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域外影响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总结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总结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总结敦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了中国西北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

近年来,学界对敦煌文化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本报告将对最近的敦煌文化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方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敦煌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历史、社会等方面。

在文学方面,研究者通过对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佛经和乐府诗等文献资料的研究,逐渐深入了解了敦煌文学的历史演变、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在艺术方面,敦煌石窟的壁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研究素材。

此外,敦煌音乐也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珍贵机会。

在历史和社会方面,研究者通过对敦煌文献和历史资料的研究,探讨了敦煌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其次,敦煌文化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古文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

敦煌石窟中的石刻和壁画是敦煌文化的重要遗产,但受到时间和环境的侵蚀,保存状况较差。

因此,如何保护和修复这些石刻和壁画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另外,敦煌文化的研究需要传承和创新,如何在传承中保持其文化价值的独特性,同时又与现代社会相契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也是敦煌文化研究面临的挑战,如何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敦煌文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最后,针对以上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在古文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应加强与相关专家合作,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石刻和壁画的保护水平;其次,在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可以通过整理和翻译敦煌文献、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促进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后,在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方面,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学手段,深入研究敦煌文学和艺术的内涵。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

敦煌文化研究报告敦煌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成为全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报告旨在对敦煌文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在历史、艺术和宗教领域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由于地处偏远,敦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环境。

在东晋时期,敦煌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才。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敦煌经历了多次兴衰,但其文化繁荣一直延续到唐朝。

三、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宝库”。

这些石窟是在400年多的时间里由艺术家们挖凿而成的,共有492个洞窟,大约有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100多尊彩塑。

这些壁画和彩塑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四、艺术特色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这些壁画的题材广泛涵盖佛教、道教、儒教等各种宗教、历史和民俗文化。

色彩鲜艳、构图精巧的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技法的独特之处。

五、对艺术史的影响敦煌文化对中国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壁画中展现的丰富多彩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参考。

敦煌艺术还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对西方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对宗教的影响敦煌文化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描绘了佛陀的故事和佛教的教义,帮助人们理解佛教的教义和心法。

此外,敦煌莫高窟也成为佛教信仰者朝圣的重要地点。

七、结语敦煌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对中国艺术和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1. 陈志刚,敦煌艺术概论2. 李秀华,敦煌文化史3. 刘利宾,世界敦煌文化研究前沿。

21世纪敦煌变文研究综述

21世纪敦煌变文研究综述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9年3月第37卷第1期Mar.2019Vol.37No.120世纪初期,敦煌遗书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学的广泛关注,在这些数万卷的遗书当中,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文学类作品就是变文了。

近年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虽然在日本、欧美等国也有不少学者对变文的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国内的研究水平明显高于国外。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构想的提出,敦煌变文再一次进入世人眼中,在新时代背景下,敦煌变文的研究依旧焕发着耀眼的光辉。

随着对变文研究的深入,出现了相当多综述类文章,为后辈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笔者拟主要概括进入21世纪后(2000—2017)中外学者对敦煌变文的研究状况,由于检索不便等原因,综述重点集中在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上。

一、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在敦煌变文刚被发现的时候,学者对变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理、校勘、考证以及注释等方面,一系列敦煌变文汇集本相继出现,自学术史上第一部变文集——周绍良先生的《敦煌变文汇录》(1954)出版后,相继出现了王重民等先生编写的《敦煌变文集》(1957)、潘重规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新书》(1984)、黄征等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1997),这些都代表着学术界变文整理的最高水平。

在21世纪头十年中,出现了项楚的《敦煌变文选注(增订本)》[1],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释非常详尽,而且兼顾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大大地减轻了研究者阅读文本时的障碍,代表了当时变文研究的最新水平。

敦煌变文的整理校注工作,可以说一直是整个敦煌变文研究领域中做得最好的部分之一,很多学者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工作,但由于出土的文献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等问题,整理出来的变文文本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因此,不少学者积极发表学术论文陈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从整体上看,这些校注商补多集中在《伍子胥变文》《孟姜女变文》《王昭君变文》《目连变文》《秋胡变文》《庐山远公话》《李陵变文》等作品中的字词方面,还有一些是针对已出版的变文汇集本的校注或者是变文残缺篇名的考证。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最为辉煌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上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底,敦煌莫高窟经历了约1000年的时间,历史的长河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展示艺术成就最为壮观的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国内外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敦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历史资料。

本文将对敦煌研究的现状与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读者深入了解敦煌研究提供全面而系统的信息。

一、敦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敦煌研究自20世纪初开始兴起,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丰富成果的学科领域。

早期的敦煌研究主要是考古学家对敦煌莫高窟的发掘和整理,他们对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艺术与宗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后来的学术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外对敦煌研究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敦煌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涉及内容也日益丰富。

此后,中国敦煌研究中心、中国敦煌研究院等一批专门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加快了国内对敦煌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海外也有一批学者深入敦煌研究,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雕塑、壁画中的文字和神话故事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考察和解读。

敦煌研究的现状是非常令人鼓舞的,能够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历史资料。

二、敦煌研究的成果与亮点1. 敦煌壁画与雕塑研究壁画与雕塑是敦煌莫高窟的两大艺术瑰宝,也是敦煌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敦煌研究中,壁画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敦煌壁画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敦煌雕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内容深受学者们的喜爱,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雕塑技术和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也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研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而敦煌愿文研究作为敦煌研究的重要分支,也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对敦煌愿文研究的现状和成果进行综述,包括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成果等方面。

敦煌愿文是指敦煌文书中的愿望文,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心愿、期望和祈祷等内容。

这些愿望文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和生活的重要窗口。

在敦煌文书中,愿望文的种类繁多,包括祈福文、祈雨文、祈福祈愿文等。

通过对这些愿望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思维方式。

在敦煌愿文研究中,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等。

文献学主要通过对敦煌文书的阅读和研究,来了解愿望文的内容和形式。

考古学主要通过对敦煌遗址的发掘和调查,来了解愿望文的出土背景和历史地位。

历史学主要通过对敦煌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来了解愿望文的历史背景和变迁。

这些研究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敦煌愿文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敦煌愿文研究的对象方面,主要包括敦煌文书中的愿望文和相关文物、敦煌墓葬中的愿望文和相关器物等。

这些研究对象的丰富多样性,使得敦煌愿文研究成为一个兼具文献学、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这些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敦煌愿文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价值。

敦煌愿文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对敦煌愿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人们的心愿和期望,从而把握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敦煌愿文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研究对象的保护和整理、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完善等。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敦煌愿文的研究和保护,为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外敦煌艺术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敦煌艺术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敦煌艺术的研究现状
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独特的艺术现象。

国内外学界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作品的研究
在艺术作品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于敦煌艺术中的绘画、雕塑、佛像、壁画等。

在研究手法上,学者们运用了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等多种方法,如考古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史等,对敦煌艺术作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分析。

二、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
敦煌壁画、佛经、音乐、偈颂等均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主要从历史思想、文化背景、佛教文化等角度,对敦煌文化进行深度剖析与解读。

三、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学者们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围绕文化遗产、壁画保护、数字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总的来说,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敦煌艺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仅拓宽了对敦煌艺术本身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明、艺术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敦煌变文百年研究述评

敦煌变文百年研究述评

1 . 从 国 内看 ,相 关 的研 究主要 集 中在 以 下几 个方 面 1 . 1 敦煌 变文文 献 的校勘 、整 理和 注释 此 项 工作是 敦煌 变文是 重点 ,成就 十分 显著 。王重 民 《 敦煌 变文集 》 ( 1 9 5 7 ) , 潘重规 《 敦 煌变 文集新 书》( 1 9 8 4 ) , 黄征 、 张涌 泉 《 敦 煌变 文校注 》( 1 9 9 7 ) 分 别代表 了 5 O 年代 、 8 0 年 代和 9 O 年 代敦 煌变 文 校注 的成 就 。尤其 是 《 敦 煌 变

敦煌变文百年研究述评
张智文 天津 外国语 大学 国际传媒学 院
摘 要 :2 0 世 纪初期 ,敦煌 变文 的发现 弥补 了中国文学 史发展 的重要 一环 ,众 多学者从 变文 的名称 、起 源 、体 制 、 影响及 其 与宗教 、 艺术 的关系 等各个 方 面进行 了研 究 。本 文 拟对 敦煌 变文 百年 的研究 做 一简单 的 总结 , 梳 理其脉 络 , 探 讨研 究 中的得失 。 关 键 词 : “ 我认为用 ‘ 变文’统称这类
通俗 文学作 品是 可取 的 ,也 是必要 的 ,… …就 狭义 来说 , ‘ 变 文 ’专指那 种有 说有 唱、逐段 铺 陈的文 体 ,这 是普遍 同意 的 。 不过 , 除此 以外 的其他 说唱文 体 , 也可 以称 为 ‘ 变 文 ’或 者 ‘ 变 ’ …… ”f 4 项 楚在书 中将 变文 分为 了广 义和
狭义之分,我们现在通常所用的 “ 变文”一词属于广义上 的‘ 变文 ’ 概念 。 然而, 以张鸿 勋为代 表 的学者认 为用 “ 变
文 ”一 词定义所 有敦 煌说 唱文 学的做 法并 不妥 当。 目前学 界对 此 的意见 尚未统 一 。 此 外 ,关于变 文 的起 源 ,学术 界也存 在争 论 ,论争 的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以其丰富多彩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

自20世纪初以来,敦煌研究在中国和国际上一直备受关注,成为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对敦煌壁画和文献的研究中,愿文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不仅对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对佛教文化和传播、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对敦煌愿文研究的现状与成果进行综述。

一、敦煌愿文的发现与特点敦煌愿文是指在敦煌莫高窟中出土的一类特殊文献,其主要形式是写在竹简、帛书和纸张上的经文、佛经等文献。

这些文献大多是用梵文、汉文和吐火罗文书写的,内容涉及佛教经典、论著、经传及历史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敦煌愿简,这是指写在竹简上的一类文献,通常是佛经、论著和诵经文献,通过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佛教在唐代敦煌地区的传播状况、佛教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敦煌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对于研究敦煌和当时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初以来,敦煌愿文研究一直是中国和国际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研究敦煌愿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敦煌愿文的整理与研究敦煌愿文的整理工作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院和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负责,他们通过整理、翻译、考证等一系列工作,对敦煌愿文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

通过这些工作,不仅对敦煌愿文的数量、类型、内容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而且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2. 敦煌愿文的文字学和语言学研究敦煌愿文的文字学和语言学研究主要是指对敦煌愿文所用文字、语言的研究。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梵文和汉文的翻译、注释、对照等工作,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敦煌愿文的内容和特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敦煌愿文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主要是指对敦煌愿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通常需要结合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敦煌愿文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变文域外影响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纵观变文研究逾百年的历史,一方面,在关于变文来源的研究中,域外对变文的影响因素已有较为充分的讨论;另一方面,就变文对域外的影响而言,中日韩三国学者从中日、中韩比较的角度展开了系列研究,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极大的探讨空间,极有可能成为变文研究新的发展点。

关键词:敦煌变文域外影响研究综述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大批敦煌遗书以来,国内外专家对其展开了系列研究。

变文是敦煌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文研究在敦煌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敦煌变文研究史已逾百年,其成果十分丰硕,但相关跨国、跨民族比较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探讨空间。

针对这一现象,急需对相关域外影响研究进行梳理,从而挖掘变文研究新的发展点。

众多学者对敦煌变文先行研究进行过梳理,其中尤以李小荣的梳理最为细致、全面。

李小荣在《敦煌变文》一书中以时间为主线,对敦煌变文的研究成果分三个阶段进行了整理。

[1]其整理分期清晰,既对变文研究史进行了整体宏观把握,又对变文的文献整理与个案研究分阶段、地区进行了详述。

以下拟按李小荣的分期方式,对变文的域外影响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梳理,从而总结变文域外影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发展空间。

一.变文作品之零星刊布及变文含义、来源之论争阶段(1909-
1949)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变文研究的起步时期,零星刊布了一些变文作品,并围绕变文的含义、来源展开了初步探讨。

其中,涉及域外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变文来源的论争方面。

关于变文的来源,当时学界分为外来说、本土说两派。

其中,外来说又包括讲唱文体影响说、俗讲话本影响说两种主张。

胡适联系佛教转读、梵呗、唱导的传教方式,最早提出变文源于佛经翻译文学的观点。

[2]郑振铎进一步明确指出佛经文学中韵文散文相结合的新文体对;“;变文;”;的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关德标则认为转读的方式使得佛教深入民间,并逐渐演化出变文作品。

[4]这些学者都认为佛经文学的新文体是促生敦煌变文的直接要因。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变文源自佛教俗讲话本,并对佛教俗讲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如向达的《唐代俗讲考》[5]、孙楷第的《唐代俗讲之轨范与其本之体裁》[6]、傅芸子的《俗讲新考》[7]等,都论及此观点。

日本的山崎宏、那波利贞、小野胜年等佛教史学家围绕俗讲与俗讲僧展开研究,也论及变文源于俗讲的问题。

[8][9][10] 如上所述,敦煌变文研究初期,在对变文作品的内容、文学史价值进行评述的过程中,学者们论及变文来源问题,多主张外来说。

这一时期,尚无学者就变文对域外文学、文化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

二.较大规模的作品之专集整理与研究阶段(20世纪50-70年代)
1950年之后,敦煌变文研究的研究队伍与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与第一期不同,这一时期关于变文来源的论争更倾向于本土说的观点。

虽然关于变文来源的域外影响研究不多,但这一时期出现了关于变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