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敦煌曲子词

合集下载

敦煌曲子词及其文学史地位

敦煌曲子词及其文学史地位

的重要 内容 。表 现男 女恋 情及女 子 不幸命 运 的作 品
所 占 比重 较 大 , 艺 术 水 平 也 较 高 。如 敦 煌 曲 子 词
《 菩 萨 蛮》: “ 枕前发尽千般愿 , 要 休 且 待 青 山烂 , 水
பைடு நூலகம்

敦 煌 曲子 词 的 主要 特 色
作 为词 的初 期 形态 , 敦 煌 曲子 词 明显 不 同于后
宋 元 词 曲 的桥 梁 , 为 两 宋 词 甚 至 元 曲 的兴 盛 繁 荣 开 辟 了 道路 。 关键词 : 敦煌曲子词 ; 文学史 ; 地 位
来成 型 的 歌词 。吴 熊 和先 生 在 他 的 《 唐宋词通论》
敦 煌 曲子 词 概 述
“ 曲子词 ” , 是“ 词” 在 隋 唐 时期 的 早 期 名 称 之
士之 壮语 , 隐君 子之怡 情悦 态 , 少年 学子 之热 望与失
十 四首 ; 饶 宗 颐《 敦 煌 曲》 , 收 三百 一 十 八 首 ; 任- -J L 初编《 敦煌 曲校 录 》 , 兼及 《 五 更转 》 等俗曲、 佛曲, 有 五百 四十 五 首 , 之后又编定《 敦 煌 歌 辞 集 》, 扩 大 到
拙, 具 有元代 散 曲 的某 些特 征 。
( 二) 取材 广泛 , 风 格 繁 富
合倚 声 定文 、 由乐 定辞 的原 则 , 都 能 被之 管弦 发声 歌
唱 。它们 大 多来 源 于 民 间 , 比较 真 切 地 反 映 了社会
现存 的敦 煌 曲子词 数量 繁多 , 内容 广博 , 曲调 多 样( 有小 令 , 也有长调 ) , 已经 整 理 出 的 曲子 在 一 千
现, 对唐 五代 词研 究 的进 展带来 了新 的推动 力 , 而敦 煌 曲子 词对研 究 词 的发展 更具 有重 要意 义 。

敦煌曲子词名词解释

敦煌曲子词名词解释

敦煌曲子词名词解释敦煌曲子是指中国古代敦煌地区所创作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以悠扬、优美的旋律和典雅、含蓄的词意而闻名于世。

这些曲子广泛流传于唐代至明代之间,以及明代以后的民间音乐中。

敦煌曲子的词名在其文字表达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意义,下面对其中几个常见的词名进行解释。

1.《迎仙客》:《迎仙客》是敦煌曲子的一个重要曲目,因其旋律华丽、气势宏大而备受喜爱。

词名中的“仙客”指的是神仙来到人间的客人,表达了对神仙的仰慕和敬仰之情。

2.《悯农》:《悯农》是一首表达对农民辛苦劳作的歌曲,寄托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该曲以悲愤的旋律和词意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无边的苦劳。

3.《离骚》:《离骚》是一首颇具抒发情感和抱负之意的敦煌曲子。

词名中的“骚”指诗经中的《离骚》一篇,这首诗以豪放的意境和激烈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4.《青门引》:《青门引》是一首具有明快节奏和明亮旋律的敦煌曲子,常用作迎接贵宾或庆祝喜事的音乐。

词名中的“青门”即官府的大门,表达了荣耀、喜庆之意。

5.《江河悲萧寒》:《江河悲萧寒》是一首以悲怆的情感描绘江河水悲凉的敦煌曲子。

词名中的“悲萧寒”表达了对大自然冷寂无情的感叹,同时也映射人们心情的冷寂与失落。

6.《回梦游仙》:《回梦游仙》是一首描绘追求仙境的幻想和梦幻之曲。

词名中的“梦游仙”表达了作者对幻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7.《阳春曲》:《阳春曲》是一首表达春天美好的敦煌曲子,以温暖欢快的旋律和阳光般的词意呈现出春天的繁荣和生机。

敦煌曲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宝库中一颗闪烁的明珠。

这些词名不仅仅是曲子的名称,更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通过对其词意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敦煌曲子所传递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分享日志热门日志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分享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来源:徐木的日志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名词解释+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名词解释+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名词解释+论述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名词解释+论述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1、20、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21、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首推潘岳和陆机。

22、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缺少艺术形象和真情流露,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许询等。

23、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创作风格的评价。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史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感慨深沉、情调激昂,笔力矫健,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24、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刘宋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颜延之喜用典故、堆砌辞藻,成就较逊;鲍照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表现了寒士的慷慨不平,他们艺术成就高,影响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25、竟陵八友: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一时天下文士皆追随之。

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在当时名声最高的是“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敦煌词的草创面貌
朱孝臧《云谣集杂曲子跋》
(近代词学家 ,有《彊村丛书》等, 《宋词三百首》选编者) 谓《云谣集》三十首: “其为词朴拙可喜, 洵倚声椎轮大辂。”
词体初期状态的特点
1.有衬字
2.字数不定 3.平仄不拘 4.月》、《定风波》 6.曲体曲式丰富多样。 以齐言居多,间有长短句; 有单曲独用的,也有数曲联章的 。
《云谣集杂曲子》三十首
敦煌词曲最主要的抄卷
是词的总集之始。 教材所选的曲词不在其中。
敦煌词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言闺情与花柳,40占%;
边客游子之呻吟,占12%;
忠臣义士之壮语,占25%; 隐君子之怡情悦志,5%; 少年学子之热望和失望,4%; 以及佛子之赞颂,7%; 医生之歌诀,2%; 其他内容约占5%。
倚声椎轮大辂— 敦煌曲子词
倚声是按照乐曲的声情、句拍 填词 椎轮,原始的无辐车轮 大辂,大车;天子之车
敦煌曲子词, 或称敦煌歌辞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收164首; 饶宗颐《敦煌曲》,收318首; 任二北初编《敦煌曲校录》,兼及俗曲
佛曲,545首, 任二北后编定《敦煌歌辞集》,又扩大 到凡入乐者一概采录,计1200余首。
唐时敦煌乐之盛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凉州七城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琵琶长笛曲相和, 羌儿胡雏齐唱歌。”
敦煌石窟珍藏了一段弥足珍贵的词史
最早的《苏幕遮》大曲一套约作
于武则天末年; 最晚的或是《望江南》(边塞苦) 一首,是后晋出帝开运间 (944—946)的作品。 作品的年代以晚唐五代居多。
在敦煌发现大量词曲抄本的原因

大二上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大二上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汉魏风骨:汉魏风骨,出自陈子昂《修竹篇序》。

他所推崇的是汉魏时期的理想境界,是指汉魏文学中刚健有力、积极进取的壮美风格。

盛唐边塞诗派:唐初边关战事频繁,唐统治者为了捍卫而征讨四方,这成为了唐代边塞诗派形成的社会基础。

唐代边塞诗人主要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他们的诗不再有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

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大量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理,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作,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

此流派因为著名诗人韩愈和孟郊为代表,故名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柔弱的诗风,发扬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新的局面,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引入诗坛,从而扩大了诗的领域,推动了多种艺术风格的出现。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唐代古文运动:是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一场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

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

0507-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507-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1分19.《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
A.各国的国别史
B.各国的外交策略
C.各国国君的外事活动
D.纵横家的事迹、言论
主知识点:3.1.3.0、《战国策》简介
答案:D
解析:《战国策》多记叙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其主要目的是要听者信服自己的说法,所以往往大肆敷张道理,营造气势,因此造就了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A.《逸周书》
B.《春秋》
C.《国语》
D.《尚书》
主知识点:3.1.1、一、《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答案:D
解析: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汉初,有今、古文不同的传本。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这16篇后来亡逸了。
A.《九辩》
B.《九难》
C.《九歌》
D.《九议》
主知识点:4.4、第四节宋玉
答案:A
解析: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曾在楚襄王朝为官,职位不高,生活困窘。《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之一,虽思想境界不及《离骚》,然而从艺术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的精品。
1分18.在《九章》的下列作品中,一般认为写作时间最早的一篇是()
A.杜甫
B.李白
C.王维
D.李商隐
主知识点:19.2.1、一、五律七律兼擅
答案:A
解析:杜甫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他创作了超过前人创作数量总和的七律。唐人的七言律,在盛唐诸家以兴趣情韵见长,到杜甫手中,境界始大,感慨始深,无论模写物象,还是抒发性情,皆能摆去拘束,于尺幅之中,含有思飘云物、律惊鬼神的壮观景象。杜甫七律创作的全盛期在入蜀以后,他在寓居夔州以后所作律诗,这方面的成就,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之一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之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诗经楚辞部分1、风骚传统[诗骚传统]:“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

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风骚”传统。

2、风骚: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

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

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刺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4、采诗说:采诗说也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

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

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

《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靠乐官采集而来。

5、制诗说:宗庙祭祀和燕享等仪式中的乐歌,应是乐官、或巫、史奉命创制的。

6、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

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

《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7、四家诗:所谓的四家诗指的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

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

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毛诗晚出,创始人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是四家诗中唯一的古文经学。

8、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广阔,主要内容是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愿瞧和要求。

以下是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瞧对你有帮助。

敦煌曲子词是指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五代民间词,这些词具有质朴自然、清新明快的风格,感情真挚、直率,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敦煌曲子词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广阔,主要内容是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愿瞧和要求,如对战争的不满、追求爱情幸福等。

表现方法多种多样,如:大胆的想象、真切恰当的比喻、生动有力的夸张等。

在遣词造句、写景造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但它究竟是民间的歌唱,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

性灵说
清代袁枚主张:作诗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和诗才。

(1) 性情是诗的根本,性情以外本无诗;
(2) 性情要表现出诗人独特的个性,作诗不可无我;
(3) 诗人必须有才,诗人无才,不能役典籍,运心灵。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