐,并引出下文对自然界创造的“音乐”的描绘与赞扬。iu 2.人类普遍地表现出创作音乐和欣赏音乐的需要。我不能想像,甚至在我们最古老原始的时代,当一些天才画家在洞穴里作画之时,附近就没有一些同样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在创作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