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教学方案
大学基本乐理教案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程、和弦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运用乐理知识分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符号及记谱法2. 节奏与拍号3. 音程与和弦4. 调式与调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基本乐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平时喜欢听音乐吗?有没有学过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二、新课讲解1. 符号及记谱法- 教师展示五线谱,讲解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表示方法。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音符,巩固记忆。
2. 节奏与拍号- 教师讲解节奏的概念,展示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拍手练习。
- 介绍拍号,讲解拍号与节奏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读拍号。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唱音符,巩固记忆。
2. 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拍手练习,熟悉不同的节奏型。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布置作业: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创作简单的节奏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解1. 音程与和弦- 教师讲解音程的概念,展示不同音程的表示方法。
- 介绍和弦的概念,讲解和弦的构成及和弦的名称。
2. 调式与调性- 教师讲解调式与调性的概念,展示大调和小调的表示方法。
- 介绍调号,讲解调号与调式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唱音程,巩固记忆。
2. 学生跟随教师弹奏和弦,熟悉和弦的构成。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布置作业: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创作简单的音程和和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乐理教学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主题:基本乐理知识学习与练习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包括音符、音长、音高、音色等;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1. 教学器材:五线谱纸、音符卡片、钢琴或电子琴、音响设备;2. 教学资料:基本乐理教材、相关音乐作品;3.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音乐中的音符有哪些吗?它们是如何组合成旋律的?2. 讲解基本乐理知识(1)讲解音符的概念、种类及符号表示;(2)讲解音长、音高、音色等基本概念;(3)讲解五线谱的构成、谱号、线与间的含义;(4)讲解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与特殊划分。
3. 示范与练习(1)教师示范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观察音符的书写和时值;(2)教师示范演奏不同音高的音符,让学生感受音高的变化;(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音符的书写和时值;(4)学生分组进行音长、音高的练习。
4. 游戏环节(1)音符接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音符接龙游戏;(2)音高抢答:教师播放不同音高的音符,学生抢答正确的音高。
5. 活动总结(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表扬学生的表现;(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3. 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兴趣。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五线谱记录一首简单的歌曲;2. 家长协助学生复习基本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
基本乐理知识入门教案大全及答案

基本乐理知识入门教案大全及答案教案标题:基本乐理知识入门教案大全及答案教案大纲:教案一:音乐基本概念和音符目标: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符的基本符号。
教学步骤:1. 引入音乐基本概念,如音高、音调、节奏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2. 介绍音符的基本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并解释其时值和演奏方法。
3. 给学生展示不同音符的符号,并让学生模仿演奏。
4. 练习音符的组合,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音符编写简单的乐谱。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案二:音程和节拍目标:通过学习音程和节拍,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距离和节奏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回顾音符的基本符号和时值,并与学生进行复习。
2. 介绍音程的概念和分类,如纯一度、纯五度等,并让学生进行听辨和演奏。
3. 引入节拍的概念和符号,如四分音符拍、八分音符拍等,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4. 练习不同音程的演奏和组合,让学生感受不同音程的音响效果。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案三:调性和音阶目标:通过学习调性和音阶,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不同调式和音阶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复习音程和节拍的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回顾。
2. 介绍调性的概念和分类,如大调、小调等,并让学生进行听辨和演奏。
3. 引入音阶的概念和符号,如C大调音阶、A小调音阶等,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4. 练习不同调性和音阶的演奏和组合,让学生感受不同调性和音阶的音响效果。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案四:节奏和节拍的组合目标:通过学习节奏和节拍的组合,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节奏和节拍的相互作用和表现方式。
教学步骤:1. 复习调性和音阶的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回顾。
2. 介绍节奏和节拍的组合方式,如二拍子、三拍子等,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3. 引入不同节奏和节拍组合的乐曲,让学生进行演奏和感受。
初中乐理基础教案

初中乐理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产生、性质和乐音体系。
2. 掌握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和变化音级。
3. 熟悉音列与音级的关系,认识键盘和音的分组。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音的产生、性质和乐音体系。
2. 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和变化音级。
3. 音列与音级的关系,键盘和音的分组。
教学难点:1. 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和变化音级的理解和应用。
2. 键盘的认识和音的分组的掌握。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音乐的产生、性质、乐音体系、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和变化音级等概念。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音列与音级的关系,键盘和音的分组。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音乐乐理知识的相关图片和图表。
2. 键盘模型:用于展示键盘和音的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音乐?音乐的产生是什么?2. 讲解音乐的产生:音乐是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讲解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 讲解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音色。
3. 讲解音列与音级:音列是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 讲解音的分组:介绍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等音的分组。
5. 讲解键盘:介绍白键和黑键,解释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全音。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音列与音级的关系,键盘和音的分组。
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音乐乐理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乐理教案

音乐乐理教案乐理教案篇一课题:音及音高课时: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们更加详细地了解音的产生、音的性质、乐音与噪音、乐音体系、音名与唱名等音乐理基论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1.音的产生2.音的性质3.乐音与噪音4.乐音体系5.音名与唱名教学重点:1.音的性质2.乐音体系教学难点: 1.乐音体系2.音名与唱名教学过程:一.音的产生: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
发音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曲线经过平衡位置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振动。
物体的震动产生音波,振动后通过媒介质(气体、固体、液体)以波的形式传播,音波通过空气作用于我们的听觉器官并传送至我们的大脑,引起声音的感觉。
音的产生过程:振动---媒介质传播---声波---听觉器官---大脑---声音二.乐音与噪音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大类。
乐音:发音体有规则的振动发出的音叫做乐音。
(和谐、悦耳)噪音:发音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音叫做噪音。
(刺耳;例如:锣、鼓)三、音的性质音有四种性质,即(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即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
1.音高: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的震动次数及频率而决定的。
频率高,音就高;频率低,音就低。
2.音量:即强弱。
音量是由物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所决定的。
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
3.音值:即音的长短。
是由音的延续时决定的。
持续时间长就长,反之则短。
4.音色:又称音品或音质。
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总之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更重要。
四.乐音体系1.乐音体系在音乐中所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乐音体系。
2.将音级按照高低关系依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音列。
音列可以是乐音体系中所有音级的总音列,也可以是从任意一音到另一音之间所有音级的排列。
3.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音级。
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1)基本音级:乐音体系中经常使用的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基本音级。
乐理教学教案

乐理教学教案教案标题:乐理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乐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音符、节拍、调式等。
2. 掌握乐理的基本符号和记谱法。
3. 能够分析简单的乐曲结构和和声关系。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乐理基本概念a. 音符和节拍:介绍音符的种类和音符长度的表示方法,讲解节拍的概念和常见的节拍类型。
b. 调式:介绍调式的概念和常见的调式类型,如大调和小调。
c. 和声:讲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包括和弦的构成和和声规则。
2. 乐理符号和记谱法a. 音符符号:介绍常见的音符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b. 节拍符号:讲解常见的节拍符号,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c. 调式符号:介绍调式符号,如升号、降号、自然记号等。
d. 和弦符号:讲解常见的和弦符号,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等。
e. 记谱法:教授基本的记谱法,包括五线谱和简谱。
3. 乐曲分析和和声关系a. 乐曲结构:分析简单的乐曲结构,如AABB形式、ABAC形式等。
b. 和声关系:介绍常见的和声关系,如主音和弦、属音和弦、下属音和弦等。
4. 音乐欣赏和表达a. 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b. 音乐表达:鼓励学生通过演奏乐器或演唱歌曲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乐理基本概念、乐理符号和记谱法,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乐曲分析:选择一首简单的乐曲,分析其结构和和声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构成和演奏技巧。
4. 音乐欣赏: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乐理要素。
5. 音乐表达:组织学生进行乐器演奏或歌唱活动,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作品。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基本乐理知识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基本乐理知识在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上,教师要教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的形式,详细介绍如何有效地教授音乐基本乐理知识。
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内容:教案名称: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学习基本乐理知识目标:1. 了解基本的乐理概念,包括音符、音程等;2. 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辨别不同的音符和音程;3. 能够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音符和音程。
教学资源:1. 黑板、彩色粉笔;2. 音乐教材;3. 简谱卡片或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并引导他们注意不同的声音和乐器。
2.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二、学习音符(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的音符符号,并指着它解释这是一个音符。
2. 教师逐渐画出其他不同形状的音符符号,并解释不同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音高和音长。
3. 教师将绘制的音符符号与实际音乐音符进行对应,让学生通过视觉来辨别不同的音符。
三、学习音程(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音符符号,然后再在它们之间画出一条连接线,并解释这是一个音程。
2. 教师逐渐画出其他不同音程的符号,并解释不同音程代表不同的音高差距。
3. 教师播放不同的音程示范,并让学生根据听觉来辨别不同的音程。
四、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简谱卡片或乐谱给每个学生,并要求他们根据音符和音程的知识来演奏简单的乐曲。
2.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辨别,使用符号来演奏乐曲。
五、巩固(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刚刚学习的音符和音程的知识,让学生回忆并总结这些内容。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音符和音程的相关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回答。
六、拓展(5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进阶的乐理知识,如节拍、调式等,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音乐,提供学习乐器的机会。
乐理教学教案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乐理基础知识,包括音符、节奏、拍号、调号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 音符、节奏、拍号、调号等乐理基础知识。
2. 音乐节奏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音符、节奏、拍号、调号等乐理知识的应用。
2. 音乐节奏的准确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音乐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个调的吗?它的节奏是怎样的?2. 新课讲授(1)介绍音符:五线谱上的基本符号,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
(2)介绍节奏:音乐中的时间组织,包括拍号、节奏型等。
(3)介绍调号:音乐中的音阶组织,包括大调、小调等。
(4)通过实际案例,讲解音符、节奏、拍号、调号等知识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音乐,练习音符的书写和节奏的掌握。
(2)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每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乐器,共同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
4. 总结与反馈(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乐理知识。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问题。
(3)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乐理知识。
2. 观看音乐视频,关注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3. 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或节奏。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乐理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基本乐理教案第一章乐音体系教学目标:学习、认识音的产生、性质、乐音体系重点难点: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变化音级。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1、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
2、正常音的震动范围每秒11—20000次,音乐中使用音的范围为每秒震动27—4100次。
3、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音色。
4、音列与音级(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白键:52个,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唱名:do re mi fa soi la si 排列。
)黑键:36个,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上午音高距离为全音。
5、音的分组:A c 52----A C C c c c c c c 53124 12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共有七种完整的,两组不完整的。
6、音的关系(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五种):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bb”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
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
如:E—#F;bB--C等。
页脚页眉(5)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
如:C—#C;#E--bG等。
②变化全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
如:bC—#C;E--bG等。
第二章五线谱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五线谱,音符,休止符,省略记号,演奏法记号教学重难点: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与特殊划分,省略记号。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3课时1、记谱法的种类:五线谱,简谱2、谱表谱号:谱号))高音谱号(G1(:F谱号)(2)低音谱号((次中音)、3)中音谱号(谱号)C ((4)五线谱的线与间(上下加线与加间)(5)大谱表: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的结合形式(6)联合谱表:多声部谱表(1)概念(2)简谱、五线谱中的音符及其时值比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3)音符的规范写法:符头、符杆、符尾符杆的方向两个声部的五线谱记写4、休止符页脚页眉(1)概念(2)常见休止符表3)全休止符的使用说明(、附点:5)概念(1 )常见附点音符表(2 ”)“附点”的写法:“·(3 )常见复附点音符(4 其他增时记号6、)延音记号(1 )连音线(2略写记号7、度:8…………┘(记号置于音8度:8…………┐(记号置于音符上方),移低(1)移高8 符下方)…………┐(记号置于音符上方)con8…………┘(记号置于con82)重复八度记号:(音符下方)复记号:分音型反复记号”、“自由反复记号”、“段落反复记号”长休止记号:(3) 4)震音记号:(单震音:一个音(或一个和弦)均匀地反复。
?双震音:两个音(或两个和弦)均匀地反复。
? 5)音型反复记号(小节内的音型反复:用斜线(∕或∥)表示。
斜线数目与符尾数目相同。
??∥?)表示。
?一小节(或两小节)的音型反复:用符号(?∕?或注意:音型反复记号在正式出版物中不用,一般用于手抄乐谱。
6)自由反复记号:(记号┌оо┐:记号范围内的音可作多次反复,即“自由反复”。
)段落反复记号(7 小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段落反复术语?Fine 与.C (1)D S与﹠)(2D.C.)D.3 (coda )对接记号“⊕”与( 4 演奏法记号8、:Iegato)(1)连音():(2)断音(Staccato:)保持音(Sostenuto)(3 )强音记号(用记号>、∧标记):(4 :gliss5 ()滑音(用记号↘、↗标记)及刮奏()页脚页眉(6)琶音奏法(Arpeggio):(1)倚音:长倚音、短倚音;单倚音、复倚音;前倚音、后倚音(2)波音:顺波音(上波音)、逆波音(下波音);单波音、复波音(3)回音:顺回音、逆回音(4)颤音:(用tr或tr……表示)10、常用音乐术语:(1)力度术语(2)速度术语(3)表情术语第三章拍子节奏教学目标:学习、认识节奏、节拍,学习音值组合法,掌握节拍的正确划分。
教学重难点:2/4、3/4、4/4拍的节,音值组合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1、节奏、节拍的概念(1)节奏: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的进行,叫做节奏。
(2)节拍:音乐中,强拍与若拍有规律地循环(或交替),叫做节拍。
2、拍子与拍号(1)拍:以某种时值的音符表示的节拍单位,叫做“拍”。
(2)拍子:将“拍”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3)小节:是计算乐句、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常用单位。
(4)小节线和终止线(5)拍号、拍号的写法及读法、拍号的意义(6)两种古老的拍号:4/4拍、2/2拍。
3、拍子的类型(1)单拍子: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2)复拍子:在单牌子的基础上增加了次强拍。
(3)混合拍子:由不同的单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组合。
4、散拍子与变拍子(1)散拍子:一种不受固定节拍限制,而且速度比较自由的节拍,叫做“散拍子”,在我国戏曲及说唱音乐中称为“散板”。
(用“サ”标记)(2)变拍子:音乐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拍子”。
(3)变拍子的标记:可以并列标出;也可以只在曲首标明主要拍子。
页脚页眉5、击拍与指挥图式(1)击拍法:(2)指挥法:6、切分音(1)关于强拍、强位;弱拍、弱位的介绍(2)切分音(3)切分节奏7、音值组合法(1)单拍子,复拍子及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①单位拍等于或大于四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拍”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
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
C、注意保持“拍子”的轮廓。
②单位拍等于或小于八分音符的音值组合法A、按“小节”组合音群。
B、固定节奏型用固定方式记写,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
C、长音用一个音符记写。
(注意保持“单拍子”的轮廓)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记写。
8、节拍的正确划分(1)关于“长强短弱”规律(2)关于“小节线后是强拍”规律第四章音程教学目标:学习、认识音程,学习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掌握音程的构成及转位方法,识别及构成等音程。
重点难点: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音程的转位、等音程。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1、音程:两音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称为“音程”。
2、音程分为:旋律音程:两个音先后发声;和声音程:两个音同时发声。
页脚页眉(1)音程的读法:从左至右;从下至上。
根音:构成原音程的低音(或下方音)。
冠音:构成原音程的旋律音(或上方音)。
3、音程的级数与音数(1)音程的级数:该音程所包含的音级数目,包含几个音级即为几“度”。
(2)音程的音数:该音程所包含的全音、半音数目。
全音用1表示;半音1/2表示。
4、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1)自然音程:纯音程(一、四、五、八);大、小音程(二、三、六、七);增四、减五(三全音)。
(2)变化音程:纯音程以外的所有增音程、减音程、倍增音程、倍减音程等。
)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3 (111纯一度为:0 小二度为:大二度为:1 小三度为:1 大三度为:2 纯四度为:2 22211增四度为:3 减五度为3 纯五度为3 小六度为4 大六度为4 小七度为:5 221大七度为:5 纯八度为:62(4)音程中没有“减一度”。
(5)度数相同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相互关系:5、构成音程的方法(1)音程的扩大:升高冠音;降低根音;或同时升高冠音和降低根音。
(2)音程的缩小:降低冠音;升高根音;或同时降低冠音和升高根音。
6、单音程与复音程(1)单音程:不超过八度的音程。
(2)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
(3)复音程的名称读法:七加以上方单音程的度数。
7、音程的转位(1)概念:原音程中冠音、根音位置互换,称为“音程的转位”。
(2)音程转位后的性质变化:大变小、小变大;增变减、减变增;纯不变。
(3)音程转位后的度数变化公式:转为音程的度数=9-原位音程的度数原位音程的度数=9-转为音程的度数单音程,原位与转位之度数变化规律:页脚页眉原位与转位音程性质变化规律:)单音程的转位只要把冠音或是根音移高八度就实现转位,复音程则要把根音和冠音4 (同时移高八度或是移低八度才实现转位。
等音程8、1)概念:两个音程的音响效果相同,记谱和意义不同,称为“等音程”。
(2)度数、音数和名称相同的等音程。
()度数、音数和名称不同的等音程。
3(小音程与增音程,大音程与减音程,纯音程可以与减音程或增音程构成等音程。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9、纯八、纯四、纯五。
)完全协和音程:听觉上感到悦耳、融合的音程。
如:纯一(1)不完全协和音程:听觉上感到刺耳、不融合的音程。
如:大三度、小三度、大六度、(2小六度。
)不协和音程:大二度、小七度( 3 )极不协和音程:小二度、大七度以及各种增减音程。
(4和弦第五章教学目标:掌握不协和和弦的解学习、认识和弦及相关知识;掌握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及转位;决方法。
页脚页眉重点难点: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及转位、不协和和弦的解决。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1、三和弦(1)和弦的概念: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结合(三度或非三度),叫做和弦。
(2)三和弦的概念: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称为“三和弦”。
(3)三和弦的构成:根音—三音—五音(4)原位三和弦的种类:2、七和弦(1)七和弦的概念:四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称为“七和弦”。
(2)七和弦的构成:根音—三音—五音—七音(3)七和弦的种类:]注意:所有七和弦均为不协和和弦。
[页脚页眉3、转位三和弦(1)和弦转位的概念:根音以外的和弦音作“低音”,称为和弦的转位。
(2)三和弦的两种转位:①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三音作低音,称为“六和弦”。
②三和弦的第二转位:五音作低音,称为“四六和弦”。
(3)转位和弦的标记:六和弦用数字“6”表示;四六和弦用数字“6 4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