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料含粉率高

合集下载

造成颗粒料含粉率高的原因及对猪群料肉比的影响

造成颗粒料含粉率高的原因及对猪群料肉比的影响

造成颗粒饲料含粉率高的原因颗粒饲料含粉率是指颗粒饲料样品所含粉料(14目,即2.0mm筛下物)质量占其总质量的百分比,反映了饲料制粒后粉料的重量。

含粉率不仅对饲料的感官质量和加工能耗控制有着较大的影响,还对动物的摄食有着很大的影响。

1.含粉率高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含粉过高将导致饲料的浪费, 料重比增加,并会增加动物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图1 颗粒料同粉料以及颗粒料+不同比例粉料对猪群料肉比的影响2.造成颗粒饲料粉化率高的原因2.1 原料的物理特性原料的容重小于0.33t/m3为轻质原料,而大于0.4t/m3为重质原料。

轻质原料制粒时产能降低,电耗较高,含粉率偏高;重质原料制粒效果比较好,粒度较硬,含粉少。

饲料原料的粒度可分为粗粒、中粒、细粒。

中、细粒有较好的制粒能力,提高制粒产量和质量,降低能耗,延长压模寿命,因为表面积充分接触蒸汽,有利于互相黏结,从而降低含粉率。

粗粒夹杂在颗粒饲料中,容易使颗粒开裂,颗粒饲料不易成型,从而使含粉率升高。

图2饲料原料有关制粒性能的物理特性2.2饲料配方养分组成✓水分:13~14%,过高过低都会使含粉率增加。

✓粗脂肪:<5%,过高不利于颗粒成型,含粉率增加。

✓粗蛋白:容重大,受热后易变性,其可塑性与黏结性增大,破碎时产生的细粉较少,有利于制粒产量的提高, 但原料的蛋白质大于25%时制粒比较困难,难出粒。

当调质温度大于75℃时,颗粒会因蛋白质变性而产生褐点。

✓粗纤维:粗纤维不易制粒,但可以增加颗粒硬度,减少粉化率。

✓淀粉:较高的温度和蒸汽调质时,可促进淀粉的糊化,制粒时可起润滑作用,提高制粒产量,同时颗粒冷却后黏结性好,含粉率低,但需注意的是烘干玉米等原料中天然淀粉在制粒前就已被糊化,对控制含粉率无益。

粉质玉米淀粉含量高容易糊化,可以降低饲料硬度,但在育肥后期大量使用粉质玉米会使含粉率增加。

2.3 工艺设备因素✓调质工艺:影响调制效果的因素有调质温度,调质时间,调质水分等。

饲料稳定性粒度粉化率测定方法(精)

饲料稳定性粒度粉化率测定方法(精)


粉末饲料水中稳定性的测定 颗粒饲料水中稳定性测定

粉末饲料水中稳定性的测定

准确称取2份试样各20 g(精确至0.1 g) 倒入盛有20-24 mL蒸馏水的搅拌器中 室温下低速(105 r/min)搅拌1 min 搅拌完后取出平分两份 一份放置静水中,在水温(25±2)℃浸泡1 h 捞出后与另一份对照样同时放到105 ℃烘箱烘至恒重, 分别准确称重

含粉率是颗粒饲料中现有含粉情况的说明

粉化率是对颗粒饲料在运输撞击过程中损
失多少的预测,是对颗粒本身质量的说明
含粉率测定
制出的颗粒冷却后采样1.2 kg,(应注意不使
颗粒破碎)用四分法分两份每份约600 g(m1)放
于2.0 mm(10目)的筛格内,在振筛机上筛理5 min或用手工筛(每分钟110-120次,往复范围10 cm)称筛下物重(m2)。 筛下物重 含粉率(%)= ×100 试样重
配合饲料加工质量检测
指导教师:曹 庆 云
配合饲料加工质量检测
衡量配合饲料加工质量的指标有:
粉碎粒度
混合均匀度
颗粒饲料的硬度
颗粒饲料粉化率(耐久性)
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
渔用饲料水中稳定性(耐水性)
渔用配合饲料水中稳定性的测定

原理: 通过对渔用粉末、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在一 定温度的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测定其在水中 的溶失率来评定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
允许差: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1%,以其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 数值表示至一位小数。


粉化率的测定
粉化仪
模拟颗粒饲料在输送、装卸、运输、储
存过程中的碰撞摩擦等运动,使其形成
部分粉状饲料的仪器

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杨俊成 于庆龙 秦玉昌 李军国饲料的物理性能涉及饲料生产、贮运以及饲喂效果等多方面的质量问题,因而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然而国内许多厂家对此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既没有专业的测定人员,也没有必要的测试设备,往往凭饲料外观及直感作出粗略估计。

本文就粉状饲料和颗粒饲料两种形态介绍一些饲料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1 粉状饲料1.1 水分含量采用ISO 6496方法,将粉料放在103 ℃温度下烘干至质量稳定,得到干物质成分。

烘干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就是饲料颗粒的水分含量。

也可采用其他标准,方法大致相同。

1.2 堆积密度粉状饲料的堆积密度的测定方法是:在100 mL圆筒中装满饲料,将其超出量筒上边缘的粉料用直尺削平。

在装入饲料时,尽量避免在量筒内出现较大空隙。

然后称量量筒内所装饲料的质量。

饲料质量(E)与量筒体积(V)之比即为堆积密度。

1.3 蹾实后的表观密度蹾实后的表观密度是通过在量筒装入200 cm3饲料并进行蹾实来测定的。

在向量筒装料时,要将量筒倾斜放置,在装料的同时旋转量筒,以尽量减少物料内空隙。

称量量筒内饲料质量(E),精确度0.5 g。

将装有饲料的量筒放置在振动台上并夹紧,进行两轮蹾实,每轮振动1250次。

如果两轮蹾实后饲料容积差值大于2 %,则需要进行第3轮蹾实。

蹾实后取下量筒,记录量筒内饲料体积(V),精确度1 cm3。

蹾实后的表观密度等于E/V,单位 g/cm3。

1.4 休止角粉状饲料的休止角采用一种翻转装置进行测定。

该装置有一个尺寸为320 mm×130 mm托板,其上有一个尺寸为150 mm×90 mm坑槽。

将托板调整到水平位置,在往坑槽部位装料时,通过使用一个10 mm厚的框架,使堆积物料高出托板表面10 mm。

然后启动翻转装置,托板从水平位置以0.031 rad/s的速度平稳倾斜,直至坑槽部位堆积物料的上层开始向下滑动为止。

饲料颗粒粉化高怎么办

饲料颗粒粉化高怎么办

颗粒饲料粉化率高如何解决将粉末状饲料通过饲料颗粒机加工成颗粒饲料,是养殖户最常用的方法。

只是颗粒饲料会因输送、运输过程中等受外力作用造成粉化,如果颗粒饲料粉化率过高会直接影响颗粒饲料本身的优势,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

颗粒饲料粉化率高如何解决?颗粒饲料粉化率颗粒饲料粉化率是指颗粒饲料在装卸和运输等处理过程中碎成细粉末的数量占全量的百分比。

成型的颗粒饲料在装袋中其细粉末的量要低,其粉化率不应超过4%。

颗粒饲料粉化率高的原因1、如果饲料颗粒机生产出来的颗粒饲料表面不光滑,松散或切口不整齐,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饲料粉化。

2、如果调质不充分,调质水份过低或过高、调质温度过低或过高均对造粒质量有较大影响,尤其过低均会使饲料颗粒造粒不紧密,颗粒破损率和粉化率增高。

3、分级筛粉料口被堵塞,过筛能力差,饲料含粉率高。

4、油脂添加量过高,颗粒不易成形。

5、成品仓的高度过高。

成品仓中物料是呈漏斗型下料的,颗粒料的流动性好会先下,粉料流动性差会积聚,到一定的时候会坍塌,这种坍塌下来的颗粒料含粉特别高。

6、饲料颗粒机环模的厚度薄,压力小,压出来的颗粒饲料易松散,粉化率高。

颗粒饲料粉化率高如何解决1、在设计配方时考虑颗粒粉化的影响适当减少脂肪、纤维的含量,增加淀粉含量;2、通过延长调质时间、增加调质水分和温度等措施提高调质质量,提升物料的熟化度,来提升物料的硬度,进而减少粉化的现象。

3、提高原料的粉碎细度,能有效提升颗粒硬度。

4、根据不同的配方选用不同厚度压缩比的环模,如果压出的颗粒饲料松散粉化率高,可以提高模具的压缩比,降低模具的孔数,可提升颗粒的密实度,提高硬度。

某些蛋白、脂肪含量高的品种要求选用加厚型环模。

5、在制粒过程中,可通过增大环模和压辊的间隙来提高颗粒硬度。

6、降低喂料器的喂料频率来提升物料的熟化度。

7、配方中减少油脂性物质可提升颗粒的硬度。

8、调整或修磨切刀使颗粒切口整齐。

在制粒的时候如果切口端面不齐,颗粒料在相互摩擦的时候粉料会脱落,可使用薄切刀贴住环模的表面切料。

解决饲料制粒调质问题的整体方案

解决饲料制粒调质问题的整体方案

S
---绍兴某著名企业的案例
小长度/直径比
方式二:调
质器桨叶的 作用
调质器桨叶的作用
进料
送料
阻料
推料
出料
垂直桨叶, 保证物料不结块
45°桨叶, 保证物料前进
平桨叶, 延缓物料前进
15°/ 75°
平桨叶,数 量密集
计算调质器桨叶角度标 准一
桨叶角度确认标准一
计算调质器桨叶角度标 准二
桨叶角度确认标准二பைடு நூலகம்
湿蒸汽与汽水分离器
湿蒸汽
什么是湿蒸汽:蒸汽中携带冷凝水
流向
怎么会产生湿蒸汽?
蒸汽负载的变化 锅炉运行压力过低,TDS(含盐量)控制不当 不合适的液位控制 蒸汽输送管道的保温不当,蒸汽分配系统没有安装疏水阀.
湿蒸汽有什么不好:
湿蒸汽的热容量低,二次蒸汽的蒸发更加降低蒸汽热量。 游离水与原料混合后,易导致制粒时出现打滑现象。 但如果原料水分偏低,适当使用湿蒸汽也是一种好的办法。
减压后蒸汽管路要变径: 减压后的蒸汽管路直径应该是减压前的2倍以上,有两个必要,
⑴ 减压后蒸汽体积变大,管径变大能保证蒸汽流动顺畅; ⑵有效减缓蒸汽流速,给蒸汽的自冷却足够的时间。
减压站的位置:距离调质器进汽口5--6米,也是为了保证蒸汽自冷却
的时间。
不要保温:减压后的蒸汽管路不要保温。
调质时间四层含义
损伤淀粉:粉碎过程中,淀粉内部结构和外表形状受到伤害,出现裂
纹和碎片,受到伤害的淀粉粒称为损伤淀粉。
淀粉糊化的真实过程
淀粉糊化的过程
双折射现象的消失
完整未损伤的淀粉粒在常温下饱和吸水量约为淀粉重量的40%,而损伤淀 粉吸水量根据淀粉的损伤程度可达到80-100%。

饲料含粉率、粉化率、硬度等制粒技术要求简介

饲料含粉率、粉化率、硬度等制粒技术要求简介

饲料含粉率、粉化率、硬度等制粒技术要求简介目前世界各地原料来源渠道和饲喂方式的不一,导致每个地区对饲料质量的要求不一,进而对制粒技术控制的水平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文中以国内饲料的发展和现状为例,论述饲料产品质量控制相关的制粒技术。

1 国内对饲料的要求目前,中国大陆饲料行业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改革力度,趋势大体为服务于集约化、大型化的养殖。

所以不但对饲料企业的规模提出要求,对饲料企业的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① 由于成本控制,季节性的温差,目前国内饲料行业的配方变化越来越频繁。

② 由于饲料企业面临品种多的问题,导致制粒的延续性被破坏。

③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养户对饲料的性价比(含粉率,粉化率),卖相(颗粒外观),熟化度提出了高要求。

2 饲料颗粒成品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2.1 饲料颗粒的含粉率饲料的含粉率直接影响到饲料的利用率,目前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可分为以下几种:① 提升物料的熟化度,来提升物料的硬度,进而减少粉化的现象。

② 提高模具的压缩比来提升颗粒的密实度。

③ 制粒的过程中增大环模和压辊的间隙来提高颗粒硬度。

④ 调制器的桨叶调节,来延长熟化时间。

⑤ 降低喂料器的喂料频率来提升物料的熟化度。

⑥ 配方中添加米糠粕、面粉、小麦、糖,奶粉均可提升颗粒的硬度。

⑦ 配方中减少油脂性物质可提升颗粒的硬度。

⑧ 模具的孔数降低,可提升颗粒的密实度,提高硬度。

⑨ 提高物料的粉碎细度可提高熟化,进而提升颗粒硬度。

说明:降低物料的含粉率,注重讲的是提升物料颗粒的熟化度和提高颗粒的挤压密实度,这两个方向的重点是提升物料硬度。

颗粒的硬度可分为两种:① 颗粒的熟化度低,但是挤压的密实度高。

② 颗粒的熟化度高,但是颗粒挤压的密实度低,导致的颗粒表面硬度高。

这两种硬度用目前的硬度计均可检测,但是无法区分原因。

2.2 饲料颗粒的粉化率袋装饲料颗粒的交通运输的过程中出现的粉化现象,以及散装饲料在养殖场的绞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化现象,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颗粒料的切口确保整齐,如鸭料、蟹料、虾料在制粒的时候如果切口端面不齐,颗粒料在相互摩擦的时候粉料会脱落,可使用薄切刀贴住环模的表面切料。

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的原因分析

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的原因分析

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的原因分析颗粒饲料粉化率是指颗粒饲料在粉化仪对颗粒饲料翻转摩擦后产生粉末的重量占其总重量的百分比。

而100%减去粉化率就是颗粒饲料的坚实度。

在颗粒饲料加工过程当中,粉化率高不仅使饲料品质受到影响,且使加工成本相应增高,并给饲料储运带来一定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解决措施又有哪些?颗粒饲料成型率低、含粉超标的原因分析1、环模的压缩比有可能过小、或者环模使用限期较长:更换压缩比大的环模、更换新模。

2、切刀与环模间的距离有可能调得过小、成品粒长过短:重新调节切刀与环模间的距离。

3、制粒机制粒质量的因素包括:根据不同品种选择不同规格环模,某些蛋白、脂肪含量高的品种要求选用加厚型环模。

操作时压辊与环模间隙物料流量,物料出机温度的调控都对制粒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颗粒粒径与粒长的选择也值得考虑。

出料温度建议控制在76—92℃左右(出机温度过低尤其造成饲料熟化不足,颗粒硬度降低)。

4、压辊与环模间隙调得过大:停机重新对压辊与环模的间隙进行调整。

5、饲料粉碎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制粒质量,颗粒越小,其单位重量物料表面积越大,造粒时粘结性越好,造粒质量越高,反之原料粉碎细度过大、成品粘合性差,则影响造粒质量,但粉碎粒度过小则造成粉碎工序成本增加,部分营养素破坏,如何根据综合品质要求和成本控制选择不同物料粉碎粒度,是给造粒工序打好基础的关键。

更换小孔径的筛片、改变原料的粉碎细度。

6、冷却器排料时间设置太短、或排料栅栏开启过大:对排料时间重新设置、调节排料栅栏的间距。

7、分级筛筛网使用错误或筛体振动副度不够:安装上正确的筛网、更换筛体皮带轮。

8、待制粒仓进料太满、半成品溢上自回粉管堵上分级筛体:停止往待制仓进料、将回粉管三通暂打往手动放出。

9、生产配方中膨化原料、纤维原料比例过高:先对混合时间进行调整以改变其混合均匀度、再对粉碎细度进行调整以改变其成品粘合度以观后效。

10、使用了含油脂偏高的原料:与品管部沟通换原料库位、使用含油脂量偏低的同种原料。

渔用膨化颗粒饲料含粉率、粉化率、溶失率、漂浮率、沉水率、沉降速度测定方法

渔用膨化颗粒饲料含粉率、粉化率、溶失率、漂浮率、沉水率、沉降速度测定方法

附录A(规范性)含粉率测定方法A.1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如下:a)标准筛一套(GB/T6003.1);b)顶击式标准筛振筛机:频率220次/min,行程25mm;c)天平:感量0.1g。

A.2试验步骤按照GB/T14699.1取样1.5kg左右,将样品用规定筛号的金属筛(表A.1)分3次用振筛机筛理5min 或用手工筛(110~120次/min,往复范围10cm),筛孔直径为颗粒直径的0.6-0.8倍,常用膨化颗粒饲料直径采用的筛孔尺寸见表A.1,将筛下物称重。

表A.1不同颗粒直径采用的筛孔尺寸(mm)颗粒直径mm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筛孔尺寸mm 1.00 1.40 2.00 2.36 2.8 2.8 3.35颗粒直径mm 5.00 6.008.0010.0012.0016.0020.00筛孔尺寸mm 4.00 4.00 5.608.008.0011.2016.00A.3试验数据处理计,数值以百分含量(%)表示,按公式(A.1)计算:试样的含粉率以质量分数Φ1…………………………………………(A.1)式中:Φ——为样品含粉率,单位为百分比(%);1m1——为筛下物总重量,单位为克(g);m2——为样品总重量,单位为克(g)。

测定结果以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A.4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定结果与其算术平均值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该算术平均值的2%。

附录B(规范性)粉化率测定方法B.1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如下:a)标准筛一套(GB/T6003.1);b)粉化仪(双箱体式);c)天平:感量0.1g。

B.2试验步骤称取A中的筛上物2份,每份500g,将称好的2份样品分别装入粉化仪的回转箱内,盖紧箱盖,开动机器,在50rpm使箱体回转10min。

停止后取出样品,用规定筛孔的筛子在振筛机上筛理5min 或用手工筛(110~120次/min,往复范围10cm),筛孔直径为颗粒直径的0.6-0.8倍,常用膨化颗粒饲料直径采用的筛孔尺寸见表A.1,称取筛上物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饲料的品质控制
近期,有些饲料厂给我反映颗粒饲料含粉率高的情况。

这里有一篇关于颗粒饲料品质控制的文章。

我觉得适用性比较强。

请大家阅览。

1. 饲料配方和原料品质的影响
饲料配方和原料品质对颗粒饲料质量影响极大。

配方中含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分别为60%~70%、20%~25%、3%~5%、1%~2%。

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是主要组成成分,也是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原料的多样性
当前为了降低成本,各种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如麦麸、稻糠、DDG、啤酒糟、玉米蛋白粉、菌体蛋白、酵母、菜粕、棉粕、血粉、肉(骨)粉、蚕蛹粉等等。

由于这些替代原料品质相差较大,致使原料吸收蒸汽的能力下降,表现为颗粒松散、表面无泽、硬度差、粉化率高。

为了改善颗粒质量,经常需要在配方中添加粘结成分,如小麦、次面粉、或膨润土等。

根据我们使用的情况,加适量的小麦或次面粉效果较好,主要因其富含面筋蛋白和可溶性纤维素,较易于吸收蒸汽而熟化,从而提高颗粒质量。

1.2 蛋白质质量
蛋白质含量决定颗粒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配方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较易于制粒,颗粒质量也较好,因为蛋白质受热后可塑性、粘性增大,使制粒产量提高、质量好。

但当配方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时,制粒效果下降。

我厂1999年迫于
竞争需要,对蛋鸡30%的浓缩料(除去玉米和面粉)进行制粒加工。

其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由于配方中淀粉含量低,粗纤维含量12%以上,粗蛋白含量35%以上,因而,其吸收蒸汽能力严重降低,饲料调质温度仅为50~60℃,颗粒质量严重下降。

1.3 纤维素含量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宜超过10%,因为纤维自身的粘结力差,致使饲料粒子间的结合力下降,同时也影响饲料吸收蒸汽的能力。

进而使饲料颗粒的硬度、形成率和产量降低,制粒设备磨损严重增大。

1.4 脂肪含量
饲料中加入适量脂肪,则饲料通过模孔的流动性好,摩擦阻力减少,饲料易于成型,且制粒机环模磨损小,能耗低,颗粒质量好。

但饲料中加入的脂肪过高,颗粒质量反而下降,因油脂可使饲料粒子间结合力下降,颗粒易破碎,贮存也困难。

当饲料中需要过量脂肪时,可采用制粒后喷涂的方式添加。

1.5 水分含量
一般情况下,饲料调质前的水分低于12.5%时,其吸收蒸汽的能力较强,调质温度高,颗粒质量好。

根据多年的实践,粉状饲料调质后水分在15.5%~17%,效果好,按一般规律,粉状饲料调质时温度每升高10℃,水分约增加0.6%,而淀粉等糊化的温度要求在80℃,因而,淀粉饲料
调质前的水分不宜过高,否则其吸收蒸汽能力下降,粉状饲料调质温度降低,饲料粒子间的粘结力下降,颗粒质量降低。

近几年来,每到新玉米上市时,饲料调质时添加蒸汽困难,制粒生
产功耗高,生产率低,饲料颗粒硬度差,粉化率高。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粉状饲料暂存于制粒中间仓16~24小时使饲料粒间进行充分传质,然后再制粒,经生产考核发现,饲料吸收蒸汽能力上升,调质温度基本可保证在70℃以上。

1.6 原料的吸湿性
粉状饲料中有吸湿性强的原料时,若生产准备时间长,则粉状饲料的流动性就会严重降低,同时,这类饲料制粒性能差,颗粒质量差。

例如,在生产乳猪料时,加入柠檬酸乳清粉、代乳粉等原料,由于这些原料遇空气后极易变粘稠,且遇高温易焦化,制粒时加蒸汽特别困难,调质温度低,颗粒质量差。

生产这类饲料时,只能采用少加蒸汽快速生产法。

2. 生产工艺设备影响
2.1 蒸汽系统影响
① 小型饲料厂常采用低压蒸汽锅炉,其所用蒸汽压力一般为
0.2~0.4MPa,蒸汽锅炉也常放置于制粒机附近,由于其产量较低,蒸汽管道输送距离短,制粒机环模孔径小(一般Φ2~Φ3),因而其颗粒质量较好;
② 大型饲料厂由于产量高,设备多,蒸汽锅炉一般远离生产车间,因而其输送管道较长(通常在几百米),常采用高温高压蒸汽,以确保制粒机调质时蒸汽质量。

一般使用0.8MPa和180℃饱和蒸汽。

从我们使用经验看,蒸汽锅炉应放置于制粒机附近,尽量缩短蒸汽管道长度,尤其在北方;另外,蒸汽锅炉应优先选择油炉,因煤炉很难
保证蒸汽压力的稳定。

否则,蒸汽含水率高,蒸汽压力不稳,进而影响调质效果,影响颗粒质量。

2.2 调质器的影响
北方某饲料厂所用的制粒机(8T/H),其调质器长度1.4m,由于近些年饲料中添加的替代原料品种的增多,加之北方冬季寒冷的天气及输送管道长,调质时间过短,调质温度较低,调质效果很难保证。

因此,北方饲料厂制粒机所选用的调质器,宜选强化型,以确保粉状饲料的调质温度和时间,从而保证颗粒饲料的质量。

2.3 制粒机环模和压辊的影响
模辊间隙:间隙宜保证在0.05~0.3nm,即环模旋转时刚好能带动压辊转动为好。

间隙大时,模辊间的楔型空间攫入饲料的能力下降,模辊对饲料的挤压力减少,当压力小于模孔内壁对饲料的摩擦阻力时,制粒机就会堵机,影响颗粒质量。

一般要求更换环模和压辊时,最好配对更换;正常生产时,要在每班开机前调整模辊间隙;使用旧环模和压辊时,应进行打磨处理,尽量保证其表面平整。

压辊模损:在检查制粒时,若发现压辊转动不灵便时,要及时更换,一般情况下,压辊轴承损坏时,经常出现压辊不能正常转动情况,否则,将出现堵机而影响颗粒质量。

模孔直径及入料锥孔:在环模厚度不变的情况下。

模孔直径减少,则饲料颗粒受挤压的强度升高,颗粒型整齐,硬度和密度提高,粉化率降低。

据资料反映。

模孔为Φ2~Φ3的饲料颗粒对乳猪和雏鸡的饲养有
益。

当然环模直径减少,必然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因此,要综合以上诸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另外,环模的入料锥孔若已严重磨损,制粒生产产量及颗粒质量都会下降。

因为,此时饲料添加的蒸汽量受到限制(蒸汽量大,就会堵机),从而使饲料调质温度降低。

因此,若环模尚可用时,应及时加工环模的入料锥孔,以保证产量和颗粒质量。

2.4 冷却和碎粒影响
① 颗粒冷却均匀适度,现在应用较多的是逆流式冷却器,其冷却效率高,效果好;
② 颗粒破碎设备注意当破碎辊齿磨钝后,应及时修复,否则,破碎齿辊的挤压作用变强,饲料的颗粒均匀性变差,粉化率升高。

正常生产时,要按饲料品种正确调整好破碎辊间隙;
③ 颗粒料破碎后应用筛面倾角较小的平面回转分级筛进行筛分处理,尤其是大型饲料厂更应如此,筛面倾角过大时,将使颗粒料筛分不充分,致使颗粒料的粉化率上升。

3. 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3.1 应建立完善质量控制标准
制粒岗位有明确的操作规范标准;在中心控制室、制粒机、打包间、化验室都放置颗粒样品供参照。

3.2 科学安排生产顺序
尽量将同粒度或近粒度的颗粒饲料安排接续生产,或将同一系列饲料相近粒度安排接续生产,以消除或减少不同颗粒料间的交叉影响,否
则将引起大小颗粒间的掺杂,影响颗粒质量。

3.3 生产过程的监控
在生产过程中,制粒人员应适时检查制粒机、碎粒机、分级筛处颗粒度,及时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控。

同时,打包、质检部门人员也应对颗粒度进行监控,以确保在各生产环节颗粒质量符合要求。

饲料加工过程中颗粒料含粉多
养殖户经常因为饲料中料粉过多而投诉。

粉料产生原因有3类:
①因为饲料颗粒表面不光滑、颗粒松散、切口不整齐等在运输过程中饲料易粉化;
②分级筛粉料口被堵塞,制粒冷却产生的粉料没有被筛分出来。

③成品仓中物料是呈漏斗型下料的,颗粒料的流动性好会先下,粉料流动性差会积聚,到一定的时候会坍塌,这种坍塌下来的颗粒料含粉特别高。

如果接料时不注意检查将这种料清出来,会造成一批料中有个别的几包粉料特别重。

改进措施:
①针对饲料颗粒表面不光滑、颗粒松散、切口不整齐等原因,产生的粉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根据原料的特性和颗粒要求选择合适的环模开孔面积、压缩比和喂料量;在设计配方时考虑颗粒粉化的影响适当减少脂肪、纤维的含量,增加淀粉含量;通过延长调质时间、增加调质水分和温度等措施提高调质质量,提高饲料熟化度;提高粉碎细度:调整或修磨切刀使颗粒切口整齐。

②清理或检修分级筛。

③接料过程中注意检查饲料含粉率;将含粉率,超标的料重新筛分;针对鱼料等对含粉率,有严格要求的颗粒料,必要时在成品仓下,接料称前加一台震动筛,对饲料进行二次筛分。

本文地址:/article-124254-1.html
你可以试验下就知道了,因为放慢制粒速度,饲料出膜时间延长,压缩得较充分,颗粒自然相对较硬。

影响颗粒饲料含粉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原料水分、原料种类、蒸汽质量、调质温度、流程落差(特别是分级筛到振动筛、打包称的落差和倾斜度)、分级筛的规格、设计配方中原料配比以及是否有振动筛等都会影响啊。

介绍一个使用过还可以的经验(限于流程中有振动筛的机组),措施就是控制制粒的速度:1、在制粒机处控制,降低生产速度:减缓颗粒出膜时间,一是增加颗粒硬度,二是减轻分级筛或震动筛的筛分压力,使筛分相对充分;
2、在分级筛至振动筛的溜管中增加一个可以控制下料速度的挡板,从而使震动筛中的料量可控,晒分将充分,前提是不能影响前段工序的生产,否则会造成流程堵塞。

本文地址:/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798&page=2
内容来源:畜牧人网站()
如何控制颗粒饲料的含粉率?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798&fromuid=2113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