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课件PPT1

第一讲刑事科学技术概述

内容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与对象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体系

四、同一认定理论

五、种属认定理论

六、物证鉴定的概念和种类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与对象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

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物证。

(二)物证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物证是指能够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

2.分类

(1)根据物证的不同特性划分

①物体、物品物证

②痕迹物证

③文书物证

④化学物证

⑤生物物证

⑥音像物证

(2)按物证的来源不同划分

①来源于人体的物证:人体印痕;人体运动习惯;人体外貌;人体气味;人体物质。

②来源于物体的物证:物体实物;物体印痕;物体物质

③来源于动物体、植物体的物证:动物体、植物体的印痕:动物体、植

物体的物质

④与环境相关的物证:温度、湿度,气味,灯光,烟雾、火焰,物体、

痕迹的位置、形态。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分析案件性质,确定是否立案

(二)分析作案手段、作案过程

(三)分析作案人的特点

(四)提供侦查方向

(五)有助于审查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六)认定作案人、作案工具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体系(一)总论

(二)分论

1.刑事摄影技术

2.痕迹检验

3.文件检验

4.刑事化验

5.法医物证

四、同一认定理论

(一)概念

同一认定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经验的人,通过对案件中多次出现的物品、物质或痕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是否来源于同一个客体的认识活动。

(二)类型

1.根据同一认定的对象不同(1)人身同一认定

(2)物体同一认定

(3)动物体或植物体同一认定

2.根据同一认定所依据的特征不同

(1)依据客体的形象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指纹、足迹、工具、枪弹、车辆)

(2)依据客体的物质成分或结构特征进行同一认定(血迹、精斑)

(3)依据客体的运动习惯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笔迹)

(4)利用断离体断裂边缘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破碎的玻璃、钳断的金属丝、折断的刀尖等)

五、种属认定理论

(一)概念

种属认定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经验的人,通过对物质或痕迹进行检验,确定物质属性或遗留痕迹的物体的种类,或是比较两种物质的属性是否相同的认识活动。

(二)类型

1.物体种类认定

2.物质属性认定

六、物证鉴定的概念和种类

(一)物证鉴定的概念

物证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具有专门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受公、检、法、司机关的指派或聘请,根据委托鉴定单位提出的要求,对案件中有关物证方面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检验,并作出鉴定结论的一种特殊科学活动。

物证鉴定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物证鉴定是根据有关部门办案人员的要求进行的

2.物证鉴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

3.物证鉴定的任务是解决委托单位提出的要求

4.物证鉴定是一项诉讼活动

(二)物证鉴定的种类

1.按照物证鉴定的对象不同划分

(1)痕迹物证鉴定

(2)文件物证鉴定

(3)化学物证鉴定

(4)生物物证鉴定

(5)音像物证鉴定

2.按照物证鉴定解决问题的不同划分(1)同一认定

(2)种属认定

(3)其他技术鉴定

刑事科学技术

第一节刑事科学技术概论 一、刑事技术概念与研究对象 刑事技术通常是指刑事物证技术,它是公安、司法机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依法对案件中可能成为物证的物品、物质、文书和痕迹进行发现、提取、分析、记录和鉴定时,所使用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物证。 物证是指能够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 (一)人体物证:伤亡的人身、尸体和人体组织、体液、排泄物及其斑迹。 (二)痕迹物证:手印、足迹、牙印、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和整体分离痕迹。 (三)文件物证:书写的标语、传单、信件、作案留言、货币、票证、印章印文等其他印刷品以及摄录的人像、录音、录像。 (四)物品物证毒物、毒品、纤维、炸药、金属碎屑、塑料、橡胶玻璃、泥土等.(五)关联物证:现场访问笔录、勘查笔录、现场绘图、现场照相、现场摄相。 二、刑事技术的任务 1、发现、提取和记录犯罪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证 2、查明形成痕迹、遗留物质的条件、机理和原因。 3、确定案件中物证的种类属性。 对物证或物证所反映的客体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或物进行鉴别。 如:根据人体伤痕推断凶器的种类。 锐器创通常反映为:创口哆开,可呈梭形、菱形或裂隙状;创缘整齐,无挫伤带;创角锐利;创壁平滑;创腔中无组织间桥;创底平整,多小于创口。 钝器创通常反映为:创口常呈不规则状;创缘不整齐,常有明显的挫伤带或呈撕裂状;创角钝或呈分裂状;创壁参差不齐;创腔中有组织间桥;创底较大而不平整,常大于创口而成囊状。 4、解决人和物的同一认定问题. 5、解决案件中其他技术问题以及研究和开发新技术。 其他技术问题:如图片中的人像、物品认证,视频录像的人物鉴别,动作习惯和整体分离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等。 开发新技术:如视频侦察技术、GPS精确定位或通讯信号模糊碰撞、潜在痕迹物证显现的新技术等。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分析案件(或事件)的性质,确定是否立案。 (二)分析作案手段、作案过程 (三)分析作案人的特点 (四)提供侦查方向 (六)认定作案人、作案工具 (五)有助于审查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四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体系 1.刑事摄影:现场照相、辨认照相、物证照相、检验照相以及现场录像等。 2.痕迹检验:手印检验、足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枪弹痕迹检验以及牙印、车辆痕迹检验等。 3.文件检验:笔记检验、言语识别、印章检验、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等。 4.刑事化验:毒物化验、毒品化验以及附着物、遗留物、残留物的检验。

科学技术史学习报告doc

科学技术史学习报告 篇一:科学技术史课程心得 读史使人明智 ――《科学技术史》课程心得 这是我第一次选择人文社科的公选课,更确切的说,我在选择课程时并不知晓它的分类,我道它还是科学技术类的呢。不过正值我对工科的学习感到疲倦的时候,学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也好。 首先,我先说说科学技术史的内涵。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它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也难怪我会在判断上出现偏差。 学习这门科学,我的收获颇丰。 首先,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史为镜可以使人耳聪目明。科学技术史的内容广泛丰富,几乎涉及人类与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类数千年来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是一部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通过科学技术史的学习,我们能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裂解一些著名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 的教训, 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其次,培养科学精神。尤其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

力。回顾我国20 世纪的教育,不难发现,学校的科学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传播,致使许多学生虽接受了多年的科学教育,掌握了大量科学知识技能,却领悟不到基本的科学精神。 再者,能使人们看见科学技术发展的真实过程。吴老师常说,科学技术史就是尽可能的还原真实的人事物,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科学技术史并不是成功的科学家、工程师们的光荣史,里面有大量的失败、屈辱和不光彩的东西,也并不是“天才+勤奋”必定导致“成功” ,机遇的作用不可忽视。认识清楚了科学技术的真面目,才可能避免将好的事物推向自己的反面的可悲结局。 还有,就是对分工过细的弥补作用。如今学科分化现象很明显,问题研究得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但“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正如西德前总统施密特所说,如今的专家们每人都着力于本学科领域的一个点,好比挖了个洞,越挖越深,可是别人的洞里有些什么,他几乎一无所知。通过对科技发展史的学习,可以或多或少地弥补一些这方面的缺陷,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懂历史的人是愚昧的,不懂科学的人 是无知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对人类的科学文化做出过 卓越的贡献。可是为什么我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为什 么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要回答这些十分重要 的问题,就要学习科学技术史。 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科学给人知识,历史给人智慧。也许我该把这句话作为此文的主题,不过我更愿把它放在这里,因为它很好地总结了整篇文章。

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 讲 稿 西南政法大学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刑事案件与刑事科学技术 一、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又叫刑事犯罪案件。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享有侦查权的机关(公安、国安、检察等)立案侦查处理或被害人自诉的,触犯刑律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案件。 刑案构成两个基本条件: 所发生事件必须是犯罪事实。即必须存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应予处罚的行为事实(作为和不作为),这些事实已经触犯了我国刑律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行为事实必须经过有侦查管辖权的国家侦查机关审查、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 根据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行为过程,刑案存在的形式有三种: 1,预谋犯罪案件。 2,现行犯罪案件。 3,既遂犯罪案件。 根据诉讼程序,刑案可以分为公诉案件、自诉案件。 二、刑事侦查 是指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为了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查缉犯罪人,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总称。又被称为侦查、犯罪侦查。 1,它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只能由法定的侦查机关行使。 《宪法》、《刑诉法》规定三机关:国安、公安、检察的侦查部门和海关反走私犯罪侦查部门,分别行使各自职能范围内的侦察权,对各自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并侦查。 2,它是侦查机关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专门调查工作主要指:勘验、检查、搜查、侦查实验、侦查辨认、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等。其目的、方法、程序、结果都与一般性调查工作有严格区别。 侦查行为中的强制性措施仅限于刑诉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只有侦察机关有权使用的措施。 1、侦查行为是一项法律行为,侦查活动只能依法进行。 《宪法》、《刑诉法》、《刑法》和部门法规。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张帅20094022004 阅读方法:1.检索阅读 2.分析阅读 作业步骤:1.课本的各章节的简述 2.读后感 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至四千多年前) 一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二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石器的制造火的使用 三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原始耕作技术动物的驯养 四原始工艺技术 制陶蚕丝的开始利用和原始纺织技术建筑交通工具 五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天文学知识的萌芽数学知识的萌芽其它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的医和药六原始自然观 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一奴隶制度的出现和科学技术 二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三农业生产技术 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开始形成耕作制度耕作技术 园艺、蚕桑和畜牧 四手工业技术 建筑纺织染色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出现酿酒 五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天文学数学 六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夏小正》和物候知识有关气象、地形和地图的记述 七初期的医药学 巫和医德分化药物与汤液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

八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天命观的形成阴阳、五行和八卦说 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二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生铁、钢和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冶铁业的兴起与铁器的逐渐普及 找矿经验和采矿技术 三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吕氏春秋·上农》等篇所反映的精细耕作技术 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知识 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灌溉工程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 五《考工记》——手工业救赎规范的总汇 《考工记》的产生车辆的制造弓箭的制作钟、鼓和罄等乐器的制造练丝、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数学知识 六《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光学知识力学知识和时空观几何学知识及其它 七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对行星和恒星观测的数量化天象观测的重要成果古四分历法 算筹、筹算和十进位值制 八地学著作的出现 《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 九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医药学的发展和名医扁鹊《黄帝内经》的整体观、脏腑经络说和阴阳五行论《黄帝内经》的防治思想、病因说及解剖学知识 十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 天与地的相对关系问题宇宙本原和宇宙无限性问题 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一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二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牛耕法与新型农具代田法和区种法《氾胜之书》 园艺、养马、蚕桑的发展水利工程 三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技术的成熟 生产工具和兵器铁器化的完成冶铁新技术 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 四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刑事科学技术完整版

1.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①为立案提供客观依据②查明案件的初始情况③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④利用物证串并案件⑤甄别、印证其他证据 2.加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手上的附着物脱落附着于承受客体表面形成的手印为加层手印。 3.减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将客体表面的附着物沾起而形成的手印。 4.平面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只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凸起结构无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5.平面减层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造痕体的凸起表面将承痕体表面的附着物质粘附起来而形成的平面足迹。 6.立体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凹凸起结构具有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7.原始现场:是一个没有伪装、未被破坏、毫无变动的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犯罪动机、目的、手段、方法、过程和行为结果的现场。 8.枪弹痕迹:是指从枪管发射弹头、弹壳上的枪支机件作用形成的痕迹及弹头击中物体所留下的弹道痕迹的总称。 9.枪弹贯通伤:弹头射入人体形成创道又射出体外的枪弹伤。此类刨伤有入口、出口和创管,有时有空腔效应。 10.侵彻:尤其指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弹头活力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 11.工具伤痕:是指犯罪嫌疑人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时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12.工具表面特征:多是一些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凸起点、线、面状的特征或凹

下的点、线、面状的特征。 13.变动现场:是指由于人为或者其他外来因素的原因,使现场的原始状态受到部分或者全部改变、破坏的犯罪现场。 14.刑事摄影内容:现场摄影、物证摄影、辨认摄影、检验摄影。 15.刑事摄影的种类:方位摄影、概貌摄影、重点部位摄影、细目摄影。 16.相向拍摄法:从相对的两个方向依次拍摄某一对象。 17.多向拍摄法:围绕被摄客体从三个或四个方向进行交叉拍攝的方法。 18.细目摄影原则:影像清晰、完整、不变形。 19.尸体辨认摄影种类:尸体的相貌摄影、全身衣着摄影、尸体特殊标记摄影。 20.检验摄影种类:分色摄影、紫外线摄影、红外线摄影、激光摄影。 21.物证摄影主要方法:原物大摄影、直接扩大摄影、脱影摄影、文件翻拍等方法。 22.比例拍摄法:在进行细目摄影时,为了标明被拍客体的实际尺寸而采取的拍摄方法。拍摄时,将比例尺置于被攝客体的同一平面上(注意将比例尺有细节分划的一侧朝向画面中心。但不能遮挡客体的原貌和特征),使摄轴垂直于被攝客体中心、镜头主面与客体表面平行.连同比例尺一并拍摄下来。可根据被摄客体的特点,分别选用黑白比例尺、彩色比例尺和透明比例尺。 23.微量物证分析:是采用理化检测手段,对物质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以及物质组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手印乳突花纹的特点有三个特点: 人各不同;指各不同;终生基本不变。 2.乳突线纹的细节特征有哪九个 乳突纹线间局部的细小结构和具体形态,起点、终点、小点:<1mm、短棒:1-5mm、

刑事科学技术课程学习大纲.doc

《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法医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刑事科学技术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技术手段。 刑事科学技术是法医师必须熟悉,但不专门从事的技术工作,是法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因此,是法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①刑事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②刑事案件现场勘查;③刑事摄影;④手印、足迹、枪弹痕迹、工具痕迹、笔迹、印刷文件、污损文件等检验;⑤言语识别、相貌识别和人相鉴定以及微量物证分析等。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种属鉴别和同一认定,掌握痕迹检验及刑事摄影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熟悉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技术,熟悉文件检验、刑事化验的基本过程;同时要求比较系统的理解法医学与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与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初步的办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熟悉刑事科学技术的对象、任务、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法医学和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便于在法医学检案工作中着眼于全案的客观实际,把法医检验置于案件侦破工作的大系统之中,充分发现和利用人身伤亡案件中的各种物证、书证,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充分、有力的线索和证据。 为了使学生系统和牢固地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法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国家教委规划教材,结合实践经验和体会,编写本大纲。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通过介绍刑事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一般方法和鉴定工作程序,从而掌握刑事科学技术的种属鉴别和同一认定;熟悉刑事科学技术所研究的对象、任务、作用及其内容;了解法医与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

2018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基础考研大纲

2018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基础考研大纲一、刑事科学技术基本概念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 1、事件的内部关系 2、物证 3、现场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任务 1、收集物证 2、为破案和诉讼提供线索和科学依据 3、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刑事科学技术理论体系 4、为非刑事领域里涉诉案件提供物证鉴定 (四)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 1、在立案阶段的作用 2、在破案阶段的作用 3、刑事科学技术可以为确定案件的性质提供科学依据 4、刑事科学技术可以为分析案情提供线索

5、可印证其他证据 二、刑事科学技术基本原理 (一)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 1、物质交换和转移的概念 2、物质交换和转移的机理 3、物质交换和转移的特点 4、物质交换和转移的分类 5、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的意义 (二)同一认定 1、同一认定的概念 2、同一认定的模式 3、同一认定的理论根据 4、同一认定的类型 5、同一认定的步骤和方法 6、对同一认定结论的审查 (三)种属认定 1、种属认定的概念 2、种属认定的理论依据

3、种属认定的分类 4、种属认定的方法 5、种属认定在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的作用 6、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区别和联系 三、刑事科学技术基本方法 (一)观察分析法 1、直接观察法 2、间接观察法 (二)图像记录法 1、照相记录法 2、摄录像记录法 3、扫描记录法 4、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5、静电复印记录法 (三)图像比对法 1、并列比对法 2、拼接比对法 3、构图比对法

4、重叠比对法 5、综合比对法 (四)物理检验法 1、物理量测定法 2、光学检验法 3、吸附与转印检验法 (五)化学检验法 1、显色反应 2、沉淀反应 3、结晶反应 4、气体反应 5、焰色燃烧反应 6、染色法 (六)仪器分析法 1、色谱分析法 2、光谱分析法 3、质谱分析法 4、中子活化分析法 5、扫描电镜分析法

中国科学技术史 考试范围

名词解释(七选四)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1]。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4、《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5、《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科技史论文

论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 摘要:16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比常人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而作为艺术家、思想家、数学家、建筑师,达芬奇更以绘画成就称誉。在大师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圣母”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在他笔下,一系列富有人性之美的圣母形象折射出文艺复兴的真精神。本文试从题材、结构、技法、以及画家幼年起形成的心理机制等方面,按时间顺序对几幅画作出分析,以探讨达芬奇笔下的圣母之美。并比照大师之前及同时代画家的圣母像画作,揭示文艺复兴之“人”的精神。 关键词:文艺复兴;达芬奇;圣母;人性之美 西方艺术史上的文艺复兴盛期,指15世纪末叶到16世纪中叶,这时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美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则是其突出的代表人物。他是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作家、数学家、医学家、制图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他的艺术和科学研究生涯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知识探究的深切的爱。他是无愧于“全能的人”之称号的。他在绘画上的创新手法影响了他过世后一百多年的意大利及欧洲各国的艺术。他创造的“晕染法”使物体轮廓线、画面调子更加柔和且富于立体效果;而“明暗法”则使得描绘对象仿佛具有真切的错觉效果[1]。这在他笔下的圣母肖像中得到深刻的体现。达芬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 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452年生于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芬奇小镇。其父是一位精力充沛、相当有名的律师塞尔?皮埃罗?达?芬奇,他与一贫穷的酒家侍女卡特琳娜生下了这个孩子,却没有娶可怜的姑娘为妻。根据文件记载,一般认为五岁之前的列奥纳多由其生母抚养,五岁后回到父亲身边,由继母和祖父抚养。虽然衣食无忧且不乏亲友的疼爱,但作为一个五岁的男孩即离开生身母亲,这种影响将是贯穿其一生的,而且后来也反映到达芬奇的作品中,他笔下的女性无一不慈爱、美丽、祥和,神情中既有母性的光辉,又有圣母般的圣洁。在达芬奇一生的创作中,“圣母”似乎是他比较偏爱的题材。 在1473——1475年间,达芬奇完成了《受胎告知》,这是最初体现达芬奇风格的作品之一。它采用15世纪绘画中常见的横披式构图。这幅画取材自《圣经?新约》,是传统的宗教题材。这一时期圣母题材的作品还有《加罗法诺的圣母》(1475),和《贝诺亚的圣母》(1478,又名《持花圣母》),两幅画都是描绘年轻的玛丽亚怀抱圣婴逗其玩耍的情景。构图单纯简洁,造型也自然优美。前者圣母表情安详平静,手拿一支野花在逗幼儿抓握。而后者则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画上的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幸福的微笑,白胖可爱的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拈鲜花与婴儿逗乐。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开始为公爵效力,在这里一直工作了17年。在“米兰十七年”中,达芬奇于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从事开拓性的探索。绘画方面,达芬奇创作了《利塔的圣母》(1490,又名《哺乳的

刑事科学技术题

《刑事科学技术》模拟试卷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 1.刑事科学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2.调焦。调焦是指调节物像相对的距离,使不同距离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拍照要求清晰成像在像面上,或者将某些景物成像模糊的过程。 3.斗型纹。斗型纹内部系统中心有一条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曲形线,上部及两侧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浪线或横直线构成。 4.步态特征。人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 5.笔迹。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运笔特征主要表现在(起笔)、(收笔)、(行笔)和(连笔)特征上。 2.摹仿笔迹按摹仿手法分三种:()、()、()。 3.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包括()、()、()和()。 4.足迹按造型客体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不能进行人身同一认定。 5.弹壳在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有()、()、()、()、()。 6.近距离摄影中,理论上增大影像的方法有()和()。 7.感光度低的胶片,宽容度()。 8.左手伪装笔迹有机械性特点,表现为(左高右低)。 9.常见的制式枪弹是由弹头、弹壳、()和()构成的。 10.枪管的内表面叫枪膛,它可分为线膛、()和()三个区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照相机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2.目前能进行红外线反射摄影的波段是750nm~1350nm。 3.弓型纹由内部、外围和根基三个系统所构成。 4.人行走时,碾脚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痕迹是蹬痕。 5.穿鞋足迹不能对留痕鞋进行同一认定。 6.用石膏制模法提取足迹前,必须将足迹中的石块,树枝,树叶等杂物清除。 7.人行走时步角越大,其躯干越后仰,重心后移。 8.一般性伪装笔迹的基本类型有:(1)伪装书写水平;(2)改变字的正常形态;(3)破坏字的结构;(4)改变运笔方式。 9.错别字特征中的别字,包括:(1)同音别字;(2)形近别字;(3)义近别字。别字也是出现率较低的特征,习惯性的别字特征上符合也是认定结论的依据之一。 10.物质受激发光的强度,与激发光的波长、温度、浓度、强度及湿度等的影响有关。 四、不定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属于射击弹头上痕迹特征的是()。 A.“小旗”痕迹 B.阳膛线磨损特征 C.进膛磕碰痕迹 D.主要棱线与次要棱线 2.在笔迹鉴定中,下面属于搭配特征的是()。 A.笔画之间的交接部位 B.相邻笔画之间的搭配距离 C.偏旁之间配置的高低远近 D.笔画之间的长短比例关系 3.某现场提取的手印全长为180mm,下面不接近犯罪嫌疑人身高的是()。 A.170cm B.176cm C.182cm D.188cm 4.白色塑料表面遗留的汗液手印,采用()显现法效果不好。 A.铝粉 B.青铜粉 C.黑色磁性粉 D.“502”粘合剂 5.显现血手印,采用()显现法效果不好。

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

《科学技术史》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科学技术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类型: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36 授课学时: 30 实践(实验)学时:6 学分:2 适用对象: 小学教育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课程基本理念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具有史学和哲学性质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从事通过大量的史料生动地再现科技发展的历史,力求做到论从史出,以论带史,史论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该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课程教授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要求教师对科学技术史有深入的见解,注重从文化视角分析科学技

术,力图揭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具体目标 1、了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3、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刑事科学技术整理

刑事科学技术 第一章刑事技术基本理论 1.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科学证据的专门技术。刑事技术手段行使的主体是公安司法机关及其所属的、被授权承担刑事技术工作的科研部门和院校;研究的对象是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物证;任务是运用技术手段发现、提取从而收集证据,通过检验和鉴定物证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学科性质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法制服务。 2.刑事技术的对象概称为物证。有以下几种:①人体物证②痕迹物证③文件物证④物品物证⑤关联物证 3.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任务:①现场勘查,收集物证②物证检验和鉴定③研究和开发新技术 4.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①为立案提供客观依据②查明案件的初始情况③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④利用物证串并案件⑤甄别、印证其他证据 5.刑事科学技术内容:①痕迹检验②文件检验③刑事化验④刑事摄影 6.刑事科学技术检验手段㈠形态分析①直接观察②间接观察③图像比对㈡物理检验①物理量的测定②可见光检验③不可见光检验④荧光检验⑤吸附与转印㈢化学检验①溶解试验②颜色反应③沉淀反应④结晶反应⑤燃烧反应⑥电解反应㈣仪器分析①色谱法②分子光谱法③原子光谱法④声谱分析 7.刑事技术的种属鉴别是以物证检验所获取的科学事实为依据,对物证和留下物证的人或物的种类归属进行鉴别和判断的过程。种属鉴别理论依据:①事物种属关系的实在性是种属鉴别的客观基础②事物种类的差别性是种属鉴别的分类依据③具体事物的共同性是种属鉴别的归类根据 8.种属鉴别的基本方法:提取特征、比肩鉴别、综合判断。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环境温度在20℃左右,死后10小时内,尸温每小时约下降()℃。 A. 0.5 B. 1 C. 2 D. 5 2. 法医检验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一项专门工作。 A. 物理 B. 医学 C. 法律 D. 尸体 3. 法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 现场勘查 B. 尸体检验 C. 活体检查 D. 笔迹检验 4. 法医鉴定是法医鉴定人按照法律程序,根据司法、公安机关的委派或聘请,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人身、尸体、物品等进行检验;对()进行审查,做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A. 尸体 B. 物证 C. 文证 D. 笔迹 5. 脑死亡,是()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 A. 脑干 B. 大脑 C. 全脑 D. 小脑 6. 一般情况下,生命的终止需一个过程。不属于死亡过程的是() A. 生物学死亡期 B. 濒死期 C. 临床死亡期 D. 扩散期 7. ()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A. 生物学死亡期 B. 濒死期 C. 临床死亡期 D. 扩散期 8. ()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 A. 生物学死亡期 B. 濒死期 C. 临床死亡期 D. 扩散期 9. 死亡过程的()阶段,没有抢救价值。 A. 生物学死亡期 B. 濒死期 C. 临床死亡期 D. 扩散期 10. 检验呼吸是否存在,不能用( C )方法。 A. 玻璃杯试验 B. 镜片冷却法 C. 结扎手指末端 D. 泡沫试验 11. 检验心跳是否存在,不能用()方法。 A. 听诊器 B. X光射线 C. 心电图 D. 泡沫试验 12. 属于非自然死亡的有() A. 心脏病死亡 B. 溺死 C. 老死 D. 脑出血死亡 13. 属于自然死亡的有() A. 猝死 B. 溺死 C. 烧死 D. 溢死 14. 不属于直接死因的是()。 A. 心脏严重破坏 B. 失血 C. 中毒 D. 感染 15. 属于间接死因的是()。 A. 心脏严重破坏 B. 感染 C. 中毒 D. 失血 16. 属于死亡诱因的是()。 A. 情绪激动 B. 感染 C. 中毒 D. 失血 17. ()小时内出现的尸体变化称为早期尸体现象。 A.24 B. 36 C. 48 D. 72 18. ()小时后出现的尸体变化称为晚期尸体现象。 A.24 B. 36 C. 48 D. 72 19. 不属于早期尸体现象的是()。 A.肌肉松弛 B. 尸僵 C. 角膜混浊 D. 腐败 20. 属于晚期尸体现象的是()。 A.肌肉松弛 B. 尸僵 C. 角膜混浊 D. 腐败 21. 不属于晚期尸体现象的是()。 A. 霉尸 B. 尸蜡 C. 角膜混浊 D. 腐败 22. 属于早期尸体现象的是()。 A. 霉尸 B. 尸蜡 C. 角膜混浊 D. 腐败 23. 不属于超生反应的是()。

天津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考研

天津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考研 天津师范大学的科学技术史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1980年代后期,开始招收数学史方面得硕士研究生,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培养。1995年8月,数学科学学院获得了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1年1月,以数学史教研室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史学课,天津师范大学列为校级重点学科。2003年4月,成立科学史学研究所,现有数学史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 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数学史,数学教育史,日本与韩国科学史,数学交流史,前苏联数学史,数理天文学史等。在国内外科学史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出版学术专著1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部委基金与天津市科研基金项目10余项,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本学科点在中国数学史与日本科学史研究方向上具有明显特色。中国数学史研究方向重点以从事中国古代与近代数学著作文本的研究,挖掘历史上得数学成果、思想、方法,成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或启示,积极探讨历史上数学与文化教育的互动关系,使与数学教育融会,发挥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与素质提高。日本科学使研究方向着重通过解读日本科学原始文本,用历史学手段和数理方法考察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及特点,进而进行汉字文化圈内科学文化的比较与交流史研究。 本学科点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科技史学位点之一。本学科点人员一直在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职务,与中外科学史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研究人员依次在美国日本和英国著名大学做访问学者,并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还主办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不断接待国内外学者来本学科点讲学。为国内科学史学科研究与教学据点之一,在国内外科学史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学科点主要培养中国数学史与日本科技史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专业课成主要有:自然科学史,中国科技史,科学哲学,世界数学史,日本科技史,日本数学史,科学典籍研究,数学教育史,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史等等。 本学科点已培养的硕士毕业生中,60%考上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7人。同时本所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培养数学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点有学校重点学科经费支持,拥有固定办公室、部分教学与科研设备,同时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科研教学设施也为本所提供服务。设有专业资料室,隶属数学科学学院资料室。从1980年以来,一直注意购置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方向的图书资料,现藏有中国传统数学线装古籍20余种各种科学史图书2000余册,现有学校重点学科经费支持,每年投入一到两万元经费用于图书资料建设。

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收集、检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按照实践工作需要和我国刑事科学技术部门长期实践,又将刑事科学技术分钟成若干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或专业门类,如: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图像技术、法医检验、理化检验、犯罪信息管理、警犬技术以及形式心理测试技术等。 刑事科学技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物证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周朝,据我国《周礼》记载,周朝已有“掌盗罪之任器货贿”的官吏,说明在当时的诉讼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像凶器、赃物这样一些物品的证据作用。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铸剑《封珍式》是中国最早有关现场勘察和痕迹学的技术文献。中国古代法医学始于公元前407年魏国颁布的《法经》,宋礼宗淳七年(1247年),湖南提点刑狱官宋慈编著的《洗冤集录》五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步法医学专著。 近代以来,我国的刑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侦查领域的发展,水平已有了显著提高: 在过去,我们只能用手工方法绘制现场平面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常有漏测。现在,一个“现场自动测绘系统”己经由北京市公安局物证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这个系统是物证技术中现场绘图技术的一大突破,对测绘范围大、客体多、测量繁杂、易有漏测的出事现场,帮助很大。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己经实行罪犯指纹登记制度20多年,但手工查对,费工费时,而且也不是每次都能查出结果,这就影响了发挥指纹档案的作用。 现在,北京市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的物证技术部门,己经成功地研制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利用这个系统,查对指纹库中是否有现场提取的罪犯指纹.只需几分钟,如果罪犯过去曾有过指纹登记.通过查对指纹档案就可迅速破案。这对打击惯犯,十分有利。 在文书物证方面,技术上突破也很多。过去,恢复被涂污字迹,显示纸张上的压痕字迹,都是难题。现在,利用公安机关物证技术部门研制的红外文检仪、静电压痕显示仪、加压显文机,以及867A、867B技术方法,己能顺利地解决这些难题。过去,确定文书写成相对的

科技史(全部答案)

科技史 1.机械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哪些科学发现导致了它的破产? 答:机械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导致了它的破产。 2.为什么说赖尔的《地质学原理》的出版是地质学独立的标志? 答:(1)、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带进了地质学; (2)、使科学进一步引入了历史观念,成为生物进化学说发展的基石; (3)、是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重要科学依据。 3.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证明了大地是球体的科学假说的正确性,使人们看到了科学的正确和力量,鼓舞了人们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对当时的西欧和以后的世界各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航海活动开辟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 (3)探险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倾角,并且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欧洲,推动了生物学.植物学等的发展. 4.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 答:(1)、变异和遗传:达尔文发现了有些变异可以遗传,有的不一定遗传。 (2)、自然选择:那些具有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有较大的生存机会,并繁殖后代,从而有利的变 异可以时代积累,不利变异被淘汰。达尔文认为同种类个体之间的“生存竞争”导致了这种优胜劣汰的结果。 5.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所著的《怀疑的化学家》一书中,对化学发展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答:(1)、他认为化学寻求的不是制造贵金属和有用药物的实用技巧,而是应该从那些技艺中找出一般原理,在化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化学视为自然科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并把化学同化学工艺严加区别。 (2)、他继承古希腊原子论思想,把构成自然界的材料视为一些细小致密、用化学方法不可分别的粒 子,这些粒子又可以结合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粒子团,这些粒子团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也是决定物质性质的根本原因。 (3)、他提出了元素的概念。 此外,他还发现了磷;用植物色素检验酸、碱性从而推动了分析化学的发展;提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波义耳定律。 6.笛卡尔所发现的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思想。 答:坐标法以及通过它将代数中的议程和几何中的曲线结合起来。 7.与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第二次技术革命有哪些特点? 答:(1)、科学理论成为技术发明的主导因素,各项主要的电气技术、内燃机技术、冶炼技术和有机合成技术都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发明出来的。 (2)、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如果说牛顿力学、热力学用了100~200年的时间才 完成了理论向技术的渗透和生产的应用,那么,从电磁学理论到电力技术的转移,一般只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十几年。 8.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一、人文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位授予点的机构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齐全、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古代科学史、近现代中国科技史、西方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科技哲学、工程哲学、科技考古、科学传播等方向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人文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并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重要决策咨询,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多项。学院致力培养兼通科学与人文的复合型高端优秀人才,已有大批优秀毕业生服务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大型企业。学院向每位非在职学生提供普通奖学金,以及助研、助教和助管等三类有偿兼职工作机会,并向优秀学生提供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 说明:(1)本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4人,不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2)本学院各专业均接收推免生。(3)科技考古方向招生信息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招生专业目录。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614科学技术史 1、弗伯斯等著,刘珺珺等译,《科学技术史》,求实出版社,1985年。 2、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939科学哲学 1.亚历克斯.罗森堡,《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刘华杰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王巍,《科学哲学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复试原则 复试内容包括业务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外语能力测试、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及体检。复试形式以综合面试为主,每位考生面试时间约20分钟。 业务能力测试重点考查考生大学阶段课程学习中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科研活动的工作业绩,主要采取问答形式,考核考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与扎实程度,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应变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研究兴趣,科研能力与发展潜力。 外语能力测试主要考核考生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听说交际的能力,主要采取英语对话形式,交谈有关日常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等话题。 综合素质考核的目的是通过查阅考生的基本材料,更加全面地了解考生的情况,考察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录取原则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心得体会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心得体会 在刑事科学技术工作,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我所刑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打击犯罪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心得体会篇1 20年,我院作为全省检察机关刑事和解试点院,为了推进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大对刑事和解案件社会效果的考评力度,把刑事和解这种新司法实践落到实处,我院控申、公诉部门积极开展刑事和解工作,最大限度化解了社会矛盾,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领导重视科室配合 今年以来,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刑事和解工作,要求全体干警充分认识刑事和解这一新的刑事司法实践重要性,以控申牵头,公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依托人民调解组织等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平台,办理了刑事和解案件9件。其中交通肇事案4起,故意伤害案3起,故意毁坏财物案1起,挪用资金案1起。所有案件依法办理,已经有5起案件作出了不诉处理。 二、工作细致以人为本 在办理每件刑事和解案件过程中,我院都本着自愿、合法、公正、注重效果的原则来进行,每件案件都通知双方当事人做了详细的讯问笔录,对于有的当事人身在外省,我院也本着方便当事人的原则,特事

特办,灵活采取电话讯问、网络互动等方式方法进行,既解决了法律纠纷,又妥善处理了相关当事人的各项诉求,化解了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三、开展回访工作注重社会效果 达到了防止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案件出现反复的目的,在案件办理完结后,我院认真开展了刑事和解回访工作。20年10月上旬,我院为刑事和解回访工作建立了长效机制:成立了主管副检察长为组长,控申、公诉部门干警为成员的回访小组,制定回访实施方案;控申和公诉部门联合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刑事和解案件回访工作制度》,针对案件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回访重点,明确在回访中的纪律要求;同时,在回访过程中,对每起案件的嫌疑人和受害人均要制作回访笔录,所有案件按照不诉和起诉作出分类,建立了考察档案。 20年10月上旬,在院党组的安排下,控申、公诉部门经过3个星期的走访,对第一阶段完成的4件刑事和解不诉案件的当事人逐一进行了回访。通过回访,发现4起案件的被不起诉人回归到社会后,均没有重新犯罪,在所辖乡镇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均表现良好。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属对检察机关的不诉处理结果非常满意,生活没有困难。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心得体会篇2 基层刑事科学技术部门担负着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现场的勘查工作,其勘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的成败。但是长期以来,基层刑事案件勘查的质量不容乐观,很多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甚至很多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基层公安刑事现场勘查质量的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