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家庭教育共79页文档
弟子规打造和谐家庭的必读手册

弟子规打造和谐家庭的必读手册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家庭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压力的增加,家庭关系也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打造一个和谐、平衡的家庭环境,我们可以借鉴《弟子规》中的智慧和教诲。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读物的经典之作,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指导原则对于现代家庭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章:孝经孝顺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石。
《弟子规》中强调孩子要孝敬父母,这包括尊敬父母、言听计从、关心照顾等方面。
在现代家庭中,父母往往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和家庭责任,孩子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付出,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决策。
父母也应该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尊重孩子的意见,并在教育孩子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孝心。
第二章:朋友篇家庭关系不仅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还包括夫妻间的伴侣关系。
《弟子规》提到了朋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这对夫妻关系同样适用。
夫妻双方应该彼此尊重、包容和支持,共同努力维护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此外,夫妻间的沟通也非常重要。
通过坦诚且有效的沟通,夫妻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并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三章:慎独篇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时候,需要学会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律。
《弟子规》通过“慎独”一章,教导我们要懂得自爱、自律,并明辨是非。
在家庭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同时,要用正确的道德准则来指导个人的行为,与家人建立良好的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第四章:修身篇个人修身是和谐家庭的基石。
《弟子规》对道德修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溜须拍马”、“不取亲、不取友、不敌人”等。
这些原则在现代家庭中同样适用。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自我约束和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言行一致,对他人怀有善意,并时刻保持谦卑和尊重的态度。
第五章:戒欲篇《弟子规》中的戒欲篇让我们认识到欲望的控制和节制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诱惑和物质欲望,而家庭往往是诱导和满足欲望的场所之一。
浅析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一个正常的、平等的人去看待。 三、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 《弟子规》认为,在道德目标确
定的情况下,个体只有依靠道德的自 觉性和能动性,不断提高道德意识, 才能使道德教化内化为内在的道德需 求,并最终使道德成为一种约束个体 思想、行为的信条。在对子女的教育 中,《弟子规》推崇的道德理念有: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 言;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 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 之”。即青少年儿童要诚实守信,见 贤思齐,谨言慎行,要学会正确处理 人际关系。如今,在网络时代,许多 青少年、儿童都会从网络上接触一些 虚假信息、脏话,个别人还会因此养 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的习惯。 长此以往,对少儿成长极其不利。鉴 于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意 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培养孩子良好 的道德习惯。如在日常饮食、穿衣方 面,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挑剔偏食, 不要盲目攀比,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 份,注意穿衣整齐,吃的健康。在日 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像宋濂一样信守 承诺,如果向别人许诺了什么,务必 要做到,如果做不好,必须做好补救 工作、解释工作。与此同时,家长也 要以身作则,以曾子“杀猪守信”给 故事教育自己为人诚信,以感化和教 育孩子。
综上所述,《弟子规》是家庭 教育的指南,它适用于各个阶段、各 个层次的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 要借鉴《弟子规》的道德教条和行为 规范来教育学生,同时为学生最好示 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 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04). [2]乔五星.《弟子规》概要[J].赤峰学 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庭浅
教析
◇ 育弟
海 玉 红
中子 的规
运在
用家
母为先,借助小事培养孩子的孝悌德 行。
弟子规全文家庭教育中的经典指南

弟子规全文家庭教育中的经典指南《弟子规》是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家庭教育的指南。
本文将从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师长尊敬、待人接物四个方面,探讨《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一、孝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孝顺父母是儿童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
《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
”教导孩子在父母召唤时要及时回应,不可拖延。
这培养了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克服拖延习惯的能力。
再者,弟子规还强调孝顺父母要“严为律”。
从小培养孩子守纪守法、遵守家规的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
二、兄弟友爱兄弟姐妹关系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们社会交往的起点。
《弟子规》在兄弟友爱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规中有云:“事始终,要法守”,教导孩子要始终遵守规则,不偏袒自己、欺压兄弟姐妹。
另一方面,《弟子规》还告诫孩子要“欲速则不达”,教导孩子要有耐心、宽容待人。
这些教诲培养了孩子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品质,不仅可以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也为日后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师长尊敬师长教诲和指导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弟子规》中提出了尊敬师长的要求,如:“师(培)不严,徒(教)不尊。
”通过教导孩子要尊重师长,理解和遵守师长的教诲,学会敬仰和信任师长,培养起孩子坚守自己信仰、尊敬他人的能力。
此外,《弟子规》还强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求孩子不仅要尊重权威,也要学会区分善恶,在面对不当的教导或指导时,要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待人接物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是孩子社会适应的关键技能。
《弟子规》中强调谦虚、礼貌、恭敬的待人接物方式。
其中,“斯以方来,不可追遗”,教导孩子在接待来客时要热情、主动,不可让来宾感到被冷落或忽视。
与此同时,弟子规还提到“尊长有礼,未可忘也”,教导孩子对长者要心存敬意,并要礼貌待人。
这种待人接物的方式培养了孩子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加强了与他人的交流和信任能力。
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格和道德的重要环节,《弟子规》提供了深入浅出的教育方法和指导。
弟子规(完整排版打印版)

弟子规(完整排版打印版)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圣学的根基。
该经典的总叙是:“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意味着孝和弟是最重要的,然后是谨慎和诚信,最后是广泛的爱和亲近仁人。
如果有精力和时间,还应该研究文化知识。
在家庭中,应该孝顺父母。
如果父母叫你,要立即回应,不要拖延。
当他们命令你时,不要懒惰。
你应该尊重他们的教导,听从他们的责备,而且要遵循他们的规矩。
在冬天保持温暖,在夏天保持清凉。
早晨要省悟,晚上要定心。
如果有规定,就要遵守,不要随意更改。
如果你这样做,你就是违背了孝道,伤害了你的家庭。
在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友好相待。
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不要轻易生气。
如果你需要叫人,要代替长者叫,不要自己叫。
如果你遇到长者,要向他们鞠躬,不要叫他们的名字。
如果你有疾病,要恭敬地向长者问安,并退到一边。
如果你需要坐下,请等待长者命令你坐下。
当你在长者面前说话时,声音要轻,不要太大声。
如果长者进来,你应该退后,不要向前。
当你遇到问题时,不要向邪恶的人咨询。
在借用别人的东西时,要明确时间和数量,不要私自保留。
在交流中,要保持真诚。
说话要诚实,不要说谎话。
与其说很多话,不如说少量的真话。
不要用奸巧和谎言来欺骗别人。
不要使用粗俗的语言。
如果你不确定,不要轻易传播消息。
如果你答应别人,要尽力兑现承诺。
在道德和技能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
如果你不如别人,你应该自我反省,不要妒忌别人。
当你遇到好人时,要向他们研究。
当你遇到坏人时,要反思自己,改正错误。
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广泛地爱他们。
不要在乎他们的地位和财富。
你应该尊重他们的能力,不要轻易批评他们。
不要喜欢新事物,不要干涉别人的私事。
如果你知道别人的好处,你应该思考如何变得更好。
如果你知道别人的缺点,你应该提醒他们。
如果你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应该先问问自己是否值得信任。
如果你受到别人的恩惠,你应该感激他们。
如果别人伤害了你,你应该忘记仇恨,以德报怨。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共79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人之初,性本善”,同时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人格、品行、习气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当今家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十分溺爱孩子,得到的却是孩子的不孝与叛逆。
而《弟子规》则规定了“弟子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为人处事。
因此,为了平衡当今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爱与被爱的天平,让孩子学习《弟子规》十分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重拾善良的本性。
一、教孩子行孝道《弟子规》中规定弟子应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让孩子做到这些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在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和善良的本性。
父母对我们有生养之恩,难道就不该回报吗?向陌生人问路,都知道表示感谢。
何况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感恩?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关心照顾父母,让父母时时处处身心愉悦,不为自己烦恼操心。
《弟子规》中规定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等。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教孩子“孝”,我认为身教大于言教,只有自己能按《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才会那样孝顺你,否则,孩子嘴里背着《弟子规》,行动上虽然也照做,但心里不服,因为他看到你并不是这样对待爷爷奶奶的,所以家庭中教孩子孝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行孝,示范给孩子看,孩子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学会了行孝。
但《弟子规》中的某些规定,特别是礼数方面,已不适于现代社会,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现代社会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得把握《弟子规》中这样规定的内涵:要子女做到发自内心的爱父母,即便父母不在了,也要时常想念,不忘父母的深恩。
二、教孩子与人相处之道《弟子规》中教弟子要做到尊老爱幼,与同辈互助互爱。
那么如何尊敬长辈呢?《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样做会让长辈感到心里舒畅,自然会更加关爱晚辈,但有些规定也不太适合现代社会,如“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现代社会更讲究人与人的平等,长辈与晚辈的距离不如古时的疏远,见到长辈,能问候一声就可以了,否则长辈也会觉得无所适从。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最新文档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当代社会生活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教育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受益终身,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写给海外学习儿子傅聪的书信中,教会儿子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如何学习、如何利用时间、如何休息、如何穿戴、如何对待爱情婚姻等,父母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指点迷津,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方法和信心,为其成长助跑。
父母的教育水平决定孩子的未来,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影响民族的未来。
创造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必须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
1 在家庭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1.1 父母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教育中父母自认为,不用学习就可驾驭了家庭教育的重任,凭着想当然,与到问题再说,没有前瞻性,多数知识来自原有家庭的复制,家庭教育没有形成理论知识,行动有盲目性。
一旦孩子犯错误,多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很少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或根本不认为自己存在问题,家庭教育的水平可想而知。
1.2 家庭教育过份注重物质和实惠的追求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多追求物质的富裕,对孩子的物质投入不惜血本,而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充实却较少过问。
孩子们身上沾染了冷漠、自私、暴力、缺乏团队精神的坏习惯,对孩子来讲很重要,做人更重要。
鼓励让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志愿者活动,懂得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分享,让孩子学点礼仪常识和培育择善的勇气等。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奖励要适度、科学。
1.3 家庭教育中品德养成能力欠缺许多家长认为“品德养成”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别太在意。
有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是没错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知识掌握过程中的偏差。
品德养成,通常说就是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品德养成,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家长的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标杆,私自的父母少有培养出宽宏大量的孩子,粗俗的家长也少有培养出文明的孩子,父母这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养成极为重要。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弟子规》与家庭教育:李春燕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我心里忐忑不安:这毕竟是孩子第一次进幼儿园,还是周托,她能适应吗?周五把孩子接回来,她显得很兴奋。
“爸爸,我给你背一背《弟子规》吧?”“好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听着这稚嫩的声音,我的心一下放宽了:学生一进校就学习《弟子规》,诵读经典,从小进行德育教育,多好啊!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又该怎么做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但是多数人往往把焦点集中在学校教育上,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则不被重视。
其实,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中,家庭教育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起着基石的作用。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评论》上说:“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我国人漠视幼稚时代之重要,学校教育耗费精神,纠正幼稚时代之不良态度、习惯、倾向,可谓事倍功半。
”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小的时候,孩子就像一个未成行的泥巴,而作父母的,就要把一滩泥巴,雕刻成一件艺术品。
这其中就需要灌注教育。
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这块泥巴也渐渐有了形状,渐渐的,便越来越坚实,而难以雕琢。
甚至有时候,这块泥,就不听使唤了,即使再怎么捏,也无法捏出自己想要的,就是这么的冥顽不灵。
如果这个时候,再进行那些早该进行的教育,已是为时已晚,根本就是过时了。
那些从小养成的恶习,早已深入骨髓,一时间真的很难改正,这自然就是个失败的例子,必然也是可怕的。
教育孩子除了在儿童期十分重要外,在过渡期那时更加重要。
尤其是一个孩子向青春期过渡,不仅是生理上的变化,也更是心灵上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孩子便形成了人生观和世界观,更有了自己个人的主见,由于两代人有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自然就难以躲开代沟,就有心灵上的矛盾和冲突,为了消除一切不必要的灾难,就要教育。
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