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北京综评范文

北京综评范文

北京综评范文北京综评。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作为一个城市,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北京进行综合评价,从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近年来,北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GDP持续增长,城市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这些都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北京还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拥有着众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

这些都为北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其次,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

例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著名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北京还是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拥有着众多的文化企业和创意园区。

这些都为北京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北京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雾霾天气频发,空气质量堪忧。

其次是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再者是人口问题。

随着北京的经济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给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压力。

综上所述,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底蕴深厚,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人口问题等挑战。

我们相信,在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京未来发展趋势

北京未来发展趋势

北京未来发展趋势
北京未来发展趋势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那么,北京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怎样的呢?
首先,北京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北京已经是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但是城市的规模和人口还在不断增长。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北京将不断完善交通,房屋,水电供应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北京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将和全国一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这将为北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来到北京创业和发展。

再次,北京将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北京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雾霾等。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北京将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推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并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

此外,北京还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最后,北京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

未来,北京将继续加大对文化和教育事业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北京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些举措将为北京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将为北京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将成为一个更加现代化,繁荣发展,宜居宜业的城市。

北京市经济形势

北京市经济形势

北京市经济形势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其经济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现状和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1. 经济概况北京市作为国家级特大城市,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科技人才资源。

截至目前,北京市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金融、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

同时,北京市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城市发展对比然而,尽管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亮眼,但也面临一些难题。

首先,城市人口规模庞大,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

其次,土地利用率偏低,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限制了城市发展的潜力。

再者,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对市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北京市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采取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3. 未来发展方向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北京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通过改善交通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以缓解拥堵问题。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积极引导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4. 深化改革与开放在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北京市需要深化改革与开放。

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促进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鼓励跨行业、跨地域合作。

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扩大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5. 融入国家战略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市政府应加强与国家政策的对接,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北京市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合作,打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经济发展格局。

6. 结束语总之,北京市的经济形势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也存在一些困扰和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进改革开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不断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北京市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市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市发展现状分析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以下是对北京市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经济发展方面,北京市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增加投资,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

北京发展初步形成了金融、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多个支柱产业,促进了就业增长和经济增加值的提高。

城市建设方面,北京市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

市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城市交通。

此外,北京市还注重环保和生态保护,推动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发展方面,北京市有众多优秀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为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和学者。

北京还积极推进教育公平,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进步。

文化发展方面,北京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之地。

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业的繁荣。

此外,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尽管北京市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高房价和人口密集问题,给居民带来了压力;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是城市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同时,随着人口流动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北京市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总的来说,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发展现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当前,北京正在不断努力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北京市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一些问题,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和持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北京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北京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北京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推进,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城市,其产业结构变化尤为明显。

本文将从历史上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当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趋势等方面,深入分析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一、历史上的产业结构在20世纪初的北京,农业是主导产业。

当时的农民主要种植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繁衍以耕作为生。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一情况开始有所变化。

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北京逐渐形成了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商业活动主要以批发零售、饮食等为主,手工业则包括纺织、制鞋、制糖等行业。

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虽然相对简单,但为北京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北京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1978年开始,北京开始实施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人才。

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在初期主要是以轻工业和重工业为主,如纺织、机械制造、化工等,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等行业也逐渐兴起。

尤其是19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北京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带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当前的状况目前,北京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已经成为中国的科技、金融、文化和创意产业中心。

信息技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产业成为北京产业结构的主导,占据了主要的经济比重。

而制造业和传统行业则逐渐减弱,成为次要的产业。

这一产业结构的变化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北京的城市发展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相关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未来的趋势未来,北京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仍将保持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特点。

首先,信息技术产业将继续发展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

其次,金融服务业将进一步加强,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北京的城市发展有哪些新趋势

北京的城市发展有哪些新趋势

北京的城市发展有哪些新趋势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北京的城市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

首先,科技创新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高地,不断孕育出前沿的科技成果和创新企业。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资本。

北京不仅在科研投入上持续加大力度,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速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融合。

众多的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为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北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再者,绿色发展理念在北京的城市建设中日益凸显。

过去,北京曾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如今,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让城市的绿化率不断提高,公园、湿地等生态空间不断增加,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场所。

同时,在能源利用方面,北京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公共交通也在不断优化,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和公交系统的智能化,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另外,北京的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区域协同。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北京与周边城市在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

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搬迁至河北等地,既为北京腾出了发展空间,又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

同时,交通一体化的推进让三地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加快了人员和资源的流动。

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从传统的艺术表演到现代的数字内容创作,从古老的胡同文化到时尚的设计品牌,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众多领域。

各类文化创意园区、艺术街区如 798 艺术区等成为了文化交流和创意展示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人才和游客。

北京市经济发展分析

北京市经济发展分析

北京市经济发展分析近年来,北京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总体概况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优势。

其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GDP规模持续增长。

以2019年为例,北京市的GDP达到了3.6万亿元,增长率为6.1%。

同时,城市的人均GDP 也在稳步增长,超过了十万元人民币。

二、产业结构分析1.第一产业:农业尽管北京市面积有限,农业发展相对较弱,但农业生产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

北京市政府通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收入提升,逐渐实现了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2.第二产业:工业北京市的工业部门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了较大的力量。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3.第三产业:服务业北京市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强,主要涵盖金融、房地产、科技、教育等领域。

特别是金融行业,北京作为国家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优势分析1.政治、文化优势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享有独特的政治优势。

政府部门和政策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此外,北京还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艺术剧院和文化遗址,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

2.科技创新优势北京拥有全国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集聚,科技人才辈出。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北京正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者,注重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挑战分析1.人口和城市规模问题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人口和城市规模不断增长,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资源与环境压力北京市的自然资源有限,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北京市经济发展趋势

北京市经济发展趋势

北京市经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地位越发突出。

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的趋势和特点,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稳定的经济增长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家的加大对北京市的支持力度,该市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的GDP在过去十年中年均增长率超过7%。

这一稳定的增长趋势使得北京成为全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二、高端制造业的崛起近年来,北京市逐渐加强了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和发展。

该市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不断涌现,并积极推动着北京市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升级。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北京市的企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通过引入各类高端人才和资金,北京市的制造业不断创新,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服务业在北京市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北京市加大了对服务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了该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金融业、文化娱乐业、旅游业等领域持续繁荣,成为北京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尤其是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北京市服务业的发展。

四、创新创业的浪潮近年来,北京市的创新创业环境日趋完善,各类创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政府不仅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还打造了良好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高层次人才的涌入,推动了创新创业的浪潮在北京市的快速兴起。

据统计,北京市的科技创新指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五、绿色发展的倡导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北京市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该市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通过减少污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北京市还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出行等绿色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全市GDP比重
75 . 5% 4 . 6%
8 . 8%
12 . 5% 2 . 2%
13 . 2% 8 . 7% 6 . 7% 6 . 7% 0 . 6% 0 . 6% 3 . 7% 1 . 8% 2 . 1% 3 . 4%
服务型经济的优势: 体现了首都四个服务功能,集中体现在金融、教育、科技、文化、 交通、电信的服务功能。 对经济、财税、吸纳就业的支撑比较明显; 具有良好的熨平、稳定经济的作用。 按照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 质量的部门成为主导部门,表明城市发展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我们的反思: 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 一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互为支撑;(以手机、汽车为例) 二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既相互促进,也相互融合; 三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总的趋势是资源从消耗大、利润低、 物化的制造业部门向消耗小、利润高、无形的服务业部门转移。
北京地方财政收入中80%源自服务业。 本市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变化情况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三产比重 二产比重 一产比重 服务业增速 工业增速
64.8 32.7 2.5 12.9 13.2
67 30.8 2.2 13.1 10.2
服务业比重是不是越高越好? 一是与国际上主要城市相比有10个点左右的差距(纽约87.6%、 伦敦85.2%、东京86%),比重提高还有空间。 二是从产业演进规律和社会化分工发育程度看,越来越多的服务 环节从制造链条中分离,服务业发展水平反映了经济的成熟度,服 务业越发达则城市经济越发展。 三是应该是总量和结构共同提升、相互支撑下的高占比。城市经 济主要由二产、三产构成,在总量一定下谈是没有意义的,而要看 新增量投向。否则刻意不发展二产,服务业也能达到高占比。
发展什么样的服务业?
一是生活性服务业。满足特大城市的刚性需求。如住宿餐饮、居民服务、 商业零售、住宅开发销售等等。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创造财富的功能。包括为生产提供服务的流通 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和科技服务。 三是公共服务类服务业。反映了首都特色和城市功能。北京是中央政府 所在地,党政机构集中,相关需求也很大,这是做好四个服务必然需求。 实际上要做好四个服务不仅仅依靠公共部门的服务,还要完善整体的服 务环境来支撑。(1)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卫生社保福利等方面服务; (2)科技、公共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服务;(3)交通、 邮电、资讯领域的服务;(4)与行政事务相关的办公用房租售、文印设 计、法律会计等专业机构的服务。(5) 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方面的服务。 四是新兴服务业。如电子商务、院线连锁等。
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
➢ 集聚了全市 90%的高 技术产业; 80%的现代制造 业;55%的生产性服务业; 52%的文化创意产业。
➢ 制造了全国1/10的汽车、 计算机、手机;全国1/6的 集成电路。
➢ 用全市7%的平原面积 (450平方公里)支撑了全 市40%的增加值(4800亿), 聚集全市37%的资产(23.9 万亿元),贡献了占全市 47.3%的利润和40%以上的 税金。
首都宏观经济运行及发展趋势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综合处 二O一O年十二月
主要谈四个方面
一、关于 “十一五”以来首都经济发展情况 二、关于首都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关于“十二五”的初步考虑
一、 关于“十一五”以来首都经济发展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北京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建国以来首都建设发展浓墨重彩的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 发展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首都国际影响力最广、 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之一。
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总 收 入 占 到 54 个 国 家 高 新 区 的 15.6%,规模最大;技术、专 利、标准水平领先,承担了国 家25%的“863项目”和36% 的 “973”项目
国家金融管理中心: 金融资产占到全国的 40%以上,控制全国 90% 的 信 贷 资 金 和 65%的保费资金运用
增加值 (亿元)
9179 . 2 556 . 6
1066 . 5
1525 . 0 262 . 5
1603 . 6 1062 . 5
809 . 6 816 .
67 . 2 73 . 9 444 . 1 213 . 0 259 . 0 418 . 8
增长 (%)
10 . 2 3.0
6.8
9.3 -3 . 3 6.4 22 . 0 11 . 6 21 . 9 19 . 9 4.1 9.0 13 . 6 7.3 10 . 9
(二)总部经济:第一个阶段是自发的,是首都地位使然;是计划经济 资源配置积累使然;是改革开放以后新吸引力提高使然;第二个阶段是 自觉的,出于提高首都辐射力、影响力,对总部经济的认识提升使然。 北京综合能力第一位。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比较,在基 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开发程度均具备较 强的优势。 总部支撑作用明显。2008年末,全市总部企业784家,在全国拥有 11303家分支机构,其中3894家在北京,占全部二级分支机构的34.5%。 总资产39.7万亿元,占全市的 61.3%;利润占69.3%。吸纳从业人员164.9 万人,占全市的20.2% 中央单位为主。中央总部企业达233家,户均资产1500亿。共有26家世 界500强企业,仅次于东京(51家)和巴黎(27家),全部是中央企业。 跨国公司总部首选地。外资企业总部156家,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8 家,包括25家世界500强企业; 国内百强企业中50家位于北京,且前10名均 在北京。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基础承载力更加坚实; ➢重大活动精彩纷呈; ➢经济特征的取向更加清晰; ➢应对危机沉着有力; ➢城市整体形象大幅提升;
报几组数据
GDP:由2005年的6969.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2153亿元,年均增 长11.7%,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2.7个百分点;人均GDP:由2005 年的5615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10314美元,年均增长8.1%。
(一)服务经济:
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75.5%。
2008年,服务业资产总计62.2万亿元,占地区资产总量的96.1%.
2009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利用外资的84.9%;服务贸易进出口
额约占全国的1/5,规模居全国第二。
2009年,服务业从业人员736.5万人,占全市的73.8%。
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千亿(919.2亿元)增 长到2009年的2026.8亿元,年均增长21.9%;国地税税(费)总收入 由2005年的2637.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337.5亿元,年均增长24.5%。 企业效益:工业企业利润由2005年的413.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 742.9亿元,年均增长15.8% ;服务业企业利润由2005年的2696亿元增 长到2009年的10541亿元,年均增长40.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2827.2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4858.4 亿元,年均增长14.5%;
的全面实现,标志着北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过去五年的发展 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 是“人文、科技、绿色”理念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建 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将推动北京向更高价值目标 和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二、关于首都经济的特点
大生产、大消耗、大排放,大进大出的城市特点越发明显,城市管 理、资源承载压力极大。 ➢从社会财富看:每天创造33.3亿元增加值;落地13.3亿元投资;形 成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4亿元三级税收,7.3亿元地方 税收。 ➢从资源支撑看:每天新增1644个常住人口,供应建设用地17.5公顷; ➢从运行看:每天消耗2.1亿度电,2000万立方米天然气,8万吨煤和 焦炭,2.7万吨成品油,973万立方米水; 公交客运每天1805万人次; 医院门诊诊疗22.7万人次。 ➢从居民生活看:每天需要1500多万公斤蔬菜,1100吨肉,1000吨 食用油,5000吨口粮,500吨鸡蛋,500吨糖,250吨盐。 ➢从排放看:每天产生1.8万吨垃圾,374万立方米污水,新增2000辆 机动车,也产生新的尾气污染。
好天率:从2005年的64.1%(234天),提高到2009年的78.1% (285天),提高了14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十一五”前四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0.79 吨标煤降到2009年的0.54吨标煤,可比下降23.3%;万元GDP水耗 从2005年的49.5立方米降到2009年的29.9立方米,下降了33.8%;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11.6万吨降到2009年的9.9万吨,下 降了14.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19.1万吨下降到2009年 的11.9万吨,下降了37.7%,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25
20
15
10
5
0 2009 75.8 23.2
1 10.3 8.8
1995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 1998年超过60%;2006年超过70%, 2009年达到75.5 %。特别是金融、信息、商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 展,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5%.
指标名称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05 年
69.6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6
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 40.2
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 35.3
六大高端功能区增加值占GDP比重 (%)
34.4
2006 年
71.9 47.7 42 37.3
35.7
2007 2008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