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弟子规全文的家庭教育启示

弟子规全文的家庭教育启示

弟子规全文的家庭教育启示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读物中的一本经典,它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参考,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弟子规中的一些重要教诲,并分析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第一,强调尊重长辈和敬重师长弟子规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尊重长辈和敬重师长的规定。

孩子们在家庭中应该学会尊重父母和长辈的意见,遵从他们的教导和安排。

在学校中,孩子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导,积极向老师学习。

这种尊重长辈和敬重师长的教育观念,对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培养孩子勤奋的好习惯弟子规强调了孩子应该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的重要性。

家庭应该通过引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严格的作业时间,培养他们勤奋的好习惯。

父母要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榜样,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和勇敢面对困难。

勤奋的好习惯将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第三,强调道德修养和正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中强调了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行为规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将正确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

他们应该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善恶,教育他们遵循社会公德和家庭规则。

通过这种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孩子们将培养出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弟子规中强调了孩子应该具备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责任,并要求他们履行自己的责任。

同时,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之间也应该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家庭事务。

这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将使他们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更加成熟和成功。

第五,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和社交能力培养弟子规中提到了许多与礼仪、社交能力以及待人接物有关的规定。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并且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非常重要。

总之,弟子规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

它强调了尊重长辈、勤奋学习、道德修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以及礼仪教育等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

试论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试论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启在 示家
所能及的家务事,以减轻父母负担, 帮父母排忧解难。唯有如此,孩子才 能从小懂孝道、知感恩,会孝顺。 “入则孝顺,出要诚信”,对于孩子 而言,在家懂孝顺,在外与人交往要 讲究诚实守信。《弟子规》提到: “凡出言,信为先……”,于是,家 长要善于用“诚信”是规范孩子行 为,让孩子讲诚信,树诚信。当然, 这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以身作则, 以诚信言行感染孩子。 2.教会学生懂礼仪、重习惯。 《弟子规》中有大量内容与礼仪教育 与养成教育有关。家长要善于挖掘 《弟子规》中的这些教育思想与方 法,教会孩子懂礼仪、善交际、重习 惯。首先,从穿衣、待人、饮食等方 面规范孩子礼仪。例如,《弟子规》 提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 者后……”意思是说,吃饭时,要长 者先,幼者后,尊卑有序。当然,在 穿衣方面,孩子要保持整洁,做到穿 戴得体。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 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生活上, 要珍惜时间、讲卫生、爱劳动等等。 在学习上,良好学习习惯要认真养 成。例如,孩子要关注细节,勤奋刻 苦,循序渐进、整洁有序等等。总 之,家长要善于借用《弟子规》让孩 子知礼仪、重习惯。 综上所述,家长是实施家庭教 育的主要载体。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 开温馨友爱、孝悌兼备、诚信和善的 家庭环境,故家长必须不断学习《弟 子规》提升自我,营造具有熏陶力和 感染力的家庭教育环境,继而去影响 孩子行为。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巧用 《弟子规》中的教育方法去规范孩子 行为,教会孩子行孝道、讲诚信,与 人友善相处,以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可见,从家长和孩子两 方面发挥《弟子规》的家庭教育功能 才更好促进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冉晋.《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的现 代诠释反思与建构[D].湖南大学,2013. [2]张悦红.《弟子规》亲教内蕴对留守 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天水师范学院 学报,2016,03.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 治县大巴蒙古族学校)

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观念解读

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观念解读

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观念解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家庭教育经典之一。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规范孩子的行为和修养,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对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解读。

首先,弟子规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弟子规的开篇,就提到“弟子入则孝”,强调孝道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弟子规认为,孝顺父母是孩子的首要任务,也是一切德行的基础。

通过孝顺父母,孩子能够培养出敬老尊贤的美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一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重视,弟子规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弟子规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在弟子规中,有许多规定和要求,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

这些规定旨在教育孩子要有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要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种自律的培养,孩子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此外,弟子规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的温情与关怀。

在弟子规中,有许多关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和关怀,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敬,幼不敢不敬”等。

这些规定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温情和关怀的,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给予子女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这种温情与关怀的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最后,弟子规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的持久性。

在弟子规中,有许多关于孩子行为规范的要求,如“夫唱妇随,童仆听命”,“勿贪勿骄,勿矜勿吝”等。

这些规定要求孩子在家庭中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不仅在父母面前,也要在其他家庭成员面前保持一致。

这种持久性的要求,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延续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观念强调孝道、自律、温情与关怀以及持久性。

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重视,通过弟子规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2019年精选文档

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2019年精选文档

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弟子规》继承和发扬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把“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包含了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其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童蒙养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3]。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存在,通过家庭教育可以有效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家庭成员的人格,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遵从社会意愿,成为社会的同质因子。

但现有家庭教育的实然状况限制其应有职能的有效发挥,甚至出现负效和职能错位现象。

1、家庭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家庭教育中的“ 光宗耀祖”、“ 望子成龙”等价值观念,存在着“ 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一方面又受现代社会主文化、各种亚文化甚至有意无意受某些反文化影响,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注意到家庭成员的多方面发展,但又忽视家庭成员人格主导方面,道德品质的培养,出现重智轻德甚至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致使家庭成员人格畸形发展。

2、家庭教育职能在家庭教育职能方面,忽视大众传媒在家庭中的有效利用,使其传递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有害的信息;社会还缺乏一套强有力的道德规范体系,使家庭教育中道德观念的培养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中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牢固基础的德育职能的发挥;现存人才选拔制度引发了学校教育职能的偏颇,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生错位,弱化了家庭教育应有的职能,增加了家庭成员利用消极的亚文化甚至反文化中的价值观塑造自我、设计自我的可能性,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异质因子。

3、青年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实质上就是自私。

自私像一颗毒瘤,它不仅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免疫系统,而且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灾难。

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深受父母宠爱甚至溺爱,因而养成了“唯我独尊” 的意识,习惯于对父母呼来唤去,为父母做些事情多懒心无肠,对父母的抱怨多不理解,对来自父母的批评则反唇以待。

弟子规全文家庭教育中的经典指南

弟子规全文家庭教育中的经典指南

弟子规全文家庭教育中的经典指南《弟子规》是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家庭教育的指南。

本文将从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师长尊敬、待人接物四个方面,探讨《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一、孝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孝顺父母是儿童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

《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

”教导孩子在父母召唤时要及时回应,不可拖延。

这培养了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克服拖延习惯的能力。

再者,弟子规还强调孝顺父母要“严为律”。

从小培养孩子守纪守法、遵守家规的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

二、兄弟友爱兄弟姐妹关系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们社会交往的起点。

《弟子规》在兄弟友爱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规中有云:“事始终,要法守”,教导孩子要始终遵守规则,不偏袒自己、欺压兄弟姐妹。

另一方面,《弟子规》还告诫孩子要“欲速则不达”,教导孩子要有耐心、宽容待人。

这些教诲培养了孩子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品质,不仅可以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也为日后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师长尊敬师长教诲和指导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弟子规》中提出了尊敬师长的要求,如:“师(培)不严,徒(教)不尊。

”通过教导孩子要尊重师长,理解和遵守师长的教诲,学会敬仰和信任师长,培养起孩子坚守自己信仰、尊敬他人的能力。

此外,《弟子规》还强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求孩子不仅要尊重权威,也要学会区分善恶,在面对不当的教导或指导时,要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待人接物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是孩子社会适应的关键技能。

《弟子规》中强调谦虚、礼貌、恭敬的待人接物方式。

其中,“斯以方来,不可追遗”,教导孩子在接待来客时要热情、主动,不可让来宾感到被冷落或忽视。

与此同时,弟子规还提到“尊长有礼,未可忘也”,教导孩子对长者要心存敬意,并要礼貌待人。

这种待人接物的方式培养了孩子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加强了与他人的交流和信任能力。

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格和道德的重要环节,《弟子规》提供了深入浅出的教育方法和指导。

弟子规中的家庭伦理教育

弟子规中的家庭伦理教育

弟子规中的家庭伦理教育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儿童教育经典,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家庭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探讨其在家庭伦理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弟子规以“弟子”为主题,强调了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它首先强调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原则,即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这一原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也是家庭伦理教育的核心内容。

弟子规通过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们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听从他们的教诲,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孝顺之心。

弟子规中还强调了“父母敬,幼不敢不敬;长不敢不顺”的原则,即要尊敬长辈,遵从长辈的教导。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服从的价值观。

通过遵守这一原则,孩子们能够培养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规则的品质,从而在家庭和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还强调了“斯须勿用,与人方便”的原则,即要学会节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与人为善。

这一原则教育孩子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冲动和无礼的行为,以及不给他人带来不便。

通过遵守这一原则,孩子们能够培养出自律和自制的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中还强调了“有喜共,有难亲”的原则,即要与家人共同分享喜悦,与家人共同承担困难。

这一原则强调了家庭的凝聚力和亲情的重要性。

通过遵守这一原则,孩子们能够培养出关爱家人、关心他人的品质,学会与家人分享快乐,共同面对困难,从而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弟子规中还强调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即要懂得分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一原则教育孩子们要明辨是非,学会坚守正义,不为小利而放弃道德原则。

通过遵守这一原则,孩子们能够培养出正直和勇敢的品质,学会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弟子规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精辟的道德教育原则,对家庭伦理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全文的教育方式

弟子规全文的教育方式

弟子规全文的教育方式《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教育中一本重要的教育经典著作,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中。

作为培养孩子品德和行为的基本原则,它讲述了弟子应遵循的规则和教育方式。

本文将探讨《弟子规》全文的教育方式,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教育。

一、尊重师长《弟子规》的第一条规定是“父母呼,应勿缓”,强调尊重和顺从父母的教诲。

这一教育方式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对家人的尊重和孝顺。

在现代教育中,学校和家庭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尊重师长并愿意接受他们的教导。

二、守时守信《弟子规》中提到“上学迟,怕打听”,强调了守时的重要性。

这一教育方式教导孩子们要遵守时间规定,培养他们守时的习惯。

同时,规定中也提及“许诺寺,不欺信”,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这种守时守信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尊重他人《弟子规》中有关尊重他人的规定包括“杀人如杀鸡”、“未见君子,先自省”等。

这些规定教导孩子们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益,培养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教育方式,教导孩子们要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意见,培养他们友善、包容的品格。

四、勤学好问《弟子规》中有关勤学的规定包括“昏昏赖学,必致贫穷”和“问则恭,诲则敬”,提倡孩子们努力学习和虚心向学。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孩子们的积极进取精神。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性格修养与廉耻感《弟子规》中提及的性格修养与廉耻感的规定包括“动则咨之,饮则思之”、“有过则改”等。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孩子们的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格。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孩子们自我反省和及时改正错误,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廉耻感。

六、礼仪教育《弟子规》中有关礼仪的规定包括“振衣,拂坐,端翼”,强调了孩子们在社交场合中的得体举止和礼仪规范。

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人之初,性本善”,同时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人格、品行、习气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当今家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十分溺爱孩子,得到的却是孩子的不孝与叛逆。

而《弟子规》则规定了“弟子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为人处事。

因此,为了平衡当今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爱与被爱的天平,让孩子学习《弟子规》十分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重拾善良的本性。

一、教孩子行孝道《弟子规》中规定弟子应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让孩子做到这些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在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和善良的本性。

父母对我们有生养之恩,难道就不该回报吗?向陌生人问路,都知道表示感谢。

何况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感恩?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关心照顾父母,让父母时时处处身心愉悦,不为自己烦恼操心。

《弟子规》中规定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等。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教孩子“孝”,我认为身教大于言教,只有自己能按《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才会那样孝顺你,否则,孩子嘴里背着《弟子规》,行动上虽然也照做,但心里不服,因为他看到你并不是这样对待爷爷奶奶的,所以家庭中教孩子孝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行孝,示范给孩子看,孩子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学会了行孝。

但《弟子规》中的某些规定,特别是礼数方面,已不适于现代社会,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现代社会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得把握《弟子规》中这样规定的内涵:要子女做到发自内心的爱父母,即便父母不在了,也要时常想念,不忘父母的深恩。

二、教孩子与人相处之道《弟子规》中教弟子要做到尊老爱幼,与同辈互助互爱。

那么如何尊敬长辈呢?《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样做会让长辈感到心里舒畅,自然会更加关爱晚辈,但有些规定也不太适合现代社会,如“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现代社会更讲究人与人的平等,长辈与晚辈的距离不如古时的疏远,见到长辈,能问候一声就可以了,否则长辈也会觉得无所适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正常的、平等的人去看待。 三、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 《弟子规》认为,在道德目标确
定的情况下,个体只有依靠道德的自 觉性和能动性,不断提高道德意识, 才能使道德教化内化为内在的道德需 求,并最终使道德成为一种约束个体 思想、行为的信条。在对子女的教育 中,《弟子规》推崇的道德理念有: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 言;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 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 之”。即青少年儿童要诚实守信,见 贤思齐,谨言慎行,要学会正确处理 人际关系。如今,在网络时代,许多 青少年、儿童都会从网络上接触一些 虚假信息、脏话,个别人还会因此养 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的习惯。 长此以往,对少儿成长极其不利。鉴 于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意 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培养孩子良好 的道德习惯。如在日常饮食、穿衣方 面,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挑剔偏食, 不要盲目攀比,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 份,注意穿衣整齐,吃的健康。在日 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像宋濂一样信守 承诺,如果向别人许诺了什么,务必 要做到,如果做不好,必须做好补救 工作、解释工作。与此同时,家长也 要以身作则,以曾子“杀猪守信”给 故事教育自己为人诚信,以感化和教 育孩子。
综上所述,《弟子规》是家庭 教育的指南,它适用于各个阶段、各 个层次的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 要借鉴《弟子规》的道德教条和行为 规范来教育学生,同时为学生最好示 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 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04). [2]乔五星.《弟子规》概要[J].赤峰学 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庭浅
教析
◇ 育弟
海 玉 红
中子 的规
运在
用家
母为先,借助小事培养孩子的孝悌德 行。
二、用“仁爱”之心教育孩子 弟子规》是李毓秀先生根据儒 家教育编写而成的一本汇聚了生活 规范、以家庭教育为目标的国学读 本。《弟子规》的德行教化思想以 孝、悌、谨、信、泛爱众为核心,其 中,泛爱众,用儒家的话说就是“仁 者爱人”。关于仁爱,《弟子规》有 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 同载。”这正是儒家“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思想的体现。 儒家认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仅仅能 做到“入则孝”是不够的,还要“谨 信”做人,泛爱众。泛爱众指个体要 本着宽广、博爱的胸怀和关怀、爱护 之心,不论人种、贵贱和国界,多为 他人着想,爱护周围的人,与周围的 人和平共处。现代社会是一个人竞争 激励的社会,个体只有具有良好的社 会适应能力,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如鱼 得水。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在家庭教育中教导孩子拥有仁爱之 心,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理解他 人,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 能力,这对孩子的发展、家庭和社会 的和谐稳定都是极其有益的。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借鉴《弟子 规》中的道理、故事来教育孩子,如 在孩子与亲友、邻居家的孩子争夺玩 具时,家长可以用孔融让梨的故事, 教育孩子与人交好,相互谦让。在街 上遇到残疾人、乞丐时,教育孩子不 要因为身体缺陷、身份而用鄙视的眼 睛看待别人,而是要将所有人都当做
快乐阅读 / 教学实践
【摘要】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代 表,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国学在幼儿 教育、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受到人们 的广泛关注。《弟子规》是国学蒙学 教育的经典,至今在家庭教育中仍起 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家庭教育为切入 点,就《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运 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对家庭 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弟子规》 家庭教育 运用
(10). [3]李文莉.《弟子规》与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有机契合[J].唯实(现代管理).
2012(10).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
治县大巴蒙古族学校)
- 59 -
一、用“孝悌之道”教育子女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的,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孔夫 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 生也”。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即孝道 是教化的根本和出发现,所有的教育 都要从孝开始。《弟子规》关于孝的 解释,是从“入则孝,出则悌”开始 的。《弟子规》里面关于孝悌的故 事非常多,最有名的是黄香温席、 王祥卧冰求鲤等。《弟子规》里面还 有许多关于孝道的句子,如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早起先向 父母请安问好,晚上到家要向父母报 平安等。《弟子规》认为,孝讲究的 是子女对父母的恭敬、关爱和体贴, 它包括言语上的尊敬、有分寸,态度 恭敬、和顺,行为谨慎、有礼等。一 个人只有做到对父母孝顺,才能由小 爱及大爱,才能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 和社会的人。当前,许多孩子都是独 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知道体恤 父母。从小教育孩子对父母孝顺、恭 敬,非常重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家长用“孝悌之道”教育子女时,要 讲究技巧,把握好机会,还要关注教 育的情感。如去超市购物时,家长可 以从侧面引导子女给自己喜欢的长 辈、年长的长辈买一点东西,教育子 女尊重长辈,看重亲情,从小维护家 庭的和睦、团结。在饮食方面,家长 可以黄香的故事教育子女,事事以父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 清人李毓秀所著。《弟子规》虽然出 现于清朝康熙时期,但是它却是儒家 几千年人家国思想、礼仪人伦理念的 精华。《弟子规》出现后,很快就成 为官订蒙学教材。直至今日,《弟子 规》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仍发挥着 积极作用。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 何利用《弟子规》来教育孩子呢?笔 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