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

展研究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陈秀山张可云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摘要:北京作为首都要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北京第三产业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做了深入的探讨。

随着北京市经济高速增长并逐步接近中等发达水平,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首都经济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北京市经济发展将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方面,产业结构将进入调整活跃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将在支撑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内部布局必然要求作相应调整,新兴、快速发展的行业将在空间竞争过程中将传统的、已失去优势的产业排挤出北京市,而且一些优势产业会由城市中心地带向外围地区扩散。这两方面的趋势为北京市第三产业未来发展与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也为通过振兴第三产业而带动整个首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结构研究

1第三产业的行业结构问题与对策

从北京市目前所处发展阶段来看,第三产业的质量是决定其能否达到国际性大都市地位的关键之一。第三产业的行业内部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总体增长。

第三产业行业结构特征与问题:

--传统产业投资比重大,行业集中度高;

--新兴产业固定资产实力弱,行业缺陷较大;

--基础设施型的服务业投资大,产值低;

--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大;

--公共事业投入大于产出;

--第三产业人均产值不高,产值低的行业较普遍。

北京市第三产业中的现代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经济整体起步晚,它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

--行业整体水平比较差,首都经济离现代化大都市仍有差距;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比例与世界水平接近;

--商贸、餐饮行业不及发达国家;

--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现代产业势头看好;

--政府服务业亟待改善。

北京市第三产业行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与经济发展阶段和首都经济特征有很大关系外,政策和体制方面的不完善也不可忽视。另外,第三产业中的各行业处于产业链中的末端,受消费者的影响比较明显,而且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也比其它产业要强。突发意外事件的影响首当其冲。因此,在合理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同时,注重行业之间的协作和提高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未来行业结构调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传统产业,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出效益。北京应充分利用具有高科技优势这一有利条件,彻底改造传统产业,增加技术密集度和管理水平。在使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促进新型第三产业的形成。

第二,对于新兴第三产业,不但要大力发展,还要从多方面进行制度与体制创新。新兴的第三产业投入低产出效益好,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是本市第三产业中急需发展的幼小行业。因此,对于这些行业既要有鼓励和扶持的措施,还需在制度上有所创新。

第三,对于公共事业,推进社会事业向市场化方向的转轨。在公共事业领域不断加大市场改革力度的同时,对该行业中的非国有经济企业实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弥补目前这方面发展的不足。

第四,通过促进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培育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增长点。政府应在减少审批手续和降低管理成本上,扶持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等行业的投入低、产出高的行业,提高它们的产出效率,使之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和首都经济的增长点,改变第三产业人均产值不高,普遍产值低的面貌。

第五,各行业做好对付突发事件的应急规划,增强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旅游、商贸餐饮等行业容易受社会或自然灾害事件的影响。个人炒汇就能使金融体系崩溃;一种病毒或自然灾害就能使旅游和商贸餐饮停业。而且,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性质和领域差别很大,受影响和对付灾害的手段亦不同。因此,第三产业中的各行业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和经济环境制定合理的应急计划,对抵抗意外事件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六,增强行业协作,利用行业间的网络关系加强全行业抵御灾害的能力。

第三产业内部行业之间虽然差别大,但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却很强。因此,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联特点。各行业只有加强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共同繁荣。

2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问题与对策

从总体上看,北京市经济空间布局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布局过于集中,中心地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不明显;

--工资比较均衡分布,使产业转移的劳动成本空间不大;

--第三产业地区层次差别过大,不利于产业的地区扩散;

--第三产业城中心空心化明显;

--第三产业地域扩散潜力巨大,阻力很多。

鉴于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空间布局问题,未来需要构造一个合理的空间结构,充分利用结构效益,为发挥首都的地域优势创造更好的条件。调整第三产业空间结构应注重:

第一,增加北京城郊地区的投资,为第三产业的扩散提供发展空间。增强对城市周边地区的投资,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产业和各行业在比较合理的梯度差距上向城市周边地区辐射,从而为第三产业在更大地域范围内发展提供条件。

第二,加强对城郊各区县人口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劳动力质量。增强对周边地区劳动力技能的培训,不但能通过劳动者的技能价格比,降低人力相对成本,而且可以为产业的地域转移创造人力资源的条件。

第三,推动技术含量高的第二产业向外围地区的扩散和转移,用相关产业的地区转移带动第三产业的扩散。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以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方式,在区域布局中共同促进。

第四,加强城市中心地带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城市中心地带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带生活型第三产业发展的缺陷。

二、城区发展差距问题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南部的宣武区、崇文区、丰台区发展明显落后于北部的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和朝阳区。

1北京市城区的区域差距

区域总体经济实力的比较: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年均增长速度方面,北部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论绝对量,还是年均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南部区域,且差距不断拉大;在人均财政收入方面,南部区域人均财政收入与北部区域相比,绝对差距不断增大。

居民生活水平的比较:北部与南部区域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绝对差额从1994年的7341元增加到2001年的60375元,扩大了8倍多,而且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职工收入水平的这种南北差异仍将继续拉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较:南北部区域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差距并不大,但南部区域发展速度显得较为平缓,不利于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资金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奥运会预期的影响:由于奥运因素,未来5年,北部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24672亿元,南部区域仅增加243亿元。受奥运场馆建设投资影响,北部区域GDP将多增加31704亿元,而南部区域仅多增加116亿元,如果不采取措施,已经存在的南北区域差距将进一步被拉大。

2形成南北城区域差距的原因分析

导致南北城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历史基础和资源条件的差异,也有特定的发展动因与制度差异。

历史起点低:历史上北部发达而南部落后,先天不足所导致的发展条件差异,成为南北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

经济区位的边缘性:南城地区主要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饮食业为主,而北城地区则集中了金融、保险、证券、信息等新兴产业。而且,在聚集效应的影响下,有不少大型新兴产业企业纷纷从南城地区迁至北城地区,致使南部区域经济结构升级更为困难,南部区域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资源禀赋条件差距:与北部相比,南部区域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人力资源与技术要素相对匮乏。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差:南部区域不仅缺乏教育、文化、旅游、人力、技术等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单元——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资金积累能力低、效益差,对区域快速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城市规划等制度方面的限制多:为了保护古都风貌,南部大部分建筑物都面临限高问题。这些限制使得本来地域狭窄的南城区域的容积率普遍大为降低,开发建设成本更为高昂。

3促进南部区域发展的措施

政府在缩小城市内部区域差距方面至少应实现以下四个目标:(1)为各区居民提供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Essential Public Services);(2)将各区域间在收入和就业机会方面的差距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以内;(3)扶

助落后区域实现自立增长(self-sustaining growth);(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未来南城区域发展的具体措施可从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南城主导产业群:大力发展房地产、体育、医药、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业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型商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

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南城增长带:结合重点街区开发建设和改造,集中力量培育七个特色经济增长带,即前门—大栅栏传统文化特色商业区、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天坛国际文化产业带、体育经济增长带、商贸经济增长带、南纬路区域先农坛医学科学城与丰台高新技术产业带。

三、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1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需求分析

北京市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第三产业需求分析:

数据分析预测说明,北京第三产业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05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010年%。

第三产业的发展还表现出内部结构高度化的趋势,一些新兴行业产值增长速度较快,像通讯、金融、保险、企业服务、不动产以及卫生保健、教育、文娱等部门。北京第三产业在内部结构上要进一步高度化,以服务于高质量的生产、生活需求。

北京举办奥运对第三产业的拉动: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拓展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尤其是与奥运经济紧密相联的行业将会加速发展。这些行业不仅在供需的量上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同时,由于各行业在经营理念、经营业态、服务技术、营销方式等方面要逐步与国际接轨,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也会得到优化升级。

奥运将带来大量新增投资。北京将投入资金1800亿元用于场馆及相关城市设施、环境的建设。在实现投资的过程中,会相应扩大相关服务需求,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

北京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第三产业需求:

北京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推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表现为两点:一是其支付能力提高。人们开始有能力改变其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二是开始产生自主需求。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标准会越来越高,将产生新的需求。2001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2552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这些意味着北京第三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

北京市第一与第二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分析: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对全方位、高效率的产前和产后服务的种种要求。随着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逐步实现,北京目前城郊型农业将逐渐转型为都市型农业。这种新型的农业附加值高,技术、文化、资本含量高,不仅对服务产品的数量要求增加,种类、质量要求也是更上一层楼。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北京第二产业以高科技工业为主,是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发展阶段,它对第三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专业化,甚至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说,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第二产业的竞争力。第三产业已经渗透到第一、第二产业内部。

按照数量增长模型计算,北京的第三产业预测:

对北京市2002年至2010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构成和劳动力构成进行预测。通过北京市1978年至2001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用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得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模型拟合很好。同样的方法预测了第三产业的产值、构成、就业人数,结果模型拟合较好。

综合以上对北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产值、就业的预测以及各国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参照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产业构成资料,可以大

致得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至2000美元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0%左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000至8000美元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0%至60%左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000至17000美元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5%至70%左右。从预测数据中可以看出,到200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00美元(以1美元兑人民币为计)时,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升级转换,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就业比重分别为6928%和6026%,而第二产业分别为%和%;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729美元时,预测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就业比重分别为%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为%和%。

2未来十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基于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历史数据加以拟合、进行预测,从而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定位,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

战略目标

根据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预测,结合北京市第十个五年计划对第三产业的规划,可以确定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战略目标为:

2010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将为65%和67%,就业比重将为70%。

根据北京市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所提到的,全市在未来十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思路是:大力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型经济,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标志的服务型经济,以丰富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文化型经济,形成符合首都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经济结构,形成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灵活应变能力和动态自我调整能力的调整机制。这一目标要求北京市应该不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率先在全国实现现代化,为构建国际大都市打下扎实的基础。

战略重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市第三产业仍然是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因此,加快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改造传统服务业势在必行。

发展第三产业的原则:

——有利于加快北京市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及体现自身特色,

——有利于不断提高北京第三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质、精神文明。

投资少、见效快、潜在需求大、就业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将成为首选项目。

发展第三产业的行业选择:

从第三产业行业内部来看,应该加快突出国际化大都市特色的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旅游会展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加快金融保险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运输电信业的发展,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其服务功能。并应充分利用北京市丰富的人文资源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第三产业的空间结构特色:

从地域的角度而言,北京市的地域分工划分为:位于朝阳区的中央商务区,位于中关村的科技园区和位于王府井——大栅栏——西单的商贸旅游区,围绕中关村科技园的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成以通信、网络、信息咨询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

发挥中央商务区的集聚和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着名大公司、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涌入,发展信息咨询业、会展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形成经济增长带,带动周边地区的迅猛发展;对于王府井——大栅栏——西单地段的发展,应该注重文化资源的整合,带动商业、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集商业、餐饮业、娱乐业和服务业、旅游业为一体的全方位消费区,形成自身的文化与人文特色,为商业气息浓郁的现代化大都市带来一缕文化氛围。

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重点:

从近期看,抓住“入世”和“奥运”机会,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为奥运服务的第三产业,调整北京第三产业布局。从长远看,夯实发展基础,做强第三产业;从层次上,可分为四类: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大力扶持的第三产业、规范发展的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的第三产业。从空间上,积极构建奥运商圈,发展北京商务中心区,扶持郊区边缘性的新兴商业的成长。

(1) 以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重点发展为奥运服务的第三产业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市申奥的成功,为北京市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为了承办好奥运会,所需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这个投资大概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举办奥运会直接相关的比赛场馆及其设施的投入,直接用于奥运会的;第二个层次是为了改变城市面貌,增强城市功能,为奥运会创造环境,一个是环保项目,一个是基础设施;第三个层次是投资,就是引发的社会投资。估计到2008年,由于奥运会的影响,社会投资将累计增加700亿元—800亿元。新增投资的增长将拉动消费需求、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带动北京整个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第三产业的具体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产业。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1998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8356亿元。预计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达到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从1998的02%增至03%。随着奥运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推广,国民的体育健身观念和在体育的消费结构上将有较大的改变和提高,和体育相关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信息、消费体育食品、饮料、体育彩票等体育休闲用品的消费将面对更为广阔的市场。另外,举办奥运会还将使我国的体育保险焕发生机。

房地产业。申奥成功,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在未来七八年时间里,政府每年将增加1000亿投资支持北京建设,这笔巨资将主

要用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影响极大。从间接影响看,政府投资无疑会有力支撑市场需求。

广告媒体行业。奥运会为北京市的广告传媒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临入关挑战的中国传媒和广告行业亟需这样一次盛会来扩大自身实力和国际知名度

旅游业。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无论是历史文化遗迹,还是现代城市规划都具有其不可抗拒的独特魅力。估计到2008年,海外旅游者可能会达到500万人次。同时,大量款项投资于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大众化休闲度假区,向集观光、娱乐、文化、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型高级休闲方向发展,围绕经济、生态、保健、社交等多功能进行综合开发,推出一系列经营项目,这些无疑将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 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

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产业。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出版、创作、演出、国际文化交流、以及相应的咨询、组织行业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新闻出版中心,应巩固其地位,提高档次。

教育、科技产业。北京是全国的教育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科技中心。随着市场的发展,教育需求逐渐由义务型、标准化、单一性向自主型、个性化、多元性转化,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支出成为一种市场导向和发展取向的理性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投资需求将带动一个内容极为丰富、覆盖面极广的教育产业发展领域。另外,现代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全方位渗透以及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举足轻重作用,都需要北京科技产业的大力发展来支持。

旅游业。发展大旅游,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郊区休闲度假游和城市文化、教育、科技、会展、体育游,争取到2010年,使旅游人数增长50%,旅游收入翻一番。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形象和服务,着手旅游基地的建设,将郊区和市区旅游资源整合,构筑旅游观光休闲圈和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主体公园。

物流业。现代化商业物流体系是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商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过境的物资量很大。一方面,社会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外资商业的进入、新型物流业态的引进和连锁企业的规模扩张,北京市的物流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会展业。会展业具有较大的贡献率,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除了会展本身产生的收益之外,还拉动旅游业、旅店餐饮业、广告传播业。北京展览场馆总面积居全国之首,展会规模、档次都在全国领先,但仍需整合会展资源,进行制度创新,发展专业化的会展公司,使展馆与会展公司分离,把展会的触角延伸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 大力扶持的第三产业

信息服务业。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条件,汇聚了全国大量的智力资源、大量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大量的对外机构和外国驻中国的机构等。信息服务业更新换代快,给首都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积极推进政府对信息咨询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间接管理的模式,使信息服务业走上国际化、规模化、规范化的道路。

城市绿化和环保服务业。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是一个新兴产业,包括为绿化带、小区、城市街道等绿化服务的树、草养殖和为环境保护服务的检测、监测站点等,还应当鼓励为家庭绿化服务的行业的发展。

金融服务业。从全国来看,北京发展金融业的优势条件是,在全国各区域中居于主导地位,全国各大银行总部和管理机构齐聚北京,北京专门开辟了金融街和商务中心区。同时,北京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为北京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北京在发挥自身特色的同时,应巩固金融街的聚集优势,加大吸引海外金融机构到北京设立分部,扩大经营规模。

城市安保与灾害预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安康”意识的普及,城市安保与灾害预防将成为重要的城市产业。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城市安全预警、监控系统不断开发、研制出来,可加强城市事故的预

防、处理与分析,保障城市生产、生活安全。第三产业的作用就是为衔接好这种技术与市场提供服务。

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直接关系着人类自身健康,食品安全与检测作为食品质量的把关、检测、监控手段应该适应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以确保首都人们饮食放心。

城市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是数字化,即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网上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商业信息化等方面多头推进,北京理应率先实现“整体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推进、总体规划、灾害减低”等城市发展目标。

(4) 规范发展的第三产业

咨询与中介服务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咨询与中介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重点是要规范管理,树立品牌,增强诚信,加强法制。同时,引进国外着名咨询与中介公司的管理机制,扶持若干强大的咨询与中介公司,形成发展的龙头。

房地产业。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住宅商品化推进,预计未来京城房地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治理无序竞争与整治市场成为政府调控的重点。

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呈膨胀态势,不仅新建小区都逐步实行物业管理体制,旧住宅、工业区、办公楼、商场、学校和医院也要部分实行物业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包括房屋及相关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小区保安、环境保洁、居民服务、物业中介等系列的配套服务,实现物业管理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稳定发展的第三产业

传统的商业、餐饮业。由于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日渐多样化、综合化和高档化,发展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餐饮、文化体育等为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根据地段情况建立有个性特色的商业街、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等国际国内典型的商业业态。通过电子商务技术整合传统的商业资源,形成现代化的商业管理系统。餐饮业在开拓市场上,可以社区餐

饮为载体,积极发展便民利民的大众餐饮消费、休闲消费,突出餐饮连锁和品牌经营的作用,实施精品战略,加强特色化和国际化趋势。在业态选择上,要实现宾馆餐饮、特色餐馆、快餐送餐、餐饮食品等多种业态按各自的市场定位快速增长。

家政服务、小区服务。家政服务、小区服务,商机无限,小区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广泛,具有个性特色,包括前面介绍的物业管理、信息服务等,“职能小区”的建设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6) 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素质,提高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行业迅速兴起,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北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教优势,从专业设置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素质,增强三产的竞争力,加快其发展。

注: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政府委托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有叶裕民、付晓东、姚永玲、孙久文等。

作者简介:陈秀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

2020年(发展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发展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 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管委会办公室发布时间:2009-03-20 编制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2006年3月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形势分析 6 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 6 一、经济高速增长,“十五”计划圆满完成6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首都经济”中的战略地 位得到提升 7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7 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配套设施逐步齐全7 五、“十五”期间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总结8 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形势分析8 一、发展机遇与挑战8 二、面临形势与问题10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10 第一节指导思想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发展思路11 第二节战略目标11 一、总体目标11 二、具体目标12 第三部分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13 第一节突出一个目标:全面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3 一、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14 二、做强做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14 三、培育壮大汽车产业15 四、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 15 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5 第二节实现二种提升: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6 一、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16 1、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三业”建设17 2、促进新的发展格局,加强“三园”建设17 3、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突出“三带”建设 17 4、面向综合产业新城,推进“三中心”建设18 二、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8

1、构建便捷交通体系18 2、保障生产要素供给19 3、推进水资源利用与开发20 4、有序完善城市环境20 5、加速发展信息化21 第三节实施三大战略:引入各类创新要素,努力保持产业平稳快速发展22 一、创新发展战略22 1、发挥在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22 2、积极引导机制创新,安排落实产业创新工程22 3、建设人力资源高地,将创新发展引向深入23 二、产业融合战略24 1、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24 2、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培育大产业、大品牌24 3、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5 三、区域发展战略25 1、加强与中关村的互动发展25 2、推进与滨海新区的协同发展 25 3、发挥京津冀产业战略节点的引领作用26

(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的发展靠什么

我国经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这是已被世界所公认、被世界经济发展所证明、被理论界所肯定的事实。然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在这三驾马车上施力和侧重是不同的,这三驾马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口主要是净出口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从2002年突破50%以后,逐年提升,一直在60%以上,2008年由于后几个月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达到约58.5%,但是外贸依存度过大带来的负作用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急剧下滑而暴露无疑,面对持续的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严峻局面,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推动措施,主要靠哪驾马车来“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们当前更加关注的课题。有人主张主要靠消费,有人主张靠投资。根据我的分析,应该在逐步降低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基础上(最理想的是经过几年努力,使我国外贸依存度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短期内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坚持不懈地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消费、增加国内需求,来最终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一、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坚定信心,使危机成为这一特殊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驾马车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使人又一次更加地清醒地感受到蝴蝶效应。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紧接着第三大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大摩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因财务困境,美联储不得不拿850亿美元资金救助,华盛顿银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的储蓄银行,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化成国际金融危机,随之不长时间就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第一季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11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9日 “十二五”开局首季本市深入调结构转方式初见成效 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情况下,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结构、促创新、稳运行、惠民生,“十二五”开局首季,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领域调控初见成效,部分领域好于预期,“十二五”重大任务开局良好,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运行平稳有序,调结构、转方式迈出坚实步伐。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4%、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38.9%,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的低位。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本市始终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牢牢把握首都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结构与首都功能定位相一致,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批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项目加快落地。一季度,本市下决心完成首钢主流程停产,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工业增加值仍增长8.6%,与前两年平均速度持平。与此同时,加快引进和落地一批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项目,为本市产业升级和调整积蓄了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引领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项目纷纷落户本市。中国动漫游戏城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启动。国家时尚创意中心项目落户通州。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投入运营。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艺术品拍卖持续火爆,北京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艺术品市场。 新兴业态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生力量。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迅速,骨干企业超过30家,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优势,与数字出版、视频搜索、云计算、数字内容、新媒体等融合互促发展。电子商务持续升温,网上消费已逐渐成为新兴消费时尚。 二、坚持有保有压调控方向,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机遇与挑战 易秋霖(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本文将刊载于《金融博览》2014年第3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从现在开始往后约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前三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未来十年,改革仍然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红利,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战略机遇。具体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迎来以下重要战略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过程也是创造新的经济需求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为51%(城镇户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后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0%,则城镇人口将比现在增加约1.3亿人。如果一半新增城镇人口进入现有城镇,一半进入新建城镇,每个新城镇人口平均10万人,则将增加650个新城镇。相应地,已有城镇扩大规模及建设新城镇均需要新增厂房、住房、道路、学校、医院、生活设施等,将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资需求。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将扩大和升级。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非公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非公有经济创造了中国绝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70%以上,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额近70%,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非公有经济在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城镇就业、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10年,非公有经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逐步推进,非公有经济将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获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种隐性

(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最全版

(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壹、北京和首都经济圈地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大背景,形成北京和首都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当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合作途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有: (1)周边地区为北京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生产的合作 目前北京的绿化美化工程,对林木、花草、草皮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庞大的消费人口,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首都圈地区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在这方面将有比较大的作为: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的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为北京提供优质的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2)首都圈地域间旅游业的合作 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壹,去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首都圈旅游的大市场,是首都圈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原来就是旅游胜地,抓住这壹历史性机遇,本着“开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使首都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3)首都圈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

利用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外迁的机遇,促进首都圈内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北京现有壹些和首都功能不相符、特别是和首都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例如,首钢X公司将壹部分钢铁的生产转移到河北迁安,就是壹个很好的例证,而北京类似的企业仍有很多。首都圈的壹些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选择地接收退出北京的企业,建立和京津等发达地区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笔者曾建议在秦皇岛建立隶属北京市的滨海特区,其中的工业区能够专门用来吸引北京的转移企业。[i] 2.市场合作 首都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唐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这是事实,也是首都圈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壹。加强首都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应当是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合作。 都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的集中,是北京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壹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北京自己所不能满足的。为了北京本身的发展,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必须更加开放市场,给予周边地区平等的竞争机会,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首都圈的周边地区而言,充分利用和首都空间联系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占领首都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做出“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的具体依据是什么,从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一度冲击全球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艰难,到哪啊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首先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得到推动,特别是全球经济治理问题会受到各方面重视。。经济全球化在一些方面会出现调整趋势,生产全球化将会进一步发展、贸易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掀起新高潮、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整体产业链的全球化难以动摇。其次,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个大国基本力量对比和相对地位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主动塑造更加有利于平稳发展的外部环境机会大大增加。再次,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危机以来,全球各国加速了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大推动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抢占未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其中,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在过去30多年出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具备了发展提升的基础。字1978年-2007年的30年时间里,中国平均GDP增长率达到9.7%,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平均真实的GDP保持在11%的水平,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素质的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更加牢固,企业竞争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总体而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并且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转型的宏观基础。从特定的意义上说,一些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消费贡献率降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储蓄率过高等,也同样可以通过改革来促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结构调整的过程。 “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今后五年,甚至今后30年的发展重要性是什么?这一判断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战略决策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无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科技革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都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版图,也影响到不同国家的相对经济实力。一些国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走到了前列,另一些国家却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能否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个突出的大势就是加快由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重要考验。根据统计,到2010年末中国的人均GDP或人均GNI将达到3400美元以上,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力和亚洲的马来西亚,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由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内需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出现大量的贫民窟、金融风险造成国家财富损失、一般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不可跨越的障碍等原因,至今仍然挣扎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结构调整缓慢、自身矛盾难以有效化解、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等。 顺利从发展中进入了较为发达行列的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则是受益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撑了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在达到人均5000美元的GDP水平之后,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就必须从拷贝转向自主创新,而拉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很好的改进,韩国过去30年间,人均专利注册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6倍,而同期巴西人的人均专利注册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3倍。目前,中国的人均专利注册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0.6倍,虽然高于巴西的水平但是显著低于韩国的平均水平。 如果从经济学理论来看,中国必须在未来五年内启动经济增长模式从库兹尼茨增长的转换。

2020年(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展战略)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壹、北京和首均经济圈地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大背景,形成北京和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当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合作途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有: (1)周边地区为北京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生产的合作 目前北京的绿化美化工程,对林木、花草、草皮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庞大的消费人口,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首均圈地区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于这方面将有比较大的作为: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的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为北京提供优质的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2)首均圈地域间旅游业的合作 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壹,去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首均圈旅游的大市场,是首均圈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原来就是旅游胜地,抓住这壹历史性机遇,本着“开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使首均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3)首均圈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 利用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外迁的机遇,促进首均圈内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进程。北京现有壹些和首均功能不相符、特别是和首均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例如,首钢XX公司将壹部分钢铁的生产转移到河北迁安,就是壹个很好的例证,而北京类似的企业仍有很多。首均圈的壹些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选择地接收退出北京的企业,建立和京津等发达地区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笔者曾建议于秦皇岛建立隶属北京市的滨海特区,其中的工业区能够专门用来吸引北京的转移企业。[i] 2.市场合作 首均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唐地区,于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这是事实,也是首均圈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壹。加强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应当是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合作。 均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的集中,是北京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壹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北京自己所不能满足的。为了北京本身的发展,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必须更加开放市场,给予周边地区平等的竞争机会,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首均圈的周边地区而言,充分利用和首均空间联系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占领首均市场。其中,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吸引大企业来此建立以北京为市场的产品生产基地,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它既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达到富强的目标;还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展高尚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文明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三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实现富强,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实现民主和文明的物质基础;实现民主,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它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社会条件;实现文明,既为物质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条件。 (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多选)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 (三)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多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新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是指: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3年第27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多选题)。第三步,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有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1154767.html,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作者:朱杰 来源:《商情》2009年第14期 [摘要]跨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从低迷走向复苏,并且经济增长表现良好,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又将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初期阶段表现为“横向型经济”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地,最大化的全方位追求“量”的扩张;中期阶段表现为“纵向型经济”以竞争市场为目的,重量形出击,不断完善、创新技术来深化市场需求;后期阶段表现为“纵横交错型经济”这时基本形成了全球性的少数企业的垄断形经济,既追求“量”的扩张又讲究“质”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全球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的理论基础。它深刻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经济工作 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和精辟的阐述。正 确认识中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 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瓦解”,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已大大加强,新体制的基本构架已大体确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第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得到确定并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管理制度正在形成和发展。第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添了新内容。第五,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经济的机制和手段正日趋成熟和完善。第六,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及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和实施。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行政指令性、计划纵向分配资源的方式 已基本上向多家竞争、市场横向配置资源的方式转变;实现了由凭票供应、商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品种繁多、产品丰富的买方市场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向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经济转变;经济运行由以“短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约束型向以市场需求约束为主并与资源约 束相结合的类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国民经济由大起大落转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经济发展的 战略重点 一、新型城镇化是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家都很清楚,从去年“十八大”以来,到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的两会,中国新的领导班子开始执政,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确立了新的发展重点。新型城镇化就成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一下,每十年大概有一个重点。从以前都现在有三个波次的快速发展: 第一波快速发展——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从1978年开始持续到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动力是土地制度的改革,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它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基本上到了九十年代初,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第二,解决了我们的建国以后长期存在的食品短缺问题。这是八十年代农村改革重要的结果。

到了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形成了以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土地制度改革,正是九十年代土地从划拨变成了有偿转让,还有住房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等。九十年代由小平南巡讲话推动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十年的高速发展。 新世纪这十年,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全球化的红利,我们分享的是全球化的红利,我们加入了WTO,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国的出口大幅度的增长,年均增长百分之十几、几十,这十年得益于中国的全球化,得益于外贸的促进。所以,这十年由全球化的红利加上人口的红利,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这是第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三个波次的快速发展,简单地给大家回顾了一下。 二、中国经济的全新阶段和面临的挑战 2011年,就是说新世纪十年过后,下一个十年的开始,其实中国经济生活中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值得大家关注一下:第一个事件是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表明了中国追赶发达国家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第二个事件是中国的人均GDP超过了5000

环首都经济圈

一、政策相关动态信息: 2010年10月21,河北省政府日出台《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打造“环首都经济圈”。 (1)设想与范围 总体设想是,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 打造环首都经济圈,简称“13县1圈4区6基地”: 13县(市、区)即: 保定市的涿州市、涞水县; 张家口市的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 承德市的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 廊坊市的三河市(包含燕郊镇)、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 区、安次区、固安县。 1圈:即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全长999.5公里,面积27060平方公里,人口485.65万人,2010年区域GDP119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00 亿元)。 4区: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 6基地: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2)目标与任务 坚持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加强与首都地区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融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规模、现代服务业上水平、现代农业提质效,将环首都经济圈建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对接首都的新兴产业带、环绕首都的明星城市带。 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96亿元达到4784亿元,年均增长31%以上;全部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00亿元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2 %;城区总人口由2010年的165万人达到300万人、年均增长12.7%,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上升到60%、年均增长5.4个百分点。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5年再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6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600亿元,城区总人口达到4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3)重点与举措 坚持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突破,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培育发展一批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一)加快建设“四区”。 1、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以筑巢引凤为平台,在环首都13个县(市、区) 各规划建设一个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每个园区规模不低于5平方公里,从项目扶持、企业培育、产业推进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以人才家园为载体,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以廉租房为主体的“人才家园”(总量不低于10000套、每套80平方米以上,总计13万套),为高层次人才来冀创业提供住房和生活配套服务。 2、科技成果孵化园区:以完成科技成果中试阶段为主要目标'在广阳、安次、涿州、三河、涿鹿5个县(市、区),各规划建设一个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每个园区规模不低于10平方公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业孵化平台。 3、新兴产业示范园区: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为重点,在13个县(市、区)分别规划建设新兴产业示范园区,每个园区面积30至50平方公里。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4、现代物流园区:以北京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物资需求为依托在涿州、三河、香河、广阳、怀来、丰宁等县(市、区)规划建设一批面向首都、辐射全国的仓储、配送、运输等现代化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城市配送、消费品供应、空港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映红老师《企业战略管理》闭卷题库3套解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一)(5+4+2)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常用于战略分析、竞争分析之中,是一种能够相对客观地分析和研究现状与对策的方法。SWOT分析法是根据公司的目标和拥有的资源,进一步地分析公司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公司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而选择适当的战略。 2、企业愿景 愿景是对企业未来乐观而又充满希望的描述,是企业为之奋斗的意愿。它回答的是企业要成为一个什么类型的公司,要占领什么样的市场位置,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能力等问题。 3、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矩阵是一种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要解决如何使企业的产品品种及其结构适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才有意义。同时,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分配到合理的产品结构中去,以保证企业收益,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 4、规模经济 在给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期内,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随着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我们就说该产品或企业存在规模经济,反之则为规模不经济。产品和服务的规模经济可以构成行业的进入障碍。 5、成功关键因素 指在行业中占优势地位,对企业总体竞争地位有着重大影响的条件、变量或

能力。它们既可以是一种价格优势,一种资本结构或消费者组合,也可以是一种垂直一体化的行业结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40分) 1、简述企业购并的动机与原则。(5+5) 答:收购吞并简称购并。企业购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以把它们划分五种类型:效率性动机、战略性动机、功利性动机、国家政策性动机和机会性动机。 原则:一致性原则、优势性原则、文化相融原则、增值性原则、整合优先原则。 2、阐述企业国际化经营市场进入的模式。(7) 答:根据产销活动的布局和组织协调方式的不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模式一般有:出口产品、许可协议、契约式生产(OEM)、成立战略联盟、收购、成立全资子公司、合资。 3、简述企业的主体(基本)活动与支持活动。 答:企业的基本活动是产品的生产运营、物流(内部后勤和外部后勤)、市场和营销、支持和服务;支持活动是指企业的基础结构、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等。 4、如何判断公司的资源是有价值的、可以使公司获得竞争优势? 答:在评价一个公司拥有的资源时,必须知道哪些资源是有价值的,可以使公司获得竞争优势。其主要的判断标准如下: (1)资源的稀缺性。如果一种资源是所有的竞争者都能轻易取得的,那么,这种资源便不能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 (2)资源的不可模仿性。资源的不可模仿性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不可模仿性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多数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从GDP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但是,根据谢国忠等人的分析,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似乎与经济的总体表现不一致:三季度固定资产比上季度增长了%;商品贸易余额比上季度增加了104亿美元;M2供应量再次回升;人民币新增贷款加速增长;工业生产减速也很有限.过度投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反应开始出现,主要是企业拖欠贷款、产成品积压等问题。鉴于此,要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还为时过早。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宏观调控的力度不能放松。 中国经济减速有限 GDP数据似乎表明今年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2004年三季度GDP增长率为%,比预期的略高,但比2004年二季度和2004年一季度的%和%已有所下降。截止到目前,中国GDP年增长率为%,但仍远远高于过去五年平均8%的水平。鉴于上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减速不明显,在我们看来,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明年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增加。由于官方对去年GDP数据进行了向上修正,从%修正为%,我们调低了200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下调至%。但对2005年的预测保持不变,GDP增长率仍为7%。 从名义值来看,2004年三季度GDP总计为万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比二季度放慢了个百分点。然而,官方公布的名义增长率似乎与三季度的经济总体表现不一致:1)2004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季度增长了个百分点,零售业仅下降了个百分点;2)三季度商品贸易余额达到了115亿美元,而二季度时仅为11亿美元,因此,四季度企业收入应会大幅增长。 再来看看三季度的工业情况,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率为%,大概是自1990年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个季度,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实行了农业改革政策。同时,三季度服务业增长率从二季度的%加速至%。但是,三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总体增长率从二季度的%下降到%。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紧缩政策效果有限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良好基础 二、发展趋势 三、历史机遇 四、主要挑战 第二部分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原则 二、主要目标 三、战略重点 第三部分发展任务和政策取向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扩展社会公共服务 三、增强基础设施能力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优化城市功能配置 六、加强社会和谐建 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 八、科技创新与人力开发 九、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 十、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 第四部分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一、扎实推进奥运前期筹备 二、精心实施奥运组织安排 三、保持后奥运期平稳发展 第五部分启动重点新城建设 一、总体要求 二、顺义新城 三、通州新城 四、亦庄新城 五、实施保障 第六部分规划实施 一、配套政策制订 二、专项规划落实 三、重大项目实施 四、规划实施管理

序言 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首都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在全市现代化进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本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良好基础 2001年2月,北京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符合首都功能特点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7.7%。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降低5.4%和13.3%。 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研发经费年均增长22.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体系日趋完备,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发展,建成一批有影响的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公共卫生体系和综合减灾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奥运筹办进展顺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城市发展初现新格局。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成为提升首都服务功能、吸引高端产业集聚、扩充经济总量的重要载体。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力度加大,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制定实施了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指导意见。区县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