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介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中医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护,旨在恢复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实现身体健康。

辨证施护内容包括对病情、病因和病机的全面分析,采取相应的施护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患者辨证患者辨证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关键步骤。

通过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护理人员可以辨认出患者所处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虚实、寒热、表里等。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不同的施护方法。

虚实辨证施护1.虚证施护:–饮食调理:推荐患者增加营养摄入,多食用补益元气的食物,例如黄芪、养生汤等。

–运动调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护理: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增强抵抗力。

2.实证施护:–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增加清淡易消化食物的摄入。

–中药施护:根据患者的实证类型,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泄热利湿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环境调理:保持室内通风清爽,避免潮湿和寒冷环境的刺激。

寒热辨证施护1.寒证施护:–保暖措施:提醒患者保持室温适中,加强身体的保暖,防止寒冷刺激。

–温补饮食:推荐患者多食用温性的食物,如姜、肉类等,以提升体温。

–草药施护:使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附子、肉桂等。

2.热证施护:–降温措施:提供清凉环境,控制室温,保持通风。

饮食上推荐多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藕等。

–中药施护:针对不同的热证类型,选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表里辨证施护1.表证施护:–温补措施:提醒患者多穿衣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同时饮食上多摄入温性食物,如姜茶、红糖等。

–草药施护:根据患者的表证类型,选择药性辛温的中药进行治疗。

2.里证施护:–清热解毒:针对不同的里证类型,使用具有清热凉血、消肿利尿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西瓜等。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一、引言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实践,以保障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护理。

其中,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对症施护,达到治疗疾病和调节机体平衡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二、辨证施护基本原则1. 个体化原则个体化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对于同样患有高血压的两位患者进行治疗时,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2. 综合分析原则综合分析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胆湿热型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3. 以调整机体平衡为目的原则以调整机体平衡为目的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以调节机体平衡为最终目的。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来达到治疗效果。

三、辨证施护内容1.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等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胆湿热型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系统。

例如,在对于一个寒性体质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等按摩手法来达到治疗效果。

4. 中药浴中药浴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一种特殊方法。

它是指将中药材加入到浴缸中,让患者在其中泡浴,以达到调节机体平衡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生金法等,以调节机体平衡。
调整阴阳五行以恢复健康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以顺 应自然阴阳消长规律。
饮食调养
根据食物的五味属性及个人体 质选择饮食,如阳虚体质者宜 食温性食物以温补阳气。
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情绪 波动导致阴阳失调。
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通过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刺激 经络穴位,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与失调判断
观察面色、形态、舌脉等
分析病因、病位
面色红润、形态自如、舌脉和缓为阴 阳平衡;面色苍白或萎黄、形态异常 、舌脉弦紧或细数则为阴阳失调。
根据八纲辨证确定病因,如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等,以及病位深浅,如表 证、里证等。
辨别寒热、虚实
寒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热证面红 目赤、口渴喜冷饮;虚证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实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
饮食调养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选择具有 药用价值的食物进行调养,如山药、红枣、薏米等。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患者的 情志活动,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失调的状况。常用的情志护 理方法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 锦等。
方案。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八纲辨证施护,护士能够针对 病人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 施,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
传承中医文化
八纲辨证施护作为中医护理的精髓 ,其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弘扬中医文 化,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八纲辨证施护与现代医学关系
互补性
现代医学以病因、病理生理学为 基础,而八纲辨证施护以证候为 依据,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

中医护理辩证施护的方法完整

中医护理辩证施护的方法完整

中医护理辩证施护的方法完整中医护理是一种独特的医疗方式,其与西医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在中医护理中,辩证施护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分析,以及对中医经典理论的运用,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中医护理辩证施护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疗法。

首先,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包括四个方面:辨症、辨证、辨治、辨效。

辨症是指中医护士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强调全面观察,包括舌苔、脉搏、面色、呼吸等多种表现形式。

通过准确记录和分析这些症状,可以为后续的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方法,也是中医独特的辩证施护方法。

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分析。

辨证的目的是确定患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病情的发展演变规律。

辨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护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轻重、体质健康状况等因素。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补虚、清热、祛湿等。

辨效是指治疗后的效果评估,也是中医辨证施护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估,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中医讲究因时因人因病而施治,辨效可以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辩证施护的方法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深入分析患者的病情,找出病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辩证施护的方法也要求护士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除了以上的四个方面,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扩展和完善。

例如,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辨证施护可以结合影像学、血液学、常规检验等辅助检查。

这样可以更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提供更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总之,中医护理中的辩证施护方法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疗法。

通过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准确观察,以及对中医经典理论的运用,中医护士能够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中医辩证施护ppt课件

中医辩证施护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7
脏腑辨证
▪ 定义:以脏象学说为基础,以八纲辨证为原则,结合病因
病机等基本理论,对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 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 ▪ 适应于内伤杂病的诊断,也是临床各科疾病辨证的基础。 ▪ 是八纲辨证的具体和深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完整版ppt课件
18
脏腑辨证
2、穴位按摩 4、耳穴贴压 6、中药灌肠 8、中药离子导入 10、穴位注射
完整版ppt课件
30
04
以心系病证为例谈辨证护理实施
完整版ppt课件
31
(一)辨证概要
1、生理病理与显症特点 心病特征性表现: 心居胸中----胸闷、胸痛 心主血脉----心悸、怔仲 心主神志----失眠、多梦、健忘、神昏
完整版ppt课件

热 温 凉 平 27
饮食调护宜忌
1、肺系病证 宜食清淡、水果。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之品。 2、心系病症 主要以血脂指数来选择,高以清淡为主少吃瘦肉、鱼类, 忌食动物内脏、烟酒、 茶、咖啡。 3、脾胃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软。烂。热、易消化 4、肝胆病证 宜食清淡蔬菜及瘦肉、鸡、鱼,忌辛辣、烟酒刺激之品, 少进动物脂肪 5、肾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清淡及多种动物补养类食物。忌食盐、碱过 多和酸辣太过的饮食
----注意午休 因为心活动最活跃的时候是在午时,也就是上午的11点到下午的1点 如果是练功,这个时候练功效果非常好;如果不懂得练功,你就午 睡,睡好“子午觉”,就会在阴阳交接的时候保持住心气 子时要睡,阳气开始升
完整版ppt课件
43
总结 中医护理两大主要特点: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 辨证的手段。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和 施护在诊断和护理疾病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中医护 理的基本法则 。 辨证护理不同于对症护理,主要特点是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 既可以看见一个病可以出现几种不同的证,又能认识到不同的病在 发展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从而对各种疾病采取灵活的护理方法、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关键。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法。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段和⽅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辩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

“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

“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阶段的病理概括。

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

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症状状更全⾯、更深刻,从⽽也更正确地揭⽰了疾病的本质。

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病总有数证。

”这就是说病可概括证。

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

《温热论》对温热病以卫分证、⽓分证、营分证和⾎分证。

但中医认识和护理病⼈、是既辨病⼜辩证的。

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的病⼈,初步印象为感冒病。

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法。

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

饮⾷上可给⾖豉汤、⽣妾红糖⽔等⾟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室温宜低⽽温度偏⾼,使病⼈感到凉爽舒适,减轻⼼烦、⼝⼲之不适感。

饮⾷宜给绿⾖汤、西⽠、藕汁、苦⽠等清热⽣津⾟凉之品。

应采⽤室温宜低⽽温度偏⾼,使病⼈感到凉爽舒适,减轻⼼烦、⼝⼲之不适感。

饮⾷宜给绿⾖汤、西⽠、藕汁、苦⽠等清热⽣津⾟凉之品。

应采⽤室温宜低⽽温度偏⾼,使病⼈感到凉爽舒适,减轻⼼烦、⼝⼲之不适感。

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

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

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健康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以一位患者的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来展示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方法。

患者信息:男性,50岁,主诉腹痛、反酸、嗳气。

辩证分析:1. 脾胃虚弱:患者多年来饮食不规律,长期暴饮暴食、寒凉食物过多,导致脾胃功能衰弱,出现腹痛、反酸等症状。

2. 阳虚:患者年龄逐渐增长,阳气逐渐衰退,导致肾阳虚弱,出现嗳气等症状。

护理计划及实施:1. 药膳调理:为患者制定糯米红枣粥、山药薏仁粥等温补脾胃、健脾化湿的药膳,提高脾胃功能。

指导患者每日三餐规律,少食多餐,避免寒凉食物,增加对脾胃的保护。

2. 针灸疗法:采用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位进行温阳补肾的针灸,增强肾阳功能,改善嗳气症状。

每周进行一次针灸治疗,持续一月。

3. 草药汤剂:开具加味附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处方,强壮脾胃、温补肾阳。

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两周。

4. 饮食调控:指导患者忌烟酒刺激,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易消化、温热食物,如姜、葱、银耳等,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恢复。

5.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对疾病的信心。

6. 运动锻炼:推荐适量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提高阳气。

7. 定期随访: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的变化、药物服用情况等,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报道患者逐渐好转的情况,腹痛、反酸、嗳气症状减轻,精神状态改善。

并在随访中及时调整针对不同阶段病情的护理计划,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此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全面详细地记载病人的辩证分析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中医护理服务。

同时,护理记录也对下一次护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其他类似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

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

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
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调护的一种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来制定护理方案的一种具体实施步骤。

下面是一个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的范例,供参考。

一、护理目标:
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制定合理的护理目标。

比如,如患者属于寒湿重,脾胃虚寒的辨证类型,则护理目标可以是温补脾胃、祛除湿寒,改善消化功能。

二、护理措施:
1.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合理安排饮食,比如寒湿重型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胡椒等,同时避免食用寒性食物,如西瓜、冰淇淋等。

2. 药物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中药进行调理。

比如寒湿重型的患者可以使用温中扶正的中药,如参、肉桂等。

3. 穴位按摩: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调理。

比如脾胃虚寒型的患者可以按摩足三里、健胃等穴位,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4. 养生指导: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给予相应的养生指导。

比如对于寒湿重型的患者,可以告诉他们适度运动,保持身体的温暖,避免受寒潮湿的环境。

5. 精神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精神调理。


如对于虚寒型的患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护理效果评估:
根据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患者的疗效,进行护理效果的评估。

比如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改善,以及患者的主观感受等。

四、护理记录和交接:
将护理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包括辨证依据、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估等,以便后续的护理工作参考。

并及时向接班护士进行交接,提供必要的护理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9
22
临床表现
• 面红目赤,发热喜凉,手足烦热,烦 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 干燥,脉数等
2020/4/9
23
寒证与热证鉴别表
证寒口面四神痰二舌脉
型热渴色肢态涕便象象
寒 恶 不 淡 冷 蜷 清 大便 舌淡 迟
寒渴白

喜 冷
卧 少 动
稀 色 白
• 里证的病变虽在里,但仍有深浅之分; ①病变在脏、在上、在气者—较为轻浅 ②病变在腑、在下、在血者—较为深重
2020/4/9
13
临床表现
• 里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很难说哪 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表症状。
• 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呕 吐,小便短赤,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
2020/4/9
2020/4/9
11
(二)里证
• 基本概论,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 血、骨髓等受病所反应的证候。
•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 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征,都可 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2020/4/9
12
• 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 病。
• 基本特征是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 长。
• 辨证施护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 理病人
•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 • 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2020/4/9
4
证、症、病三者区别
• 证—又称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 证候反应了疾病的病因、病机、部位、性
质以及邪正盛衰等诸方面。是机体在疾病发展 过程中某一阶段各种症状所反应的病理机制的 概括,是辨证得出的结论。
20
畏寒:是患者自觉怕冷,但加衣被 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称为畏寒,多 为里寒证。机体内伤久病,阳气虚 于内。或寒邪过盛,直中于里损伤 阳气,温煦肌表无力而出现怕冷的 感觉。
2020/4/9
21
(二)热证
• 基本概念 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阳盛阴虚, 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变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 人体的正气包括阳气、阴液、气、血、精、 津、液等,故阳虚,阴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稀溏 苔白 小便 而润 清长 滑
或 紧
热 恶 渴 红 热 仰 黄 大便 舌红
热喜赤 证喜冷 寒 饮 2020/4/9
卧 躁 动

干结 苔黄 小便 而干

短赤
24
三、虚实辨证
• 虚实辨证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虚实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
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主要指邪
2020/4/9
9
(一)表证
• 基本概念 表证是六淫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主要见于外感疾病 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 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2020/4/9
10
临床表现
• 恶(wù)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 脉浮,苔薄白。
• 常见于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 症状。
•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2020/4/9
16
(一)寒证
•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盛阴衰,导致机体机能活 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 或多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2020/4/9
17
临床表现
• 面色苍白,恶寒或畏寒喜暖,手足厥冷, 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涕清稀,小便 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滑润,脉 迟或紧等。
2020/4/9
5
证、症、病三者区别
• 症状—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辨证的依据。 • 病—中医学的病,如中风,消渴, 偏痹等。
2020/4/9
6
中医辨证的方法
• 八纲辨证
• 病因辨证 • 气血津液辨证 • 脏腑辨证 • 经络辨证 • 卫气营血辨证 • 三焦辨证
2020/4/9
7
八纲辨证
• 八钢—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中医辨证施护
主讲人:骨伤科 李敏
2020/4/9
1
学习内容
(1)掌握辨证施护的概念 (2)了解中医辨证的方法,掌
握八纲辨证 (3)辨证施护如何体现?案例分
析…
2020/4/9
2
辨证施护
•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及辨证论治、辨证 施护
• 辨证论治施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则
2020/4/9
3
辨证施护
2020/4/9
18
恶寒与畏寒的 区别?
2020/4/9
19
恶寒:是患者时时觉冷,虽加衣覆被
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多为外感病 初起,卫气不能外达,肌表失其温煦 而恶寒。此时虽加及衣火,仍不能使 肌体的阳气宣达于表,故得温而寒冷 感无明显缓解。可见于多种外感病的 初期阶段,病性多属实。
2020/4/9
八个辨证的纲领。 •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是各类辨证的总领。 • 在八钢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项,即表、热、
实为阳证;里、寒、虚为阴证。
2020/4/9
8
一、表里辨证
• 表里是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 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 的认识,他可以说明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 情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 取得诊疗的主动权。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 及病邪侵袭、停留部位的不主要同,证候 也变现不宜
主要变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 甚至神晕谵语,呼吸气粗,痰液壅盛,大 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 等症
2020/4/9
27
(二)虚证
• 是指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功能减 退所致的一类病症。
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 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者驱邪的依据2020Βιβλιοθήκη 4/925(一)实证
(1)人体感受外邪; (2)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淤血、
宿食等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 证候的概括
临床上一般是新病,暴病多为实证,病情激 烈者和体制壮实者多为实证。
2020/4/9
26
临床表现
14
证型 寒热 其他症状 二便 舌象
表 同时 常伴有头身 二便多
出现 疼痛,鼻塞 如常

流涕内脏证
候不明显
里 但寒 内脏证候突 便秘或
不热 出(如咳喘、 溏泻;

但热 不寒
心悸等)
尿短赤 或清长
苔 薄白
色苔 均有 变化
脉象 浮 沉
2020/4/9
15
二、寒热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 寒证与热证反应机体的偏盛与偏衰,病邪 属性的属阴属阳,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 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