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一、本文概述社会资本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取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财富,更涵盖了信任、规范、信息、社会网络等各种非物质资源。
本文旨在综述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研究观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揭示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核心观点,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介绍社会资本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社会资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分别从个体、团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研究观点。
在个体层面,将重点关注社会资本对个体行为、心理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在团体层面,将分析社会资本对组织、社区和社会网络的作用;在社会层面,将探讨社会资本对社会稳定、发展和治理的意义。
本文将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揭示社会资本在不同层面上的重要性和价值,为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根植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心理学等。
其核心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布尔迪厄强调了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社会结构以及文化资本之间的紧密联系。
继布尔迪厄之后,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资本理论。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存在于人际关系结构中的资源,这些资源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科尔曼强调了社会资本对于集体行动和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性。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E ONOMI T o O HE B A A C C OU L K T 0H I 8E
可 以看 出 .学 者 们 对 社 会 资 本促
进企 业绩 效 的机理 总结 虽然 不 同 .但
如 T a和 G oh l( 9 8 si h sa 19 )认 为 社 会 资 本 有助 于推 动 员工之 间 的交流 和沟 通 .
( 9 9 通 过 对 社 会 资 本 与 技 术 创 新 19 )
关 系 的研 究 后指 出 .企 业社 会 资 本 对 技 术 创 新 的 贡 献 是 通 过 减 少 企 业 内
积 累 。Mak l 2 0 )认 为社 会 资 本 se l( 0 0
能 减 少企 业 间 知识 交换 的 时 间 Y i l —
组 合 的潜 力 :通 过减 少 开发 周 期 提 高
了产 品 开发 的速 度 :增 加 了 公 司为 其
简 单 述 评
通 过 对 企 业社 会 资本 理 论 研 究 的 梳理 ,得 出 如下 几点 结论 :
的 实证 研 究 [ _管理 世 界 ,0 5,7 : J ] 20 ()
8 — 9 7 9 .
开发 :通 过 提 高 公 司特 定 关 系 中知 识
的 广 度和 深 度 .增 强 了实 现 新 的创 新
本 、讨 价还 价 成 本 、决策 成 本 以 及 实 施 成本 等 。
3王 霄 . . 胡军. 社会 资本 结构 与 中小
企 业 创 新 — — 一 项 基 于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R no A t (0 1 e k 和 ui 2 0 )认 为 从 客 户 那 o
里 获 取 知识 从 三 个 方面 促 进 了 新 产 品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摘要:社会资本概念首先是由布迪厄正式提出,此后,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普特南把它引入经济和政治研究领城并由此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尝试对社会资本的主要概念、构成和运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深入研究社会资本理论有所裨益。
关键词:社会资本;概念;构成;运行机制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社会资本随笔》一文,正式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此后,科尔曼继承和吸收了布迪厄的某些观点,并将社会资本研究进一步拓展。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D·普特南发表了《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将社会资本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大大拓展了政治学理论。
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书中提到的社会资本概念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学术界开始在各个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社会资本研究时,普遍关注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他们依照自己的理论框架与针对的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大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资源说。
如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1] (P. 202)他把社会资本看做是一种资源,通过对这种资源的使用,可以为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带来利益,但受益程度要依每个人实践能力的大小而有所区别;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2] (P. 24)社会资本不仅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的资源,而且也是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其目的是获得各种效益的投资活动。
林南区分了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是自身拥有的、可以为个人所直接支配的资源;社会资源是那些镶嵌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这些资源不能够被人所直接的占有,必须通过社会关系,与他人交换才能取得。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1)

《》2007年第4期摘要:本文追溯了社会资本的社会学起源和经济学起源,对社会资本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社会资本的性质和结构,在微观和宏观上对社会资本的测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社会资本;资源;规范;网络;信任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47(2007)04-0025-06收稿日期:2007-06-26作者简介:曾璨(1984-),女,安徽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宏军(1960-),男,安徽淮南人,安徽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教授。
社会资本是一个相对较晚的概念,是学术界“资本概念不断泛化”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学家布迪厄、科尔曼等人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纳入资本分析的范畴,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即刻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从而使得社会资本成为人类社会中区别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的另一种资本类型,社会资本将传统资本理论与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它具有社会性和资本性。
一、社会资本的起源社会资本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的形成受到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影响,是传统历史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得社会资本同时具有道德性和工具性的成分,它既可以解释理性个体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也可应用于社会行为和集体现象。
(一)社会资本的社会学起源古典社会学基于对社会本质的不同假设分为整体学派和个体学派。
以Durkheim为代表的整体学派把社会看作一个独立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其成员的总和。
Durkheim(1982)指出,人们组成团体后的思考和行动方式与原先独立于社会之外的模式是不一样的,参与到团体内的许多价值观与道德规范构成了社会与经济交换的保证,团体参与能够有效治理社会秩序,会促进个人获益及社区繁荣。
这其中延伸出“价值内射”的概念与社会资本的含义有近似之处。
交换有两个核心要素:行动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它导致了资源交易。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2、实证分析:研究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不同领域中均具 有积极作用。例如,社会资本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在教育领域,社会资本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在公共卫生领域, 社会资本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六、结论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决 社会发展问题。然而,这一领域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如何准确测量社会资 本、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等问题。未来研究应继续深入探 讨这些问题,并加强对社会资本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索,以进一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通过互惠互利、信任协作等 方式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会关系网络可以为成员提供支持和帮助, 进而提高其社会竞争力。社会资本有别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它主要体现在社 会关系和社会规范等方面。
二、社会资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 响
1、个人层面: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个人建立社会网络,获取更多资源和机会, 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同时,社会资本还可以为个人提供精神支持, 增强个人的心理幸福感。
2、社会层面: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通过互惠 互利和信任协作,社会资本可以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
三、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管理
1、社会资本的形成:社会资本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文化传统、社会 制度、公共政策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和观念,进而塑造社会资 本的结构和特征。
2、社会资本的管理:对于社会资本的管理,需要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 层面入手。政府应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企业应积极 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发展;个人则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 力,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获取社会资本。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究,从构成方面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三个不同纬度 ,即结
构维 、关系维 、认知维 。“ 结构维”涉及行为主体之间的联 系方 式 ,即 网络 结构 、企 业 在 网络 中 的位 置 以及 网络 配 置 发展和维系社会资本需要个体和群体共 同参与以及彼 此承诺 。开发社会资本经常需要付出专 门的努力并随着时 等。“ 关系维”涉及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已经不同 间 的流逝和经验的丰富而积 累下来。尽管企业社会资本是 密切程度的关系 中包含 的资产 ,包括信任 、规则 以及关系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吴龙吟
摘
陈婉莹
山东财经大学
要: 近 年 来,对 于社会 资本及其相 关 内容的研 究文献层 出不穷 ,来 自不 同行 业、不 同专业的 学者从各 个角度对其进行 了
细致的研 究。而作为社会 资本理论整体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 分的企业社会 资本理论 ,由于其研 究者设 计各行各 业,因此构成其理论
是 同一所 大 学 的校 友 、可能 去 同 一家 教 堂 或者 可 能 是 同一
我 国学者边燕杰和丘海雄 ( 2 0 0 0 ) 从企业的联系对象
方 面对 企业 社 会 资 本进 行 划 分 ,分 为纵 向联 系 、横 向联 系
家非盈利机构 的志愿者等。
和社 会联系。张其 仔 ( 2 0 0 1 ) 将企 业社会资本分为三种 :
资本是社会行为主体从社会关系网络 中获取的资源 ,社会
a h a p i e t 和 资本概念便理所当然地被一些学者扩展到企业层次。在企 角度对其进行 了划分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 的是N 业管理领域对于社会资本 的早期研究大多侧重于个体社会 G h o s h a l  ̄. 人 的研 究 。 资本 ,但事实上 ,社会资本的观念对于公 司和个体都是可 用的 ( U z z i ,1 9 9 7 o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的提 出重在强调
社会资本及其测量的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及其测量的研究综述一、社会资本理论探讨(一)社会资本理论的源起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方面。
在经济学方面,主要是洛瑞、波拉思以及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
在社会学方面,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关于强关系、弱关系在个人求职中的作用的探索性研究对社会资本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经济学方面的源起。
“资本”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研究领域,是经济学的核心术语,指以交换媒介为体现形式的价值载体,是一切能够带来收入或利润的资财,具有物质形式。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把“资本”理论的研究拓展到了非物质领域,资本也由此成为带来价值增殖的所有资源的代名词,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然而,这时的资本概念仅属于生产要素,仅限于经济资源。
但不久,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纷纷从自己研究领域出发引入资本范畴,于是,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组织资本、体制资本、权力资本等概念应运而生,丰富了资本理论。
此后,经济学家波拉思提出了“F-连接”理论。
他认为,由家庭(family)、朋友(friend)和公司(firm)组成的关系网络影响着经济交换的方式。
而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充分注意到了制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并试图以新古典理论说明特殊经济制度产生的条件以及这些社会组织对系统活动的影响,从而为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济学家洛瑞从社会结构资源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
在他看来,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即个人是自利的,总是用尽一切手段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但这种利己主义者的描述与现实社会中的人相去甚远。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网络中的,并非以独立的方式去实现目标,个人追求的利益也不是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
社会资本研究简述

社会资本研究简述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是西方经济社会学领域最近30年的重要研究内容。
社会资本成为了包括经济学和社会学在内的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在就业、企业、教育、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等领域对社会资本的分析和研究越来越深入。
1、社会资本的定义目前,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是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
他在1980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
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是同某种持久性的网络占有分不开的,这一网络是大家熟悉并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
个体所占有的资本数量依赖于他所占有的网络规模和数量,依赖于和他有联系的所有行动者以自己的权力所占有的资源数量”。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有几种方向,一种方向是从社会资源或社会网络的角度研究,并将这种理论应用到对社会结构的分析。
代表人物科尔曼(Coleman)、林南(LinNan)、普特南(RobertPutnam)等人。
同时,福山(Fukuyama)从文化、信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展开了综合研究。
科尔曼(Coleman)在其所著的《社会理论基础》中,对社会资本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科尔曼从结构和功能主义角度出发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人们在一个集体和组织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在一起工作的能力,它是在两个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实体,这些构成了社会结构的许多方面;在这种结构框架中,它们促进了行为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的某些行动”。
普特南(RobertPutnam)开创性地把社会资本这一范式应用到更大规模的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
它们有助于参与者更加有效地共同行动以追求共同的目标,提高社会的效率,能够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曾璨 陈宏军摘要: 本文追溯了社会资本的社会学起源和经济学起源, 对社会资本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了综述, 探讨了社会资本的性质和结构, 在微观和宏观上对社会资本的测量进行了分析, 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资源; 规范; 网络; 信任社会资本是一个相对较晚的概念, 是学术界“资本概念不断泛化”的结果。
20 世纪70 年代, 西方社会学家布迪厄、科尔曼等人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纳入资本分析的范畴, 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即刻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从而使得社会资本成为人类社会中区别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的另一种资本类型, 社会资本将传统资本理论与社会关系结合起来, 它具有社会性和资本性。
一、社会资本的起源社会资本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它的形成受到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影响, 是传统历史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得社会资本同时具有道德性和工具性的成分, 它既可以解释理性个体行动者之间的合作, 也可应用于社会行为和集体现象。
( 一) 社会资本的社会学起源古典社会学基于对社会本质的不同假设分为整体学派和个体学派。
以Durkheim为代表的整体学派把社会看作一个独立的主体, 而不仅仅是其成员的总和。
Durkheim(1982)指出, 人们组成团体后的思考和行动方式与原先独立于社会之外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参与到团体内的许多价值观与道德规范构成了社会与经济交换的保证, 团体参与能够有效治理社会秩序, 会促进个人获益及社区繁荣。
这其中延伸出“价值内射”的概念与社会资本的含义有近似之处。
交换有两个核心要素: 行动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它导致了资源交易。
关系的重要性在社会交换中得到广泛重视。
Comte( 1848) 提出个人的考虑要服从社会的思考, 社会交换含有经济交易, 但也具有超个人性与超经济性(Radciffe,1952) 。
社会交易理论将“关系理性”纳入社会交易的分析,社会学家Nan Lin( 2001) 指出在社会交易中有两种不同的理性, 交易理性侧重行动者在交换中的交易收益和成本的计算, 关系理性侧重行动者对关系的维持和提高。
由此产生出社会信用, 社会认可有助于行动者通过社会资本获得社会地位。
同时, 社会学对信任的研究日益深化, Deutsch (1962) 最早从社会心理学方面研究信任, 认为信任是信任方对被信任方采取合意行动可能性的信念和预期。
信任被视为合作的润滑剂(Dasgupta, 1988) , 是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关键。
在后来的研究中, 一些学者将信任视为社会资本的结果(Woolcock,2001) , 一些学者将其视为社会资本中共享的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而还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两者的结合(Cote & Healy,2001) 。
20 世纪70 年代兴起的网络分析对社会资本有很大启发。
Granovetter(1973) 是最早从理论上探讨有关弱关系强度的学者之一。
他认为社会小圈子的个人联系属于强联系, 成员共享的信息多是相似的, 而个人与其他社会圈子带来联系属于弱联系, 而这种桥梁性的弱联系能为个体提供异质性、独特的信息和资源。
Lin(1986) 进一步指出真正对行动者有意义的是关系联结的社会资源。
Cook and Emerson(1978) 论述了拥有宽广交易网络的优势。
Burt(1980) 的结构洞理论关注个人的联系特征, 个体所拥有社会网络的模式, 对于个体来说, 如果他的各个联系人之间彼此没有联系, 那么这是最有利的, 即他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
一个结构洞丰富的网络为个体带来三种优势: 能够及时获得独特的信息; 更强的商谈能力带来的对资源和绩效的控制力; 更多的机会。
( 二) 社会资本的经济学起源社会资本是随着资本这一概念的语义变迁和理论深化而发展起来的。
所谓资本, 就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资源投资。
最初, 古典经济学的资本仅指资金和生产要素。
19世纪50 年代, 马克思(Karl Marx) 对资本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他认为资本不是物, 而是一定的社会历史关系, 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
19 世纪60 年代, 在西方学术界, 资本从实体性概念普遍过渡到非物质性概念。
约翰逊(1960) 认为劳动者已经变成资本家, 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可以要求资本家付给他们超过劳动力交换价值的报酬。
舒尔茨(1992) 和贝克尔(1987) 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他们破除了古典资本理论把劳动者视为常数的假设,认为社会拥有的受过教育和训练的健康的工人决定了古典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对人力资本的另一套特别的理论解释是文化资本理论。
Bourdieu(1983) 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符号和意义系统, 他认为, 社会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教化活动比如教育使主流符号和意义内化与下一代中, 将自身的文化价值强加在其他阶级身上, 从而实现统治阶级文化的再生产。
文化资本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身体化的形态, 体现在人们身心中那些性情倾向中; 第二种是客观化的形态, 体现在那些文化物品之中( 比如书籍机器等) ; 第三种是制度化的形态, 体现在那些特定的制度安排上( 如教育的资格认定) 。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观为社会资本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也是第一个系统地对社会资本进行分析的社会学家。
二、社会资本的研究现状自从布迪厄、普特南、科尔曼、林南等学者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后, 对于社会资本的界定和性质, 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下, 不同的学者形成了各自不统一的认识, 学者们往往把它同社会网络和互惠的规则联系起来, 把它看作可以带来利益的资源, 社会资本类型的多样性也产生了不同的社会结果。
( 一) 社会资本的涵义社会资本一词最早出现在20 年代。
Lyda Hanifan(1920) 使用社会资本来代表个人或家庭在日常互动中的资产: 如良好的意愿、同胞感、同情心等。
社会资本是人群之间自然发生的社会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能够协助获得市场所需要的技术与特质。
最先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经济学中的是美国学者Loury(1977) , 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 促进或帮助获得市场中有价值的技能或特点的人之间自然产生的社会关系。
对于社会资本的本质, 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总的来说,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1. 社会资源观很多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中的资源, 它们可以创造价值, 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增值, 它体现为成员身份、社会网络和个人关系。
(1) 成员身份Bourdieu(1983) 把人类社会的资本划分为三种类型: 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他从阶级和网络分析的角度来定义社会资本。
布迪厄认为, 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 那些资源同对某种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 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
特纳( 2005) 的社会资本定义包括那些在一个社会中通过创造和维持社会关系和社会模式来增强经济发展潜力的因素。
它形成于三个方面: 第一, 一定数量的人们组织起来满足生产、再生产、管理和合作中基本的需要; 第二, 社团单元组织人力资本以及组群单元产生决定社会成员地位的社会差别; 第三, 以面对面互动形式包含在社团和组群单元中的各种社会交往。
陈宇秦( 2006) 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 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规范, 以一定的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收益为目的, 通过人际互动所形成的一种可以为人们所用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结构资源。
斯蒂格里茨( 2005) 认为社会资本包括4 个方面的内容:达成的共识, 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凝聚力、认知力和共同意志的纽带; 关系网的集合, 是一种被社会化的社会组织; 聚集和区分声誉的途径; 管理者通过他们的管理风格、动机和支配。
权、工作实践、雇用决定、解决争端机制和营销体系等发展起来的组织资本。
(2) 社会网络林南(1982) 将社会资本定义为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借用来获益, 而这些社会网络及存在其中的合作、互惠等并不是社会资本。
他提出了有关社会资本的七个命题, 论证了行动的成功与社会资本正相关性。
他指出网络中桥梁处及其附近位置比较容易获得资源, 也更易于控制信息流通而获得利益。
这点格拉诺维特(1973) 的弱关系命题与伯特(1997) 的结构洞理论也有论述。
Nahapiet&Ghoshal (1998) 将社会资本看作能获得的嵌入在个人或社会群体拥有的关系网络中的现有和潜在的资源的总和。
Rose (1998) 把社会资本看作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网络的资产, 个人可以借此来生产或分配物品与劳务。
Leana&Van Buren (1999) , Tsai (1998) 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中的有价值的资产。
Roger Th.A.JLeenders&Shaul MGabby (1999) 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得的能够促进其目标实现的有形或无形资源。
他们认为与企业有关的社会资本有五个层次, 个人、团队、部门、企业、联合集团, 每个层次的社会资本不仅受本层次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 还要受其它四个层次的关系网络的影响。
张其仔(1999) 也将社会资本界定为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和网络。
Pennings, Johanues M &Kynngmook Lee(1998) 认为社会资本是一项能够促进企业内外部合作的经济资源。
他们把企业的社会资本分为内外两种, 而外部社会资本分为个人层次和企业层次, 个人层次是指不同企业的边界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合作的社会关系网络, 而企业层次则是指企业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制度化的合作关系网络。
(3) 个人关系Adler&Kwon(2000) 将其定义为经由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个人和集体资源。
Flap(1986) 和Erickson(1996)都认为社会资本是由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资源组成。
弗拉普说明了社会资本的三个要素: 第一, 在个人社会网中, “当要求帮忙时, 准备或者有义务帮你”的人的数量; 第二, 这些人愿意帮忙的关系强度; 第三, 这些人的资源。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与自我有强关系的他人提供的资源。
韦恩·贝克(2001) 认为社会资本是指在人际和企业关系网络中及通过这些网络所能得到的多种资源, 包括信息、构思、线索、商业契机、金融资本、权利、情感支持、信任、合作等。
2. 社会规范观学者们对社会规范观主要是从规则、信任、制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1) 规则科尔曼(1988) 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的一个方面, 在结构内便利了个体的某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